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精選14篇)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
課題:生活中的數(1) 第 十 課時(總第53 課時)
學材分析
p--68、69頁
學情分析
學生自己看信息。
學習目標
1 .能夠了解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發展數感。
2.使學生能看懂數據,能對數據作簡單分析。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數據世界
1 、出示書中數據事例。
以例題的數據為素材,結合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1)人們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2)學生討論數據。
(3)說說這些數據說明什么意思。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還收集了哪些數據?
二、 小組活動
1、 出示例題第1-5小題。
先小組討論,再說說你們小組討論后的答案。
2、師生互評。
3、教師小結。
4 、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69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5 、加深認識 ,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三、 試一試
1、 讀題。
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
2、小組討論問題。
3、學生代表口答問題。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據有什么作用?
五、 作業
學生討論數據。(了解數據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交流課前準備的數據。說說數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這些數據的意思,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
小組討論。
加深認識 ,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試一試
1、學生 讀題。
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
2、學生小組討論問題。
3、學生代表口答問題。
達標情況分析:很好
教學心得體會:綜合實踐能力較好,平時在生活中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課題生活中的數(2) 第 十一 課時(總第 54 課時)
學材分析
p--70頁 練一練
學情分析
學習目標
1 .能夠了解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發展數感。
2.使學生能看懂數據,能對數據作簡單分析。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數據的作用。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 練一練
1、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題目。
2、師生互評。
3、教師小結。
4 、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5 、加深認識 ,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三、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據有什么作用?
四、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據進行分析。
學生討論數據。
說說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
學生練一練
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自己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還好
教學心得體會:應重視學生的實際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題數字的用處第 十二 課時(總第 55 課時)
學材分析
p—71、72頁
學情分析
學生了解知識的特點。
學習目標
1 .經過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2.了解數字在具體情景中所代表的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數據的作用。
學生討論數據。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 出示例子。
明明想為六年級的同學編一個號碼,請你說說編法。
(1)、小組討論。
(2)、說說小組討論的結果。
(3)、怎樣編碼較合理?
(4)、列舉生活中的編碼。
(5)、教師小結。
三、試一試
1、 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加深認識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 ,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四、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字有什么作用?
四、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
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學生說說數據。
學生討論例子。
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更感興趣。
(一)課題正負數第 十三 課時(總第56 課時)
學材分析
p—73、74頁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體會負數的意義
學習目標
1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知道正負可以相互抵消。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數字的作用。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字?舉例說明。
二、揭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新的一種數字---負數
三、 出示例子。
六(1)班和六(2)班比賽。看比賽記分辦法。出示記分規則和記分辦法。
(1)、學生認識負數。
(2)、說說負數和正數的關系。(重點是1和-1可以抵消。)
(3)、說說各班的得分
(4)、回答第(2)小題。
(5)、教師小結。
四、試一試
1、請同學們看第73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 、加深認識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五、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負數有什么作用?師生小結。
七、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正負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
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學生讀例子。
學生認識負數。
同學們看第73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題目。
學生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自己評價自己。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較好。
課題正負數(二) 第 十四 課時(總第 57 課時)
學材分析
p—75、76頁
學情分析
學生用折線統計圖表示出正負數的關系,和事物的變化。
學習目標
1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進一步加深對負數的意義的理解。
2.會畫折線統計圖描述事物的變化情況。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 、說說正負數字的意義。
二、揭題。
今天我們結合折線統計圖來進一步了解負數
三、 出示例子。
看書本p-75頁例子。某市水電站訊情公告。
(1)、學生讀題。
(2)、說說任何畫折線統計圖。
(3)、說說負數和正數表示的意思。
(4)、學生在書上完成題目。
(5)、全班交流討論。
(6)、教師小結。
四、試一試
1、請同學們看第76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 、加深認識看第76頁第2、3小題的問題 ,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五、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七、 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正負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并畫折線統計圖。
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說說正負數字的意義。
學生讀例子。
學生認識負數。
同學們看第76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題目。
學生練一練。
先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自己評價自己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還可以
教學心得體會:多在生活中找找例子,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
課題 整理課 第 十五、十六 課時(總第 58、59 課時)
學材分析
單元練習、評析
學情分析
學生復習和整理自己所學的知識。
學習目標
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知識,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便于查漏補缺。
教學準備
教 師 預 設
學 生 活 動
1、 測試
2、 評析
3、 總結
學生答題。
學生分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分析時不能面面具到,應有側重點。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2
四年級(下冊)教材教學了折線統計圖,本單元繼續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提高統計能力,發展統計意識。
復式統計圖里一般同時表達兩組數據,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各反映一個內容,分別畫成兩條折線,便于人們根據折線的形態以及兩條折線的位置關系,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獲得需要的信息。例題和習題選擇寬廣的題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它的應用價值。
1 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凸現特點。
例題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教材把兩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復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三個問題,逐步教學復式統計圖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是識別復式統計圖中表示兩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線,引導學生看懂復式統計圖里的內容。在一幅統計圖里,用兩條折線表示兩組數據,為了便于區分,例題把一條折線畫成實線,另一條折線畫成虛線,用圖例說明兩條折線各表示哪組數據。教材沒有把這些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讓他們帶著“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一條折線”這個問題看統計圖,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這些知識,理解把兩條折線畫成不同形式的線的原因以及圖例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是比較兩個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與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復式統計圖上比較這些內容,不需要計算,只要觀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距離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離最遠,降水量相差最大。顯然,在復式統計圖上進行比較比在兩幅單式圖上比較方便得多。這是復式統計圖的優點,也是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讓學生在活動和思考中獲得這些體驗,明白人們為什么制作復式統計圖的道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三個問題是開放的,繼續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描述現象,提出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重視發展統計觀念。
練習十三配合例題,看重進行三個方面的練習。
(1) 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第1題和第6題都是畫圖練習,要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在圖上描點、連線。在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時,已經進行過這樣的練習。制作復式統計圖要注意兩點: 一是兩組數據要一組一組地在圖上畫出來。如第1題,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氣溫的點,并連成折線,再畫出表示最低氣溫的折線。如果兩組數據同時畫,容易發生錯誤。二是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要嚴格遵照圖例的規定畫,不能弄錯,更不允許別出心裁。如果第1題把表示最高氣溫的折線畫成虛線,最低氣溫的折線畫成實線,對照圖例,就鬧出一天里的最高氣溫低于最低氣溫的笑話。如果隨心所欲,把一條折線畫成紅色,另一條折線描成藍色,那么別人對照圖例,就無法分辨兩條折線各表示的數據。
(2) 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統計活動不能停留在數據的獲得和呈現上,其價值更體現在對數據的利用上。關于這一點,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相當重視。本單元一如既往,第2、3題都是看圖回答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在統計圖里收集信息,比較數據,分析狀態,作出判斷。這兩道題緊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一是比較同一時間的兩個數據的大小,如1999年我國固定電話的用戶比移動電話的用戶多,2003年移動電話的用戶比固定電話的用戶多;二是從兩條折線的形態分析兩個事件在發展態勢上的差異。如表示移動電話用戶的折線明顯比固定電話用戶的折線陡,反映出1999年到2003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比固定電話快。明園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家庭擁有電話機和計算機情況統計圖里,表示電話機數量的折線從2001年起保持水平狀態,反映出從這一年起各個家庭里都有電話機;表示計算機數量的折線從2001年起逐漸變陡,反映從這一年起擁有計算機的家庭快速增多。
(3) 聯系課外活動應用統計知識,培養統計觀念。
小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初步的,表現為對統計活動有興趣,能應用習得的統計知識開展統計活動,能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第4、5題為此而設計。第4題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記錄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長變化情況。不僅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還鼓勵學生做一做這樣的實驗。綜合數學和自然兩門學科里的知識與活動,感受數學是人類活動的工具,是人們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一種語言。第5題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記錄的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情況,其中有每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從逐漸上升到保持平穩,再到逐漸下降的過程信息,可以對這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時間、各個時刻的飛行高度進行比較,從而對它們的飛行情況進行評價。讓學生又一次感受統計能描述客觀世界里的一些現象。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3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統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統計》。這節課是在學生對用數杠進行統計,100以內數的數數和寫數的一定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為此,我設定了:
1、認知目標:
(1) 能將信息整理分類。
(2) 能對每類的對象進行統計并將結果登入表內。
(3) 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
2、情感目標:
(1) 通過信息的整理、分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3、思維拓展目標:
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了解統計的優點,會對生活中的簡單事例進行統計。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對統計的認識非常的淺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來是用學生的生日作范例,進行統計認識的教學。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書本第55頁的小調查作為新授的切入口。從學生喜愛的水果入手,引起他們的興趣與注意力。從學生自己的需求出發,作為一項游戲來完成信息的整理、分類與統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總體設計:
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
1、詳細對學生喜愛的水果進行統計。
第一個環節是這堂課的重點。我來重點說一說我設計的教學環節。
在開始時,第一個步驟是通過實物的出示。用擺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們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狀態中。通過對個別學生最喜愛的水果的調查,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并請回答的學生嘗一嘗水果,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學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是通過要分這些水果給學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愛的水果,再進行分配。從此開始新授內容的探究。又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運用舉手表決或排隊分組等形式進行,完成了對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類以及統計表的填寫。這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把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
第三步驟是請學生根據統計表來繪制統計圖。通過教師繪制一條到學生小組完成一條到最后每人在書上繪制一條。通過統計圖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與少。突出了統計圖的優點。
2、學生自己對生日進行統計。
這一環節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估計學生沒有什么難度。只要按照第一環節的步驟,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為鞏固練習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統計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統計》節課的說課,謝謝大家的聽講!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4
要預設,更要注重生成
——————《統計》評課
這次景東杯課堂教學比賽,我聽了李丹老師上的《統計》這一課,作為一名教齡還不滿一年的年青教師,我覺得李老師這節課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整節課從新課的引入,新授,練習和課堂小結各環節的安排比較合理,有序,層次清晰,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拓展,既照顧全體,又為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體現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如果長此堅持下去,定能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節課中,李老師能提供學生比較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課中老師讓學生說說如何統計班中每種水果喜歡的人數,在出示了統計圖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還安排了讓學生看統計圖同桌互相提問題等等,這樣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質疑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由于李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民主,在課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能在課中大膽質疑,如有學生發現教師所給的統計圖的縱軸只有17個格子,就向老師提出:如果超過17人該怎么辦 這些寶貴資源的呈現無疑是我們數學課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
在這里我也想給李老師提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要正確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在統計班中學生最喜歡吃的水果的人數時,教師明知道有個別學生已重復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學向老師反映某某同學已經站立過了,但教師沒有予以回應.)我想這是因為在教案中教師有這樣一個預設的問題:我們怎么知道班級里每個小朋友都統計到了呢 李老師想讓這個問題能在后面順理成章地出現,孰不知這樣做反而使教師要對班級人數重新進行統計,這樣做勢必要浪費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以致后來教師就干脆造假,把總人數湊齊就算完成了人數統計,這樣做的結果顯然使統計失去了它的真實性和它的實際意義.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要規范,表達要確切,如教案中"這是統計圖嗎 "這句話表達就不夠確切,應可以這樣問:這是一張完整的統計圖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注意傾聽,更需要有適時的評價.在本課中,當學生完成了第一張統計圖后教師要學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歡什么水果的人數最多和最少 當有學生回答:喜歡草莓的有16人,喜歡菠蘿的有1人,所以喜歡草莓的人數最多,喜歡菠蘿的人數最少.這樣的回答顯然與教師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反應比較冷淡,也沒有對該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進一步啟發,但我們知道該學生從數字上看出數量的多少顯然是沒有錯的,老師對該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啟發學生從另外不同的觀察角度來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從觀察直條的高低來知道數量的多少.
從試教課到正式上參賽課,我覺得李老師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只要她繼續不斷地努力鉆研教材和改進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數學教師.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6~117頁,練習與應用第4題,探索與實踐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統計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2,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廣泛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行成.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1,出示第4題.
2,用什么方法調查
3,提出要求:
(1)每人只能選擇一個喜歡的電視節目.
(2)在調查中每位同學都要做好記錄.
4,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在小組中看圖提出問題,互相解答.
二,探索與實踐
1,完成第5題.
提出要求:
(1)應按題目要求的時間及時測量蒜葉的長度.
(2)每個蒜頭長出蒜葉可能不只一片,測量時應該測量最長的那片.
(3)以"厘米"為單位測量,測量結果應精確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題.
分組開展活動.
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個面分別寫上"123";再輪流再桌子上拋20次.其余同學幫助記錄,最后分別進行整理,獨立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四人拋正方形木塊的結果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多 哪個數朝上的次數最少
討論: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評價與反思
了解各項評價指標的意思,在小組中自我評價及同學互評.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材說明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習了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中出現了一些較大的數據,條形統計圖的每一個格要代表五個單位。
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參加喜歡的課外活動小組活動、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彩電的銷售情況統計、同學們喜歡的城市、班級的圖書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等。例題的編排特點是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既經歷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又從中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時間等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冊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如根據統計圖表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根據數據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本單元內容安排
例1
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
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例2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5個單位)。
根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方法(1格代表5個單位)。
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做出合理的預測。
教學建議
1.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仍然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過程之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取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素材,同時讓學生對統計結果做出恰當的判斷與預測。
2.這部分內容建議用3課時進行完成。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09頁教學情境的錄像片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求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發記錄單。
種類
轎車
面包車
客車
貨車
輛數
(2)學生記錄。
同學們,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后明確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由于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反饋時如果學生記錄不全,再次組織學生研究如何記錄才能完整。強調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整理數據并填入統計表。
2.制作統計圖。
(1)學生分組討論。
如果運用一個□表示1輛或2輛車,最多畫幾個格?應該怎么辦?明確用1個□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2)師生共同完成統計圖。
先讓學生嘗試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然后回答問題。
組織討論: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4題。
(1)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
組織學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記錄數據并填寫統計表,完成填空題。
(2)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課前與學校衛生室聯系,調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視力情況,完成統計表,并談一談對視力較弱的同學的建議,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
(3)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利用多媒體出示“班級圖書角情境圖”。學生自己觀察,獨立完成。對要增添的書的建議,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并說明理由。
(4)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這道題以作業的方式完成,課后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二年級全體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明確長時間看電視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衛生。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8
1、教師以新的課改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認識發展水平,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興趣和愿望、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從統計圖的“原始信息”中,不斷鼓勵學生盡量說與別人不同的問題,多角度地去進行“選擇”、“加工”信息,直至“發布”信息,訓練學生求異思考,發散思維。
2、學生依據親身經歷的統計題材入手,找到了知識的“源”,是“有感而說”,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斷”,也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的思想。學習活動盡量讓學生感受與體驗,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和形成,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學習過程讓學生經歷與探索,教師引領學生把學習過程變成問題解決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角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4、關注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交流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
5、評價方式多樣靈活,教學中能夠正確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
建議:1、如果在學生認識統計表和統計圖后,總結出統計表和統計圖的作用,并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和統計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這節課的效果會更好。
2、本節課的時間安排適當調整一下,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及其用途,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及興趣。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9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統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都唱過一首兒歌《小白兔》,今天咱們再唱一次怎么樣?(師生拍手齊唱兒歌)今天,不但可愛的小白兔要來到我們的課堂上,可愛的小灰兔也要來呢!大家高興嗎?
一、認識簡單的復合統計表。
(一)創設情境,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和復合統計表的形成過程。
1.師:這一天,小白兔們和小灰兔們要進行一場勞動大比武,比比看在相同的時間內哪一隊拔的蘿卜、采得蘑菇多。他們正為找裁判發愁呢,我們給他們當一回裁判怎么樣?要當好裁判必須注意力集中,把他們每一隊拔了幾個蘿卜、采了幾個蘑菇數準確,你能做到嗎?
2.播放動畫。(動畫中,一只小白兔抱著一個大筐、一只小灰兔抱著一個大筐各自收集本隊的勞動成果,一會兒一個蘿卜“飛”到白兔隊的筐里,一會兒一個蘿卜一個蘑菇一塊“飛”到灰兔隊的筐里,接著又兩個蘑菇一起“飛”到白兔隊的筐里… … 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想數出它們的個數根本不可能。)
3.師:哪位小裁判說說你數的結果?(此時的學生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4.師:我們這個裁判怎么當?誰出個主意?
5.學生自由發言。
6.再次播放動畫,學生用自己的辦法嘗試統計。
7.學生交流哪種辦法合適。(一般統一在小組分工合作數上。)
8.再次播放動畫,學生用可行辦法進行統計。
9.交流統計結果,發放如下統計表,填寫后各小組商議哪個隊獲勝。
小白兔隊: 菜名蘿卜蘑菇數量 小灰兔隊:菜名蘿卜蘑菇數量 10.小組間交流比賽結果。
11.師:比賽結果已經出來了,你對這兩個統計表有什么看法嗎?(引導使學生看到兩個表格有重復之處,可以合并成一個。)
12.指名說自己的合并方法。
13.微機演示合并的方法。
(二)創設情境,學生鞏固對簡單復合統計表的認識。
1.出示以下統計表。
請你統計一下本班男、女同學喜歡看的動畫片情況。
片 人 名 數性別《機器貓》《貓和老鼠》《海爾兄弟》《哪吒傳奇》男 女 2.師:誰說一說要求統計什么?統計表的內容都有哪些?
3.師: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統計呢?哪位同學愿意帶領大家統計一下?(學生邊統計邊記錄結果。)
4.指名展示統計表。
5.師:假如你是電視臺的節目編導的話,為了使看你們臺節目的人多,你選擇哪部動畫片播放?為什么?但我們不能總放一部片子,時間長了,大家也就不喜歡了,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大家為什么喜歡,咱們現在做一個現場采訪。
二、進一步認識統計圖。
(一)放手探索,讓學生認識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
1.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好動畫片可看,真讓老師羨慕。老師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條件不行,電視機很少,沒有動畫片看。剛剛一、二十年的時間,不但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而且電視機的檔次越來越高。從這里看,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得還是很快的。不僅如此,老師小時候家在農村,看到輛汽車都是件稀罕事,而現在滿大街什么車都有。(微機出示老師帶領同學統計汽車的情境圖)為了了解各類車的情況,老師帶領四位同學在公路邊對經過的車輛進行了20分鐘的統計,結果如下:
種類轎車面包車客車貨車輛數503025102.指名說出以上統計結果。3.師:這里有一張方格紙(沒有標出數據),老師打算讓大家用涂方格的形式記錄這個結果,仔細看有問題嗎?
4.學生發現沒有標出數據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一般會出現兩種可行方案:一格代表5輛;一格代表10輛。學生自由選擇其一進行記錄,然后各自展示,使學生看到,后者雖然比前者省勁一點,但不如前者美觀。
5.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學生觀察圖表進行回答。
①面包車比貨車多幾輛?你是怎樣知道的?
②哪種車最少?哪種車最多?它們相差幾輛?
③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是哪一種?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種?
(二)聯系實際,讓學生利用統計圖觀察身邊的事情。
1.師:同學們有這么多好動畫片看著,有這么多種車坐著,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哪個同學想說說自己在學習上哪些方面表現得好,哪些方面表現得還不是特別好?
2.微機出示下圖。
師:這是三位同學四個學期的數學考試成績統計圖,我們分別看一下每位同學每個學期的成績是多少?能不能預測一下他們下一學期可能會得多少分?我們再試著分析一下,他們三人在學習上有什么特點,為使他們今后在學習上有更好的表現,送他們每人一句話。
三、課外延伸,應用統計。
學生課后,把自己各學期的考試成績做成一張統計圖,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考慮怎樣調整學習狀況。
【評析】
本課處處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具體分析如下:
1.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①在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時,創設了“勞動大比武”和“統計喜歡的動畫片”兩個情境,使學生通過動畫與實際組織經歷了收集、整理的過程。
②在認識條形統計圖時,創設了“數汽車”的情境,此時,學生已有了1格表示1個單位、1格表示2個單位的知識經驗,教師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沒有出現統計圖左側數據,不把一格表示5個單位直接轉達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裁決,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案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學生在爭辯中達成共識,從而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了知識在否定與肯定中產生的過程。
2.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生活中,善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種體現個人品質與風采的素質。作為教師,就應通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形成良好品質,這也正是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課開始時設計的“勞動大比武”很巧妙,*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數出小兔子們的勞動成果的,這就逼著學生們進行合作,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3.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人的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個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情感和態度,才能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本節課在設計各環節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經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認識到了學習統計的必要性:為給小兔子們當裁判而統計、為了解各種車的數量結構而統計、統計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可以給電視臺的節目編導出謀劃策、統計同學們的學習成績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做出指導。每個情境決不是“信手拈來”,而是處處體現了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態度。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0
第1課時:栽蒜苗一。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回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難點重點: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試驗,要求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1,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組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第2課時:栽蒜苗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回執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重點: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多媒體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數量的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組織學生從中獲取信息,并說一說,誰的蒜苗長得高?當學生有爭論時,啟發學生進一步觀察統計圖,找出原因,引導學生提出將兩張圖合并在一起的想法,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二、探素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多媒體出示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征,探素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三、鞏固和練習。
試一試第1題,先組織學生說一說條形統計圖上每個條形的實際意義,再比較相關的兩個數量,說說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算一算課后問題,然后提問:為什么鍛煉前后有的成績提得快,有的成績提得慢,與同學進行交流。
試一試第2題,多媒體出示第27屆奧運會中、韓兩國的獎牌情況統計圖,讓學說說上面的信息,并提出問題,然后獨立解答教材中呈現的問題。
四、實踐活動。
1,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2,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學運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第3課時 :栽蒜苗(三)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難重點]: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用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根據圖上的信息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認識折線統計圖。
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復習,引導學生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然后提出問題: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趨勢能用什么辦法?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對照圖上數據,讓學生討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預測第20天蒜苗大約長到多少?說說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長趨勢的同時,讓學生體會,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繪制折線統計圖。
先討繪制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和注意事項,并適當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較合適?格子不夠怎么辦等?然后鼓勵大家將自己記錄的15天蒜苗生長情況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可繪制在附頁4上。)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
三、鞏固和練習。
1,練一練第一題,先觀察統計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和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2,練一練第二題,看圖后,首先說說小華每隔幾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再說這一天氣溫的總體變化,鼓勵學生討論,從圖中,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練一練第三題,組織學生讀圖,讓學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據信息進行適當推理,提醒注意,每一個數量的變化都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曉玲跳繩數量也不例外。
四、實踐活動。
1,四人小組互測身高,2人負責測量,1人記錄。
2,小組報告測量結果。
3,將同學身高的數據按一定的規律分組。并統計人數。
4,將這些數據用附頁5的格子紙繪制成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第 4課時:走進網絡
教學目的:讓學生養成從各種媒體收集數據的習慣,利用網絡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我國近幾年來經濟領域的飛速發展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工農業蓬勃發展。
1,出示掛圖,展示我國2002年工農業蓬勃發展的部分產量數據,提問:這些數據從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學生對各種媒體的認識,初步的了結網絡。
2,進行讀寫練習,讀出和寫出掛圖上的數,同桌一人讀,另一人寫,互相交換角色進行。
3,先讓學生獨立完成2、3小題,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1,從網絡上查找我國近五年來交通發展的情況,讓學生感受我國近年來交通的變化情況。
2,全班交流你家鄉到北京的距離,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鐵路有幾個這樣的路程。
3,根據這些數據,組織學生討論,從這些數據中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三、人民生活大變樣。
1,全班交流家里電器和通信器材擁有的情況,進行整理,感受生活得變化。
2,生從書上插圖中獲取信息,算一算,城鎮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據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國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說說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來全國造林多少公頃,編制成折線統計圖,全班交流。
四、實踐活動。
你還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分組活動,每小組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后調查收集數據,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后制成統計圖表,并與同學分享成果。
教學反思: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能根據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圖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出示統計圖.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什么情況
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討論題:你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嗎
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評價.
你覺得哪些運動技能比較容易掌握 哪些運動技能掌握的難度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說說理由.
2,學好復式條形統計圖對我們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或事情有幫助嗎 想自己試一試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1)課前分小組調查本組同學體育達標合格情況.
(2)各組匯報本組合格情況,其余組記錄.
(3)各組分工整理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
(4)展示統計表,核對數據是否正確一致.
(5)統計表的數據應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
(6)每一項數據應畫在哪里
(7)縱軸上一個單位表示多少 怎樣區別男,女生
(8)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1)這些數據反映了什么情況
(2)你會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嗎
(3)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4)如果不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應怎樣整理數據
統計圖應該怎樣畫
獨立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出示3個問題,小組討論.
單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聯系和卻別呢
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比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在哪里呢
獨立完成計算,指名說說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統計方面有什么新的收獲 向大家介紹一下.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2
西南舁小學 高瑞珍
平均數
教學內容:平均數 第42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展示臺,情景圖。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鞏固訓練
1.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2.根據統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數 632 654 668 646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一1、2、3
教學設計說明:
1.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習的欲望:平均數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一個虛擬的數,對學生來講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選取一些學生的遇到的一些分東西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求平均數的意義,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數的概念。
2.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從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形象地理解“移多不少”的方法,并在解決中學習“總合均分”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實現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3
栽蒜苗(一)(條形統計圖)
【知識點】:
1、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判斷1個表示幾個單位。數據大,每1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每1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明確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直觀、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確定水平方向,標出項目;確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數量(一格代表的數量);根據數據的大小畫出長度不同的直條;寫出標題。
補充【知識點】:初步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信息,并能回答相應的問題。
栽蒜苗(二)(折線統計圖)
【知識點】:
1、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預測。
2、折線統計圖的方法:在方格紙中,根據所給出的數據把點標出來,再用線將點連接起來,要順次連接。
3、能夠看出折線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關的問題。
補充【知識點】:
1、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條形統計圖用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用折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初步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信息,回答提出的問題。
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統計》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教學重點:
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教學難點:
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喜歡什么運動項目?我們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這些情況?
2、收集和整理數據,統計全班最喜歡的各項運動項目的人數,制成條形統計圖。
二、新授
1、觀察條形統計圖,你從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從條形統計圖中,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3、生成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數學信息?(學生甘居直觀觀察,發表見解)
4、根據統計圖上表示的情況,你對我班同學有哪些建議?
5、回顧知識生成,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6、“做一做”:自主看圖,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分析后根據題意自主計算,全班核對)
三、應用練習
1、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2、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愛)
四、總結
學生總結、比較扇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及折線統計圖相比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