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精選17篇)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
課題:生活中的數(1) 第 十 課時(總第53 課時)
學材分析
p--68、69頁
學情分析
學生自己看信息。
學習目標
1 .能夠了解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發展數感。
2.使學生能看懂數據,能對數據作簡單分析。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數據世界
1 、出示書中數據事例。
以例題的數據為素材,結合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1)人們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2)學生討論數據。
(3)說說這些數據說明什么意思。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還收集了哪些數據?
二、 小組活動
1、 出示例題第1-5小題。
先小組討論,再說說你們小組討論后的答案。
2、師生互評。
3、教師小結。
4 、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69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5 、加深認識 ,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三、 試一試
1、 讀題。
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
2、小組討論問題。
3、學生代表口答問題。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據有什么作用?
五、 作業
學生討論數據。(了解數據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交流課前準備的數據。說說數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這些數據的意思,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
小組討論。
加深認識 ,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試一試
1、學生 讀題。
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
2、學生小組討論問題。
3、學生代表口答問題。
達標情況分析:很好
教學心得體會:綜合實踐能力較好,平時在生活中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課題生活中的數(2) 第 十一 課時(總第 54 課時)
學材分析
p--70頁 練一練
學情分析
學習目標
1 .能夠了解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發展數感。
2.使學生能看懂數據,能對數據作簡單分析。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數據的作用。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 練一練
1、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題目。
2、師生互評。
3、教師小結。
4 、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5 、加深認識 ,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三、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據有什么作用?
四、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據進行分析。
學生討論數據。
說說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
學生練一練
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自己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還好
教學心得體會:應重視學生的實際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題數字的用處第 十二 課時(總第 55 課時)
學材分析
p—71、72頁
學情分析
學生了解知識的特點。
學習目標
1 .經過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2.了解數字在具體情景中所代表的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數據的作用。
學生討論數據。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 出示例子。
明明想為六年級的同學編一個號碼,請你說說編法。
(1)、小組討論。
(2)、說說小組討論的結果。
(3)、怎樣編碼較合理?
(4)、列舉生活中的編碼。
(5)、教師小結。
三、試一試
1、 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加深認識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 ,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四、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字有什么作用?
四、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
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學生說說數據。
學生討論例子。
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更感興趣。
(一)課題正負數第 十三 課時(總第56 課時)
學材分析
p—73、74頁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體會負數的意義
學習目標
1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知道正負可以相互抵消。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數字的作用。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字?舉例說明。
二、揭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新的一種數字---負數
三、 出示例子。
六(1)班和六(2)班比賽。看比賽記分辦法。出示記分規則和記分辦法。
(1)、學生認識負數。
(2)、說說負數和正數的關系。(重點是1和-1可以抵消。)
(3)、說說各班的得分
(4)、回答第(2)小題。
(5)、教師小結。
四、試一試
1、請同學們看第73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 、加深認識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五、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負數有什么作用?師生小結。
七、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正負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
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學生讀例子。
學生認識負數。
同學們看第73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題目。
學生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自己評價自己。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較好。
課題正負數(二) 第 十四 課時(總第 57 課時)
學材分析
p—75、76頁
學情分析
學生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正負數的關系,和事物的變化。
學習目標
1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進一步加深對負數的意義的理解。
2.會畫折線統計圖描述事物的變化情況。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正負數字的意義。
二、揭題。
今天我們結合折線統計圖來進一步了解負數
三、 出示例子。
看書本p-75頁例子。某市水電站訊情公告。
(1)、學生讀題。
(2)、說說任何畫折線統計圖。
(3)、說說負數和正數表示的意思。
(4)、學生在書上完成題目。
(5)、全班交流討論。
(6)、教師小結。
四、試一試
1、請同學們看第76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 、加深認識看第76頁第2、3小題的問題 ,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五、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七、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正負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并畫折線統計圖。
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說說正負數字的意義。
學生讀例子。
學生認識負數。
同學們看第76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題目。
學生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自己評價自己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還可以
教學心得體會:多在生活中找找例子,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課題 整理課 第 十五、十六 課時(總第 58、59 課時)
學材分析
單元練習、評析
學情分析
學生復習和整理自己所學的知識。
學習目標
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知識,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便于查漏補缺。
教學準備
教 師 預 設
學 生 活 動
1、 測試
2、 評析
3、 總結
學生答題。
學生分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分析時不能面面具到,應有側重點。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下冊第9單元的內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統計的插圖。對于沒有條件、不能實地統計的學校,這部分內容又該怎么上呢?我將教材中的盆花變成紙花,一排一排釘在黑板上,便于學生數數、統計。
鞏固練習中,原教材是讓學生統計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對于農村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來說,大多數學生根本記不得自己的生日。因此,我設計了幾份統計表供學生進行練習。
【學生分析】
全班54名學生。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有價值的統計活動。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比賽一下,看哪組同學表現得最好,老師將送給他們紅五星。
你們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得到了這么多的花!這些花漂亮嗎?這些花有幾種顏色?說說有哪些顏色?怎樣才能知道各種顏色的花有幾朵?(讓學生自己想辦法。)
師生共同數出紅花的朵數。
師:我們剛才數數的過程就是對數據進行統計。(板書:統計)
師: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幾朵統計下來嗎?老師給大家請來一個好幫手,看例1。
【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同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引入課題,樸實自然,也滲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學例1。
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并說明:圖中的四根條形柱分別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數。統計時,有幾朵,就在條形柱上涂幾個小方格。
讓同桌學生合作在書上完成此統計圖:一生數數,一生涂色。
教師巡視,檢查涂色情況。學生完成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統計的,是怎樣涂色的。
師:小朋友們,請仔細看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先看圖交流后,再全班匯報。
師:你能提出些什么問題?指名提問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問題。)
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提問練習:一生提問,一生回答。
師小結:剛才大家的提問都很不錯。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見例2)
【通過數數、涂色的合作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體驗統計的操作過程。“從圖中找信息”、“提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的互相提問,增強了學生的互動交流。】
三、教學例2。
師:你們喜歡這四種顏色的哪一種?大家先不要著急回答。喜歡紅色的學貓叫,喜歡黃色的學狗叫,喜歡藍色的學公雞叫,喜歡紫色的學青蛙叫。
師:小朋友們都在叫,老師還是不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嗎?
讓學生同桌互議后發表意見:
1、在喜歡的顏色下畫“☆”;
2、在喜歡的顏色下畫“√”;
3、在喜歡的顏色下畫“正”……
師小結:這些方法都不錯。請同學們分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在你喜歡的顏色下面作記錄。(10人一組。)
學生分組活動。完成后,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比比哪種方法最容易數出數據的多少?
學生各自將小組記錄情況在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
根據學生的統計,全班一起完成有關全班同學喜歡顏色的統計圖。
比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組討論再匯報。
師小結:例2的統計圖中有數字表示,可以不數方格直接看出數目來,比例1的統計圖更方便快捷。
【通過學生說喜歡的顏色,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得到了體驗。學動物叫聲,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統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通過分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生活中的統計。
師:統計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里每個月都要交水費、電費等,那么就要統計電的度數、水的噸數。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還要統計哪些數據?
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統計表,讓學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數。
2、全班各條街所住同學人數。
3、我校各班爭奪紅旗班、雛鷹獎章的統計表。
五、全課小結。
對本節課各組得到的紅五星情況作一統計、評比。(結合課堂評估再次讓學生感受統計在身邊的實例。)
【讓學生了解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明確統計的作用和意義。讓學生感受統計隨處可見,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3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課堂中力求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考慮到扇形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安排在本單元。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計圖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
1、能讀懂扇形統計圖,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并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2、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1、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
2、能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四、設計理念和教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設置問題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運用探究法。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五、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感知特點——分析數據,理解特征——嘗試制圖,看圖分析——實踐應用,全課總結四環節。
七、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舊知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統計方法?其中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知識教學分二步教學:第一步整體感知,看懂統計圖,理解特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中,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進一步了解統計圖的特征。
第二步實踐應用環節。在教學中,精心地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是讓學生運用到剛才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讓學生感悟由于數據變化帶來的啟示,并能合理地進行推理與判斷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繼續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
1.出示公告:
南教學樓到操場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學校打算在小路一側種樹。請按照每隔5米種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方案植樹方案,并說明設計理由。
(1)獨立活動,設計方案。
(2)小組交流,說明設計方案及理由。
(3)個別匯報植樹棵數,尤其說明兩端不種和只種一端的情況。
2、板書以上兩種情況的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關系
二、新授
1、出示圖及例題: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思考: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旁都植)
2、嘗試練習:
3、交流強調當兩端不植樹時,植樹棵數比間隔數少1,還要注意兩旁都植。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1)在一條全長2千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也要安裝),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2)一根木頭長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2、練習二十4、5兩題
3、排名次
四、課堂總結:
學了今天的知識,又有什么收獲?植樹問題具體到生活中有許多變化,大家要仔細審題,看清要求應用規律認真解答。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113頁例2,課堂活動2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統計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反映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
4、盡力簡單的統計過程,對數據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班上有那些課,各有幾節嗎?
2、出示課程表,學生觀察。看右邊統計圖中是否有?
3、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
4、學生說方法:有一定的順序數,橫著或豎著數。數一節就劃一橫線,表示已統計。
5、填統計圖時,數一節劃一節,用一格表示一節。學生完成統計圖。
6、根據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你可以提什麼問題?
7、小組交流后集體匯報
二、課堂活動
115頁2題
先讓學生看調查的是什麼事情?要調查那些項目?再讓學生分組調查,填統計圖。
第1,2問小組交流
第3問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6
統計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與認知規律,采用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看、想、問、做
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因此,我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我利用班會課舉行聯誼會,問要買什么水果?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樂于關注。有了這樣的情感,學生學起數學知識來,當然是事半功倍了。讓學生自己去調查,,如此以來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親身體會調查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統計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數學問題。
2、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張揚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想自己所想,問自己所問的,說自己想說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會說。要學會肯定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別人彌補不足之處。對別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責,而是學會提問。形成一種老師、學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問題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與結果,還要抓好時機,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促進他們個性素質的不斷優化。整節課學生不是靜靜的聽教師教,而是熱鬧的“動”起來。這是我呼喚學生“積極參與”與“合作交流”的成功之處。同學們在我創設的民主、平等的氣氛下思維開始了,頭腦靈活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漸佳了。
3、評價形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體態語的觸摸。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評價方式我除了用以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關注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另外我還進行了一個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嘗試,我看到了學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爭中增添了一份勇氣,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課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學生對統計知識掌握的不夠到位,收集數據沒有好的方法和順序,結果有的學生統計了兩遍,有的學生忘記統計了,以后應先指導學生方法,再讓學生去做。另外,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需要有意識,有計劃的逐步培養。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7
撰寫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都必須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的這套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統計》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標準,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p87-90
教學目的: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
2.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具: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認識條形統計圖。
1. 出示條形統計圖,幫助學生學會看統計圖,引導學生從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鼓勵學生相互間說說你從統計圖中看出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出示統計圖二,學生體會到條形統計圖也有橫向的。引導學生說說橫著看、豎著看各表示什么,組織學生相互說一說,看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最多然后匯總。
3. 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和不足。
二、 學看統計表。
1. “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注意橫向觀察和縱向觀察,并對統計表所呈現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分析,還可根據數的變化規律估計預測一些問題。
2. “小調查”:以小組的形式調查生活中班上同學每天睡眠的時間,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等方式呈現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討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分析身高和年齡的關系,首先要讀懂表格的內容,找出數據變化情況。
三、練一練。
給出某商店10天中電腦銷售情況統計圖,提醒學生注意圖中是從周三開始統計,還要求學生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把握大致的銷售量規律和趨勢。
布置作業:實踐活動第90頁。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8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統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統計》。這節課是在學生對用數杠進行統計,100以內數的數數和寫數的一定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為此,我設定了:
1、認知目標:
(1) 能將信息整理分類。
(2) 能對每類的對象進行統計并將結果登入表內。
(3) 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
2、情感目標:
(1) 通過信息的整理、分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3、思維拓展目標:
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了解統計的優點,會對生活中的簡單事例進行統計。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對統計的認識非常的淺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來是用學生的生日作范例,進行統計認識的教學。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書本第55頁的小調查作為新授的切入口。從學生喜愛的水果入手,引起他們的興趣與注意力。從學生自己的需求出發,作為一項游戲來完成信息的整理、分類與統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總體設計:
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
1、詳細對學生喜愛的水果進行統計。
第一個環節是這堂課的重點。我來重點說一說我設計的教學環節。
在開始時,第一個步驟是通過實物的出示。用擺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們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狀態中。通過對個別學生最喜愛的水果的調查,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并請回答的學生嘗一嘗水果,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學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是通過要分這些水果給學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愛的水果,再進行分配。從此開始新授內容的探究。又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運用舉手表決或排隊分組等形式進行,完成了對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類以及統計表的填寫。這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把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
第三步驟是請學生根據統計表來繪制統計圖。通過教師繪制一條到學生小組完成一條到最后每人在書上繪制一條。通過統計圖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與少。突出了統計圖的優點。
2、學生自己對生日進行統計。
這一環節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估計學生沒有什么難度。只要按照第一環節的步驟,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為鞏固練習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統計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統計》節課的說課,謝謝大家的聽講!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統計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94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水彩筆、水果圖片、統計表等。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美麗的大森林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正在進行春季投籃比賽,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播放比賽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師:比賽結束了,誰投進的球最多呢?
生:看不清楚。
師:大家來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誰投進的球最多?
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對于學生想的方法給予充分肯定。
師:就是要把小動物投進的球記錄下來。
師在黑板上貼出比賽的三種小動動物的圖片。
師生合作,當誰投進一球時,就在誰的上面貼一個籃球圖。(邊播放課件邊貼籃球,強調籃球最好對齊,這樣便于比較)師生之間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伙伴關系,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在收集、記錄數據的過程中真心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師生共同統計出:
師: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進2個球,小猴投進3個球,小象投進4個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進的球最多,小熊投進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籃冠軍。……課件演示比賽結果。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的教學理念。
師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每種小動物進球的數量及勝負情況,像剛才這樣的記錄過程就叫做“統計”。(板書:統計)師: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看誰是最優秀的“小小統計員”。
二、教學例1師:小朋友們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鮮花)
師:為了把我們的校園打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顏色的鮮花。
(課件出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刺激學生的感官,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有哪幾種顏色的花?
生:有紅花、藍花、黃花、粉色花。
師:你能很快看出每種顏色的花有幾盆嗎?(生:不能)
師:這就需要進行統計,我們先來統計紅花有幾盆。(學生點數出紅花有8盆)紅花的盆數可以用下面的小格來表示:每小格表示一盆花,8盆花就用8個小格來表示,在括號里寫出
(8)盆。(教師在電腦中演示統計紅花參數的過程:得出8盆,在方框里涂上8格)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記錄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不確定的現象。
師:小朋友們,這種統計方法你們學會了嗎?請打開書本第93頁,統計出每種顏色的花。每種顏色的花有幾盆,就在方格里涂上幾格。
集體評講,得出統計結果,再回答下面的問題。(課件出示)根據學生回答的結果,及時利用課件進行反饋,對學生進行鼓勵,樹立自信心。1.(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用不同的標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
教材分兩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第94~97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教學用不同的標準分類整理收集的數據。
第二段,第98~99頁的實踐與綜合應用你能跳多遠。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感受用不同標準分類整理的價值。
用不同標準分類整理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這樣的統計活動中體會到同一個問題或同一種現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角度的理解又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問題的實質。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從而理解不同的分類標準。如,動物運動會場景中有小狗、小兔、小猴,比賽項目有跳高和長跑。在幫助學生弄清場景中的基本信息后,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每個比賽項目各有幾名運動員參加?通過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個統計表,你能明白需要做什么和怎樣做嗎?其次,要讓學生結合數據特點,逐步學會自主確定標準,并進行合理的分類。如第97頁的第5題,讓學生把提供的一組照片進行適當的分類。教學時,要注意啟發學生按照片中的小動物、照片拍攝的方式以及照片的色彩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標準對于分類的意義。
2.組織好實際調查,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收集數據的經驗。
第95~97頁想想做做中的第4題,要求學生實際調查學校書法小組里每位同學的年齡及出生月份,并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教學時,首先要幫助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明確要調查什么。其次,要指導學生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數據。可以逐人詢問,用符號記錄;也可以分類舉手,逐一數數。第三,要強調分工合作。如,小組內的同學要有人負責詢問、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核實數據等。
3.啟發分析思考,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價值。
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并相應地作出一些簡單的判斷是培養學生統計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統計活動開始時,打算了解或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考;可以根據圖表中的數據作簡單的推理判斷;也可以結合生活經驗談談由統計活動產生的感想、心得或提出一些建議。
4.通過開展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實驗、統計、分析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科學方法。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安排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提供現實生活場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鍛煉實踐能力;三是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結論。你能跳多遠就屬于第三種類型。教學時,著重應組織好以下方面的活動。第一,提出問題,引發猜想。第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第三,整理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在收集數據時,要提醒學生合理分工,并具體指導測量方法;整理分析數據時,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比較三張表中的數據,進而獲得正確的結論,而不能僅依據個別數據就作出片面的結論。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初步體驗信息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初步學會有序觀察和思考,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從不同情境中抽象數學問題的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統計問題,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借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能看懂統計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各種顏色的旗幟圖片,空白統計圖和統計表,水果箱,水果圖片若干,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各種物品。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下一些教學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如買彩旗、游動物園等,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本課設計了一系列數學活動,充分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
3、學有價值的數學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學會有序觀察和思考,并能對生活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統計的過程,并在過程中理解和感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法學法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本節課運用學生小組學習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精神。
2、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程序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教師情境引入:“同學們,十月十八日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日,是全縣人民大喜的日子,到時候可熱鬧了!你們想去參加嗎?我們班準備組織一支彩旗隊前去祝賀,我們需要買很多面旗幟,到底哪種顏色的旗幟需要多買些呢?每種顏色需要買多少面呢?你能想想辦法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揭示課題:統計----漂亮的彩旗。
二)親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新知。
(課前教師給每組準備空白統計圖表,紅、黃、藍、綠各色旗幟圖片。)
1、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讓學生在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傾聽他人意見中使自己長進,在交流評價中發現新的方法,從而確定最佳調查方案。
2、分組活動,調查整理
要求學生調查自己組內喜歡各種顏色的人數,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整理調查結果,完成各組的統計圖表,并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各組的方法與結果。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獨特的想法,應允許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允許多種方法并存。
3、交流匯總,初構模型
組織學生全班交流統計情況,展示各組的統計圖表。然后讓全班同學把喜歡的旗幟圖片貼到黑板上,共同完成全班的象形統計圖及統計表。在全班同學的交流匯總中,讓學生初步體會到統計的優越性。教師對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并給表現突出的小組發給一顆“合作星”,表現好的同學發給“智慧星”。
4、分析結果,合理猜測。
教師出示全班的彩旗統計圖,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上,你能發現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有什么好的建議嗎?然后引導學生猜測:“老師剛才沒有參加同學們的調查,你們猜一猜,老師會喜歡什么顏色的旗幟?為什么?”對統計結果的分析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并適時加以引導。
三)加深拓展內化,學會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但能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1、游動物園
創設動物園情境(課件顯示),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教師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動物園玩一玩,看看動物園里都有些什么動物?每種動物有多少呢?你能試著統計一下嗎?”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有哪些動物,每種有多少,并記錄下有關數據,然后在組內統計表,然后全班交流,共同完成統計圖表,并說說從統計圖表上可以發現什么。
2、實物統計
課前,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了一些實物。并在每組桌上放有空白統計圖表。
在學生體驗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后,讓學生把各組的物品統計一下,看看每種物品有多少,并將統計的結果填在桌上的表格內,試著完成象形統計圖。學生準備的物品可能多種多樣,有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去進行統計。接下來,指定各小組說出統計結果,并展示自制的象形統計圖。最后,讓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教師加以評價和鼓勵。
四)落實課堂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1、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并結合各組所得“紅星”情況進行統計。
2、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評價,并完成下表,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體現評價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評組評
上課積極發言☆☆☆☆☆☆
積極與他人合作☆☆☆☆☆☆
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2
課題條形統計圖 第 1 課時(總第44 課時)
學材分析
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有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四、五年級學過統計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條形統計圖、實物投影儀
導學流程設計: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制作條形統計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用統計圖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
(1)出示我校1998~2002年人數統計圖。
(2)觀察這張條形統計圖你認為在制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統計圖要標明統計圖的名稱、制作時間、統計項目等。統計圖的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每一小段長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級人數統計圖。
三、鞏固練習
將課前調查的全班同學體重的情況制成條形統計圖。
四、小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已經知道了關于“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五、課內作業。
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討論注意方面。
學生將制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學生調查全班同學體重。
學生小結。
學生做作業。
教學反思
學生對讀圖,繪圖學生很感興趣、但繪圖時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個別學生有錯誤,制作規范、美觀方面要加強。
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第 2 課時(總第 45 課時)
學材分析
學會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學情分析
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在制作方法上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學習目標
1、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作出簡單的預測;
2、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單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
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單式條形統計圖,首先讓我們見見老朋友。
這是實驗小學五年級各班總人數的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
二、新授
1、質疑導入
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各班的男女生人數,課前請5位同學分別作了調查,并制成了表格。
繼續用一個直條表示一個班級的人數,行嗎?為什么?
2、初識復式統計圖,了解和單式統計圖的區別
3、自學復式統計圖作圖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
5、分析統計圖
小結: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不僅可以看出各班總人數,還可以比較出各班男女生人數相差多少的情況。
三、拓展提高
1、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就以我國旅游業為研究對象,來做一名“小小統計師”。
2、點明課題
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
3、請學生看書p-59頁
看到這張統計圖,你能獲得什么信息呢?
請大家預測一下, 2006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會怎么樣?
7、點擊“共享情報”可以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板里。
小結
四、深入研究
同學們進行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做投球游戲,把結果與教材數據比較,這個問題,同學們還可以進行深入研究。
五、總結回顧
學完這節課后,同學們還可以進入“廣闊天地”,進入其他網站了解一些統計知識。
你能說說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嗎?
學生回答。
請學生看一看它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小組討論,指名匯報。
從這張圖里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小組討論,匯報。
1、學生小組合作,自己試一試。
學生制圖,師巡視指導。
2、匯報展示
3、分析統計圖,在留言版交流感受
同學們進行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做投球游戲,把結果與教材數據比較,這個問題,同學們還可以進行深入研究。
學生總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復式統計圖學生很容易兩者混淆
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第 三 課時(總第 46 課時)
學材分析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制作方法。
學習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學會在有橫軸、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 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作簡單分析;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復式條形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的方格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舊知
1 出示復式條形統計圖。
以例題的數據為素材,用復式條形統計圖出示。
說說統計圖的意思。
說明:在復式統計圖上,為了區分不同的數量,都要先用圖例來說明每種數量各是用哪種圖來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3 出示單式折線統計圖
讓學生說說折線統計圖的意思,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
你認為制作這樣一份折線統計圖要注意什么?
提問:如果這個統計圖上要表示出第二門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潤上繳情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我們就要用到復式折線統計圖。
二、 教學新課
1 出示例題
說說兩個門市部上繳利潤情況統計表的意思。
2 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統計圖的名稱是什么?先要畫什么?橫軸上要哪幾個年份?年份之間的間隔要怎樣處理?縱軸上的數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萬元?
讓學生看看課本,想想自己畫的對不對。
提問:圖中兩條折線各表示哪個門市部的數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 加深認識
提問:誰來說說這個統計圖的意思?
4 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60~61頁統計圖下面的幾個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5 加深制圖的認識
提問: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在畫法上有什么相同電和不同點?
三、 鞏固練習
1 做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說說統計圖的意思
口答問題
2 做練一練的題
說說統計圖的意思
讓學生看清圖例,在方格圖里描點連線,畫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統計的過程包括哪些工作〉?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畫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 作業
學生討論:
提問:你是怎樣看出同一年份中兩個紙條各是哪一個門市部的呢?(根據圖例)
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
學生討論方法。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所畫的折線統計圖,并在全班說說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看清圖例,在方格圖里描點連線,畫折線統計圖。
學生討論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學生自己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折線統計圖學生能繪制,也能讀懂
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第 四 課時(總第 47課時)
學材分析
數學十一冊p-62頁
學情分析
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一定的基礎。
學習目標
1、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能看圖準確分析圖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當統計數據的時間不連續的時候,水平射線表示的距離要根據實際時間多少來確定的方法,并知道這樣做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張數據統計表,學生準備一張方格統計圖紙(學具盒)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你長大了想干什么?
2、設計一個某某城市的氣象員,下面分管兩個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學擔任氣象員助理。
(二)循序漸進,探求新知。
1、氣象員走馬上任,首先調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氣溫情況統計表
2、觀察書中已經繪制好的折線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能獲取什么信息呢?
3、根據統計表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4、回答書上的問題。
5、說說兩城市的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6、學生討論。
7、兩組折線在一個圖中,我們怎樣區分呢?
8、觀察統計圖,你從中又能獲取什么信息?產生什么聯想呢?
(三)鞏固知識。做一做課堂作業相關題目。
(四)結束語:今天某某過了一把氣象員癮,其他同學也跟著過了一把氣象員助理癮,其實就在明天,我們這個地方經濟發達。真誠的希望同學們認真學好統計的知識,并用統計的知識管理好我們的氣象,讓我們的氣象為人們服務。
學生回答問題。
1、觀察書中已經繪制好的折線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能獲取什么信息呢?
學生討論。
學生自己制作,交流評比。
自行設計,展示風彩,學生自評。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有趣的教學情境,能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題練習四第 五 課時(總第 48 課時)
學材分析
p63練習題1、2
學情分析
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
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會根據條形和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的問題。
2.能掌握繪制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能獨立繪制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揭題。
二.展開
1.投影出示p63練習第1題的統計表。
先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再回答表后問題。
(1)2001年與1991年相比,哪些行業的人數增加了?哪些行業的人數減少了?
(2)2001年與1991年相比,哪個行業的人數增加最多?哪個行業的人數減少最多?
(3)結合這個地區的總人口是增加還是減少?寫理由。
2.嘗試畫條形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完成下圖(第2題)。
投影出示p63練習四第2題。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請學生說說是畫什么統計圖?
(1)學生自己試一試,完成統計圖。
(2)學生交流互評。
(3)教師小結。
三.鞏固
練習基本練習題
四.總結
五.作業1、《同步伴讀》
先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再回答表后問題。
先學生自己試一試,獨立完成,再學生討論互評。
學生嘗試畫條形統計圖。
學生自己試一試,完成統計圖。
學生交流互評。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通過練習學生加深了印象
課題練習四第 六 課時(總第49 課時)
學材分析
p64練習四實踐活動題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統計圖)
學情分析
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學習目標
1 1、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條形和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利用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學生實踐活動
1、請學生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2、學生完成書中表格。
3、師生核對。小結。
4、完成書中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
5.做p63練習四實踐活動第(3)小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研究,派代表發言。
2.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三.實踐性練習
1.做補充練習。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
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
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 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四.作業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體重統計圖)
學生說一說。
學生實踐活動
學生自己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要讓學生養成仔細審題的習慣。
課題整理與復習 第 七 課時(總第 50 課時)
學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學到的知識,試一試第1題。
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的整理和歸類。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學過的知識和計算方法。
2、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
1. 問:以前幾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指名回答。
2. 師生一起歸納、整理幾個單元所學內容。
3. 揭示課題。
4. 請學生把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寫下來。
5. 與同學進行交流。
二.展開(要多設計一些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讓題目靠近學生生活。)
1. 根據學到的知識,請學生提問題。
2.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
3. 與同學進行交流。
注意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三.綜合應用。
投影出示p66練一練第1題。
先4人小組中討論,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特別要說清思考過程,最后,教師講解。
三.總結
四.作業
學生指名回答。以前幾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把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寫下來。
與同學進行交流。
根據學到的知識,請學生提問題。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
與同學進行交流。
先4人小組中討論,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特別要說清思考過程。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很好
教學心得體會: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學生更喜歡。
課題整理與復習 第 八 課時(總第51 課時)
學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第2、3題
學情分析
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圖形的組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尺、三角板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練一練
1. 出示p66練一練第2題。
2. 請學生討論題后的問題。
3. 學生回答、交流。
三. 展開練習
1. 設計一個學生生活實際的折線統計圖題目,讓題目靠近學生生活。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2.獨立嘗試練習。
3.分4人小組進行練習。
四.練一練第3題。
1. 出示題目。
2. 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3. 師生交流,互評。
4.小結。
三.鞏固
請學生做統計圖的相關題目。多練。
四.總結
五.作業
《同步伴讀》
學生復習知識。
學生回答問題,交流問題。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
分4人小組進行練習。
學生練習。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分4人小組進行練習,學生進行的比較順利
課題整理與復習第 九 課時(總第 52 課時)
學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第4、5、6、7題
學情分析
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
學習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練習題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1)復習比和比值的有關知識。
(2)說說求比的注意事項。
二.練一練第4題
1.出示p66練一練第4題。
2.請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3.學生回答、交流。
三. 練一練第5題
1.出示p66練一練第5題。
2.請學生讀題。
3.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4.學生回答、交流。
(注意事項: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四.練一練第6題。
1.出示題目。
2.學生獨立嘗試練習。(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
3. 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4.小結。
五.練一練第6題。
1.出示題目。
2.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3. 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4.小結。
六.鞏固練習
請學生做統計圖的相關題目。多練。
四.總結
五.作業
《同步伴讀》
學生復習知識。
學生練一練。
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學生獨立嘗試完成練習題5。
學生交流、回答。
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
學生練習。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學生基本掌握,
教學心得體會:練習多了,學生掌握的也較好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3
第一學段在每一冊教材里都安排了“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
一年級(上冊)
用分、排、數等方法整理信息,獲得數據。簡單的表格。象形統計圖。
一年級(下冊)
用分類、符號記錄等方法收集、整理隨機事件中的信息。簡單的統計表。
二年級(下冊)
方塊統計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一定、不可能或可能。
二年級(下冊)
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獲得不同的數據。
三年級(上冊)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條形統計圖。
三年級(下冊)
平均數的意義、計算方法和實際應用。
平均數是常用的統計量,本單元教學平均數,包括平均數的意義和算法。教學平均數的目的不限于怎樣求平均數,更在于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用平均數描述、分析一組數據的狀況和特征。全單元編寫了一道例題、一次“想想做做”、一個練習和一次實踐活動。編寫了兩篇“你知道嗎”,分別是: 聯系平均數的實際應用介紹了演唱比賽時是怎樣計算平均分的,結合實踐活動講述了心臟跳動和血液流動的知識。
為什么求平均數?平均數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求出的平均數說明了什么?這些都是例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例題的編寫線索。
例題首先創設一個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4名男生和5名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計圖上,要比較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由于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著進行比較。在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時候,教材提示學生: 分別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雖然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都是新概念,但由于學生有“平均分”為基礎,又在現實情境之中,他們大都能夠接受。怎樣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教材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可以在條形統計圖上移多補少,使每人套中的個數同樣多;也可以把各人套中的個數合起來平均分。無論哪種方法,都能清楚地體現了平均數的意義——4名男生套中的總數不變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讓各人套中的個數都相同。學生在探索計算平均數的方法的過程中,領會了平均數的意義。求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后,繼續求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個,這時男生套得準一些就很清楚了。在這道例題里,學生學到了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到平均數能反映一組數據的狀況,體會到平均數作為一種統計量的作用。
教學這道例題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問題情境要濃,認知沖突要強烈。充分利用“套圈”這個學生喜歡的游戲和比較男、女生誰套得準這個學生喜歡的問題,迅速形成欲求不能、欲罷不甘的矛盾狀態,在原有的方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心理氛圍中進入“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這個新課題的學習中去。第二,讓學生在求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當提出分別求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后,不要急于討論或講解“平均每人套中個數”的含義,因為還不具備理解平均數意義的條件。要先讓他們去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無論他們采用哪種方法(在圖上移多補少或先加后除計算),都能體會到是原來各人套中個數不同變成各人套中個數相同,而且幾個人套中的總個數沒有變,這就是平均數的意義。這個意義不是講給學生聽的,是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的。所以,教學平均數意義的理想時機是求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以后,教學的方法是學生講方法、悟體會。第三,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并比較了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以后,要組織學生說說平均數有什么用,既鞏固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又體會平均數在統計中的作用。
“想想做做”第1題先移動筆筒里的鉛筆,看看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鉛筆,是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平均數的意義,“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求出來嗎?”是讓學生鞏固計算平均數的方法。第3題是判斷題。160厘米是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不是每一名隊員的身高,籃球隊里會有身高低于160厘米的隊員,也肯定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在教學第4題時,要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 哪幾天賣出蘋果的數量低于(高于)平均數?哪幾天賣出橘子的數量低于(高于)平均數?這些問題能引導學生利用平均數分析各個數據在整體里的位置。
練習九不以計算平均數為重點,而是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用求得的平均數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描述,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應用。第3題先找到哪位同學捐的本數最多,再計算平均每位同學捐的本數。這兩個問題聯系起來,就能知道平均數一定比最大的那個數小,比最小的那個數大。這就是平均數的范圍,也是估計平均數的常用方法。第4題也有這樣的設計意圖,能為第6題的估計作鋪墊。
《運動與身體變化》是專題型實踐活動。在“提出問題”欄目里,從運動會使身上出汗、脈搏加快、呼吸加速等方面,選擇脈搏加快作為研究的專題。“實驗討論”欄目引導學生應用統計的方法進行研究。教材幫助學生設計了研究方案,讓學生調查、處理數據,并利用統計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結論,回答專題里的問題。“引申反思”欄目除了走訪體育老師,還要學生自行設計研究運動引起呼吸變化這個問題。這次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更深的感受,能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4
單元教學內容:
1、最喜歡的水果(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2、迎新年(根據圖表中的內容回答問題)
單元教學目標
1.借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
單元教學重點:
感受統計的必要性,掌握統計整理的正確方法,能根據統
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單元教學難點:
體驗數據、實物整理和統計的過程。
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2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1、最喜歡的水果 1課時
2、迎新年 1課時
1、最喜歡的水果
教學目標:
1. 借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
能根據圖表中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新年快到了,班級里準備開聯歡會,老師想買一些水果給同學們吃,你們都喜歡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歡吃蘋果。
生2:我喜歡吃香蕉、梨。
生3:我喜歡吃橘子、草莓。
2、老師課前也到商店里調查了一下,蘋果、梨、香蕉、橘子現在市場上能購買到,而草莓、彌猴桃等冬季買不到,所以老師決定買這四種水果,可以嗎?
3、哪種水果買得多一些呢?
二、做中學,學中得。
師:每人挑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水果,跟老師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師:老師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水果有多少個人喜歡呢?誰能幫老師想個好辦法?
生:把喜歡吃蘋果的同學排成一行,喜歡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們就按這種方法來試一試,喜歡吃蘋果的同學站在第一行,喜歡吃橘子的同學站在第二行,喜歡吃香蕉的同學站在第三行,喜歡吃梨的同學站在第四行。
(生活動)
師:(走到同學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體有幾個人嗎?
生:不能。
師:應該怎么辦?
生:一個一個地數一數。
師:對,數的時候應該一個一個地數,不多數一個,也就是不重復,還要注意別漏數,現在每行第一名同學數一數你們組的人數。
(生匯報人數。)
師:咱班小朋友可真棒,這么快就幫老師解決了問題,分組站排是一種調查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調查呢?
生1:讓喜歡吃蘋果的同學舉手,數一數有幾個人,再讓喜歡吃橘子的同學舉手,數一數。
師:這也是一種調查方法,還有嗎?
生2:分4組坐,每種水果坐一組。
師:可以分4組坐。
生3:還可以畫√號。
師:這些好辦法老師建議你們一會兒在小組學習中去試一試,現在每組小組長為調查員,負責帶領小組的同學選一種調查方法,去調查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2號同學把你們各組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生活動)
師:老師在每組桌面上放一張表格,根據調查表,把各種水果圖片貼在這張表中。喜歡吃蘋果的同學,將蘋果貼在這個格里,喜歡吃梨的將梨貼在這個格里……注意一個小格里只能貼一個水果,開始吧!
師: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成了這幅圖,看圖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喜歡吃(蘋果)的人最多,喜歡吃(橘子)的人最少。
師:如果老師現在讓你去買水果你知道怎么買嗎?
生:我就要多買一些蘋果。
師:好,根據統計圖中每種水果的數量,我們來填在這個表中。
師:這個表就叫統計表,看圖或者表上的數據,結合我們學過的知識,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蘋果比橘子多幾人?
師:是喜歡吃蘋果的比喜歡吃橘子的多幾人?
生2:喜歡吃橘子的人數和喜歡吃梨的一共有幾人?
生3:喜歡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幾人?
師:好,我們就提到這里,如果你還有不同的問題,就跟小組里的小朋友說一下吧!
(學生組內互問。)
三、做中得,得中悟。
師:你們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嗎?
生:猴年。
師: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給我們班帶來了許多新年禮物。(微機出示:電腦、算盤、筆、計算器混放的場景。)
師:怎么樣才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種東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種東西排排隊,再數一數。
師:為了操作方便,我們就用正方形代替計算器,用圓圈代替電腦,用長方形代替算盤,用三角形代替鉛筆。像剛才那樣把每一類東西排成一行,貼在方格紙里,再把統計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和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開始吧!
師:誰愿意公布一下統計的結果?
(生展臺展示統計圖表。)
師:你們真優秀,請回座。
微機晶晶說:同學們能自己畫好統計圖,填好統計表,我很佩服你們,不過我的禮物要送給愛學習的孩子,你們能回答我幾個問題嗎?
微機晶晶提問:
1. 電腦有幾臺?
2.算盤和筆共有多少?
3.電腦比計算器多多少?
4.我一共送來多少個禮物?
微機晶晶:看來同學們真是既聰明,又可愛,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我決定把這些東西都送給你們,希望你們繼續好好學習。
師:同學們表現得這么出色,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祝愿你們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充實、更愉快,下面老師彈一首《新年好》,同學們就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小朋友喜歡的歌曲:《新年好》)
四、玩中樂,樂中拓。
師:老師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飯,寫完作業,都喜歡做什么事呀!
生:看書、看電視。
師:在什么欄目里出現過這種圖標?知道它們代表什么嗎?
生:天氣預報,晴、陰、雨、雪。
師:這里是韶關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氣情況,知道老師想讓你們完成什么練習嗎?
生1:統計一下晴天、陰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較一下,哪種天氣最多。
……
師:現在你們桌上就有一張統計表,請你認真數一數把這張統計表填好。
師:哪個組同學愿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統計表?看著你手中的統計表,提出問題,指定其他小組同學回答。問題盡量不重復。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迎新年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統計活動的必要性。
2、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學會用不同形式呈現數據,由實物圖過渡到統計表。
3、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學會用不同形式呈現數據,由實物圖過渡到統計表。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智慧老人去一(2)班做客。噢,原來是新年到了,為了讓小朋友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智慧老人要和他們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他們班有些什么活動?咱們也跟他去看看吧!
2、板書課題:迎新年。
二、觀察整理,引出新知。
看!智慧老人來到了表演組。
1、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出示掛圖)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
(4 人一組,1 人記錄)
3、各小組匯報結果。
4、師生共同填寫統計表。
5、你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啟發學生提出:參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問題提的越多越好)
三、應用實踐。
1、教師知道小朋友最愛玩了,智慧老人也愛玩,看他來到了哪兒?
學生觀察小朋友在玩什么?互說、互議。
2、這幾位小朋友又在玩什么呢?請你說一說,你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
(1)小紅第一次投中6分,第二次投中8分,兩次一共投中多少分?
(2)小剛第一次投中9分,他想比小紅得分多,第二次至少要投中幾分?
(3)小丹投兩次,最多得多少分?
(4)第一名投中20分,第三名投中16分,第二名是小強,他可能投中多少分?
3、這些問題你會解決嗎?
4、小朋友,你們能把咱們班的男、女生人數統計出來嗎?
四、思維擴展。
在智慧老人的帶領下,咱們觀看了一(2)班小朋友“迎新年”的活動。說一說咱們班如何過新年,應展開哪些活動。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材說明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習了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中出現了一些較大的數據,條形統計圖的每一個格要代表五個單位。
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參加喜歡的課外活動小組活動、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彩電的銷售情況統計、同學們喜歡的城市、班級的圖書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等。例題的編排特點是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既經歷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又從中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時間等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冊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如根據統計圖表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根據數據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本單元內容安排
例1
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
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例2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5個單位)。
根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方法(1格代表5個單位)。
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做出合理的預測。
教學建議
1.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仍然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過程之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取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素材,同時讓學生對統計結果做出恰當的判斷與預測。
2.這部分內容建議用3課時進行完成。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6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數學課有多少節?誰多?多多少節?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計一星期有幾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幾天?比陰天呢?
③晴天比陰天多幾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組活動,統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計表。
(2)集體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7
西南舁小學 高瑞珍
平均數
教學內容:平均數例2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計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情景圖,展示臺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復習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2、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二、創設問題情景,引導探究。
1.六一節,老師帶了許多糖果想送給大家吃,老師給奮飛組6人共分36塊,給前進組8人共分了40塊,給藍天組5人共35塊,你們認為哪一組的同學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決?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來比較。
2.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引導學生觀察后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并說說理由。
3.出示統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據,根據統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并說說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后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么發現,并小結: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拓展與應用
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一些問題。
四、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的嗎?
五、作業練習十一4、5
教學設計:
1.通過解決問題,復習了上節課的求平均數的方法,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創設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并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每組數據的總合不能反映總體的情況,而是用平均數才能反映每組數據體現的情況。
3.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并驗證,感受,某個數據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而平均數才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在最后的環節,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