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精選14篇)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1
“條形統計圖”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數第十二冊課本第55-56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展示各種統計圖(條形、折線和扇形統計圖)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難點:制統計圖時如何分配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確定表示數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每一張小白紙、統計圖表若干。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知道,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現在是清明時節,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雨水量相對于其他節氣來說多些,降水量的多少,稱作降水量,降水量的單位一般用“毫米”,這是(引讀)某地19996-XX年的年降水量統計表,這是(引讀)某地19996-XX年的年降水量統計圖(可對比強烈些的)。比較這個統計表和統計圖(適當再補充幾組),你最想發表怎樣的評價?
板書: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生講不出可結合例題隨機出示)
對了,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統計圖除了條形統計圖外,還有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生邊介紹,師邊將統計圖用實物投影打出來。)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投影出示條形統計圖兩到三個)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這些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共同特點?
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垂直射線(我們稱它為縱軸)表示什么?水平射線(稱它為橫軸)表示什么?
單位長度各表示多少?
那現在誰來說說這些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發言,指出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就制成了條形統計圖。(結合具體的條形統計圖進行描述,突出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2.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1) 借優勢煽情,出示例1。
同學們,既然統計圖有這樣的優點,你們想不想學著制作統計圖?
(出示例1) 某地1989年~1993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2) 老師給定大家一張這樣大小的紙張,有把握的同學制作,沒把握的同學可看書想想,再動筆制作,制作后同桌先輕聲交流一下,你們是怎么制作的。
(3) 學生上臺邊展示邊說:我是怎么畫的?(實物展示平臺)
代表性交流過程中或結束后,老師要根據需要,一是及時完善制作步驟,對其間的重要步驟(第二點和第三點)還要板書:突出垂直射線為什么大家都用接近8毫米的單位長度表示200(300)毫米,6個單位長度是怎么來的?;水平射線為什么有11個等分,每一等分大家都用接6毫米的長度來表示?
最后落腳點定格在垂直射線上,用0.8厘米來表示200毫米或用2厘米來表示400毫米呢?(四人小組討論)
(4)加標題和時間。觀察這個我們制好的統計圖,你能一眼看出什么問題?還能知道些什么問題?如:
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1年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
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3年降水量最少,是704毫米。)
最多一年降水量是最少一年降水量的多少倍?(1005÷704,大約是1.4倍。
(5)反饋:制作方法都對的舉手。通過剛才的親自動手,你們覺得制作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1、注意水平射線下面和垂直射線左面必須留有一定空白,注明直條數量和統計的內容。
2、直條的寬窄要一致,長短要準確,條與條之間間隔要均等。
3、單位長度要根據圖紙大小決定。
4、畫直條的時候更要注意:
1°先在縱軸上找到920(1989年降水量920毫米),用鉛筆過此點作橫軸的平行線。2°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對齊1989年的直條位置畫兩條與橫軸垂直的平行線,畫到與水平線相交為止。涂上陰影或涂色均可。(也可貼紙,省時。)3°在直條上方標明數量的多少。
(三)新課練習
同學們,現在你們會制作這樣的條形統計圖嗎?出示“做一做”和我校男、女少先隊員的調查數據和練習第一題,要求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這四題目,組長分工。比一比,賽一賽,哪組合作得又對又快(四道題目在一個信封內,一道題目一張紙,每張紙上標清橫縱軸和單位長度)?
校對并交流
1、重點交流:垂直和水平兩條射線上的單位長度和直條寬度。
2、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四)新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條形統計圖制作的方法?制作時需注意什么?)
如果要把我校男女少先隊員的人數在一張條形統計圖上表示出來,怎么制作呢?感興趣的同學,課后不妨試著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二第2題和第3題。
(六)板書設計(課題、優點、第2點和第3點制作步驟)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教案結合節氣引出了統計圖的三種形式(即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力求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直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制條形統計圖的興趣。在教學制圖過程中注意教學方法,有指導有放手,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本教案以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為重點,以復式統計圖為后續學習鋪墊,重點指導如何畫直條。
本節在課堂組織形式設計上注意了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幾次分組討論合作制圖,給學生以充分展示的機會,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2
課題:簡單的統計(三)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p79頁-80頁例1,練一練,練習十八1、2。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組成和畫法,并能依據所給的數據,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的直條。(2)通過觀察,使學生了解統計圖的作用和用途,并能對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學生的自學和小組討論,使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步驟。(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對條形統計圖全面的分析。3、情感與價值目標: 1、通過對統計圖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到統計的思想。2、通過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強。教學重點:對條形統計圖的分析。教學難點:制作條形統計圖。教學準備:課件,彩色水彩筆,三角尺。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同學們,十月份我們南京舉辦了一場體育盛會,是什么? 2、那一支代表隊獲得了第一名?高興嗎?老師這里還有一些關于十運會獎牌榜的資料。3、這是一張什么圖?觀察,從這張統計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4、這些直條一樣長嗎?為什么不一樣長?5、像這樣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的統計圖,叫做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6、我們以前也學習過統計表,統計表能看出來嗎?那我們為什么還把它繪制成統計圖呢?這也是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板書:清楚看出數量的多少。)7、既然條形統計圖這么清楚,想自己畫嗎?我們就來根據統計表來畫統計圖。表中告訴我們什么?(出示統計表)二、 自學課本,教學畫法。1、(回到金牌統計圖)讓我們仔細地來看一看,要繪制哪些部分?(標題、日期、(表頭),介紹橫軸、縱軸、介紹單位長度、直條)2、剛才我們想到了很多部分,是不是隨便先畫哪部分都行? 怎樣有步驟地畫出統計圖呢?書上給我們介紹畫統計圖的步驟,看書七十九頁。3、質疑,有什么不明白的? 4、第一步怎么做? 5、板書:步驟:1、畫橫軸、縱軸。(根據圖紙的大小是什么意思?怎樣畫垂直呢?用直角三角板畫垂直非常方便。)6、下面呢?板書:2、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繪幾個直條?寬度要怎么樣?用并攏手指、分開手指那種好?為什么要有間隔呀?這樣更美觀。為了方便我們可以將橫軸畫出的部分平均分成9份,寫下各隊的名稱。演示)7、好了,第三步?3、確定單位長度。(看那個數據呢?(最大的)標出的最大數據應該要比11……?單位長度表示多少呢?(單位長度從2、3均比較合適。說清楚單位長度是多少,要畫幾個這樣的單位長度,讓所有學生都明白表述的意思。)8、老師的想法和相同,將單位長度確定為2,那么需要畫幾格呢?(6格)依次標出0、2……,還要注意:在縱軸的右上方寫上:單位:枚。9、第四步:畫直條、標數據。下面可以畫直條了,江蘇隊勝9場,9畫在哪里??(8-10之間)在江蘇上方對齊9畫出一條橫線,再畫出一個直條,北京隊的就畫好了,仔細觀察,直條和橫軸有什么位置關系?畫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畫好之后要表上數據9。10、 你會畫了嗎?自己動手完成發下來的條形統計圖。11、 展示: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覺得他畫得怎么樣?(教師演示:垂直、對齊單位長度看畫的是否準確。第五步:寫名稱、日期。)12、 仔細來看一看我們的勞動成果,從這張條形統計圖上,你發現了什么? 13、 這么多同學想說呀,好吧,請你們同坐位兩個同學先互相匯報一下你的發現。誰愿意來說?你們真會分析,那你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一些問題嗎?三、 應用與發展。1、緊張激烈的十運會才結束,我們又要準備……,2005年11月11日我們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是……?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你們喜歡它們嗎?我們在課前已經統計了我們五一班同學喜愛的福娃,并制成了統計表。(演示)2、你能根據統計表,繪制統計圖嗎?你覺得他們繪制得怎么樣?3、從統計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4、大家這么喜歡福娃,看來大家都非常重視奧運會。老師這里有一份第25屆到第28屆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統計圖。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還想到了什么?5、除了條形統計圖,你還知道有哪些統計圖?6、書上也給我們介紹了一種統計圖——方塊圖,(看書)你看懂了嗎?看懂什么?7、比較方塊圖和條形統計圖,你覺得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數據的多少呢?8、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過條形統計圖?(欣賞:時間不多可以省略。)四、課堂小結。1、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了解它了嗎?學會了什么?2、我們會畫統計圖,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統計圖獲得了很多知識。正如一位有名的數學家泰利斯所說: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如何知道。孩子們,運用我們的智慧去感受,去發現,去探索,你就能從數學中得到無窮的知識,無窮的樂趣。 板書設計:條形統計圖步驟: 特點:1、畫橫軸、縱軸。 清楚看出數量的多少。2、確定直條的寬度和位置。3、確定單位長度表示的數量。4、畫直條、標上數據。5、寫名稱、制表日期。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題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判斷。
2、讓學生經歷把單式條形統計圖整合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3、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能比較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較積極地評價和反思學習的結果。
4、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談話
師:同學們,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學校都要組織我們大家一起春游和秋游,通過春游和秋游活動,不但可以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體驗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增加同學們的知識面。你除了學校組織的春游和秋游到過一些比較近的地方外,還跟著自己的家長或親戚到過哪些較遠一點的地方呢?(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說法)
師:如果現在老師讓你選擇一個遠一點的地方去旅游,那你會選擇哪里呢?為什么?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想一想:我們外出旅游在選擇目的地時,我們通常要考慮哪些因數?
(風景、氣溫、吃住、交通……)
師:對!氣溫也是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因數,因為氣溫的變化會直接影響著我們旅游的興趣和情緒。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夏天往北方去比較舒服,冬天往南方會感覺好一點。下面老師就選擇了兩個美麗的城市,一個是我們的首都(北京);另一個是有山水甲下美稱的(桂林)。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兩個美麗的地方2003各季度的平均氣溫的情況。
出示教材例2(課件出示)
二、引導探索,建構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提問:這張統計圖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指出:這張統計圖同時反映的是兩個城市的氣溫情況,象這種統計圖,我們就
把它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通過觀察上面的統計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間可以相互的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觀察學習
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通過相互的交流信息學會合作互助,在觀察和信息交流中對新知建立了表象,初步了解和認識了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
師:淡藍色直條和深藍色直條分別代表哪個城市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講述:在圖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顏色畫了兩個小方塊,分別標出了兩個城市的名
字,這是復式統計圖的圖例,有了圖例才能分清不同顏色的直條各表示什么數量。有無圖例是復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明顯的不同之處。
提問:根據圖例、直條的高度和直條上所標的數字,你能說出每個季度兩個城
市的平均氣溫嗎?說給同桌聽聽。
⑴談話: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在一張統計圖中反映出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
溫狀態,復式統計表也能在一張表中反映出兩個城市的平均氣溫狀況,所以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可以填寫復式統計表。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到110頁,完成統計表的填寫。填好后同桌可以相互檢
查。
集體交流完成填表。
2、看著上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兩個城市的平均氣溫,哪個季節相差最小?
②北京市哪兩個季度的平均氣溫相差最大?桂林呢?
③這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變化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④回答上面的,你覺得看統計圖方便,還是看統計表方便呢?
⑤你覺得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是什么?
【設計意圖:在教學例題的過程中,教師“搭橋鋪路”、巧設“階梯”,學生在認知和思維上“拾級”攀登。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性循環之中進一步完善了新知,加深了對復式條形統計圖認識的理解】
三、鞏固深化,應用新知。
1、指導“試一試”。
先讓學生閱讀題目。提問:
統計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統計圖中的圖例告訴我們了什么?你從電腦組的
兩個直條的高度看出它們所表示的人數嗎?說說你是怎么看的?
指名回答后讓學生在直條上標出數據。
談話:下面我們要給另外三個興趣小組畫直條,想一想應該怎樣確定直條的高度?
通過交流要使學生認識到:如果人數是5的倍數,直條的高度應與左邊縱軸的
標尺對應,如果人數不正好是5的倍數,要細致考慮比5的倍數多出的人數該用多高的直條表示,可以量出縱軸上每格的高度,再把一格大體等分成5份,并由此畫出代表相應人數的直條。然后在直條上按年級涂上不同的顏色。
學生完成后,要讓學生在相應的直條上方標上數據,并與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
核對。
同桌相互檢查直條的高度,顏色是否合適,有沒有在直條上方標上數據。
提問:從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在獲取新知后,內心產生了親身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迫切需
要,本環節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經歷體驗數據的統計過程,分析統計信息,加深對復式統計圖的認識和內化,進一步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2、指導完成“練一練”
⑴先觀察統計圖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氣質量的情況,讓學生說一說“污染指數”的含義和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數是多少?
⑵分組討論:說說兩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
⑶提問: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側重讓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鞏固、深化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四、回顧總結,整理新知。
提問:這節課你知道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 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理念:
一、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應當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過程
統計學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統計方法的掌握、統計觀念的發展。統計知識的學習、統計方法的掌握,是發展統計觀念的基礎;發展統計觀念,又必須扎根與循序漸進地學習統計知識與方法的過程中。統計方法的掌握、統計觀念的建立,離不開實踐和經歷。要使學生逐步發展統計觀念,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中: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等。統計觀念的發展,具有過程性,只有落實好統計知識的教學,落實好統計活動的開展,發展統計觀念的教學目標也就在實現過程中。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交流和體驗
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認識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時,怎樣才能一眼看出“甲乙兩校哪個年級的人數相差最少”,這就需要“把同年級的兩個直條畫在一起”(即復式條形統計圖)比較。這個認知過程,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和經歷,所以教學時我采用開放式,讓學生同桌、前后、分小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在方格紙上畫出“復式條形統計圖”。這種教學方式與以往把統計教學僅僅理解為統計圖表的教學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就以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統計過程為主線,無論是新知的引入,創設產生問題的情景,還是試一試、練一練都設計成能讓學生親身經歷和參與的豐富活動,在活動中探索、合作、交流,獲得體驗和感悟,在活動中逐步產生初步的統計意識和方法。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重點: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了橫向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前兩天我們又學過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今天,請大家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完成課本p105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自學開始: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里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展示停放情況統計表,用實物投影)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2
師:今天我們通過自學的方法來學習這一課
根據預習提綱,先完成提綱再畫圖。
兩個要求:1.同組的負責交流討論出一致的結果,小組長讀題
2.小組長負責填寫討論出來的結果
活動差不多完成后,小組長檢查小組員完成情況,
并在組里面交流。
2、學生獨立完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完成后,
(1) 讓學生拿作品上實物投影儀去說 (按照預習提綱說)
讓臺下的學生指出有什么地方不好的或者有更好的答案,并及時更改
(2)(讓學生說清楚下面兩點)
你得到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有什么疑問嗎?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5
教學目標:
1、 情感目標2、 :通過學習條形統計圖,3、 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4、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5、 聯系。
6、 知識目標7、 :讓學生認識橫向復8、 式條形統計圖,9、 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10、 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11、 能力目標12、 :通過對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13、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5、 培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橫向復式統計圖的制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序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反 思 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統計圖:
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統計圖:
根據一張統計表,畫出了兩張統計圖,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這個條形統計圖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剛才通過兩種統計圖的比較,我們知道橫向復式統計圖與縱向復式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數據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表示比較為方便。
1、 出示教科書第105頁的例題2
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習過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昨天我們又學過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請大家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完成例題2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 根據這張統計圖,3、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還能發現哪些信息?例如: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4、 的特點,5、 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6、 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中轎車的數量也是很多,7、 這就體現了一個統計學的思想。
8、 完成教科書第106頁的做一做。
(1) 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張橫向復(2) 式條形統計圖。
(3) 1985年甲、乙二個地區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4) 根據這張統計圖,(5) 你發現了什么信息?有沒有什么建議?
1、 完成教科書第107頁練習二十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然后全班進行交流,你發現了什么信息?教師要結合本習題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2、 完成教科書第107頁練習二十的第2題。
(1)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發現的問題。
(2) 根據同(3) 班同(4) 學家庭人住房面積,(5) 合作完成一張橫向統計圖。
3、 完成教科書第108頁練習二十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并回答相應的問題。
4、完成教科書第108頁練習二十的第4題。
5、完成教科書第109頁練習二十的第5題。
讓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6、出示教科書第109頁練習
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這個問題可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獨立回答問題
(主要向學生介紹一種新的復式統計圖——復式柱狀統計圖,使學生認識統計圖有豐富的形式,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6
一、教學內容
縱向復式統計圖
教材第99-10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1、認識和了解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難點:1、正確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四、教具準備
例題課件或實物投影,直尺,水彩筆。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顧知識
師:同學們,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出示課件)這是根據某地區城鄉人口數制成的一張我們學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張條形統計圖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
生:標題、數據、橫軸、豎軸、單位……
(教師總結:單式條形統計圖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標題、單位、橫軸、縱軸、橫軸上的年份、縱軸上的人數、直條和直條上的數值組成。)
(二)探究新知
1、觀察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先觀察書99頁繪制好的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說一說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可以啟發學生想: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復式條形統計圖)
問:這張圖與我們學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小組討論。(復式統計圖在有:統計圖名稱,圖標,橫軸表示的是年份,縱軸表示的是人數,單位為“萬人”。單式統計圖沒有圖標,單式統計圖中每年的人口數情況只有“一條”,只表示城鎮或鄉村的人口情況,而復式統計圖每年的人口數情況是“兩條”,同時表示出城鎮和鄉村的人口情況。)
教師適時指導學生認識圖例,讓學生知道它的作用。
(3)能同時反映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條形統計圖,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
2、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那么這樣一張復式統計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引導學生看課件。(第一步出示縱軸、橫軸內容,統計圖名稱,圖標。第二步對比出示1985的城鎮、鄉村人口情況,然后出示1990年人口情況,以此類推,并說明這樣的統計圖就是縱向復式統計圖。)
通過觀察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在教材第100頁中完成復式統計圖。(實物投影展示小組內繪制得最好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看圖回答問題。
(1)引導學生獨立回答教材第100頁的第(1)-(3)題。
哪年城鎮人口數量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鄉村人口數量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材第100頁第(4)題,各組選代表回答問題。
老師引導學生發現: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讓學生感受到,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此鄉村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學生通過對復式統計圖中的信息分析,進一步感受到它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從而體會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
4、練習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說出統計表的含義,并在書中獨立完成統計圖。
(2)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情況,并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
(3)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互相交流題中的前3個問題,并在全班發表自己的意見。(回答第3個問題時,學生所提問題只要符合題意,都要給予肯定)
根據統計圖可以看出,體育組男生最多,生物組女生最多,體育組的總人數最多,美術組的總人數最少。同時根據統計圖可以提出體育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美術組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4個課外小組共有女生多少人?……只要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合理,老師都應給予肯定。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4)(書中完成)。
2、教材第102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1、練習十九第二題。
2、寫一篇數學日記。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7
教學內容: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掌握其繪制方法。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索和合作活動,發展學生自主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復式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讀圖能力。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和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尺子等。
教材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習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實際上是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進行鞏固與擴充。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統計過程;正確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感受圖例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識別分析與處理統計圖中的信息。
設計理念:在教學設計上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從而完成了統計數據、繪制統計圖、分析統計圖的過程;并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索,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教師: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將在下周召開“誦經典美文 做少年君子”經典誦讀成果展示活動。展示的項目有經典美文手抄報評選、唱古詩詞表演、英文詩朗誦、電子報刊設計。沒有人數限制。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踴躍報名。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數據。
第一項:參加經典美文手抄報評選的同學,請舉手。
第二項:參加唱古詩詞表演的同學,請舉手。
第三項:參加英文詩朗誦的同學,請舉手。
第四項:參加電子報刊設計的同學,請舉手。
學生回答:
2、整理數據。
根據學生回答,將參加比賽的項目的人數,填寫在統計表中。
四年級同學參加展示活動項目統計表
手抄報評選
唱古詩詞
英文詩朗誦
電子報刊
四年級
3、學生獨立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
4、反饋交流。
(1)選擇幾位學生繪制的單式條形統計圖進行展示。
這是我們原來學習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單式統計圖),請學生回憶單式統計圖的繪制步驟及注意事項。
下面是五年級同學參加展示活動項目統計表
手抄報評選
唱古詩詞
英文詩朗誦
電子報刊
五年級
(2)根據這兩個圖能夠發現哪些信息?
(3)進一步引導學生: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使我們更加方便的觀察和比較四年級和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情況?
5、學生討論交流。
①用一根直條不能既表示四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又表示五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
②要用兩根直條表示兩個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
③為了區別,可以用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示四年級參加活動的人數的直條畫綠色,五年級參加活動的人數的直條畫紅色。也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條紋來表示。
教師小結:下面,我們就按照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把這些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行不行?請各小組同學合作,發揮團隊精神,完成這個任務。
6、分組制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7、交流
師:通過大家的努力,制成了較正確的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同學們的作品。
展示學生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師:在制做過程中你注意了哪些問題呢?你有什么經驗教訓告訴大家嗎?
學生交流:(可能會出現的結論)
①四年級和五年級的直條要有區別。
②要在右上方標出四年級的圖例和五年級的圖例。
③統計圖的名稱和填寫日期要寫上。
④還要在每個直條上方標出數據。
……
教師小結:用兩種以上的直條表示不同數量的條形統計圖,叫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要畫兩種以上的直條,為了區別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或者線條來表示,這就是圖例,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畫圖例。
你認為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8、分析數據。
我們一起再來觀察這幅漂亮的統計圖。
①在這個統計圖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認真觀察,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互相提問,互相回答。
三、自主學習
課件出示鑫旺超市和萬隆超市本周內飲料、奶粉、蛋糕的銷售情況統計表,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完成復式統計圖,并回答問題。
四、課后調查完成
如果你是超市經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8
一、說教材
條形統計圖是西南師范大學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4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掌握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簡單的(1格代表1個單位)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講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經認真研讀教材結構與《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知識,本節課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用條形表示統計數據,并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生興趣。
4年級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喜歡探究發現學習,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及策略。這些都是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在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本著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我確立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繪制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教學難點:在繪制條形統計圖時能根據數據的特點,確定用一格表示幾個單位。
二、說教法
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是提供各種機會,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與探索,使之發現有規律的東西——概念、規則或原理。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學生踢毽子這一生活情景展開,復習舊知,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感知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在教法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4點:
1、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活化教材內容。
2、注重預設生成問題,關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信息。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談論。
4、注重人文關懷,滲透互動評價思想。通過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經歷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熟悉并掌握的過程。力求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生命化、生活化、動態化、過程化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授之以魚,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古人以其精辟的語言解釋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法指導上我重在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評價等形式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環節由五大板塊構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生活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課程理念之一。
設計通過教師與學生對課間愛玩什么游戲的談話開始本節課教學,引出踢毽子的游戲(課件演示)。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一年級參加學校運動會踢毽子成績的統計表。讓學生們觀察統計表,指名讓學生說出自己發現的信息。除了用統計表還能用什么形式展示出同學們的成績?引導學生說出:條形統計圖。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回憶繪制統計圖的步驟,接著讓學生動手繪制。繪制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并對有困難的同學予以幫助。課件展示繪圖過程,讀圖,了解在這張統計圖里一格表示一個單位。【通過討論、動手操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復習了繪制統計圖的方法,又讓他們親身體驗繪制統計圖的過程,這為后面學習繪制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統計圖做好鋪墊。】
(二)探究學習,獲取新知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也讀四年級了,踢毽子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他們去年參加學校冬季運動會踢毽子比賽的成績統計表。(課件出示)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現在用統計圖來表示同學們踢毽子的成績,還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合適嗎?若不合適,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并參與到一些有困難的小組中。小組討論后老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如果還是用1格表示1下就要畫120格,這樣畫太麻煩,密密麻麻的也看不清楚,既浪費時間,又不美觀。要根據這張統計表畫張簡潔美觀又清楚實用的統計圖,就需要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
【設計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問題,這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了解分析,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由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能很輕松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課件出示畫好的統計圖。師引導同學們觀察張統計圖,并讓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同學可能會說:這張統計圖中一格表示10個單位;小紅的成績占了12個格子,老師及時對學生正確的回答給與表揚。
那若是一格不代表10個單位,代表5個單位、應該怎樣畫?代表20個、30個單位又該怎樣畫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適時對不正確的方法給予指點。引導學生認識總結:一格表示幾個單位要根據數據特點來確定,但通常情況下都是代表整十、整百或者是整千。
課件出示前后兩張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以前學的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單位,今天學的統計圖一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在繪制統計圖時一格代表多個單位的優越性。
(三)理解運用、鞏固提高
設計多媒體演示蜀南竹海的圖片。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我們四川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的愛國。】
課件出示“20xx年1-5月去蜀南竹海旅游的人數統計表”。讓學生根據該統計表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繪制好后,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組織學生讀圖,并相互作出評價。【進一步嘗試并設計繪制統計圖,這一次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想辦法突破難點。這樣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根據數據特點確定一格代表多少單位合適以及在畫較大數據統計圖時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越性。通過學生相互間對所繪制統計圖的評價,進一步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通過對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你。
【通過這個環節的安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梳理。引發學生對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向往,為以后學習做準備。】
(五)布置作業
讓學生下來收集全校每個班的人數,根據收集來的數據繪制一張條形統計圖。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包含了教學內容,因此板書設計非常簡單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條形統計圖
一個單位表示一個單位
一格表示多個單位
縱觀整節課,我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當然也還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9
一、說教材
“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它的意義和作用。能根據數據能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并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所以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并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能根據要求把復式條形統計圖補畫完整。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法”,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經歷情境預測——嘗試動手制作——總結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的學習方法是:運用舊知遷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討論法等。
三、說過程
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自主探索的角度出發,分如下幾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一):復習舊知,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在這里我設計了簡單的統計方面的概念練習,讓學生回憶三種統計圖名稱及各自的特點,以便新課的順利進行。
(二):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在這一環節中我又分兩個層次:
1、創設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回顧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
教學時,我以談話的形式引出學生喜愛的藍球運動,并出示教材中的問題情景。這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很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并通過自己推測哪種投球距離較遠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欲望。先出示統計表推測,緊接著我設疑 “雖然從這個統計表中也能比較出哪種方式投球距離遠一些,但不直觀,有沒有更直觀的方法”由此引出了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并讓他們回顧了制作方法。
2、設置懸念,合作探究,將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
第一次設問,從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中你能比較出哪種方式投球距離遠嗎?夠不夠直觀?
(我這樣設問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創設認知沖突,讓學生在認知的沖突中,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從而使整節課充滿一種問題意識。)
第二次設問:怎樣做會更直觀?引出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在一起。讓學生嘗試完成統計圖,并展示學生作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
在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共同觀看制作過程,最后以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并板書。
2、總結概念和優點
在學生知道了這樣的圖就是復式條形統計圖后,我出示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在這里既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又為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學生完成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實現了對“復式統計圖”這一知識的深度建構。
3、讀圖,提取數學信息。
在這里我讓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數學信息,最終得出大多數情況下單手投球比雙手投球距離要遠。只有4號和6號是一個特例。
(四):嘗試應用,鞏固知識
這一層次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經歷完成統計圖、分析數據的過程,對新的知識起到一個鞏固的作用,并根據信息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五):課堂小結
通過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體系,建構框架。
(六):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設置了兩項作業。
1、考查學生技能,完成“試一試”的第三小題,讓學生由統計知識再回歸到本學期的百分數應用題,認識到數學知識是相通的。
2、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再次的驗證我們所學知識。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體驗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 1 格表示 5 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動態統計數據的收集過程,學會統計數據的方法,初步體驗數據整理的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以一當五,能正確繪制統計圖。
三、教學難點
動態數據的統計方法。
四、教學準備
教科書第 109 頁教學情境的教學掛圖、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每天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車輛的數量。
(二)探求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發記錄單。
(2)學生記錄。
同學們,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后明確用“正”字法記錄既快又方便。
(3)再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由于車輛過往速成度快,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反饋時如果學生記錄不全,再次組織學生研究如何記錄才能完整。強調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2.制作統計圖。
(1)學生分組討論。
運用一個□表示 1 輛或 2 輛車。最多畫幾個格?應怎么辦?明確用 1 格表示 5 輛比較合適。
(2) 師生共同完成學生嘗試獨立繪制統計圖,然后回答問題。
3.組織討論:
20 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1.獨立完成第 111 頁的“做一做”
2.課后延伸: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 2 題。
調查二年級( 1 )班和五年級( 1 )班的視力情況,完成統計表,并談一談對視力差的同學的建議,鼓勱同學談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11
說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條形統計圖》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75—78頁。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整理的方法,學會繪制和分析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學生前面學習的統計知識的一個延續和發展,也是后面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非常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培養統計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數據的統計過程有所體驗,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另外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喜歡探究發現學習,接受知識的能力也較強,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及策略。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的資源。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感受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使學生與老師一起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滲透統計思想,培養動手操作和觀察分析的能力。教學重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步驟。教學難點:橫軸位置的確定與縱軸單位長度的劃分。
重點:是復式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讀圖能力。
難點:是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分析與預測
四、說教法學法: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法”,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嘗試動手制作——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的學習方法是:運用舊知遷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討論學習法等。另外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的培養等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各種統計圖。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四、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2019年中國申請2019年的世界博覽會的視頻,問:同學們,你們知道2019年12月3日是什么日子嗎?你知道當時各個城市的得票數嗎?學生課前已經搜集好。
2、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的數據,我們可以制成統計表,出示統計表,還可以制成什么?學生經過前一天的預習,能說出還可以制成統計圖。
3、你知道有哪些統計圖嗎?把你搜集到的統計圖給我們展示一下,師也出示各種統計圖,并就其中的一張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你能看懂這張統計圖上表示的數量各是多少嗎?或者問,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讓學生討論,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到條形統計圖是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的。此題可以用實物投影出示。
4、條形統計圖怎樣畫呢?它有什么樣的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研究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先出示方塊圖。但是方塊圖比較麻煩和零碎,所以可以直接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制成條形統計圖。出示改編后的例題。
2、生先自學P75的制作步驟。
3、師引導生匯報,師板演,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①畫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分別叫橫軸與縱軸,分別表示人與得票數,要畫在一張圖紙的左
下方,但下面和左面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間;②在橫軸上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因為有五個城市,所以要把橫軸平均分成10份,一般情況下,直條的寬度和間隔一樣寬,在2、4、6、8、10等份下注明五個城市的名字;③在縱軸上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得票數,一格表示5票,最大的數量是36票,所以縱軸的長度至少要畫8等份,并在縱軸的上面內側標明單位:票;④根據數量的大小畫出不同的直條,為了美觀,直條中可以涂上顏色。并在直條的上方注明數據;⑤寫出條形統計圖的標題和制圖日期。后兩個步驟可以放手讓學生在教師發的圖紙上畫,圖紙上已經畫好了一根直條,留下兩根讓學生自己畫。
4、統計圖的分析
5、與統計表相比,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形象具體,一目了然,更便于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
6、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步驟。先討論,互相說,再看屏幕說。
三、練習強化
試一試
、出示102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三輪得票情況統計表,讓學生史著做一個條形統計圖 想想做做
1、出示77頁第1題問學生從中獲得了那些信息?
2、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3、第3題橫向條形統計圖學生有可能會把數據寫錯,所以我要在這里提醒他們。 課后拓展
分小組選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家庭用水、用電,全校各年級人數,等,實踐調查,制成條形統計圖。
四、全課小結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12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經歷了簡單的統計活動,學習了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又是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重要基礎。由于制作完整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要考慮的方面較雜,費時又多,而用Excel軟件制圖是信息化時代的趨勢,不必在制圖上為難學生,故北師大版教材建議在方格圖上考核學生,甚至建議可直接出現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學生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即,一方面是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一方面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對數據和統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我們已經形成統計教學以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為發展統計觀念的認識。但是,我們是否還要辯證地看到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并不是每一次統計活動都要讓學生經歷全過程,而是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學習,有所側重地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某個片段,讓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居于這樣的思考,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把簡單的復式條形圖補充完整;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分析統計數據的作用;欣賞條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用制作統計圖的片段中感受電腦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鎖定教學重難點為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根據所學統計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及用Excel輔助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動手操作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首先選擇了教材創設的投球情境為課堂的主要資源。瀏覽前面有關統計圖的教材,本節第一次出現數據是小數的,參閱其他版本的教材及參考其他,大多是統計班上男女同學、不同地區人口,或溫度的內容,且不在方格圖中呈現。這一方面沒有合并的強烈需要,另一方面不符合北師大版編者的'意圖。我把教學的重心放在讓學生經歷產生合并統計圖的過程及從統計圖中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上。為了避免學生合并的隨意和盲目,避免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在學生產生合并需求時,我不是馬上放手讓學生去合并,而是讓學生先借助單式條形統計圖仔細觀察,思考如何合并?在學生充分思考及討論達成大致模式后再讓動手嘗試。這樣做還有利于學生在合并過程中進行數學化的思考,對想象活動進行必要的內化。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用數據來描述現象、回答問題和作出判斷與預測才有時間的保證。
預設本課教學時,我除了充分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外,又對教學過程作一些開發與加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先后呈現單手投球的條形統計圖,復式統計表和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既復習、激活學生已有的對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認知,又為后繼的學習提供準備材料,接著通過提出需要對統計圖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才能作答的問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產生合并統計圖的需求,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所要學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明確其適用的情境。而且,讓學生先面臨具體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數據來解釋,并讓學生嘗試運用,從而切實經歷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過程,這對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和敏銳性是大有好處的,這也恰恰是統計觀念的精髓所在。由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并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既能讓學生認識到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反映更豐富的信息的需要,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是由單式條形統計圖發展而來的,初步感悟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又能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統計觀念。
這里值得一提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在展示完學生的合并作業后,我特地安排重現制圖的過程,目的在于優化作圖方法。我發現學生呈現的圖雖然作對了,但作圖的方法不夠合理,會影響學習效率。
應用環節,我首先提供缺少圖例的統計圖,再一次強化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緊接著讓學生觀察統計圖捕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正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在保證重點落實的基礎上出現變式——橫向統計圖,旨在培養學生靈活應對的能力。統計的作用如何體現,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用到的和瀏覽各式各樣的統計圖入手。用EXCEL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對學生來說極有新鮮感,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故我特地作為拓展點引入。
課堂總結,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又重點引導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統計教學,需要我們關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統計方法的掌握、統計觀念的發展。統計知識的學習、統計方法的掌握是發展統計觀念的基礎。只有學生在教師精心預設的問題驅動下,主動地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統計觀念在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13
說教材
《條形統計圖》是西師版實驗教材,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本課是在三年級初步認識了用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重點教學1格表示多個單位,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根據統計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分析,體會條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感受其優越性,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和系統學習統計知識作準備。
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數據的統計過程有所體驗,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還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另外,四年級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喜歡探究一些新的東西,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
說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材和四年級的學生實際,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根據要求完成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方法與過程:使學生經歷觀察統計圖、用條形表示統計數據,并進行簡單分析的過程,體驗描述數據的不同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確定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2、根據要求在方格紙上完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準確找出統計數據在縱軸上的刻度位置。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來輔助教學
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法”。
說學法
根據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法指導重在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新知。
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認識,本節課主要由以下幾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讓數學生活化”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上課開始,我以四年級興趣小組人數統計表和統計圖作比較,引導學生知道哪種更直觀、形象。隨后出示三張統計圖,讓學生了解統計圖在各領域用途非常廣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嘗試學習,探究新知
教學的主要階段,是制作條形統計圖。在這一教學環節,有兩個教學重難點:第一個是要解決如何確定縱軸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數量,即由一格表示1個單位到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第二個是要準確找出統計數據在縱軸上的刻度位置。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了讓學生嘗試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一格表示一個單位,去體驗帶來的困難,引導學生經歷為什么要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情況,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在實踐中領會,在操作中感悟到應怎樣來確定縱軸每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合適,體會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勢。
教學例2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外,側重更大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時,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優勢顯而易見。讓學生經歷如何處理“7500kg”這個數據。
大家來找茬這個環節主要是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學生加強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了解之后不要犯相同的錯誤。讓學生要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一格究竟表示多少個單位才合適,畫出來才美觀,便于操作,看起來更直觀。
課堂練習一,我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去發現,一是觀察縱軸,明確1格代表多少萬噸棉花;二是觀察橫軸上直條間的年數,把握棉花產量的變化情況;三是設計一個開放的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歸納梳理,課后延伸
這節課最后我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讓學生梳理和歸納本課的知識內容,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四)布置作業
準備了一道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統計學校各年級學生人數),讓學生有興趣去完成。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_ 篇14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P55-P56條形統計圖。
2、學材分析:
在第八冊教材中,已經教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習過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制作方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教學編制復式統計表、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受到國情教育。
本單元先說明統計數據經過分類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以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通過讓學生看表(或看圖)回答問題,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知道制作統計圖的方法,還說明了制作各種統計圖的步驟。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統計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基礎,同時,這節課中對統計圖制作方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面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材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編寫思路,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并能預測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制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加以交流,在學習中受到國情、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和合作活動,發展自主和創新能力。
4、教學重點: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和讀圖練習。
5、教學難點:
1)根據作業本的大小確定所畫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大小。
2)恰當確定縱軸上的單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嘗試教學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理性)——嘗試動手制作(感性)——掌握規律(理性)——運用規律(實踐)的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與學習的全過程,采用觀察、動手制作等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總體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創設情景,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感知條形統計圖,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照圖例,根據提示步驟嘗試制作,讓學生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并通過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初步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進一步再次嘗試并設計制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有了理性知識與感性體驗,這時通過師生交流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到此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便結束。接下去的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拓展深化,在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系數學事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數據,并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并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四、教學理念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五、教學過程透析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體播放08奧運申請成功時刻的錄像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放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后的驕傲自豪感。】
2、出示我國往屆奧運金牌數的比較調查統計,看看能發現一些什么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描述數據,為引入新課做好準備。】
3、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與前一統計表相對應的條形統計圖。
(2)比較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優缺點,并做出選擇。
(3)提示課題。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從直觀感性上感知條形統計圖。】
(二)觀察探究、積極思考、嘗試制作
1、談話引入:大家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你還想學習它哪些方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盡可能不直接提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了解,特別是對基于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了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需要不斷發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2、出示雅典奧運會獲獎牌總數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圖。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看懂什么?
3、要把這么漂亮的統計圖畫出來,你覺得該怎么畫?(先觀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師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幕前”到“幕后”,做一個導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
4、師課件展示制圖過程。
5、現場調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制成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的內容制作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完成。
【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