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案例(精選13篇)
《假如》教學案例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一位外國作家說: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
是的,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
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沖動。這都要建立在關愛之情的培植基礎上。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教學重點: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三、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愿望。你猜老師的愿望是什么?老師的愿望很簡單,也很容易實現。假如你們每一個人在課堂上能認真動腦,大聲地回答問題那該有多好啊!你有什么愿望?大家的愿望各不相同。有一個小朋友的愿望和我們大家的都不一樣。你想知道嗎?讓我們來學習第23課《假如》。
二、新授
1、自讀課文
(1)請同學們來讀一下課文,試著把它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先圈出來,然后想辦法解決一下。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小節?
(2)檢查初讀
出示本課要求認的字,制成卡片的形式。
先放在詞中認識,然后來認識單字。
馬良 縮著 遙遠 尋食 哭泣 健康 操場 身體
a、出示詞語:有些調皮的字娃娃領著小伙伴從課文里跑出來。不知道你認不認識它們。不認識的可以先請教一下你身邊的同學。
誰都認識的請舉手?你能聲音響亮地給大家讀一下嗎?你能讀得比他還好?
誰想當小老師領大家讀?你當得真好,聲音十分響亮。誰也想當小老師?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b、出示單個字:有些小淘氣撇開小伙伴自己跑出來玩了,你能把它們揪回去嗎?試試看吧。男女分開比賽讀。練習抽讀。
下面讓我們來開火車讀吧。哪一排坐得最端正,就讓哪一排先來讀。
c、這也難不住大家。好,下面小組比賽,老師每出示一個字,由兩個組的同學輪流組詞或說話,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對又多。
同學們真了不起,認得這么好。假如我把這些字娃娃送回家你還能認出它嗎?讓我們來試試吧。
(3)接讀課文
a、課文共有幾個小節?
b、找4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余的同學仔細聽他們讀得怎么樣?
c、進行簡單的評價。
2、再讀課文
(1)大聲地前三小節,看看你最喜歡哪一小節?喜歡哪一小節就讀哪一小節?
(2)交流讀課文
誰想起來讀?你喜歡讀哪一小節?讀給大家聽聽。誰也喜歡這一小節的請舉手,你愿意站起來和他一起讀嗎?通過讀這一小節,你知道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的板書,以簡筆畫的形式記錄每小節的主要內容。
第一小節:小作者真是有愛心的孩子,他首先把自己的愛心送給了誰?為什么?你認為這一小節應該怎樣讀最合適?你能讀得更有感情嗎?
第二小節:小作者很細心,這一次他把自己的愛心送給了誰?這次的理由是什么?這一小節怎樣讀最能表達小作者的感情?
第三小節:你自己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小節,看你能發現什么?交流自己的發現。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作者這么多美好的愿望,真是令人感動。你小聲地來讀一下這三個小節,體會一下作者那顆善良的心。
小組同學每人一小節,比比賽,誰讀得最有感情。
(4)背誦
根據板書的提示進行背誦。師生分開接背。
3、拓展創作
小作者這么多美好的愿望,感動了老師,相信也一定感動了你們。你也一定很想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用它來畫什么?你能像小作者那樣創編成兒歌嗎?
4、作業:創編詩歌,以《假如》為題自由創作。
5、總結:
《假如》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我們也要做到像詩中的小作者一樣,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6、板書設計
23 假如
馬良 縮著 遙遠 尋食 哭泣 健康 操場 身體
教學后記:
在教授這節課的過程中,以人文化的思想,是同學們受到一定的熏陶。文中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我們也要做到像詩中的小作者一樣,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教學反饋:
學生產生許多共鳴,也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沖動。這都要建立在關愛之情的培植基礎上。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本節課我先以用“假如” 造句的形式來導入課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尋小詩人的愿望。再細細的分析每一小節。語文課堂應該是讀、寫、說三者的結合。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想要讓學生在讀,寫,說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語文就是要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的讀,有體會的讀,以求達到與文本的共鳴;寫,就是讓學生仿寫課文,仿照課文,寫寫自己的心愿;說,就是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說為什么小詩人要這么做,讓學生自己去解讀文本。整堂課的設計都希望學生可以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與文本,與教師進行對話。
在上課之前一直擔心孩子們,會不會緊張?可是事實是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們表現的很不錯,要是說這堂課沒有出彩,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整堂課感覺都是在一問一答的情況下發展著。老師問,學生回答,老師再問,學生再回答。現在想想,這樣的模式下,缺少了許多的靈動性。學生在老師的所謂的引導下走進了文本,學生的理解遵照了老師的意圖。課堂上學生積極回答,氣氛看來是很和諧。但是看似精彩實則不然,孩子在教師的步步調控下走進了教師布置好的情境當中,缺少了自由思考的空間。而是定勢在老師的思考范圍內。
教學語言過于羅嗦,不夠精練。一個問題,明明說一遍就可以了,可是我卻說了好幾遍,擔心學生不明白,有時候還要解釋。對于學生的回答是重復的說,其實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如果省去這些語言,就可以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說。而且教學過渡語也不夠自然,精辟。指導朗讀的時候語言過于的蒼白,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把握住住主要的感情基調。比如“苦苦等待”這一個詞語,學生在讀的時候只明白小鳥是很可憐,但是還沒有想到小鳥是很無助,很孤單的。再加上讀的時間不多,學生就很難體會小樹,小鳥,西西的心情。也就無法進行良性的朗讀。再說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朗朗的,這樣的課堂才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而本堂課缺少了這樣的味道。讀的時間太少,使得學生沒有辦法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感情,與文本達成共鳴。
這首小詩寫了作者的三個愿望。這三個愿望的呈現形式過于單調。教授方法也太相似。每一小節的問題無非是神筆畫畫前后的不同。如果以其他不一樣的形式呈現課文,也許就會更加的有吸引力。
語文的根是語言,而語言中可以自由運用的的最小單位是詞。對于詞的解釋和理解不夠徹底也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對于生字也沒有多加指導。
文本學習應該要抓住它的一個點,由點及面。點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標點符號,也可以是一個數量詞……對于文本中的省略號沒有給予更多的解釋很理解,沒有讓學生理解作者的用意。省略號在文本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正因為用了這個省略號,說明小詩人還有很多愿望,以此來再次升華主題:小詩人是個有愛心,心地善良的人,而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熱愛生活,關心別人,保護環境。
上完這堂課后明白,要想上好一堂課,不僅要掌握好大方向,還要考慮好小細節。包括你的語言,你的教態,你課堂上表現出的一切很那些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只有考慮周全了,才能上好這堂課。
《假如》教學案例 篇2
指導學生寫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若想使作文教學達到此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語文教師根據教材是個“例子”的指導思想,抓住教材的特點,從低年級開始就引導學生寫話。
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學生平時的練筆訓練,而練筆的最好契機就是結合課文的特點,適當地設計作文練筆,讓學生在練筆中深化課文主題,消化課文中的詞句及寫作方法。因此我認為,課文才是寫作的真正導師。根據課文特點,尋找恰當的切入點進行練筆的方法有很多。遷移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筆,就是閱讀教學中作文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
比如《假如》這篇課文,老師就可嘗試運用這一方法。 《假如》是篇詩歌體栽的課文。課文通過豐富的想像,表達了小作者美好的愿望,告訴我們要關愛身邊的事物,關愛他人。文中前三段采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讀起來朗朗上口,最后一段只寫了第一句,后面用省略號表示,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因此,這是一篇指導學生仿寫的絕好例文。事實上,學生也寫得不錯:
假如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沒有書的人
畫許多有趣的圖書,
讓他們也有知識,
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門口的種子
畫一些黑色的肥料。
讓種子
也能長成參天大樹!美化環境!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姥姥
畫一對雙耳,
讓姥姥能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災區的人民
畫幾床棉被,
讓他們也能安全地渡過這個冬天,
不會在冬天里冷得手腳冰涼!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窮人們畫一大筆錢,
讓他們有個溫馨的家。
讓他們過上富裕的生活。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我的太婆
畫一雙明亮的眼睛,
讓她能看到光明。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會給地上的螞蟻
畫很多好吃的糧食,
它們再也不用
去遙遠的地方搬糧食,
還要被幾只蟈蟈笑話!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唐家俊
畫一雙好腿,
上他和我們
一起在操場游戲!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一個會炒菜的機器人,
讓媽媽再也不會勞累,
而是給我輔導,
陪我下棋、游戲。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四川的同學們
畫一個美麗的學校,
讓他們像我們一樣,
在學校里快樂地學習。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小兔子
畫漂亮的房子,
讓小兔子不用在草叢里
吹著寒冷的北風。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走不動的老奶奶
畫一根拐棍,
讓她走路更穩。
(作者:雷善言、張婕、張藝、項斌、趙梓菲、徐藝、王怡敏、劉奕璇、王晶、張若梅、張彥圣)
《假如》教學案例 篇3
教材分析
一位外國作家說: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
是的,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
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沖動。這都要建立在關愛之情的培植基礎上。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
一、故事導入,情感鋪墊
(課件出示《神筆馬良》配音繪本 馬良用神筆帶來了什么?(幸福)有一位作家也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因為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寫成了一首詩歌,就是《假如》,一起書寫課題。
學習過程
二 學習新課
1、教師范讀
你發現了什么?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出現了四次
2、自由讀詩歌
你發現了特殊的小節么?生匯報,那是要你當小詩人,讓我們好好學,你也會成一個詩人。
3、齊讀詩歌
作者給誰畫了畫?板書 小樹、小鳥、西西
4、女生讀一小節 男生讀第二小節 個別讀第三小節
作者給小樹、小鳥、西西畫了什么? 板書(太陽、谷粒、一雙好腿)
二課件解讀
看課件讀詩歌 作者為什么要給他們畫這些畫?
第1小節 讓小樹得到溫暖 重點詞 寒冷 縮著 嘆息 你對寒冷的感受是什么?
第2小節 讓小鳥不再餓的哭泣,不再苦苦等待 重點詞 等待 哭泣 遙遠 你餓的時候是什么感覺?遙遠是多遠?你等待過嗎?
第3小節 讓西西健康 重點詞 只坐在屋里 奔跑 游戲
你奔跑的時候是什么感覺?板書 溫暖 溫飽 快樂
板書設計: 小樹 太陽 成長 溫暖
小鳥 谷粒 吃飽 溫飽
西西 好腿 奔跑 快樂
三、朗讀詩歌 配樂朗誦 師生共讀(課件呈現三幅圖,并配上傷感的背景音樂)
圖1師:一棵光禿禿的小樹在寒風中獨立瑟瑟發抖,假如(學生接著讀一小節圖2師:樹枝上鳥窩中的小鳥神情悲傷,滴著眼淚,假如(學生接著讀2小節)
圖3師:西西坐在輪椅上,透過窗戶 望外面的世界,他的眼里滿是悲傷,(學生接著讀
3小節)
四、指導背誦
小女孩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她不但給窗前的小樹畫了個紅紅的太陽,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谷粒,還給西西畫了一雙好腿。這三個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歡哪個愿望就背下來好嗎?(學生自由背誦)
誰來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每個愿望請一個孩子)
2、作者的愿望只有這三個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感悟文末的省略號)
3、生活中真有這樣的神筆嗎?作者的美好愿望能不能實現呢?
是呀,生活中沒有那樣的神筆,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實現,所以作者說──假如。但是作者和我們都有如馬良一樣的愛心,這是最可貴的。讓我們齊讀全文,一同來享受作者帶給我們的美好。
五、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1、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呢?觀看幻燈片
2 你要給身邊的畫什么?
六、作業
日記:續寫詩歌
《假如》教學案例 篇4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
1、故事導入:
有一個故事,媽媽小時候聽過,奶奶小時候聽過,奶奶的奶奶小時候也聽過,你們想聽嗎?聽老師講故事(選擇《神筆馬良》中馬良幫助窮人的片段)。
2、說話訓練:
馬良用神筆給窮人畫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想干什么?
3、板書課題:
有個小女孩,她和你們一樣,也夢想著有一枝神筆,她把自己的愿望寫成了一首詩,題目是《假如》(板書課題)。
二、讀詩歌
1、讀正確:
⑴ 認讀字詞:
縮嘆息遙遠尋食哭泣健康(課件輔助顯示音節)
⑵ 初讀課文:
認真地讀課文,不會讀的字做上記號,問同學、問老師。
⑶ 抽讀正音。
2、讀流利:
⑴ 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⑵ 交流匯報。
⑶ 指導朗讀:
詩中有三個長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課件輔助出示斜杠指導句子中的停頓)
⑷ 找規律:
“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這幾個詞組有什么特點?應該怎么讀?
⑸ 鞏固練習:
在全詩中繼續尋找“( )的( )”的詞組,讀一讀。
⑹ 積累詞語:
摘錄兩個自己喜歡的詞組。
3、讀出感情:
⑴ 范讀課文:
下面我們來練習讀全文,聽一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⑵ 學生評議:
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在哪兒,還有什么不足。
⑶ 教師引導:
老師不但在用嘴讀,還在用心讀;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畫畫。想看看老師腦子里的畫嗎?(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動畫)
⑷ 學生練讀。
⑸ 游戲助興:
《挑戰自我》。
三、練說話
1、自由說話:
用“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 )畫( )……”說話。
2、情景說話:
收聽幾個求助電話(無家可歸的老虎、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詩歌的語言說話。
3、朗讀范文: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善良的小朋友畫一對翅膀,帶著你的愛,帶著你的情,飛向蔚藍的天空,飛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四、課外作業
1、請學生自己布置一個回家作業。
2、課外閱讀《不要問我為什么》。
【設計說明】
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色:
1、展示讀書過程:
學生接觸文本,總要經歷從不會讀到會讀,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先感知后理解、從默會到表達,讓學生把隱藏的認識過程顯現出來。
2、滲透讀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化“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把視角中心轉到學生身上。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把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創設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
3、明確讀書目標:
語文課堂上的讀書目的主要是學習語言。通過學習文中規范、精美、鮮活的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促進消極的語言向積極的語言的轉變。
4、提高讀書質量:
最理想的讀書目標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解讀,讓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轉移到自己身上。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有創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作為學習的伙伴參與其中。
《假如》教學案例 篇5
教學目的: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展開師生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延伸課文內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會認6個生字,規范書寫8個漢字。
3.能展開個性化的閱讀,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課文內容,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題
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有求必應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變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張神奇的飛毯,你想到哪兒去?假如你有一盞阿拉丁神燈,你想用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假如我們擁有這些神奇的法寶,我們會讓夢想飛揚,看來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如吧。
(板書課題:10、假如)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初讀課文,用言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提問學生:你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有的句子一下子讀不通順怎么辦?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這首詩共有三小節,指名學生每人讀一小節,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也相機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
4.指導識字。
(1)學生圈畫生字,自己初讀,并想辦法記憶字形。
寒襲擊覓餓泣
(2)學生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老師及時評價并給予幫助。
(3)同桌之間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識字效果。
5.出示詞語卡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認讀詞語。
寒冷襲擊覓食哭泣快樂嘆息
三、再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想想作者要用馬良的神筆畫些什么。
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他。
四、個性化閱讀,體驗情感
1.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老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多讀幾遍,想想自己為什么喜歡。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師生對話交流。
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小樹在冬天面臨的寒冷,作者要給小樹畫上一個金色的太陽,這樣小樹就不怕寒冷的襲擊,能安然地渡過冬天,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綠化我們的地球,說明作者愛護樹木。
第二節,小鳥是地球上可愛的精靈,找不到食物時會餓死的,作者要給小鳥畫上一些米粒,這樣小鳥就能快樂地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第三節,西西是殘疾人,沒有腿他內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給他畫上一雙腿,這樣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樣奔跑了,表現了作者對殘疾人的關愛。
4.在學生談閱讀感受之后,讓他們帶著情感把喜歡的那一節再讀一讀,讀后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后再讀或配樂朗讀,以求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5.小結,激發情感。
作者希望用馬良的神筆畫一個太陽溫暖冬目的小樹,想畫一些米粒喂養饑餓的小鳥,想畫出一雙腿讓殘疾的西西能快樂地奔跑,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對作者說一句什么話呢?
五、拓展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1.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和著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啟發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些什么?送給誰?幫他解決什么困難?(學生思考,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3.學生自由表達,老師適時地從學生的語言、價值觀、情感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價。
六、總結
對呀,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的美好。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和著音樂再讀讀課文吧
《假如》教學反思
上周五上午第三節課,我和我們班的孩子們共同在電教室上了展示課《假如》。為了上好本節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1、制作了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2、提前帶孩子們去電教室觀看了《神筆馬良》的動畫片,因為只有看了動畫,才知道馬良的“神筆”“神”在何處,才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第二節課,我就把孩子們帶到了電教室,先針對《語文園地五》做了半節課的練習,又讓孩子們讀了讀《假如》這篇課文。孩子們朗讀的十分認真。最后8分鐘,我讓孩子們觀看《神筆馬良》。觀看完畢,我提問:“孩子們,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么?”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我要畫錢,要給自己買車;我要畫錢,我可以想買什么買什么.......最后李好同學說:“我要畫許多金銀珠寶,把它們送給災區的孩子,讓他們買需要的東西。”一股暖流從我的心間涌出,小小的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有困難的災區的孩子,多么有愛心吶!其他同學仿佛也受到了啟發,教室里頓時安靜了許多。
第三節正式展示,許多老師前來觀看。我們班的孩子坐姿端正,聽講認真,發言也十分積極。《假如》這首詩歌共分為四小節,第一小節主要寫:小作者要為冬天的小樹畫太陽。第二小節寫:小作者要給小鳥畫好吃的谷粒。第三小節寫:小作者要給殘廢人西西畫一雙好腿。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想為大家做更多事情的美好愿望。這每一個小節都體現出了小作者是一個善良的有愛心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孩子們自己體會到小作者的善良和愛心,才能激發他們也做這樣的人,激發他們去關愛生活,關愛他......
在學習第一小節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棵在冰天雪地中瑟瑟發抖縮成一團的小樹,并請孩子們起立,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就是這棵冰天雪地中瘦弱的小樹。”然后問他們:“你們什么感覺?”孩子們紛紛縮成一團,有的還哆嗦著嘴唇說:“冷......好冷啊......”我再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在寒冷的冬天,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讓孩子們有感情地讀這句話,孩子們的朗讀我用一個字來形容“棒!”我再提問:“小樹小樹,你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們有的說溫暖,有的說陽光,有的說太陽。總之一切他們所能想到的能夠溫暖小樹的東西。這時我又用多媒體出示了紅紅的太陽,讓它照耀著小樹。孩子們說:“啊,不冷了,暖和了。”我問:“這個畫太陽的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孩子們有的說是有愛心的,有的說是善良的,有的說是能為他人著想的。不用我多講,課文所要講述的道理,孩子們已經體會到了。
在二、三、四小節的學習過程中,我創設情境,出示了恰當的圖片,配以了合適的音樂,通過孩子們的感悟、朗讀、使孩子們充分地理解小作者是一個有愛心的善良的孩子。后來為了讓孩子們的愛心得到延伸,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我又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孩子們做愛心小天使,說一說: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____ 畫 ____________。因為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有限,對生活中的許多不幸、困難等等了解的不是很多,我專門從網上搜索了相關圖片:例如:貧困山區孩子的衣食住行、地震災區孩子的即將倒塌的教室、因河水污染而大量死亡的魚兒,被砍伐的光禿禿的山頂等等并配以音樂和解說,為孩子說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這一次我再提和第二節課同樣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讓我刮目相看:例如:楊林玉說:“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孩子畫許多堅固的教室,讓他們安心學習!”不僅楊林玉同學一個這樣,班里的孩子們再也不說給自己畫什么了,相反都是要幫助有困難的人。我感動!!我的孩子們太值得我去愛了!他們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們的轉變多么的巨大,年齡雖小卻具有了一顆為他們著想的偉大的愛心!作為老師能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愛心,這節課的德育教育是成功的。
《假如》教學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錄音、繪畫用品。
教學時數:兩課時
課時內容目標: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
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簡單地講一講?
2、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談一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課件,認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并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3、開火車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師生正音。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假如有一支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愿望?(引導學生用“我用馬良的神筆為——畫。”說話,師隨機板書、板畫)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感情朗讀。
1、小組自學。
(1) 課文用三個小節寫了小作者的三個愿望,你最喜歡他的哪一個愿望,把它讀給組內的同學聽,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它?
2、指名匯報小組自學結果,師加以適當的引導。
(1)你最喜歡哪一小節,為什么?
(2)你認為這一小節中哪些詞、哪些句子用的最好?為什么?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3)比較感悟句子。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長。
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谷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同上。)
2、總體朗讀指導。
(1)“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四次,朗讀時怎樣處理?
(2)“畫一個紅紅的太陽”“畫許多好吃的谷粒”“畫一雙好腿”。這三處感情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是小樹,小鳥、西西,你怎么讀這三個句子?(指導學生分別讀出“興奮——喜悅——沉重”的語氣。)
(3)比賽讀,師生評價,讓學生在邊聽邊評中提高朗讀水平。
(4)創設情境誦讀課文。(閉眼想象與課文有關的畫面,或者用筆畫出這些畫面。)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選你最喜歡的一節背誦下來。
找自己的好朋友,競賽背。
四、擴展活動
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筆畫一畫吧。我們來為課文再寫一小節好嗎?
《假如》教學案例 篇7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宜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愿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教參的分析,及對二年級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我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對目標的分析,我認為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是本次教學的重點;而朗讀詩歌時,注意詩歌的節奏性和詩歌情感的起伏變化,是難點。
說教學設計:
“詩化心靈”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凈化美化學生心靈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線”的思想。學生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多角度互動對話。在對話中,學生進入文本,觸動心靈,獲得獨特的體驗和真切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鋪墊情感 ;
(二)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三)自主積累,提升情感;
(五)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鋪墊情感
首先直接進入課題,通過談話過渡到去了解小女孩的心愿 接著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對課文內容的復習)
(二)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過渡)課文讀完了,小女孩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什么呢?
(設計意圖:對課文總體內容的了解和掌握,為后面的讀悟結合做鋪墊)
1、學習第一節
(過渡)老師想問一問,小女孩為什么要給小樹畫紅紅的太陽呢?
學生找原因,讀句子,表演體驗,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在動作模擬、師生對話中換位思考,深入閱讀,感悟詞句,體驗情感,感受小女孩的愛心)
2、學習第二節
(過渡)小朋友把第一小節讀得這么好,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第二小節讀得很好。想展示的起立
談話創設情景,將自己和小鳥聯系起來,讀出對小鳥的同情,讀出對小女孩的贊揚。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引發情感共鳴)
3、學習第三節詩
(過渡)樹暖和了,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小鳥吃飽了,唱著快樂的歌兒,可是我們的好朋友西西卻只能坐在屋里,呆呆地望著這一切,為什么呢?
首先是通過談話和讀相關句子了解、感受西西的不幸,設想西西就在我們身邊,誰愿意幫助他?來引導學生朗讀本小節。
(設計意圖:在換位中,學生走進文本,感受到沒有一雙好腿的西西的痛苦,產生了要幫助西西,還西西快樂的強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滲透水到渠成,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自主積累,提升情感
首先總結小女孩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她的三個愿望是多么美好啊。 然后問小女孩的愿望只有這三個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引出省略號的教學
接著問你想對小女孩說什么?生活中真有這樣的神筆嗎?小女孩的美好愿望能不能實現呢?
最后是選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
(設計意圖: 把選擇權、自主權交給孩子,教師只作適當引導,積累語言、提升語言,觸動心靈)
(四)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過渡)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呢?
學生先自主說。
(設計意圖:在入境感悟體驗后,學生有一種表達的愿望在涌動。抓住時機,發散、拓展學生的思維,給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訴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
《假如》教學案例 篇8
這首詩作于普希金流放期間,題寫在鄰居女孩的紀念相冊上。他面對的是一個純真的女孩,年僅26歲的他,宛如一位飽經風霜而又無比溫厚的長者,仿佛生怕碰傷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從未來著筆,使用一種帶有預言的口吻叮嚀、勉勵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現這種偶然,要相信歡樂的日子就要來臨……其實“這種假如”正是變幻莫測的人生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沒悲傷、煩惱,但是你要克制、忍耐,普希金他清楚地知道,他也正經歷著,他對這個小女孩的訴說,其實也是自我的一種訴說。所以當陷于痛苦中的你或我讀這首詩的話,猶如耳畔響著作者親切的聲音,同時心里又回蕩著自己的聲音。
當拿到課堂與學生分享時,我是這樣處理,激情導入課文之后,讓學生先聽錄音感受詩歌,要求學生勾畫作好標記,模仿錄音去朗誦。接著讓學生自由朗誦,并請了個別學生起來朗讀,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都很投入。在此后設計了一個問題:詩人在詩中闡述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問題一拋出,我本以為學生肯定是有話可說的,因為我覺得在學生成長學習的道路上肯定有過那樣或這樣的困難,結合他們自己的體驗來感受詩歌,學生的反應應該是激烈的。可是事實相反,學生似乎沒什么話好說,對于自己所遭受的挫折幾乎沒太多的感受。于是,我開始引導學生,比如考試失敗之類的,并把有過的直接體驗告訴他們,可是我費力的引導并沒有激起學生太多的表達欲望。
課后,我對此進行了思考,難道現在的學生都沒有挫敗感的體驗嗎?也許吧,溫室里長大的孩子多少少了些風雨的洗禮。但是,反觀自己的教學設計,亦是存在問題的。本詩是以“假如”開頭的,普希金寫給鄰居的女兒時也是告訴她未來可能要經受的體驗,對于課堂里的這些初一學生,何嘗又不是這樣,那問題的設計是不是也應該改為“未來時”呢——“學了這首詩,你會未來可能遭受困難的你說些什么話呢”?或者把問題設計得更加寬泛自由些“讀了這首詩,你有怎樣的感受”?總之,不應該局限于學生他們狹窄的體驗上,畢竟他們的人生經驗是不豐富的。
學習詩,最主要的是品出它的詩歌味,而朗誦則是最好的方法,無論怎樣賣力地分析,都不如入情地讀,讀到到味了,情感自然也就出來了。我在上這課時,顯然朗誦這一點還沒真正落到實處,只是簡單地聽錄音和模仿朗誦,形式比較單一。其實應該盡量讓形式多樣話,如陷入困境的好友傷心痛苦時,你安慰他時應該怎樣讀;自己勸導自己時又是怎樣讀等。還可以讓同桌或者小組合作進行腳本設計的朗讀。教師需要做的則是給予適當地朗誦指導,喚起學生心中的情感,正如普希金自言,要“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讓學生入詩,讀出情來,便是最后的一種品詩了吧。而當他們未來的某天失意無奈時,能想到這首詩,并從中找到支撐點,有所啟發,這樣也就足夠了。《七年級語文下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反思二》
《假如》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理解詩歌內容。
3、在讀書、感悟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愿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假如》這首詩歌,詩中的小朋友夢想用一支神筆實現心中的愿望,還記得他想實現哪些愿望嗎?(學生匯報,師隨機板書)
小樹 畫太陽、云朵
我要給 小鳥 畫谷粒
西西 畫一雙好腿
小結:詩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純真和美好啊!那么她為什么要為小樹、小鳥、西西做這些事情呢?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歌,體會一下詩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靈。
【設計意圖】借助教師的設疑激起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再現詩歌主要內容,為學生體會小作者的美好心靈奠定基礎。
二、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1、請大家看大屏幕,邊看邊想,詩歌的哪幾個小節能體現我們剛才看到的畫面。(播放帶有詩歌1、2小節內容的畫面:沐浴著陽光的小樹郁郁蔥蔥,樹上的小鳥食宿無憂、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學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讀1、2小節,想:詩中的小朋友為什么要給小樹畫太陽和云朵?為小鳥畫谷粒呢?
3、自讀1、2小節,思考上面問題,想好后和同桌說一說。
4、交流匯報,體會情感。
(1)“我“為什么要給小樹畫太陽和云朵?
隨著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讓小樹在冬天里,
再也不怕寒冷的襲擊。
(播放寒風下搖擺的小樹,小樹瑟縮的樣子和沒有雨水的滋潤,小樹干枯的樣子的情景;一個小朋友揮筆畫一個太陽,幾朵云之后,小樹郁郁蔥蔥,成長的畫面。)
(2)如果你是小樹,沐浴了陽光雨露,你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
小結:是這位小朋友用馬良的神筆畫了太陽云朵,給小樹帶來了溫暖和力量,讓小樹快活的成長,現在就把你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吧!
(3)指名讀——評讀——練讀——再讀——齊讀
小結過渡:詩中的小朋友用馬良的神筆為小樹畫太陽、云朵,渴望讓小樹快樂成長,那么他又為什么為小鳥畫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師引導:當你餓了的時候,媽媽會怎樣做?你當時的心情怎么樣?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饑餓中的小鳥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學生自由說,教師引導)
(5)引讀:有了“我”畫的谷粒,現在的小鳥媽媽再也不用——(學生接讀)出示:鳥媽媽再也不用 到遙遠的地方去覓食,讓小鳥餓得喳喳地哭泣。
師用語言渲染指導朗讀:鳥媽媽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鳥寶寶不再苦苦等待,餓得哭泣,小鳥的心情會怎么樣?那就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吧!(再播放小鳥衣食無憂的情景)讀第一小節。
引讀一二小節:詩中的小朋友為動物、為植物送去了關愛。假如——(學生接讀)我要給—— 畫一個—— 還有—— 讓小樹在——
假如—— 我要給——
小結: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還要做什么呢?
(6)學生接讀“我要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同時出示西西坐在輪椅上的情景)
對于一個失去雙腿的孩子來說他只能怎樣?(學生自由談)望著窗外的景色不能親近它們,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內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導讀:我要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
a、你們的朗讀讓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對西西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出示圖片:(有了雙腿的西西快樂奔跑的情景)
b、看“我為西西畫上了雙腿,他再也不會——(學生接讀)
c、他會嘆息什么?這時的西西心情是怎樣的?(開心、快樂)那么怎樣讀好這段話?讀一讀吧
d、西西多么開心,就連我們也一樣開心,讀出西西的開心。讀“他再也……”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貫穿以讀為主的思想,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通過圖片、影象,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誦積累,提升情感
1、詩中的“我”不但給窗前的小樹畫紅紅的太陽,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還給不幸的西西畫一雙好腿,這三個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歡哪個愿望就背下來吧!
2、學生自由背
3、指名背誦
【設計意圖】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既達到了語言積累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
四、拓展延伸,表達情感
詩中的小朋友只有這三個愿望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體會省略號的用意)
對!在我們的身邊許多需要我們關愛的人與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呢?出示課件:圖片(流浪的小狗,無家可歸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災害的人們)
1、請你也象小作者這樣,也來寫一寫,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 )
( )
2、學生試寫后交流。
【設計意圖】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注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
五、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1、出示字卡,指名讀
2、學生觀察,重點提示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書寫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把鞏固識字、寫字安排在感知課文內容之后,看似顛倒了順序,實際上體現了學生識字和記字的一般規律。小朋友識字總是先從整體上關注“輪廓”,再具體分析、嘗試記憶,之后通過多次復現來鞏固,這樣才會有效地記住生字。
六、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同學們,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神筆嗎?對!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愛心,都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馬良的神筆會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體設計意圖】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爭“以讀書為主”,通過情景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熱愛自然,關愛他人。
【教學評析】這篇教學設計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讓學生與文中角色進行換位,培養學生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通過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做什么?加強了學生語言訓練;通過朗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之教師的圖象、語言的引導,學生會把詩歌讀得入情入境,從而受到了教育。
《假如》教學案例 篇10
一、導趣
1、復習生字詞
2、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嗎?指名說(用上假如說一說。)
二、導疑與導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處處美好,還有許多悲慘的事情。
出示圖:風中的小樹,渴望鳥媽媽的小鳥,坐在輪椅上的孩子看了這些你想說些什么?
2、出示圖和詩句:自讀,讀出感情小樹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默默流淚。
指名讀,齊讀,再自讀。
3、看了這些,你們的心情好不好,你們愿不愿意幫助他們?
老師送給你們一支馬良的神筆。有了它你就能實現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給小樹畫什么?
指名說出示句子: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個紅紅的太陽。
紅紅的太陽給人的感覺怎么樣?
再出示句子: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能不能快樂地把節讀一讀。
出示小鳥圖和小孩圖,你會給他們畫些什么?自選一節讀給同桌聽。
出示句子:我要給小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鳥媽媽再也不用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讓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齊讀句子。
說一說你會給不幸的西西畫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齊讀句子。
說說西西有了好腿后他會怎么樣?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2、3節。指名背。
5、說一說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說一說你怎樣去關愛他們?
6、把你美好的愿望寫下來: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筆,我要給( )
《假如》教學案例 篇11
假如
一.教學目標
知能目標:
1學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詩歌。
3嘗試模仿課文寫簡單的詩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朗讀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以及各小節的不同語氣,感悟語言文字。
情意目標:
1培養學生高尚的同情心、愛心和人文關懷。
2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閱讀和創作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指導朗讀,感悟語言。
2難點:讀出各小節的不同語氣。
三.教學策略:
這首詩內容不難理解,但是各小節表的的感情色彩的細微差別要讓學生體會并朗讀出來不容易。所以,采用多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以范讀、領讀為主要方法。其次,嘗試運用網絡環境來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初步學習使用網絡資源。
四.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
2指導學生通過多媒體預習,學習運用網絡資源。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授課時間: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師:有誰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能講給大家聽聽嗎?
2想不想自己讀一讀?打開老師為你從網上鏈接好的網頁,讀一讀。
3老師誘導進入詩歌的學習:馬良的神筆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該多么好啊。你想嗎?我們來看看,有個叫白冰的人,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了解大意。
1范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有個整體印象。
2自己讀一讀。鼓勵學生通過課件自我檢查。
3跟同學議一議,讀懂了什么。
通過看課件中的填空來檢測。先自己說一說,再指名說,反饋自讀的結果。
三.精讀涵泳,感悟語言。
1鼓勵學生讀詩歌,正音。
2自己再讀一讀,琢磨琢磨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3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學生品讀每小節。如第一節:“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應該用愉快的語氣來讀。后面兩句“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則要讀出溫柔的,憐愛的語氣。第三小節,應該讀出對殘疾朋友西西的同情、憂傷。
比較“給小樹畫太陽”和“給冬天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有什么不同。
讀第二小節,看看有什么發現。交流閱讀收獲。
4再整體讀,讀出每小節開頭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不同的語氣來。
四.分角色朗讀,升華情感。
1師生分讀。老師讀每小節的前兩行,學生讀其他的。
2男女生分別讀。
五.作業:拓展延伸。
1假如你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做些什么?模仿課文,用詩的語言寫下來。
2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背誦課文。
二.交流自己的詩歌,請同學讀一讀自己寫的,其他人可以評價,可以建議修改。
三.練一練,連線搭配詞語。(課件)
紅紅的 北風 快活地 等待
好吃的 身體 苦苦地 成長
寒冷的 太陽 輕輕地 嘆息
健康的 谷粒
遙遠的 地方
四.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寫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觀察,總結規律,發現哪些字的哪些部首發生了變化。
3指導練習。
板書設計:
給小樹畫 紅紅的太陽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給小鳥畫 谷粒
給西西畫 好腿
……
《假如》教學案例 篇12
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9個生字及8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書、感悟、體驗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9個生字、8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
難點:朗讀詩歌時,注意詩歌的節奏性和詩歌情感的起伏變化。
[預設流程]:
一故事鋪墊,激趣揭題
1、給“筆”擴詞,引出神筆。
2、師講故事《神筆馬良》:從前有一個┄┄后來馬良用神筆懲罰了惡人,幫助了無數的窮人,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3、大家說馬良的神筆神在哪里?(畫什么就活了等等)假如你有馬良的神筆,最想做什么?(三、五個同學說)
4有個小朋友也想借馬良的神筆來實現自己的愿望,這些美好的愿望都藏在《假如》這首詩歌里,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二、朗讀欣賞
1、師朗誦。
2、寫得多好啊!想自己讀讀嗎?讀一遍一過癮讀兩遍,三遍,并畫出作者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什么?是為了幫助誰?
3、學生自由讀,師巡視,注意聽學生讀。
4、指名分節讀通課文。
5、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投入,誰愿意展示讀給大家聽?第一節誰來讀? 誰來讀第二節? 第三節最感人了,留給誰呢? 最后一節我們一起讀吧!
三、想象品味
(一)學習第一小節,
1、過渡:同學們,要想把詩歌讀得更有感情,我們還得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的意境。
2、請自由讀第一小節,邊讀邊想象。
3、引導學生說(板書:太陽、小樹)
4、看板書,你從這幅圖上仿佛看到了什么?啟發想象。
假如你是小樹,現在溫暖的陽光照在你身上,感覺怎么樣?
帶著我種心情讀前四行。
如果沒有溫暖的太陽,寒風呼呼地吹著,這時感覺會怎樣?嘆息什么?引導感情朗讀“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讀出小樹的嘆息。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過度:剛才同學們讀得真棒!老師看見了一棵棵快活成長的小樹,我們就這樣——邊想象邊吟讀。下面還有兩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來學習,先自己讀,然后把想象說給同桌聽,再同桌之間比一比,誰能讀出小鳥或西西的心情感受。
2、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交流:
第二小節:
1、誰喜歡第二小節?說說我畫了什么?是為了幫助誰?
2、引導學生說。老師板書:(谷粒、鳥窩、鳥媽媽)
3、假如你是一只小鳥,媽媽出去找食物了,心里會怎樣想呢?引導讀出“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4、喜歡這一小節的同學起立一起讀。
第三小節:
1、看課件圖談話: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在操場上奔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戲,可不幸的西西只能坐在屋里,如果你是西西,你看見了什么?你在想什么?
2、喜歡第三小節的同學齊讀,其他同學可以靜靜地欣賞。
3、如果你是西西,坐在窗前你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心情怎么樣?讀出沉重的(難過的)心情。
4、現在你有了健康的身體,可以做什么呢?
引導用“┄ ┄可以┄ ┄”說話
5、小結:多么美好 的心靈啊!作者想借馬良的神筆來幫助我們的植物朋友——小樹,我們的動物朋友——如小鳥,還有不幸的人——西西。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這美好的心靈吧!(齊讀)
四、拓展
1、過渡:是啊,只要人人都獻上的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的人和事情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怎樣幫助他們?
2、說一說。
3、寫一寫。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真了不起,都會自己寫詩了,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小學會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用自己的雙手,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美好!
《假如》教學案例 篇13
有配套的教學PPT、說課PPT、完整的教學設計、說課稿。請點進我的主頁查看,祝老師身體健康、事事順遂!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特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最后一課,本單元主要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所選篇目均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可激發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注和思考。
(二)本課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詩人普希金創作于被流放期間,遭受了人生的巨大挫折。詩人非但沒有抱怨生活,還把時下的磨難當做一段豐富的經歷,反映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富有哲理。可使學生心靈得到洗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級基礎較好,且本課直抒胸臆,篇幅短小,為現代詩歌,學生閱讀上沒有障礙。但是詩人的人生經歷與遭受的挫折對于現代中學來說無法感同身受,不能體會。因此我將以創作背景著手,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去感受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置
知識與技能:了解普希金生平及創作情況;理解詩歌所蘊涵的哲理;提高品味、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樣化朗讀、對比閱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從語句中,揣摩作者的心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體會詩歌哲理對生活的現實意義。
學習重點:了解普希金生平及作品;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哲理。
學習難點:體會詩歌哲理對生活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及工具
教法:析疑法、讀書指導法、啟發法
學法:多樣化朗讀法、討論辨析法
工具: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回憶性導入,調動學生積極性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海倫·凱勒么?有沒有哪位同學起來說說她的故事?這位同學向我們講述了他心目中的海倫·凱勒,是一個聾啞人,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拾了對生活的希望,微笑著面對自己的缺陷,努力生活,成為了一位作家。海倫·凱勒笑對挫折、不屈服于命運,勇于改寫自己命格、不服輸的精神令我們敬佩。“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在面對挫折時,是怎樣的態度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學習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檢查預習,積累常識
1.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近代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更贊譽他“一代宗師”。
2.寫作背景
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于革命,追求自由,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此詩寫于其流放期間。
3.主要作品
政治抒情詩:《自由頌》《致大海》
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三)喚醒詩中的情感(第一樂章)
1.聽音頻范讀(要求:注意PPT上紅體字,讀準字音、讀好停頓)
2.生自由朗讀,再請一個男生,一個女生,按照提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對于兩位同學語氣的舒緩、情感的把握提出自己的見解)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男,舒緩地)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女,真誠安慰地)憂郁的日子里需要安靜:(男,穩重的)相信吧,快樂之日將會來臨。(男女合,樂觀地)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男,平穩深沉地)現在卻常是憂郁。
3.思考:本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一切都是瞬息,(女,響亮親切地)懷揣希望、積極向上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男女合,深切懷念地)
(四)感悟詩人的情感(第二樂章)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思考1:一讀標題,生活欺騙了作者什么?以此為題有什么用?
使作者遭受了挫折。擬人的手法,賦予生活以人的情感,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思考2:憂郁的日子可以換成(在逆境中)日子。
思考3:作者創作時身處于逆境,你從詩中感受到作者的感傷了么?為什么?
沒有。因為作者的態度是“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他相信“快來的日子將會來臨”
思考4:你是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還念”?(小組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強調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五)做自己情緒的掌控者(第三樂章)
思考5:再讀標題,想想生活會欺騙你么?如果有,你會怎么應對?(自由發言,分享生活)
師以圖片舉例,啟發學生思維。
(六)拓展延伸,個人展示拿起手中的筆,試著寫一寫:假如,不要,不要!需要。相信吧。
(七)課堂小練,復習鞏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用了(A)A.勸說的口吻B.教訓的語氣C.激昂的語調D.激動的語態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對其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這首詩告訴了人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坎坷,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B、全詩表達了詩人堅定信心:憂郁的日子終將會過去,幸福就要來臨!
C、讀完此詩,宛如聆聽一位長者對于心愛的孩子的叮嚀和囑托。
D、這首詩是用勸說的口吻,直接告訴人們人生的哲理。
(八)作業布置,不斷提升
1.反復朗讀,再次體會詩歌中的哲理
2.回憶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時,你的心路歷程以及解決方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