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的第3課。課文大體由四個版塊內容組成:第一版塊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認識生活中的斜坡、發現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塊引導學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與拉力的關系,這是本課的重點,是進行科學探究技能培訓的重要環節;第三版塊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變形螺旋,這是本課的難點;第四版塊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的應用,逐步使學生樹立“學科學”是為了更好的“用科學”的思想。
本課結構遵循科學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交流數據、獲得發現、拓展運用這幾個階段,以觀察、討論、小組實驗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認識斜面、了解斜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看見過“搭建斜坡”推車、搬糧食、運貨物,而且學生也有過在“斜坡”上向上推車很省力的體驗。生活中對于“斜坡”的感性認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結合教材內容、要求和學生的認知體驗,教學中,教師所要關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這些知識點的教學,而是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親歷“探究斜坡坡度大小與拉力關系”的全過程。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利用控制變量設計對比實驗的技能,養成了記錄的好習慣,但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強,對實驗獲得的數據不善于進行深入的思考。
另外,學生對斜面的變形螺旋沒有認識基礎,而且學生在認識“直線斜面”到“螺旋”有一個思維的跳躍,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很好地認識螺旋”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本課教材設計了“認識生活中的斜面”、“發現斜面能省力”、“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探究斜面的變形”、“討論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等教學內容。結合本冊教學重點和本課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設計為一課時。
本著“用教材教”,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刪減和整合的理念,本節課整合了“發現斜面能省力”與“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在“發現斜面能省力”一環節加入“比較垂直提升小車與斜坡提升小車”的體驗活動,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數據發現“斜面能省力”,“發現不同斜面省力還不同”,同時引導學生提出“為什么不同斜面省力不同?”進行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從實踐到發現、提出猜想、討論做法、實踐驗證”等過程,從而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在“探究認識斜面的變形”一環節,將“怎樣才能爬上陡峭的山?”的探究活動重點放在讓學生運用所學內容設計上山公路。
教學設計理念
1、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這一基本理念,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設計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驗其中的樂趣。
2、體現探究活動的整體結構效益。本節課力爭通過良好的結構組織起來的科學探究活動發揮結構的整體效益,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