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通用9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反思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總的來說這次的課基本上還算圓滿,但也再次讓我感到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準備好一節課,應該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上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文,感慨這一課不僅有“精彩”之處,還有“糟糕”之處:
“精彩”一、教學過程緊扣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我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來理解;采用多種方式去領悟父母不同的愛,如:小組合作交流,聯系生活實際,一首父母愛的小詩,緊扣重點的板書。在學生不自覺中突破難點,微風細雨中感受父母的愛。
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聯系生活實際時,孩子們情到深處,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就是自動生成的亮點。
“精彩”二、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過渡自然。抓住“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對比,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理解了父母不同方式的愛。
“精彩”三、同學們朗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當然本課還有諸多不足:
“糟糕”一、教學重點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要進行強調。而我只是在多媒體上標注出來,讓學生以讀來體會。沒有做到先分析寫作特點,再體會文中情感。
“糟糕”二、問題有點瑣碎,過于簡單。如:幾年后,巴迪認為自己的第一首詩怎樣?父母又是怎么評價的?少年時候的巴迪是怎么做的?這個地方應該提得有點深度,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
“糟糕”三、準備不夠充分,雖然課件能熟練運用,但是語文的雙基沒有落實。最基本的抓重點詞理解句子,都沒落到實處。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引起自己的重視。理解句子一定要交給學生方法,從重點的詞語入手,環環相扣,一步一步的來。
“糟糕”四、語文重在讀上。語文課堂應該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可是我這節課,讀書的聲音太少,不夠落實。
“糟糕”五、小練筆的設計過于形式化。只注重了形,而沒有落到實處。應該從學文中提煉寫作的方法,有目的性的去指導我想效果會好很多。如降到語言,就標明是語言描寫,神態等等要點到,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從哪幾方面去寫,怎樣才能寫得更好?一切都要考慮進去。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時時處處提醒自己:語文教學讀為重點,讓孩子在讀中悟,悟中讀,體現層次性;注意自己問題的瑣碎性,注意問題的導向性;指導寫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從哪些方面入手,注重寫后的點評,以及指導的形式。還有就是學會不斷地總結,只有在反思中總結,發現,探尋,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更上一層樓。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二上課結束了,但關于這節課的反思卻開始了。
雖然以學情為依據,感覺還是沒有完全上出自己預計的效果。當孩子們精彩發言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課堂機智怎么會如此的貧乏,錯過了一些很好的教育氣氛的創造。很多的“慶幸”與“不滿”在心里來回翻涌。我只有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可以作為自己今后教學的應用和提示的方式。
學會深入淺出地運用教材。教材中蘊含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是教師應該認真深入鉆研的。在這個基礎上,理解和靈活運用教材,積極思考尋找課程文本資源,適當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思考動手中學會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 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自己謹慎地把握住了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經過反思后明白,父母親兩個完全相反的評判,其實都是對孩子不同形式的愛。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一個可以提供孩子思考動手的情境:一次,他的作品獲得了國際大獎,他感慨萬分,準備發表一段獲獎感言。那么你覺得巴迪會感謝誰?(父親和母親)讓學生更有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更有學習的沖動。用發表獲獎感言來貫穿整節課,通過從課文中尋找理解感謝原因來體會父母的言行,從而感受到父母之愛。)
注重從閱讀中體會感悟。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對本課的 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情感朗讀,自我感悟。理解作者長大后,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三《“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作者對父母的評價經歷了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
文本的教育價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愛。我主要是通過“揭示課題,扣題激趣”“創設情境,引起思辯”、“品讀重點句子感悟文本內涵”、“聯想補白文本空白” 和“小結,存疑”這幾個教學環節來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的。
對于文本中對媽媽鼓勵的感悟,我采用了抓住文本中關鍵的“言語形式”來讓學生品讀重點句子,從而感悟文本內涵。例如在媽媽對巴迪的第一首詩的評價一句: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引導學生抓住“眼睛亮亮地、興奮、嚷”這些關鍵的詞語以及“真是……嗎?”的疑問和兩個感嘆句,來重點感受媽媽對巴迪的鼓勵。
至于對爸爸“糟糕透了”的評價的理解,主要是采用角色體驗“補白文本”的方式來實施。通過教師采訪扮演父親的角色的學生,追問學生你當時心里會怎樣想?為什么堅決不退讓?這些問題,讓學生入情入境來揣摩爸爸的評價背后的良苦用心。學生的角色過渡十分快,馬上就進入到父親這個角色中,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接著我出示了下面兩句拓展說話題:
“精彩極了”是母親對孩子的( ),母愛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親對孩子的( ),父愛像( ),它( )。
學生的答案精彩極了:“母愛像春雨,它滋潤著我的心田。母愛像暖流,它溫暖著我的心。父愛像警鐘,它時刻提醒我不要走入歧途。父愛像苦瓜,它雖苦但有利于我們成長。”至此,學生都理解了文本的內涵,不管是怎樣的評價,方式不一樣,但都是父母的愛。
整個教學過程我是從“演繹”到“歸納”進行的,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目標。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
看著這個題目,我的記憶再一次被拉到教學現場。孩子們那晶瑩的淚花輝映著聽課老師們那激動的眼淚。我更是由衷的感慨
一 “愛”是本課的亮點。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終明白了父母那兩種極端的斷言,來自于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本著揭示這個重點,我在設計的時候,注重了由情開始,由情貫穿,由情結束。開始導入時,我富于動情的敘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讓我們滿懷對生活的感激,對父母的感激,走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結束時,先是教師哲理性強而具感染力的配樂朗誦,在這濃濃的情感中,孩子們敞開了心扉,有的同學說,“學了這一課,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以前對我的批評,甚至動手打我是另一種愛,媽媽我愛你!”有的說:“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好像兩支漿。船要想行得快,雙槳要相互配合,這樣我們才能到達南極北極和浩瀚的宇宙。”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在自主的學習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二 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那么,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對父母這樣截然相反的評價,你會怎樣想?文章第二部分八個字的理解即使重點也是難點。我采用師范讀,自由讀,點名讀,目的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適時談談自己對這幾個字的理解。孩子們有的將自己的親身感受融了進去。
三 自由選擇問題,小組討論。教學中我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有的孩子討論有關“愛”的問題;有的選擇“幸運”的問題……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另外,為了使大家真正明白兩種愛的缺一不可,我提前布置了預習作業,搜集有關資料,支持自己的觀點,有的找高爾基《海燕》〉中的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有的引用邢慧娜,劉翔奧運冠軍的事例。在辯論中,唇槍齒劍,自有主動。
遺憾的是本課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一 學生的“悟”不夠深刻。當孩子們自由匯報關于愛,兩股風,幸運三個問題后,用心讀第二部分時,孩子們此時已興致高漲,我沒有抓住契機,應讓他們聯系學校,家庭,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 激勵評價不夠及時,導致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一個勁的點頭,當時我深感作為一位母親的自豪,孩子們的理解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這堂課留給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話,上一節好課真難!但我會迎難而上!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3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看著這個題目,我的記憶再一次被拉到教學現場。孩子們那晶瑩的淚花輝映著聽課老師們那激動的眼淚。我更是由衷的感慨
一 “愛”是本課的亮點。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終明白了父母那兩種極端的斷言,來自于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本著揭示這個重點,我在設計的時候,注重了由情開始,由情貫穿,由情結束。開始導入時,我富于動情的敘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讓我們滿懷對生活的感激,對父母的感激,走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結束時,先是教師哲理性強而具感染力的配樂朗誦,在這濃濃的情感中,孩子們敞開了心扉,有的同學說,“學了這一課,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以前對我的批評,甚至動手打我是另一種愛,媽媽我愛你!”有的說:“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好像兩支漿。船要想行得快,雙槳要相互配合,這樣我們才能到達南極北極和浩瀚的宇宙。”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在自主的學習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二 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那么,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對父母這樣截然相反的評價,你會怎樣想?文章第二部分八個字的理解即使重點也是難點。我采用師范讀,自由讀,點名讀,目的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適時談談自己對這幾個字的理解。孩子們有的將自己的親身感受融了進去。
三 自由選擇問題,小組討論。教學中我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有的孩子討論有關“愛”的問題;有的選擇“幸運”的問題……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另外,為了使大家真正明白兩種愛的缺一不可,我提前布置了預習作業,搜集有關資料,支持自己的觀點,有的找高爾基《海燕》〉中的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有的引用邢慧娜,劉翔奧運冠軍的事例。在辯論中,唇槍齒劍,自有主動。
遺憾的是本課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一 學生的“悟”不夠深刻。當孩子們自由匯報關于愛,兩股風,幸運三個問題后,用心讀第二部分時,孩子們此時已興致高漲,我沒有抓住契機,應讓他們聯系學校,家庭,談談自己的體會。
二 激勵評價不夠及時,導致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一個勁的點頭,當時我深感作為一位母親的自豪,孩子們的理解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這堂課留給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話,上一節好課真難!但我會迎難而上!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11月25日,我到東郊中心小學上五年級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一課時,由于經過幾天的準備,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再加上所教的學生能夠很好地配合,所以對于自己上的這節課感覺還是良好的,能夠做到簡簡單單上語文,扎扎實實教知識。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這篇課文安排兩課時,我上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定位童年故事(1-14自然段)。我的教學流程是先從課題入手,接著檢查生字,最后圍繞第一部分的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問題是:作者童年時寫的第一首詩,母親是怎么評價的?父親又是怎么評價的?“我”聽后有什么不同反應?在學生交流反饋后,課件相應出現母親的評價、父親的評價以及我聽后的不同反應的句子。對于這些重點句子,我是采用讓學生多讀來感悟其的含義,讀時又要注意指導學生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從讀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母親對作者是鼓勵的愛,父親對作者是嚴厲的愛。 “我”聽父親的評價后傷心到極點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跑)出飯廳,跑(走)進自己的房間,撲(躺)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我采用換詞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如“沖”改做“跑”,“跑”改做“走”,“撲”改做“躺”,這樣行嗎?學生通過讀來對比,就很快地感悟到這樣換詞后不能表達出作者傷心到極點的程度。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這節課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如:在檢查生字的時候,我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多關注學生對生字的讀音,也注意提醒字形,就是沒有讓學生動手寫一寫,這就是教這一環節的遺憾。再者就是自己的評價激勵不夠。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語言還缺乏幽默感,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反思到這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昨天上了這一課的第二課時,上課后頗有感觸。這一刻著重抓住父母對孩子一首詩的不同評價來體現母親慈愛和父親嚴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當時課程的設計先是向通過母親與父親不同的評價,讓孩子讀,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知道這兩種評價的不同之處。其次,是想通過孩子對母親贊揚和父親批評的不同反應,來說明孩子對待這兩種愛的最初的態度。之后過渡到稍大一點,孩子態度的慢慢轉變,父母教育的延續,借此引導出孩子對父母不同愛的方式的最終領悟。
整堂課上的顯得很平淡,教學思路是清晰的,也正是因為追求這種清晰度而忽略的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大部分時間浮在對語言和表現的朗讀上,缺乏了深挖的過程。這是備教材的不周,有時候過于注重課堂環節的完整性,只想著能夠把每一部分都順利的進行下去,而忽略了對文本更深層次的認識,一定程度上要去研讀詞句,從中揪出語文知識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備學生方面的不周,就是過于看低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時候害怕自己的課程問題太復雜,學生思考不明白,回答不出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問題簡略到一問就能回答出來的程度。事實上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課堂預設能夠達成,而常常忽略了最精彩的課堂生成。課程就在一再簡化的過程中漸漸走向沉悶無味。這樣回想起來,沒能夠達到出彩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停留在淺層次是我現在教學沒法前進的根本原因。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循規蹈矩的依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期間很少有變通,能夠進行順利,環節完整就算是完成,少有精彩片段。而教學設計也是由于這種思維的影響,一個問題出去,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固定的答案回來。即使是象征性的給學生多元化的表達空間,也一定是在自己的范圍之內。因為一旦出了自己的預設,就不知如何作答,怕離預設越來越遠。時間久了,這種習慣就成為自然,限定了學生的思路,也讓自己的教學陷入僵局。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收獲良多,無論是從備教材、還是備學生方面都有新的認識,通過這些反思警戒自己的教學。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4
篇一
伴隨著《"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結束,這節課的反思也就開始了,而且縈繞著,揮之不去感受:有喜,有猶,有收獲,也有遺憾。"為什么沒有達到自己預計的效果,是太注重自己的教學思路,還是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情 ……不過這堂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課堂氣氛也不錯,能夠以學情為歸依。靜下心來理出幾點作為自己今后教學的借鑒和警示。
一、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那么,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對這樣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會怎樣想?文章第二部分八個字的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采用示范讀,自由讀,指名讀,目的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適時談談自己對這幾個的理解。孩子們將自己親身感受融入了進去。
二、注重個性化閱讀。
三、營造和諧寬松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在一個民主的課堂中學會 彼此尊重、欣賞,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做好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四、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為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1、忽略感情朗讀。這節課,學生集體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踴躍,激烈地匯報自己獨特的見解中,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
2、評價激勵不夠。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系。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3、缺乏課堂機智。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時間,結果卻不夠用呢,原因在于學生在匯報見解時,以為大同小異,還是有必要再說一次,因而有一個句子,有五六個 學生一直匯報。當時自己心里雖急,卻寄希望下一個匯報時能自覺地講到另一個問題,如果教師自己當時能主動地說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講了好嗎 "這句 話,那么時間的安排就更為科學,環節就更為合理。由此可見,教學設計得再好,若缺乏機智,想上好一堂課,難!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積極地學習并鍛煉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以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反思到這里,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篇二
如釋重負,終于把這節課講完。
昨晚失眠到很晚,不知什么時候才可以輕松對待這種公開課。
真正講這一節課時,我想到了賈志敏老師的“目中無人(聽課老師)和目中有人(學生)”,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真真正正的走進文本。
這節課,很流利的上了下來,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我也能應付自如。自己感覺良好,開了這么多節課,覺得這是一節最成功的課。因為我真正感動了,學生感動了,有些聽課的老師也感動了。這是我沒想到的,現在才真正明白課堂設計的再完美,如果你沒有激情,你沒有對文本的理解,是講不出“味”來的。我們班鄭菲那個孩子,下了課,還在掉眼淚,在我上第二節自習課時,她還在哭。我不敢去安慰她,讓她盡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想念自己的媽媽。(可憐的孩子沒有了媽媽)
我想這節課會留給孩子很深的印象,一定會留下抹不去的東西。
上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文,感慨這一課不僅有“精彩”之處,還有“糟糕”之處:
“精彩”一、教學過程緊扣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我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來理解;采用多種方式去領悟父母不同的愛,如:小組合作交流,聯系生活實際,一首父母愛的小詩,緊扣重點的板書。在學生不自覺中突破難點,微風細雨中感受父母的愛。
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聯系生活實際時,孩子們情到深處,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就是自動生成的亮點。
“精彩”二、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過渡自然。抓住“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對比,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理解了父母不同方式的愛。
“精彩”三、同學們朗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當然本課還有諸多不足:
“糟糕”一、教學重點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要進行強調。而我只是在多媒體上標注出來,讓學生以讀來體會。沒有做到先分析寫作特點,再體會文中情感。
“糟糕”二、問題有點瑣碎,過于簡單。如:幾年后,巴迪認為自己的第一首詩怎樣?父母又是怎么評價的?少年時候的巴迪是怎么做的?這個地方應該提得有點深度,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
總之,這堂課留給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話,不管是“精彩極了”也好,還是“糟糕透了”也好,我會繼續前行。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5
篇一
伴隨著《"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結束,這節課的反思也就開始了,而且縈繞著,揮之不去感受:有喜,有猶,有收獲,也有遺憾。"為什么沒有達到自己預計的效果,是太注重自己的教學思路,還是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情 ……不過這堂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課堂氣氛也不錯,能夠以學情為歸依。靜下心來理出幾點作為自己今后教學的借鑒和警示。
一、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那么,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對這樣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會怎樣想?文章第二部分八個字的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采用示范讀,自由讀,指名讀,目的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適時談談自己對這幾個的理解。孩子們將自己親身感受融入了進去。
二、注重個性化閱讀。
關于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 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從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對 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比如學生在匯報作者童年時和成年時對兩種評價的不同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而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夸獎。"有的說:"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父親,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 有的說:"作者長大后,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相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 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有情有理,而且個性飛揚。
三、營造和諧寬松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在一個民主的課堂中學會 彼此尊重、欣賞,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做好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四、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為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1、忽略感情朗讀。這節課,學生集體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踴躍,激烈地匯報自己獨特的見解中,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
2、評價激勵不夠。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系。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3、缺乏課堂機智。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時間,結果卻不夠用呢,原因在于學生在匯報見解時,以為大同小異,還是有必要再說一次,因而有一個句子,有五六個 學生一直匯報。當時自己心里雖急,卻寄希望下一個匯報時能自覺地講到另一個問題,如果教師自己當時能主動地說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講了好嗎 "這句 話,那么時間的安排就更為科學,環節就更為合理。由此可見,教學設計得再好,若缺乏機智,想上好一堂課,難!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積極地學習并鍛煉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以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反思到這里,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篇二
如釋重負,終于把這節課講完。
昨晚失眠到很晚,不知什么時候才可以輕松對待這種公開課。
真正講這一節課時,我想到了賈志敏老師的“目中無人(聽課老師)和目中有人(學生)”,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真真正正的走進文本。
這節課,很流利的上了下來,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我也能應付自如。自己感覺良好,開了這么多節課,覺得這是一節最成功的課。因為我真正感動了,學生感動了,有些聽課的老師也感動了。這是我沒想到的,現在才真正明白課堂設計的再完美,如果你沒有激情,你沒有對文本的理解,是講不出“味”來的。我們班鄭菲那個孩子,下了課,還在掉眼淚,在我上第二節自習課時,她還在哭。我不敢去安慰她,讓她盡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想念自己的媽媽。(可憐的孩子沒有了媽媽)
我想這節課會留給孩子很深的印象,一定會留下抹不去的東西。
但是,還是要真正的反思這節課,給蕪湖來的史老師討論,還是發現了不少瑕疵。我太注重學生體會情感了,忽略了真正的語文的東西——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為了時間的完整性,設計的問題太瑣碎了,太簡單了。應該放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具體反思如下:
上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文,感慨這一課不僅有“精彩”之處,還有“糟糕”之處:
“精彩”一、教學過程緊扣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我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來理解;采用多種方式去領悟父母不同的愛,如:小組合作交流,聯系生活實際,一首父母愛的小詩,緊扣重點的板書。在學生不自覺中突破難點,微風細雨中感受父母的愛。
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聯系生活實際時,孩子們情到深處,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就是自動生成的亮點。
“精彩”二、教學環節比較清晰,過渡自然。抓住“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的對比,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理解了父母不同方式的愛。
“精彩”三、同學們朗讀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當然本課還有諸多不足:
“糟糕”一、教學重點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要進行強調。而我只是在多媒體上標注出來,讓學生以讀來體會。沒有做到先分析寫作特點,再體會文中情感。
“糟糕”二、問題有點瑣碎,過于簡單。如:幾年后,巴迪認為自己的第一首詩怎樣?父母又是怎么評價的?少年時候的巴迪是怎么做的?這個地方應該提得有點深度,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
總之,這堂課留給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話,不管是“精彩極了”也好,還是“糟糕透了”也好,我會繼續前行。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6
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一、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本篇課文的第一部分,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如小組編演短劇,練習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分析表達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變成漫畫等等方法自讀自學。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進而體會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性的愛,父親的充滿理性的愛。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從老師提供的兩種學習方法中,選擇一種自讀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文體不限,可以是短文、詩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發現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先試著自己回答,或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老師求助。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熱情的鼓勵和嚴厲的警告都源于愛,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7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放聲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引讀,范讀,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的最后一段,通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評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的理解,是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糟糕透了”這樣的批評也是愛,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形式。在學生初步理解父親的批評也能使巴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進,提高的基礎上,老師對重點句進行了范讀。在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系自己的實際,談到父母師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時,學生有了切身體驗。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發自內心地進行了誦讀。當作者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認識,當激情誦讀后抓住契機,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愛的理解。課后,再布置學生寫下自己的感言,達到讀寫結合,進一步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8
本課篇幅較長,我從內容上把課文分為童年的故事和后來的認識兩個部分。教學第一個部分,我著重抓住描寫巴迪內心感受的詞句,重點品讀,理解,體會情感。教學第二部分,我從學生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住“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這句話來理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由課內走向課外,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9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總結發言時指出:“要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盡力實踐著這一主張。
(一)在文本解讀上,化長為短,化繁為簡,工具性與人文性兼顧。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如果面面俱到的話,一是兩個課時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二是難以在學生心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因此,第二課時我采用猜老師心中的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自己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巴迪寫的同一首詩,為什么母親說“精彩極了”,父親卻說“糟糕透了”?讓學生滿懷閱讀期待走進文本去探究問題的答案。作為五年級學生,靜心默讀全文,不難讀出父親和母親的用意——母親用贊揚帶來鼓勵,父親用批評給予提醒。接著帶領學生去感受母親的贊揚、鼓勵,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母親的話。對母親的贊揚、鼓勵學生和課文中的“我”都很容易理解,可對父親的批評、鼓勵就難以理解和接受了。于是,我用“巴迪需要提醒嗎?你從他那些表現中知道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半部分中巴迪得到到母親贊揚后的言、行和心理 ,探究父親提醒的必要性,并指導有感情朗讀。接著引導閱讀課文后半部分,抓住“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這句話中的“越來越”,探究作者理解愛的心路歷程。然后,師引生接、情理兼俱的朗讀帶領學生回歸整體,升華理解。這樣既有效地把握了整體,又巧妙地突出了重點。
根據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抗挫能力差的現狀,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的評價無疑是教學的重點。由此,我特別引導對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文本進行了升華解讀:僅僅擁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好好理解和把握愛的贊揚、鼓勵及警告、提醒,生活的小船才會駛向成功。這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引導行為的作用。但如果僅限于對課文進行人文的解讀,則將語文課上成了思品課。因此,在對文本的人文內涵進行解讀的同時,我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句、想象場景、總結方法、詩化練筆,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結合。
(二) 過程與方法上,既精簡環節又訓練到位,既作好預設又關注生成。
整節課只有四個教學環節。在這四個環節中,既有對問題意識、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又有對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的容量還是比較大的。但對這些訓練,沒有虛晃一槍,拍馬遍走,而是落到實處。例如,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做到課內落實、課外拓展相結合,課內鋪墊、課外延伸相一致。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的背誦課內完成,摘抄則課外進行;詩一般濃縮的練筆課堂上完成、交流,在交流的同時為課外長篇幅的練筆拓展思路、積累素材。另外,根據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推薦的課外讀物不是單篇的文章,而是整本的書籍,保證了學生的閱讀品位。
精彩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完美結合。預設過度,就會造成課堂上學生主體向教師主體的錯位;生成過度,則課堂毫無章法,降低了教學效率。因此,我對課堂上要探討的幾個大的問題、要重點引導閱讀的課文內容、練筆的方式、推薦的讀物等影響課堂性質和訓練方向的因素進行了較為精當的預設,但從課文的哪部分入手、課堂評價及過渡等細節問題,則根據課堂上學生的應對而靈活處理。從實施情況來看,這樣的輕松氛圍,使學生更投入,對文本的理解既不偏離教材的價值取向,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學生真正感受到課堂是他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