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案(精選22篇)
《統計》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84頁的內容。
學情分析: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和象形統計圖,對已經分好類的事物進行計數,填寫統計表不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和整理數據,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決定,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在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體驗數據的搜集,整理和分析過程。
2:讓學生通過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3: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
2:難點:會把統計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
教具準備:
卡紙、口算題、彩筆。
教學方法:
以情景教學為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情景,以組織學生出游為導學和學生活動的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
1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師:同學們“六 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園、淘氣貓樂園、香陳灣游樂園的美麗景色。)
生:答┄┄。
師:剛才大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只能去一個地方,怎么辦呢?為了讓去的地方使大多數同學滿意,我們必須對大家的想法進行調查。(板書課題:統計)。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同學們各抒己見,發表意見和想法)
師:大家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同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身邊,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的情景。]
二:引導交流,探究新知。
師:下面發揮集體的力量,小組合作、探究,小組長記錄調查結果并匯報調查的方法,大家比賽一下哪一組討論的好,回答的正確,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選一個地方。
師:聽到小朋友們的精彩的發言,老師感到特別高興。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你們用什么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呢?說說用什么方法來調查小組成員的意見的!
(得出:逐一問、做標記、舉手表決、“正”字統計法等)
師:大家真是愛動腦筋的小機靈,向同學匯報你們組的討論結果吧!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現在就挑出你們最喜歡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說說吧。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給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探索統計的方法,此時并沒有最優方法,而是放手讓他們相互溝通交流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優方法,并在實踐中逐步修正,讓學生多中選優,擇優而用。]
師:同學們的統計方法有很多,今天,咱們學習根據調查結果繪制一個統計圖。讓我們先欣賞別人繪制的漂亮的、規范的統計圖。(播放課件)
實驗小學一年級(2)班春游情況統計圖
公園
淘氣貓
香陳灣
森林莊園
人數
8
6
9
12
三:自主練習 鞏固深化.
師:讓我們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畫有條形統計圖的紙,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剛才你們組統計結果繪制漂亮的條形統計圖。注意繪制一格代表一人。
(教師巡回輔導)
師:讓我們欣賞小朋友們的作品吧!
(在投影儀上展示小朋友們制作的統計圖。邊欣賞邊評價,鼓勵小朋友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經歷了調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統計的作用。]
師:小朋友看到的這些統計圖都是用條形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我們叫它們什么統計圖呢?
生:條形統計圖。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和老師一起制作班級六一出游情況條形統計圖。
(根據班長對出游情況的統計結果在電腦上繪制,.
雙龍小學一(1)班六一”出游情況統計圖
地點
公園
淘氣貓樂園
香陳灣游樂園
人數
14
12
6
師:你從統計圖上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我們班共有:14+12+6=32(人)
生2:去公園的比去淘氣貓樂園的人數多:14-12=2(人)
生3:去香陳灣的人數最少只有6人。
生4:小朋友們大多愿去公園玩。
生5:去公園的比去香陳灣的人數多:14-6=8(人)小朋友們可以去公園玩。
……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可真精彩,為了獎勵你們老師尊重大家的意愿盡情地欣賞公園的美景吧!
(播放公園的風景,帶領小朋友盡情地欣賞。)
[設計意圖:根據統計經過作出決策,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培養了小朋友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
四:應用拓展,實踐創新.
師:“六一”兒童節到時,我們班還要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小朋友們認為舉行什么樣的活動好呢?請小朋友們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幫助老師出出主意,解決這個難題好嗎?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這個任務,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好?制作的統計圖漂亮、美觀。
(教師巡回輔導,參與其中和同學們一塊完成統計圖并展示統計結果。)
[設計意圖:組織比賽---引入主題,讓學生體會感知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師:從這幅統計圖中同學們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小組合作并交流解決數學問題。
……
師:看大屏上的數學問題小組對照是否和老師想的一樣。
出示:相關的數學問題和算式。
師:小朋友們,你們可真棒!你們今天這么愛動腦筋,而且做事有計劃,有主意,并且學會了統計數學信息能創作優美的條形統計圖。特別可愛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團結合作。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下面同桌有條理的交流今天你都有哪些收獲?
《統計》教案 篇2
第九單元:統計
學情分析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97頁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材及學情分析:
統計內容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練習中注意選取學生生活中的題材。) 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統計方法,體會統計的意義與作用)
例1──收集整理已定的數據,用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例2──收集整理隨機出現的數據,用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表示數據,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題材與例1相聯系;展示了不同的數據記錄方法;統計圖與統計表對照出現。
教學措施:
1.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
2.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統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93~94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難點:能夠進行簡單的統計。
教學準備:統計圖、統計表、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全班每個人都喜歡什么動物呢?今天就請你做個小調查。
2、出示動物,學生進行收集數據的過程。
綠孔雀 非洲象 大熊貓 袋鼠 梅花鹿 河馬
3、提出明確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要讓每個人看清楚喜歡這些動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學生活動。
二、探索新知:
1、 展示學生剛才初步統計的結果。
(1) 用數字表示的。
(2) 用學生的名字表示的。
(3) 用圓圈表示的。
(4) 用畫對號的方式表示的。
(5) 用寫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揭題:小朋友們,知道嗎?剛才你們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統計的過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3、發統計圖和統計表:根據你剛才收集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實踐活動
(調查全班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物)
統計表:(學具卡片)
綠孔雀 非洲象 大熊貓 袋 鼠 梅花鹿 河 馬
統計圖:(學具卡片)
綠孔雀 非洲象 大熊貓 袋鼠 梅花鹿 河馬
4、出示統計圖和統計表。
(1)通過小朋友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總結:
1、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用統計解決,你能說一說嗎?
2、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利用課間調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第二課時 練習
教學內容:完成練習十七的2——4題。
教學目標: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小組互相交流自己調查的結果。
2、展示幾份。
二、練習:練習十七
1、第2題。
(1)看圖,明確題意。
(2)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
(3)完成統計表及問題。
(4)集體訂正。
2、第3題:計算。
(1)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2)集體訂正答案。
3、第4題:調查本班每一位同學最喜歡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題:用三張卡片,可以擺出6種排法,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三、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統計》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物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里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象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并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學習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能進行有序觀察和有條理地思考,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3、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4、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難點 ]:
1、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 (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計圖表中。
2、組織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教學準備]:動物圖象、統計表
[教學過程 ]:
一、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嗎? (顯示大象圖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待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它們來了!顯示:小動物們戴著面具唱著生日歌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答:我想知道它們是誰?我想知道每一種動物有幾只?)
二、實踐操作,初步體驗統計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那么多客人,它們都是誰呢?分別有幾只呢?下面,請同學們幫助大象對來的客人做好登記。一個客人就拿張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吹塑紙上。(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學生擺完后,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樣排,然后動手理一理。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師為最漂亮的小組發一顆星。)
學生進行評價。引出課本第62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同學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得到的。剛才我們做的這些就是統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師講述: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什么?(花)有沒有關于花的問題想問別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顏色?各有幾朵?)
師:課本巳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里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課前剪好。)
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里。
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哪種花最多?哪種最少?你還知道些什么等)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組為單位,說明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剪、擺一擺。
B、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少?你還知道什么?)
C、想一想,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再幫大象想一想,怎樣給客人們準備午餐呢?
讓學生說出各自的想法,給予評價。
師:回家后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統計》教案 篇4
第七單元 單元教學計劃單元教學內容: 第七單元 統計
單元教材分析: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教材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系學生的興趣。 單元教學要求: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單元課時安排:大約2課時
第一課時 統計(一)教學內容: 課本 p94、95。 教學目標:1、 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 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幾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1、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幾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調查表、統計圖、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設計:
一、興趣導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動物嗎?誰想告訴大家你最喜歡什么小動物?
2、老師知道大家喜歡的小動物都是非常可愛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只小動物,想知道他們是誰嗎?(教師逐個板貼:小貓、小狗、小兔、小雞)
3、大家喜歡他們嗎?現在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種小動物中我們班喜歡哪種動物的最多,喜歡哪種動物的最少?你們想知道嗎?我們就來統計一下我們班喜歡這幾只動物的情況。二、探索新知
1、 收集整理數據
(1)、請學生從學具袋里的四張動物卡片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投在票箱里。 小貓小狗小兔小雞 (或用表格文字打鉤: 學生活動。
(2)、合作完成數據統計誰想念動物卡?誰到黑板上來記錄?請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記錄。(黑板上沒有表格,只有4種動物,有學生自己決定用“∨、正字、ο等”)
2、 制作統計表
(1)、完成統計表
有和黑板上記的結果不一樣的嗎?我們一起把統計的結果填在統計表中。(注意統計人數是否和實際人數一致。)我們已經把喜歡各種小動物的人數統計出來了,看看統計結果,你有什么想說 的?(統計圖不夠清楚)
(2)、探索完成統計圖嘗試:統計表不夠清楚明了,有沒有其他的統計方法能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統計方格紙)請學生根據統計表的數據試著涂一涂,完成統計圖。(學生嘗試活動,發現疑難:格子不夠)
(3)、探討:格子不夠怎么辦?請每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們想的辦法試一試,看哪種方法好。學生活動反饋:請各小組上實物投影展示。預計:a、學生把格子涂到外邊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夠的格子涂在左邊或右邊。 c、把不夠的格子分開,即原來一個表示2個。(不能只是不夠的一格表示2應全部都表示2。)小朋友內交流不同的方法,討論嘗試發現:一格表示2個人比較合適。
(4)、演示:一格表示2個人,2格表示幾個人?3格表示幾個人?(依次出現數字)大家覺得這個方法行嗎?
(5)、請你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張統計圖上再來畫一畫。學生活動。
(6)、交流,展示。注意單數的畫法----畫半格。師:用一格表示2個人的方法我們終于畫出了統計圖。當統計的人數很多時你覺得一格還可以表示幾個人?
3、 看圖提出并解答問題。
(1)、現在這張統計圖能讓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嗎?你看明白了什么?誰來說?學生匯報。
(2)、根據這幅統計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 小結: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個人的方法畫出了這么清楚、這么漂亮的統計圖,6、 并且通過統計圖還發現了許多的知識,你們真了不起。三、鞏固深化,應用活動 (1)、創設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調查? (2)、完成p97(2)天氣情況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出示晴天、多云、陰天、雨天、雪天的氣象標記。)這幾種氣象標記誰認得? (3)、這是一個地區11月份天氣情況,出示97頁第二題統計圖:你們能幫助老師把這份結果用統計表表示嗎? (4)、學生活動。 (5)、展示統計表,并說說是怎么涂的?為什么涂半格? (6)、分析統計表:從這份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得愉快嗎? 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你表現得怎樣?
五、外延伸下課后調查本班同學喜歡的體育活動,完成95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通過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的方法,1格代表2個單位。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發展學生的讀圖能力,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進一步經歷統計的過程,鞏固對統計知識的認知。
第二課時 統計(二)教學內容: p96、97、98。 教學目標: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各單位)和統計表,能提出問題。
3、通過學生身邊有趣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1、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是重點。
2、進一步學會一些簡單的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是難點。 教學準備:圖、表等。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
1、讓學生仔細觀察,練習二十二1題圖,你看到了什么?生:舉手自由口答。
2、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學生提出問題在此基礎上,師生 重點解決問題
3、小黑板除數統計表、統計圖 (1) 學生在樹上獨立完成 (2) 上臺展示并回答問題 (3) 師質疑: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生活應用
1、出示97頁2題(1)同桌觀察理解(2)獨立在書上完成
2、互相糾錯評價,教師巡視輔導。
3、質疑: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開放實踐
1、p97頁3題 4題(1)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統計。(1、2、3組做3題,4、5、6組做4題)
(2) 展示師生互評
四、全課總結
教學反思:通過統計停車場每種車的數量,把解決問題和統計知識綜合進來,鞏固所學統計知識和解決問題,體驗怎樣收集信息。讓學生通過數“正”字來收集信息。讓學生發揮主體性去調查收集數據,根據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問題。
《統計》教案 篇5
一、復習分段整理數據
出示第1題,讓學生讀懂題目,再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統計一個數據之后把該數據做一記號
(2)交流統計結果,檢查自己做對了沒有
(3)交流自己統計的時候有沒有出現問題,其他同學可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辦法
最后要提醒學生注意檢查的習慣:數據提供的是20個學生的記錄,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應該要有20個“合計”,否則就是遺漏或是重復了。
看統計好的表格,說說你從這表格中讀懂了哪些信息?
二、條形統計圖:
1、看圖:
出示第2題:先讓學生讀懂題目
回答問題一: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回答問題二:怎么評價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總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種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請你算一算
算完后問:有沒有哪天正好是這個平均數“9噸”的?
從條形統計圖上看一看,它在整體中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不高不低)
從這份條形統計圖中,你還想到了什么問題?
2、畫圖:
出示第3題。先請學生說說各類食品具體所指,按要求分類整理,制成統計圖。
完成統計表后繼續完成條形統計圖,注意不要遺漏了制作時間和直條上的數據。
比較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說說你認為它們各有什么好處?
(統計表能清楚地反映各類數據
條形統計圖不僅能反映出各類的具體數據,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類之間的多少關系,更加的直觀。)
三、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出示第4題。判斷3個游戲規則:
1、正方體的三個面寫“1”,三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讓學生說說是否公平?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現的機會,是公平的。)
2、正方體的四個面寫“1”,兩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1有4次出現的機會,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體的六個面分別寫1~6,朝上的數小于3甲贏,否則乙贏
理解“否則”: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則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個,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結:像這樣的游戲要判斷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決定輸贏的次數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剛同時各拋一枚硬幣,這兩枚硬幣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贏;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剛贏。這樣的游戲規則公平嗎?為什么?
可先讓學生猜一猜。再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時候,適當板書: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現是一樣的,2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是公平的。
《統計》教案 篇6
【 新知識點】
眾數
統計 復式折線統計圖 綜合應用【 教學要求】
1 .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3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建議】
1 .注意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和銜接。
教學本單元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知識的對比,體會統計量的含義及統計圖的特征和適用范圍。如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時,可先用單式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兩組數據,讓學生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增減變化,但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時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從而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2 .注重對統計量意義的理解,避免簡單的統計量的計算。教學中應避免單純從計算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知識,應當注重對統計量意義的理解。如眾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眾數,會求眾數,更要注意結合具體數據理解眾數的作用和特點。
3 .注重對學生開展統計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是學習統計知識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老師應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從事簡單的統計活動,如調查同學們的視力情況、所穿鞋子的號碼、喜愛的電視節目等。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人到各種活動中,留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從事統計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應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 課時安排】1、眾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課時2、復式折線統計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課時1. 眾數第一課時一 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2 、123 頁的內容及第124 、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二)教學實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l )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2 )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2 .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 .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 .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 1 號 2 號 3 號 4 號 5 號 6 號 7 號 8 號 數量/個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 )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第二課時一 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6 題。二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88 和87 ,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 )班沒有眾數,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二)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然后說一說用哪個數代表公司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 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計表中,再進行分析。(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 .小明對本班15 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 本的有1 人,擁有3 本的有2 人,擁有4 本的有4 人,擁有5 本的有3 人,擁有6 本的有5 人。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計表2006 年9 月人數
人數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
( 1 )估算一下,這15 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這15 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2 .小力對本單元10 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 戶,訂1 份的有3 戶,訂2 份的有4 戶,訂3 份的有1 戶。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計表2006 年5 月
戶數 每戶訂報刊份數
( 1 )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是在1 ? 2 之間嗎?為什么?( 2 )計算出這10 戶居民訂報刊份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與區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統計》教案 篇7
單元主題 統計
單元目標
(須體現“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1) 通過結合實驗數據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元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所表示的意義(2) 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了解“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示數量的多少,還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個特點。(3) 能根據數據畫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處理實驗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習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以及單式折線統計圖
單元教學重點
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單元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格代表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
學困生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措施1.教學中采用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溶入活動當中親自體驗參與2.讓學生動手操作,積累感性認識3.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讓學生自己出題
4.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一幫一的小組學習方法,讓優生能夠幫助比他困難的同學,達到共同進步
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他們上課是的精力時候集中,隨時提醒他們
教學方法
采用學生感興趣與生活有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同時在課堂中設立互幫互助的原則,同時對于新課的知識及時采用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并對學生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識及時鞏固加深理解,練習的 形式也會多種多樣,盡量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形式。
課時的劃分
統計 3課時
綜合應用:數據告訴我 1課時
課時進度
2課時
統計(栽蒜苗)
課型特點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2.理解條形統計圖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
課前在家或(學校)栽一盤蒜苗,定期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數據記錄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
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課題
二、探索新知
1.討論數據的收集方法
2.討論數據的描述方法
3.制作條形統計圖(1)體會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2)畫條形統計圖(3)展示,交流4.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觀察和記錄的方法
學生匯報填表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回答出可以畫條形統計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生1:再補一些格子生2:不用補充格子,用方格紙的一個格子表示2個單位就夠了生3:用方格紙的一個格子表示3個單位,這樣也夠涂了。。。。。。。學生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畫條形統計圖學生思考后回答: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師:從這節課開始,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師:同學們,前一段我們對蒜苗的生產情況進行了觀察,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你們是怎樣觀察的,能說一說你的觀察和記錄方法嗎?
師:請同學們把你們小組(每6個人為一組),每個同學記錄的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填入表格內。
---小組蒜苗第15天生長情況統計表
姓名
蒜苗高
師哪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小組填表的情況
師:把數據填入表格后,同學們都知道誰的蒜苗長的高,誰的蒜苗長的矮。除了填表外,還有什么方法嗎?
指導學生回答
教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張12x8的方格紙,讓學生用條形統計圖反映蒜苗的生長情況
學生在方格紙上涂蒜苗生長情況的條形統計圖時,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這張紙的格子不夠涂,這時教師讓學生討論: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個格子表示多個單位的好方法,他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一,還有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師: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從學生感興趣種蒜苗的生產情況進行了觀察學習數據的收集方法
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通過結合實驗數據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元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所表示的意義學習畫條形統計圖作業設計 課本第95試一試板書設計 統計(栽蒜苗)教學反思
課時進度
2課時
栽蒜苗
課型特點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能從折線統計圖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教學(具)準備
課前準備蒜苗生長情況記錄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
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
意 圖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1)出示如下記錄表
(2)教師介紹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畫法。
2.分析與預測
生:條形統計圖
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出可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蒜苗的生長趨勢)
學生回答
新課標第一網
生:第9天至第12天蒜苗生長的比較快。
生:看圖中第9天和第12天的線比其他線更長
學生根據討論得到合理的范圍(教師都給予肯定)
生:學生根據討論得到合理的范圍(教師都給予肯定)
學生自己繪制折線統計圖
師:上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復式條形統計圖。從中我們發現了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比較兩個數量。
師:如果要知道蒜苗生長趨勢能用什么方法呢?
師:關于單式折線統計圖,你想知道什么?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笑笑記錄的蒜苗生長情況如下
天數(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教師設問:根據笑笑記錄的蒜苗生長情況,怎樣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呢?
引導學生逐一討論以下問題
師:(1)觀察折線統計圖,你能發現哪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
師:你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依據?
(2)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3)預測蒜苗第20天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情況在附頁5的格子紙中制成折線統計圖,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針對性指導,在學生畫完以后讓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統計圖,并組織學生評析、交流。作業設計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8頁至99頁練一練板書設計 栽蒜苗(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課時進度
1課時
數據告訴我們
課型特點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1.通過活動復習學過的數的認識、數都計算、統計圖等知識,加深對所學的相關知識的理解2.拓展知識面,培養收集數據的能力3.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與方法,并能理解數學在實踐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完全掌握舊知,并能靈活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具)準備
1.每個學生準備一臺計算器
2.調查自家的家電產品、通訊器材的擁有量及購買時間并制成統計表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
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
意 圖
一、引入新課1.交流獲取信息的辦法
2.交流獲得的信息
3點明課題
二、組織討論、交流
生1:利用計算機,上網查
生2:在報紙上查一查
生3:到圖書館,查閱一些相關的書
生4:去問爸爸、媽媽
。。。。。。。。
(1) 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課前調查的數據全班交流
小組派代表匯報找到的數據、信息。通過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實用價值
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
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
交流體會
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我國交通業的飛速發展,感受到現在到外地去旅游方便多了。
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
全班交流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了解祖國的巨大變化呢?
師:我們要善于從多方面、多渠道獲取信息,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網絡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師:笑笑與淘氣在互聯網上也查到了許多反映我國巨大變化的信息,這些數據、信息里隱含著我們學過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將利用這些信息,通過討論、交流,復習學過的相關知識
討論、交流“數據告訴我”中的第1、2、3、4題
1.第1題。
先指名說一說從圖中能獲得哪些信息。接著,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2.第2題
先組織學生交流自家庭的家電產品、通訊器材的擁有量,購買時間及住房的變化情況。通過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生活水平的大提高
3.第3題
師:根據這幅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如下兩題:
(1) 了解一下你家鄉到北京的路程,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鐵路有幾個這樣的路程。
(2) 算一算五年中我國的高速公路上的投資約是多少億元?
4.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在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訂正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要節約用水
拓展知識面,培養收集數據的能力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與方法,并能理解數學在實踐中的作用作業設計板書設計 數據告訴我們教學反思
《統計》教案 篇8
第六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體會扇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2、會制作扇形統計圖,將一些統計數據制作成扇形統計圖,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
3、會分析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只管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4、了解扇形統計圖的應用,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用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1、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意義、作用。
2、會制作扇形統計圖。
3、了解扇形統計圖的應用。
4、用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會制作扇形統計圖。
2、用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來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課時:扇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教材第106頁上的情境圖。
教師提問這是六(1)班同學進行課外活動的情況,你知道他們都喜歡那些運動項目嗎?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條形統計圖。
六(1)班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統計圖
(1)從這幅條形統計圖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2)教師歸納:從條形統計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學們喜歡每種運動項目的人數。
(3)提問:你還想了解六(1)班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那些信息?還有那些信息是從這幅條形統計圖中沒能夠很清楚地反映出來的?
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
教師歸納:如果要更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扇形統計圖表示。
2、投影出示扇形統計圖。
六(1)班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統計圖
XX年10月制
(1)教師講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量,用圓內各扇形的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量的百分數。在這個扇形統計圖里,用整個圓表示的是六(1)班的總人數。
(2)看圖回答問題。
①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
②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指名學生回答上面的問題。
3、比較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
隨機板書:從條形統計圖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從扇形統計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4、完成教材107頁的“做一做”。
三、課堂作業設計
根據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情況填空。
五(3)班圖書角各類圖書數量統計圖
XX年5月
1、在這幅統計圖中,用整個圓表示( )。
2、四個大小不等的扇形分別表示( ),( ),( ),( )。
3、( )數量最多,( )數量最少。
4、如果共有500本圖書,則文藝書有( ),科技書有( )本,畫報有( ),其他書有( )本。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扇形統計圖,了解了它的特點,為今后學習統計知識打下了基礎。
第二課時:合理存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2)鞏固復習有關百分數、折扣、納稅等知識,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
【教學重點】
認真地分析數量關系,正確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利率的知識。請你們分別說一說,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及利息稅?如何求利息?
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關存款的知識。
二、教學實施
1、介紹儲蓄的幾種方法。
(1)存款。
按銀行的規定:一般分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兩種。定期存款一般期限為一年、二年、三年和五年四種。按國家規定都要繳納20%的利息所得稅。
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 單位:年息%
存 期 利 率
零存整取
存本取息 存 期 利 率
定
期
整存整取 三個月 1.71 一年 1.71
六個月 2.07 三年 2.07
一年 2.25 五年 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活期利率 0.72
五年 3.60 保值貼補率 0.00
(2)教育儲蓄。
(3)國債。
2、出示例題
媽媽準備給兒子存1萬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學。怎樣存款收益最大呢?
(1)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 討論存款方法
如果選擇定期儲蓄存款,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存款方案
方案一:先存三年,再存三年
方案二:先存一年,再存五年或先存五年,再存一年
方案三:兩年一存,存三次
……
分組討論,那種方案實得利息高
各小組匯報
定期儲蓄
存款方案 存期 到期利息 利息稅 到期收入
1
2
3
……
(3)你能給媽媽提出什么建議?你的依據是什么?
3、討論:如果選擇教育儲蓄存款或國債,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錢呢?
學生設計,討論
三、課堂作業
王老師有現金3萬元,要定期存入銀行,存兩年,請你設計兩種方案,并分別計算每種方案到期后的實得利息。
存款期限 年利率
一年定期 2.25%
二年定期 2.70%
三年定期 6.24%
五年定期 3.60%
利息稅 20%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收益,初步了解了如何理財。希望同學們幫助父母設計存款方案,并把你的理由講給他們聽。
《統計》教案 篇9
一課時
一 教學內容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材第126 、127 頁的內容及第129 一131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 題。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點難點
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四 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計表。提問:從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亞運會所獲金牌數的變化情況,該怎么辦?
學生回憶并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二)教學實施
1 .老師提問: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思考,并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成一個。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并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計圖。2 .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 .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 頁例2 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于平穩。4 .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 題。i 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 一15 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 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災練習二十五的第2 、3 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全班交流。(三)思維訓練
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數的統計數據。2006 年’月… {{ 1 11 … 查閱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氣中可吸人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05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2006年1月
查閱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教材第131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5 題。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點難點
進一步歸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四 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五 練習過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 災練習二十五的第4 題。學生根據統計表,畫出折線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二)導成教材第131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5 題。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為什么?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三)課堂作業新設計下面是王強收集的2005 年春節期間龍潭湖廟會和廠甸廟會游覽的統計圖。
2005 年2 — 15 日龍潭湖廟會和廠甸廟會游覽人數統計圖……廠甸廟會……龍潭湖廟會 ( l )游覽兩個廟會的人數分別在哪一天到達峰值,然后開始下降?( 2 )哪個廟會的游覽人數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覽廟會,你認為哪天比較好?
( 4 )從統計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制方法。通過學習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據的變化情況,并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統計》教案 篇10
第四的單元:統計
統計(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并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讓學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制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制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匯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么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統計》教案 篇11
第 一 課時
[教學內容]:栽蒜苗一。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回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具準備 投影、統計表及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試驗,要求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1,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組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3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第 二 課時
[教學內容]:栽蒜苗(三)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難重點]: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用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根據圖上的信息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認識折線統計圖。
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復習,引導學生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然后提出問題: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趨勢能用什么辦法?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對照圖上數據,讓學生討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預測第20天蒜苗大約長到多少?說說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長趨勢的同時,讓學生體會,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繪制折線統計圖。
先討繪制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和注意事項,并適當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較合適?格子不夠怎么辦等?然后鼓勵大家將自己記錄的15天蒜苗生長情況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可繪制在附頁4上。)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
三、鞏固和練習。
1,練一練第一題,先觀察統計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和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2,練一練第二題,看圖后,首先說說小華每隔幾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再說這一天氣溫的總體變化,鼓勵學生討論,從圖中,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練一練第三題,組織學生讀圖,讓學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據信息進行適當推理,提醒注意,每一個數量的變化都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曉玲跳繩數量也不例外。
四、實踐活動。
1,四人小組互測身高,2人負責測量,1人記錄。
2,小組報告測量結果。
3,將同學身高的數據按一定的規律分組。并統計人數。
4,將這些數據用附頁5的格子紙繪制成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統計》教案 篇12
第一課時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 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并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么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學習例題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2003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引導: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3.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課時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復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后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2003年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
(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2004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么?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題。(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么?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么?
三、聯系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
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后和同學交流。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為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
我們在農學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并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
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系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制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為什么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四、全課總結
1、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小結所學的知識。
2、完成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
課題一: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使學生在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 學習例1
1、讀題列式
2、探究計算
(1)提出問題: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法,那么異分母分數的加法該怎樣計算呢?
(2)指導分小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別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交流:你能根據操作的情況說出1/2加1/4的得數是多少嗎?
追問:你是怎樣看出1/2加1/4的得數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時,原來的1/2被看作了幾分之幾?想一想,計算1/2+1/4時,先要做什么?
明確:計算1/2+1/4時,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的分數。
(3)按剛才討論的方法,完成例題中的填空。
交流學生填空、計算的情況。
討論:把1/2和1/4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過程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的基本性質)怎樣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的?(通分)
二、學習“試一試”
1、提出要求,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
2、學生完成計算后,組織討論:
(1)例題學習的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法,5/6-1/3是計算異分母分數的——(減法)(在已經板書的“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后添上“和減法”,完成課題的板書)
(2)計算5/6-1/3時,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5/6-1/3的得數是多少?作為得數3/6和1/2,哪個更簡潔?應用什么方法可以使3/6化成1/2?
指出:計算結果如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你是怎樣計算1-4/9的?怎樣想到把1轉化成9/9的?
指出: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要根據減數的分母,把1轉化成與減數同分母的假分數。
3、提出:你會驗算上面的兩道題嗎?你打算怎樣驗算?
交流后:讓學生各自驗算,確定上面兩道題的計算結果。
4、引導學生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提出要求: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明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計算后要自覺進行驗算。
三、做“練一練”
1、學生按要求獨立計算,并驗算。
2、重點討論7/12+1/4的計算過程,提醒學生把計算結果約成最簡分數。
四、做練習十四的第1-4題
1、做第1題
學生按要求涂色,并寫出得數。
要求學生結合圖形解釋:為什么1/5+3/5等于4/5?1/4+3/8等于5/8?
明確: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數單位不同的分數,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們轉化成相同單位的分數,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題
明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別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做第3、4題
指名讀題后,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學生解答后,指名說說自己思考和計算的過程。其中第4題提醒學生根據要求的問題正確選擇條件。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你能把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經驗和體會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課題二: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頁的練習十四的第5-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確、靈活地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初步學會估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使學生進一步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中,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估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通分練習(口答)
5和3 10和7 9和3 8和5 20和15 35和7
2、計算練習(指名板演)
1/5+3/10 3/5-3/8
二、探索規律
1、出示練習十四第5題,學生自己讀題觀察。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10 1/4-1/7 1/5-1/8
2、交流觀察后發現。
3、每人選擇兩組題目計算出結果,并校對結果。
4、交流計算后發現。
5、教師小結:兩個分數最大公因數是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數加減,得數的分母就是原來兩個分母的積,得數的分子就是原來兩個分子的和或差。
6、根據規律,請學生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分數加減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再交流。
三、估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1、練習十四第6題
(1)出示題目:下面的分數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 1/10 8/9 2/25 9/20 11/13 7/15
(2)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師小結: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數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數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數就越接近1。
2、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題目:先估計哪幾題的結果比較接近1/2,再計算。
4/5+2/3 1/10+3/7 2/9+1/3
5/8-1/5 3/5-1/2 1-1/9
(2)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再每人選擇三個題目計算驗證。
(4)教師指出:先估算再計算,可以提高我們計算的正確率,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十四第8題
先說說圖意,再填空,然后計算。
2、練習十四第9題
先說說圖意,再估計,然后計算。
五、總結延伸
思考題:請把合適的分數填入下面括號里。
1/( )+1/( )+1/( )=1
第三課時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1)
教學目標:
⑴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⑵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一、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⑴出示例2,理解題意。
⑵列出算式,交流列式的理由。
指名學生說出算式。生1:1-1/4-1/3 生2:1-(1/4+1/3)
交流總結:列式的思考方法和整數、分數應用題的方法一樣。
注意:一個花園用單位“1”表示,它相當于總數。
⑶理解運算順序。
同桌說說算式“1-1/4-1/3”和“1-(1/4+1/3)”的運算順序。
班級交流,教師板書:分數加、減法,如果沒有括號,從左往右計算;如果有括號,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⑷獨立完成上面的計算,同桌交流答案。
⑸驗證答案。
檢查法:將算式檢查一遍。
驗算法:兩種方法的答案一樣,說明答案是正確的,一種方法(算式)是另一種方法(算式)的驗算。
二、鞏固練習,初步形成計算能力。
1、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3)教師小結: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后,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并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4、5、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校對。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你能把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經驗和體會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第四課時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5頁練習十五的第5-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分數加減法,并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能正確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算。
教學難點:合理選擇簡便算法。
一、 口算
練習十五第5題
集體口算后校對,并請做錯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二、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8+1/12) 2/3-1/4-1/4 5/6+2/5+1/6+3/5 5/9+(4/5+4/9)
1、指出:整數加法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使用,整數減法運算性質在分數中也同樣適用。
2、學生獨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
(1)加法結合律;(2)加法交換律;(3)(4)減法運算性質;(5)(6)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三、解方程
1、指出:方程中的x不僅可以是整數或小數,也可以是分數。
2、學生獨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并請錯誤的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十五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義與結果,強調單位“1”。
2、改變習題:將“小華調查了全班同學在母親節送給禮物”改成“小華調查了全班30位同學在母親節送給禮物”。
(1)該怎樣解決問題?
(2)為什么方法不變?
強調:這兩題都只要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從單位“1”里去掉送鮮花的1/3,再去掉送賀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圖畫的人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與全班實際的總人數沒有關系。
五、總結延伸
完成書上思考題。
1、計算后找出規律。
2、應用規律直接寫得數。
3、應用規律自編加法算式。
實踐課 奇妙的圖形密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6-8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征,感受數學活動的挑戰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體會數學知識與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什么是圖形的密鋪,知道哪些平面圖可以密鋪。
教學難點 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理解
1、出示圖片,
仔細觀察。
2、交流:
每塊地面或墻面分別是由哪些圖形鋪成的?
這些圖形是怎樣鋪在一起的?
3、明確:
4、舉例:你能舉些類似的例子嗎?
二、思考與操作
1、出示圖片,
2、交流想法。
3、從121頁上剪下這些圖形分別鋪一鋪,看看猜對了沒有。
4、用七巧板密鋪:
小組合作試一試,展示交流。
三、欣賞與設計
1、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圖形密鋪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用作密鋪的基本圖形。
3、 試一試,用兩種不同的圖形進行密鋪,在書上方格紙上畫出你設計的圖案,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統計》教案 篇13
第九單元 統計
教學目標1、借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統計意識。2、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單元分析1、讓學生能體會學習統計圖的必要性。2、增強學生的感知操作經驗,使學生比較直觀的認識象形統計圖。
課時劃分
2課時
題 目最喜歡的水果
備課人
教 學
目 標1、借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2、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 學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體驗數據、實物整理、統計的過程。教學難點:體驗數據、實物整理、統計的過程。
教 學
準 備
多媒體
課 時
安 排
1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啟發教學,實踐體會。我們班要舉行元旦聯歡會,需要習一些水果,現在市場上蘋果、梨、香蕉、桔子這四種水果最多,咱們調查一下到底習哪種水果吧!第組一張白紙,四種水果畫片。每人選一種最喜歡吃的水果, 貼在紙上,讓大家一眼看出你們組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同學們評議哪個組的圖讓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幫助我們班決定習哪些水果。通過討論,得出貼圖片時要一邊對齊,按種類順序排列,左右也要對齊,并允許貼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組重新調整。小組的統計圖進行匯總,制成全班愛吃的水果統計圖及統計表,并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二、練一練1、啟發學生提出問題。(1)喜歡吃蘋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2)香蕉比梨少多少個?2.最多的是什么說一說:(1)哪樣東西最多?最樣東西最少?(2)哪兩樣東西同樣多?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最少的是什么?3、第1題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明確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讓學生數一數各種圖形的數量,體會數據的整理過程,再動手畫圖,完成填空。4、第2題,先讓學生把書后附頁上的水果圖剪下來,再獨立。解決問題5、第3題,通過學習獨立的調查,整理數據,表達結果,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6、迎新年。引導學生根據圖意提出并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去觀察圖。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班如何過新年,開展哪些活動,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三.全課小結
板 書 設 計
最喜歡的水果統計 蘋果梨 香蕉桔子( )個( )個( )個( )個
《統計》教案 篇14
第七單元統計
第一課時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 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并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么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學習例題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XX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引導: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3.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XX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課時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復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后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XX年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斷的?
(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XX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么?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題。(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么?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么?
三、聯系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
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后和同學交流。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為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
我們在農學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并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
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系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制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為什么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四、全課總結
1、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小結所學的知識。
2、完成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
課題一: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使學生在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 學習例1
1、讀題列式
2、探究計算
(1)提出問題: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同分母分數的加法,那么異分母分數的加法該怎樣計算呢?
(2)指導分小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別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交流:你能根據操作的情況說出1/2加1/4的得數是多少嗎?
追問:你是怎樣看出1/2加1/4的得數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時,原來的1/2被看作了幾分之幾?想一想,計算1/2+1/4時,先要做什么?
明確:計算1/2+1/4時,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的分數。
(3)按剛才討論的方法,完成例題中的填空。
交流學生填空、計算的情況。
討論:把1/2和1/4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過程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的基本性質)怎樣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的?(通分)
二、學習“試一試”
1、提出要求,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
2、學生完成計算后,組織討論:
(1)例題學習的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法,5/6-1/3是計算異分母分數的——(減法)(在已經板書的“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后添上“和減法”,完成課題的板書)
(2)計算5/6-1/3時,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5/6-1/3的得數是多少?作為得數3/6和1/2,哪個更簡潔?應用什么方法可以使3/6化成1/2?
指出:計算結果如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你是怎樣計算1-4/9的?怎樣想到把1轉化成9/9的?
指出: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要根據減數的分母,把1轉化成與減數同分母的假分數。
3、提出:你會驗算上面的兩道題嗎?你打算怎樣驗算?
交流后:讓學生各自驗算,確定上面兩道題的計算結果。
4、引導學生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提出要求: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明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計算后要自覺進行驗算。
三、做“練一練”
1、學生按要求獨立計算,并驗算。
2、重點討論7/12+1/4的計算過程,提醒學生把計算結果約成最簡分數。
四、做練習十四的第1-4題
1、做第1題
學生按要求涂色,并寫出得數。
要求學生結合圖形解釋:為什么1/5+3/5等于4/5?1/4+3/8等于5/8?
明確: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數單位不同的分數,由于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先要把它們轉化成相同單位的分數,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2、做第2題
明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都要先通分,再分別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3、做第3、4題
指名讀題后,要求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學生解答后,指名說說自己思考和計算的過程。其中第4題提醒學生根據要求的問題正確選擇條件。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你能把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經驗和體會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課題二: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頁的練習十四的第5-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確、靈活地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初步學會估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使學生進一步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中,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估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通分練習(口答)
5和3 10和7 9和3 8和5 20和15 35和7
2、計算練習(指名板演)
1/5+3/10 3/5-3/8
二、探索規律
1、出示練習十四第5題,學生自己讀題觀察。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10 1/4-1/7 1/5-1/8
2、交流觀察后發現。
3、每人選擇兩組題目計算出結果,并校對結果。
4、交流計算后發現。
5、教師小結:兩個分數最大公因數是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數加減,得數的分母就是原來兩個分母的積,得數的分子就是原來兩個分子的和或差。
6、根據規律,請學生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分數加減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再交流。
三、估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1、練習十四第6題
(1)出示題目:下面的分數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 1/10 8/9 2/25 9/20 11/13 7/15
(2)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師小結: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數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數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數就越接近1。
2、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題目:先估計哪幾題的結果比較接近1/2,再計算。
4/5+2/3 1/10+3/7 2/9+1/3
5/8-1/5 3/5-1/2 1-1/9
(2)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再每人選擇三個題目計算驗證。
(4)教師指出:先估算再計算,可以提高我們計算的正確率,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十四第8題
先說說圖意,再填空,然后計算。
2、練習十四第9題
先說說圖意,再估計,然后計算。
五、總結延伸
思考題:請把合適的分數填入下面括號里。
1/( )+1/( )+1/( )=1
第三課時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1)
教學目標:
⑴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⑵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教學過程:
一、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⑴出示例2,理解題意。
⑵列出算式,交流列式的理由。
指名學生說出算式。生1:1-1/4-1/3 生2:1-(1/4+1/3)
交流總結:列式的思考方法和整數、分數應用題的方法一樣。
注意:一個花園用單位“1”表示,它相當于總數。
⑶理解運算順序。
同桌說說算式“1-1/4-1/3”和“1-(1/4+1/3)”的運算順序。
班級交流,教師板書:分數加、減法,如果沒有括號,從左往右計算;如果有括號,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⑷獨立完成上面的計算,同桌交流答案。
⑸驗證答案。
檢查法:將算式檢查一遍。
驗算法:兩種方法的答案一樣,說明答案是正確的,一種方法(算式)是另一種方法(算式)的驗算。
二、鞏固練習,初步形成計算能力。
1、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3)教師小結: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后,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并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4、5、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校對。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你能把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經驗和體會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第四課時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5頁練習十五的第5-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分數加減法,并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能正確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算。
教學難點:合理選擇簡便算法。
一、 口算
練習十五第5題
集體口算后校對,并請做錯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二、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8+1/12) 2/3-1/4-1/4 5/6+2/5+1/6+3/5 5/9+(4/5+4/9)
1、指出:整數加法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使用,整數減法運算性質在分數中也同樣適用。
2、學生獨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
(1)加法結合律;(2)加法交換律;(3)(4)減法運算性質;(5)(6)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三、解方程
1、指出:方程中的x不僅可以是整數或小數,也可以是分數。
2、學生獨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并請錯誤的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十五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義與結果,強調單位“1”。
2、改變習題:將“小華調查了全班同學在母親節送給禮物”改成“小華調查了全班30位同學在母親節送給禮物”。
(1)該怎樣解決問題?
(2)為什么方法不變?
強調:這兩題都只要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從單位“1”里去掉送鮮花的1/3,再去掉送賀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圖畫的人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與全班實際的總人數沒有關系。
五、總結延伸
完成書上思考題。
1、計算后找出規律。
2、應用規律直接寫得數。
3、應用規律自編加法算式。
實踐課 奇妙的圖形密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6-8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根據有關平面圖形特點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和簡單設計的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平面圖形的特征,感受數學活動的挑戰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體會數學知識與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什么是圖形的密鋪,知道哪些平面圖可以密鋪。
教學難點 設計簡單的密鋪圖案。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理解
1、出示圖片,
仔細觀察。
2、交流:
每塊地面或墻面分別是由哪些圖形鋪成的?
這些圖形是怎樣鋪在一起的?
3、明確:
4、舉例:你能舉些類似的例子嗎?
二、思考與操作
1、出示圖片,
2、交流想法。
3、從121頁上剪下這些圖形分別鋪一鋪,看看猜對了沒有。
4、用七巧板密鋪:
小組合作試一試,展示交流。
三、欣賞與設計
1、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圖形密鋪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用作密鋪的基本圖形。
3、 試一試,用兩種不同的圖形進行密鋪,在書上方格紙上畫出你設計的圖案,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統計》教案 篇15
第七單元統計
第一課時 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能力目標: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情感目標: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教學難點】 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1、認識扇形統計圖。
先出示“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有寶塔各層的位置和面積,引導學生比較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攝入量的統計表。
(1)完成統計表。
師:請同學們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種食物攝入量占食物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運用統計圖表示上表中的數據。
同時出示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讀懂統計圖,并在與條形統計圖對比中,認識扇形統計圖。
(3)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體會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與作用。
二、體會扇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1、說一說:觀察下面的統計圖,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書第85頁四幅扇形統計圖。先讓學生自己讀圖,再說一說,獲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試一試:看圖回答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85頁一年級和五年級兩幅作息時間安排統計圖。
第(1)題讓學生讀圖后交流。
第(2)題引導學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計算。
第(3)題引導學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統計圖,自己畫一幅扇形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三、作業設計 《新同步》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教學反思】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但學生沒學扇形,卻要學習扇形統計圖,這就要老師居高臨下,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我帶領學生復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
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習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自學教材。在學生自學時,出示學習提綱:
1、扇形統計圖是把什么圖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線來分的?
3、各部分與整個圓是什么關系?
4、扇形統計圖由哪些部分組成?
在學生自學后,交流學習效果。在講到扇形統計圖是把什么圖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線來分的時候,趁機介紹扇形的知識,讓學生感知扇形是圓的一部分。對于扇形統計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分組交流討論,憑著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想法來探索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我在這里面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不再是絕對的主體的作用。在教學中,切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更加堅信,嫻熟的知識儲備和教材體系的熟練程度對于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對于教材版本不斷更換和教材不斷修訂的教育現狀,我們教師只有厚積薄發,才能有備無患。
第二課時 奧運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情感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 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為了某些事情或某個問題常常需要做各種調查,在調查中還需要收集數據、分析與整理數據,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統計圖,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都見到什么樣的統計圖?
你們說得非常對。其實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統計圖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我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三種統計圖,但是你們在學習和觀察中是否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統計圖來呈現、有些要用條形統計圖來呈現、還有要用折線統計圖來呈現的,那么,我們在選擇統計圖時,以什么為標準,作為依據呢?也就是說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用途呢?這就是我本節課要跟同學們共同研究的內容——統計圖的選擇。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5 — 29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計圖的特點,清楚選擇的依據。
三、合理選擇適當的統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情況,選擇條形統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計圖比較合適。
2、問答競賽
學生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提一個統計圖的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應用何種統計圖,再一次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計圖。
3、火眼金眼:讓學生看統計圖讀信息
(1)某班學生膳食喜好人數情況統計圖(少挑食,要注重膳食營養的均衡)
(2)中秋節小明一家月餅分享情況統計圖(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3)我校學生05~XX年上黑網吧人數變化情況統計圖(網吧尤如一把雙刃劍,隨時傷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屆英國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你猜我國會奪得多少枚金牌?簡單說說你的理由。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奧 運 會
——統計圖的選擇
條形統計圖 清楚反映各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 清楚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計圖 清楚反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這課的設計突出了“統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歷選統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字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實踐證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如課的開始,播放XX年奧運會劉翔奪冠情景及部分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節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據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海口空氣質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也在進行著有關方面的深層次研究。“統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了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后,讓學生同桌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計圖來鞏固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先出現范例,內容貼近生活,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后又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討,在小組討論中發揚合作交流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設計中安排了不同層次的互動環節,而且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呈現方式,從而使教學過程呈現出緊張活潑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中位數和眾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能力目標: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標: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教學難點】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和區別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去找工作時,他一般最關注什么?
生:工資。
生:工作環境和待遇。
師:是呀,找工作時工資的多少往往是人們最關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廣告上寫著:本超市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1000元,現招收工作人員若干。李叔叔一看條件還不錯,就去應聘。超市副經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員的工資表。
某超市工作人員月工資表單位:元
經理 3000
副經理
員工a 900
員工b 800
員工c 750
員工d 650
員工e 600
員工f 600
員工g 600
員工h 600
員工i 550
月工資3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50
問題1(投影呈現)請大家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副經理說:月平均工資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資在1000元以下。廣告是否符合實際?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剛才我算了一下,這11個數的平均數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資是1000元。
師:對,我們學過平均數的知識,平均數是1000元是沒有錯的。
生:不過,我還是認為存在欺騙性,因為兩位經理的工資很高,而工作人員的工資都不到1000元。
師: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來這組的數據中,由于出現了兩個很大的數據所以平均數1000不能反映真實超市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水平,你認為應該用怎樣的數反映這個超市的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比較合適呢?請大家觀察這些數據的特點,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小組討論。)
生1: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用600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個人。
生2:我認為650元比較合理,因為它正好是中間那個數。
生3:我們還認為可以把兩個經理的工資去掉再求平均數。
師:大家分析的不錯,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數外,數學上還有兩種統計表可以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數與眾數。(板書)
師:按照你的理解能說說什么是中位數嗎?
生1:中位數可能就是中間的那個數。
生2:我要補充一下,應該是按大小順序排好后,中間的那個數。否則,如果把經理的3000元放在中間,就不行了。
師:對,中位數就是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于中間位置的一個數。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呢?
生:650。
師:在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數1000元和中位數650元哪個數表示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更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數更合適,兩位經理的工資太高了,平均數太大。
師:對,平均數會因為一些特別偏大或特別偏小的數據的影響,不能很準確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而這種極端的數據對中位數沒有影響。數據650處于中間,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資,能表示這組數據的中等水平,李叔叔應當關心中位數。
師: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眾數?
生:眾是多的意思,應該是出現最多的一個數。這里600出現4次,眾數600元體現的是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李叔叔應該關心眾數。
作業設計 《新同步》
【板書設計】
中位數和眾數
中位數 和 眾數
(650) (600)
(先排序)
奇數個,取中間的一個數 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數。
偶數個,取中間兩個的平均數
【教學反思】
中位數和眾數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中位數和眾數的意義,能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并能在實際生活中理解三種統計量的意義,準確的運用統計量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在使用教材時,我對教材使用了如下處理:把兩個內容在一個課時上完,創設了一個用月平均工資來反映超市員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眾數和中位數產生的必要性,讓知識的產生聯系生活實際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拋給了學生一個思考題:你覺得用月平均工資來反映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合適嗎?如何表述這個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呢?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在此基礎上理解眾數、中位數的意義,怎么求中位數和眾數。緊接著通過三組練習題,讓學生了解到特殊情況下中位數和眾數的求法。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鞏固運用,通過生活中的中位數和眾數運用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最后我設計了生活中一個常見的記分法則的題,讓學生了解到,三種統計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靈活選擇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
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我能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望強烈,能聯系生活來理解中位數和眾數,效果比較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覺得到,由于時間的問題,最后一個練習題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我沒有去挖掘這個題更深層次的意義,如果花兩分鐘,讓學生了解到,為什么不選用平均數?為什么不選用眾數或者中位數?而要選用這種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再求其他評委的平均分作為選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會更好。
第三課時 練習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看懂統計圖,體會統計圖的特點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能力目標:使學生在看懂統計圖表、分析數據、簡單推斷的過程中體會數據統計的必要性,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情感目標: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統計圖的特點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 在看懂統計圖表、分析數據、簡單推斷的過程中體會數據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整理本單元的內容。
二、基本練習
1、教科書第90頁第1題。
(1)學生理解題意,然后討論:用什么統計圖表示比較好?并說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線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回答有關問題。
2、教科書第91第2題。
先讓學生說出從圖中得到的信息,再解決第(2)個問題。
3、教科書第91頁第3題。
(1)讓學生計算出每個店營業額的平均數。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應該關閉哪個店?”
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觀點,但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學生能否用數據有理有據地說明理由,而不必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評判。
三、鞏固練習
4、教科書第91頁第4題。
先讓學生自己讀圖,再組織交流。
四、作業設計 《新同步》
板書設計 每題的演算過程
第四課時 練習七的練習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練習中位數和眾數的作用。
能力目標: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圖;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標: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進一步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 在討論與交流的基礎上,體會每種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數和眾數?其他同學評議和補充。
2、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評議和補充。
二、教學練習七。
1、第一題。
⑴、投影儀出示統計表,用什么統計圖表示去年涼鞋銷售量的變化情況呢?引導學生討論,指名說出理由。
⑵、因為這里要表示去年涼鞋銷售量的變化情況,所以要用折線統計圖。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⑶、組織學生討論其他兩個問題。
2、第二題。
先讓學生說說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計算其它問題,全班交流。
3、第三題。
⑴、讓學生計算出每個店營業額的平均數。
⑵、組織學生討論應該關閉那個店?
4、第四題。
出示兩個統計圖,讓學生讀圖,交流圖中的各種信息,教師適時引導。
三、課堂總結,教師評價。
板書設計:
練習七的練習課
第三題 甲:(7+7.6+6.4+5.6+4.8+3.2)≈5.8(萬元)
乙:(2+2.6+3.6+3.8+4.6+5.6)=3.7(萬元)
《統計》教案 篇16
四、統計
單元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技能問題。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大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以及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有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技能。
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兩道例題分別說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使之正確、充分地反映出有關數據,正確體現各統計圖的特征,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掌握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與作用,能正確描述統計圖中的數據。
2、使學生能正確地制作統計圖,充分利用統計圖的特征準確、合理、規范地反映出有關數據。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針對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不清問題,能提出質疑和修改建議,提高制作統計圖的技能。
2、在運用統計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2、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的習慣。
重難點、關鍵
重點:繪制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難點:根據折線統計圖正確描述數量變化情況。
關鍵: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統一標準。
課時劃分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扇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
扇形統計圖(課文第68頁的例1,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確描述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有關數據.
2、使學生能正確運用扇形統計圖反映有關數據,提高處理數據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重難點、關鍵
重點:扇形統計圖.
難點:發現統計圖中存在的數據不清的問題.
關鍵:認真分析統計圖中所反映的數據.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電腦課件呈現扇形統計圖
某校學生最喜歡的文藝節目情況統計圖
(圖略)
1、問: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歡同一首歌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45﹪
喜歡相聲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18﹪
喜歡小品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25﹪
喜歡其他文藝節目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12﹪
(2)喜歡同一首歌的人數最多
絕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同一首歌,小品和相聲
喜歡其他文藝節目的人數最少
2、說一說這是什么統計圖,它有什么特征?
(1)扇形統計圖
(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1
電腦課件出示課文例題統計圖
下面是一幅彩電市場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統計圖
(圖略)
(1)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20﹪
b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15﹪
c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10﹪
d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電占市場銷售量的47﹪
(2)有人認為a牌彩電最暢銷,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①學生獨立思考,分析題中的數量
○2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3匯報交流結果
經過討論,交流,使全體同學懂得:在“其他”里面還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所以,從這個統計圖不能判斷出哪個品牌的彩電最暢銷.
(3)建議
上面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不清,無法全面地反映有關彩電市場各品牌占有率的情況,你有什么修改建議?
①通過交流,使學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額應該是最小的部分,這樣才能全面地反映各個數量占有率的情況,突出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
②建議:在進行數據整理時,將“其他”當中的一些品牌彩電所占份額單單獨計算,在統計圖中詳細標出它的占有率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一第1題
(1)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2)從圖中你能判斷出喜歡哪種文藝節目的人數最多嗎?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議?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折線統計圖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
(圖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
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
(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
3、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
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員工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
(1)、初看統計圖,你感覺氣溫的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你會制作折線統計圖嗎?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四、布置作業
《統計》教案 篇17
課時授課計劃
課題
9、統計(1)
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畫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3.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設想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并學會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創設情景
師: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想不想看?(播 放)
1.提問:這些小動物在干嗎?(參加運動會)
2.他們各有幾只?(不知道,沒數清楚,那我們再來看一遍,這次你可要數仔細了。)(播放)
3.你都數出來了嗎?(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
4.看來光靠數是不行的,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下。
二、合作探究,體會過程
1.小組討論統計方法。
2.匯報整理數據的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記錄?(畫正字,涂格子,寫數字等)
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記錄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再次播放)
4.學生匯報、整理結果。
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
實物投影出學生整理的結果。
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說再指名說。每劃一筆(格),表示數量多少?
小結: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計” 板書課題:統計
5.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簡便?為什么?
6.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出示統計表,提問:你能把這些數據填到這個表中嗎?學生在練習紙上填寫統計表,展示,集體訂正。
7.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根據這幾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三、創設時間和空間,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1.現在我們來做個口算熱身好嗎?(學生開始做口算,計時半分鐘).
2.我想讓一位小朋友幫我統計一下全班同學的口算,好嗎?指名一位學生上來統計。
3.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張日歷的表格。找出XX年的3月份有幾個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統計》教案 篇18
九 統 計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重視培養學生的分散思維能力和與人合作的交際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
教學準備:小紅花、大象卡通圖、果樹。
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教學難點 :
感受、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能正確填寫統計表,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今天,教室里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我們應該跟他們說什么?(老師好)
2、這節課,老師把小朋友們分成5個小組來共同學習。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小紅花,比比看哪個小組得到的小紅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嗎?
二、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圖)小朋友們,瞧,今天誰來到我們班級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喜歡它嗎?你們應不應該向大象爺爺問聲好呢?
2、小朋友真有禮貌! 大象爺爺為了感謝大家,決定帶小朋友們去他的神奇果樹園摘水果吃。(出示果樹)這些果樹可真神奇啊!樹上長滿了蘋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嗎?每人摘一個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
3、讓學生摘自己喜歡的水果。師:怎樣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學們喜歡的水果的個數呢?
4、讓學生貼水果。通過貼水果的活動,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
5、集體探討交流回答下列問題。
(1)蘋果比梨多個。
(2)蘋果比香蕉少個。
(3)全班最喜歡吃的同學最多。
三、合作探究,體會領悟。
師:出示(課本第101頁的圖)有計算機、電腦、算盤、鉛筆的圖片。
1、從圖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幾種物品,我們一起來給它們分類,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歡的東西。
2、 小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準備的卡紙上,指名板演。
3、 學生討論、操作后各組展示作品并匯報整理的過程。
4、比較整理后的圖和整理前的圖。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計算機有兩個。
生2:我知道電腦有五臺
生3:我知道算盤有三把。
生4:我知道鉛筆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電腦比計算機多三臺。
生2:我知道了算盤、鉛筆比電腦少二臺。
6、小結。
師:小朋友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板書課題: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圖中的物品多少的情況。
四、統計圖形應用聯系
師:看102頁練一練第一題。
這些是我們學過的圖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圖形把這個統計圖畫完整,回答所給的問題?看誰做得最快最好,看誰是最棒的。
1、小組自己討論試著做,然后集體糾正。
2、擇優錄取,選出最優秀的學生。
五、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統計學習小組得到“小紅花”的情況,給予評價鼓勵。
2、學會了統計,課后你們準備統計什么?回家后選擇一個項目進行統計,然后與同學互相交流。
六、總結評價
1、師: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想對你的同學、對老師、對自己說些什么?
七、作業
做課本第101頁練一練的2-4題。
《統計》教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并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例如,簡單的數據分析教學,例1通過對某地區不同時期的城鄉人口分別進行統計,再引導學生把兩個統計圖合并,形成一種新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接著引導學生對上述統計結果進行分析,進而發現該地區近年來人口不斷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而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讓學生經歷“運用數據進行推斷”的思考過程,體會統計對于事物發展趨勢的判斷作用。
本單元的編排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2.提供豐富的聯系實際的素材,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功能。
3.加強例題和習題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課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一、 情境導入: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學生觀察統計表
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學生思考老師的問題,自主探究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3、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4、討論交流:
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5、全班匯報交流。
三、鞏固新知
1、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第103—104頁3、4、5 學生展示統計圖。
六、教后記:
第二課時: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一、 情境導入: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里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2
師:復式條形統計圖還可以畫成橫式的。
2學生獨立完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學生積極發言
學生觀察統計表
自主探究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學生展示統計圖。
3、通過分析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三、鞏固新知
1、 完成106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第103—104頁3、4、5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發現信息,提出和解決問題
六、教后記:
第三課時:你寄過賀卡嗎?
一、 情境導入:
1、出示賀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同學們在元旦的時候都收到過賀卡嗎?你給誰寄過賀卡嗎?
2、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你寄過賀卡嗎?的實踐課(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 發現問題;
1)呈現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學生閱讀
平時寄賀卡的行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對廢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師布置了小組調查:本小組成員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
學生制成統計表,填寫統計表。
2、分析問題:
1)出示問題: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學生共收到多少張賀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賀卡相當于砍掉多少課大樹?
2)引導思考:怎樣根據小組的統計結果,估計全班、全年級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張賀卡?
出示閱讀資料(1)小組合作探索
小組匯報,交流調查的結果。
根據組里統計的結果計算出全班的結果,擴展到全年級和全校情況
3)引發學生對統計數據的思考,引出結論
4)問題:除了保護森林,少寄賀卡還有哪些好處?提出更多的問題,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
2、 解決問題
實施解決方案——行動起來吧!
全班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和同學交流一下。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根據今天所學的內容寫一篇數學日記,為保護森林,應該少寄賀卡。
節約日常開支,減少郵政壓力等。
匯報交流:做環保賀卡,打電話發電子郵件問候,宣傳節約用紙,計劃自己平日節約用紙的方案等。
五、教后記:
《統計》教案 篇20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能根據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圖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出示統計圖.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什么情況
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討論題:你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嗎
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評價.
你覺得哪些運動技能比較容易掌握 哪些運動技能掌握的難度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說說理由.
2,學好復式條形統計圖對我們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或事情有幫助嗎 想自己試一試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1)課前分小組調查本組同學體育達標合格情況.
(2)各組匯報本組合格情況,其余組記錄.
(3)各組分工整理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
(4)展示統計表,核對數據是否正確一致.
(5)統計表的數據應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
(6)每一項數據應畫在哪里
(7)縱軸上一個單位表示多少 怎樣區別男,女生
(8)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1)這些數據反映了什么情況
(2)你會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嗎
(3)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4)如果不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應怎樣整理數據
統計圖應該怎樣畫
獨立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出示3個問題,小組討論.
單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聯系和卻別呢
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比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在哪里呢
獨立完成計算,指名說說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統計方面有什么新的收獲 向大家介紹一下.
《統計》教案 篇21
教學內容:本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二冊85頁《統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北師大版教材第二冊85頁組織比賽(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2、教材編寫特點:
統計知識在一年級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統計的重要性,初步培養統計的觀念,并在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認識統計圖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本課教材在編排上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組織比賽"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課教材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組織比賽"這一活動情境,目的是要學生從熟悉的事情出發進行統計活動,并提出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教材從生活情境出發,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在此基礎上,學生學會繪制條形統計圖,這與一年級上學期繪制的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3、教材內容的核心數學思想: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充分體現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數學思想。
4、我的思考: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從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開發者、研究者的角色轉變。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選擇、設計了符合學生實際,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作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進行了教學內容的重組:原教材中安排組織體育比賽這一情境,雖然孩子們很喜歡運動,但他們畢竟是一年級小同學,運動項目比較單一。而觀看動畫片是每個一年級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鑒于這種情況,我想大膽改變教材,把組織比賽換成孩子們看動畫片這一情境。因為這個統計內容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而且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話題,對此學生一定不會陌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該多讓學生親身經歷、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感到數學是生動的、有趣的、而不是單調的、枯燥的,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進而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數學的信心,讓學生領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初步學習統計的方法,會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但是,因而要在學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分析問題,促進學生比較合理地解決問題。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學生絕大多數來源于城市,學生思維活躍,表達能力較強,善于動手操作,有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夠積極探究新知識。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還存在收集數據不仔細、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同時對統計中的數學問題的分析還比較膚淺。
《統計》教案 篇22
西南舁小學 高瑞珍
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感受到統計對于決策的作用,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加強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例1用:每人一張空白的統計圖(縱向),四人小組一張空白的格子圖。例2用:師準備一些不同單位的空白統計圖。(1小格分別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統計圖。)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教學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1.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a:出示情境圖及統計表,讓學生說說統計表上收集到的數據。
b:根據這些數據,引導學生獨立畫出縱向條形統計圖。(師事先準備的空白統計圖)
c:師提問: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數量?
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a:師談話:畫出條形統計圖,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出賣出的各種礦泉水之間的差異。但是,有時候紙的空間太小,不夠畫出這樣縱向的條形統計圖,那怎么辦呢?
b:引出新課:如果我們把縱向的條形統計圖變成橫放的條形統計圖,那占的上下空間就小了。這樣橫軸就變成表示礦泉水賣出的數量,縱軸變成表示各種不同品牌的礦泉水。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a:師問:你能和四人小組的伙伴討論討論,再試著設計設計嗎?
b: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c:交流匯報展示四人小組的作品。學生自己介紹本組設計的條形統計圖。
d:師肯定孩子的創作,并出示規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e:全班學生說說橫向條形統計圖橫軸、縱軸、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學生完成書上沒畫完的橫向統計圖。
4.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a:師提問:根據橫向統計圖上的數據,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c:你認為應多進哪種礦泉水,為什么?
d:師小結:你看,統計圖還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幫我們決策。
5.鞏固練習。
p40第1題。
a:看橫向統計圖,說說統計圖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二、學習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1.看統計表,分析數據。
a: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統計表。
b:師提問:從統計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發現矛盾,引出新課。
a:如果讓你根據統計表的數據,繪制一個學生身高統計圖,你準備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讓學生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b:師拿出事先準備的不同空白統計圖,讓四人小組合作畫完。
c:出示學生畫的統計圖,引導比較,發現問題。(學生可以發現:如果每格表示較少的單位,畫出的條形會很長,如果每格表示10個單位或20個單位,雖然畫的格數少了許多,但是從圖中很難直觀地區分不同學生的身高相差幾厘米。)
d:師提問: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f:引出新課:出示書上的統計圖。
3.學看統計圖,嘗試畫統計圖。
a: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發現這個統計圖和前面學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b: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c:引導學生按照示例,把其他兩人的條形補充完整。
d:引導學生討論:在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種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e:引導學生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f: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該統計圖。
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a:師問:根據上面兩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嗎?
b: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比較。發現哪些同學的身高、體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學在正常值以上?
c:引導學生為這些體重超正常值的同學出謀獻策。
d:師提問:剛剛在比較時,你是怎么看出他們在正常值以上還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統計圖中怎樣一目了然地看出每個學生的身高、體重是在正常值以上還是正常值以下?(引導學生在統計圖上用一條虛線畫出正常值,再直觀地比較。)
5.鞏固練習。
p40—41的練習。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你對自己、同學這節課學習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教學設計說明:
1.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于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知識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舊的條形統計圖已經無法滿足需要,或者出現一些不方便的地方,這時候,老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一起動腦,思考解決的方法,最后引出新課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到每種條形統計圖都是因為生活、統計的需要而產生的。
3.讓學生在學習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的使用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不同統計圖的優點,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的使用條件,并能聯系實際說說在什么時候選擇什么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