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通用13篇)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1
注:本片斷為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的實錄。
1、播放課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鴨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著正方形路線跑,唐老鴨沿著圓形路線跑。
2、揭示課題
(1)師: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生:周長。
師: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生:只要量出它的周長就可以了。
師:能說出你的依據嗎?
生: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師:那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
生:就是求圓的周長。
(師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評析:在新課的開始,播放學生熟悉的可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的課件,既創設了融融的教學情境場,演示了周長的概念,較好地激發了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為后繼教學埋下了伏筆,很自然的過渡到新課----圓的周長,一舉多得,既有承繼,又有創新)
年、月、日片斷與評析
3、判斷平年、閏年
(1)師: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可以怎樣判斷呢?現在老師既不看全年天數,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數,同樣能判斷出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你們相信嗎?
生:信!
生:不信!
……
師:你們就用課前準備的年歷卡片考考老師吧!
生:2000年?
師:閏年。
生:1983年?
師:平年。
……
(2)師:老師為什么判斷的又對又快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這個方法?
生:想!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出示課件)
師:這是一些連續的年份,閏年顯示為紅色,請同學們觀察并思考:這些連續的年份中閏年和平年的出現有沒有規律?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3)師:看來閏年年份與4的關系比較密切,它們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請你在這些年份中任意選一個閏年年份和一個平年年份,然后分別除以4,看看除得的結果怎樣?
生:1995÷4=498---3
2000÷4=500
師:用閏年年份數和平年年份數除以4有什么不同?
生:平年年份數除以4有余數,閏年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
師:根據這一點,你覺得可以怎樣判斷平年和閏年呢?
生:除以4有余數的是平年,除以4沒有余數的是閏年。
師小結:平年年份數除以4有余數,我們就說平年年份數不是4的倍數。閏年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我們就說,閏年年份數是4的倍數。
(4)師:1932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師指出:要看1932是不是4的倍數,老師教你個小技巧,就可以口算了,看一個多位數是不是4的位數,只要看它的后兩位數是不是4的倍數就可以了,這是什么道理?上數學活動課的時候,老師再和大家一起研究。1932后兩位數是32,32÷4=8,沒有余數,也就是1932÷4
沒有余數,所以1932年是閏年。
(5)練習(出示課件)
判斷下面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840年1997年1999年1900年2000年
生:(答略)
師:19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生:平年。
生:閏年。
師:像這樣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有點特殊,必須是400的倍數才?
是閏年。
讓生閱讀教材P82面最下面的兩行小字。
師:1900年是什么年?
生:平年。
師:2000年呢?為什么?
生:閏年,因為1900不是400的倍數,2000是400的倍數,所以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
(6)師:這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4年一閏,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如果公歷年份是整百,整千數,那就是特殊情況了,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也就是說:"四年一閏,百年不全閏,四百年才閏。"(出示課件)
評析:在判斷平年、閏年的教學片斷中,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形、色等多種渠道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電腦先顯示一些連續的年份(1989年--2000年),是閏年的年份顯示為紅色,然后觀察閏年年份出現的規律(每4年有1個閏年),屏幕就任意閃爍四個連續的年份,讓學生看看是不是四年一閏,緊接著通過試除找到了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并將得到的結論顯示在屏幕上。最后的練習也很有趣,學生判斷出現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若判斷對了電腦就會發出好聽的聲音。這樣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優化了課堂結構,還豐富了課堂的信息量,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10一113頁"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能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學會透過現象到看本質的辯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評析:教學目標的擬訂,從知識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愛國教育,立體豐滿,折射出設計者教育觀念的現代、育人意識的高度自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鴨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著正方形路線跑,唐老鴨沿著圓形路線跑。
2.揭示課題。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
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2)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評析:學生熟悉的可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的課件播放,既創設了融融的教學情境場,演示了周長的概念,較好地激發了認知沖突,又為后繼教學埋下了伏筆。一舉多得,既有承繼,又有創新,難能可貴。]
3.引出圓周長的概念。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二、引導探索,展開新課
(一)測量圓的周長
如果我們用直尺直接測量這個圓的周長(教師演示),你覺得怎么樣?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1.如果學生說: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則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圓的周長。
然后各組分工同桌合作。請第一、二組的同學測量直徑為2厘米圓片的周長,第三、四組的同學測量直徑3厘米圓片的周長。并把結果記錄在110頁的表格中。
追問:如果要知道那個圓形草坪的周長(指唐老鴨跑的路線),也可以讓它在直尺上滾著來量嗎?
2.如果學生說: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同樣,先請學生配合老師演示,然后分工合作,第一、二組的同學測量直徑為4厘米圓片的周長,第三、四組的同學測量直徑為5厘米圓片的周長,并將結果記錄在第110頁的表格中。
3.教師甩動繩系小球,形成一個圓。
提問:小球的運動形成一個一一圓。你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
4.小結:看來,用滾動、繩繞的方法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討出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
[評析:用直尺量→滾動法量→繩繞法量→沒法量,既留給學生發揮的時空,又不斷制造矛盾,"逼"著學生探求新知。]
(二)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1.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1)啟發思考
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那么,你猜猜看,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2)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
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2.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1)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2)演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用一根紅線繞圓面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徑比較,發現這段長度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3)學生自己驗證:用剛才測得的第110頁表中的數據計算它們的比值,依次一組計算一個。
(4)觀察數據。
第一個圓片:算出它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3.15,也有同學算出的是3.14、3.13。在實驗操作中允許存在這樣的誤差。不管是3.14、3.15,都可以說,它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第二個圓片:它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第三、四個圓片:它的周長還是直徑的3倍多一此。
(5)得出結論
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評析:這一環節融猜想、討論、實驗、計算、觀察、歸納和概括于一體,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自主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體現了設計者較為先進的教學觀和師生觀,以及較強的選擇、組合、優化教法的能力。由"是……"→
"也是……"→"還是……",最后概括出"總是……",反映出教者較強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能力和較為精湛的語言功底。]
3.認識圓周率。
(1)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其實是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圓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書:圓周率
指導學生讀寫π,每人在本子上寫3個π,同桌比比,看誰寫得好。
現在,誰能說說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什么關系?誰是固定的倍數?完成板書:圓周長:直徑=π
(2)指導閱讀第111頁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在學生匯報"看書后知道了些什么"時,相機板書:π=3,1415926……≈3.14
4.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l)提問:已知一個圓的直徑,該怎樣計算它的周長?板書:c=πd
建議學生從第110頁表格中任意挑一個圓片的直徑,計算出它的周長,然后跟測量的結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評析:讓學生從表格中挑一個直徑計算周長,再對照驗證,這既是驗證剛發現的圓周長計算公式,又是初步運用、鞏固剛發現的公式,更是讓學生經歷科學發現的完整過程。]
(2)提問:告訴你一個圓的半徑,會計算它的周長嗎?怎樣計算?板書:c=2πr
提問:甩小球形成的圓的周長你會求嗎?
[評析:此環節與上一環節有異曲同工之妙!既是鞏固運用,又是前有設問,后有解答,讓學生體驗自我成就感。]
(3)小結:要求圓的周長,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徑或半徑。知道圓的直徑,怎樣來計算周長?知道圓的半徑,怎樣來計算周長?
三、初步運用,鞏固新知
1.完成第113頁第1題的(1)(3)兩小題。
2.下面的說法對嗎?!
(1)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π倍。( )
(2)大圓的圓周率小于小圓的圓周率。( )l
3.出示例1
(1)在學生讀題后,提問:求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多少米?實際上就是求什么?
(2)學生嘗試練習,反饋評價。
(3)提問:如果告訴你的不是這張圓桌的直徑而是半徑,該怎樣解答?不計算,誰知道結果是多少嗎?
4.完成第112頁中間的練一練。l
5.看書質疑。l
[評析:練習設計目的明確,層次清晰,可以有效鞏固新知。例1的直徑改半徑,獨具匠心,既練習了求周長的另一種情況,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而費時不多。]
四、照應啟思,總結新課
1.組織學生說說收獲。!
同學們從四個圓片的周長、直徑的變化中(板書:變),看出了圓周率始終不變(板書:不變)。如果我們長期堅持這樣從變化中看出不變,你就會變得越來越聰。
[評析:"變"與"不變"的板書,看似簡單明了,其實是設計者苦心經營的。這一環節的組織,使辯證思維方法的培育從高空落到實地,促成了第3條教學目標的落實到位。]
2.照應開頭。
我們再來看看米老鼠、唐老鴨跑步的路線,如果他的都跑了一圈,你能判斷出誰跑的路程多嗎?為什么?
3.課后思考。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3
今天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本節課的設計: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隨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并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也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的基礎,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的含義,并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進行教學。并且知道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可通過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為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
4、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想方法。
5、教學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6、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發和學法:
(一)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多借助實物演示,并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獨立探討知識形成過程。
(二)本節課主要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積極參與猜想。討論。驗證,在合作與交流中分析,推理從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三)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難點運用了多媒體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識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釋運用,深化知識;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這一環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激發興趣。“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廣泛”,根據本節知識認識新概念抽象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多媒體顯示小灰驢和小花驢賽跑激趣引入,揭示課題。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不僅復習到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同時,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2、認識圓的周長。讓學生拿出圓形物體看一看,摸一摸 ,說一說圓周長指的是那部分?通過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標志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
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在揭示了圓周長概念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圓形物品,并匯報結果,再說說自己測量的方法。線繞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這就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的理解。
師甩動系著繩的瓶蓋,形成一個圓,讓學生觀察,并說說自己的發現。很明顯用剛才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這就引起了認知的沖突,也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1、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幫助學生掌握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精神得到培養。
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并把數據填入書中表格中。通過測量,匯報。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并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
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板書。再介紹π的讀寫法。最后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闊學生的認識視野,增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
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推導圓周長公式 C=πd 、C=2πr,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并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解釋運用,深化知識。
這一程序我主要從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及解決課始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在小結中,不僅關注了本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隨想
本節課設計以我校的教研主題為導向,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按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理念,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引出學生數學思考,促進學生主動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深刻起來。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11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的 周長計算公式;
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情感,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數學教案-圓的周長。
教學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剪刀、繩子、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動畫故事:小白兔和蘭精靈進行跑步鍛煉,爭論誰最先到達原來的起點。(正方形和圓形跑道,正方形邊長20米,圓形直徑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討論:小白兔和蘭精靈到底誰最先跑回原來的出發點?
揭示課題。(板書:圓的周長)
二、探究
1、觀察:看屏幕上的圓,說一說什么叫圓的周長?
2、摸一摸: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指出:拿的這個周長是指哪一部分長?
3、比一比:拿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
哪個圓的周長長一些?
4、量一量:(分小組合作)
學生用剪刀、直尺和繩子測量出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
5、信息反饋: ① 小組匯報所測量的圓的周長是多少?
板書: 周長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說一說是怎樣測出圓的周長的?(繩測法、滾動法)
③(課件演示)繩測法和滾動法的操作過程;
④討論:能用這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教師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繩子在空中掄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長呢 ?
6、①猜一猜: 圓的周長和圓的什么有關系?
②(課件演示)三個直徑不同的圓,分別滾動一周,得到三條線段的長分別是三個圓的周長,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圓的周長》。 發現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關系)
7、①再猜 一猜,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有什么樣的關系?
②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測量、計算、討論圓和直徑的關系。
③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板書: 周長 直徑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結論: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④課件出示:驗證學生發現的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結:無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
6、介紹圓周率,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①教師引出“圓周率”,介紹用字母“∏”來表示,并介紹讀法。
②出示祖沖之畫像,配音介紹祖沖之及圓周率知識(∏≈3.14)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7、討論:如果知道了一個圓的直徑或半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讓學生把測量的三個圓用公式計算出三個圓的周長來。
2、讓學生把老師在空中用繩子甩一圈的圓的周長計算出來。
(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半徑)
3、搶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計算。
5、裁定原來蘭精靈和小白兔的爭論。誰先到達起點?知道是為什么了嗎?(課件演示跑的過程)
四、評議
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有何感受?
2、本節課學習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節課學習后對你生活有什么幫助?
4、在學習中你認為自己表現如何?誰表現?為什么?你準備在以后學習中怎樣做?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5
一、說教材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62—63頁。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通過圓的周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并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圓周長的知識在幾何初步教學中是很重要的。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在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總結和運用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對有關資料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學生以合作實踐,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圓周率的含義。
關鍵: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具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在學習探索圓的周長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滾動法"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為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組合作、實驗發現法。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我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 動手操作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節。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里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么,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么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然后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么線?學生回答“曲線” (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學生回答“圓的周長” (板書),最后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并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后,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周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并演示 “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著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并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有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圓的周長。
2、理解并掌握圓周率的好處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潛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潛力。
5、透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6、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潛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對圓周率的認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直徑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圓片各一個,有圓面的物體各一個,線,直尺,每組準備一只計算器。
2、教師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動物王國正在舉行動物運動會可熱鬧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別在圓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賽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誰跑的路程遠?
二、探究新知
(一)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1、由比較兩種跑道的長短,引出它們的周長你會算嗎?(如果學生談到角或線的形狀,就順勢導:正方形是由4條這樣的線段圍成的,圓是由一條圓滑的曲線圍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長)追問:你是怎樣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師板書c=4a)那你們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4倍,1/4)(師,正方形的周長總是它邊長的4倍,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
3、圓的周長能算嗎?如果明白了計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來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一齊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4、猜想:你覺得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二)測量驗證
1、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①生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長。
②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2、①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學生分組實驗,并記下它們的周長、直徑,填入書中的表格里。
②觀察數據,比較發現。
提問: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呢?(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3、比較數據,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秘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動手計算:把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填入書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導學生看書。
(三)介紹圓周率
1、師:任意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來表示,用手指寫一寫。
2、圓周率是怎樣發現的,請同學們看課本小資料,講述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小結:早在1500年前,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外國人早了整整一千年,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數學史的巨大貢獻,這天,同學們自己動手也發現了這一規律,老師相信同學們當中將來也會有成為像祖沖之一樣偉大的科學家,根據需要,我們一般保留兩位小數。
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點。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的?兩個數相除又可說成是兩數的比,所以這個結果就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表示。這個比值是固定的,而我們此刻得到的結果有差異主要是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有誤差造成的。那圓周率的數值到底是多少呢?說說你明白了什么?(強調∏≈3.14,在說的時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寫和算的時候要按準確值計算,用等號。)
(四)推導公式
1、到此刻,你會計算圓的周長嗎?怎樣算?
2、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表示d直徑,字母公式怎樣寫?(板書:c=∏d)就告訴你直徑,你能求圓的周長嗎?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
3、明白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周長是它半徑的多少倍?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0.95米,求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花瓶最大處的半徑是15厘米,求這一周的長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徑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長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徑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鐘面直徑40厘米,鐘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4、鐘面分針長10厘米,它旋轉一周針尖走過多少厘米?
5、噴水池的直徑是10米,要在噴水池周圍圍上不銹鋼欄桿2圈,求兩圈不銹鋼總長多少米?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和大家說點什么?
這節課,同學們大膽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關系、有怎樣的關系,然后進行科學的驗證,發現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你們正在走一條科學的研究之路,期望你們能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7
教材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教材從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讓學生思考自行車繞圓形花壇騎一圈大約有多少米,引出圓的周長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求一個圓的周長,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測量幾組圓的直徑和周長,自主發現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從而引出圓周率的概念,并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在本節內容中,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在本教學設計中,對教材內容呈現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動。本設計從周長引入本課教學,這樣可以加深圓的周長和其他以學圖形周長在計算的聯系和區別。用直的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求周長是幾條直的線段長之和,而圓這個曲線圍成的圖形的計算方法是化曲為直。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即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節,最終形成本節課要達到的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和主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3、通過探索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倒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節,而沒有環節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節細化,一般來說,一節課的主要環節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于教學環節的實施。)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8
【教學資料】
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周長計算。(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第62~64頁的教學資料。)
【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率的好處,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潛力。
3.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系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能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難點:深入理解圓周率的好處。
【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概念的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教學,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又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資料。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前已經理解了周長的好處,掌握了關于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明白半徑,直徑的關系并且會畫圓,能測量出圓的直徑。這節課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前面的知識為這節課的學習活動做好了鋪墊。同時學生對各項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十分感興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善于動腦思考,有必須的自主學習潛力,相互探討學習的風氣較濃,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平時教學中,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學生有較強的合作意識。老師只要充分發揮、調動他們的用心性,他們是樂意做課堂的主人的!
【教學用具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細繩、直尺、繩子系的小球。
學生準備:圓形物品、圓形橡筋、直徑為2、3、5厘米的圓形紙片、直尺、三角板、棉線、軟皮尺、剪刀、實驗報告單、計算器。
【設計理念】
我們的課堂是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但是,在現實的課堂中“為討論而討論”、“為合作而合作”、“為活動而活動”等華而不實虛有其表的教學現象頻頻出現。細細反思,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距離主要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我在本課設計上力求為學生創設“探究──發現”的空間,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發現,在交流中升華,從而使小組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進行。我在教學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強大的演示作用。
《圓的周長》從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導探究、練習的出示都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多種信息加工組成在一齊來呈現知識信息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他們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同時把知識的構成過程有效的呈現給學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把人類的知識成果轉為個體認識的過程,是一處“再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讓學生從各自不同的操作實踐中感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思考方法,感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系”。
3、在探究中發現與拓展。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本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透過測量圓的周長、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這樣,學生獲取的并非純粹的知識本身,更主要的是態度、思想、方法,是一種探究的品質。
總之,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課堂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
【設計思路】
從本課教學資料整體看,我的設計思路是下面的圖:
圓周長認識
圓周長獲取
測量
圓周率
圓周長應用
公式
計算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9
本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不斷設置合理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猜想、驗證,初步體現了“創設情境——大膽猜想——合作探索——反思歸納”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從而充分地體現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力求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培養“做數學”的能力。教學后留給我很深的思考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給了本節課創新的舞臺,雖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維,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分工合作的過程顯然對他們更適合。有些問題雖然可以獨立思考加以解決,但在時間和精力上是不允許的。把不同的思維加以整合,并不斷的加以補充、完善,這對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訓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課堂上的許多發言就是如此,有時候一個人說的并不完整,但經過補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樣了,系統而完整,并且富有創造性,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和成長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學習中,他們必須學會合理分工、與人交流,傾聽發言等等,這些正是老師希望他們學習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許多平時并不合群的學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躍,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知道,這時候他們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組中的一員,他們會積極的為了整個小組的榮譽而團結在一起,而在獲得肯定和表揚后那種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樣的珍貴,學生會因此激發起更大的學習興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學習中去。這樣的教學效果正是我們每個教師所追求的。
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學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導正確,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這節課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們雖然在計算、表達、理解上有一定的問題,但他們生活經驗并不缺少,聯系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們一樣出色,教師在此時趁熱打鐵的教育將是的契機了。
當然,本節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收獲,還有關于教學不足的思考,比如課堂紀律和學生活動,小組交流和獨立思考,全部參與和個體培養等等的關系處理,都給我提出了課題,為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揚長避短,日趨進步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研究素材。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10
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的。從生活實際入手,利用學生掌握的有關圓的知識,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學情分析:
本單元第一部分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系。前期的學習和認識都為學生學習研究“圓的周長”奠定了良好的知識、方法基礎和鋪墊。“圓的周長”教學部分,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啟發性和探索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交流、思考來探究,逐步導出和掌握計算公式。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半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測、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想方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創設情境。
(1)、教師出示熊大和光頭強跑步比賽,請同學判斷比賽的公平性并說明原因。
師: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想邀請大家一起來看一場比賽,每個同學都是裁判,有沒有興趣?比賽開始!
(2)、師:看到這兒,你對這個比賽有什么看法?
學生判斷比賽的公平性并說明原因。
學生發表看法,可能的回答如下
生1:不公平,因為光頭強沿著正方形跑,熊大沿著圓形跑。
生2:不公平,因為正方形的周長比圓形的周長要長。
(3)、教師小結,引出本節課題。
師:看來,這個比賽與跑道的周長有關系。上節課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熊大和光頭強比賽的情景創設,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研究的主動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通過兩種圖形路程的不同,引出新課。
2、認識圓的周長。
(1)、師:什么是圓的周長?怎樣求圓的周長?
(2)、教師出示圓形紙片。師:誰能上來指一指,哪個長度是這個圓形紙片的周長。
(3)、教師在大屏幕上用flash動畫出示圓環框架并小結。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就是指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本課的知識范圍,做好心理鋪墊;老師展示的目的是為下面“化曲為直”的方法打基礎。
3、討論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
(1)師:要想測量這個圓的周長,能用直尺直接測量嗎?為什么呢?
(2)、師:你們有沒有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生1:不能,因為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而直尺是直的!
生2:把圓片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在圓上取一點作個記號,并對準直尺的零刻度線,然后把圓沿著直尺滾動,直到這一點又對準另一刻度線,這時圓正好滾動一周。圓滾動一周的長就是圓的周長。(滾動法)
生3:用一條長線把圓繞一周,捏緊這兩個正好連接的端點,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的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繞線法)
(3)、教師跟隨小組代表發言,用邊演示邊總結測量方法。
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不論是用繞線法也好,滾動法也罷,都是非常巧妙地將曲線轉化成了直直的一條線段再來測量,也就是一種化曲為直的方法,你們真是太棒了!
師:(出示一個很大的圓形摩天輪)你能用這兩種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
看來,這兩種測量的方法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設計意圖:通過嘗試性的動手測量,使學生較為牢固地掌握了周長的概念,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猜測。
師: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那么,請你大膽猜想,圓的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播放)
2、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師:圓的周長和直徑到底有什么樣的倍數關系呢?現在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測量3個大小不同的圓片的周長與直徑,并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實驗報告單,各組組長要分工明確。(出示操作要求并播放輕音樂)
設計意圖:訓練了學生的思考習慣,也為下面學習找準方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環節重在加強學生小組合作、合理分工、條理思考、大膽推理與清楚表達的指導,旨在為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與條件,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參與、思考與經歷中獲得經驗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習慣和數學思考能力。
3、共同發現。
師:同學們,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測量的數據和計算結果,好嗎?仔細觀察實驗報告單上的計算結果,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每個小組匯報完后,把實驗報告單粘貼在黑板上)
4、介紹圓周率。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剛才,同學們測量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圓,但卻有著相同的發現,那就是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其實,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發現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這個倍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它叫做圓周率(板書)。(介紹誤差)用字母π來表示。讀法與寫法。
師:其實,有關圓周率的知識還有很多,那么我們就一起走進兔博士網站了解一下圓周率的由來。(播放)
師:看完這些資料,你有何感想?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有關祖沖之的資料,引導學生發表感觸,及時激勵學生,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5、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師:在計算時為了方便,我們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你能根據我們的結論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嗎?
生:因為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π倍。所以圓的周長=直徑X圓周率。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那么C=πd或C=2πr。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11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因而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因為六年級學生正在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自主探究、猜測驗證、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從而使學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來的。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的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教學準備
一套多媒體課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圓片、一把直尺、一根繩子、一個計算器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我把上海世博會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在創設情境時,我把城市地球館中的地球模型“藍色星球”介紹給學生,順其自然地提出本節課的數學問題: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藍色星球”最大的橫截面近似的看做一個圓,那么對于這個巨大的圓,你怎樣求出它的周長呢?
【設計意圖:上海世博會這個情境的創設是為了突破教材,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和渴望,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個別同學會想到以前學習周長的一些知識,以小見大,既然求大圓的周長沒有好辦法,那么我們可以找一些較小的圓,來求他們的周長。這時,我會及時地對學生的想法給予肯定,“你的想法為同學們打開了智慧之門,老師真為你高興!”如果沒有同學想到這一層,我會幫助他們回想以前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不正是把長方形的操場聯想長方形的紙片,從而啟發學生用小圓代替大圓來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讓學生熟悉圓的周長的概念。
因為有以前的知識做鋪墊,因此讓學生自己先指一指圓的周長,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
(2)測量圓的周長。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有幾種方法,再嘗試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解決問題。此時,我及時巡視,調查學情,如果有的學生沒有想出辦法,我會在這個環節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那就是有困難向書本請教。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無形中滲透了自學的方法——向書本請教。】
2、合作交流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方法,或者討論有疑問的地方。這時,我會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他們的交流中去。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旨在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此過程中,通過不斷的交流、質疑,實現思想的碰撞與思維方式的互補,也使學生逐漸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并在聆聽的過程中學會“取”和“舍”,即學會分析。】
3、匯報展示
(1)有的學生用一根繩子把圓片繞一圈,然后捏住兩端,把繩子撐直,用直尺量出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2)還有的學生在圓上的任意一個點做個記號,并對準直尺的零刻度,然后把原片沿著直尺滾動一周,直到這個點又和直尺重合,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教師點評:你們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測量周長不方便的情況下,化曲為直,轉化成一條線段,再測量出這條線段長度的同時也得出了圓的周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個別學生的展示,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此時,教師質疑,這些小圓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那么“藍色星球”最大橫截面的周長,再比如赤道的長度,還能用以上這些方法嗎?顯然不能。
【設計意圖:再次把學生帶回課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質疑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他們產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驗證
(1)觀察多媒體課件:分別以五條不同長度的線段作為直徑,畫出了五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2)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①小組合作
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兩人合作測量直徑,一人用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第四個人把相關數據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后看看有什么發現。
周長直徑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1號圓片
2號圓片
3號圓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提倡學生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猜想,然后再根據猜想進行驗證。】
②學習“圓周率”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由于各種原因,不同的圓計算出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實際上,這個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通常我們稱之為“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我們只取它的近似數π≈3。14。(板書:圓周率,π≈3。14)
(3)滲透數學文化
教師介紹《周髀算經》中與圓的周長相關的內容以及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然后請學生談談想法。
【設計意圖:數學文化的滲透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導公式
學生根據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教師追問如果已知半徑呢,學生會想到C=2πr。(板書公式:C=πd,C=2πr)這時教師順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靈活解答幾何圖形問題。
教學重點:認真審題,分辨求周長或求面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求出下面圓的周長和面積并用彩筆描出周長,用陰影表示出面積。
C=r2
3.1473.1432
=21.98(厘米)=3.149
=28.26(平方厘米)
2、分辨面積與周長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圓的周長是指圓一周的長度
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計算公式
求圓的周長公式:C=d或C=2r
求圓的面積公式:S=r2
(3)使用單位
計算圓的周長用長度單位
計算圓的面積用面積單位
二、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3。
(1)計算直徑為10毫米的圓的面積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徑為2厘米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3)把一頭牛栓在木樁上,木樁到牛之間的繩長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積是28.26平方米。(栓繩處不計算在內)
(4)面積:3.1462=3.1412=37.68
2、量出求半圓面積所需的數據,測量時保留整厘米數。再計算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⑴半圓的周長是多少厘米?(2)半圓的面積:
3.14223.142+22
r=2cm=3.144=6.28+4
=12.56(平方厘米)=10.28(cm)
3、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C=25.12米求:S=?
r=25.12(23.14)S=r2
=4(米)=3.1442
=50.24(平方米)
4、一個環形的'鐵片,外圓半徑是7厘米,內圓半徑是0.5分米,這個環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r=0.5分米求:S=?
S環=(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鞏固發展.
1、思考題p71(8)
一條繩子長31.4米,用它圍成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大,還是圍成圓的面積大?(分組討論,探討面積的大小)
(1)圍成長方形:31.42=15.7(m)(長和寬的和)
長寬=面積
當長和寬越接近面積也就越大,長和寬相等時,此時正方形面積最大.
(2)圍成圓形
直徑:31.43.14=10(m)
半徑:102=5(m)
面積:3.1452=78.5(m2)
(3)比較:長方形面積:61.6m2正方形面積:61.6225m2圓面積:78.5m2
圍成圓的面積最大。
2、思考題p71(9)、(10)
四、作業。
課本P71第6、7題。
教學追記:
學生在學完圓的面積后,往往容易把圓的面積與周長混淆。因此我特意設計了本堂對比課。對比我,我引導學生分清以下幾點:(1)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圓的周長是指圓一周的長度。(2)求圓面積公式是S=r2,求圓周長的公式是C=d或C=2r。(3)計算圓的面積用面積單位,計算圓的周長用長度單位。根據以上三方面,幫助學生理清了圓的面積和周長的不同之處,練習中反映出來的情況也較好。
《圓的周長》片斷實錄及評析 篇13
教材分析:圓的周長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重點在于探索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材創造了一些條件,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是實施本目標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圓的周長的面積公式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的最后一個知識點,在此之前學生學習是在“圓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并且學生的學習已經經歷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探索,這些寶貴的探索經驗,對學生發現圓的周長和面積將起很大的作用。所以,從知識的遷移角度,引導學生探索就是實施本目標的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自主探究經歷圓周長的公式的推導過程,能應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策略。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獨立思考,質疑創新的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意義及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利用假日乘車外出旅游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時尚。看!,馬力一家正乘車到旅游區度假呢!(播放課件)
師:對馬力的問題,發表一下你們的見解吧。
生:……
2、揭示課題。
師:看,這是一個車輪,哪位同學愿意用手比劃出它的周長?
生:上臺演示。
師:誰能用完整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是圓的周長?
生:……
引出圓周長的概念: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調控策略:嘗試信息技術和教學整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題目變得鮮活、生動。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喚醒求知欲望,使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二、引導探索,展開新課
(一) 測量圓的周長
師:如果要知道這個車輪的周長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1、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
師:請你上來把測量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看。滾動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問:你有什么操作要點要提醒大家?
追問:如果要知道那個圓形草坪的周長,也可以讓它在直尺上滾著來量嗎?
2、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師:請你上來把測量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看。這條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問:你有什么操作要點要提醒大家?
師:請同學們同桌合作共同體驗一下繩繞的測量方法。
3、2005年10月17日是全中國人民都驕傲的日子,你知道嗎?神舟六號環繞地球5天安全著路了。神舟六號繞地球第五圈的時候形成的軌跡是個圓形。那么,用繩測和滾動的方法能測量嗎?
4.小結:看來,用滾動、繩繞的方法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討出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
【調控策略: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成為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而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要求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斷和大膽的推測,能結合具體的情景發現、提出和探究數學問題。】
(二)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師:看老師耍個小把戲(教師甩動繩系小球,形成一個圓。)
師:你們看的什么?(圓形越來越大就是圓的周長越來越大)
師:仔細觀察,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直徑或半徑)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是否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2)學生自己驗證:
下面四人小組合作,測量一個實物的周長和直徑,并填寫表格。小組長要依據小組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3) 觀察數據:
師:仔細觀察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①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從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數據可以看出有的同學測量比較精確,他們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有的同學測量比較馬虎,這種不良習慣會成為你邁向成功的絆腳石。)
②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但圓周率始終不變。
3、認識圓周率。
(1)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師: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其實是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板書:圓周率
(2)介紹圓周率的歷史
師:圓周率是怎么得來的?大家一起一下各自收集到的信息。
師:我們確實應該為前人的聰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驕傲。后來瑞士的數學家歐拉用希臘字母π代表圓周率。(板書:π)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計算時,如果用這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參加計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將π取兩位小數。
(板書:π≈3.14)
(3)師:既然π是個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圓的周長?
板書:c=πd c=2πr
(4)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提問:甩小球形成的圓的周長你會求嗎?
(5)小結:要求圓的周長,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徑或半徑。知道圓的直徑,怎樣來計算周長?知道圓的半徑,怎樣來計算周長?
師:到了檢驗大家學習效果的時候了。
【調控策略:在認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材整合,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問題的呈現方式體現多樣化,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思維。】
三、初步運用,鞏固新知
1. 出示例1 :學生嘗試練習,反饋評價。
2、神六繞地球第5周軌道是圓形的,半徑是6693千米,你想提什么問題?
3、走鋼絲
4.看書質疑。
【調控策略:通過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放飛學生思維,領略數學的奧妙,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深刻性、靈活性、多樣性。】
四、照應啟思,總結新課
1、組織學生說說收獲。!
同學們從四個圓片的周長、直徑的變化中(板書:變),看出了圓周率始終不變(板書:不變)。如果我們長期堅持這樣從變化中看出不變,你就會變得越來越聰。
2、照應開頭。 我們再來看看馬力的問題,你能求出馬力行駛的路程嗎?怎么算?
3、拓展延伸。
(出示右圖)現在,綠螞蟻沿著大圓跑一圈,紅螞蟻沿著兩個小圓"∞"的路線跑一圈,誰先跑到?(兩只螞蟻的速度相同,比劃路線。)接下來我們用具體數據來驗證猜測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