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新課程實踐中,教師不但是課程的實踐者、課程的改革者、更應該是帶領學生做課程資源的開發、創造者。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讓我們給學生多一些參與機會;多一點參與的空間;更多一次實現需要的滿足!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把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三者融為一體。不僅告訴了我們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而且重點敘述了辯識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義。本課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容易把握,但本課涉及的科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因此教師教學時可以以議為主,加以指導,讓學生在搜集資料、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開啟思維,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的知識并了解它們的重要作用以及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應該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
【教學情景】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通過課文知道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滿各種知識,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點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提問:螞蟻搬家,蜻蜓低飛,魚兒都露出水面,這種現象通常會告訴人們什么?(指名回答自己熟知的大自然的文字)
2、同學們,大自然的文字是新奇的、有趣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書)
3、作者伊林簡介(伊林是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他創作了《十萬個為什么》等幾十部科學文藝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伊林的文筆流暢優美,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他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講述科學知識)
(通過列舉生活中學生所熟知的大自然的文字進行導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師生的交流,學生點燃了激情火花。可以說“激趣”成功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這種文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我們可將大自然這本書可分為兩個分冊。下面,請大家依據課文給分冊取書名并編寫目錄,讓我們共同嘗試編書的滋味,好嗎?明確:我們可以將這兩本分冊,一本叫神奇的天書;一本叫有趣的地書。神奇的天書的目錄有星、云;有趣的地書的目錄有石灰石、花崗巖。(板書)
3、根據你所掌握的說明文知識,說說文章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整體感知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放手讓學生自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