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簡單的統計(精選2篇)
數學教案-簡單的統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數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的數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1、教師提問導入 .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計表和統計圖.
二、歸納整理.
(一)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計知識,提高統計能力.
(二)整理復習求平均數.【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計算?
4、啟發思考:求平均數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的總數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就等于平均數.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三)整理和復習統計表.
1、指導看書.
2、教師提問:統計表中橫向有幾欄,縱向有幾欄,分別表示什么?
制作一個統計表,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3、分析統計表中各數據之間的關系,根據已填的數據,把空缺的數據填滿.
4、教師說明:統計表的內容是根據統計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在編制和分析統計表時關鍵要弄清各欄目、各數量之間的關系.
5、練習.
(1)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測驗的成績(單位:次)
25 33 31 28 13 36 30 29 32 21
32 29 25 30 19 27 31 35 26 28
根據上面的成績填寫下表,再算出這班女生測驗的平均次數.
參加測驗人數: 總次數: 平均次數:
(2)下面是育新小學六年級兩個班學生上學期體育成績統計表.
①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回答下面的問題:
②兩個班各有多少人?(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
(四)整理和復習統計圖.
1、指導看書.
下面的兩幅統計圖,反映了某市電子儀器一廠、二廠兩個方面的情況,請你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的快?
(2)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么?
2、比較【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3、練習.下面是某班上學期美術成績統計表.
根據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哪些內容?解答求平均數問題和編制統計圖表的關鍵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數問題的關鍵和方法.
2、口述統計表包括的內容,檢驗統計表的方法.
3、口述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五、布置作業 .
1、甲乙兩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輪船從甲港駛往乙港用了4.5小時,返回時因為逆水比去時多用了1小時,求這艘輪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張強三個人的平均體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張強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根據下面的統計圖,編制成一個統計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簡單的統計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 “簡單的統計”。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分析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會制作會看簡單的統計表。
2、培養學生分類整理和初步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3、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談話導入 :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今天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三位朋友,他們分別是……(多媒體展示米老鼠、機器貓、孫悟空)喜歡嗎?
二、引導探索:
1、設置情境
老師不僅給大家帶來了三位朋友,而且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問題。課前老師收到一位印刷廠廠長的這樣一封來信:(出示)
周老師:
我們廠想生產一批印有米老鼠、機器貓、孫悟空的卡片,可又不知道同學們到底最喜歡什么,可以幫我在同學中調查一下嗎?……
老師想把這個任務交給同學們,你能想辦法幫老師了解到每一位同學最喜歡哪一位卡通人物嗎?有什么辦法?
2、小組討論,交流方法
師: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組內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發言。其他小組的同學如果你贊同發言小組同學的意見就請你為他們鼓掌,鼓勵他們;如果你認為他們的方法很獨特,有創意,而且發言也很精彩,就請你為他們熱烈地鼓掌,祝賀他們;如果他們的發言你沒有聽明白或者疑問,可以向老師舉手示意,大家說好不好?
4、引導交流:你認為這個問題應用哪種方法來整理數據比較好?請闡述你的理由,其他同學通過掌聲來進行評價。
5、師小結:①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②面臨一個具體問題選擇整理數據方法時,一定要根據情況而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便捷的方法,但要注意不論用何種方法來整理數據,都必須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說明: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有個性的思維方式,不強求使用統一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陳述各種理由,來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方法的選擇和優化。)
6、談話:下面請同小組的同學商議一下,選擇一種大家都喜歡的整理數據的方法在各自組內進行一次統計,做好分工,合作統計一次,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完成得最快?
小組合作統計。
生談合作后的體會。
(說明:讓學生學會合作的方法,并充分體驗到合作的優越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自主探索、學制統計表
1、師:可是由于這些統計反映的都是各組的情況,老師仍不清楚我們班到底有多少人喜歡米老鼠和機器貓和孫悟空,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剛才各組收集整理的數據總結一下表示得更清晰,排列得更整齊規范呢?(生:制成表格)你們想由老師講怎樣制表,還是自己試試?
2、小組合作制表。
3、展示交流合作制表的成果。每組一名代表上臺展示,并做適當說明。
4、引導學生說說:你認為制表時要注意些什么?
7、揭示課題
看來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周老師和那位印刷廠廠長解決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么這是一項什么工作呢?
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9、自學課本
閱讀第100-101頁上的內容,讓學生觀察書上的統計表結合我們剛才所做的一次統計。
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統計需要分為幾個步驟?
(2)你認為作統計表時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上的“練一練”。
2、小游戲;
兩人一組,拿一枚1角硬幣,從離桌面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10次。一個做一個記錄落下的情況,然后整理好數據填入發給大家的表格中。
落下情況
字“1角”朝上
國徽圖案朝上
次 數
四、課堂小結:
1、本節課你學到了一項什么新本領?
五、課后實踐:
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統計來解決的?請你選擇一個問題,展開調查,搜集相關信息,完成一份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