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4篇)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1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 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 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因此我出示配了聲音的圖片,有助于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著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這節課的遺憾之處是因為趕時間,給學生的練讀時間較少,學生的朗讀感情不夠。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運用賽讀的方式,并及時進行評價,孩子們的朗讀會更好些,也不用浪費那么長的時間。在今后教學設計時,我要多給學生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松。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2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上完這堂課,我忽然對“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句話很有感觸。雖然我也是一直上著語文課,一直思考著語文課堂教學。但是平時的語文課總比不上上公開課那樣,上公開課是一種“磨”,是一種“蛻變”,每經一次“蛻變”都有一次新的體驗,新的豁然開朗。所以很感謝,也很珍惜這次“蛻變”的機會。下面就講講這次“蛻變”的感受。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感悟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又要讓學生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感受女媧精神是重點,課文中有很多具體的語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煉,感悟神話的神奇,也就是讓學生感受古代人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個目標很感性也很模糊,比較難。
1、抓住主線,串連整體:
有句話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一個地球”,支點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內化的作用,將散亂的精彩文字串連起來。我預設的主線是情感線,以整體感知女媧的形象入手,以一個主導性的問題“女媧為拯救人類做了那些事情?”串起了女媧拯救人類的幾個板塊的句子,進行細細研讀體會。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于、冒著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并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會冒著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3、反復研讀,逐步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去感悟,去體會,但是讀不是一味的同一層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設計有層次的讀,讓學生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悟,新的震撼。我在引導學生研讀幾大板塊的重點句時就是讓學生經歷從感知性的讀到理解性的讀到欣賞性的讀的過程。如讀女媧找五彩石的句子時,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句子,抒發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然后聚焦一個補白的想象進行擴散“女媧都到哪里去找了五彩石?”在馳騁想象的空間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感受。
4、感悟故事的神奇。
課文后小伙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在課文學到這里時,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引導學生自己去寫,后全班交流,這樣使學生更加深刻認識到女媧的確了不起,從而感悟到故事的神奇,使課文達到了升華。
課結束了,但是思考并沒有結束:
1、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找五彩石和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沒有欣賞讀的過程,整堂課下來,課顯得過于疏松。
2、創設情境,充分體驗不到位。
兒童年齡特點使他們對神話充滿好奇心,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優化課堂教學,能創設神話的氛圍,也有利于激發學生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教學效果。我結合教學進程采用了幾處多媒體手段,但女媧補天的插圖沒有很好地去用運;天崩地裂的課件如果配上音樂可以加強渲染力。
3、教學中,我還應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拓展的書目,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
4、這堂課下來,不知道是整體思路設計不好呢,還是設計不合理呢?只是.......作得不到位,使得難點沒有突破呢?這是我上完課后最大的困惑。《夸父追日》的教學是抓住了神奇為主線,突出了神奇的特點,可是《女媧補天》的文本語言并不能等同于《夸父追日》,它的語言沒有那么夸張,卻很富有情感性,怎么上出《女媧補天》的文本特點呢?這將是我今后要再三去實踐的目標,我要用實踐解開自己的困惑。
最后,我想說“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 方清桂
我于2007年5月開了一節教學《女媧補天》的公開課,課后,我思考頗多,今天謹借拙筆,說說我教后的反思。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于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我為這篇課文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課文,了解感悟女媧補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課時復述故事,指導寫字。
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增強復述故事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激發閱讀興趣。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探究性學習,整堂課通過學生質疑,再引導解疑,從而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2、運用畫面激活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裂”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學生雖能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較空洞。此時我出示的一組圖片和聲音,有助于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課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雖然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見過,但是感受不深,這時,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圖片,學生被美麗的圖片迷住了,在一陣陣“好極了!”“太漂亮了!”的嘖嘖贊揚聲中,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這兩個詞,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為女媧的神力而驚嘆。
3、角色演繹法:
《女媧補天》是一篇學生非常喜愛閱讀的神話故事,整個教學學生的心都被女媧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勞等光輝形象深深地牽動著,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著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4、運用板書,激qing總結:
我設計運用的板書,力求體現神話的起因、經過、結果,也體現我的教學思路。
女媧補天
找 煉 補
天塌地裂 五彩云霞
了不起
最后總結時,我借著板書,引導學生一又一次有感情讀課題,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神話故事的印象。
5、作業設計:
第一個作業“摘抄課文中的生動的語句。”體現語言文字訓練,重在積累。
第二個作業“任選一題做做”:
⑴ 我喜歡的女媧──把女媧補天的故事說一說。
⑵ 我敬佩的女媧──把女媧補天的故事畫一畫。
⑶ 我心中的女媧──把女媧補天后的故事寫一寫。”體現因材施教,為第二課時的復述故事打下基礎。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在上課時,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不夠多,而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夠靈活的現象。
2、我不敢放開些,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后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松。
3、當然,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拓展的書目,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
最后,我想說“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3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因為帶著集體智慧的結晶,再加上多次磨課與熟練的背誦,所以今天去上課時輕松且自信。然而,課至后半,越來越覺得學生的難以調控。回來后反思,課不是僅僅背出就可以了。備課,更要備學生。
一、對學生要有靈敏的感覺。
老師還需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有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有一顆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的心,這樣才能從學生的突發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善于觀察,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觀察學生的神情變化,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
現在回想自己在上課前跟學生的課前談話,只要自己敏銳點,從課前談話就可以察覺到這班孩子不是自己曾接觸過的,他們很活躍,有時有些習慣比較隨意,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同學出錯,他們不是舉手指出而是坐著自己隨意講。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如果不光只是自己“背教案”,而是多注意去調控他們的紀律,那么在教學中會稍微順利一些。
二、老師自己要當學生。
“教”服務于“學”。以前不是很明白為什么對于備課時自己設計的問題,非要自己先想想答案。現在深有體會,假如自己都回答不了又叫學生如何回答。假如自己都沒有考慮答案,又怎么去啟發、引導學生。
三、臨場發揮,隨機應變。
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想法與自己預計的不相吻合,打亂了原有思路,使教學任務無法按既定的方案實施。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由于我們備課時沒有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這就更顯出“備學生”的重要性了。
今天在讓學生演“女媧求雨”這一幕時,沒有想到在自己鋪墊了女媧是怎么打動女神時,有一桌孩子上來表演還是說“雨神不同意”,于是,這里又多了一個“求”的環節,使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散,孩子們似乎也沒有沉浸入女媧的“苦苦哀求”反而成了一場隨意的表演。自己在這里少了教學機智,如果針對孩子的隨意性,立刻調整為自己當女媧來感染他們可能效果會不一樣。
教學完《女媧補天》,深深覺得教學的深遠,決非一日之功,而是終身備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4
《女媧補天》這是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敢于奉獻的精神。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并說出為什么?再讀一讀。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說,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說,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于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說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接著,另一個同學說:“沒人喜歡第一自然段。”我又問:“為什么?”很多同學不約而同地說:因為第一自然段寫第一自然段寫天破了以后,世界變得很可怕,誰也不喜歡這樣。此時,我大吃一驚,真沒想到他們竟然說出自己的喜歡、憤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真實的感受。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5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于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我為這篇課文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課文,了解感悟女媧補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課時復述故事,指導寫字。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探究性學習,整堂課通過學生質疑,再引導解疑,從而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2、運用畫面激活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裂”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學生雖能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較空洞。此時我出示的一組圖片和聲音,有助于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課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雖然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見過,但是感受不深,這時,我搜集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圖片,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這兩個詞,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為女媧的神力而驚嘆。
3、角色演繹法
《女媧補天》是一篇學生非常喜愛閱讀的神話故事,整個教學學生的心都被女媧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勞等光輝形象深深地牽動著,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著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在上課時,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不夠多,而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夠靈活的現象。
2、我不敢放開些,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后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松。
3、當然,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拓展的書目,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了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思考,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然后就“思考·練習”第二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組討論時,我要求小組長給組員明確的分工,各自學習不同的自然段,再把理解的內容向小組長匯報,小組長再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因為分工明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氣氛活躍。最后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重點朗讀了描寫自然災害和女媧補天經過的段落。
在理解課文之后,我請同學說說自己查到的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學生的發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學找了女媧的資料:傳說在天地初開時,大地上并無人類,女媧便摶黃土做人并使他們活起來。女媧每天勞作,十分辛苦,這樣才有了人類。有的同學找到了天塌的原因:因為風神和雨神斗法,弄得天塌了一塊。還有的同學把女媧補天的故事講得更完整,而且不同的同學找到的故事情節也不太相同。因為本文是童話傳說,隨時間的推移,很多人給它潤色,所以,相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對故事特別感興趣,發言涌躍,聽的同學也十分認真。雖然學生都知道這并非是真實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童話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沒想到學生查到的資料如此豐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讓他們經常查資料,鍛煉他們查找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經過一天一夜的準備,嘗試了兩次試教,今天在區“翱翔杯”預選賽上我執教了《女媧補天》一課。《女媧補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31課。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課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女媧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難點是在閱讀中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一、穩固基礎,巧妙解詞。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就要扎扎實實,一字一詞就如同一專一瓦打好堅實的基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是學好課文的基礎,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初讀課文之后我出示了三組詞語,分別讓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準難讀易錯的字音。其中“冶煉”這個字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所在。“冶”這個字很容易和“治”混淆,我首先讓學生區分這兩個字,注意到“冶”是兩點水旁,兩點水旁的字“冰、冷、凝、涼”等等意思都很相近,都與液體有關,我想學生一定和我有著一樣的疑問,那為什么“冶”是兩點水旁呢?我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冶”的本意就是化解,冰化解成水,后來引申為熔煉金屬,把金屬熔煉成液體。要是不查找資料還真不能把“冶煉”和他的本意聯系上呢。講解之后學生似乎明白了一些,但是“冶煉”這個詞還是離學生的生活很遠,于是,我讓學生到課文中找到“冶煉”所在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女媧具體做了什么事就是在冶煉,學生聯系上下文明白了,女媧把五彩石冶煉成很稠的液體就是在“冶煉”。之所以在“冶煉”這個詞上濃墨重彩是因為這個詞語是本課的生字新詞,而且學生理解起來也的確很困難,所以,接下來指導書寫,就這樣把“冶煉”這個詞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了。我自認為這部分教學很扎實,也正是因為扎實有效所以它也格外閃亮。
二、想象畫面,感受可怕。
課文的第一個自然段描繪了一幅災難后的可怕畫面。單純從文字的描繪學生似乎感受不到當時的情景有多么可怕。三次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沒有讀出可怕的感覺了。我引導學生思考:“這熊熊大火可能會燒掉什么?這滔滔洪水可能會沖走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我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災難畫面來想象再現畫面,可是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是為什么呢?我想學生還是沒有融入課文之中,這一行行的文字還是文字,沒有生命,沒有畫面,沒有調動起他的已有生活體驗,或者說這種情景離學生的生活太遠太遠了。這種可怕,這種災難和他并沒有任何的關系。
那怎么能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可怕呢?用音效?電閃雷鳴、哀婉音樂?找了一些都覺得不適合,與這段文字不相配。用圖片?能找到的有關災難的圖片肯定都是現代的,高樓大廈,瓦礫廢墟,呈現在這里總感覺不倫不類。那怎么辦?是不是還得用語文的辦法,學生讀不出可怕,我就用我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激發學生的想象,煽動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在腦海里浮現一幅幅天塌地裂、水深火熱、苦苦掙扎的畫面。
三、品詞析句,感受艱辛。
女媧補天是個艱辛的過程,課文中的第三個自然段重點敘述了女媧尋找五彩石時的不易。我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能夠體現女媧尋找五彩石艱辛的詞語進行品味、朗讀。學生找到了“零零星星”“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終于”這幾個關鍵的詞語,并通過朗讀時語調、語速的變化讀出了一點艱辛不易的感覺,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朗讀的技巧性太強了,情感性太弱了。如果再加上一些補白、想象是不是更能體現出女媧尋找五彩石的艱辛呢?比如“找啊找啊”她都到哪里去找了呢?最關鍵的是,由于我本身對文本理解的偏頗導致我只注重了引導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而沒有關注到引導學生感受女媧的不怕危險、無私奉獻精神,注意了,但是關注的不夠,做了,但是做得很膚淺,蜻蜓點水而已。
四、走進神話,感受神奇。
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我一直在想這樣一篇課文,到底應該交給學生什么呢?也就是我教學目標定位在哪里呢?我想很有必要讓學生感受神話傳說的神奇之處。女媧的神力具體體現在課文的第4個自然段。我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抓住女媧的動作來感受。“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就這簡單的一裝一端一對一潑,就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這看似輕松的動作卻是常人不能做到的,這就女媧的神力。尤其是“潑”這個動作,還有“金光四射”“立刻”兩個詞語最能體現了女媧的神力所在。
感受到了神奇,重要的還是讓學生讀出神奇的味道了,學生注意到了那幾個重要的詞,或重讀或加快語速,讀書了一點味道,可是離讓聽者感受到神奇還差得遠。我想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讀得夸張一點?讀出一點評書的味道來?尤其是“金光四射”,是不是每個字都拖長音效果會更好一點?學生想不到,通過老師的范讀,讓學生感受神奇,感受不同的讀法,從而模仿學習這種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讀法。
對于這篇課文,我從始至終沒有找到一種喜歡的感覺,一種想擁抱它的欲望,一種想立刻讀給學生聽的沖動。教學過后,思考很多,有的地方有了再教的設想,可是還顧慮這些地方都注意到,都做到時間是不是就更緊張了,有的地方到現在為止我還很困惑,不知道用什么樣的策略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盡管我自認為感覺很放松,但是教研員老師還是說我走教案的痕跡很重,旁觀者清,自我感覺還很良好,就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我一直在努力親近學生,關注學生,不牽著學生順著我指好的路走,而是真正為學生的學而教,學生的發展奠基。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6
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并說出為什么。
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韓松衛: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陳超: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了,我很佩服他。權東赫:天補好了,我很高興,當然喜歡這段了。徐小涵:這段主要寫了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所以大家都喜歡這段。
我又問:“為什么沒人喜歡第一自然段?”很多學生說:“因為第一自然段寫天破了,世界變得很可怕,我們不喜歡這樣。”
此時我大吃一驚,沒想到學生們竟然說出自己的喜歡、崇敬、向往、憤恨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發自內心的真切的語言。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7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導學生體會一邊串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教者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說,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說,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于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說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復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同時,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學生的發言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朗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女 媧 補 天 教 學 反 思
巷口中心小學 柯國英
這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女媧求雨滅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補天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女媧百折不撓的形象,贊美了她為拯救人類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么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女媧這一神話人物不怕危險、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課題的引出充滿神秘感,通過讓學生簡單說說知道的神話故事,使學生知道我國的神話故事有很多,接著話鋒一轉,今天學其中一則,馬上引出了課題,然后通過讀題的訓練,讀詞的指點,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讀課文要有感情,讀題和讀詞同樣要有感覺。我想如果平時能經常這樣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中悟情,“讀”貫穿始終,抓住重點詞句來讀,讀出感受。如第一節后四句要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在教師引讀時對“熊熊”等詞進行解讀,突出悲慘的景象。
3.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第一節時,我采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下冊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感慨頗多:
一、質疑問難,引出精彩
在學生讀課題后,我問他們想知道什么。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提出了兩個中心問題“女媧為什么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么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后可怕的情景。在學習災難來臨后的可怕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質疑“為什么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這時,我正遲疑要不要給他們講講共公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時,沒想到班里又小手如林, “老師,我知道為什么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那時因為水神和火神打架時……”“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叫《共公怒觸不周山》,我也看到過的。”我感嘆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是課外書給他們帶來的知識,正是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才使他們的這一課外知識得以展示,也使課堂出現了精彩的亮點。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永恒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于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升華情感。
三、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仿佛看到洪水沖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仿佛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并運用了語言。
《女媧補天》j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這是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敢于奉獻的精神。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并說出為什么?再讀一讀。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說,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說,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于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說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接著,另一個同學說:“沒人喜歡第一自然段。”我又問:“為什么?”很多同學不約而同地說:因為第一自然段寫第一自然段寫天破了以后,世界變得很可怕,誰也不喜歡這樣。此時,我大吃一驚,真沒想到他們竟然說出自己的喜歡、憤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真實的感受。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8
下面是《女媧補天》的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借鑒!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于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條理清楚,目標明確。
在教學本課時,我運用的是永威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先出示本節課的整體目標,讓學生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后出示自學指導(一)、自學指導 (二)、讓學生圍繞這兩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學習。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于、冒著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并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會冒著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我在教學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時,講到女媧為什么要補天,讓學生先找出相關的語句,從文字中去體會當時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后再配上比較悲傷的音樂加上朗讀,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推薦一本課外閱讀拓展的書,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然后我在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女媧這種甘于奉獻的人,你會想到誰呢?以此來達到思想教育。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整節課我讓學生讀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下一大塊后是什么情景,應該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我也讓學生讀了,(齊讀自讀)但是讀得不到位,沒有讀出難過的心情;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找五彩石和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沒有欣賞讀的過程,整堂課下來,課顯得過于疏松。
2、缺少老師范讀:三年級的學生開始讀書時并不能讀出感情,大多數都是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所以老師的范讀是必不可少的,本節課特別是配樂朗讀和女媧找石、煉石時,老師如果范讀,那學生一定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在學習自學指導(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但合作的效果不好。學生也是圍在一塊了,但他們并沒有對問題進行討論,匯報時還是自己的觀點,沒有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時間把握不當:整節課在時間上的設計有欠缺,第一自然段用的時間比較多,其實讓學生讀出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行了。在設計女媧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個問題時有點難,以至于在這上面用的時間比較長,到后來也不敢讓學生多讀了,所以在最后環節當堂訓練中時間不夠用了,只能倉促結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最后,我想說“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后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9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了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上第一課時。我從播放晚霞的圖片導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進而感受到這么美麗的晚霞原來是由女媧補天后留下的,對女媧這個傳奇人物感到欽佩,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讀課題之后,我問他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說知道了主要是寫女媧的,知道寫女媧補天的故事。我請學生說了關于女媧的其他了解,學生津津樂道,說了女媧造人的故事。
本節課我指導學生識字學詞的目標定位于掃清學生閱讀障礙,使學生獲得漢字文化的熏陶。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課前我充分研讀教材、了解學情,把識字重點定位在學生識記、理解有困難的字詞上。力圖把“識字學詞”的環節教“活”,讓“識字學詞”不再是枯燥的、簡單的認讀,而是生動的、有效的獲取語文素養的過程。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運用了“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溝”“熊熊大火”等疊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天塌之后人間的可怕景象。為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疊詞的表達效果,學生讀“熊熊大火”后,我這樣引導:大火怎樣?從哪兒知道的?使學生明白疊詞“熊熊”用來表示火勢很旺,并引導學生積累了一些這類詞語。 “圍困”一詞用的恰當傳神,形象地反映了當時人們陷于困苦,無法擺脫的悲慘境地。我把對這個詞的理解放到了課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并給學生播放視頻及圖片,使學生形象理解詞義。
課后,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覺得自己在時間的調控上還有待加強。整節課給人的感覺是前松后緊。在字詞的處理上節奏太慢,以至影響后面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它,浸潤著我的操勞和智慧,鐫刻著我的惆悵和欣喜。期盼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研究、探索,使第一課時精彩無限。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神話故事是我國寶貴的民間文藝瑰寶,讓學生愛讀、會講,設法讓學生浸潤到這種民間文化的氛圍中去,從中感悟、熏陶,直至喜愛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在教學中,我注意讓“讀”深入課堂,落在實處。我的基本教法就是從感受到領悟再到積累最后到運用”。我設計的基本學法是:以讀為基本手段,促進理解、促進感悟,習得語感。
一、在倡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導學生體會一邊串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教者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二、本課的教學注意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讀的訓練。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復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同時,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不足之處有:
1、由于把課文讀的太多,課文的復述沒有完成。應該直接跳到補天的過程之上,再讓學生去感悟女媧的品質。可在前面書讀得有點多,后面顯得有點緊張。
2、我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后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松。
3、課堂語言不夠豐富,激勵性不大,每個環節連接的不夠緊密。在上課時,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也不夠豐富,而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夠靈活的現象。
反思這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課堂上駕御能力不強、很多地方處理的不夠靈活、教師的評價語很不到位。這也是我今后教學中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課結束了,但是思考并沒有結束。通過這節讓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努力,多開公開課鍛煉自己。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因為帶著集體智慧的結晶,再加上多次磨課與熟練的背誦,所以今天去上課時輕松且自信。然而,課至后半,越來越覺得學生的難以調控。回來后反思,課不是僅僅背出就可以了。備課,更要備學生。
一、對學生要有靈敏的感覺。
老師還需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有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有一顆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的心,這樣才能從學生的突發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善于觀察,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觀察學生的神情變化,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
現在回想自己在上課前跟學生的課前談話,只要自己敏銳點,從課前談話就可以察覺到這班孩子不是自己曾接觸過的,他們很活躍,有時有些習慣比較隨意,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同學出錯,他們不是舉手指出而是坐著自己隨意講。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如果不光只是自己“背教案”,而是多注意去調控他們的紀律,那么在教學中會稍微順利一些。
二、老師自己要當學生。
“教”服務于“學”。以前不是很明白為什么對于備課時自己設計的問題,非要自己先想想答案。現在深有體會,假如自己都回答不了又叫學生如何回答。假如自己都沒有考慮答案,又怎么去啟發、引導學生。
三、臨場發揮,隨機應變。
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想法與自己預計的不相吻合,打亂了原有思路,使教學任務無法按既定的方案實施。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由于我們備課時沒有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這就更顯出“備學生”的重要性了。
今天在讓學生演“女媧求雨”這一幕時,沒有想到在自己鋪墊了女媧是怎么打動女神時,有一桌孩子上來表演還是說“雨神不同意”,于是,這里又多了一個“求”的環節,使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散,孩子們似乎也沒有沉浸入女媧的“苦苦哀求”反而成了一場隨意的表演。自己在這里少了教學機智,如果針對孩子的隨意性,立刻調整為自己當女媧來感染他們可能效果會不一樣。
教學完《女媧補天》,深深覺得教學的深遠,決非一日之功,而是終身備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10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 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 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因此我出示配了聲音的圖片,有助于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著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這節課的遺憾之處是因為趕時間,給學生的練讀時間較少,學生的朗讀感情不夠。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運用賽讀的方式,并及時進行評價,孩子們的朗讀會更好些,也不用浪費那么長的時間。在今后教學設計時,我要多給學生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松。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11
一、案例背景: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還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我校課題《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研究》提出了八項教學策略,其中提到了“教學內容與三維目標有效結合”策略,要求在教學中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技能,同時還培養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組織與學習方式有效結合”策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方法指導與思維培養有效結合”策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民主平等與課堂和諧有效結合”策略,尊重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
二、教材分析:
《女媧補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第31課。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課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女媧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難點是在閱讀中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三、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溫故而知新。
1、復習詞語:“撿石頭”游戲。
2、寫生字(隆、塌、掙、噴、缺、純、冶)
(1)共同點;(2)該注意哪些地方;(3)范寫“噴”;(4)生練筆;(5)評議
【設計意圖】:課始,我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讓孩子們延續第一課時學習《女媧補天》故事的余韻,當一回“女媧”,讀對課件中“石頭”上的詞語就能撿到“石頭”去補“天”了。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另一方面又和課文內容密切聯系。第一環節除了復習詞語的讀音,還直接將詞語中這節課要求會寫的字用紅顏色突出,用于第二環節的生字學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優化了課件資源,并順利完成由讀到寫的過渡。我精心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分類,這節課要求掌握的生字都具有共同的結構特點——左右結構并且大部分是左窄右寬(“缺”字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共同交流,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識字寫字。
3、師引讀,復習第一自然段。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還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天空——生接:塌下了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生接: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生接: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生接:到處是洪水。許多人——生接:被火圍困在山頂上,還有許多人——生接:在水里掙扎。)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一唱一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教師的引讀,讓學生加深對第一段中描述的“天塌地裂”的可怕情景的體會,為下文學習女媧不怕危險,冒著重重困難把天補上的過程作鋪墊。
(二)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一)、學習女媧補天的過程
1、默讀課文2-4自然段思考:女媧為人類做了哪些事?
2、反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生:女媧向雨神求雨來滅火。
師:很好,這是第一件事,你能用四個字來概括嗎?
生:求雨滅火。
師:還有呢?女媧還做了什么?請你學著像這樣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吧。
生:造船救人,尋石補天。
【設計意圖】:通過默讀思考,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體內容有了總體的把握。經過“輸入”與“輸出”這兩個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獲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讓學生分別用四個字來概括女媧所做的三件事,這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
3、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三件事,具體寫了哪件事?
生:尋石補天。
師:那其它兩件事就是(略寫),現在請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女媧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求雨滅火,造船救人的。誰來讀?
一生讀。(因為緊張讀得不夠流利)。鼓勵之后再請一生讀。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出難過了,但還沒讀出著急來。
師:哦,你覺得還要讀出著急的語氣,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真棒!能把“立刻”換成其它詞嗎?
多生:立即、馬上、趕快、趕緊
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體會女媧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時的心情,接著請學生把體會到的展示讀出來,然后請其他學生評價,結合自己讀中的體會,聽中的收獲,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通過“讀-聽-說-讀”的環節來進一步升華自己的感悟。在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對語言點進行訓練,如給“立刻”換詞,通過舉一反三,既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體會,又積累了詞匯。
4、重點學習三、四段:
(1)師: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也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尋石補天),補天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生:不容易。
師:請讀課文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
交流一:生:我從“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體會到女媧不顧危險去補天。
師:你來讀一讀吧。
師:從“決定”一詞你們體會到什么?
生:女媧很堅定,下定了決心。
全班讀。
交流二:生:我找到了“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可以看出女媧很辛苦。
師:特別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
師:你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師評:從她的朗讀中老師還體會不到女媧很辛苦,誰再來讀一讀?
再請一生讀。
交流三:生:我還找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可以看出女媧特別辛苦。
師:咱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讀文,邊讀邊畫邊標注,這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課堂中讓學生實踐這個學習方法并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接著讓學生來交流收獲,雖然注重談感悟,但仍以讀為主,在“讀-悟-讀”中學習、內化。
(2)師:你們能想像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嗎?
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一:我覺得女媧可能會先去森林,可能會遇到野獸,被野獸咬傷或者抓傷。她還可能會去海邊,遇到鯊魚或者被海藻給纏住。
師:她怎么克服這些困難的?(生還未考慮清楚,先請坐)
生二:她可能去山上找純青石,找不到后來到荒漠,她當時已經精疲力竭,并且被地上的仙人掌刺得很不舒服,她很渴很累,所以她走到了清泉邊,在泉水中竟發現了純青石。
【設計意圖】:通過挖掘文本空白,引導學生想像女媧在尋石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想像的空間很大,但通過三個提示使他們的想像更有針對性。先四人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既保證了全班的參與,又使通過交流而碰撞出的思維火花得以在全班分享。通過想像、交流、分享,讓學生對女媧不怕危險,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的奉獻精神和善良勇敢的優秀品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師:女媧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純青石,多么不容易呀!
自讀,指名讀。
師:老師發現你把“終于”這個詞讀得比較重,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女媧歷盡千辛萬苦,經過長時間的尋找,終于找到了。
師:“終于”一詞表示經過一個艱難的過程,最后達到目的。你能用“終于”來說一句話嗎?
兩生造句,師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是將文本理解和語言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才是語文課文學習的最終目的。
(3)默讀第四自然段,畫一畫表示女媧煉石補天時動作的詞語
a.反饋。(挖、放、冶煉、裝、端、對準、潑、補好)
b.談體會。
師:這些動詞用得好不好呢?為什么?
生:用得好,用詞很準確,(除了用詞準確生動,你還體會到什么?)寫出來了女媧補天很辛苦。
師:這段話運用了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得這么具體、生動。平時我們寫作文也用上這樣的寫作方法,一定能把事情寫得更具體、生動、吸引人。
兩生反饋。
c.同桌讀。(師:同桌之間讀一讀吧,體會作者是怎用運用這些動詞把女媧補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d.說話訓練:用“先……接著……然后……最后……”復述這段話。(師:動作描寫,有先有后,你能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來復述這段話嗎?同桌商量一下這些詞應該怎么用比較好。)
e.兩生反饋。
【設計意圖】:第四自然段的特點就是運用了一系列動詞將女媧補天的過程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這種寫法在寫作上很值得借鑒,故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除了能理解外,還要能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并提倡學生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中,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另外,動作描寫有先后順序,讓學生運用“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連接詞來復述這段話,有助于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內在理解,并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合理性。
(4)回顧上文,再讀女媧的決定。
師:女媧用自己的行動完成了自己的決定,大家還記得她的決定嗎?
生: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二)、引讀第五自然段,呼應前文。
1.引讀:現在,大窟窿被補好了,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云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2.呼應:女媧真了不起!人們又可以(歡歌笑語),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了)。
【設計意圖】: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通過聯系上下文,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相信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學生在習作中也會慢慢學會前后呼應,思路更清晰。
(三)拓展思維,訓練語言
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斷地努力著,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嗎?
(說話訓練“我想對女媧說:。”
【設計意圖】:學文至此,學生對女媧的精神品質有了較深的理解,但這只是積蓄在心中的一種感覺。在此設計這個說話訓練,讓學生一吐為快,并在思考中、在說話中完善自己的認識,并通過交流加深彼此情感的共鳴,對女媧的善良勇敢,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四)總結升華,預留想象空間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7個生字,研讀了課文,體會了女媧不顧生命危險,冒著重重困難把天補好了。她的這種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師:這是一個多美的神話故事啊!怎么把這個故事講得更精彩。肖老師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情節展開想象,大家看一看,輕聲讀一讀。
老師是怎么展開想象的——(動作、語言、心理、神態描寫)
老師相信你們也能展開想象,把故事講得更精彩!
【設計意圖】:神話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極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末留給學生通過想像把故事講得更精彩的空間,一方面滲透了寫作上基本的描寫方法的指導與運用,另一方面也給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提供了舞臺,一舉兩得。
四、教后反思:
通過《女媧補天》一文的教學實踐,我收獲良多。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下幾點來展開。
1、反復讀文促理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基礎。新課標中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故在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但每次讀文都有目的性,不是為讀而讀。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感知,然后展示讀(賽讀)進行體會,交流后再感情讀。在多種朗讀形式的作用下,在老師充滿情感的鼓勵引導下,最后大部分學生能讀出女媧難過而又焦急的心情了。
2、品詞析句重感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學習女媧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女媧補天》這篇文章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讀文后大抵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不難的,但要讓學生深切地理解女媧的精神品質并受到熏陶感染還得靠品詞析句來完成。“自讀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這個問題的設置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找尋關鍵詞句中,邊讀邊批注,這就是一個品析感悟的過程。
3、讀練結合重積累。
本堂課的特色之一在于注重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舉一反三,聯想遷移。如給“立刻”換近義詞;用“終于”造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來復述第四自然段等,目的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做到讀練結合。其次,練習的形式多樣,詞、句、段都涉及其中,讓有限的課堂時間擁有更大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展開想像快樂學。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于、冒著生命危險”等詞并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通過“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提出“你能想象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引導學生在文本的基礎中展開想象。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熱烈,發言的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合理想象,成為了課堂的亮點。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學生的發言評價不夠到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還有待加強。但總體而言,我能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并結合八項教學策略進行設計及教學實踐,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課堂氣氛和諧,學生愿學、樂學,學有所獲的境界。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12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么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后可怕的情景。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感慨頗多:
1、讀中悟情,“讀”貫穿始終,抓住重點詞句來讀,讀出感受。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在教師引讀時對“熊熊”等詞進行解讀,突出悲慘的景象。
2、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第一節時,我采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3、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如課堂上駕御能力不強、很多地方處理的不夠靈活、教師的評價語很不到位。這也是我今后教學中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13
《女媧補天》反思
山東省威海市長征小學 鄒進娜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導學生體會一邊串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教者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語文學習要讓大多數學生得益,必須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讀的訓練上,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說,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說,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于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說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復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同時,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學生的發言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朗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 付麗秋
在上第一課時.讀課題之后,我問他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說知道了主要是寫女媧的,知道寫女媧補天的故事。我請學生說了關于女媧的其他故事,學生津津樂道,說了女媧造人的故事。然后再讀課題,問他們想知道什么。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就是圍繞著女媧為什么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來問,這也就是我們這篇課文要解決的主要內容。請了四個同學讀課文,請別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我下去巡視了一圈,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勾出問題的答案。但也有幾個學生什么也沒勾出來。
開始解決第一個問題,在請學生讀了這一部分之后,讓他們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仿佛看到洪水沖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仿佛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還有的孩子說:“我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動物驚慌的尖叫聲。”在體會之下我們充滿感情地讀了 “許多人在水里掙扎”。然后我問他們這兩天熱嗎?孩子們點頭,我說:“如果這時身邊有熊熊大火,你有什么感覺?”“熱啊,熱死了!”“會被燒死。”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有的還用手不停地扇風,仿佛真的被火圍住了一樣。我們再感情朗讀“許多人被圍困在山頂上”。在體會“地被震裂了,田野里出現一道道深溝”時我啟發他們結合地震的災難來體會。然后再請學生讀,兩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仿佛真的看到了那種災難。然后全班再讀,感覺學生的讀上了一個臺階。
看到學生有滋有味地讀,我覺得很高興。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富亭小學 李曉燕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了解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于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了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看一段錄像,然后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讓學生再讀課文時,讓他們帶著問題讀,思考問題,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然后就問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組討論時,我要求他們就討論一個小組成員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因為就圍繞一個問題,所以每個同學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氣氛活躍。
在全班同學討論時,我讓同學們自己說,他們回答問題很積極,就邊平時很少舉手的同學,這堂課上也很活躍。他們根據看書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喜歡、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真實的感受。
本來準備本堂課將課文學完,但沒有預計到同學們的回答會那么積極,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沒有學完,但我覺得,同學們能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也是一種收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遼寧省鞍山市東長甸小學 張 帆
《女媧補天》這是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這節課的生字較多,筆畫繁。于是我為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玩中學、在興趣中學。
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把課后要求認識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先讓學生自習,再開火車讀,接著我問;大家喜歡猜謎語嗎?生回答喜歡。我就出了兩個謎語,一個是:“一條長長的毛巾。”猜(帳);一個是:“共三滴水。”猜(洪)。學生都猜對了。他們高興極了,不知不覺地站起來。此時此刻,我趁熱打鐵,說:“再猜一個謎語好嗎?”生異口同聲“好”。“這些生字中,哪三個字是三胞胎的兄弟,請舉手”。老師說。我原想先讓那些基礎較差的,反映較慢的同學來猜,可是澤賢同學迫不及待地走上來,拿下三張卡片,“媧”、“禍”、“鍋”,并告訴大家,這三個字的左邊不同,右邊相同,是形近字,像三胞胎的兄弟。同學們舉起雙手,發出“耶”的口號聲。機不可失,我又緊接著問;那怎么認這三胞胎兄弟呢?敏珊同學站起來說:“要根據偏旁表示的意思來記。”講得很好。隨后,同學又站起來說:“我還會給這些生字找兄弟。”有的說:“歇”的兄弟是“渴”、“喝”。有的說:“沸”的兄弟是“佛”。有的說:“仿”的兄弟是 “放”、“防”、“訪”、“房”等等。效果是非常好。真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這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敢于奉獻的精神。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并說出為什么?再讀一讀。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說,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說,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于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說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接著,另一個同學說:“沒人喜歡第一自然段。”我又問:“為什么?”很多同學不約而同地說:因為第一自然段寫第一自然段寫天破了以后,世界變得很可怕,誰也不喜歡這樣。此時,我大吃一驚,真沒想到他們竟然說出自己的喜歡、憤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真實的感受。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范文 篇14
一、導入:
我們已經讀了很多神話故事,今天老師要來考考大家,知道這些故事嗎?
出示課件:盤古開天 哪吒鬧海 八仙過海
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女神:
出示女媧:
知道她是誰嗎?
女媧是一位女神,盤古開天地后,女媧認為盤古的創造還算不上完整,她要創造出比任何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靈。于是,當女媧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時,就決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心靈手巧,不一會兒就捏好了許多的泥人。女媧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活了起,變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 “人”。女媧想做出更多的人,于是她把一根繩子放進河底的淤泥里轉動著,然后提起 向地面上一揮,泥點落下來就變成了一個個小人。女媧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們,給大地帶來了生機。女媧創造了人類,因而被人們稱為人類始祖——女媧娘娘。
她為了人類的生存,不顧辛勞,不怕兇險,不停地工作,為人類造福,創造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女媧補天》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補天女媧補天)
二、整文感知課文(自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綱:
①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初讀情況
②出示詞語認讀。
轟隆隆 露出 燃燒 熊熊大火 圍困 掙扎 熄滅 噴火
缺少 冶煉 液體 大盆 金光四射 云霞
①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天破了是什么情景?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指名讀:這段話寫出了什么?(這段話寫出了天塌下來后大地上的悲慘情景。)
這幅畫面,沒有夸張和想象是難以描畫的。我們也夸張著來讀一讀。
引讀: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 地被…… 山岡上 田野里 …… 許多人……
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
大樹被洪水淹沒;看見房子被沖毀;聽見人們的喊叫,看見孩子的眼淚…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看到這一切,女媧心情是怎樣的?
1女媧難過極了。
聯系課文第一句來體會。
“創造了人類”人類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心情當然難過。
2.從“立刻,求”等詞中進一步體會女媧焦急、難過的心情
3.小結,為救人們,先做了兩件事:求雨滅火;造船救人。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過渡:天火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就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
2. 找出文中具體補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女媧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從她原以為……費多大力氣這兒看出她原來找石頭費了很大力氣。
生:“她忙了幾天幾夜”這句話中也看出女媧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
生:“她又找啊找啊”這句話也可以看出。
3.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女媧是怎么找五彩石的。
可以用上下面的詞語:
蒙蒙亮 烈日當空 風雨交加 深更半夜
陡峭的懸崖 崎嶇的山路 漆黑的山洞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千辛萬苦 疲憊不堪
五、指導生字書寫
課后反思:
女媧補天》這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天,天突然塌了一大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上山洪爆發,大火熊熊,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煉就五彩石,冒著生命危險將天上的窟窿補好的故事。 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語文學習要讓大多數學生得益,必須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讀的訓練上,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說,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終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說,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說,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于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說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復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獲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同時,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學生的發言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朗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