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通用15篇)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
【案例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及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期待”指的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閱讀期待源自接受美學,它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和調動自己的已有知識、能力,對新的閱讀內容進行內心的預想。學生的閱讀期待是閱讀的先導,它直接關系到閱讀的熱情、閱讀的質量及品位。
綜觀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在語文課上,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并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再加上語文課,老師有太多的“干涉”,只想牽著學生跟自己走相同的思路。許多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期待”暫放一邊。如此被動的參與思維,他們怎么能樂起來。
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這種期待現象,利用閱讀期待,轉變學生“要我學”為“我想學”“我要學”的心態,在“期待”中“悅讀”,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文本中去,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想讀書,在閱讀中傾聽作者的心聲,品味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拓寬閱讀的空間。
【案例描述】:
片段一:導入
師:課前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題目叫-----《神筆馬良》。
出示生字“良”
仔細看老師寫這個字。
生拼讀
師:在哪見過它?
生:我的作業本上有很多老師打的良。
師:對作業本上,老師打的優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優”,我們可以給他組詞“良好、優良”。這節課老師要看看,誰的表現是“優”誰的表現是“良”
師:我們知道馬良有一枝神筆,畫什么,什么就變成真的。馬良用它幫助了許多窮人,這樣神奇的筆,你想要嗎?
生齊喊:要!
師:有個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擁有這樣一枝神筆,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么呢?翻開課文108頁,第23課《假如》,自己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學課文
片段二:體會“風中的小樹”,學習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生初讀整體感知文本后
師:小姑娘用神筆幫助了小樹、小鳥、西西,那他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幫助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樹。
(課件出示小樹圖片配風聲)
師: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北風呼呼地刮著,一棵小樹快被凍死了。
生:我看了風刮得很大,小樹都被吹彎了腰。
師:課文里是怎么寫小樹的?
生看書后回答: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課件出示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師:能演一演嗎?
師:冬天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搖搖擺擺,渾身發抖。
生起立表演,師生角色對話
師: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風太大了。
師:小樹小樹你縮著身子,在輕輕嘆息什么?
生縮著身子,一臉無奈:唉——好冷啊!
生皺著眉頭:唉——可惡的冬天!
生縮著身子跺著腳:唉——寒風快凍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點過去。
師:你就是那棵寒風中的小樹,能把你的動作和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1讀:語氣較平淡。
師:我給你配上風聲,你再來試試看。
生配風聲讀,比剛才好多,讀出小樹的寒冷。
師:現在是冬天的感覺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樹的寒冷了。還有誰想讀?
生2讀
師: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顆渾身發抖的小樹。
生3讀:
師:你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那個寒冷的冬天。多可憐的小樹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生配風聲齊讀句子。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學習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出示西西圖片
師:他叫西西,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潑可愛很喜歡運動,平時他最喜歡——
出示句子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想想自己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讀讀這句話。
生1高興地讀。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開心。
生1:下課了我可以在操場上和同學玩游戲,心里特別開心。
生2:興高采烈地讀
師:我看出來了,你讀得眉飛色舞,為什么這么讀?
生2興奮地說:放學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場上踢足球,我們隊贏了,我心里覺得特別爽。
師:是啊,能在操場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興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話鋒一轉)可是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站不起來了,失去雙腿的西西從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生:感覺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開心地在操場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難受。
師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現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讀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從此永遠都站不起來了,永遠都不能像我們一樣了,我心里非常傷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憐的西西。
師:是啊,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處,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帶給我們如此大的感受。
引讀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師:以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里,只有輪椅陪著他。
下課了,當我們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時,西西——
師:星期六,小朋友高興地和爸爸媽媽到動物園,游樂場玩耍時,西西——
師:下雪天,小伙伴們興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時,而西西——
師: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玩。
生:他多想能擁有一雙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師:可是西西他能嗎?
生:不能!
再讀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片段四:拓展寫話,釋放情感
師: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
師: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幫助誰?
師:小組合作,各挑選一個,仿寫: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
畫————————。
小組交流:
第一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山區的孩子畫許多衣服和食物/讓他們不用在寒冷的北風里挨餓、受凍。
第二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被污染的小河畫清清的水,讓它恢復以前的明凈。
第三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雙目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也能看見這美麗的世界。
第四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自己/ 畫一對神奇的翅膀。
飛向痛苦的心靈,獻上一份快樂。讓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愛!都永遠開心!
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作業:觀察自己身邊,誰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它),然后再仿寫一段。
【案例分析】:
上述幾個片段中,我利用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動積極地進入文本,感受、朗讀、品悟,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激發興趣,誘發閱讀期待
我以“良”字教學切入,這個字作業本上常見,聯系知識經驗,理解了良的意思,并以這個字組織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優”,我們可以給他組詞“良好、優良”。這節課老師要看看,誰的表現是優,誰的表現是良”還是二年級的學生,課堂的紀律還須經常提醒,通過這樣暗示性、期待性的語言,激勵學生能好好表現,讓學生在老師對他的滿懷期待中進入學習。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又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比如見到標題)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揭題后,學生自然會質疑,“假如她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么呢?”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因而注意力和思維活動就被引向了課文內容。于是我指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滿懷期待中投入閱讀,在這種內力的驅動下,學生初讀興趣盎然。
二、巧牽路線,再造閱讀期待
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閱讀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慚慚地涌動起來。
教學實踐說明,如果學生的“期待視野”超越了教學內容的水平,即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對閱讀就會失去興趣,如果“期待視野”遠低于教學內容,即教學內容要求過高,學生也會無法接受,閱讀就會遭到冷遇。課堂上出現上述兩種情況,學生就會分心,課堂上就會出現騷動。教學當第一次閱讀期待得到滿足后,學生已經明白了小姑娘用神筆給誰畫了什么,知道了這個答案,這是他們往往對課堂不再有初讀時那種積極的興趣,預料到這一點,我及時調整,過渡提問: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小姑娘用神筆幫助了小樹、小鳥、西西,那他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小姑娘的幫助呢?這樣,學生的思維和教學內容之間構成了一種協調的張力平衡,
“期待視野”與教學內容水平相當,相互溝通,又一次強烈地激起學生探究文本的沖動,在新一輪的閱讀期待下不斷地扣擊文本、反思文本。
三、創設情景,引發閱讀期待
創設情境,即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教者設置的與閱讀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中。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找準感情基調,將學生沉睡的情感喚醒,積極營造充滿真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的,從而為閱讀提供強大的動力。
教學中,我通過看圖聽風聲,把學生帶進了寒冷的冬天,讓學生看圖說話,對課文內容相當于先進行了預測與猜想。進行了口語表達訓練后,我問學生課文是怎么寫小樹的?又讓學生回到文本,一個“縮”一個“嘆息”與自身剛才的用詞進行比較,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然后又創設情景,師生角色對話,把自己就當成那棵風中的小樹,一次次的對話交談中,角色的扮演中,學生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與孤獨。這樣的情景氛圍一定要融于真個課堂,當學生不能讀出小樹的寒冷時,我沒有評價,也不指導該怎么讀,而是讓學生再聽風聲,在呼呼的北風中,他自然就讀出了那種味道,讀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知識層次較低,閱讀能力也很有限,他們的“期待視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內容上。而我們知道,閱讀教學只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著我們去體驗,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等待我們去挖掘,這些精髓依賴于教師的分析、提問、灌輸是不能為學生所汲取的。在學習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這個句子時,我巧妙地創設情境,聯系自身,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我通過對比朗讀體會西西的不幸,先引導讓孩子自己聯系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快樂地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然后話鋒一轉,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一個“不能”,一個 “再也不能”,強烈的對比中,孩子動容了。再通過排比句式感情引讀在我們開心玩耍時“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字里行間無不感受著西西的不幸,和我們無限的同情,有幾個孩子哭了。孩子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在此時被激發。
四、解放課堂,催生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它成為學生閱讀的動力,使學生投入到閱讀中去。這就提醒我們,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我們教師不是要去給這個期待以答案,而是要通過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投入到文章內容中去,讓學生在熱切的期待中探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把讀的權力還給學生,給學生讀的自由,沒有干涉,沒有強加,學生在課堂上像蜜蜂一樣自由地采集“花蜜”。只有在這樣一個自主、寬松的環境里,學生才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期待心理”。也只有帶著自己的期待、愿望的閱讀,才能自由的走進文本,暢游于故事情節中,語言文字中。
如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延時評價,留給學生解讀文本的空間,給孩子們一個充分自我感悟的機會。讀小樹可憐時,一個學生讀不出小樹的可憐,我沒有評價,也沒有指導他該怎么讀,而是讓他再聽聽風聲,在情景的創設中,他感受到了,也讀出來了。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一句時,我也是引導孩子聯系自己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想想該怎么讀。孩子很好地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說出了這樣讀的理由。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他們在創設的閱讀期待中,盡情展現自己,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從他們的發言中,我看出他們的閱讀是有效的,他們已經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孩子們在期待中,不斷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閱讀升華了文本。他們的交流詮釋著悟性,釋放著靈性,再現著創造性。
五、拓展文本,延伸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一種“沒有答案的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期待視野乃是由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構成的主觀知識經驗系統。期待視野下的閱讀不是機械的接納文本,而是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空白,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去填補。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
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應在學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漣漪,達到“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新的欲望。因而閱讀期待絕不能局限在課堂所呈現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課外學習以及生活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個空白,“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個省略號引發了孩子無限的愛心。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感受這個世界不幸的人與事,激發同情心。然后模仿課文詩歌形式仿寫,“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畫————。——————。”這樣的寫話訓練,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激發了關愛他人的情感,也內化了詩歌的語言。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只是讓小組合作寫。課后又布置孩子們,觀察身邊誰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它),然后再仿寫一段。開放性的作業,把學生的期待視野引向教材以外。利用這樣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去觀察,去寫作,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僅學語言,而且運用語言。
實踐證明,強烈的閱讀期待不僅能激發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思維的空間,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提升閱讀品位。閱讀因為期待而充滿希望,閱讀因為期待而充滿美好!把“閱讀期待”成為閱讀的動力,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成長的搖籃。讓我們從“閱讀期待”開始,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悅讀吧!
另有一篇類似的:
《假如》教學案例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案例描述】:
片段一: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媽媽小時候聽過,奶奶小時候聽過,奶奶的奶奶小時候也聽過,你們想聽嗎?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出示生字“良”。
仔細看老師寫這個字。
生拼讀
師:在哪見過它?
生:我的作業本上有很多老師打的良。
師:對作業本上,老師打的優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優”,我們可以給他組詞“良好、優良”。這節課老師要看看,誰的表現是“優”誰的表現是“良”
師:我們知道馬良有一枝神筆,畫什么,什么就變成真的。馬良用它幫助了許多窮人,這樣神奇的筆,你想要嗎?
生齊喊:要!
師:有個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擁有這樣一枝神筆,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么呢?翻開課文第23課《假如》,自己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學課文
片段二:體會“風中的小樹”,學習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生初讀整體感知文本后
師:小姑娘用神筆幫助了小樹、小鳥、西西,那他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幫助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樹。
(課件出示小樹圖片配風聲)
師: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北風呼呼地刮著,一棵小樹快被凍死了。
生:我看了風刮得很大,小樹都被吹彎了腰。
師:課文里是怎么寫小樹的?
生看書后回答: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課件出示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師:能演一演嗎?
師:冬天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搖搖擺擺,渾身發抖。
生起立表演,師生角色對話
師: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風太大了。
師:小樹小樹你縮著身子,在輕輕嘆息什么?
生縮著身子,一臉無奈:唉——好冷啊!
生皺著眉頭:唉——可惡的冬天!
生縮著身子跺著腳:唉——寒風快凍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點過去。
師:你就是那棵寒風中的小樹,能把你的動作和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1讀:語氣較平淡。
師:我給你配上風聲,你再來試試看。
生配風聲讀,比剛才好多,讀出小樹的寒冷。
師:現在是冬天的感覺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樹的寒冷了。還有誰想讀?
生2讀
師: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顆渾身發抖的小樹。
生3讀:
師:你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那個寒冷的冬天。多可憐的小樹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生配風聲齊讀句子。
師:面對他們的無奈,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呢?
生:我會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生:我會用棉花包住小樹的樹干。
師:老師聽了很感動,小樹聽了也一定感動極了。你們真是一群有愛心的孩子,我替小樹謝謝你。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學習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出示西西圖片
師:他叫西西,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潑可愛很喜歡運動,平時他最喜歡——
出示句子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想想自己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讀讀這句話。
生1高興地讀。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開心。
生1:下課了我可以在操場上和同學玩游戲,心里特別開心。
生2:興高采烈地讀
師:我看出來了,你讀得眉飛色舞,為什么這么讀?
生2興奮地說:放學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場上踢足球,我們隊贏了,我心里覺得特別爽。
師:是啊,能在操場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興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話鋒一轉)可是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站不起來了,失去雙腿的西西從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生:感覺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開心地在操場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難受。
師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現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讀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從此永遠都站不起來了,永遠都不能像我們一樣了,我心里非常傷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憐的西西。
師:是啊,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處,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帶給我們如此大的感受。
引讀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師:以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里,只有輪椅陪著他。
下課了,當我們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時,西西——
師:星期六,小朋友高興地和爸爸媽媽到動物園,游樂場玩耍時,西西——
師:下雪天,小伙伴們興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時,而西西——
師: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玩。
生:他多想能擁有一雙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師:可是西西他能嗎?
生:不能!
再讀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片段四:拓展寫話,釋放情感
師: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 厲 害的地球媽媽……
師: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幫助誰?
師:小組合作,各挑選一個,仿寫: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
畫————————。
小組交流:
第一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山區的孩子畫許多衣服和食物/讓他們不用在寒冷的北風里挨餓、受凍。
第二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被污染的小河畫清清的水,讓它恢復以前的明凈。
第三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小朋友畫許多房子,讓他們住在自己的家里不要住帳篷。
第四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媽媽畫出他們的孩子,讓他們不再哭泣。
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作業:完成小詩。
課后反思:
上述幾個片段中,我利用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動積極地進入文本,感受、朗讀、品悟,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產生一種想擁有一支神筆的愿望,然后我問:“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什么?”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文中看看啦。
二、點燃火焰,生命涌動
有個心理學家指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學生將小樹和小鳥的可憐體會的 入木三分的時候,我順勢利導讓學生說說面對他們的無奈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呢?學生一句句樸素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心中的愛。那作者又是怎樣幫助他們的呢?再讓學生走進文本,感知、理解文本。
三 創設情景,引發閱讀興趣
創設情境,即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教者設置的與閱讀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中。將學生沉睡的情感喚醒,積極營造充滿真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的激情,從而為閱讀提供強大的動力。
教學中,我通過看圖聽風聲,把學生帶進了寒冷的冬天,讓學生看圖說話,對課文內容相當于先進行了預測與猜想。進行了口語表達訓練后,我問學生課文是怎么寫小樹的?又讓學生回到文本,一個“縮”一個“嘆息”與自身剛才的用詞進行比較,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然后又創設情景,師生角色對話,把自己就當成那棵風中的小樹,一次次的對話交談中,角色的扮演中,學生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與孤獨。這樣的情景氛圍一定要融于真個課堂,當學生不能讀出小樹的寒冷時,我沒有評價,也不指導該怎么讀,而是讓學生再聽風聲,在呼呼的北風中,他自然就讀出了那種味道,讀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在學習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這個句子時,我巧妙地創設情境,聯系自身,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我通過對比朗讀體會西西的不幸,先引導讓孩子自己聯系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快樂地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然后話鋒一轉,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一個“不能”,一個“再也不能”,強烈的對比中,孩子動容了。再通過排比句式感情引讀在我們開心玩耍時“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字里行間無不感受著西西的不幸,和我們無限的同情,有幾個孩子哭了。孩子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在此時被激發。
四、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記得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赤子般的真情,有火山噴發般的力量。因而閱讀絕不能局限在課堂所呈現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課外。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個空白,即課文后面的省略號,來引發孩子無限的愛心。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明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四川地震后的場面......讓學生感受這個世界不幸的人和事,激發同情心。然后仿寫,“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這樣的寫話訓練,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也內化了詩歌的語言,這是多好的積累語言,習作的機會呀,我怎能錯過。
五、贊美激勵,享受成功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不斷對孩子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鼓勵。讓孩子感受成功的快樂,激發參與的信心,讓課堂涌動生命的活力。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長久保持,做到樂學。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兒童詩的意境和韻律,嘗試仿編兒童詩。
2、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詩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中各種樹的貼紙。
2、掛圖《假如我是一棵樹》。
3、音樂磁帶或CD(見小班上冊)。
活動過程
一、表演朗誦詩歌,感受詩的意境。
1、教師:我們學過一首詩歌,叫《假如我是一棵樹》,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再來朗誦這首詩歌吧。
2、播放背景音樂,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二、嘗試仿編詩歌。
1、引發思考。
教師:假如你是一棵樹,你愿意做詩歌里的哪棵樹?你會做些什么事情?(引導幼兒替換原有詩歌中的句子。)
2、幼兒互相討論,用替換原有詩歌里的樹、樹的特點的形式嘗試仿編詩歌。(教師巡回指導,傾聽了解幼兒的仿編情況。)
3、分享交流。
教師:誰愿意來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
四位扮演不同樹種的幼兒,按照詩歌里的順序分別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教師協助幼兒完整朗誦,可分別為幼兒貼上樹的貼紙以示區別。)教師:你喜歡他們編的哪一句?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另請四位幼兒朗誦他們創編的詩歌,其它幼兒學說創編的好的詩句。
三、給兒童詩配畫。
1、嘗試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
教師:假如你是一棵樹,你愿意做一棵什么樹?你會做些什么事情?請你把它畫下來。
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把想要創編的詩歌內容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2、分享交流。
教師:請你給好朋友看看你的畫,讓他猜一猜你仿編的詩歌。然后把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好朋友聽。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3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小樹,太陽,小鳥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談個性化感受
同學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你知道那枝神筆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么?
馬良用這枝神筆為老百姓畫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使他們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怎么樣,你們是不是也想有一枝這樣的筆?有位小朋友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那么,他要用神筆來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23課《假如》中看一看吧。
1、請同學們聽配樂朗誦,比比看誰聽得最認真。(師范讀)
2、聽完朗誦,你有什么想法?
3、指名答。
4、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筆畫了些什么?(自由讀課文)
5、指名答,師貼出相應的圖畫。
二、識記生字,談個性化識記方法
1、你喜歡這篇課文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通順,并畫出生字。
2、四人小組自學生字:
⑴ 讀一讀,相互提醒易錯的生字。
⑵ 想辦法記住這些字。
3、匯報交流:
⑴ 抽讀卡片,檢查自學。
⑵ 提出難記生字
⑶ 學生針對難記生字,談個性化識記方法。
⑷ 在語言環境中鞏固生字:
同學們,如果我把這些生字放在句子中你還能認識么?(出示句子)
①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
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② 讓小樹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長,
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
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③ 鳥媽媽再也不用
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
讓小鳥呆在家里
苦等待,餓得哭泣。
④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
畫一雙好腿,
還( )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⑤ 他再也不會只坐在屋里
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而是和我們一起
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⑸ 指名讀。
三、細讀課文,感悟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
1、指名讀第一小節,讀完后學生評價。
2、指導停頓:
今天咱們學的是一首小詩,和課文不一樣,要能讀出音樂美、節奏感。比如,第一行后雖沒標點,但也要稍稍停頓。
3、自己練習,體會:
4、理解內容,指導感情:
感覺一下小作者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太陽?為什么畫這樣一個太陽?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敘述:冬天到來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刮著,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凍得瑟瑟發抖。正在這時,天空出現一輪紅紅的太陽,溫暖的陽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溫暖如春,小樹不冷了,在陽光下快活地成長。
如果你是這棵小樹,你會對小作者說些什么?
你覺得這一小節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
5、試著練練。
6、指名讀。
7、四人小組自學后兩小結:讀一讀,議一議,弄清作者為什么畫谷粒和雙腿,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想辦法讀出感情。
8、指名讀,檢查自學成果。
9、選出讀得好的小組介紹經驗:
教師相機總結:讀課文時,可以把重點字詞加重語氣,可以加上動作讀,可以把自己想成小作者進入情境讀,還可以想著詩中描繪的畫面讀。
10、學生練習。
11、男女賽讀。
12、教師引讀。
四、感知升華,擴展延伸,發展學生語言
小作者極其渴望有枝神筆,但卻不是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見他是一個多么善良、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用來干些什么?
小結:前面我們學過這樣一句話:“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吧!
【評析】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體性閱讀,適當點撥教學法。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每小節仍從整體入手,通過“讀讀—說說—議議—讀讀”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具體過程操作如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談個性化感受: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華,它融音樂,美術,文學于一體,以精辟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我先請學生聽配樂朗誦,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接著自讀課文后了解主要內容,提出問題:① 作者用神筆畫了什么?② 為什么要畫這些東西?以此引導學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以簡筆畫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內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又能感受詩中所蘊涵的圖畫美。
2、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識字方法: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任憑教師無休止的“填鴨”,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激發。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先四人小組自學生字,相互提醒易錯的生字,再向小組成員講一講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畫,培養個性化識字方法。接著全班匯報交流,先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自學成果,對于易讀錯或記憶有難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識記。最后組詞,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認讀,進一步鞏固字的音形義,突破重點。
3、細讀課文,感悟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
這首小詩語言淺顯,內容簡單,學生極易理解,因此教學時使學生整體把握小結內容后,我把重點放在感情朗讀上。先以問題激發學生情感:你喜歡這首小詩嗎?為什么喜歡?怎樣讀出感情。帶著這些問題開展自學,找自己喜歡的小伙伴讀一讀,議一議。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學小組以齊讀方式展示自學成果,接著相互評議他們讀得好在何處,(請優勝組介紹感情朗讀的經驗,此時教師可做適當點撥與總結),如何帶著表情去讀,可想象著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讀,可把自己當成小作者讀,還可以加上動作……總之把學生讀得精彩之處加以總結,學生用上這些方法繼續練讀。最后教師引讀,達到背誦,從而解決又一重難點。
4、升華感知,擴展延伸,發展學生語言:
在學生充分閱讀,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導學生回到整體,說說此時的想法與感受,比如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從中受到什么樣的啟發,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愛心,并產生關愛他人的愿望,從而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最后擴展延伸,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干些什么?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松愉悅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4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學習目標分析:
1.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學習重點分析: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入題
口語三分鐘訓練。(神話故事:神筆馬良)
二. 初讀,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師導:馬良的這支筆可真神奇,畫什么,什么就變成真的,假如你有這樣一枝神筆,你最想畫什么?
2.揭題。
同學們的愿望都那么純真而美好,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另一個小朋友的愿望,她寫了一首小詩《假如》,齊讀2遍。
3.大聲讀課文,借著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4.小黑板自主識字----同桌互讀----開火車領讀----齊讀生字。
5.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并用“尋”和“食”組詞說句子。
6.指導書寫這兩個生字。(“尋”有長橫,“食”指導筆順。)
7.輕聲讀課文,想象:善良的小作者用馬良的神筆給誰畫了什么?
8.小組說說。
9.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給小樹畫太陽
給小鳥畫谷粒
給西西畫好腿
三.分小節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導:冬天來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的站在窗外,被風吹的搖搖晃晃,凍得瑟瑟發抖。此時,你是什么心情?
2.導讀小黑板上的詞語:寒冷的北風,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指導帶著感情讀讀這些詞)
“那么小樹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啊?(陽光,溫暖,關心…..)
這位小女孩是怎樣幫助小樹的?
3.讀一讀第一小節
4.指導朗讀: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于是,她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太陽好溫暖啊。這樣,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長)誰帶著快活的語氣讀一讀?
5.指名讀----評價-----再齊讀。
(二)學習第二小節。
1.引讀:同學們,當你十分餓了的時候,在家等媽媽,你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小鳥的心情和你一樣,所以他只能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地哭泣)
2.指導用同情的語氣讀這兩個詞。
3.指導讀第二小節。
“小作者想到小鳥的可憐就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谷粒,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高興)那就帶著高興的心情讀讀第二小節。
4.指名讀----學生評----師生接力讀,讀出感情。
(三)學習第三小節。
1.導:同學們,西西是不幸的,因為她失去了雙腿,然而他又是幸福的,因為有許多像作者一樣善良的人在關心著她。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西西一定會站起來,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快樂的追逐游戲,讓我們把真誠的祝福送給西西吧!
2.指名讀,讀出深情。
3.齊讀。
(四).學習第四小節。
1.想想小作者只畫了這些嗎?你怎么知道的?
2.假如你有一只神筆,你想給誰畫什么?為什么?(指導用“我要給……”說句子。)
3.從這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師小結: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真的很感動,因為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愛心,都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愿!(板書:愛心。并畫出大愛心圖。)
四.合作練讀,感悟全文。
1.合作讀。
2.配樂朗誦。
同學們,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讓我們獻出我們的愛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吧!
五.指導看著板書背誦。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圍繞"假如我是——"主題,大膽地、連貫地講述自己的愿望。
2、嘗試大膽想象講述自己想當什么人,想做什么事。
3、敢于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積極表現自己。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里與家長討論過有關"假如自己是誰''的事情,對這個方面的話題并不是非常陌生。
2、人手一張紙,一支記號筆。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談話主題。
教師:現在,我們都是小朋友,以后,大家會慢慢地長大,長大了你想做什么呢?假如你是,你想做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想當的人物,以及想做的事情,讓小朋友與同伴交流,教師在幼兒講述過程中,注意傾聽幼兒講述的情況,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
2、教師采用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
教師:大家想一想,自己長大了,要做什么人?假如你是xx人,你想做什么事呢?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在集體面前自由講述。
教師:假如我是宇航員,我要駕駛著宇宙飛船上天去旅行,我要到月亮上去蕩秋千;我要到太陽上去吃燒烤;我還要到其他的星球上去探險。去探索宇宙更多更多的秘密,那時侯,我是多么開心、多么神氣呀!小朋友,你想去嗎?那就讓我這個宇航員帶你們去旅行吧。
3、通過提問,幼兒嘗試比較連貫地想象并講述。
教師:假如你是誰,你想做什么事?實現了你心中的愿望后,你心里感覺怎樣?鼓勵幼兒根據教師講述的線索,想象自己想成為一定的角色,做出自己想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感受和體驗成功后喜悅的心情。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講給大家聽聽。
教師鼓勵大家敢于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請5名幼兒講述。
4、豐富幼兒的詞匯和經驗。
教師:當你完成了你想做的事情后,你的心情會怎樣呢?除了"開心"你還有哪些感受呢?(鼓勵幼兒想出:興奮、神氣、自豪、快樂……)5、進一步擴展幼兒的話題,鞏固已有的談話經驗。
教師:你除了想做剛才你說過的事情外,假如你還是,你還想做什么呢?
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線索,進一步談談自己的想法。
6、啟發幼兒嘗試把自己想象的內容記錄下來再進行講述。
教師:小朋友,你們都有許多非常好的想法,你們可以先用筆畫下來,畫好后,再講給同伴聽。(幼兒嘗試繪畫并講述)活動建議在以后的活動中可以拓展想象空間,啟發幼兒將自己想象成各種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并嘗試進行講述。
1、這節課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孩子們創編了很多優美的句子如“假如我是一名超人,我要飛到外星球,和外星人一起玩游戲”、“假如我是醫生,我要醫治好多好多的病人,讓他們健康地生活”“假如我是老師,我要和我的學生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游戲”等等。大部分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興趣很濃厚,整個活動中的氣氛很活躍,只有極少部分的幼兒有些害羞,不善言談。
2、在整個活動中,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同時可以讓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活動中,通過不同職業的鮮明對比,激發幼兒的思維以及想象能力,培養幼兒說的技能,同時,讓幼兒對社會各種職業有一定的了解,萌發熱愛勞動者的情感。
3、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注重拓展想象空間,舉一反三,啟發幼兒將自己想象成各種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并嘗試進行講述。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6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教學目標:
1、認識“良、縮”等生字,會寫8個生字中的4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在朗讀過程中,注意詩歌的節奏性。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在朗讀過程中,注意詩歌的節奏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你知道那枝神筆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嗎?
2、馬良用這枝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實現了他心中的愿望。你們想擁有這樣的神筆嗎?有一位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因為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寫成了一首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假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
1、請小朋友聽一聽課文錄音,比比看誰聽得最認真。(播放視頻)
2、剛才大家聽錄音時專注的神情,老師看出了你們也非常喜歡這篇課文。請小朋友們輕輕把書翻到108頁,在讀書之前,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溫馨小提示:(大屏幕出示)
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向老師或周圍的同學請教
③把圈出的生詞多讀幾遍,用心記一記
3、學生自由讀文
4、檢查識字
(1)課文中藏了好多淘氣的生字寶寶,現在它們連著詞語從課文中跳了出來,你能在拼音寶寶的幫助下叫出它們嗎?(自由練習后指名領讀)
(2)沒有拼音寶寶的幫助,你還能正確地叫出它們嗎?(同桌互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頑皮的生字寶寶又單獨跳到小朋友們的面前,誰能當小老師來領讀、男女生比賽讀
(4)交流識字方法
(5)鞏固識字:摘蘋果的游戲
5、檢查讀文
三、再讀理解
1、小聲再讀課文,思考:(大屏幕出示)
①“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②假如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文中的小作者都想做什么?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匯報,板書
3、再讀小作者的三個愿望
4、小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下節課我們再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四、寫字
1、出示生字
2、認讀、組詞
3、認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容易寫錯的地方提醒大家
4、指導書寫“哭、食”
5、練習書寫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7
《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群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這首詩歌在寫作特色上,結構相同,結尾用省略號留有懸念,便于想象,語言通俗,朗朗上口。本課教學,我注重情境創設,以“師情”激“生情”,以“語境”創“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體會、品讀、領悟。
1、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憑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于創設各種直觀情境。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多媒體,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里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2、引導想象,升華情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在教學第一小節時,我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換位思考。“你就是寒風中的.一棵小樹,你會怎么樣?”在第二小節中,讓學生發揮想象,“鳥媽媽為了自己的孩子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它會飛過哪些地方?會遇到什么困難?”通過想象,感受鳥媽媽的艱辛以及小鳥等待媽媽的焦急,在想象中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3、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復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干些什么?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良、食”,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自主、合作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學重點】
1、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第一節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難點】
讀悟結合,體會情感。
【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
你們都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誰來給我們簡單講講。
聽完故事后,你們覺得馬良的神筆神在哪兒?
馬良用神筆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你們想不想也有一枝馬良這樣的神筆呢?
一、故事導入,情感鋪墊。
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擁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來實現自己心中的愿望,她把自己的心愿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就叫做——《假如》。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大家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想聽聽小姑娘的心愿嗎?師范讀。
你們想讀嗎?你可以學著像老師這樣讀詩歌,注意把詩歌讀通順,找到藏在詩歌里的生字寶寶,把它們讀準來。
2、學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詞語,小老師帶讀,全班跟讀。
(2)、“還”字還有另一個讀音,你知道嗎?
(3)、那些帶拼音帽子的生字寶寶,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4)、摘掉拼音帽子你還認識它們嗎?
(5)、它的小伙伴也走了,我們把它們也送回家吧。讀單字。
3、學寫字
(1)、屏幕上還有兩個生字寶寶(良、食)不肯離去,它們說想考考大家能不能寫好它們。看看這兩個字寶寶,你有什么發現?你能不能給我們提醒一下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師范寫,學生練寫。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可愛的字寶寶已經跳回了課文中,讓我們再去讀一讀詩歌,看那個小朋友許了哪些愿望。
2、你能把課文里的小朋友的愿望連起來說一說嗎?
四、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這么多的心愿你想實現哪個,就請你把那節詩讀一讀。(以下教學環節隨機)
(一)、學習第一節
圖1:一棵光禿禿的小樹在寒風中獨立。
2、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點擊課件,隨機出示與圖相對應的句子。
小樹在寒冷的北風里,
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3、請你們也來做一做這棵小樹吧!創設情境。
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
小樹小樹,你為什么輕輕嘆息?你在嘆息什么?
全體小樹把這句話再讀一讀。
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4、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多么惹人憐愛,這位小女孩怎么幫助小樹的?
有了這紅紅的太陽,它就能 ——快活地成長。
5、小朋友,你想和這樣有愛心的人交朋友嗎?你真的愿意去幫助寒風中的小樹嗎?那誰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讀出來?指名讀
6、那我們一起把心里話讀出來吧:齊讀第一小節。
(二)、學習第二小節
1、看!鳥窩里的小鳥兒在干什么呀?(課件出示小鳥圖)
2、此時的鳥媽媽到哪兒去了呢?
理解:“遙遠”“尋食”。想像說:鳥媽媽會飛到哪些遙遠的地方去呢?
小鳥在家等得多—— 理解“苦苦”
3、朗讀指導。
4、善良的小朋友是怎么幫助小鳥的,請你來讀出他的幫助。
(三)、感悟讀第三小節。
1、誰最想幫助西西,指名讀,讀的怎樣?
沒有好腿的西西過得怎么樣?
當我們在運動場上玩單杠時,西西呢?
當我們在花園里捉迷藏時,西西呢?
當我們在操場上玩滑板時,西西呢?
引讀“他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有了好腿呢?你能讀出不同的感受嗎?
2、我們來一起有感情讀讀第三小節,讓西西感受到我們和作者對他的愛!
(四)、學習最后一小節
小朋友的愿望只有三個嗎?
1、出示最后一小節。
2、指導朗讀。
(五)、配樂詩朗誦。
小朋友的幫助讓小樹不再寒冷,讓小鳥不再挨餓,讓西西不再可憐,你想對這個小朋友說什么?讓我們伴著音樂,再來讀一讀這首詩歌,讀一讀這美好的祝愿。
五、拓展想象,升華情感
假如有一天,馬良的神筆真的到了你的手中,你會為誰畫呢?能學著課文的樣,也來當當小作家嗎?
六、總結
你們寫得多好啊,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都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樣都有一顆美好善良的心靈, 希望你們能將愛的種子撒遍周圍,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美好。
教學反思:
時隔一年又上二年級的課,這時的我已經升到四年級了,怕自己適應不了低段的教學,我提前15分鐘去班上和他們見面。這個班的孩子很可愛,熱情地和我交談,我也盡量用孩子氣的語言接近距離。
這次上課我最大的感觸是,生成的課堂更精彩。以前上課,我總是用心背熟自己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堂用語,可能語言流暢些,但自己太關注教案,往往忽視了學生的生成。這節課,我更多地關注來自學生的聲音。當一個孩子質疑:“西西又不是這個小朋友撞殘的,為什么要去幫助他呢?”時,我抓住了這個學生的質疑來調整教學設計,決定在第一課時先教第三節,這正是學生最需要的學習啊!
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去理解課文,感悟情感。雖然是低段的教學,我認為語文教學決不能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決不能重人文而輕工具。所以,我采用調動學生的情感經驗的方法來理解小鳥的“苦苦”等待,用創設情境,對比引讀的方式來體會西西的“不幸”,先感受沉重,激發幫助的欲望,讓學生用心讀出不同的感受。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的朗讀進步了。
但是,這節課也有不少遺憾。學生積極性不是很高,發言面不廣,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光是口頭的表揚還不夠吧。而且這首現代詩,頌揚幫助他人的情感,如何喚醒現代小孩對他人的關心,激發他們的情感,還要采取很多手段。比如多用直觀的圖片來刺激,用音樂來渲染。詩歌的朗讀對于低年級的小孩也是難點,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味,確實不容易。開課時,我試圖用自己動情的范讀去打動他們,激發他們參與的欲望,示范詩歌朗讀要有節奏,要求他們學著這樣讀。但是,效果并不如我預期。楊老師建議范讀時配樂,應該會更富有感染力吧。其實我也想過,考慮到下面的環節也有配樂,就放棄了,還真應該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還有教學第三節時,我提問:“西西是個怎樣的孩子?”孩子沒答到點,我又換問:“西西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孩子才答到。這樣的問題設計太窄,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陳校長建議問:“你讀懂了什么?”這樣的問題應該更有益于孩子思維的發展。
我想,教學還是經驗說話,對于教材的把握、教案的設計、學情的考慮、課堂的調控,都是我要努力學習的。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課文的8個字,字書寫美觀。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展開想象仿寫句子,培養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啟發學生愛他人、關愛環境。“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的朗讀要隨感情讀出變化來感悟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
設計理念:
以讀代講、讀中領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本課利用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充分調動學生對本文的感悟,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體現合作意識,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動畫,導入課題。
1、談話導入課題:馬良到神筆后他用神筆為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
2、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是有關馬良神筆的。你們想知道課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筆干什么嗎?
3、板書課題:《23、假如》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學習生字的讀音、字形、結構。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利用不同形式認讀)
4、鞏固學生識字。(出示水果樹,每種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課文。
3、指名學生讀課文。(接龍式讀)
4、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
四、復習要寫的字,指導書寫
1、復習步驟:記住字音,認識字型,擴詞,用詞說話
2、小組交流。
A、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B、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書寫,教師范寫,注意重點的提示
4、評議學生的寫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讀課文,感悟語言。
1、指名學生讀課文。(接龍讀)
2、假如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愿望?
3、分組學習
A、課文用三節寫了作者的三個愿望,你最喜歡哪個小節?在組內讀一讀。B、在這一小節中,你讀懂了什么?小組交流。C、你認為這一小節中哪個句子,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5、交流自學情況
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B、擴展說話:我要給——(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出示句子)
7、感情朗讀課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朗讀時應該怎樣讀?(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A、讀懂了你喜歡的小節,你覺得該用怎樣的語氣把他讀好?B、多種形式朗讀。C、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1、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2、同桌相互讀讀背背。
四、擴展活動
小組討論:課文中最后一段沒有說為誰畫什么,你能仿照課文發揮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寫出你的愿望,像課文里的小詩歌一樣。回家在把你寫的愿望畫出來。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0
一、說教材《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導入課題,再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后,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么?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象,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象,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么。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么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么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后進行總結,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后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導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1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提問引入:同學們知不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你們最喜歡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筆畫了些什么嗎?
2.師:是啊!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23課“假如”。(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兩遍。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字教學
1.范讀。師:你們想知道詩的內容嗎?先聽老師讀一遍。我讀書前,你有什么悄悄話告訴我嗎?(讓學生逐一說出朗讀時的具體要求)你們要邊聽邊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學生回答后)師:課文中幾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2.整體感知,識字讀文。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出生字、詞語。
師:你們也想像李老師這樣讀嗎?我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好!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請大家一邊讀書一邊用鉛筆勾出生字詞語。
(2)說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師:這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你們的這些小淘氣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請看課后“我會認”里的生字。請把每個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剛才讀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師: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里。快!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在做什么呢?誰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4)找“朋友”。
師:你們在課文中都認識了這些生字朋友。那么離開課文你還認識嗎?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找朋友”,一個同學讀、一個同學找,找到一個領著大家讀兩遍,并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
師:9個生字都找到了,你們仔細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組在一起是個詞。現在從這9個生字中找朋友組詞。(尋食、健康)文中說:“誰到哪里去尋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讀一讀。
(5)識記生字朋友的樣子。(小組討論交流)
師:9個生字朋友都認識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不然的話你會叫錯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請四個人為一組討論一下,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6)與生字廣交“朋友”,并送“朋友”回家。
師:這些可愛的小淘氣可以交許多朋友(組詞),請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淘氣幫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組成的詞說一句話)
(7)憑借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讀文感悟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現在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首詩共寫了幾小節?寫了小作者的幾個美好的愿望?(待學生讀文回答后)大家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2.小組內互讀。
師:在這三個小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小節?(抽人讀)請大家在小組中讀一讀,四個人每人讀一小節,看看誰是最佳小小朗讀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
1.小組內交流。
師:在你讀的小節中,你讀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樹(或小鳥、西西),你心里會怎么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2.感悟句子。
師:讀讀句子。你喜歡哪個句子,能說說為什么嗎?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谷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說話。
師:你能用”我要給……”說一句話嗎?
4.創設情境誦讀這首詩。
(1)第一小節。師:馬良的神筆可真好啊!能畫出這么美的畫。請女生看圖,男生讀第一小節。
(2)第二小節。師:你們喜歡可愛的小鳥嗎?會學鳥叫嗎?男生小聲學鳥叫,女生輕聲讀第二小節。
(3)第三小節。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與這首詩有關的畫面(抽人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賽讀。
師:你們敢跟李老師比比嗎?我讀兩行,你們讀兩行。一、二組與三、四組賽讀;男生與女生賽讀;學生邊讀邊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讀。
6.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7.指導背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三、拓展活動
1.假如你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么呢?
2.大家說得真好,我相信你們會畫得更好對嗎?請你用小畫筆把你們的美好愿望畫出來,能寫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書上的格式寫一寫。
3.抽學生上臺展示。
師:你畫的什么?能介紹給我們大家嗎?注意下邊有老師和同學,你該怎么說?
四、指導書寫
1.復習要寫的字。記住字音,認識字形,擴詞、用詞語說句子。
2.小組交流。
師: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書寫。重點提示:
哭:兩個“口”大小要適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雙:左邊的“又”寫得稍窄些,捺變點。
食:上面的“人”寫得舒展些,最后一筆是點。
操:右上方的三個口要寫得扁而小,不要超過橫中線。
場:右半邊不容易寫好,加強范寫指導。
五、總結
師:如果我們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附:板書設計 :
畫太陽 讓小樹成長
假 如 畫谷粒 讓小鳥吃飽
(有神筆) 畫好腿 讓西西奔跑
……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2
【說教材】
本次習作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習作。要求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們的想象是他們聰明才智的表現。中年級的學生習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達。習作要求是:
1、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故事。
(要求把故事寫清楚,寫明白)
2、在故事里,可以變成任何人、任何物。
(自由表達,大膽想象)
3、寫好以后,讀給爸爸、媽媽聽,根據他們的意見認真改一改。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學生寫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寫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過一定的課外閱讀來豐富課堂寫作。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指導學生在想象中能夠編一個故事。
【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但是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想象作文的過程無疑是創造思維的過程。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善于聯系,敢于質疑。要重視學生的創造勞動;在想象作文的過程中,對有突破性見解的學生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從而發展學生在想象中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
2、能夠語言較通順、內容較具體地進行習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愿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想象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并表達出自己的一個美好心愿。
【說過程】
(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板書設計)
一、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1、同學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師: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時空去會古人,揭開古老的歷史的謎底”;我想登上時光穿梭機,到未來去看一看;我真想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鉆到他的腦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線上掙扎絕癥病人……
(學生作文的運思過程已不再是審題──立意──選材──組材的習慣套路,而變成了發現問題(表達心愿)──聯想──解決問題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同時,本課的教學理念,即讓孩子說自己關注的問題并展開想象,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不約束學生。讓孩子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3、同桌說說自己的心愿。
4、這么多心愿能實現嗎?(不能)誰說不行,看看,誰來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記》動畫剪輯片斷:
同學們,還記得《西游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嗎?現在就讓我們重溫這個精彩的場面吧!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手段引發學生展開想象。)
二、學生自由想象,教師引導學生口頭作文
1、想想:
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和孫悟空一比高下呢!咱們也來變一變呢?想一想,你也在變,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鳥,一條魚,一只老鷹,一粒藥丸,福爾摩斯……為了實現我們心中的美好愿望,你變成了什么?(拓寬寫作的思路)
2、指名說說: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變成了什么?
教師隨機點撥:變的人可以是現實中的風云人物(國家領導、運動員、歌星等)、身邊的人(親人、同學)社會上的(清潔工)、童話里的(白雪公主)、歷史的(伽利略、毛澤東)科幻人物(藍貓、外星人)、動物、植物等等。引導學生關注環境、食品衛生、窮人、自然災害等等。
(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給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還有一雙想象的翅膀。寫想象習作,就是鼓勵學生大膽合理的想象、聯想甚至是幻想。小學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們眼中將變得斑斕多彩,同時也可以使他們不受任何限制,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想想:
我變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加深立意的深度)
4、請4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你們在小組中交流交流,自己變成了什么?當一個人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注意聽。聽清之后,你也可以給他提問題,來幫助他把變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過程豐富起來,好嗎?
(小組合作學習,在交流中拓寬思維的深度,豐富“變”的過程。在口語交際中使學生感悟到習作的思路。“說清楚”,為“寫明白”奠定基礎。)
5、小組選代表交流:
同學們交流得非常愉快,誰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6、其他同學傾聽──生生評價、師生評價:
教師注意點評:學生思維的廣度及深度。
7、教師小結:
其實,說出你的心愿,你變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這些連起來就是一篇很生動的想象作文了。
(滲透習作思路。)
三、寫作
(學生在樂曲中完全放松,展開想象,沉浸其中。)
同學們,大家想象豐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筆來,千萬不要讓我們的靈感稍縱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寫下來吧!你可以給文章,自己加個小題目。
四、寫完后,讀給爸爸或媽媽聽,聽聽他們的意見,修改一下
(改和寫同樣重要,養成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
【板書】
(教師根據學生的述說,隨機板書)
我想變
想象豐富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3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良、食”等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初步有所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積極,樂于和同學交流識字的方法,大方自信匯報自己的識字感受和收獲。
2.初步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學重點
1.通過自主、合作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初步有所感悟。
教學難點
積極,樂于和同學交流識字的方法,大方自信交流自己的識字感受和收獲。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講個故事,題目是《神筆馬良》。課件出示:神筆馬良圖
馬良是一個人的名字,跟老師一起讀:liáng.從前有個叫馬良的孩子,他很喜歡畫畫,可是家里太窮了連支筆都買不起。他常常想:要是自己能有一支畫筆該多好啊!后來,有個白胡子老人送了一支畫筆給他,而且那支筆還是一支神筆呢!馬良只要畫什么他面前就會出現什么。從此,馬良就用這支神筆為窮人畫了很多需要的東西,像可以幫助人們耕田的牛馬等。幫助了很多人實現了他們的心愿。
2.小朋友們,你們想要一支馬良的神筆嗎?大家一定是有很多心愿想實現。有一個小作者也跟大家一樣,有很多心愿想要實現。他把他的心愿都寫進了一首詩歌,題目是《假如》。課件出示:假如(板書并齊讀課題)
3.假如是什么意思?誰能給它找個意思相近的詞語?(板書:如果、要是)
4.“假如”的“假”我們讀第三聲,我們還學過它另外的一個音是“jià”。給它組個詞語是“寒假”的“假”。(板書:假如、寒假)
5.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多音字。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神筆馬良》的故事,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
二.讀詩歌,識字
1.現在讓我們一看作者在《假如》中寫了哪些心愿吧!誰來讀一讀“朗讀要求”。 課件出示
1、用喜歡的方式,正確地朗讀課文,并標出小節。
2、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讀一讀。
3、讀完后跟你的小伙伴一起打敗生字寶寶。
2.請大家打開書,按照大拇指寶寶的要求朗讀詩歌。
3.大家可真厲害啊,這么快就完成了。瞧,生字寶寶都跑到我們的屏幕上來了,小伙伴們趕緊來認一認吧!
課件出示:尋找、馬良、雙腿、操場、糧食、不幸、哭泣、身體、窗前
4.有哪些小伙伴能一起來挑戰呢?
(正音“良、雙、場”后鼻音,“食”整體認讀音節,翹舌音。)
5.看樣子生字寶寶帶上拼音難不倒大家,那我們去掉拼音你還敢來挑戰嗎?
課件出示:尋找、馬良、雙腿、操場、糧食、不幸、哭泣、身體、窗前
我們一起來開火車,幾號火車開起來?(兩組開火車認讀,教師指讀)
6.大家都會認了,那你還能用新認識的詞語寶寶說句子嗎,喜歡哪個詞語就說那個。
7.會認會說話,我們單獨見到它們的時候也要認識。現在我們一起來點兵點將認認它們。
課件出示:尋 良 雙 食 操 場 哭 體
8.大家都認得這么好了,那你們是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的啊? 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字
“尋”字,橫山加個寸,要提醒學生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橫山中間一橫短,寸字橫寫在橫中線上。
“良”字,“很”字去掉偏旁頭上加一點 。“食”字人字頭個良,良字捺變點。在書寫前重視食和良字的最后一筆的不同。
“哭”字,上窄下寬,可用拆字法,分解為兩個口和“大”再加一個點;也可想象“哭”字的兩個口像一雙眼睛,一點是一滴掛在眼角的眼淚。寫時,中間的橫筆在橫中線略上一些,一點在右“口”之下。
8.有了這么多好的記字方法,相信大家都記住了。那我們一起來玩高速闖關和喜羊羊摘蘋果的游戲。。課件出示
9.大家真是太棒了,把這些生字寶寶都打敗了。會認還要會寫,現在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兩個字。(寫“良、食”。)大家先看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字都有一個“良”字)這兩個“良”字是一樣的嗎?(不一樣,第一個“良”字最后一筆是一捺,而“食”字下面的“良”字最后一筆是一點。)我們一起來寫(小小手,跟你寫)注意:“食”字的“人”字頭要寫得舒展一些。最后一筆是點,不能寫成捺。誰能給這兩個字找找朋友?(良好、優良;糧食、食物)
10.下面請大家在書上寫好這兩個字。寫好了的就伏好休息一會。
11.這些字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后,再讓學生看清整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紅、仿寫,最后可聽寫。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主識字的能力。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隨文識字更能理解詞義。連詞造句,培養說話能力。
三.讀詩歌,找心愿
1.剛剛的生字寶寶跳啊跳,跳到我們的詩歌中去了,你還能把它們認出來嗎?那誰能來讀一讀它的朗讀要求。課件出示:認真地朗讀詩歌,找出小作者的心愿。
2、小作者有哪些心愿,誰能來說一說?你在哪一節找到的?給我們讀一讀這一節。如果大家也找到了作者的這個心愿,那大家也一起讀一讀。男孩子們、女孩子們分別讀一讀第二、三個心愿。
3、這一節中也有一個多音字,是“還”。它還有一個讀音是“ hái”。給它們各自找個朋友。(板書:還書;還有)課件相機出示:3節詩歌對應的圖文
4、小作者寫到的這三個心愿中你喜歡他的哪個或哪幾個心愿?把你喜歡的那些心愿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以讀促思,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挖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情知體驗,培養學生讀書能力。
四、課后作業
朗讀整首詩歌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4
設計意圖
1.“詩化心靈”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凈化美化學生心靈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線”的思想。學生口念成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延伸課文內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學中,我想體現如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語文教學,要帶領學生在課文里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又回到語言文字上,我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多角度互動對話,并利用板書的變化,在對話中,帶領學生進入文本,觸動心靈,獲得獨特的體驗和真切的情感,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3.在積極倡導新課改大潮的今天,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在第四屆全國閱讀教學賽課會上曾說:“語文教學一定由“死”變活,由“封閉”走向“開放”,但牢記語文是語文,不忘自己的使命,防止過于熱鬧浮華再蹈,費時多而收效微的覆轍”明確指出語文課要進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說話訓練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
4、升華感知,擴展延伸,超越文本,情感升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領會作者的愛心,學生自然產生關愛他人的愿望,從而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最后擴展延伸,說說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用它來做什么?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語言,培養愛心。最后讓學生說說如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使學生情感升華,最后再激情寄語,使學生的情感超越文本,高潮迭起。
5、課程資源
如果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設想也將變成一紙空文。因此,我們教師必須開發和利用好這無所不在的課程資源,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由此,我課前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并借助課件及音樂資源等進行直觀教學,幫助理解文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親和力,洋溢著快樂與情趣,也是為了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快樂。
教材簡析
《假如》是二年級上冊的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宜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愿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9個生字及8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書、感悟、體驗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點:
1、 識字和寫字;
2、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難點: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課前準備
cai課件
第一課時
一、了解《神筆馬良》的故事。
二、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在“期待”中“悅讀”《假如》教學案例 篇15
全文共6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授導型教學設計--假如沒有灰塵。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第2自然段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3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4至6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6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獨立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設計導入課題時,先讓說說灰塵在人們的眼中是怎樣的?然后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4—6自然段,從填表中弄明白灰塵的特點、用途及說明方法。設計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表格的設計體現了授導型課堂教學模式,把握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這樣讓學生自己得出事物的兩面性。
教師教學準備:
1、全面分析課文內容,設計教學過程。
2、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系。
課堂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
②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
③鞏固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領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說,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氣的地方幾乎處處都有它們的行蹤。猜猜它們是誰?猜得很對!板書:灰塵。
2、在人們的眼中,灰塵是怎樣的呢?
預設生:在人們的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你概括能力真強!(教師板書: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危害健康)
3、難怪文中作者周元桂這樣說到——出示詩句:“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已經預習了,你能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嗎?(“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4、是啊!這就是灰塵,它散落在窗臺桌面,污染環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隨、傳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討厭它。假如沒有灰塵,這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補充板書:假如沒有)下面,我想檢查一下大家自學情況,請看大屏幕—
二、課前預習檢查
1、檢查生字詞
塵埃直徑削弱散射單調勿用來源
依附較高飽和性能濕漉漉古往今來晚霞朝暉
閑云迷霧彩虹日暈氣象萬千調節氣候
2、指名讀文,教師正音。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預設生:課文主要講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過渡: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寫灰塵的?快速打開書50頁—
三、課中引導自學,深入探究文本
①先默讀3—6自然段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②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教案《授導型教學設計--假如沒有灰塵》。灰塵的特點灰塵的作用使用的說明方法(教師巡回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2、交流反饋灰塵的特點灰塵的.作用使用的說明方法細小削弱陽光列數字、作比較、作假設不加選擇地散射七色光不會使天空始終呈蔚藍色舉例子、作比較、作假設具吸濕性調節氣候,氣象萬千舉例子、作假設★課件出示: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著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課件出示:陽光經過灰塵的散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這段話先寫陽光經過灰塵的散射,強度變弱,因而光線柔和、不刺人眼;接著又運用假設,說明沒有經過灰塵散射的陽光非常強烈,使人睜不開眼睛。通過對比說明,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板書:陽光變柔和)
★指名讀課文第5段,談談朗讀體會。略(板書:天空不會始終蔚藍)
★課件出示: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空氣中的水蒸氣必須依附在灰塵上才能凝結成小水滴。這樣,當空氣中的水蒸汽達到飽和時,分散的水汽便依附著灰塵而形成聞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長時間地漂浮。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嚴重的是,天空中難以形成云霧,也難以形成雨、雪來調節氣候。從地面蒸發到大氣中的水汽逐漸增加,大氣中的相對濕度不斷上升,就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此外,由于這些小水滴對陽光的折射作用,才會有晚霞朝暉、閑云迷霧、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么單調啊!
這段話從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這一特征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板書:調節氣候氣象萬千)
過渡:有了灰塵,大自然才有絢爛的朝霞夕陽,有浪漫的晨霧冬雪,有清麗的野花秀木等迷人景象,真是氣象萬千,美不勝收啊!假如沒有灰塵,這世界?——請同學們快速
①劃出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讀一讀,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課件出示:
a、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b、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由于只存在氣體對陽光的散射,整個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的。
c、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就多么單調啊!
預設生:讀了這三句話,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人們看成有害的東西往往由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板書:危害大作用廣)
★小結: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②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
交流反饋:
預設生:風清涼刮倒火水用發洪水又會怎樣?火用處火災……
★小結: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板書:兩面性)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系。讓我們用心去體會吧!齊讀課文。
過渡:要想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請你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這本書吧。只有去讀整本書,知識才能得到有效的積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有空去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四、課外自學,鞏固課內
小練筆:根據課文和自己搜集的資料,以《我是灰塵》為題,寫一篇短文。
板書:假如沒有灰塵
污染環境陽光變柔和
傳播疾病天空不會始終蔚藍
危害健康調節氣候氣象萬千
危害大→兩面性←作用
教學反思
授導型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力,盡量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我想,略讀課文的教學最應該遵守這一原則。
雖然這節課的教學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課文的重難點,較好地補充文本的空白,使學生拓寬其知識面,跟學生很好地進行互動,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交流知識。但學生的概括能力還達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現不夠精確的情況,原因在于全班交流時,學生讀的還不夠,導致說的還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