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子之歌(節選)
[課文說明]
《七子之歌》是一組現代詩歌,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他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多次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更使他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更加深了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七子之歌》就是在這種背景中誕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七節。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本課所選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門》和《香港》。聞一多在《澳門》這一節里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是一個離開母親太久了的孩童。一、二句寫的是游子向母親傾訴被侮辱的經歷,抒發了母子分離幾百年,改名換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兩句詩表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
“香港”一節寫出了香港島的地勢險要,將帝國主義列強比喻成“獰惡的海獅”,在“啖著我的骨肉嗍著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畫出了帝國主義列強貪婪兇狠的嘴臉,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運的孩子,正在“哭泣號啕”呼喚母親。
《七子之歌》整首詩運用了反問、比喻、擬人、反復、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強化了詩的意蘊,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每節詩的最后一句反復,強烈地表達出對回歸祖國懷抱的渴望。詩歌語言平易,內容直白,那一聲聲嗚咽,足以打動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形式上整齊勻稱,又自然天成,富于節奏感和音樂美。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濃烈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涉及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以及當代重大事件,在學習課文之前,應引導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如查閱“七子”是指哪些地方,了解“七子”被迫割讓或租借的歷史,初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另外,可查找一些有關聞一多的詩文,為學習本課作好鋪墊。
先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可以奠定課文學習的情感基調,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感情很有好處。
1.課文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