4、古詩兩首(通用14篇)
4、古詩兩首 篇1
21 古詩兩首
文本細讀:
本課所選的兩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寫景寓理,語言執白,卻引人深思。
《登鸛雀樓》是一首自古而今廣為傳誦的名篇,描寫了登高望遠所見,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還蘊涵一定的積極人生哲理。第一句寫一輪落日正金光奪目,在連綿起伏蒼蒼莽莽的群山西面緩緩落下,在世界的盡頭漸漸隱沒,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第二句寫俯瞰黃河遠去天邊的意中景象。詩人面對流經樓前的滾滾黃河的滔滔大浪,視線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由西向東,跟隨黃河水向遠方伸展。雖不能目擊黃河入海的情景,卻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好像看見黃河一路洶涌,氣勢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曠神怡,這是陸地景,也是東望景。三四句寫詩人欲登高望遠。從前兩句的眼前所見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層樓的行動。若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就應該不斷的向上攀登,邁上更高的一層樓。以“樓”收尾,很好的照應了題目。詩句看似平鋪直敘,卻既富含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高瞻遠矚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全的哲理。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正確書寫“壁、橫、嶺、側、峰、廬、緣”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4、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聯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4、想象詩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文學修養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彼此尊重,平等相處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歷史,熱愛中國悠久文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從中體會要想取得進步,就要不斷的攀登。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畫面,理解詩句。想象讀、合作讀。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兩位詩人的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很多的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對于背誦好的要給與表揚。
2、師: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欣賞兩首古詩。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教師指名讀古詩。 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古詩,邊讀邊想,你弄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收獲,并隨機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兩首古詩后兩句的意思,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引導學生先理解詩句的表面意思。
《登鸛雀樓》的后兩句寫要看到更廣闊更遠的自然風景,就要再往高處攀登。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欲、窮” 的意思。“欲”,“想要”的意思。“窮”,“窮盡”的意思。《題西林壁》的后兩句寫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重點理解“緣、此山”的意思。“緣”,“因為”的意思。“此山”,指廬山。
4、朗讀古詩,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詩句談體會,談看法。教師不要一味地強調自己的觀點,要多聽聽學生的見解,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去領悟,教師只須相機引導。(教師引導學生《題西林壁》與《望廬山瀑布》對比)
5、讀一讀,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引用古詩中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四、誦讀古詩,品悟詩情。
1、 想象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景色;
2、 合作讀——和伙伴合作對讀、輪讀;
3、 “搖頭晃腦讀”“拍手擊節讀”。
4、指名讀,齊讀。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緣”字:要認真觀察結構、筆畫,注意把字寫緊湊。“嶺”和“峰”這兩個 字在比較中學習。
3、學生獨立書寫。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回家搜集誦讀古詩,并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4、古詩兩首 篇2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背誦這個詞語。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說說詩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首古詩都是宋代詩人寫的。
學習《村晚》
簡介作者。
解題:
村晚就是鄉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史詩描繪鄉村傍晚的景色的。
初讀課文。
讀順詩句。
細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行。
池塘和陂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相同,都包括了池子和池邊的意思。
看插圖,看看那一部分是和詩句的意思相對的?
兩個滿字說明了水草豐美的樣子。
學習第二行。
山銜落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銜字?
寒漪這詞語怎么講?用浸表示什么意思?
齊讀。
指名讀三、四行。
牧童是指什么人?
歸去表示回到哪兒去?
短笛無腔信口吹這行詩是什么意思?
對照畫面讀詩,體會意境。
指導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指名四人背誦。
指名說說《村晚》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
學習第二首詩
板書課題。
簡介作者。
解題:
早晨從凈慈寺初來送別好友林子方。
初讀課文。
讀順詩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學生自學,教師輔導。
畢竟是什么意思?
與與四時是什么意思?
畢竟六月中西湖,風光與四時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叫無窮碧?
什么叫別樣紅?
指導背誦。
完成練習與測試。
板書設計 :
草塘 水陂 滿
山銜落日 浸寒漪
村晚 歸去
牧童 橫牛背 吹短笛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蓮葉 無窮碧
畢竟西湖六月中 映日
荷花 別樣紅
4、古詩兩首 篇3
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⒊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⒈板書課題。
⒉介紹作者。
這首詩詩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⒊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⒈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⒉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⒈認讀生字“徑”“飄”
⒉讀這兩個字,應注意什么?
⒊指名讀課文。
⒋回答問題:
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⒈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⑴為什么稱為“寒山”?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⒊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⒋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
⒈背誦《山行》
⒉《山行》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第二首詩《楓橋夜泊》
⒈揭題,解題。
⑴板書課題。
⑵指名讀題。
⑶解題。
⑷介紹作者。
⒉自學課文。
⑴輕聲讀課文,讀好字音,畫出生字詞。
⑵自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詞典。
⑶想想每首詩的意思,同座可以討論。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認讀生字。
⑵指名讀課文。
⑶質疑。
⒋理解每句話。
⑴理解一二句。
輕聲讀一、二句邊讀邊想象詩句中的描繪的畫面。
這是什么季節?從那兒可以看出來?這是詩人的心情詩什么樣的?
理解“愁”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學習第三、四句。
指名讀三、四句。
回答問題。
①“姑蘇”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說說三四兩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⒌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這首詩描寫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么心情?
⒍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重音。
范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背誦。
⒎指導書寫。
三、作業 。
⒈用鋼筆描紅。
⒉背誦課文。
⒊抄寫詞語。
4、古詩兩首 篇4
以前的資源:
《春曉》教學實錄:
《春雨》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一:
蘇教育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案1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兩首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背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中的相關詞語。
【教學準備】放大的詩文,寫好“隨”“啼”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溫暖的春天來了。瞧,小樹吐出了嫩芽,花兒露出了笑臉。聽,春雨淅淅瀝瀝,鳥兒叫聲清脆。多美好的春天啊!喜歡春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表達對春天喜愛的詩。
板書課題:齊讀。
二、教學《春雨》
1、讀課題。
教師簡介:原詩八句,這兒節選了其中的前四句。
2、出示放大的詩文。
⑴范讀。
⑵領讀。
3、看圖導讀,學習生字。
(出示掛圖)
⑴指導看圖說春雨的特點。
⑵自由讀詩句。
劃出生字。
⑶出示生字卡片。
認讀。
想辦法自己記字形
⑷分句理解。
自學質疑。
師生共同釋疑。
指名試說詩句大意。
⑸指導反復練讀詩句。
重點指導讀好節奏,讀出韻味,讀出贊美的感情。
4、指導生字書寫。
重點寫好:
隨:范寫,學生觀察說注意之處,紅筆描,書空,描紅。
乃:注意筆順。
5、熟讀背誦。
三、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兩遍。
2、填空:
《春雨》的作者是,寫的是(季節)的雨,作者在詩里夸春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朗讀《春雨》
2、說說這首詩誰寫的,夸春雨怎樣?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認讀:曉,解題。
2、師范讀,領讀一遍。
3、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⑴出示掛圖。
按“誰,在哪兒,干什么”的句式說圖意。
⑵指名讀詩句。
⑶學習生字。
a、卡片出示,讀準字音。
b、析字形,說字意。
⑷分角理解。
第一句:重點“曉”與課題的區別。
第二句:重點,“啼鳥”
第三句:第四句連起來講。
4、總結。
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感情。
5、熟讀成誦。
①掌握節奏,韻律韻腳字加點)。
②試讀。
③試背。
6、課堂作業。
⑴抄寫生字(先描紅)
⑵抄寫《春曉》
第三課時
一、朗誦課文。
1、指名朗誦。
2、齊誦。
二、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見練習冊)
2、“找朋友”
⑴組詞:
春:隨:覺:
時:眠:啼:
⑵根據意思寫詩句。
(見練習冊)
3、默寫兩首古詩
三、發展練習。
1、表演《春曉》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意思。
(結合圖意)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與春天有關的古詩?
四、總結。
1、完成練習冊發展題。
2、從課外書上自學一首以上古詩。
板書設計:
㈠
知時發生
春雨好雨
隨風潛入潤物無聲
㈡
,想
。聽愛春
春曉,聽
。想惜春
4、古詩兩首 篇5
教學要求:
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 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4、古詩兩首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和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入
我們經前學過哪些古詩?同學們在課外又學會背誦了哪些古詩、現在請同學們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剛才大家背誦的古詩中,有沒有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呀?
二、學習《冬夜讀書示子聿》
1、簡介陸游。
2、解題,釋題。
示:指示、訓示。子聿:陸游的小兒子。題意;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
3、初讀指導。
(1)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2)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4、理解前兩行詩句。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無遺力:不遺余力。
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
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做學問要不遺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四行詩,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3)體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6、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1)、聽錄音。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e評價e再讀。
(教師點撥學生在朗讀中細心體會知與行的關系)
(4)、齊讀。
(5)、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并抄寫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2、課外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
2、背誦古詩。
二、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出示投影片:
自學提綱:
1、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鑒”“徘徊”“渠”“如許”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配樂范讀。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準確理解一些詞語鑒:鏡子。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詩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閃耀浮動。渠:它,指方塘。如許:如此。
理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
邊讀邊理解邊想象。
質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看圖,聽錄音,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學生自由練讀。(讀中領悟: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些清澈那樣,人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變得更加聰明)
(3)指名讀。
(4)練習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記憶字形;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聿”“鑒”“徘徊”這幾個字的。
2、正確書寫:你認為哪個容易寫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3、練習書寫。
四、由學生推薦課外自學的古詩。
1、分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詩。
提示:先讀讀古詩,說說作者是誰。還可以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詩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讀一讀。
2、請二、三名同學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推薦古詩。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課文。
4、古詩兩首 篇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這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詩,默寫《示兒》。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內心情感產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二)難點:理順詩句。教師指導學生在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把倒裝句按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調換詞語順序。
(三)疑點:學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無知萬事空”與尾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問題。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辯議:深刻地體會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不瞑目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口答課后問題。
(二)試讀古詩、反復吟詩、熟讀成誦。
(三)理解并說出每首詩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寫古詩《示兒》。
(五)擴寫古詩,練習表達。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介紹《示兒》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兒》中的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國。
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疑。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簡介作者。
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王安石、賀知章等詩人寫的詩,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寫的詩《示兒》。陸游是南宋時期一位愛國詩人(1125—1210年)。在陸游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曾經親自上戰場,參加過抗金的戰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堅信抗金必定勝利。《示兒》這首詩就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寫給他的兒子的臨終囑咐。
(四)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五)默讀《示兒》
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允,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同“勿”,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六)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七)自由讀古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集體交流)你能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這種思想感情的?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不要忘記把收復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復吟誦,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停頓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九)擴寫練習
根據“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理解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練習”2、3的題。
(二)試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涕(t@):眼淚。
洛(lu^):洛陽,地名。
聞:聽說。
收:收復。
官軍:唐王朝的軍隊。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讓學生說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題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筆下都有真實地反映,被評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很大。《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最興奮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公元7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安史之亂”從而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興奮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激情的七言律詩。
(四)自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興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參照課文注釋,不懂的可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讀懂哪句就說哪句,教師適時點撥。
“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劍門關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忽傳”忽然間傳揚。“收”收復。“薊北”指現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亂的巢穴。這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這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卻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憂愁,憂傷。“何在”哪里還有?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胡亂卷起。“欲”將要。這句的意思是:我隨手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巴峽”四川境內的一段山峽。“巫峽”三峽之一。這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在的湖北省。“洛陽”在現在的河南省。這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六)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學說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一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淚水濕透了衣裳。再回過頭來看看妻子、孩子,他們心中的憂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隨手把詩稿和書本胡亂地卷起來,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聲唱歌,開懷暢飲,春天的美景將伴隨著我回家鄉。馬上就要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直奔襄陽,再從陸路回到洛陽。
(七)抓住詞句,體會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喜欲狂”是高興得幾乎要發狂了的意思。先寫詩人“初聞”時“涕淚滿衣裳”的反常情態,接著寫詩人狂喜的情態:“卻看妻子”、“漫卷詩書”、“放歌”、“縱酒”寫出了狂喜的場面,然后寫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對“喜欲狂”的進一步描繪。)
(八)感情朗讀,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停頓和重音提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九)齊讀兩首古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說說你的體會。
(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但《示兒》是通過“悲”(“但悲不見九州同”)盼望祖國統一表達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六、布置作業
1.填空并解釋所填詞語的意思,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死去元知萬事空,( )不見九州同。
王師( )中原日,家祭( )告乃翁。
2.背誦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播放錄音。學生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詞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整體認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自讀時板書全詩)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無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用釣竿釣線部分,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看多媒體錄像,作者簡介。)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小?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發很亂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圖,指圖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圖幫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出示投影邊聽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了什么情景呢?一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播放媒體課文朗讀)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九、隨堂練習
自讀下面一首古詩,試著解釋,并講給同學們聽。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
散作乾坤萬里春。
十、作業
1.背誦《小兒垂釣》。
2.預習《我和企鵝》一課,試讀全文,不懂的字詞查字典解決。
板書設計:
3 古詩兩首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農績麻, 勤勞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淳樸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天真可愛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認真專心
4、古詩兩首 篇9
5.古詩兩首 (第二單元)
單元主題:觀察與發現
單元內容:本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是精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略讀課文,《語文園地二》是綜合性訓練。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秘的。《古詩兩首》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容易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立學說的故事,頗具吸引力。
教學設計:
5.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嶺壁》。
3.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4.積累詩人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詩句意思。
2.體會詩人的心境,能與他人交流讀詩的感受。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作品。
2.多媒體教學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題西林壁》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大家猜一條謎語,謎底是一位詩人的名字,看誰最先猜出來。聽好了: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不但詩寫得好,他的書法作品、他的畫、他的文章在中國歷史上都極負盛名,他和他的父親、弟弟合稱“三蘇”,他是誰?(蘇軾)。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詩《題西林壁》。(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可以知道這首詩有關的哪些信息?
(這是作者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詩)
3.檢查預習,指讀正音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題西嶺壁
橫看 / 成嶺 / 側成峰,
遠近 / 高低 / 各不同。
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
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想想以前學過哪些學習古詩的方法?
(a、借助注釋理解詩意;b、查字典理解詩意;c、在理解的基礎上畫畫等)
2.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3.交流學習所獲。
(或解說詩句意思;或展示繪畫成果)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向遠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廬山景色卻各不相同。
4.明明是同一座廬山,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會有這么多種變化呢?
(因為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5.那蘇軾到底從幾個角度看了廬山呢?看到了幾種結果呢?(六個角度,看到了六種不同的結果。)那概括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
6.(課件展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廬山之中,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話嗎?“我站在,看到廬山像。”
7.“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是因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齊讀“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呢?站在廬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讀成誦,領悟詩請
1.這首詩是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寫下的一首哲理詩,詩人不但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咱們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讀出廬山的奇麗景象,更要讀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用多種形式朗誦此詩(小組比賽、指名朗誦、全班齊誦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其實不僅觀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樣。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嗎?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教師小結:《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咱們說過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一生寫下了許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們交流交流吧。
2.學生自己建立“蘇軾小檔案”,鼓勵學生根據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設計各種形式的小檔案,可以配圖畫,可以編作品目錄,可以寫名篇、名句,還可以寫成前言、后記等。
五、作業布置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編寫“蘇軾小檔案”,并把自己喜歡的蘇軾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游山西村》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一首古詩《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寫出了廬山的雄奇景象,更說明了一個哲理,那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還記得這首詩嗎?能把它默寫下來嗎?
2.(師吟誦):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你們都知道老師吟誦的是哪首古詩吧?(游山西村)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到鄉村農家去品味一下他們的生活吧。
3.老師板書課題《游山西村》,生齊讀課題。
4.檢查預習,指名讀詩。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讀到生字的地方多讀幾遍,要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游山西村
莫笑 / 農家 / 臘酒渾,
豐年 / 留客 / 足雞豚。
山重 / 水復 / 疑無路,
柳暗 / 花明 / 又一村。
(注意糾正“渾”、“豚”、“疑”的讀音。)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4)古詩大家都能讀了,還不行,還有四個生字要求大家會寫。請自己看看這幾個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樣記住它。
(5)全班交流,識記生字并區別同音、形近字。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師:這首詩大家已經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詩句的意思嗎?回憶一下前面一首古詩我們是按照什么樣的步驟來學的?
(理解詩題→了解作者→理解詩句→熟讀成誦→領悟意境)
1.理解詩題: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游覽浙江紹興的一個村莊時寫的一首詩。)
2.了解作者:根據你的了解簡單談談詩人陸游。
師總結:(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在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國和同情人民苦難,他的詩藝術風格雄渾豪放、激情洋溢,間或質樸清新。修辭煉句精致工整,在律詩絕句中善于組織對偶,渾然一體,別開生面。)
3.理解詩句。
a.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b.交流學習所獲。(教師主導,集體交流)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不要笑話農家的臘的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
讀完這兩句詩,你能體會到什么?(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
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足”)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反復讀這兩句詩,想: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當作者行走在重重疊疊的山巒中,踏過彎彎繞繞的水道后,心情如何?從哪看出的?
(心情沮喪,從“疑無路”看出。)
當作者面對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時,心情又是怎樣呢?從哪兒看出的?
(驚喜,從“又一村”看出。)
指導學生打著手勢反復吟誦此句,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感受詩句語言的韻律節奏美。
4.熟讀成誦: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這首古詩,比比誰的朗誦更優美。
5.領悟意境。其實“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生活中無處不在,你能舉個例子嗎?
三、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繼續讀詩, 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 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2.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詩人陸游的資料,并編寫“陸游小檔案”。
4、古詩兩首 篇10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絕句》)
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4、古詩兩首 篇11
教學設計
b>【教具準備】
1、圖標:
“我會讀”“我會認”“我會寫”“我會編”。
2、本課7個生字的生字卡片。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愿意了解詩人。
4、有興趣根據古詩和課文插圖編故事。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古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朗讀導入自主識字1、小朋友,去年春天,我們學過兩首描寫春天的古
詩,你們還記得嗎?
2、今天我們又要學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會讀?(出示“我會讀”圖標)。
3、看來,我們要先認識了生字,才能讀好。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生字卡片,拼一拼,讀一讀,看誰能把這些字讀正確。
4、下面我們來開火車,看同學們能不能讀得又快又
準。1、爭先恐后地背誦《春曉》《春居》。
2、小組合作試讀《古詩兩首》,個別字音讀錯,如,把“疏”讀成了熟字“流”。“榮”讀音錯。
3、拼拼讀讀,讀錯的字師生共同糾正,讀準字音。
4、看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主要讓學生互相幫助糾正。
教師注意抓住重點指導,指導要落實。
朗讀感悟識字寫字 (第一首15′)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
首,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2、小朋友,你從他們的朗讀中聽到了什么?
⑴我聽你讀出了小草的頑強的生命力。
⑵我聽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繁茂的小草。
⑶你把春天里的小草讀得多么生機勃勃呀……
3、同學們,讓我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一邊讀一邊想詩句的意思。
4、我們讀了這么多遍
了,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可以一個同學說,也可以幾個伙伴一起說,互相補充。
5、這首詩寫得真美呀,同學們,我們再一起來讀讀,讓我們在朗讀中表達出我們的感受!
6、(出示“讀讀背背”圖標)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試著背一背吧,你準行的!
7、板書:“枯、榮”。這兩個字藏著小秘密,你發現了嗎?
8、指導寫“枯、榮”:寫“枯、榮”這兩個字時候,要注意“枯”寫得左窄右寬,“榮”要寫得上短下長。
9、提醒怎么記住“燒”字,寫時要注意什么。
10、誰知道這首詩的詩人是誰?誰還知道得更多?
11、補充小結。
1、幾個學生分別試讀。
2、⑴聽出了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的
草。
⑵小草很頑強。
⑶我一邊聽一邊看插圖,我感覺這幅圖畫的是春天的小
草,又多又美……
3、反復讀:齊
讀、男女輪讀、接力
讀。
4、⑴我不明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意思。
⑵我知道,我爸爸給我講過,就是說:原野上的野草很茂盛,每年秋天枯萎以后到春天又會長得十分繁茂。
5、師生一起充滿感情地朗讀。
6、學生試背、齊背。
7、⑴兩個字都有“木”。
⑵說明與植物有關。(師:在這指草的生長狀況。)
⑶這兩個字中的“木”是不一樣
的,“枯”字中的“木”在左邊,最后的捺變成了點。“榮”字中的“木”在下邊。 ⑷這兩個字在詩里的意思還正好相反呢,一個是“枯萎”的意思,一個是“茂盛”的意思。
8、學生在書上的田字格里各寫兩個。
9、①春曉的曉換偏旁。
②注意寫好斜勾。
③書空。
10、學生讀我知道中的介紹:
自由說自己了解的關于詩人和這首詩的事情。
用字卡幫助糾正讀錯的字。
引導通過讀和圖來感悟。
教師相機插話指導。
第二課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朗讀感悟隨文識字寫字
(學第二首古詩15′)
1、上節課我們學了生字和第一首古詩,老師先檢查一下大家還認不認識這些生字,注意,下面我們進行生字搶讀比賽,誰第一個讀出生字,我就把字卡給他。 2、小朋友們把生字掌握得很好,《草》這首古詩還會背嗎?
3、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第二首古詩,請大家一起讀第二首古詩的題目。
4、大家還記得寫《小池》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嗎?這首詩也是楊萬里寫的。大家先看看這首詩的插圖,比一比,看和我們在第一課里看到的春天有沒有不同?
5、同學們真會觀察,第一課是春天剛剛來,這一課卻是春天就要結束了。我們來讀讀課文,來感受感受這春末的美好景色。
6、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圖畫,這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時看到的,大家再自由朗讀這首詩,然后把你看到的圖畫給我們描繪描繪。
7、小朋友們,你們喜愛這圖畫嗎?
8、同學們,把你們的喜愛之情盡情地讀出來吧!
9、小朋友們,我們再美美地把這首詩讀一讀,好嗎?
10、多么有趣而生動的畫面啊,聽了同學們的朗讀,仿佛我們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個春天的日子里,我們在和圖中的那個小朋友一同捉蝴蝶,一起做游戲!小朋友,我們一起再用喜愛的語氣讀好這首優美的詩吧!
11、我們來做個游戲,老師發五張字卡給你們,宿、徐、籬、疏、未,老師讀一個字,你們在桌上擺一個字。
12、同學們真能干,都擺對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節課要寫哪些字。(出示圖標“我會寫”)我們把這課要寫的字寫好!同學們,你們認為哪些字不好寫?
13、師邊講解邊范寫:
未:注意第一橫短,第二橫長,豎要寫在豎中線上,整個字在田字格中間擺端正。
14、同學們,我們自己觀察“追、徐、菜、店、宿”,說說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15、寫完字的同學試著把這首詩背一背吧。1、教師快速出示字卡,學生搶讀,評出優勝者。
2、背誦《草》。
3、讀“宿新市徐公店”。
4、⑴第一課里我們看到的是春天剛剛來到的時候,小草才從地下探出頭來。 ⑵野花才開了一朵兩朵。
⑶在這首詩的圖上,我看到樹上的葉子都多起來了,地上的花也多起來了。
5、齊讀。
6、自由讀,互相補充說(教師引導)一截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一個孩子奔跑著追逐翩翩起舞的黃蝴蝶,這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7、我們喜愛,我們想自己試著有感情地朗讀《宿新市徐公店》。
8、三小組有感情地朗讀。
9、學生自由組合練讀,自由展示朗讀,邊讀邊悟邊說邊評①他讀出了春天的美!②他讀出了兒童的“急”!③他讀出了“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失望……
10、學生專注地聽。齊讀。
11、學生爭先恐后地合作擺字卡。
12、“未”字很簡單,但是容易寫錯。
13、寫兩個。
14、學生根據以前的經驗說。
15、背誦。
整體感知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擴展練習 (5′)1、擴展練習: (出示“我會編”)我們可以通過插圖想一想這個追蝴蝶的小朋友追到蝴蝶了嗎?如果追到了,他又會做什么?如果沒追到,他還追不追呢?我們分組來編個追蝴蝶的故事吧!
2、展示:
(出示“展示臺”)
小組合作編故事。
組內展示,全班展示。發散思維,想象練說。
4、古詩兩首 篇12
12、△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為什么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13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唐代詩人賈島寫的《尋隱者不遇》和清代詩人袁枚寫的《所見》。《尋隱者不遇》這首詩,記敘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主要寫了詩人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的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所見》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畫面動靜結合,活潑有趣,作者在對鄉村自然的描摹過程中,抒發了自己對鄉村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這兩首詩簡單易懂,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是滲透著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細讀中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在意境。1、學前談話,揭示學法師:我們已經學習過很多的古詩,誰能背上一首?生1:《望廬山瀑布》生2:《小兒垂釣》生3:《清明》……師:看來大家學會的古詩還真的不少呢。那么,同學們以前是怎么學習古詩的?生1:老師讓我們讀一讀,把意思抄下來讓我們背。生2:老師先解釋詩句的意思,然后把詩意抄下來,讓我們背誦。生3:老師讓我們先把詩句讀熟,把關鍵的詞句講一下,把意思抄下來,給我們背。師:如果給你一首古詩,你會自學嗎?生:不會生:我可以查書生:沉默。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學習古詩的方法,只要你掌握了這個方法,以后學習古詩就不用老師教了,自己也能學,想知道什么方法嗎?生:想師:板書:學習古詩“四步法”:釋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誰能解釋一下這幾句話?生:“釋”就是解釋的意思吧!師:對,非常準確。生:“知”就是知道;生:“明”就是明白;生:“悟”就是懂得,領悟。對,今天,我們就按照這四個步驟,學習這兩首古詩。2、釋詩題—《尋隱者不遇》(1)抓住重點詞語:尋?隱者?遇?不遇?(2)查字典或者工具書,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尋”就是尋訪,尋找。“隱者”就是古代隱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學問的賢士。“遇”就是遇到,碰到;“不遇”就是沒遇到,沒碰到。(3)詩題的意思是:沒有遇到尋訪的隱者。3、知詩人——賈島討論:你知道賈島的什么?生:賈島是唐朝北京的一名詩人。生:賈島以前做個僧人,后來還俗了,去考試,由于出生低微,考多次也沒考上。生:賈島寫詩很講究字的準確,“推敲”的故事就是講賈島寫詩的,他被稱為“苦吟派”詩人。師:看來大家知道得還真不少呀。不錯。4、明詩意這首詩內容比較容易懂,自己讀一讀詩句,一句一句地去理解,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看誰說得好?交流:詩人會問童子哪些問題?童子是怎么回答的?想像一下詩人與童子對話時的各自的語氣、神態。5、悟詩情師:詩人一路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找到了隱者的家,卻沒見到隱者,心情如何?生:很失望生:很痛苦生:很難受師:沒見到隱者,見到了云霧繚繞的山林,詩人會想到什么?生:山上有小草,小花,還能聽到鳥的鳴叫,山林的景色真美生:山間云霧繚繞,真是人間仙境呀!生:這座山上的草藥一定很多生:……師:隱者的弟子童子都不知道師傅在哪里,說明了什么?生:隱者隱得很深生:隱者不想讓外人知道他的行蹤生:隱者看破了社會的黑暗生:隱者看破紅塵生:隱者喜愛上這里幽靜的山林,喜歡過這種悠閑自在的生活師:是什么吸引著隱者到這里隱居的呢?生:這里的景色美生:這里沒有塵世間的紛繁險惡生:這里空氣好,幽靜生:這里遠離鬧市,很僻靜,很適合隱居師:隱者很喜歡過這樣的幽靜的生活,我們應該尊重隱者的選擇。既然隱者隱得那么深,詩人為什么還要去尋訪他呢?生:詩人很羨慕隱者。生:詩人很想見到這位高人,跟他暢談生:詩人想向隱者學習本領生:詩人也羨慕隱者的生活師:是呀,詩人因為屢試不中,塵世險惡,也向往隱者自由無拘,向往山中的清靜安樂的生活呢。雖然沒見到隱者,但見到了山林的美麗景色,也不虛此行呀!第二節課,讓學生用學習古詩的“四步法”,自學《所見》。
4、古詩兩首 篇14
學習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熱愛家鄉,珍惜友情的真摯感情。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多元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詩題
1、揭題
師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25課——古詩兩首。請看第一首——《回鄉偶書》(課件打開)
二、自主學習,初解詩意
1、(1)看課件,猜猜是什么詩。(從書法作品中認字、猜字激起學習漢字的興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體的《回鄉偶書》
(3)不會的字借助課文中的拼音,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集體匯報交流。
(1) 個別讀——正音——齊讀
(2) 質疑——解疑,看插圖理解“鬢毛衰”。
(3) 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三、品析詩句 深悟詩情
讀詩,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出愛家鄉的感情?邊讀邊品析。
1、你讀這首詩時,頭腦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2出示“兒童笑問”這個課件,想象畫中人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
四、熟讀成誦,進入詩境
1、指名讀、分組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2、配樂練習讀。
3、你覺得能讀好了,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后,談談你的感受。
4、名讀。學生評議。老師適時點撥。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來?背誦《回鄉偶書》。
五、書寫指導:音 客
客:中間不要寫成“文”。
音:第二橫寫長寫些,“日”字寫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學古詩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有兩首,我們學習了《回鄉偶書》的第一首,體會作者眷戀家鄉以及憂傷之情。老師這有第二首,同學們自學,細細體會作者又要抒發一種什么情懷。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資料自學。(出示課件)
《回鄉偶書》第二首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
1、背背課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詩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教師補充(課件)
李白后人稱他為詩仙。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今天咱們學習其中的一首,請大家齊讀詩題——《贈汪倫》。
讀了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古詩出示[課件二]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課件三]
①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②結合資料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組內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②找出難記的字,交流識記方法。“潭”字:學生邊說記憶方法,教師
邊板書,并用紅色筆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兩個豎,而不是“西”。
③了解詩意: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④質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后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夸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愿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老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你們愿意幫我解決嗎?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
師小結:我明白了,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啊!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1、配樂背誦出示[課件四]
2、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生邊看圖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3、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三、擴展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現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3首,供你們自學欣賞,請你選擇其中一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2、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3、匯報學習成果(或朗讀、或背誦、或說詩意、或講故事)
四、引導課外練習。
這節課先交流到這里,語文課外活動時再繼續展示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作業 :
背誦詩仙的詩,能夠向家長講述詩仙的故事。
背誦詩仙的詩,能夠在同學之間相互之間傳說詩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