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精選12篇)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1
《歌聲》是二年級(下)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不幸觸礁沉沒,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掙扎。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在海里一邊掙扎一邊唱歌,她的歌聲給了大家勇氣和力量,激勵落水者堅持、堅持、再堅持!她的歌聲也引來了救生船。她用歌聲救了落水的人們。
這篇課文含義深刻,對于二年級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這篇難度較大的課文該如何由淺入深地把握,使二年級學生既可以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又能提高語言能力,是我教學的關鍵。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積累描寫歌聲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斷斷續續”和描寫歌聲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讀課文了解“歌聲是怎么救了大家”的。
在制定了教學目標后,我便從以下三個環節設計、展開課堂教學的。
一、以讀為本,抓住“歌聲”這一線索,開展閱讀教學
1、通過讀,了解課文中的歌聲是怎樣的歌聲。
課文以“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當馬金納筋疲力盡、深感絕望時,遠處海面上傳來隱隱約約、斷斷續續的歌聲頓時給了他力量,他奮力朝歌聲傳來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著歌,遠處的人們也像馬金納一樣朝著歌聲聚攏過來了;援救的人們也聽到了小姑娘的歌聲,于是“一艘小艇追尋著歌聲駛來了”,落水的人們終于得救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劃出描寫歌聲的句子,同時圈出描寫歌聲的詞語。這里滲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靜心讀文中,圈劃詞句。又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理解詞句”,教會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歌聲為什么會“斷斷續續”。從而引出課文中三句句子:“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她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再讀句子理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的意思,又通過讀這些句子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邊讀邊思,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
本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么救落水的人們的。我利用學生以往學習的經驗,如《海上救援》《海上飛機》等,讓學生思考通常人們是怎么進行救援的,同時又提出課文為什么說是歌聲救了大家,引發了文本和生活經驗的沖突,使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文尋找答案,從而對歌聲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1、歌聲給馬金納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2、歌聲給其他落水的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3、歌聲給救援隊傳遞了信息。
也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這“歌聲”到底在落水的人們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它是怎樣給他們增添勇氣和力量的,教師必須帶領孩子再次深入課文。教學時,我注意引讀重點句子,理解關鍵的詞語,創設情景展開想象說話,層層深入,解決難點。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蘊含的情感
讀文不僅要了解課文的內容,更要感悟文章蘊含的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是在了解內容之后,更深層次的讀。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小姑娘在大海中不停地唱歌很不容易,我先讓孩子們聽了海浪的聲音,再來讀好句子。又為了讓學生能夠體會馬金納聽到歌聲后心情,我用引讀的形式進行情感的滲透,使他們在讀后有所悟。教師通過引讀,滲透情感;通過范讀,激發情感;通過媒體,提升情感;創設情境,層層深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4、精心設計教師的引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情景的創設,離不開教師的語言。《歌聲》這樣的文章,蘊涵著一定深刻的意義,二年級學生還很難感受到。這時,老師需要下功夫思考、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引語,通過不露痕跡地暗示、啟發,讓學生沉浸在文本中思索、感悟。為了讓學生體會是怎樣給落水的人們增添勇氣和力量,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引語:“當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馬金納已經——,救生船卻遲遲沒有來。馬金納甚至有些——,他認為毫無生的希望了,他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海水是那么寒冷刺骨,如果他再不游的話,一定會被凍死。可就在這時,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了斷斷續續的歌聲,那歌聲是如此的清脆、激昂。在歌聲的鼓勵下,馬金納終于又鼓起勇氣,又有了生存的希望,還有人活著,他怎么可以就這樣絕望了,就這樣輕易放棄生命,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于是,馬金納頓時覺得——”
教師的這些精心設計的引語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再讀中感受課文的道。
二、注重積累、讀講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
語言實踐的方式是多樣的,實踐的目的在于積累和運用。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就開展了許多語言實踐活動。
語言實踐活動之一——詞語的積累
教學引入時,我就開始注意詞語的復習和鞏固,積累了曾經學過的描寫歌聲的詞語。在這篇文章中也有許多描寫歌聲的詞語,教學時我又適時羅列,讓學生讀詞積累。
語言實踐活動之二——朗讀的訓練
朗讀是語言積累最好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通過讀感受小姑娘的樂觀、開朗;通過讀體會馬金納聽到歌聲后的變化;通過讀積累說話的語言材料……
語言實踐活動之三——說話的練習
說話的訓練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特色,一共有三次說話練習,這三次練習是層層遞進的。第一次說讓學生談談馬金納心里想些什么。第二次說是讓學生說說其他落水的人們會怎么說怎么做。從說單個人的心理想法到說多個人的說和做,從說一句話到說一段話,兩次說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次說是讓學生在學了課文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歌聲會給自己帶來些什么。這是在學了課文的基礎上,有所感悟的說。
教學完這篇課文后,我深刻地體會到,要上好新教材不容易。尤其像《歌聲》這樣的文章,能做到難文淺教,需要老師潛心鉆研教材、從學生學的角度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2
師:請你們思考,當他們聽到歌聲后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指名多人)
出示: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遠處的人們隱隱約約聽到聲音,一位婦女激動地說:“ 。”一個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凍僵的老先生哆哆嗦嗦地說:“ 。”于是, 。
生:先小組內合作討論,再個別說。
師:假使當時女孩不在唱歌,而是在拼命地喊救命,人們聽了后還會有這樣的感受嗎?(指名)
生:人們會放棄對生的渴望。
生:人們會更加絕望與悲觀。
生:人們會越加恐懼與害怕。
師小結:那只會使人們更加悲哀,喪失求生的力量,因此我們說這個歌聲(板書:希望)
生:朗讀最后一節(讀出獲救后的高興與興奮)
小結:誰說歌聲不能救人,就是小女孩的歌聲救了大家。(板書:得救)
自我反思:“歌聲”這篇課文以馬金納為主的落水者聽到歌聲前后的表現與內心活動為重點,在這基礎上,我設計了拓展練習,通過看多媒體,使文本的內容直觀而形象,并且詳略得當,疏密有致。在讓學生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我還大面積地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層層深入地真切感到是歌聲救了大家,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并且我通過讓學生比較“歌聲”與“喊救命”之間會給人們帶來的感受,更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這位小姑娘在如此危難的時刻還不停地歌唱,內心油然而生無限的敬意。朗讀時,更是把自己對小姑娘的贊美與崇敬融入其中,讀得有聲有色。
從案中的片斷中我是從創設情境為切入口,師生互動,環環相扣,讓學生在體驗語言中內化,開啟了思維,提升了情感,主題設計、畫面運用,聲響效果教學延伸等都處理得很得體有序,讓學生在情感的共鳴中記住了內容,學習了語言,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3
【學習導航】
學會生字新詞,讀準文中詞語的讀音;有語氣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學習文中小姑娘的非凡勇氣。
【應知應會】
1.讀一讀,連一連。
2.讀拼音,寫詞語。
【綜合練習】
3.照樣子寫詞語。
隱隱約約 斷斷續續
4.查字典,填空。
(1)“婦”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畫;組詞 。
(2)“量”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音節 ;組詞 。
【開放探索】
5.請你根據圖意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編個小故事。
我現在正在讀 這本書,一共 頁。今天我讀到了 頁。我最喜歡的詞或句子是 。
好習慣之二十八:碰到任何困難都要有信心和勇氣去戰勝它。
參考答案:
1.筋疲力盡-jīn pí lì jìn; 隱隱約約-yǐn yǐn yuē yuē; 斷斷續續-
duàn duàn xù xù;霧氣籠罩-wù qì lǒnɡ zhào
2.幸福 激昂 聚攏 增添
3.快快樂樂 高高興興 白白胖胖 大大方方
4.(1)女 3 婦女;(2)l liang 商量
5.略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4
一、重點難點剖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在風浪中用歌聲鼓舞大家時的情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抓住描寫小姑娘動作的詞語,體會她在冰冷的海水面前,在大家都絕望的困境中,那種堅強、勇敢、鎮定、樂觀的精神。文中生字較多,不容易理解,學生在掌握時會是一個難點,本文的另一難點是寫字,這些字筆畫太多,對于二年級的學生寫好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對難寫字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指導。
二、教學目標分析
1.學習本課,學生主要認識漢字13個,會寫9個。
2.學生繼續掌握獨立識字和寫字的方法,激發識字寫字的興趣。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提高識字的能力。
3.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感受小姑娘樂觀堅強的精神。
4.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受到感召、引領和啟迪,學習小姑娘在困難面前樂觀、鎮定,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從小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不向命運低頭的樂觀精神。
三、教案設計(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圖片,教師旁白:“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不幸在海上觸礁了,船沉了。在巨浪翻滾的海面上,許多人在掙扎,靠我們最近的海面上飄著一根圓木,上面坐著一個小姑娘,正張著嘴,大家想她在做什么?” (學生們開展了豐富的聯想,“可能在喊人?也可能在求救?”預習過課文的學生說,她在唱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歌聲》,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質疑)
3.學生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怎么還能唱歌呢?為什么要唱歌?“歌聲”在這次海難中做了什么?“歌聲”很重要嗎?
4.師:為了弄懂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認真讀課文。
[通過學生們對課題的質疑,設置懸念,帶著學生走進課文,激起學生要走進課文的強烈愿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讀,也可以問問同學。
2.指名讀課文,要讀準生字的讀音。
3.說一說,你對課文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小姑娘唱歌是為了給落水人們增添勇氣和力量;還為了給救生艇指引方向。)
[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中,學生對小姑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一個聰明、勇敢、堅強的小姑娘已在學生們的心中樹立起來。學生自主讀書,學會邊讀邊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習慣,注意培養這種習慣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另外,學生自主讀書,得到的體驗和感悟比老師的分析講解更有說服力,能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喜歡閱讀。]
(三)鼓勵質疑,讀中解惑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問題在課文中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1)馬金納為什么聽到歌聲就會渾身有了力量?(2)遠處的人們為什么會聚攏來?(3)大家為什么得救后要感謝小姑娘?(老師可以有選擇的把問題記在黑板上。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詞語的理解,老師可以隨機引導學生理解。)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抓住重點段落和詞句理解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文中做簡單記錄。
4.小組交流: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同時要認真傾聽同學的想法,有時,別人的想法會對你很有幫助。
[小組的討論可以引發學生思維的互補,同學之間的合作,可以吸取別人的長處,同時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促進學生交往合作能力。]
5.集體交流:你對文中的哪個問題已經弄明白了,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鼓勵學生質疑,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組織小組討論、解疑,為學生提供選擇和嘗試的空間,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教學難點。]
(四)重點段朗讀,深化感悟
1.課件出示重點段落:“在霧氣籠罩的海面上,幾個婦女正抱著一根圓木游著,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在她們中間,正在高聲歌唱。她一次一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遠處的人們像馬金納一樣聚攏過來了。”
2.師:誰愿意來讀讀這段話?讀出自己的感情。
3.同學間進行朗讀評價:評一評同學讀的怎么樣。
你認為應該怎么讀?為什么?
4.師:老師也想讀,可以嗎?(教師朗讀)
師:大家覺得老師讀得好嗎?你們認為哪里好?(老師讀的時候要重點突出小姑娘動作的詞語,這樣才能把小姑娘的勇敢堅強,不向困難低頭的勇氣讀出來。)
5.師:你們也試著這樣來讀一讀吧。
生:體會朗讀,讀出個人的感受。
6.師:面對著這樣一個在風浪中高聲歌唱的小姑娘,你想說些什么?
生: “小姑娘你真是太了不起了,在那種情況下還能高聲歌唱。”;“小姑娘你的歌聲太重要了,是你的歌聲把那些絕望的大人們震驚了,讓他們覺得就連一個小女孩都這樣堅強,樂觀,你們怎么能絕望呢?一定要堅持下去。”;“小姑娘是你的歌聲給了人們力量和勇氣,讓大家一直堅持等來了救生艇。”;“小姑娘是你救了大家,我代表大家感謝你。”……
[通過朗讀,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教育內涵,依據新課標的理念,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讀懂、讀好課文。一個巧妙的提問:“你想對小姑娘說些什么?”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語文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思想。]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5
教學目標:
1、能掌握課后的10個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抹”“播”。
2、正確理解“隱隱約約”“掙扎”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積累“隱隱約約”“斷斷續續”“清脆”“激昂”等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歌聲是怎樣幫助人們獲救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歌聲是怎樣幫助人們獲救的。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一、歌曲導入,引出歌聲。
1、歌曲引入: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
2、不同的歌聲帶給人們的感受也不同,聽了剛才的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
3、歌聲不僅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中還會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呢!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正是以歌聲為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出示課題:19、歌聲
二、創設情景,走進課文。
1、笛聲引入,閉眼想象:(放笛聲)故事就在這汽笛聲中開始了。1920年的一個夜晚,海風嘯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行駛著一艘大輪船。船上燈火通明,馬金納和其他乘客一樣在船艙里興奮地唱啊、跳啊,快樂極了!
2.創設情景,體驗失望:忽然,他們感覺到船身猛烈地晃動了一下,接著就聽見有人大聲地喊叫:“不好了,輪船觸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撲通,撲通……”人群一個一個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掙扎,可是救生船還是沒有來。請你們設想一下,此時的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指名)
3、小結:是的,海水冰冷刺骨,人們的力氣也已經耗盡,大家都認為自己已經毫無生還的希望,此時的人們可以說是絕望了。
馬金納也不例外,你們瞧,(出示:過了很長時間,馬金納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指名多人,在指導朗讀中理解“筋疲力盡”,并體會馬金納的絕望。)
4、這群遇難的人們命運如何?你們想知道嗎?
打開書,自由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5、逐段指名讀。適當正音
三、品詞品句,認識歌聲。
1、過渡:讀了課文后你們知道故事的結果了嗎?(指名)是誰救了他們?(板:歌聲)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是她,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
2、這是怎樣的歌聲啊?挽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請你們再自由地讀讀課文的2、3小節,讀完后劃出描寫歌聲的句子,并圈出能夠體現歌聲特點的詞語。
3、(指名)出示句子:
(1)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2)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4、句中哪些詞語體現了歌聲的特點,那是怎樣的歌聲?(指名)板: 隱隱約約
(貼) 斷斷續續 的歌聲
清脆、激昂
5、隨機學習生字:隱、脆 昂 播。
6、為什么歌聲是隱隱約約?斷斷續續?清脆、激昂?你讀懂了嗎?讀懂哪個就說哪個?(指名)
隨機:
(1)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
(2)斷斷續續:指名學生,從文中找出原因。
①出示句子:她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②(播放海浪的聲音)聽!兇猛的海浪打過來了!
③師生合作讀:洶涌的波濤一次又一次向她襲來,一次又一次地打斷他的歌聲,可這位勇敢的姑娘,卻只是 ,又 。
④小結:就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小姑娘還不停地唱歌,她真是勇敢而又樂觀啊!讓我們一起在來讀讀這句句子。
(3)清脆、激昂:
①指名多人,讓學生暢所欲言
②小結:對,這個小姑娘堅信一定會有人來救她的,同時她還想把自己的這種信念傳給每一個遇難的人。
(4)出示句子:(指導讀好這兩句話)
①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②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四、想象說話,深入學習。
1、學到這,我們不禁有個疑問,歌聲怎么能救人性命呢?為什么課文說是歌聲救了大家?首先,我們來看看馬金納聽到歌聲后是怎樣的表現?(指名)
出示:馬金納頓時覺得渾身有了力量,拼命朝歌聲游去。
2、指名讀、師范讀、齊讀。
3、不僅是馬金納這樣,其他落水者也一起聚攏過來。請你們思考,當他們聽到歌聲后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指名多人)
出示: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遠處的人們隱隱約約聽到聲音,一位婦女激動地說:“ 。”一個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凍僵的老先生哆哆嗦嗦地說:“ ”于是, 。
4、假使當時女孩不在唱歌,而是在拼命地喊救命,人們聽了后還會有這樣的感受嗎?(指名)
5、小結:那只會使人們更加悲哀,喪失求生的力量,因此我們說這個歌聲(板:增添勇氣和力量)
6、歌聲不僅把落水的人召喚過來,還把什么也召喚來了,讀讀課文的最后一節?(指名)板:向救生艇傳遞信息
7、誰說歌聲不能救人,就是小女孩的歌聲救了大家。(板:救命的)
引讀:小女孩的歌聲,不僅給人們 ,還 ,所以這歌聲是 。
板書:
19、(救命的)歌聲
隱隱約約 增添勇氣和力量
斷斷續續 的歌聲
清脆、激昂 向救生艇傳遞信息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自主探究識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人們為什么感激這個小姑娘”。
3.理解并積累成語“筋疲力盡”“隱隱約約”,練習口頭或書面造句。
教學重點:感受小姑娘臨危不懼、遇難不慌、能沉著、冷靜、急中生智求生的樂觀精神、不屈勇氣。
教學難點:懂得遇到困難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要勇敢的面對。
教學準備:幻燈片,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
師:《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行駛在海上的輪船不幸與礁石相碰,海水迅速涌進船內,船沉了。許許多多的人在巨浪翻滾的海面上苦苦掙扎,隨時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險。在這些人中有一位不到10歲的小姑娘,她正大張著嘴,猜一猜,她在做什么?”
2.師:聽到這,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質疑)在歌聲后面加上 “?”
3.過渡:是啊!在這種情況下怎么還敢唱歌?為什么要唱?這“歌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讓我們帶著這些疑惑,去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如果有不會的詞語可以問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生詞
隱隱約約、斷斷續續、清脆、激昂
不幸、掙扎、筋疲力盡、絕望、聚攏、婦女
觸礁、霧氣籠罩、繼續、突然、追尋 、一根
(帶拼音開火車——不帶拼音開火車——男女生賽讀)
師:有不理解的詞語嗎?(加橫線的詞,可借助圖片理解)
3.檢查讀文:
(1)每人讀一節,老師正音。(4人朗讀,其他做“小老師”及時正音)
(2)教師范讀,學生思考。
師:謝謝為我們朗讀的同學,更謝謝樂于助人的“小老師”們,下面唐老師朗讀,你們來做“小老師”,也來幫幫我,行嗎?
(3)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過渡:(略)
三、熟讀課文
(略)
第二課時
課前互動:
播放《兩只老虎》
1.好聽嗎?誰愿意給我們唱唱這首歌?唱得怎么樣啊?
(婉轉動聽、清脆悅耳、甜美、響亮)
歌聲不僅讓唱的人心情愉快,聽的人也會受到感染,變得快樂起來,謝謝你。
2.在生活中,你們還聽到過怎樣的歌聲?
3.用我們最動聽的歌聲來齊唱一首歌,好嗎?
師:清脆悅耳的歌聲讓我聽了還想聽。不過上課時間到了,還是讓我們走進課堂,繼續去聆聽文中的——《歌聲》吧!(課前板書)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2課(讀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課文寫了什么?(指名說)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目睹這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幕吧!(《泰坦尼克號》影片剪輯)
2.觀看海難錄像
師: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慘、恐懼、害怕)
三、品讀課文
(一)馬金納聽到歌聲前后的不同表現
1.面對突如其來的海難,人們的表現是怎樣的?請你為大家讀一讀。
2. 重點寫了誰?(一指讀)
讀得怎么樣?
師:讀了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馬金納已經——筋疲力盡了。
什么情況下會筋疲力盡?而馬金納為什么會筋疲力盡?從這里可以看出馬金納在海水中與死亡作較量啊!
師:馬金納不僅筋疲力盡,更是怎樣?(絕望)什么是“絕望”?(斷絕希望)馬金納想死嗎?
(可是,已經時間過了很長,如果救生船還不來,他一定會——堅持不住,一定會——死,他看不到獲救的希望,所以——絕望了。)
師:他當時可能會想些什么?
師:你能把馬金納此時的感受通過朗讀讓大家感覺到嗎?(二指讀——范讀對比——三指讀)(一個同學讀三次,突出指導效果:用心讀就能讀好書,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會讀得更棒!)
師:課文中還有一句話也是寫馬金納的。齊讀——。
△馬金納頓時覺得渾身有了力量,拼命朝著歌聲游去。
師:能把頓時換個詞嗎?
師:剛才還筋疲力盡,卻頓時——,剛才還絕望,卻轉眼間——;這勇氣和力量是從哪來的?(是小姑娘用歌聲,給他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一)這歌聲的特點
1.師:這歌聲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誰給我們讀讀第二小節。
馬金納聽到的歌聲是怎樣的呢?
2.交流:
△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1)這歌聲是怎樣的?
(2)理解:隱隱約約、斷斷續續
a、師:什么是隱隱約約?(板書)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話——隱隱約約往往都是因為離得比較——遠;小姑娘的歌聲隱隱約約也是這個原因。——指導讀詞(誰來讀讀這個詞,把這種模模糊糊,聽不清楚的感覺讀出來)
b、師:斷斷續續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讀好它嗎?)
(3)理解讀:
師:我們把這兩個詞語放到句子中再來讀一讀。(指名先前同學)
(4)小姑娘的歌聲為什么會是斷斷續續的呢?
(幻燈)她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理解:浪花來了,她被海水蓋住了,無法——歌唱;浪花退了,她就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又”字和“一次又一次”說明什么?
記得去年唐老師去青島玩,因為不會游泳就扶著救生圈學,誰知道一個浪頭打來,救生圈從我手中劃出去,人一下沉入海底,非常恐懼,想呼救卻一下子嗆了好幾口水,幸虧在淺海,掙扎中碰到海底的沙灘,連忙站了起來。就這一次,可把我難受了好半天。而小姑娘卻是——一次又一次,不僅如此她還堅定地唱起歌。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小姑娘?
指導讀:能把小姑娘的堅定勇敢讀出來嗎?
過渡:多勇敢的小姑娘啊!難怪她的歌聲又是那樣斷斷續續。這歌聲還有什么特點呢?
3.交流
△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師:讓我們來聽一段好聽的歌聲。(《tell me why?》)
如果你就是落水的人,聽到這樣的歌聲,你會想些什么?
要讀好這句話,要注意什么呢?誰來試試?(指讀——讓我們把這歌聲傳播得更遠一些,齊讀)
過渡:這清脆、激昂的歌聲,唱響在黑夜的海上,傳播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傳到了馬金納和大家的耳朵里。在歌聲的召喚下,人們像馬金納一樣——聚攏過來了。最終他們獲救了嗎?
(三)在歌聲中獲救
1.師: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終于,一艘小艇追尋著歌聲…)
師:在這黑沉沉的夜里,在這冰冷刺骨的海水里,人們居然能夠支撐這么久,可真是一個奇跡啊!
終于得救了,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情!誰來讀讀這句話,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喜悅。
師:如果沒有小姑娘的歌聲,馬金納很可能就會?(絕望地死去)如果沒有小姑娘的歌聲,人們很可能就?(不會聚攏過來)沒有小姑娘的歌聲,救生船很可能就?(無法追尋著歌聲找來)
2.想象說話:
師:終于死里逃生,被救的人會對小姑娘說些什么呢?
3.難怪課文最后說(出示齊讀):大家從內心感謝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板書:勇氣、力量、得救)
小結:多了不起的歌聲,(板書:!)多了不起的小姑娘啊!
師:讓我們記住這——歌聲,記住這給人以勇氣和力量的——歌聲!
四、拓展延伸 說地震
師:由小姑娘的歌聲,我想到了這個黑色的五月。 5月12日,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瞬間奪走了幾萬人的生命。他們中間還有許許多多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面對著一幕幕慘痛的畫面,親人們的心都要碎了。然而,也有許許多多的孩子面對災難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勇敢和堅強,讓人們不由不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就知道感恩,一只胳膊骨折,臉上沾滿了血,雖然躺在擔架上,卻用受傷的右臂向救了他的軍人叔叔們,端端正正行了一個隊禮。
北川中學高一(七)班的同學們在上地理課時被埋到廢墟中。等待救援的時候,不知是誰起的頭,幸存的學生們唱起了歌,歌聲從這片廢墟中傳出……
還有一個幼兒園小女孩任思雨。在廢墟下,她的雙腿被卡、下半身滿是鮮血,可是面對心痛落淚的救援叔叔,她鎮定地唱起了兒歌《兩只老虎》。
他們只是千萬個災難中孩子的縮影,面對大災大難,他們堅強地令人吃驚,令人心痛,更令人佩服。
師:如果此刻,你就站在這些孩子面前,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總結:是啊!為了那些逝去的生命,我們一定要勇敢堅強,一定要幸福地生活下去。最后送給大家一首歌《幸福》!生命可貴,愿平安伴隨一生,愿幸福相伴永遠!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7
《歌聲》是北師大第四冊第12單元小英雄中一篇主體課文,講述了在輪船沉沒后,一位不滿10歲的小姑娘用歌聲喚起自己和遇險的人們求生的勇氣,引來救生艇終于獲救的動人故事。依據以上教學內容、新課程教學理念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字20個,繼續練習獨立識字的能力;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落水的小姑娘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3、懂得在遇到危險時要積極想辦法,擺脫困難。我認為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面對困難的那種勇氣、樂觀的人生態度應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由于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要使學生深切的感知,深入領悟小女孩面對困難的勇氣、樂觀,必須通過朗讀、想象等手段,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朗讀體驗法、情景對話法、鼓勵欣賞法。有了以上的教學準備,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步完成: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直接點題,交流歌聲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可以愉悅心情、有時還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以讀為本,抓住“歌聲”這一線索,開展閱讀教學。
(1)通過讀了解課文中的歌聲是怎樣救人的。在教學中可以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劃出描寫歌聲的句子,同時圈出描寫歌聲的詞語。這里滲透著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靜心讀文中圈畫詞語。
(2)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理解詞語,教會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歌聲為什么會斷斷續續,從而引出文章中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堅持,遇事樂觀鎮定。
三、引導學生邊讀邊思,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本文的難點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我利用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思考以往人們是怎樣救人的,同時又提出課文為什么說是歌聲救了大家?可以做情景對話練習:馬金納聽到歌聲后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其他落水的人們聽到歌聲后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救援人員聽到歌聲后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通過情景練習讓學生對歌聲有新的認識。
四、回應導語,交流感悟。開課時讓學生交流了“歌聲能給人們帶來什么?”這一話題,這時學生在學習了課文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談談歌聲會給自己帶來什么。這是在學習了課文后有所感悟的說,使整篇講述渾然一體。
板書設計:主要以整個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為線索,抓住每一部分的重點詞語,體現文章主要內容,表達思想感情,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8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自主探究認識13個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探究閱讀,了解課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難面前表現出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懂得遇到困難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要勇敢的面對。
〖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有獨立識字能力,能夠自己將課文讀流利、讀正確,并能初步讀懂課文大意。
2.本課是“小英雄”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通過首篇課文《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學習,連同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學生對小英雄、小英雄的事跡、小英雄的品質已有一定的認識和情感基礎。
3.學生從出生以來,不一定遇到過這樣嚴重的危險事件,對其中的情境未曾感受和體驗過,因此教師可引導他們課前搜集一些類似的資料(如抗洪搶險),這種資源來源可以是父母講的故事,也可以是在電影、電視中曾見過的事例,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如學生能找到發生在現階段的周圍的鮮活的事例,對學生增強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有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在敵人面前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小英雄。
(課件出示海難中的小姑娘)你看到了什么?關于這位小姑娘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2.讓我們帶著疑問認真讀讀課文。(板書課題:歌聲)齊讀課題。
[鼓勵學生主動發現與質疑,在培養學生發現能力、質疑能力的同時通過情景的創設,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二、嘗試讀文,自主識字,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1)給課文標上段號。(2)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想辦法認識它,不熟悉的字就多讀幾遍記住它。
2.自主探究識字:
(1)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新學會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給大家講一講。
(2)還有哪些字你不認識,現在可以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3)小組合作讀生字并組詞。
(4)(課件出示課文中的詞語:不幸觸礁掙扎繼續隱約籠罩婦女清脆聚攏增添)齊讀生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三、再讀課文,引發思考,逐層感悟。
1.你認為小姑娘是一位小英雄嗎?聯系課文畫出有關句子,在小組交流討論,再指名說一說。
[給學生創設充分的研讀課文、與他人交流的空間。重視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真正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
從以下方面相機指導:
(1)切身體會當時的情景: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無援,又冷又餓,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怎么做?
(2)遇難的人們是什么感受?怎么做的?(1自然段)抓住“拼命掙扎”、“筋疲力盡”、“絕望”來體會。
(3)不滿十歲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3自然段)重點體會“她一次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2.人們為什么感謝這位小姑娘?
想一想,小姑娘的歌聲除了為大家引來了救生艇,還有什么作用?(結合2、3、4自然段思考)
結合“馬金納頓時覺得渾身有了力量,拼命朝著歌聲游去。”“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遠處的人們像馬金納一樣聚攏過來了。”“終于,一艘小艇尋著歌聲駛來了!”來思考,重點體會“大家從內心感謝這位小姑娘,是她,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
小結:面對死亡的威脅,小姑娘不但自己沒有絕望,反而用自己的歌聲鼓勵大家堅持下去,終于等到了救生艇。她給遇難人們的,不僅是生命,而且是勇氣,是面對困境英勇的堅強、樂觀的態度和勇敢、鎮定的作為。那些獲救的人們,一生一世都會從這次歷險汲取力量,所以人們感謝小姑娘。
[在指導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出可供學生深讀探究的能夠穿透全文而又富挑戰性的問題情景:“為什么說小姑娘是一位小英雄?”“人們為什么感謝小姑娘?”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探、合作交流,實現了突出重點,以學為主,把探究、發現的閱讀主動權、時間支配權和空間占有權真正還給學生。]
3.那么,小姑娘的英雄事跡對你又有哪些啟發呢?
[在感悟小姑娘在困難面前表現出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的基礎上,聯系實際懂得遇到困難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要勇敢地面對。]
4.小姑娘的行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小英雄,讓我們帶著對她的欽佩之情齊聲有感情朗讀一下課文。
四、練習活動:
1.組詞競賽:以小組為單位給生字組詞,看哪組組的又對又多。
2.默讀課文,把你認為用的好的詞畫下來。小組交流后,選擇好詞造句。
3.指導書寫:“聚、添”兩字。
在字帖上練習寫字,先描一描,再寫一寫。教師巡視字的筆順,加強個別指導。
點評:本節課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老師在三個環節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開課伊始,引導學生看圖質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自學生字質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及能力;在讀文中質疑,通過“為什么說她是一位小英雄?”這一問題牽動全文的閱讀,實現了由疑引思,由思引讀,由讀引議,議中解疑的閱讀全過程,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學生獨立學習,主動探究,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角,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閱讀學習始終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就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成為知識的真正發現者和研究者。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9
一、教學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學寫9個生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認讀本課生字13個,學寫9個生字。
2、能正確讀文,了解大致內容。
三、教學準備:字卡、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設情景:出示有關大海的圖片,感受大海的波浪壯闊。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大海無邊無際,海水波浪壯闊,氣勢雄偉,礁石多。想象:黑暗中海風呼嘯,船遇險了。)
2、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吧!聽著歌聲你的心情怎么樣?在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用嘹亮的歌聲挽救了大家的生命。板書:歌聲,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二)出示課件“聽讀”:《歌聲》
(三)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問題想問?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方式讀書,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并標出自然段。
2、說一說:讀后你知道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五)組內合作學習生字新詞(運用自制卡片,相互學習、記憶生字。讀文質疑、相互解答)。
(六)組內的問題在全班交流(師生相互答疑)。
(七)看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挑出難記易錯的字,大家探討識記方法共同解決。
(八)測讀生字詞:
1、你學到了哪些詞語?(先讓學生說,讓后出示課件讀詞,并選擇詞語造句。如:筋疲力盡、隱隱約約、斷斷續續、清脆等)
2、看卡片開火車讀字:(遇到不認識的字,請小老師幫助解決)
3、分組搶讀比賽。
(九)多音字:
zhá(掙扎)
zhā(扎根)扎花扎實扎針
(十)指4名學生分別讀4段課文
(十一)指導寫字:出示寫字課件。
1、生觀察指出易錯字
2、重點指導:幸:下面是“羊”字少一橫
聚:第十筆是“丨”注意下面部分的寫法
攏:與“擾”區別
添:注意右下的寫法
3、學生練習寫字(要求:1、先描后寫,每字寫1至2個。2、老師在黑板上寫,鼓勵學生和老師比賽。)
(十二)鞏固識字:出示課件游戲,指名上臺做。
(十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讀課文
(十四)板書設計:
歌聲zhā(扎實)
幸量婦聚攏增添多音字zhá(掙扎)
《歌聲》第一課時說課
龍鳳小學龔方映
《歌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地十四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講述了在輪船沉沒后,一位不滿十歲的小姑娘用歌聲喚起自己和遇難人們求生的勇氣,引來救生船終于獲救的動人故事。我教的是第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是十四個,要求會寫的字是七個。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認識的字,只要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放在其他環境中也認識,不要求抄寫、默寫。既然這些字只認不寫,我在教學中就注意既不拔高要求,也不能輕視要求認識的這些字。在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字時不逐個進行分析,也不沿用舊觀念,把“要求會寫的字”看成一類字,把“要求認識的字”當成二類字,在教學中只重視讓學生掌握要求會寫的字,達到會讀會寫。而對于要求認識的字,則是另眼看待。根據教學要求,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是每個學生都要掌握的,只是所要求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做到該認的字能認得牢固,該寫得字能寫得正確。于是,我在設計本節課時,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一、創設情境,聽讀課文,激發識字愿望。首先出示有關大海的圖片,讓學生認識海礁石,感受大海的波浪壯闊,想象在黑暗中海風呼嘯,行船遇險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想讀書識字的愿望。于是,播放課件,看動畫聽讀課文,并要求學生用心聽準每字、每句的讀音,因為“聽讀識字”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多數學生是從聽中獲得識字信息的。培養低年級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非常有利于識字教學。
二、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中隨文學詞識字,培養識字能力。在這一板塊中,我盡力把識字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并要求在文中圈圈點點,劃出生字生詞和自己喜歡的詞句,并安排在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字、記憶,互相幫助解決問題。隨后利用課件和生字卡片多種形式開展一些有趣的檢測活動,讓生字詞在學生眼前多次再現。如:讀詞造句、開火車識字、搶讀生詞、做“小貓釣魚”的游戲等,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于樂,讓學生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興趣,鞏固識字,培養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率。
三、在識字的基礎上重視寫字訓練。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技能,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新課標對小學生寫字提出了明確要求: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寫字是小學特別是低年級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我一向都特別重視學生的寫字訓練,在這節課中,我為了讓學生正確地寫好七個字,利用了媒體資源,采用一看、二挑、三注意、四示范、五練習的步驟進行指導,力求讓學生正確、端正、規范地書寫這幾個字,同時努力讓學生提高寫字能力,為寫美漢字大好基礎基礎。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10
一、 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聲》。(學生齊讀課題)請孩子們迅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1920年的一個夜晚 海上
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幾張關于海的圖片和大海的聲音,請同學們看后告訴老師,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圖片、播放聲音)害怕、恐懼。如果是在晚上你身處這樣的海上,你又會有什么感覺?更害怕了
二、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就讓我們也回到1920年的那個海上的夜晚,去看看發生了什么事?(出示文字,生齊讀并指生說)馬金納乘坐的輪船不幸在海上觸礁了,所有人都落水并拼命掙扎。
船沉了,所有人都拼命掙扎,馬金納也不例外,但為什么這一自然段的最后卻說他沒有力氣繼續游了呢?(指生說)他這時已經筋疲力盡了。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所有力氣都用完了。除了身體上已經沒有力氣外,精神上呢?絕望了。可以說,此時的馬金納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已經沒有力氣繼續堅持了,想想,我們怎樣才能讀出來?慢、輕一些。誰能來試著讀一讀?指生讀,男生齊讀。從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來你們已經完全體會到了馬金納的絕望,想想,這個時候的他最需要什么?力量和信心
2、是啊,這個時候,不僅是馬金納,所有的人都是多么需要力量和信心啊,請孩子們自讀2-3自然段,(出示自讀要求)a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勾下文中描寫小姑娘的句子b、找出描寫小姑娘動作的詞語并用橫線勾下來。(指生說并出示句子)結合小姑娘的這幾個動作,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小姑娘很勇敢、堅強。誰能把這勇敢和堅強讀出來?指生讀,女生齊讀
3、這勇敢的小姑娘所唱出的歌聲又是怎樣的呢?請孩子們找出文中兩處描寫小姑娘歌聲的句子。齊讀。a、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為什么歌聲會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因為距離很遠,所以聲音才會隱隱約約,小姑娘唱歌時不時會被浪花淹沒,所以會斷斷續續。b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老師這兒有一句和它不一樣的句子,孩子們讀一讀、比一比,看看那句話更好?(出示句子)海風把她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生說。在這個時候的人們需要的是鼓勵,清脆、激昂兩個詞語正好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
4、如果你是馬金納,在已經要絕望的時候,突然聽到這樣清脆、激昂的歌聲,你會有什么感覺?充滿力量、興奮。讓我們一起來將馬金納這種既興奮又充滿力量的心情讀出來。生齊讀。這歌聲也使得遠處的人們像馬金納一樣聚攏過去。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部分
歌聲吸引所有落水的人向小姑娘聚攏過去,請孩子們自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故事的結果是什么?大家都得救了。為什么大家最后都得救了?因為歌聲,為什么這么說?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信心。請你們也懷著感謝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生齊讀。那面對這樣一位用歌聲救人的小姑娘,你想對她說點什么?生自由說(圍繞感謝和學習)
三、 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年齡雖小,但是卻勇敢堅強的小英雄,希望孩子們以后在遇到困境的時候也學習這位小姑娘沉著冷靜、遇事不慌張的品質,做生活的強者、英雄。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1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認讀1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 認讀本課生字13個,會寫9個生字
2、 能正確讀文,了解大致內容
三、教學準備:
字卡、錄音機、磁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吧!聽著歌聲你的心情怎么樣?在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用嘹亮的歌聲挽救了大家的生命。板書:歌聲,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二)聽錄音:《歌聲》
(三)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初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并標出自然段。
(五)組內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解答)。
(六)組內的問題在全班交流(師生相互答疑)。
(七)看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挑出難記易錯的字,大家探討識記方法共同解決。
(八)測讀生字:
1、 開火車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請小老師幫助解決)
2、 “你指我讀”游戲:為全對的同學擊掌鼓勵。
3、 搶讀比賽。
(九)多音字:
zhá (掙扎)
zhā (扎根)扎花扎實扎針
(十)指名生分別讀課文
(十一)指導寫字:
1、 生觀察指出易錯字
2、 重點指導:幸:下面是“羊”字少一橫
昂:與“迎”比較
聚:第十筆是“丨”注意下面部分的寫法
攏:與“擾”區別
添:注意右下的寫法
3、 學生讀讀寫寫
(十二)作業:
1、 生字、詞
2、 讀課文
(十三)板書設計及課后隨筆:
歌聲
幸 昂 聚 攏 添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學習落水的小姑娘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
2、 懂得在遇到危險時要積極想辦法擺脫困境。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面對困境時那種勇敢、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準備:
錄像《鐵坦尼號》沉船時人們驚慌的場面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師敘述生想象)
黑暗中,海風呼嘯,大海中行駛著一艘巨大的游輪,船艙里人們在盡情歡笑,突然,船身劇烈搖晃起來,人們立刻慌亂起來,船漸漸下沉,落水的人在冰冷刺骨的海面上拼命掙扎,過了很長時間,救生船還是沒有到,人們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此時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二)讀第一自然段,體會馬金納“絕望”的心情
(三)師:在這時,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四)課件演示:馬金納頓時覺得渾身有了力量,拼命朝著歌聲游去。
請你再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這兩個詞的意思,談談你又有什么新的體會?
(五)師:這是誰在唱歌?她為什么這樣做?大家為什么感激她?
請你默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六)小組交流(如有疑問可在組內解決)
(七)質疑:組內未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交流
(八)齊讀課文:
(九)想象:假如沒有歌聲會怎樣?
(十)播放錄像《鐵坦尼號》
(十一)這個小姑娘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談感受,體會小姑娘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
(十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危險時你會怎么辦?
(十三)作業:
1、 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 預習《江凡》
(十四)板書設計及課后隨筆:
歌聲
小姑娘 救大家
(勇敢 樂觀)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練習-《歌聲》教學案例 篇12
一、案例背景
小學語文二年級第二學期第22課《歌聲》,是一篇十分感人的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小姑娘在一次海難中以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并用歌聲召喚來了救生船,最終使大家都得救了。從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姑娘那堅強、樂觀的性格,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情感的共鳴。
課文的重點是體會歌聲是怎樣幫助人們獲救的;課文的難點是感受小姑娘在危險面前的樂觀與堅強,從而內化為學生自己的一種可貴品質: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要永遠保持樂觀與堅強,不被生活中的任何挫折與危險嚇倒。
二、案例情景
片段之一——情景引入法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能聽到歌聲。聽,清晨的樹林里,鳥兒在鳴唱;有趣的動畫片中,花仙子在歌唱;美麗的大海邊,海水與月光在私語呢!
媒體出示畫面與歌聲:“鳥兒鳴唱”(《百鳥朝鳳》)、“花仙子動畫”(《花仙子之歌》)、“海水與月光私語”(《月光曲》)。
師:你能形容一下自己聽到的歌聲嗎?
生1:悠揚的歌聲。
生2:美妙的歌聲。
生3:快樂的歌聲。
……
師:歌聲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歌聲》,卻是發生在一個特殊的環境里,在一個非常危難的時刻響起——
生:個別讀課題,再齊讀課題。
生:(質疑)誰在哪兒唱歌?
為什么要唱歌?
歌聲是怎樣的?起什么作用?
……
[自我評析:整堂課一開始,我用情景引入法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隨著課題的揭示,學生的腦海里馬上出現了許多小問號:誰在哪兒唱歌?為什么要唱歌?歌聲是怎樣的?起什么作用?……于漪老師曾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問,使學生的思維靈動起來;疑問,使學生急于想學習課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高昂的興趣,便邁出了整堂課成功的第一步。]
片段之二——情景再現法
師:為了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把時間追溯到1920年的一個夜晚,馬金納乘坐的輪船不幸在海上觸礁了——(錄相出示觸礁的一幕)
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掙扎——(錄相出示船沉,人們掙扎的凄涼場面,并配以無限凄婉的樂曲)
生:全神貫注地觀看。
生:聲情并茂地朗讀上面錄相展示的第一節。
[自我評析:情景再現法,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了真實的感受,再讓他們讀好這一節,可謂是水到渠成。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達到情感的交融。]
片斷之三——“歌聲”突現法
師: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瘋狂的海水把落水者都沖散了。它隨時會吞噬大家的生命!咦,突然海面上傳來一陣陣歌聲——(在全場安靜片刻后,播放小女孩激昂、斷續的歌聲)
課文是怎么描寫這歌聲的?
生:(出示句子)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
生:(出示句子)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生:感情朗讀句子,重讀表示歌聲特點的詞。
師:歌聲為什么會是斷斷續續的呢?配樂范讀第3節。
生:(出示句子)她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師生:伴著兇猛的海浪聲朗讀這句句子。
師: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小姑娘?
生1:我覺得這是位勇敢、不怕困難的小姑娘。
生2:我覺得這是位非常樂觀的小姑娘。
……
[自我評析:“歌聲”突現法把文中描寫歌聲的句子貫穿了起來。此時,學生看到這位小姑娘在如此危難的時刻還不停地歌唱,內心油然而生無限的敬意。所以,讓學生說說這是位怎樣的小姑娘時,他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說。朗讀時,更是把自己對小姑娘的贊美與崇敬融入其中,讀得有聲有色。]
片斷之四——“連環畫”展現法和練習拓展法
師:當時,那些落水者都從內心感謝這位小姑娘,這是為什么呢?
生:(出示句子)是她,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
生:學習“增添”,并為“添”編順口溜。
生:(再次質疑)歌聲為什么給人們增添勇氣和力量?歌聲為什么會救人?
師:先看馬金納聽到歌聲前后表現的句子。
生:(出示句子)馬金納已經筋疲力盡。他絕望了,再也沒有力氣繼續游了。(出示“連環畫”1,讀出絕望的語氣)
生:(出示句子)馬金納頓時覺得渾身有了力量,拼命朝著歌聲游去。(出示“連環畫”2,讀出內心充滿希望的語氣)
師:當時,馬金納是怎么想的?生:這茫茫大海沒有盡頭,看來我要葬身大海了。
生:我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不是被凍死、餓死、也會被風浪卷走。
……
生:那是小姑娘的歌聲,多么清脆、激昂。
生:在危難時刻,連一個小姑娘都這么堅強,我怎么能放棄生命呢?
生:人生中多少風浪,我都走過來了。這次,我一定也能度過難關,與親人團聚!
……
師:歌聲不僅給馬金納增添了勇氣和力量,也給其他落水者增添了勇氣和力量。(出示“連環畫”3)
(出示拓展練習)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遠處的人們隱隱約約聽到歌聲。一位婦女激動地說:“ ”;一個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凍僵的老先生哆哆嗦嗦地說:“ ”。于是他們 。
生:先小組內合作討論,再個別說。
師:歌聲把落水的人們召喚了過來,還把什么也召喚了過來?
生:(出示句子)終于,一艘小艇追尋著歌聲駛來了。(出示“連環畫”4)
生:理解“追尋”的意思,讀出高興的語氣。
師生:引讀,是小姑娘用自己的歌聲——(給人們增添勇氣和力量),是歌聲——(救了大家)。
[自我評析:以 “馬金納”為主的落水者聽到歌聲前后的表現與內心活動,是整堂課的重點。我把當時的情景畫了一幅又一幅學生特別喜歡的連環畫,還設計了拓展練習,使文本的內容直觀而形象,并且詳略得當,疏密有致。我還大面積地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層層深入地真切感到是歌聲救了大家,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
片斷之五——拓展思維法
師:課文中的歌聲不但給人勇氣和力量,可以救人,歌聲還能給人們帶來什么?生1:海頓的《告別交響曲》,是一張“優雅的請假條”,可以替樂師們請假。
生2:搖藍曲令嬰兒安然入睡。
生3:鬧鐘的歌聲催人準時起床。
生4:白鯨聽到歌聲,會快活地游動。
生5:美妙的舞曲響起,人們翩翩起舞。
生6:《義勇軍進行曲》曾喚起一代熱血兒女為新中國的崛起而奮戰。
……
[自我評析:“大語文”的概念應貫穿于語文教學之中,課內的知識應向課外廷伸。]
片斷之六——首尾呼應法
師:(再次出示“小鳥鳴唱”圖,“花仙子動畫”圖,“大海私語”圖,以及“小姑娘歌唱”圖。)聽,小鳥的啁啾帶來生機,花仙子的歌唱帶來快樂,大海的呢喃帶來安詳……讓我們去傾聽大自然的歌聲,欣賞生活中的樂曲吧!即使在挫折與危險面前也要像文中的小姑娘那樣,永遠——
生:(出示)樂觀與堅強。
[自我評析:整堂課至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小姑娘的樂觀與堅強再一次叩響了學生的心扉,成了他們一生的榜樣。]
三、案例反思
隨著課堂教學改進的不斷深入,我也不斷地改變以前扣住教案,按部就班的教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靈動的教學風格。我所追求的教學藝術風格是智慧與創新的,我所追求的課堂效果是師生思維的不斷碰撞,學生的課堂回答更是妙趣橫生。
我覺得,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讓學生的思維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充分地活躍起來。教師要做到目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并帶著親切的教態、自信的笑容以及完美的教案設計走進課堂,用自己的智慧與優美的語言跟學生充分互動起來,形成師生“共同參與,互相合作”的良好氛圍。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滋有味的,才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藍。
有人說“一堂課如同一首交響樂”,有序曲、有高潮、有結尾。我覺得自己在《歌聲》一課的教學中,就像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員,采用了“情景引入法”,“情景再現法”,“歌聲突現法”,“連環畫展現法”,“練習拓展法”,“拓展思維法”,“首尾呼應法”等多種策略,調動了每一個演奏員(即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演奏出一支迭聲起伏的樂曲,給學生、給所有聽課的教師、也給自己以藝術的享受,真心體現了二期課改的精神實質。
四、[專家點評]
從案中的片斷中體現了教師能從創設情境為切入口,師生互動,環環相扣,讓學生體驗語言中內化,開啟了思維提升了情感,主題設計、畫面運用,聲響效果教學延伸等都處理得很得體有序,讓學生在情感的共鳴中記住了內容,學習了語言,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