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剖析(通用15篇)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教學聚焦:《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從這些基本理念,我們不難讀出:語文具有很強的“體驗性”,語文教學要從學生體驗出發。以此為指導,結合《畫風》一課的文章特點,筆者進行了體驗性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三個小朋友開動腦筋畫風的過程及方法。
精彩回放:
[片斷一]課文導入:猜風
課件出示謎語: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師:猜一猜它說的是什么?
生:風(師板書“風”字)
師:誰能用古詩吟一吟風?用歌曲來唱一唱風?
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風吹草低現牛羊。
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師:同學們,我們能歌唱、吟誦風,能不能畫風呢?
(板書課題《畫風》)
[片斷二]講讀課文:畫風
(課件展示主題圖)
1、師:請你輕輕地讀讀2-8自然段,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再同桌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邊找邊畫,同桌交流)
2、投影出示有關的四個句子:他們畫的風藏在哪里?
1)我們先來看看趙小藝是怎么畫風的,請大家齊讀第一句話:
提問:a、這一句話中你從哪里看出風來了?學生匯報后板書:旗子飄。
b、是呀,宋濤也看出來了,誰來讀讀他說的這句話。“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驚喜的語氣,大聲說)請幾位同學練習說。
c、出示課件,這一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轉換成被字句的練習:旗子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小結:在趙小藝畫的這幅圖中,我們從旗子飄,可以看出風來了。
2)其它的三幅圖中,從哪里也看出風來了?
理解陳丹畫風的辦法:
a、她畫的是風嗎?你從哪里看出了風來了?
出示句式練習:是風,風把
被風
b、板書:小樹彎
c、板書:雨絲斜
3、(課件展示:我會說)
師: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三個小朋友畫的風在哪兒嗎?
生: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生: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4、師:我們可以從隨風飄舞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轉動的風車……看出風來了。這三個好朋友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畫得多好呀!你們還能想出什么方法來畫風?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a、生畫風)
b、展示自己的畫,說風:
生:風來了,風把頭發吹亂了,風藏在頭發里。
生: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里。
……
亮點直擊:
一、激活積累,誘發體驗
積累是體驗的先決條件。小語課文,大多是對生活情境的描述,語言生動形象,惟妙惟肖,教師可喚起學生回憶,以學生已有過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閱讀積累誘發學生真切的體驗。本文開課伊時,請孩子們猜一猜風謎語,用古詩吟一吟風,用歌曲來唱一唱風,學生小手直舉,發言積極。通過這一環節,激活了學生已有的閱讀積累,誘發了他們的原有體驗。
二、借助語言,引導體驗
語言能創設情境,激起共鳴,使學生入情地參與到體驗之中。在分析課文中三個孩子的對話時,教師通過改成被字句和用“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三個小朋友畫的風在哪兒,讓學生們不斷與文本觸摸、對話,既體現了語文課的語性,又調動了他們的生活體驗,與文中的小朋友產生共鳴,這樣借助語言引導體驗,達到了“水到渠成”功效。
三、想象操作,豐富體驗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本課教學中,筆者能抓住兒童想象力豐富的特點,依據教材所提供的支點作為啟發想象的發散點,適當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思考,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較好地誘發了學生內心體驗:理解課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畫風后,同時設計了說話環節“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再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想一想還能用什么方法來畫風?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說一說風來了還有什么現象。“風來了,風把頭發吹亂了,風藏在頭發里。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里。”這樣在教學中不斷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無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為體驗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豐富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總之,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語文課堂上,沒有體驗的教學就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要學生品出味兒來是不可能的。我們應引導學生入乎其內,撥響他們的體驗之弦,撥動他們的情感之弦,使他們身臨其境,受到感染,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這樣,才會有接納、認可、感悟、共鳴,也才會有語文的生發和拓展。
《畫風》教學案例
“同學們,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把風畫出來的?”
大家紛紛發言:“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宋濤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趙小藝還畫了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同學們,誰還有其他辦法畫風?”
有的說:“我的衣服被風吹起來。”有的說:“我的辮子被風吹得飄了起來。”有的說:“畫風箏在天上飛的高高的。”有的說:“樹葉被風吹得亂轉。”等等。孩子們的思路被打開了,說了好多辦法,我聽了禁不住為孩子們鼓掌。
“請大家想一想:聲音、氣味與風一樣,也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該怎么畫?”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會兒時間,小手林立:“畫一位同學捂著耳朵。”“畫一位同學在讀書。”“畫一只小鳥在枝頭唱歌。”“下雨了,畫閃電。”真是妙極了。這時,有一個孩子這樣說:“老師,畫盛滿菜的盤子,我在聞。”“我手里拿著一束鮮花,蜜蜂繞著花飛舞。”等等。孩子的語言真實妙極了,我沒想到孩子有這么精彩的回答。于是,我及時布置作業,要求把剛才的畫風、畫聲音、畫氣味的語言、場面寫下來,看誰寫的好。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2
今天下午,我在班里試講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畫風》的第一課時。整體進行得還算順利,學生的反應基本在預料之中,當然也偶有驚喜。但因為想多給學生一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的思想得以碰撞,相互啟發,有所創新,以致最后超時了5分鐘。
事實上,這也暴露出許多不足。雖然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和教學預設做得還算充分,但每個環節在時間的把控上卻做得不夠(如寫字時間不足十分鐘,每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沒有大致的估算等),對教學流程的熟練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每一處過渡語也需要再精簡提煉。而“讀”的`體現,更顯現出一種“弱化”,即讀得不夠,缺少朗讀的指導。可見在這份教學設計中,過于重視對課文內容及人物的分析,過于重視啟發想象、開闊思維,而“讀”的地位卻沒有得到明確的展現。這絕對是備課時的重大疏忽。因為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只是一方面,識字寫字及朗讀都不啻是教學中的重點,必須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然而,我卻忽略了,或者應該說模糊了“讀”,僅僅只是關注了如何啟發學生去想象,去創新,激活他們的思維。雖然一節課容量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然而學段目標卻是需要在備課時深入研究,并要在課中明確體現的。
因此,在下階段的備課過程中,我一定會認真研讀學段目標,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不但要把識字寫字落到實處,還要領著孩子們把書讀好,大膽想象、創意無限。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3
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情境教學不僅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畫風》一課時,根據課文特點,設置教學目標,創設了以親自體驗為線索的情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去了解課文內容。
首先,我挑選了一個有風的日子教學這課,打破了傳統的按一定順序的規律,一上課,我便激情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讓你們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我們美麗的校園,好嗎?”同學們齊聲說:“好!”這樣做的同時又把語文和美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由于我們班在教學樓的二樓,視野比較開闊,我就叫同學趴在教室的窗臺上一字排開,畫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和“嘩嘩”作響的樹木。同學們興趣盎然地畫了起來,在他們畫畫的同時,我又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仔細觀察你所畫的事物與平時什么時候是不一樣的?同學們踴躍地舉起手來,我請了一位同學回答,他說:”我們現在畫中的景象跟平時沒有風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沒有風的時候,紅旗不會飄揚,樹葉也不會“嘩嘩”作響,枝條也是下垂著的,今天我們畫的是有風的時候,紅旗在迎風飄揚,樹葉在“嘩嘩”作響,枝條也在隨風起舞。這位同學回答后,我沒有馬上給予肯定,而是征詢其他同學的意見,問到:“你們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同學們齊聲回答:“同意。”我馬上肯定了他們的觀點,并表揚他們有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接著,我又繼續把他們引向課文的主題,用總結引入了新課:“同學們,也就是說通過你們的畫,人們可以感覺到風的存在,你們實際上是把那摸不著的象——風給畫出來了,對嗎?你們真了不起,相信你們今天完全有能力自學這一課——畫風。
這時候,我就要求同學們自學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但是通過自學后,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已經不成問題了。這堂課的教學前奏比較長,老師的講解卻很少很少,但是我覺得取得的效果卻遠遠比老理由講解要來得快來得直接,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不教自明,使學生在親自體驗中了解課文,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語文。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得特別投入,效果非常好。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4
教學目標:
1、我會認“濤、陳”等7個生字。
2、我們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我們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仔細來聽: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打一自然現象,是什么呢?(風)
2、你都知道哪些風?(生自由說:春風、龍卷風、北風等等,引導學生用動作來表現。)
3、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能畫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故事。(板書課題,齊讀。)
過渡:同學們的聲音真響亮,把風姑娘也吸引來了,她還給我們帶來了任務呢!
4、出示學習目標,指名讀
大家好,我是風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尋風的足跡吧!我們每到一站還有任務哦!
第一站:我會認'“濤、陳”等7個生字。
第二站:我們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我們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過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嗎?真棒,每個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讓我們帶著這份自信和智慧進入學習的第一站吧!
二、自學導航一
1、小組合作學習課后“我會認”的生字。
方法: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組詞,并說一句話。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誰在畫風,用——畫出他們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組合作學習,師巡視。
(二)匯報展示
1、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
過渡:聽到你們說的這么好,生字寶寶都開心地跳起來了。瞧,他們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認識嗎?
2、出示:趙小藝、陳丹、宋濤(指名讀、齊讀)
師:第二個問題解決了嗎?文中都有誰在畫風呢?看,這三個小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進入學習的第二站吧!
三、自學導航二
1、讀一讀,想一想: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用曲線畫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2、試著用下面的句式,說說他們的畫。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方法:先同桌對學,再組內交流。
(一)小組合作學習。
(二)匯報展示
1、學習趙小藝的畫
(1)指名讀第四段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風?
生:飄。(板書:飄)
師:這兒有一幅趙小藝的畫,想看嗎?(出示課件)從這幅圖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師:誰能給這幅圖配上書上的話,美美的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2)出示句子,對比
A、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B、趙小藝說:“我能!”
(第一句話比第二句話具體,而且第一句話是經過思考說出來的,第二句話沒有思考直接就說出來了。)
師: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讀第4小節。
過渡:趙小藝還畫了什么?
(3)指名讀第8段。
師:你從哪個詞中可以感受到有風?(板書:轉)誰能讀出這種感覺?(指名讀,評價)
師:趙小藝真聰明,她用旗子飄和風車轉的方法吧風表現出來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說說她的畫嗎?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來,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里。
過渡:瞧,現在你成了一名小詩人了,那陳丹又是怎樣表現風的呢?
2、學習陳丹的畫
(1)指名讀第6段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風?(板書: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她的畫中有風嗎?
師:誰能給這幅圖配上書中的文字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2)補充句子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過渡:我們來看看宋濤的畫吧!
3、學習宋濤的畫
(觀察圖畫)你從他的畫中感受到了風嗎?那文中是這么寫的?
(1)指名讀第7段
師: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風?(板書:斜)
(2)指導朗讀
(3)補充句子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過渡:我們把這幾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了,一起來讀一讀吧!
4、齊讀小詩《風來了》
過渡:我們欣賞了三位小朋友的畫,還給他們的畫配上了一首小詩,現在我們都是小詩人了。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聲)風來了,所有的景物都動了,想看看這些動起來的景物嗎?
5、理解最后一小節
(1)播放動畫
(2)瞧,這些景物都動了,顯得更美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3)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這是說他們畫得好,是對他們的`贊美。)
6、是啊,這三個小朋友經過認真的思考,畫出了這么美的畫,得到了大家的贊美,那你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嗎?為什么?
7、說的真好,老師知道你們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下面我們就來大顯身手,也來說說你想怎樣畫風?(生自由說)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設計了一個個精妙的創意來畫風,我們又成了一名小畫家了!
四、回顧目標,談收獲
1、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風姑娘給我們提出的任務完成了嗎?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3、師總結: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少,我們知道了這三個小朋友經過動腦筋、想辦法,從不會畫風到學會了畫風,這件事告訴我們(出示課件,齊讀)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勤思考,想辦法,才能獲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們能做到嗎?
過渡:下面到了考驗大家的時候了。
五、達標檢測
1、我會選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桿( )轉身( )天空( )
一桿秤( )轉動( )空地( )
2、我會填
一( )風一( )雨絲一( )風車
一( )樹一( )紅旗一( )云
六、作業
喜歡畫畫的你: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喜歡寫日記的你:把你想到的畫風的方法寫下來。
喜歡創新的你:聲音、氣味和風一樣,也是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試著畫出來,還要配上一段介紹哦!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會認讀7個生字。
2、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理念】以學生主體,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音樂走進語文課堂,豐富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愉快識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準備】cai課件、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認讀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遇事要動腦筋: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以歌曲內容導入新課。
(板書:風)
2、引導感受風的特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在活躍氣氛中進入課堂學習。
2、感受風的特點,暢所欲言,產生興趣,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引導進行“認朋友名”活動,集體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語。
2、去拼音認讀生字詞語,以交朋友的形式讀詞語。
3、引導“魔方生字對對碰”活動,鞏固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
4、引導應用詞語,同時介紹識字方法,并組詞語鞏固對生字的掌握。 1、個別學生領讀名字,初識生字。
2、進行“交朋友”鞏固認讀詞語。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對對碰”游戲中鞏固生字。(運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說我指”的游戲。)
4、練習應用詞語,介紹識字方法。
三、讀文感悟,領悟交流 1、組織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畫”的美麗。
3、朗讀課文,自主學習:
學習要求:
認真讀課文,你喜歡誰的畫?
你從哪里感覺到風了?找出相關的段落重點學習。
(教師巡回參與,相機點播)
4、交流匯報,突破重難點:
引導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抓住重點詞語,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課件、板書);
重點理解“飄、轉、彎、斜”等動詞,
指導朗讀重點句子,在朗讀中感悟。
5、師生共同小結:
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直接畫出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畫風中事物的變化來把風表現出來,使人感到畫中有風。
6、引導學生再讀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初步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朗讀第一段,感受“畫”的美麗。
3、明確要求,自主學習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認真研讀。
4、與全班同學交流,匯報學習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通過朗讀感悟,深入理解課文。
5、與教師一起共同小結。
6、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展示朗讀。
四、創造體會,拓展延伸 1、引導拓展口語練習:
說一說:
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
我說:“是風,風把( )吹得( )了。”
2、唱一唱:
以練唱兒歌的形式,再次回顧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活動
3、想一想、畫一畫:
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
引導先說,課外畫出。1、進行拓展口語練說,聯系生活實際,發散思維,鍛煉語言組織和口語表達能力。
2、試唱兒歌,感受課文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
3、創造思考,想想說說、畫畫,延伸課外。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學會課后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理解,動手畫風,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略)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6
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會正確書寫“藝、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4.初步培養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三、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預設流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1、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畫風》一課的導入可采用猜謎的方法“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學生興致勃勃地猜出謎底是:風。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猜謎導入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風看不見,摸不著,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卻是《畫風》。(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指名質疑。
[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于思考,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打開書,翻到15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匯報朗讀,評評小組內的“小播音員”。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7
一、教材簡析
本文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風看不見也摸不著,怎么畫?陳丹、趙小藝、宋濤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4-8自然段,理解李衛、小藝、丹丹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是通過朗讀理解,但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朗讀,加上孩子天生愛畫、愛說,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查一查、畫一畫、議一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理念
倡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朗讀為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表演示范讀等)語言實踐中,培養語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個性化的句子,讀懂課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體會到遇事善于質疑、思考、解疑帶來的無窮樂趣,并樹立起自信,同時培養交流合作的意識。
五、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課前活動,激發興趣
1、謎語激趣:禾苗見它彎腰,小樹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浪花見它歡笑。請學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邊、校園中尋找謎底。
2、引導探究:看看哪位最愛動腦筋的同學有辦法把它帶到教室里來。
(二)揭示謎底,引入新課
1、揭謎底,并讓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把它帶到教室中來的。
2、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位小朋友,看看他們又是怎么辦的?
(三)、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好嗎?[錄音]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
(生自學)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里住著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桿的桿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桿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出示:課件]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伙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才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四)、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1、出示三個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如“我叫趙小藝,我在(干什么)。”
2、鼓勵學生與“它”交朋友,同時引導讀姓名,認識其中六個生字,可聯系身邊同學的名字來認識。
3、練習對話,開展爭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動。
①自由誦讀;讓學生讀他(她)喜歡的段落。
②自由組合練對讀。
③小組推薦代表,分角色朗讀,競賽讀。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示范、指導。
“誰能畫風?”要讀出宋濤疑問的語氣,且心里有一絲得意的情緒;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時,應帶有為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時,應該是非常自信、高興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我也會畫風了”“我還能畫”等句子要帶驚喜、興奮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語氣讀。
5、表演、示范朗讀。
(五)留意生活、描繪美景
1、回憶刮風的景象。
2、動手畫風,比比誰想得妙、畫得好。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課外拓展。
還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見,摸不清的,如果由你來畫,你會畫什么?請你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彩筆描繪出來。
(六)、作業:
課文我們學完了,誰愿意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獲最大。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和風有關的游戲,好嗎?誰能唱唱和風有關的歌?(抽生)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抽生)對了,孩子們,風可以聽到,感受到,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出來,可是,風能畫出來嗎?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繼續學習---《畫風》。
二.自主探究
1.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請你起來讀一讀你到找的句子好嗎?(生讀)
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么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8
《畫風》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雖然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是課文當中的人物對話較較多,所以我設計在教學當中主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讀,引導學生逐步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也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2.學習與要求學會的生字有關的詞語,要會讀,會寫.
3.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的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培養學生探究,求知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學習逐步的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三、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點撥式教學
四、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圖片
五、教學過程: 2課時
學步驟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用“風”字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二、學習生字新詞
1、預習生字
2、學習生字
三、學習課文
1、朗讀4—8自然段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讀課文
3、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4、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一、繼續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并填空填空
2、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填空。
3、鼓勵學生填句子、讀句子
二、再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展示學到的知識
課堂小練筆
四、生談學習后的感受,師總結全文
五、課外拓展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黑板出示“風”字
1、師:同學們誰能唱一唱“風”的歌曲?
生:……
2、誰能背誦學過的有關“風”的詩句?
生:……
3、同學們掌握的風知識真多。我們都知道風看不見,摸不著,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去大自然中尋找風,好嗎?
出示音頻課件:風的聲音
你找到風了嗎?在哪里找到的?
生:……
4、如果老師請你把風畫下來,你能嗎?(板書:畫)
一.過渡:今天我們要去認識三個小朋友,他們叫宋濤,陳丹,趙小藝(板書),我們先和他們認識一下吧。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習字詞
1.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4.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
1.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
師:指名讀,齊讀.
2.識記字形:要求讀準音,認清字形
丹:獨體字,四筆寫成.
藝:上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乙.
濤:左右結構,右邊是壽
桿:左右結構,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干.
生:書寫練習
師:同學們真棒,不但字詞讀得好,寫的也不錯,老師真喜歡你們。
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新朋友喜歡畫畫,你們喜歡畫畫嗎?平時你們最喜歡畫什么?
生:……
同學們,看了我們今天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
師:是啊,風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怎么可能畫得出來呢?在這里,老師想知道同學們有沒有勇氣從小就向最困難的問題挑戰?
二.學習1——3自然段
今天天氣真不錯,這三個好朋友約好了一起來到郊外畫畫,他們都畫了些什么呢?
生:(齊讀1自然段)他們畫得可真好!
1.三個小朋友看著自己的杰作也很高興,這時,一陣微風迎面吹來,宋濤突發奇想,提出了個什么問題?
生:“誰能畫風?”
唉,多讓人為難呀!所以當宋濤提出“誰能畫風”這個問題時,陳丹是怎么說的呢?
三.學習4——8自然段
1、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呢?請孩子們仔細讀4—8自然段,用“——”找出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句子,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好嗎?
2、孩子們,你們找完了嗎?現在老師就檢查一下你們否讀準了,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生:指名讀;請同學評價。
. 1、 師:這三個小朋友都畫了風,但是他們畫的用來表現風的物體和方法卻不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都畫了些什么?
默讀課文
2.誰來說說趙小藝是怎樣畫風的?她第一次畫了什么?第二次呢?
(板書:旗子,風車)
3.趙小藝是第幾個畫出來的?她幾次畫出了風?你覺得她的心情怎樣?
(高興,得意,自豪,激動)
大聲朗讀:讀出高興,得意,自豪,激動的語氣
4.你能用剛才體會到的感情,讀好這兩段話嗎?請孩子們自己先練讀。
師:誰體會到了?來讀一讀。
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你能再讀一讀嗎?
生:齊讀。
5.陳丹又是怎樣畫風的呢?
(板書:小樹)
她此時的心情怎樣?
你能讀一讀嗎?誰還想讀?
6.宋濤畫的又是什么呢?
(板書:雨絲)
他的心情又怎樣呢?
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7.同學們讀得真好,把三個小朋友不同的心情都體會到了,你們還想讀一讀嗎?
生:分組比賽讀。
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師:喜歡誰就讀描寫他畫風的那段。
1.他們明明畫的是旗子,小樹,雨絲,風車,怎么就說畫的是風呢?
(板書:飄動的,彎彎的,斜斜的,呼呼轉的)
2.小結:這就是說畫風就必須找出能證明風存在的景物,再畫下來。
3.學到這兒,你覺得這三個小朋友的辦法好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生:……
第二課時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能不能把那么多的“他”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讀得更清楚些,指名讀
(1)趙小藝會畫飄動的旗子和呼呼轉的風車。
(2)陳丹會畫彎彎的小樹。
(3)宋濤會畫斜斜的雨絲。
師:你最喜歡誰的畫?
(1 )趙小藝
從她的畫里,你看到風了嗎?從哪里看到風了?(板書:旗子飄、風車轉)
3、你能讀得讓大家都感受到風來了嗎?指名讀,齊讀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 吹 了,風藏在 里的句式說一說嗎?指名,
(課件出示,完成填空)
真像個小詩人,讓我們一起讀讀你的詩吧!齊讀。
(2) 宋濤
宋濤是個愛提問的孩子,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他畫出風來了嗎?
我們看看他畫的是什么?指名說
(板書:雨絲斜)
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讀句子,邊像宋濤一樣畫風嗎?自讀、指名表演讀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呢?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 吹 了,風藏在 的里 的句式說一說嗎?
(課件出示,完成填空)
生:齊讀
(3) 陳丹
陳丹很聰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
生:回答(板書:小樹彎)
小樹們,如果你感受到風來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你還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出示:風來了,它把 吹 了,風藏在 的里。)
誰在來讀讀這句話,你能讓大家感受到風來了嗎?
師鼓勵學生:你覺得自己棒嗎?夸夸自己吧!
5、你喜歡這三個孩子嗎?為什么?
生:……
師:板書 善于觀察 善于動腦
6、課文中小朋友畫畫的本領大,我們的朗讀水平也很高呢,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1)選自己喜歡的人物,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1、說風
三個可愛的小朋友因為細心觀察生活,找到了可愛的風娃娃。你想像他們一樣畫風嗎?說說你的風藏在哪兒了?
生:……
2、寫風
把你要聽到的風、找到的風寫下來,并且讀一讀。
生:動手練習
3、畫風
師:你還能怎樣畫風?
將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進行評比展示
生:點評作品
師:1、你還能畫像風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嗎?
生:討論交流后回答
2.孩子們說得真好,你們也和他們一樣,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去觀察,肯動腦筋。生活是一本厚厚的書,善于發現,懂得動腦的孩子,會在生活中學到許多。希望我們班的同學都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能快樂地學習生活,享受生活!
選擇一項你感興趣的完成。
1、找一些寫風的文章,讀一讀。
2、用你的畫筆,畫出風中的景色。
3、把你想到畫風的辦法寫下來
15 畫風
趙小藝 旗子 飄動的
風車 呼呼轉的 善于觀察
陳 丹 小樹 彎彎的 善于動腦
宋 濤 雨絲 斜斜的
用耳熟能詳的歌曲和詩詞引導學生的身心投入到風的情境當中去。
給學生自主識字、自主理解詞語、自主了解課文內容創設條件。
學習鞏固生字,掃清障礙,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習字形結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及時的給予學生鼓勵學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到課文的主旨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怎樣才能畫出來呢?
培養學生讀中理解、感悟、體會課文內容的良好習慣。
教給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來深刻理解課文的方法。
學習的當中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讀法理解課文。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感悟內容,深刻理解,激發他們的情感。逐步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引導學生細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才能讓學生理解怎樣才能畫出“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讀,引導學生逐步去體會三個孩子的畫風是時的思想。
抓住理解重點的詞句是理解課文的內容,在理解課文重點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遇事勤動腦的好習慣。
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
在這一環節當中出示圖片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是學生的身心一下子能投入到“風”的情境中去,體會只要仔細觀察,肯動腦筋,就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出來。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設計圖片與句子相結合來學習是為了讓學生仔細觀察再填空,達到“心”與“文”的結合,“情”與“境”的融合。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學生真正的成了課堂上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展示自我,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并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懂得動腦的道理。
把課堂中學到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班的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非常的專心,原因是孩子們之間的共性和大多數孩子對畫畫的喜愛,在學習中學生們懂得了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要勤于動腦,善于合作,勇于創新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多的觀察的道理。
我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主要加強 “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并且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這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畫風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多樣式的讀,接著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另外我在教學中還注重學科整合、讀寫結合。在引導學生展示學到的知識的這一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課堂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說風、畫風、寫風,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9
《畫風》教學反思
教后有思則有得,多思者必多得。所以,在執教《畫風》一課后信筆寫下些許感受,盼先思而后得。
準備了好長時間的課今天終于上完了,《畫風》一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簡單質樸,學生易于理解。?本節課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以情境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就用本課的三個主人公的頭像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通過找找說說的形式再一次檢查學生的識記生字情況。并且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們也學著畫風,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畫的都很有創意。
一節課下來,自己感覺上得非常成功。但靜下來細細想想,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抓住了重點,忽視了透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我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也讓學生配了課文中的句子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但是由于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的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二、重視了朗讀,忽視了個性;在本堂課上,我采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現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這節課讓我明白了課上得有多深,關鍵在于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徹。今后我會努力提高自己鉆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個臺階。
《畫風》反思
浙江省富陽市富春縣第五小學 陳碧恒
《畫風》以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課文生字量少,對話多。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說話、寫話等活動,既發展語言能力,又發展學生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讓學生像課文中的孩子一樣,畫畫風,再用語言敘述風。這樣,學生借助形象的畫面,就能將課文的語言較順利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外顯表達出來。
本課教學還力圖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通過觀察,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體驗生活的美好。在朗讀體驗、畫畫寫寫、編創小詩等語文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但在具體的操作實施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細細反思我覺得以下幾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提高。
首先,我對教材的處理。當我第一次拿到這篇課文,就覺得本課語言淺顯、易懂,重點應放在讓孩子們畫風、寫風上。但在教學時,由于對學生的不放心,于是仍是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讀課文,細細分析三個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使學生只能在老師的“精心牽引”下亦步亦趨。結果由于時間不夠,后面的學生小組創作小詩,分享禮物交流有關風的知識沒有進行。其實本文學生讀后都能理解孩子們怎樣畫風,老師不應多花時間在對這些語言文字的朗讀上。同時,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達到一種語言的積累,本文說話的切入點很明顯應放在宋濤說的兩句話上,但我卻單一地讓學生仿造宋濤的其中一句來說,扼殺了語言表達形式的多樣性,倒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對于學生說話中的一些口語,本人也沒能及時讓學生糾正。
《畫風》教學反思
湖南省第一師范第一附小 謝 平
上完這節畫風之后,心中感想頗多。雖然第一次上語文課,但也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也明白了這樣三個道理,第一,任何一門課程都具有它的學科性,如果想上好一堂優秀的課,必須要體現它的學科性質。第二每門學科雖然表面上無關聯,實際上是相通的。第三,不管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大體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師本身的積累很重要。通過老師們的評課,讓我茅塞頓開,才發現其實要真正的把一堂課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腦思考,該怎么上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學到知識。也真正意識到了自己是多么的稚嫩是多么的不成熟,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師們學習。從這次教學中也發現了幾個存在的問題。
一、科性不突出
語文的人文性沒突出來,是這堂課的一個敗筆。
語文的學科性可分為工具性和人文性,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最終的教學目的,是整個教學中的靈魂,在寫教案的時候我把這堂課在大體上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字教學,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第三部分是拓展,讓學生創新繪畫。在上課的時候,識字部分的教學也分為了兩步,第一步是三個小朋友的名字,這是必須會認會讀的,這一環節采取了開小火車的方式,第二步就是讓課文當中學生必須會認的詞語,在這部分中,形式過于單一,就是讓學生讀,其實形式還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可以老師講詞語的意思,學生猜老師所講的是哪個詞語,或者是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的詞語來造句,從而也鍛煉了學生說句子的能力。在初讀課文這一部分,只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讀了課文,只做了表面的工夫,沒深入到課文中的精髓,讓學生在讀課文中去品去思。就好象一根空心的竹竿,不實,從而也要狠狠的反思自己,做事情不扎實,浮在表面,沒有深入的去研究課文,只做了表面上的工夫。其實在教這個部分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去思考,為什么他們能夠把風畫出來呢?也可以在他們找出這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段落時,可以在后面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喜不喜歡這三個小朋友,為什么?從而使小朋友去思考,因為這三個小朋友很聰明,很富有想象力,所以喜歡他們,如果這樣一引導的話,這個課的人文性就突出來了。
二、語言不夠精練
這一點其實也跟本身的積累很有關系,如果自己積累不夠的話,腦袋里就沒有這個資源。這得還需要多看書,多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練,重復過多,詞句不夠優美,不夠吸引小朋友,其實語文課也可以說是一堂很美的課,老師優美的語句能更加的吸引小朋友,讓他們在一種美的感受中學習。
三、評價性的語言不夠靈活不夠貼切
在這堂課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的可真好”到底他那里讀的棒,到底他那里讀的好,我都認為這樣表揚很抽象,不夠具體,也不夠美。記得方老師是表揚學生的時候,詞句是多么的優美,讓學生聽了都倍感親切。“你的臉蛋就象一個紅紅的蘋果”,在我的腦海中也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想其實這也跟平時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以后還要多學多看。
四、拓展部分,形式太多于單一
在本堂課最后的部分是讓學生自己想象畫風。小朋友的想象里真的非常的豐富,感覺他們的腦瓜里藏著那么多無窮無盡的創意,在小朋友們畫完之后,就讓他們把自己的畫拿到臺上展示。其實在這個部分可以增加一個說一說的環節,“風是…,風藏在…了。”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畫,再用這個句型說句子,既可以展示他們的畫,又可以讓他們練習說句型,也為他們以后的作文奠定了一個基礎。其實這也跟自己的沒經驗有很大的關系,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課,每個細節都要抓好,要落到實處。還要多想,多比較。
上面四點應該還只是一步份的感受,還有很多問題還待自己在教學中去慢慢的摸索。只要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在不斷的改進中才能讓自己成長。在后面的教學中,自己該學的還很多很多。同時也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么好的一次鍛煉機會,也讓我知道了如果要成長必須的一步一個腳印來,實實在在的做事,踏踏實實的做人。
《畫風》教后反思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謝洋中心小學 林蓮春
《畫風》一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這樣的課文學生還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和做法。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運用情境教學不僅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課文特點,設置教學目標,創設了以親自體驗為線索的情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去了解課文內容。
首先,我挑選了一個有風的日子教學這課,打破了傳統的按一定順序的規律,一上課,我便激qing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讓你們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我們周圍美麗的景象,好嗎?”同學們齊聲說:“好!”這樣做的同時又把語文和美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由于我校位為山頭上,視野比較開闊,我就叫單組同學在走廊上一字排開,畫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和“嘩嘩”作響的樹木;雙組的同學則趴在教學樓前話壇邊沿上,畫隔壁中學操場上的紅旗和樹木。同學們興趣盎然地畫了起來,在他們畫畫的同時,我又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仔細觀察你所畫的事物與平時什么時候是不一樣的?幾十分鐘過去了,同學們畫完了都陸陸續續地進了教室。這時候,我要求同學們把自己手中的畫與同座位的畫相比較,這時候同學們發現自己的畫與同座位的畫不一樣,于是我對同學們說:“由于我們單組同學畫的是教學樓的前面的景象,雙組同學畫的是隔壁中學操場的景象,所以我們每個人手中的畫都是不完整的畫,現在就請同座位的同學相互合作,把對方的畫補充完整。”這時候,我又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體現出了教材的要求。
補充完整畫后,我又回到了前面提出的問題:
仔細觀察你所畫的畫與平時什么時候是不一樣的?同學們踴躍地舉起手來,我請了一位同學回答,他說:“我們現在畫中的景象跟平時沒有風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沒有風的時候,紅旗不會飄揚,樹葉也不會“嘩嘩”作響,枝條也是下垂著的。今天我們畫的是有風的時候,紅旗在迎風飄揚,樹葉在“嘩嘩”作響,枝條也在隨風起舞。”這位同學回答后,我沒有馬上給予肯定,而是征詢其他同學的意見,問到:“你們同不同意他的觀點?”同學們齊聲回答:“同意。”我馬上肯定了他們的觀點,并表揚他們有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接著,我又繼續把他們引向課文的主題,用總結引入了新課:“同學們,也就是說通過你們的畫,人們可以感覺到風的存在,你們實際上是把那摸不著的風給畫出來了,對嗎?你們真了不起,相信你們今天完全有能力自學這一課──畫風。”
這時候,我就要求同學們自學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但是通過自學后,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已經不成問題了。這堂課的教學前奏比較長,老師的講解卻很少很少,但是我覺得取得的效果卻遠遠比抽象講解要來得快來得直接,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不教自明,使學生在親自體驗中了解課文,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語文。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化,激發了學生對周圍景物留心觀察和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0
一、教學目標 設計: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2) 理解重點詞句。
(3) 朗讀課文,(4) 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課文,(6) 激發對自然的觀察興趣。
(7) 初步培養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8) 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4-8自然段,理解李衛、小藝、丹丹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是通過朗讀理解,但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朗讀,加上孩子天生愛畫、愛說,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查一查、畫一畫、議一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 以基于交互式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 以課內外聯系,(3) 校內外溝通,(4) 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學習,(6) 探究學習,(7) 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8) 以讀為本,(9) 感悟朗讀,(10) 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11) 作業 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五、教學媒體設計:
(1) 多媒體課件,(2) 交互式學習網絡教室。
(3) 課前布置同(4) 學們從圖書館、網絡搜集有關資料,(5) 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研究一項環保小課題。
一、導入 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不喜歡猜謎語?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看不見它影子,摸不著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生答)你們可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就是風。[板:風]
風看不見摸不著,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風,好嗎?[出示:課件]
你找到風了嗎?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觀察的非常仔細。
[出示:學生畫]老師這里有一幅咱們班小朋友畫的畫,你來看看畫上有風嗎?(生答)許多小朋友和他一樣也不會畫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風,好嗎?[板:畫]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好嗎?[錄音]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生自學)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里住著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桿的桿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桿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出示:課件]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伙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才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三、學文。
這么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現在你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 是讀的更熟練了。(生讀課文)
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孩子的,你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說的很完整。)
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 想想你喜歡誰?
老師把這幾個自然段搬到屏幕上來了,誰來說說你喜歡誰?
(1) 喜歡小藝。
A、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B、因為她愛動腦筋。她畫出風來了嗎?C、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她為什么要畫?)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她還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點小藝畫風的句子]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他還加上了動作!
[板: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
(2) 喜歡李衛。
因為李衛愛提問題。他提了什么問題?讀出問的語氣。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絲]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李衛畫風的句子嗎?[點李衛畫風的句子]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齊讀。)
(3) 喜歡丹丹。
丹丹也很聰明是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板:彎彎的小樹。]誰再來讀一讀丹丹畫風的句子。[點丹丹畫風的句子]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知道了李衛、小藝、丹丹畫的風在哪里了嗎?老師找還沒回答問題的同 學來回答。[指板]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課文,好嗎?你可以自由組合,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
那個小組愿意上來讀?他們讀得棒不棒?
四、小結,
李衛、丹丹、小藝他們那么聰明,你從他們身上還學會了什么?老師看你們更聰明!
五、擴展畫畫。
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你來閉上眼睛,隨著音樂,想想還能用哪些景物來表現風?想好了就拿起筆來把風畫在紙上。(真像一群小畫家。)
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訴大家你畫的風在哪里?不但畫的好,表達的(用詞)也很棒!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觀察。[板------]
六、作業 :
課文我們學完了,誰愿意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 ,(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 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獲最大。
七、版書設計:
畫風
小藝 李衛 丹丹
小藝畫 李衛的畫 丹丹的畫
課后反思和自我評價
1、 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中風動的現象,引起學生對周圍景物留心觀察的興趣。課中畫風一環節,喚起已有經驗,學生對生活的再現比較豐富,使教學有了很高的升華。
2、 用謎語激趣,提供給學生對風的感性表象。學生自主設計作業 ,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網絡是學生間交互的工具,及時反饋,個案分析,互相幫助,共享學習成果及時修改,提高作品質量。
4、 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學為主,發揮網絡和多媒體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看、讀、想、討論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5、 課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根據學習所獲和主觀認識,暢所欲言,闡發議論,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1
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畫風》一課,這節課是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指導下完成的。是比較成功的一節好課。通過實踐,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1、突出語文教學特點,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語文就是研究語言文字的,語文姓語,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感受并通過朗讀將對課文的理解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課文4~8自然段時,以學生的讀為主,在多樣式、多次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會畫風的過程,認識到了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造。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同時通過說一說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本課突出了“體驗性學習”的特點:
《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很難畫。”這對于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于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利用電風扇這一直觀的形式,學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風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突出了重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讓游戲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的歌曲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采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后又進行了擴展延伸,組織學生練句,讀兒歌唱歌曲。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進行朗讀,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從這節課不難看出看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氛圍,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4、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展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激活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動力,以課堂第四至八自然段的內容為載體,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的成敗。我不做任何煩瑣的分析,而是把學習的權利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用激勵的語言為學生自主讀書學習注入了催化劑,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輔助了教學的需要。
首先,生動直觀的課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可愛的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愛學、樂學。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課件的使用配合了重難點的突破,豐富了課堂內容,擴大了知識容量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總會有些不完美,這節課也不例外。
例如:
⑴ 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個別學生發言次數過多。
⑵ 因為課間準備時間比較短,開課比較匆忙,課堂節奏把握不是太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繪畫紙,水彩筆。(或蠟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二、自主探究
1、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2、請你起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生讀,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
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么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么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后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云,但是只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我畫得怎么樣?(生評:不對,應該是斜斜的)對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么畫吧(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濤畫的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放課件)風到底藏在畫里的哪里呀?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看看你多了不起,這么快就作了一句詩,你能讓老師朗讀一下你的大作嗎?(師板書,并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
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為什么要重讀“彎彎”呢?那好,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出示陳丹的畫)那我們也來看一看,風藏在哪里?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說一說,并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師板書)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指導方法同上,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引導孩子說出“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里”“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3、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體會)
4、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愿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生加題目:《起風了》)那我們就一起來朗讀一下你們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體會
1、過渡:
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老師的音樂聲開始你們就開始動筆,音樂聲停你們就停筆,準備好了嗎?
(學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別忙,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學也要看仔細了,并用“起風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師總結,表揚: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
四、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還想出了畫聲音和氣味的辦法。可見,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善于觀察和思考,聯系生活中的實際,都是可以解決的。我愿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風一樣,聲音、氣味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能把它們也畫出來嗎?大家下課后可以畫一畫,說一說。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因此,第一課時中,我重點進行識字寫字教學,并引導學生初步閱讀課文,弄清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么畫風的,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此,我設立了“讀──悟──說──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從第一次教學效果來看,學生能很快地分清了是誰的畫,并能根據文中的語言說出依據。
在品讀感悟表演朗讀和配詩環節的教學中,我采用生單讀,挑戰讀,生生互讀,師生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是想以讀演為主,以讀促悟,并通過配詩的形式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觸摸三個小朋友的內心世界,希望他們在人文對話與碰撞中生成個體色彩思想,來體驗這三個小朋友的動腦、動手的樂趣,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并在配詩的過程中內化學生語言,化積淀為運用。實現語文的工具性。
學生在讀時的表現可以說是令人高興的,他們完全走進了文本之中,他們讀書時,和文本中的小朋友一樣,歪頭想,眨眼想,笑著說,高興地叫著,得意地說,一個個活脫脫就是文中的趙小藝、宋濤、陳丹。
但是同時,在第一次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幾處課堂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在填寫那首小詩時,總是說不完全,缺了這個少了那個,許多同學都把最關鍵的形容詞“彎彎的”“飄揚的”等漏掉了。
幾經思考,對教案做出了一些修改,主要有:
1、在寫字教學方面,我認為寫字教學還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的生字雖然不多,但為了適應孩子的記憶方式,我還是將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名字即“濤、藝、丹”的書寫教學放到第二課時。
2、在重點句感悟方面,刪去了實物展示小旗子和小風車的環節。畢竟這些事物在兒童的生活中并不罕見,兒童完全能用自己的已有知識感受到風對旗子和風車的作用力,如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反而會成為一種“多余”。
3、在詩句的出示方式上做了很大的改動:在第一次教學中,我在課前將詩句用5句“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的形式板書在黑板上,這樣就已經在學生眼中呈現了一組小詩的形式,而學生只是做機械的填空,沒有了成就感。因此在第二次的教學設計中,我把詩句的出現改成了課件一句一句展示的形式,即學生說出一句,我再呈現一句,而不再讓學生有思維定勢。
4、在課外拓展方面,我在第二次的教學設計中將本來只有一種模式的畫風改成了分層作業的形式,即讓同學在“畫”和“寫”中自由挑選,當然,有能力的同學也可以既畫又寫。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3
教學目標設計: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理解重點詞句。
(2)朗讀課文,
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理解課文,
激發對自然的觀察興趣。
(4)初步培養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理解三個學生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猜謎激趣:
看不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
2、你知道哪些風?
學生暢所欲言。
你們會背有風的詩嗎?生背。
3、今天我們就來畫畫風。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了這個課文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激勵:知道嗎,會提問題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真會提問題,讓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老師很把這個有趣的課文讀一讀,你們想聽嗎?(老師告訴小秘密:專心傾聽也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劉老師讀得怎么樣啊!(……)你們想挑戰老師嗎?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讀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生讀師視)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里住著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桿的桿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桿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出示:課件]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伙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才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三、學文。
這么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現在你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讀的更熟練了。(生開火車讀課文)
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孩子的,你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課題、說的很完整。)
你們知道嗎,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
想想你喜歡誰?
老師誰來說說你喜歡誰?
(1)喜歡趙小藝。
A、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B、因為她愛動腦筋。她畫出風來了嗎?C、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她為什么要畫?)
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她還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
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他還加上了動作!
[板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
(2)喜歡李衛。
因為李衛愛提問題。他提了什么問題?讀出問的語氣。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絲]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李衛畫風的句子嗎?[點李衛畫風的句子]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齊讀。)
(3)喜歡陳丹。
陳丹也很聰明是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板:彎彎的小樹。]誰再來讀一讀丹丹畫風的句子。[點丹丹畫風的句子]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知道了李衛、小藝、丹丹畫的風在哪里了嗎?老師找還沒回答問題的同
學來回答。[指板]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課文,好嗎?你可以自由組合,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
哪個小組愿意讀?他們讀得棒不棒?
四、小結,
李衛、丹丹、小藝他們那么聰明,你從他們身上還學會了什么?老師看你們更聰明!
五、擴展畫畫。
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想想還能用哪些景物來表現風?想好了就拿起筆來把風畫在紙上。指兩個臺前畫。(真像一群小畫家。)
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舉起展示]告訴大家你畫的風在哪里?不但畫的好,表達的(用詞)也很棒!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觀察。[板------]
六、作業:
課文我們學完了,大家還有不懂的嗎?誰愿意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獲最大。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繪畫紙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謎語,動腦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誰?
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板書:風)
2.有時我們能聽到它,有時我們能感受到它,那能不能把它畫出來呢?(板書:畫)
全班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1.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小朋友,請打開書,輕聲讀讀這個故事,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小朋友的,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教師巡視)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相機指導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引出畫風)
3.好,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一找他們三個分別都畫了什么?(教師巡視)
4.找完了嗎,都找對了嗎,你們的表情告訴老師你們是非常自信的,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呀?
(課件:連線,整體感知課文)
三、在讀中領悟文本。
1.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我們大家一起到書中尋找答案吧!請小朋友默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在書中畫出來,然后再輕聲讀一讀。(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老師呀,也把這三位小朋友的畫請到了大屏幕上,看看你能不能配上課文里的話,讀出風的感覺呢?
(1)課件隨機出示趙小藝的畫
生讀
過渡語: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她的風藏在了旗子里,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讓我們感覺到有風在飄動呢?(點讀)板書
誰還能讓旗子飄到你的句子里。(再讀)
(2)課件隨機出示趙小藝的第二幅畫
生讀
過渡語:哦,我聽到了,她又把風裝在了風車里,風車被她讀得已經呼呼轉了,獎勵你再讀一遍給大家聽。(生再讀)板書
(3)課件隨機出示陳丹的畫。
生讀
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小丹把風又送給了誰?(相機知道朗讀語氣)
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來讀一讀。(再讀)板書
(4)課件出示隨機趙小藝的畫。
生讀。
過渡語: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嗎,風又鉆進了雨絲里,雨絲被風吹斜了。老師也想讀,你們想聽嗎?(師范讀)板書
四、回歸整體,再次感知課文,提升情感。
1.過渡語:同學們可讀得真認真呀,老師把你們的發現藏在了一首小詩里,自由得朗讀一遍吧。(生自讀自悟,回歸整體)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了,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里。
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2.老師讀課文里的句子,同學們找詩里的句子讀,再次感受。
3.這個故事讀完了,同學們還想不想換一種方式再讀一讀呀?(引導學生,在人物很多的情況下,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讀課文)
生讀,其他學生做簡單評價。
4.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三個小伙伴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他們都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優秀品質,提升全文主題。)
五、在悟中激發創造。
1.過渡語: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他們的作品在“陽光杯”創意兒童畫的評選中獲得了提名,想不想跟他們一起去參加比賽吧。
2.那么如果讓你去畫風,你會怎樣畫呢?(練習說話)
3.過渡語:好,那么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說的畫下來,并配上一段文字。( 激發創造,練習寫話)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五分鐘左右時間)
4.張貼作品,適時鼓勵。
六、練習生字。
1.板書“藝”、“絲”。
2.讓學生觀察兩個字在寫法上的異同。
3.找一找書中還有沒有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法上應注意的。(生觀察)
4.生練習,教師相機指導書寫。
七、布置作業。
小作家:用一段文字寫出你想畫的風。
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演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課本劇。
小小探索家:搜集一首關于風的兒歌。
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歡樂。
板書設計:
畫風
旗子 飄
風車 轉
小樹 彎
雨絲 斜
《畫風》教學案例剖析 篇15
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評委、老師、同行們:
大家好!根據活動的安排,我向大家匯報一下《畫風》一課教后的反思,請大家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9自然段時,展開小組學習,設計問題:1、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2、你們組最喜歡誰的畫?讓學生帶著問題多形式感情朗讀,通過自己在讀中的體會,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并以小組形式匯報。把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分別以詩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仿說、仿寫,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隨后我在引導學生朗讀“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這些詞組相關的文段時,引導學生通過肢體語言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
以上就是這節課給我的點滴啟示,教學是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積累的,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動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這節課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沒有處理好,今后我會不斷學習,向各位專家、各位前輩、各位同行請教,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
我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