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
[設計意圖]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后,在應用部分設置了分析數據、處理信息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數據、圖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教學目標 ]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數據、圖像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00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00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 百官鎮一農戶96~2000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了解到什么?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制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辦法?
A、小組討論 B、匯報 C、提問:繪制的關鍵是什么?
3、學生嘗試繪制。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數據用折線統計圖繪制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數據繪制。
(4)小組交流繪制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并 推斷發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制情況,并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軍(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后,你能推斷出什么?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96~2000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A、看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么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么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么新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基于這樣的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習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4、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2、了解條形統計圖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歸納復式統計圖的特點。
3、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的分析和推測。
三、教學設計:
(一)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
1、制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出示第9———14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
同桌每人選一個繪制折線統計圖。
2、校對反饋,教師補充制圖過程中遺漏和注意的問題。
(這一環節設計,引導學生復習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為復式折線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
1、第一次嘗試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這一環節讓學生感知是為了方便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一個圖上,變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出現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2、認識圖例。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成了這樣的幾個步驟完成。(1)讓學生感知圖例的必要性,沒有圖例我們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每一條折線所表示的含義。(2)使學生了解常用的圖例有幾種。(3)使學生知道圖例在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3、第二次嘗試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這其實是本堂課新授的知識點,我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圖有2點。(1)是要求學生能正確、規范的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 (2)是可以照顧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會照顧到我。)
4、讀圖和揭題。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這一過程中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如果我把數據去掉了,你是看什么得出來的?(我的想法是,用數據來分析、推測將會出現的情況,我覺得仍舊停留在數據上,沒有真正體現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四、 練習設計:
1、 今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將正式拉開帷幕,那我們的中國隊能奪得多少枚金牌呢?老師出示第25屆~28屆奧運會中國和美國獲得金牌情況統計圖)同學們觀察統計圖,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了中國隊的金牌數量呈上升趨勢,而美國的金牌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那你能預測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隊的表現嗎?
你們還想提出什么問題,你還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感悟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指導完成“做一做”:
通過分析李欣和劉云兩名同學10天里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同時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進一步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
3、課外拓展練習,升華統計方法 。
統計我們學校五一期間各年級男、女生參加旅游的人數,制成一張復式折線統計圖。并寫一篇數學日記,談談活動體會。
五、評析: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于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復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并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我是這樣處理的,以學生感興趣的亞運會比賽引入并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證明這樣處理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置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中國、韓國在9—14屆亞運會上獲金牌的情況,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這個問題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對比著看較煩,有沒有好方法讓我們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著都叫著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么辦了?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說的各種修改意見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如“再一次經歷制作過程”時,讓學生根據圖上信息進行大膽預測:我國第29屆奧運會將獲得多少枚金牌?從而使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置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煉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3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六年級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并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
2、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同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對于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主要是看統計圖,如何準確分析統計圖應該是新課程對統計圖的定位,因為生活中處處是統計圖:股票、每年政府總結的報告匯總——歷年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如何看統計圖——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線統計圖特有的變化等。而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能根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滲透分析、推理的知識。
一、教學的設計: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實踐應用——全班總結——知識拓展五塊內容,
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展示越洋工藝品廠工藝品銷量情況的條形統計圖來與折線統計圖來復習并比較,得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出現了“不計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個月銷量增長最快”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從而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相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知識
而不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能準確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演示真正來感受到線的變化而反映的數據的變化。
最后,再通過兩圖的比較,使學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與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線統計圖是描點連線,而條形統計圖是畫直條。從而使學生掌握制圖的方法。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兩塊內容,第一塊內容:讓學生用課前收集了制作折線統計圖,而第二塊對知識又進行了提升,除了能讀懂圖外,還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測。
在總結環節,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小結,怎樣看一幅折線統計圖,從折結統計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后,在拓展環節,通過不同商品銷售量統計圖的展示,促進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能意識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優缺點。
二、素材的選取
學習素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本課中的四個素材:身高統計圖、氣溫統計圖、體溫變化圖及商商店品銷售情況統計,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
三、數學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在其中學習、生長、發展和創造等。
本課出示了條形和折線兩個統計圖,通過比較,學生認識了橫軸、縱橫等一些基礎知識,我提出一個問題:直接看出增長最快,讓學生注意點轉移到折線圖的特點上,學生通過活動、交流,經歷了“從計算到直觀判斷”的過程,學生原來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需要計算才知道,而現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線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學生通過探索(觀察與對比)獲得了一個在直觀層面上的判斷,于是他們就認識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1. 使學生通過瀏覽報刊,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認識折線統計圖。
2. 使學生通過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比較,體會分析、整理數據的合理性,能聯系日常生活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
3. 在比較統計數據的不同特點,思考選擇哪種統計圖合適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并學習利用方格紙畫圖。能對所畫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實際,認識折線統計圖
師:今天,老師很高興看到了我們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在學校體育節活動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榮譽。×同學,恭喜你,獲得了男子200米第一名,能站起來和老師認識一下嗎?×同學,恭喜你,獲得了女子毽球第一名。是哪位?
師:(手拿一大摞榮譽證書)像這樣獲得榮譽的同學有很多,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榮獲第一、二、三名的同學各有多少人。
師:那我們現在來統計一下。
分別請榮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學起立,學生收集數據,并得出統計結果。
師:同學們想想,除了這種方法以外,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訴別人這些統計數據嗎?
生:可以用統計表。
生:可以用統計圖。
生: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
師:就像剛才這幾位同學說的那樣,我們可以用統計表或統計圖告訴別人一些統計的數據和信息。
【反思:由于是借班上課,且課前適逢該校舉行體育節頒獎典禮,上課的四年級一班碩果累累。當時想到:這些數據不正是統計教學的絕好樣本嗎?既可以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可以引起統計的心理需求。遂在上課前臨時決定修改原來的教學思路(用故事激趣)。實際教學中,學生在鮮活的學習材料的激發下,果然興趣盎然,提出了用統計表、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等不同方式來表達數據。
美中不足的是,本來可以繼續利用這一素材順勢進行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但仍未能擺脫預案的束縛,教學又回到預案的路子上。轉變觀念真不是簡單地說說就可以的。】
師:統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老師帶來了一些報紙,同學們一起看看這些報紙,你能找出哪些統計表或統計圖。
學生瀏覽教師提供的報紙,尋找各種統計圖表。
師:說說看,你找到了哪些統計表或統計圖?
學生找到長沙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統計圖表,并進行交流。
生:我們這張報紙上超多。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超多”,老師把這些統計圖都掃描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統計圖、統計表是我們認識的,哪些是我們不認識的。
出示報刊上的統計圖、統計表的圖片(圖略)。
師:如果是你認識的統計圖或者統計表,就請你說出來。
學生逐一指出自己認識的統計圖或統計表。一個學生將復式條形統計圖說成是條形統計圖。
師:它和前面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這個條形統計圖每一個都有兩個直條,上一個條形統計圖每一個只有一個直條。
師:對了。像這種每項有兩個直條的條形統計圖,是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指一扇形統計圖)這個又是什么統計圖呢?
生:圓形統計圖。
師:這叫扇形統計圖。我們在以后會繼續學習和研究它。
師:(指一折線統計圖)這個統計圖認識嗎?叫什么好呢?
生:曲線統計圖。
生:折線統計圖。
師:為什么你把它叫做折線統計圖呢?
生:因為它的線看上去一波一折的。
師:這位同學用了“一波一折”這個詞來形容它,很形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板書)既然可以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了,還要用統計圖干什么呢?
生:統計表里只有數,不好看。
師:不好看?你是說它不漂亮?
生:統計圖可以根據數據畫成條形,也可以畫成折線,好看一些。
師:這個好看是不是就是讓人一看就明白,更直觀、形象的意思?
生:是的。
師:正因為統計圖更形象、更直觀,我們剛才在報紙上看到了“超多”的統計圖。
【反思:由于報紙上有各式各樣的統計圖表,且這些統計圖表與學生從教材中認識到的統計圖表有著差異,為了讓學生正確辨認各種統計圖表,我們在預設中安排了“辨認各種統計圖表”的環節。在實際教學中又增加了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環節。原因有三:一是在給學生的多份報刊和教學課件中,出現了這樣的例子;二是學生初步知道復式條形統計圖就是條形統計圖。將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放在一起,有了比較,能加深學生的認識;三是上課中“點到為止,適時滲透”,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關知識,既不會增加學生負擔,也不會引起學生反感,何樂而不為呢?】
二、 分析、理解數據的合理性
1.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結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這里有三個折線統計圖。(出示深圳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個時刻氣溫變化情況統計圖)誰能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由哪幾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分別說出折線統計圖各部分的名稱:標題、時間、橫軸、縱軸,以及橫軸和縱軸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思。
師:我們把以前學習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它們都有標題、時間、橫軸和縱軸。
生:條形統計圖畫的是直條,折線統計圖畫的是線段。
2. 讀懂數據。
師:這三個折線統計圖是要我們干什么呢?請認真閱讀活動要求,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出示活動要求)
師:誰來說一說圖(1)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生:圖(1)應該是南極。因為南極氣溫很低,參考資料中也說“南極有‘寒極’之稱”。
師:你能結合統計圖中的數據說得更具體些嗎?
生:統計圖里早上6時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肯定很冷。深圳和吐魯番不是這樣的。
師: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圖上寫的-22、-17、-29都是負數,所以是零下。
師:那圖(2)呢?
生:圖(2)是吐魯番。
師: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因為吐魯番的奇觀是“早穿棉襖午穿紗,晚圍火爐吃西瓜”。說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熱。統計圖里早上6時是13℃,晚上是8℃,說明冷;中午是36℃,說明熱。所以是吐魯番。
生:說明早晚溫差很大。
師:溫差很大是什么意思?誰能說得更明白一些?
生:一天中氣溫從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從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變化太大。
師:剛才這兩個同學說到“變化”,其實這是折線統計圖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它可以讓我們很容易看出什么時候上升,什么時候下降,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如何。也就是很容易看出數據的——
生:變化趨勢。
師:既然圖(1)、圖(2)分別說的是南極、吐魯番。那圖(3)就是深圳了。你能聯系深圳氣候的實際情況說一說統計圖合不合理嗎?
生:深圳的氣候熱的時候多,從圖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8℃,氣溫都很高。與我們的實際情況差不多。
小結:(略)
【反思:將理解數據的合理性,根據統計數據作出正確的判斷作為這一環節的教學重點。事實證明學生能夠正確理解統計圖所蘊含的信息,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正確地判斷。當然,有些學生可能更多地依賴自己的數學直覺作出判斷。但大多數學生能夠結合統計數據的意義,主動聯系生活經驗去解釋說明。】
三、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學生會利用方格圖畫統計圖
1.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統計圖,一種是條形統計圖,一種是折線統計圖。那什么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合適,什么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合適呢?我們先來看兩個統計表。
屏幕出示兩張統計表:
師:第一張統計表是老師上課前從校醫室收集到的5位同學的身高數據;第二張統計表是我們班××同學2003~2005年體檢時的身高數據。和同桌商量一下,兩個統計表分別用什么統計圖合適呢?
同桌互相討論、交流看法。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第一張統計表適合用條形統計圖畫。
師:說說理由。
生:因為它是5個同學的身高,用條形畫出來,誰高誰矮很明顯。
生:也可以用折線統計圖。
師:哦?你的意思就是把這個同學的身高和那個同學的身高連到一塊兒?你的身高,我的身高,還有他的身高連到一起,你認為這樣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第二張統計表呢?
生:第二張統計表適合用折線統計圖。因為它是同一個同學的身高數據的變化。
生:同一個同學的身高從2003年到2005年,每年有不同的變化,畫折線能將變化看得一清二楚。
師:就像剛才這兩位同學說的那樣,如果是不同的人或事物在同一時間進行對比,適合用條形統計圖;如果是同一個人或事物在不同時間發生變化,就適合用——
生:折線統計圖。(在“折線統計圖”下板書:同一事物不同時間)
2. 利用方格紙畫折線統計圖。
師:老師這里有三張統計表,你認為分別選用什么統計圖更合適?
屏幕出示:5個同學體重統計表,某同學2003~2005年體重統計表,深圳市5月4~8日最高氣溫統計表。
學生根據表格逐一作出判斷。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在方格紙上畫出折線統計圖,你想畫哪個就畫哪個。
利用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品,師生互相評價并改正。
師:這位同學畫的是長沙市5月4日至8日最高氣溫統計圖,29℃在縱軸上并沒有,你是怎么畫出來的?
生:在30℃下面一點點就是29℃。
師:這樣畫準確嗎?
生:不準確。
師:能不能找到一個畫得準確的辦法呢?
生:(上臺邊演示邊說)用尺子把20℃至30℃之間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從20℃往上數9份就是29℃。
師:在以后的畫圖中,我們可以借鑒這位同學的方法。這里還可以從30℃往下數1份。
【反思:學生通過比較不同特點的統計數據,能理解折線統計圖適合表示同一事物不同時間的發展變化。對于統計圖畫法的教學,我們降低了畫圖的要求,特別是統計圖的標題、時間、縱橫軸的刻度、數據的標注等都點到為止,只是在準確找點的方法上作了進一步的強調。從學生畫圖的實際情況來看,確實存在著目測估計定點、隨手畫折線、忘記標注數據等現象。】
四、 學習內容梳理(略)
五、 課外延伸
師: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幻燈片,也可以制作出豐富多彩的統計圖。(用電腦展示圓柱狀、圓錐狀立體折線統計圖)有興趣的同學課后自己去試一試好嗎?
生:好!
【反思:按照原來的預設思路,在后面的練習中,還安排了“錯圖辨析”(含有錯誤信息的折線統計圖)和“熱水和時間”(根據故事的發展經過選擇正確的折線統計圖)兩個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根據統計圖中數據的意義和生活經驗,判斷該統計圖的合理性,培養學生分析、理解數據的能力。實際教學中,由于前面的時間沒有把握好,這兩個活動就沒有進行。
向學生介紹Powerpoint軟件的圖表制作功能,展示用軟件制作的各種各樣的統計圖,是我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不僅如此,在最初的教學預設中,我們打算讓學生在微機房中,人手一臺電腦,收集大量數據,讓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進行篩選,選擇合適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Powerpoint中強大的制圖功能來繪制統計圖。后來考慮到學校的教學設施可能不能滿足這種要求,且有教師提出,根據統計數據進行必要的制圖練習也是學生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完全舍棄畫圖,會使整個教學任務過于簡單,不好把握,遂修改了教學方案。但是我們堅信:總有一天,學生會坐在電腦前,用鍵盤和鼠標完成統計圖的制作,進行統計分析和預測。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標尺確定表示數據的點。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事先收集有關數據。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例1
2、分析統計表。談話: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課題。教師邊出示統計圖邊說:為了更便于分析;后來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一張統計圖
談話:你知道這是一張什么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說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遭,可由教師揭示)
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優點。
談話、剛才我們在統計表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能)
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將數據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張小楠身高的變化情況)
原來如此,你還能從這張統計圖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變化情況、各時間段內身高增長幅度)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追問;你能從圖上看出哪段時間身高增長得最快哪段時間身高增長得最慢嗎?請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加以指導,學生可能會說到比較相差數或看折線的上升幅度。
談話:那你認為就分析身高增長變化的情況來說,用統計表好些還是用折線統計圖好些?為什么?
估計一下張小楠13歲生日時身高大約是多少厘米,說說理由。
2、聯系生活舉例。、
你有沒有在其他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過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等,根據學生的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的優點: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3、了解結構。
談話:既然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看了圖,你知道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在制作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并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的名稱,在介紹各部分名稱時明確其作用以及畫圖時的注意點:
(1)橫軸:一般用于標明時間的前后,每個時間段都要平均分;
(2)縱軸:標明數據,單位長度表示的數據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數據比統計到的最高數據稍高一些(和條形統計圖相同);
(3)描點、連線:要找準數據,看清橫軸、縱軸進行描點。當提供的數據與縱軸上的數據沒有直接對應時,要把縱軸上相應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點;在點與點之間連線時不能漏掉或連錯。
(4)標注數據:在所描的點的上邊或下邊寫上數據,不要寫在折線上。
(5)填寫制表日期。
三、完成練一練
統計身高。
談話:除了剛才我們討論的這些情況外,還有很多數據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統計分析。比如我們同學的身高情況。
課前我們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學期期末時的身高情況,讓我們一起來試著將它也制成折線統計圖,看看我們的身高增長趨勢如何。
學生獨立將自己的身高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并在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的身高增長情況,再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比較,說說能從圖上發現什么。
對學生意見的預設和對策:
(1)每個人的身高都在增長,增長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長趨勢是相同的`。
(2)這份統計圖和其他的統計圖有明顯區別,底部從0到110這一段用了折線和虛線。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表示。指導學生發現最低身高數據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這段數據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間的每一段放大,使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更明顯,而且使統計圖更美觀。
比較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線統計圖不但和統計表一樣可以反映數據的多少,并且比較易于反映幾年中自己身高的變化情況:持續上升,沒有下降)
四、綜合運用
練習四第1、4題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領?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有什么優點?制作折線統計圖時要特別注意什么?
六、作業練習四第3題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6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這一單元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學生的統計知識在這一課后將再一次得到發展。而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感受從"具體"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
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的特點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
能夠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關鍵:
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于這一理念,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組織交流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出示曲阜旅游圖片,引出近幾年來孔廟旅游的人數統計。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整體觀察,初步認識折線折線統計圖。知道統計圖的名稱及折線統計圖的構成。
2、在此基礎上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可以通過點看出數據的多少,而通過折線的起伏則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匯報時要讓學生用手勢描繪一下折線的起伏。初步體會傾斜角度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3、這時同時出示兩種統計圖讓學生自主觀察對比,思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自由發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老師適時總結通過觀察對比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歸納概況能力。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下面就進入第三環節
三、知識應用:
1、利用病人體溫變化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作用。
2、我國24到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統計。在這里我安排了一個我國奧運健兒得金牌升國旗的短視頻,目的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片刻,并通過這個視頻再一次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小辨析師。通過辨別這樣繪制統計圖合適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而這個統計內容主要是統計各種文具的數量,所以不合適。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根據統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靈活運用知識。
一節課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飽,還要讓一部分孩子吃好,因此我設計了第四部分
四、知識拓展: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統計知識的來歷、發展,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節課是零散的知識拼湊在一起的,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最后我設計了第五環節。
五、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回顧,說說收獲。達到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力求簡潔明了,一目了然,充分體現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板書設計:
點:數量的多少
線:數量的變化
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課件出示)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74、75頁的統計。
2.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對這種統計圖的分析預測。教材在設計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個方面:
(1)合并。為了方便比較青島市、昆明市兩個城市各月的降水量,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一幅圖上,變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出現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2)區別。讓學生比較單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區別,引入和克服教學重難點。
(3)讀圖。通過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升降的分析,對數據進行合理的預測,這也是課標的要求。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學習,不但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也是今后學習更多其他統計圖的重要基礎。
4.教學目標:
基于這樣的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課件出示)
1、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2、技能目標——會對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復式折線統計圖補繪完整。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5.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課件出示)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會進行簡單的制作,學會看圖回答有關問題。
6.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課件出示)
對統計圖反映的信息進行準確地分析、比較和判斷。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課件出示)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比較發現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是:(課件出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比較法、合作交流法,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想象、討論、遷移等一系列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課件出示)
1.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一張我國各省市的行政區域圖,然后我在圖上指出,青島市在山東省,昆明市在云南省,它們之間的直線距離有20xx千米。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水情況。然后分別出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分別說出青島市和昆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多,哪個月降水量最少,引起對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回憶。學生根據以前學習的經驗,應該很快就能找到相應的數據。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
2.第二個環節是:設置疑問,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在這個環節中,我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我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由于強調了很快,讓學生感受到觀察這兩幅圖很快回答這兩個問題的確很困難,使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那么合并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么統計圖呢?教師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著,我出示青島市、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并回答以下3個問題: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在第2個問題中,重點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很快看出的?學生可能說是通過比較各個月中,哪兩個點的距離最近,哪兩個點的距離最遠。在第3個問題中,根據我的預設,學生可能獲得的信息有:這兩個城市都是6、7、8月的降水量比較多,還可能比較某個月中兩個城市的降水量相差多少,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比青島市的幅度大……學生也有可能有新的生成,這正是學生思維發散的訓練點,也是提高學生讀懂統計圖中所包含信息的好機會,這樣,我結合學生的生成,再進一步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第二個步驟:比較。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我讓學生對課本74、75頁中的三幅圖進行比較,小組討論:復式折線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使學生在比較中得出,相同點有:(板書)它們都有標題、單位、制圖日期、制圖內容。不同點有: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變了、增加了圖例(板書)、折線有兩條。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是:不但能反映數量的多少,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還能方便地對圖中的兩個量進行分析和比較。
第三個步驟:經歷制作過程。日常生活中手工繪制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
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并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城市平均氣溫所有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后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城市平均氣溫的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城市平均氣溫的`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么?再將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示。
至此,新授部分告一段落。
3.第三個環節是:鞏固深化,應用新知。首先讓學生完成課本76頁練習十三的第一題。主要是檢驗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繪制方法的掌握情況,并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練習時,先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再說一說制圖的正確步驟,我用多媒體演示,并提醒學生注意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對應的折線各用什么表示,還要寫上數據和制圖日期,根據學生的制作情況,還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一下,兩條折線上的數據怎樣寫就不混淆了?最后讓學生看圖回答題中的問題,這里重點幫助學生弄清“溫差”的含義,另外,在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說“我喜歡看統計圖”,我就重點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喜歡看統計圖?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直觀、形象的優越性
接著出示課本75頁的“練一練”,在學生弄清圖意后,小組討論、匯報以下問題: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預測一下我國13歲小學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嗎?培養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大膽預測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最后,我讓學生將自己的身高和我國同齡小學生的平均身高比一比,將統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生活中的統計還有很多。商場里面也要對商品銷售情況進行統計,以便及時調整銷售計劃。請看某家電商場A、B兩種品牌彩電銷售量統計圖。通過這個練習,一方面增強學生讀圖、分析、比較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一方面讓學生體驗經理的角色,對下個月的彩電購進進行篩選、預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然后讓學生欣賞一組折線統計圖,將課堂內容向課外延伸,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拓寬學生的視野,引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復式折線圖的欲望。
4.最后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對本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按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五、板書設計:
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及作用。
板書:
復式折線統計圖
標題表示數量的多少
單位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日期方便地對兩個量進行分析和比較
圖例
制圖內容(兩條折線)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8
最近觀看了李靜老師的《折線統計圖》一課.有幾點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整節課看下來,覺得李老師的教學設計過程明確,教態從容不迫,很親切自然,讓孩子能夠很順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課堂的學習氣氛之中.在引入階段時引用了學生熟悉的條形統計圖,接著再引出本課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過渡的很自然,有層次.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學生能夠比較清楚的闡述了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說出點表示數量,點和點的連線表示數量的變化等知識點.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表達出統計圖上數量的變化趨勢.
現在我們的數學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本節課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李老師把生活中的數學有效地引入教學設計中.在課上列舉的數張折線統計圖都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這些生活中的學習素材是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也是對他們的生活有意思的.所以學習起來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熱情,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是在數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梁.
我自己也上過這節課,但是沒有象李老師那樣從生活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素材,只是按照書上的習題進行了講解,這點我要向李老師學習的,將數學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
建議:目標中說到的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的要求在本節課的過程中似乎體現的不夠明確,大多還是學生根據統計圖說出結論,并沒有提出什么問題.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
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中對統計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分析,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這是我將采用的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以下4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引入素材單一,以書本引例為主,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到了有關東營市小型汽車擁有量的數據,將它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來源于我們身邊,還能增加學生對東營市發展變化的了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統計圖表,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的完成的情況,這又是在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勵他下面的學習。
二、通過對舊知的的復習,我們進入了下一環節:新知的學習。
有數據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死板”,以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使學生喪失了83%的知識來源,因此,在這里我將“不動”的折線統計圖,借助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它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突出折線統計圖的構成——點線及連線的起伏,為難點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對比教學,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小組討論的結果,由組長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給大家,并給予解說,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和小組智慧的機會;從學生的討論總結內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見,課件演示的作用明顯。
三、接下來進入第3環節:尋找新知,運用新知。
在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我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制成課件,當學生舉例時,一一呈現出來,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在運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網絡搜集到了5項關于東營市的環境及基礎建設方面的數據,制成了折線統計圖,融入到課件中,利用貼近自己生活的、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利用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資料,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通過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訓練突破第二難點。發揮多媒體環境下內容豐富、容量大的特點。
如第一題主要練習折線的起伏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
第二題通過氣溫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分析預計將來氣溫的變化趨勢,培養學生的合理推測能力,并結合下面三道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豐富的內容、高容量的練習更能讓學生迅速的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實物投影儀的應用,更為師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后,通過多媒體的“動”、板書的“靜”,兩者的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的內容體現在學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并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2、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和合理推測能力。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制折線統計圖,并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系,以后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xx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后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青少年中敢于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x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x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通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復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信息,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根據數據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x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后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課件演示)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圓規量角器。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
師: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呢?
生:能直觀看到項目的數量,便于比較。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復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
回顧與整理:
1.提問:上節課我們復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分類和繪制方法,這節課還是按照這三點來進行復習,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關于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
2.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提綱:
(1)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折線統計圖的分類。
(3)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3.充分討論后匯報,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
(1)匯報統計圖的特點。
①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清楚地看出各個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
(2)折線統計圖的分類:分為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
(3)繪制方法。
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①整理數據。
②畫出縱軸和橫軸,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
③根據數據的多少描出各點,再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④寫出統計圖的名稱和制圖時間,并標出圖例。
扇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①根據所給的部分量和總量,求出各部分量占總量的百分比。
②用360°乘相應的百分比,得出扇形統計圖中各個扇形所對應的圓心角的度數。
③畫一個大小適當的圓,根據圓心角的度數畫出對應的扇形。(注意各個扇形加起來必須是整圓)
④分別在各個扇形中標出對應部分的名稱和百分比。
4.應用統計圖的知識解決問題。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2
《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是四年級下冊中的資料。這一課時是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掌握其特點,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社會實際的密切聯系。條形統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聽了柳教師的課,我感受到了他的很多亮點所在: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關注學習起點是對數學教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全面準確地理解教材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現實學起點,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才能讓孩子更有目的,更簡便的學習。柳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先出示學生學過的條形統計圖,觀察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信心,為下頭學習折線統計圖打下基礎,再由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用手比劃數量的變化,從而引出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讓學生用手比劃踢毽子的數量變化,這個環節,十分巧妙地讓學生初步體會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轉化過程直觀、自然;另一方面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結構時又將其與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助于學生數學本事的培養和發展。因為學生有必須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所以柳教師就讓學生嘗試畫折線統計圖,很多學生都會畫,在學生畫的統計圖上再進一步學習如何畫統計圖,這樣印象更加深刻,并且也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二、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柳教師在設計的時候異常注重統計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選取學生身邊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讓學生感受統計就在自我的身邊。從出示學生跳繩數量到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金牌數,再到病人的體溫變化情景,都富有現實的意義,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進取的情感。這樣不僅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關注統計的數學價值。
新課標指出: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使不一樣的人在不一樣的層面有不一樣的發展。在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中,柳教師將理解數據的合理性,根據統計數據做出正確的確定也是作為重點。比如在了解和分析了2個同學的一周踢毽子情景,讓學生根據跳繩數量的多少選擇讓哪個同學去參加比賽。事實證明學生能夠根據生活實際,結合自我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出合理選擇,學生擁有了充分展示自我個性的廣闊空間。
四、練習設計多樣
本堂課的練習設計
此外,對以下幾點我們有著自我的看法:
1、在導入部分對統計表的分析中,教師就問學生氣溫升得最快的是幾時到幾時,導向性太強,雖然學生在對統計表的觀察中不易想到這點,但可經過對統計圖的分析中與統計表做比較得出結論。教師不宜操之過急,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體現。
2、在教學制作統計圖的過程中,三元實小聯合體對教材進行了改編,將想想做做第二題作為例題來講,隨后又設計了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完成統計圖,這點可能對學生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因為在教學用書上明確指出:在要求學生制作統計圖時都先供給了網格,并且橫軸和縱軸也已經做了必要的標注,學生所要做的只是根據數據確定相應點的位置,并連線。這是研究到學生學習是為了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發展統計觀念;況且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用純手工的方式來制圖越來越少。所以適當減少構圖,畫橫豎線等繁瑣的操作,而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畫折線這一關鍵環節,就可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統計過程,進而掌握統計方法。
修改提議:
1、在導入中能夠同時出現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自我進行比較,發現各自特點,比較異同,教師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充分體現獨立分析問題的本事。
2、在鞏固中,能夠讓學生先思考完成本題需要畫一些什么,標注一些什么,然后發給學生一張操作紙,供給網格,縱軸橫軸做好必要的標注。或者能夠在標注上空出一兩個讓學生填空。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3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第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數據的過程,充分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學難點是: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橾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于教學過程,我打算根據小學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從本屆亞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亞運會的關切,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再出示9—14屆亞運會中國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在歷屆亞運會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你能很快比較出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嗎?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先課件出示中國韓國單式折線統計圖,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兩個國家那一屆金牌數最接近,那一屆金牌數相差最多嗎?由于強調的很快,學生觀察并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意識到在以前學習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那么合并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么統計圖呢?我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著,我出示兩國金牌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導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日常生活中手工繪制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并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國家金牌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后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國家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么?再將復式折線統計圖合并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
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了復式折線統計圖(其中韓國的金牌折線圖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讓學生看著自己制作的統計圖小有成就感,再帶著興趣去充分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最后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3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打算積極要參與到交流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個問題,抓住復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關于習題的設計,我分了兩大類型:基本練習和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練習題設計的目的性和現實性。例如通過分析李欣和劉云兩名同學10天里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再結合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給出AA、B兩種品牌彩電的銷售量統計表,讓學生據此畫出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便于比較的特點,并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體會統計的實際意義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嘗試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的和諧,生生的和諧,以及課堂中動靜的和諧。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些時間,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討論,避免為了形式而討論,真正的提高小組或同桌合作的效率。不過,這也是嘗試而已,在實際教學當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教。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共同制作和交流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擇要而記的,內容雖少,卻重點突出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及作用。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4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數學教案-《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5
說教學資料: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108頁第七單元統計(折線統計圖)。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學過條形統計圖,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和復式)統計表和(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本課將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能夠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本課資料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并明白其特征。
2、學會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經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特征進行合理地推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折線統計圖與生活的實際聯系。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2、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還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
教學難點:
能夠依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作出預測。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新知、課堂練習、課外拓展、全課總結五塊資料。我在教學本課時,設計思路是激趣導入、—指導觀察、動手制作、—自主探究、—分析預測、—課堂練習等方法,讓學生經過觀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學習繪制中,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動手繪制,讓學生在繪制過程中先互相學習。然后我在重點講解繪制描點的方法,邊講解邊用手勢指導,并提醒學生必須要注意在點旁標上數據,連線時必須要按順序連。經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在創設情境部分,經過出示主題圖,點明題意,為引入新課做準備。在探索新知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探究,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動手的本事。經過課堂學生練習,檢驗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經過總結這節課所學知識并鼓勵學生以后更認真,努力地學習。
說板書:
折線統計圖
(1)描點(標上數據)
(2)連線(按順序連)
說課后反思:
1、引導學生顯得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2、學生在讀題、分析時,語言表達方面還很欠缺,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有差別,有的同學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個別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表達的語言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還需要教師提醒與補充。
3、教師在引導、啟發提問的語言上不夠明了,所以學生有時不知怎樣回答,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要重視“課堂提問”的思考。
4、用語不夠精煉,顯得有點羅嗦,以后要多進行語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