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6年耗資1.89億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今落成(圖) 華龍網新聞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今日開館 李靖 攝長90米的水下扶梯 李靖 攝水下參觀舷窗 李靖 攝無壓容器內的聚光燈 李靖 攝長江涪陵岸邊的水上展廳 李靖 攝無壓容器模型 李靖 攝三峽工程蓄水前的白鶴梁原貌 資料圖片三峽工程蓄水前的白鶴梁原貌 資料圖片記者幫你解開參觀白鶴梁的三大謎團?華龍網訊(數字記者何青枚18日10:15分涪陵報道) 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如同一個水族館,為保護歷史文物、便于游客參觀,該項目工程屢有“奇招”。 現在,記者就幫你解開,參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三大謎團。
如何深入水下參觀?
2001年2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提出用“無壓容器”方式對題刻密集區進行原址水下保護,即在白鶴梁題刻東區50米段的題刻密集區構筑水下保護體,灌注經過過濾處理的江水,通過循環水系統使保護體內水壓與外面長江水壓達到動態平衡。游人可步入垂直高度40米、約90余米的亞洲最長的隧道式自動扶梯,深入到40 米下的江底,通過參觀廊道中的特制觀察玻璃窗欣賞白鶴梁題刻原貌。
如何防范輪船撞擊?
三峽蓄水后,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為減少船只航行對白鶴梁水下保護體的威脅,水下保護體、通行廊道連接形成的近10000平方米水域將禁止船只航行和停泊。此外,兩塊魚嘴狀防撞墩擔當“保安”,確保白鶴梁水下保護工程的壽命達百年。
如何清晰觀賞題刻?
罩住白鶴梁題刻的巨大的鋼筋水泥罐內進行清淤,并啟動水處理系統。經過物理過濾和凈化的水從底層注入,可達到直接飲用標準,保證游客清晰觀賞題刻。同時,水下題刻周圍安裝了10800盞燈,共有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里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據稱,這些燈耗電量僅是普通白熾燈的十分之一,壽命卻是其20倍,能使用10萬小時。工作人員多次試驗后發現將燈裝在題刻之上2米至2.7米的高度,能使題刻最清晰。華龍網訊(數字記者何青枚18日10:20分涪陵報道) “閉關”六年,“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終于現身!今日上午10:20分,200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啟動暨重慶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開館儀式隆重舉行。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國務院三峽辦黨組成員張寶欣、重慶市人民政府原顧問甘宇平、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譚棲偉、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等領導和專家親臨現場。白鶴梁,這個只有在枯水季節才浮出水面的文物遺址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水下博物館,從今天開始,人們可以直接深入水下40米觀賞它的真容。
水下瑰寶白鶴梁
白鶴梁是位于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江心的一處小島奇觀。其為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冬春交替、長江水枯時,才偶爾露出真身。一說因石梁早年常有白鶴群集而得名,又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得名白鶴梁。
1200多年前,唐朝廣德元年,有人在白鶴梁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了當時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斷,形成石魚雕刻18尾,生動記載了一千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古人刻魚為標,已近似現代水文觀測原理,且記錄之早,令白鶴梁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