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生發開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上較為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他們似乎有了興致。當李俊銘說他記住了呢字,“口、尼 →呢”時,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會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學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識字“門、日→ 間”;“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們說這種方法沒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結合起來,和《日月明》中會意字的識記方法不同。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已經不錯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于形聲字的認識,不是很意外的收獲嗎?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瀆、選代表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賽讀、師生比賽讀……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而多種形式地朗讀后,學生還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善良聰明的好孩子。
當然,課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導朗讀時,我這樣問: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樣和你說話的?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課堂紀律一時難以控制。的確,每位學生對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語的,有的奶奶的慢聲細語的。所以這樣的問題是沒有什么可取性的。不如直接點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藹的,因此讀奶奶的話時應該慢一些,輕一些。這樣學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節約了時間。課堂節奏自然也快了起來。所以教師學習要求更加明確,提出的問題更加準確。
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試圖以“最后一間房子是給誰住”這個問題來引出孩子們對平平美好品質的認識和贊美,可當孩子們回答完“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后,有個學生沒經我的允許就發問了: “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沒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嗎?”我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不說話了。他吐吐舌頭閉了嘴,可我知道孩子們其實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無奈我一時語塞,不知該怎么解釋他們這個階段孩子們思維中會有的簡單和純真。“這些小大人哪!”我只能發出這樣的感嘆……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2
最近教學了《平平搭積木》一課。課上,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后,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組織學生進行創作想象, “你想搭怎樣的房子?你想讓這房子給誰住呢?” 結果學生充分調用生活的知識儲備,搭起了“樓中樓”“高層公寓”“別墅”,并紛紛說把這房子讓給世界上貧窮的人住,給沒有房子的人住,甚至說給伊拉克的老百姓住。這樣創設生活情境,把動手、動腦和動口緊密相連,是培養“手腦并用”的創造型開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以“做”為中心的一個整體過程,強調做,便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解放兒童的雙手,拓寬兒童的時空,讓學生做創新型的人才!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3
在課堂上,合理恰當的'提出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梳理思路。可是,相反如果問題提的盲目不恰當,反而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疑惑。
很久沒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了,在學生初讀完《平平搭積木》后,我問他們:“你們讀懂了什么?”其實我也不希望他們說出什么正確的答案,只要他們能說就行。可結果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舉手的人寥寥無幾。不敢再請了,我是犯了一個大錯了,書還沒讀通,學生如何能悟呢!記得上次聽課,就有提到對于初讀的要求不要過高。認識到錯誤,忙引導學生反復讀。讀了多遍,最后請大家思考“平平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你再讀讀書,要說說為什么這樣認為。”孩子們有的說平平是個愛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說平平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接著還有懂事、天真、可愛、活潑、愛學習等,每一條他們都在書中找出依據了。連我認為最不沾邊的“愛學習”他們也解釋為:不愛學習就搭不好積木!讀確實能讀出東西來啊!“那你們認為哪一個特點最主要?”這下好,都說自己說的特點最重要,真是一個亂字了得!“下面老師讀,你們接著讀好嗎?”我引導他們讀書上主要的幾句話,讀了兩遍后,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是平平很關心別人!”“平平心里為別人著想!”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升華。
尊重學生是課堂民主的前提。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民主、自由、寬松、愉悅的環境也應該造就一群聰明可人的、歡快活潑的小朋友,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只有讓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系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這里所說的學習已不是傳統意義是的學習知識和形成能力。學生學習是為了掌握生存的常識和技能,以便獨立地面對世界;學生學習是為了尊從生活的律則與規范,以便和諧地與人相處;學生學習是為了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以便有尊嚴地立于天地之間。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惜孩子獨特的感受!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平平搭積木》這一課時,我首先出示平平搭積木的投影片,從而命題。齊讀課題后問:“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學生手,:“平平用積木搭什么?”“平平為什么要搭積木?”“平平搭得怎么樣?”通過這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讓學生帶著上面的問題反復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詞句不懂。再次,通過范讀,分角色讀,小組競賽讀來感悟平平好嗎?為什么?你想對平平說什么?
教學過程中,我多次運用了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讀是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通過實踐,我體會到了朗讀在學習語文中的作用。
1、朗讀中多次預習和鞏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識字量大,學生年齡小,教學任務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它比單純的識記生字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每讀一遍課文,無意之中識記了要求教學的生字,多次朗讀這些生字就達到了多次復現。
2、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理解了: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平平那種關心他人的品質。
3、在朗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學生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5
老師這里有四塊積木,每塊積木后面都藏著一個生字。
1、認讀生字“這、些、都、住”
結合識字方法用多種形式讀,讀準翹舌音。
這些美麗的積木我們用它搭成了什么呢?你們瞧,在這間房子里躲著一句話,讓我們來讀一讀
2、出示句子: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
指名讀通句子。
這些房子指的是哪些房子?
(指著教室里的一排排課桌)這么多的桌子我們就可以說“這些——”
師:(指著教室的一扇扇窗戶)這么多的窗戶我們也可以說——
師:(指著講臺筆筒里的鉛筆)這么多的鉛筆我們可以說——
師:(指著教室里的一張講臺桌)我們可以說——這張講臺
師:是啊,許多東西放在一起,我們才可以說“這些”,那么如果只有一間房子,還能像課文中這么提問嗎?該怎么提問?
出示句子“平平,平平,這間房子給誰住?”
進行句子的比較
師:是啊,只有一樣物品,我們就不能用“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或物在一塊,才能用“都”。(出示句式“這些_______都___________?”)你能模仿課文的樣子說一說嗎?(出示圖片:許多的書本、鉛筆、蘋果)除了這些你還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提問嗎?
反思:
“這些”、“都”是兩個十分常用的詞語,也是本堂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對于這一類詞語的教學,我們不能夠僅停留于讓學生會認讀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正確的使用這一類詞語。因而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這四個生字后再將它融于句子的理解中,緊緊抓住文本提供的規范句式——“這些房子都給誰住”這一句子展開教學,聯系學生的學習環境、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遷移、辨析、模仿等方式,讓學生在句子的對比和訓練中掌握“些”“都”這兩個詞都在數量上表示多。幫助學生在正確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正確地使用詞語,識字教學與語言訓練緊密結合,將語言文字的教學落到實處,因而在這里我更注重的是語言形式的訓練。
但是在課堂上也還是有很多遺憾的地方,學生的思維較為閉塞,聯系生活所敘述的句子都非常單一和雷同,沒有新意,并且也有部分同學還不能完全跟上我的節奏。應該在日后的教學中更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加以適當的訓練。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6
教學目標 :
1、認識11個生字, 讀準翹舌音、前鼻音以及輕聲。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詞句,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
教學重點: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讀題質疑。
1、出示積木的圖片:這是什么?
教師板書“積木”,并說說“積”的識記方法。
2、你會搭積木嗎?做做搭積木的動作。說說“搭”字應該用什么偏旁?
教師板書“搭”。學生讀讀詞語“搭積木”。
3、說話練習:我用積木搭了( )。
4、有個小朋友也很喜歡搭積木,他的名字叫平平。
①教師板書“平平”,學生注意觀察。
②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平”字?
5、根據老師提問讀好課題:誰搭積木?平平干什么?
6、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平平的?
(平平用積木搭什么?他為什么搭積木?)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給生字做上記號,同桌一起拼拼讀讀。
2、分組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這 住) (很 間) (搭 些 都 沒 )( 呢 啊 )
① 指名讀,正音。
②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③指名領讀,讀好翹舌音、前鼻音以及輕聲。
④教師指導“呢、啊”的讀音,放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學習“啊”的音變。
3、出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開火車”認讀,注意正音。
三、再讀課文,大致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剛才你們的疑問解決了嗎?
①平平用積木搭什么?他為什么搭積木?
②教師小結:多讀課文就能解決我們的疑問,讀書要讀動腦筋。
2、問句帶有問號,在文中找出問句,劃上橫線。
3、交流,讀好問句。
①指名讀讀劃出的問句,注意讀好疑問的語氣。
(“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平平,平平,還有一間呢?”)
②這是誰問誰的話?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出示課文插圖:奶奶是怎樣和平平說話的?說說她的表情和動作。
④想想奶奶平時是怎么和你說話的,學著奶奶的語氣讀一讀。
⑤如果是你問平平,會怎樣讀?體會不同的人說話語氣的不同。
4、平平是怎么回答的?找出平平回答的句子,劃上波浪線。
5、出示第一次回答的句子:“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
一間給爸爸和媽媽住。“
①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平平”點紅,說說你發現什么。讀這五個詞,注意讀好輕聲。
②平平家有幾口人?你能介紹一下嗎?
③看來,平平很愛自己的家人,把家人放在心里。教師板書。
讀好這三個句子,讀出平平愛家人的感情。
6、平平的房子分完了嗎?(還有一間。)還有一間給誰住?出示“還有一間啊,給沒有房子的人住。”
原來平平心里不僅裝著自己的家人,還裝著別人。讀好這句話。
7、用問答的形式師生合作讀文:平平搭積木,搭了什么呀?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還有一間呢?平平就搭這四間房子嗎?
8、學習“平平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①讀好句子,體會心中裝著大家。
②教師讀句:“平平還要搭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學生比較 “很多——很多很多”,體會“很多很多”的意思。
③口頭練習:很( )很( )的( )
四、教師指著板書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平平。他的心里不僅裝著——自己的家人,還裝著——別人,你們喜歡他嗎?
我們就來寫一寫他的名字吧!教師范寫,學生書寫。展示,點評。
反思:本課是一首詩歌,講的是平平用積木搭了四間房子,他想把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沒有房子的人住,還要搭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課文小中見大,從搭積木生發開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靈。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運用了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讀是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通過實踐,我體會到了朗讀在學習語文中的作用。
1、朗讀中多次預習和鞏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識字量大,學生年齡小,教學任務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它比單純的識記生字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每讀一遍課文,無意之中識記了要求教學的生字,多次朗讀這些生字就達到了多次復現。
2、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理解了: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
3、在朗讀中感悟。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學生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7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
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兒上較為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他們似乎有了興致,同時嘗試著引導孩子通過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
問學生如果把日字換成人是什么字如果把日字換成口字呢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讀,選代表讀,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賽讀……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而多種形式地朗讀后,學生還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善良聰明的好孩子。
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我說大家想想奶奶平時是怎么跟自己說話的然后再把奶奶說得話讀出來。由于每個人的奶奶說話語氣不同,學生們自己說自己的,課堂一時難以掌控。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盡量使教學設計靈活一些。在教學生寫字時,一部分孩子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沒有注意聽講,導致寫字時筆畫錯誤,以后要學生舉起他們的小手后和老師一塊兒寫字,并且要加強對寫字的指導。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8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本次教學我先讓學生讀相關句子,然后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說一說“很……很……”的句子,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已經掌握了這樣的句式,達到了預期效果。在閱讀教學的同時,學生基本上會單念11個生字。寫字教學過程當中,我注重指導和學生自己親身書寫相結合,讓“平、書”兩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印在學生的腦子里,并通過鉛筆美觀地寫在書本上。
這節課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第一,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如展示積木可以搭很多不同的東西,就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在課文閱讀的時候就完全可以不用多媒體,這樣不但增加學生閱讀時間,而且也讓學生從小養成愛看書,習慣捧著書本讀書的習慣。第二,在運用簡筆畫教學的過程當中,我也欠考慮,造成了簡筆畫的多余。第三,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我采取的閱讀形式還不夠豐富,這樣就顯得有些機械,不能發揮閱讀的強大作用。第四,在對學生的評價上,我應以鼓勵為主,而不是批評。最后,就是對于臨課堂上發生的特殊事情還是不能很好地處理,缺乏應變能力。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讀是理解的前提,是體會和傳遞感情的重要方法。本課的教學設計強調以讀代講,將讀的訓練放到對話情境中,指導學生讀出問答的語氣;強調以練代講,讀練結合,指導學生模仿說話,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提高學生說話的能力
1、創設問題情境,以讀代講,以練代講。
本課反映的是兒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兒歌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難度,教學中,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了對話、問答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憶平時與奶奶的對話,用兒歌中的句子回答老師的問題,既是對學生兒歌理解情況、朗讀情況的檢查,同時,又使學生在對話的情境中,更好地讀出回答的語氣。通過與教師的問答,同學間的問答,反復朗讀,感受問答的語氣,讓學生在情境中讀出問答的語氣,感受陳述句與疑問句的不同。減少無效講解,增加有效閱讀,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提高了朗讀能力。同時,設計了“平平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住。”的練習,通過反復說話,體會“很多很多”的用法,感受平平心中有他人的思想。
2、珍惜孩子獨特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惜孩子獨特的感受。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
3、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走進新課程,我們的課堂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課堂,有學生自主學習,有學生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在課堂中,學生是自主的,主動的,活躍的,思路是廣泛的。新的教學方式,點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是輕松愉悅的,并在、教學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能力,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教給他們多種識字的方法,并互相交流,互相合作。還注重培養他們的說話能力,一年級孩子,組織語言能力還比校差,因此我有意在課堂上安排了說話練習,并與識字相結合,使學生在字、詞、句這樣一個淅進的過程中訓練了說話能力,積累了語言。
13、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在教學《平平搭積木》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平平搭積木的投影片,從而命題。齊讀課題后問:“看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學生手,:“平平用積木搭什么?”“平平為什么要搭積木?”“平平搭得怎么樣?”通過這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讓學生帶著上面的問題反復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詞句不懂。再次,通過范讀,分角色讀,小組競賽讀來感悟平平好嗎?為什么?你想對平平說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運用了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讀是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通過實踐,我體會到了朗讀在學習語文中的作用。
1、朗讀中多次預習和鞏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識字量大,學生年齡小,教學任務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它比單純的識記生字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每讀一遍課文,無意之中識記了要求教學的生字,多次朗讀這些生字就達到了多次復現。
2、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理解了: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
3、在朗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學生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走進新課程,我們的課堂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課堂,有學生自主學習,有學生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在課堂中,學生是自主的,主動的,活躍的,思路是廣泛的。新的教學方式,點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是輕松愉悅的,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多一些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
很久沒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了,在學生初讀完《平平搭積木》后,我問他們:“你們讀懂了什么?”其實我也不希望他們說出什么正確的答案,只要他們能說就行。可結果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舉手的人寥寥無幾。“我讀懂了平平會搭積木。”“我讀懂了平平搭了四間房。” ……
不敢再請了,我是犯了一個大錯了,書還沒讀通,學生如何能悟呢!記得上次聽課,就有提到對于初讀的要求不要過高。認識到錯誤,忙引導學生反復讀。讀了多遍,最后請大家思考“平平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你再讀讀書,要說說為什么這樣認為。”
在一遍遍讀的基礎上,這一次可以說的小手如林了。
“我覺得平平是一個乖孩子,因為……”“我認為平平是一個能干的孩子,因為……”“我認為平平是一個想象力很豐富的孩子,因為……”“平平是一個很會關心別人的孩子,因為……”“平平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孩子,因為……”
接著還有懂事、天真、可愛、活潑、愛學習等,每一條他們都在書中找出依據了。連我認為最不沾邊的“愛學習”他們也解釋為:不愛學習就搭不好積木!讀確實能讀出東西來啊!“那你們認為哪一個特點最主要?”這下好,都說自己說的特點最重要,真是一個亂字了得!“下面老師讀,你們接著讀好嗎?”我引導他們讀書上主要的幾句話,讀了兩遍后,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是平平很關心別人!”“平平心里為別人著想!”
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升華。
尊重學生是課堂民主的前提。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
民主、自由、寬松、愉悅的環境也應該造就一群聰明可人的、歡快活潑的小朋友的,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只有讓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系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這里所說的學習已不是傳統意義是的學習知識和形成能力。學生學習是為了掌握生存的常識和技能,以便獨立地面對世界;學生學習是為了尊從生活的律則與規范,以便和諧地與人相處;學生學習是為了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以便有尊嚴地立于天地之間。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惜孩子獨特的感受!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9
《平平搭積木》的教學反思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生發開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上比較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他們似乎有了興致。課上許多同學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識字“門、日→ 間”;“此、二 →些”;“人、主 →住”......。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并運用許多方法幫助記憶,已經非常好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于形聲字的認識,多棒的收獲呀!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瀆、選代表讀、分角讀,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最近教學了《平平搭積木》一課。課上,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后,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組織學生進行創作想象,“你想搭怎樣的房子?你想讓這房子給誰住呢?” 結果學生充分調用生活的知識儲備,搭起了“樓中樓”“高層公寓”“別墅”,并紛紛說把這房子讓給世界上貧窮的人住,給沒有房子的人住,甚至說給伊拉克的老百姓住。這樣創設生活情境,把動手、動腦和動口緊密相連,是培養“手腦并用”的創造型開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以“做”為中心的一個整體過程,強調做,便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解放兒童的雙手,拓寬兒童的時空,讓學生做創新型的人才!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生發開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上較為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他們似乎有了興致。當李俊銘說他記住了呢字,“口、尼 →呢”時,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會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學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識字“門、日→ 間”;“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們說這種方法沒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結合起來,和《日月明》中會意字的識記方法不同。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已經不錯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于形聲字的認識,不是很意外的收獲嗎?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瀆、選代表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賽讀、師生比賽讀……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而多種形式地朗讀后,學生還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善良聰明的好孩子。
當然,課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導朗讀時,我這樣問: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樣和你說話的?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課堂紀律一時難以控制。的確,每位學生對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語的,有的奶奶的慢聲細語的。所以這樣的問題是沒有什么可取性的。不如直接點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藹的,因此讀奶奶的話時應該慢一些,輕一些。這樣學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節約了時間。課堂節奏自然也快了起來。所以教師學習要求更加明確,提出的問題更加準確。
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試圖以“最后一間房子是給誰住”這個問題來引出孩子們對平平美好品質的認識和贊美,可當孩子們回答完“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后,有個學生沒經我的允許就發問了: “那全世界有那么多沒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嗎?”我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不說話了。他吐吐舌頭閉了嘴,可我知道孩子們其實是很想知道我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無奈我一時語塞,不知該怎么解釋他們這個階段孩子們思維中會有的簡單和純真。“這些小大人哪!”我只能發出這樣的感嘆……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 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兒上較為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他們似乎有了興致,同時嘗試著引導孩子通過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 問學生如果把"日"字換成"人"是什么字 如果把"日"字換成"口" 字呢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讀,選代表讀, 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賽讀……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而多種形式地朗讀后,學生還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善良聰明的好孩子.
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我說大家想想奶奶平時是怎么跟自己說話的然后再把奶奶說得話讀出來.由于每個人的奶奶說話語氣不同,學生們自己說自己的,課堂一時難以掌控.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盡量使教學設計靈活一些.在教學生寫字時,一部分孩子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沒有注意聽講,導致寫字時筆畫錯誤,以后要學生舉起他們的小手后和老師一塊兒寫字,并且要加強對寫字的指導.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0
一年級的課堂主要以“認字、寫字、朗讀”為主,本課的流程主要以談話導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導入中落實生字“平”和“搭”,接著在初讀課文中認識生字,考慮到集中識字很容易讓學生注意力疲倦,而且本課的認讀生字較簡單,課文內容也容易被學生理解,學生學起來不不難,所以本課堂設計隨文識字環節,在邊熟悉課文內容中邊學習認讀生字。這部分主要創設對話回答的情景,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問答來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并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體會主人公平平“心中有他人”的優秀品質。本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指導學生寫“書”“本”兩個字。
生字學習是本課的重點頭,這一次的隨文識字沒有面面具到,根據生字的`特點進行教學,效果甚好。比如“搭”可以用記提手旁的方法,還可以擴展到提手旁的其他字,“這些”可以直接用“這些”說一句話,有些直接記字音,有些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有些可以根據字的意思記,識字方法多樣,效果較好,避免了以前由于處理生字的時間過長,導致朗讀課文的時間。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1
語文課上,我和同學們正在分角色投入地朗讀著奶奶和平平的對話。突然,溫正源“霍”地站了起來:“老師,平平說錯了。他說‘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應該換成‘一間給奶奶和我住。’才對呀。我們講到自己時都用‘我’的呀。”
我愣住了!課前我把這首詩歌研讀了多遍,自以為吃透了教材,可是這個問題我確實沒有考慮到。“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和“一間給奶奶和我住。”這兩句話到底哪句好呢?我的臉有些發燙。同學們都定睛看著我。沒有辦法,我干脆把球拋給他們:“溫正源敢于挑戰教材,精神可佳!那么,這里究竟該用‘平平’還是‘我’ 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說說想法。”
同學們仔細地品讀著,教室里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我漸漸靜下心來,和學生一起品味,逐字逐句地品讀,我讀明白了!看著學生,有幾個學生已經舉起了手!我提醒自己:不要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先聽聽他們的看法。
“誰先來講?”話沒說完,好勝心強的唐廷軒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發言:“老師,我讀懂了,我讀懂了。我一讀到‘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句中的‘平平’這個名字時,就情不自禁地為平平感到驕傲、自豪,因為他雖然年紀小但很懂事,懂得要搭房子給許許多多的人住,懂得關心別人。”說得太棒了,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這一說,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其他同學紛紛贊成道:“對,對,對,我在公布自己做好事時,都會激動地說出自己的名字;沒錯,沒錯,我們讀‘一間給奶奶和我住。’ 這句中的‘我’,語氣變得平平淡淡的,體會不到平平說話時興奮的心情。”
聽著大家的發言,溫正源心服口服地點點頭,誰知,他又馬上站了起來:“我對平平說的話還是有一個意見。”孩子們一齊把目光投向他。“平平說‘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前面兩句兩者之間都有一個“和”字,為什么第三句“爸爸媽媽”中間不加一個“和” 字?”好個溫正源,讀書讀得這么認真、細致,連這個細微的不同也發現了。此時,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臉上一片茫然。我笑著說:“平常你們同時叫爸爸和媽媽兩個人時,都是怎么稱呼他們的?”許多同學連連拍拍腦袋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也是習慣叫‘爸爸媽媽’的,這樣順口;這樣叫,聽起來親切,不要再加一個‘和’字了!”
看著孩子們云開見日的喜悅神情,我趕緊繼續下一個的教學環節。沒想到,清脆的聲音再次響起來,“老師,我也發現一個新問題。”不甘示弱的肖子茁舉起手來, “平平為什么不和爸爸媽媽住呢?”看來,這節課我又得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就讓他們暢所欲言吧。寬松的課堂氣氛給孩子們的思想都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瞧,學生們的回答多精彩呀!“我知道。因為晚上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不利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補充,因為我們長大了,應該學會獨立,不能依賴爸爸媽媽。”“我不同意。平平的爸爸、媽媽和爺爺都有人作伴,只有奶奶孤零零的一個人,很寂寞。平平孝敬老人,主動放棄和爸爸媽媽住,要陪伴奶奶。”……
孩子們依舊在激動地說著,雖然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又沒有完成,但孩子們通過討論,他們的思想感情已完全進入課文中了,并且深深地被平平這種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打動了。
這未曾預約的精彩應該說和我原先的設計異曲同工!但這樣的深入討論,留給學生的印象遠比在我的指導下逐句逐段體會來得深刻,得益的也要多得多。
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只有給予孩子一方展示生命光彩的空間,讓他們民主、自由地成長,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奇思妙想。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視孩子獨特的感受吧!
一年級《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課文內容很好理解,關鍵是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課文內涵。
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為學文做鋪墊。
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仍是本課重點。學生先初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本課生字、生詞,先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然后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品味文本內涵。
在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交流:“平平搭了幾間房?”“四間。”“這四間房都給誰住?”“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還有一間給誰住呢?”“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沒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漢”、“沒有父母的孩子”、“災區的'人”……“從這里你覺得平平是個什么樣的孩子?”“有愛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僅愛家人,還愛其他人,如果平平現在又搭了許多房子,你說他會讓哪些人來住呢?”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啟迪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
孩子們都是善良有愛心的,只要我們加以引導,也一定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種子,等到成熟的那一天,會開出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