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怎樣才能上好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比,略讀課文自身有什么特點?這是我們六備安排這一次集體備課的初衷。
為了能夠組織好本次活動,我認認真真地對課文進行了閱讀,發現它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簡潔樸實,情感卻真摯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想簡化頭緒,著重從兩點入手,以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1、品悟語言文字,感受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好品質;2、感情朗讀,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學會自讀課文,能自主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辨析與理解,感受藏在善意的謊言背后的真情,懂得“每一點善意的付出,都會給這世界增添一份美好和歡樂”的道理,培養樂于助人的真誠情懷。
[重點難點]品析語言文字,體會人物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7、別餓壞了那匹馬
二、初讀課文。
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不順暢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
要求:1、在初讀正確的基礎上,留意寫得精彩、用得傳神的詞語,準備脫本填空。
2、在書上寫上自己的理解或體會。
四、品析語言,感受真情。
(一)合上書本進行填空、辨析:
1、填寫詞語,比較辨析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后,沖里屋叫道:“碧云,你出來一下!”
(2)“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馬嗎?收下這孩子的馬草。”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2、填寫標點,體會急迫的心情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提!”(這里的標點,學生如果不看書,一定會點成句號。為什么用逗號呢?表明了殘疾青年著急的心情——他是真心的要幫助“我”,卻不想讓我知道。)
[認知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材料應體現辯證沖突,適當的矛盾有助于引發學生的高水平思維。]
(二)你認為還有哪些用得好的詞句呢?交流自己的感悟。
如:
1、很久之后的一天,我一如往日地背著馬草走向他的書攤。一如往日地,他沖著里屋叫道:“碧云,快出來提馬草!”(特別強調“一如往日地”,意味著平靜之下蘊藏著波瀾。)
2、“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馬嗎?收下這孩子的馬草。”(為什么用反問句,而不說成“碧云,老爸有一匹馬,收下這孩子的馬草”?強調了殘疾青年的話是不容置疑的,他不給妹妹說“不”的機會,可見他幫助殘疾青年的決心已定。)
3、那匹馬呢?香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在作者的想象中那么美好的、那么順理成章的事兒,這時卻不復存在了。美好的想象襯托出了近乎殘酷的現實。)
……
[比較辨析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的高水平思維,更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范例,教給了他們學習的方法,是謂舉一隅而以三隅反也。]
五、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交流獲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