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第二單元動物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 動物
2.1 尋訪小動物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過程與方法: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尋訪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不同的環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教學難點:知道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是什么嗎?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2、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世界上最小的鳥?(學生劃書26頁)
(二)附近能觀察到哪些小動物
1、這些世界之最的動物在我們生活中不常見,那在這個季節,我們能在校園里觀察到哪些小動物?
2、大家來討論一下,剛才同學們說到的這么多動物,哪些我們是會看到的,哪些是不會看到的。
(三)尋訪小動物
1、怎樣才能證明我們的猜想呢?
2、在尋訪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記錄什么內容?需要注意什么問題?(閱讀書17頁)
小結:用觀察的方法是獲得動物信息最好的方法,這個單元就請大家一起來觀察小動物。
作業:課后尋找蝸牛并觀察蝸牛的生活環境,把蝸牛的樣子畫下來。
2.2 蝸牛(一)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蝸牛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顏色、身體構造等方面。蝸牛利用腹足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
過程與方法: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進行猜測和推測,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做到不傷害小動物,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和體驗從整體觀察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教學難點: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蝸牛、放大鏡、細線、玻璃、記錄本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在上節課的尋訪過程中你在校園里找到了哪些動物?是在哪個位置找到的?為什么在這些地方會找到這些動物?
2、我們之前猜哪些動物是會找到的,但結果找不到?為什么會找不到這些動物?
3、你們是在哪里找到蝸牛的?
(二)觀察蝸牛
1、下面我們就來觀察蝸牛,用什么工具才能把蝸牛觀察清楚呢?
2、說說你打算怎樣觀察?
3、在觀察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做什么?
4、請大家把你們在觀察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
5、各小組交流發現。
6、介紹蝸牛各部分名稱、螺線。
7、螺線轉向左逆時針的,我們叫做左旋;螺線轉向右順時針的,我們叫做右旋。(學生劃書18頁)
8、不僅是蝸牛殼上的螺線有左右旋之分,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左右旋,好像男孩子頭上的旋就有左右旋之分。
9、你們的蝸牛殼上有多少圈螺線?是左旋還是右旋的?
小結:今天你對蝸牛的哪些方面有了了解?
作業:下節課帶蝸牛喜歡的食物回來。
六、板書設計
蝸牛用身體的腹部爬行。
蝸牛的身體是波浪狀前進。
蝸牛爬行時會分泌粘液。
2.2 蝸牛(二)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蝸牛對食物有選擇,并采取獨特的吃食物的方式。
過程與方法:獲得在發現新的觀察內容方面,嘗試用不同的思路解決問題方面,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方面的有益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