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詩兩首(精選15篇)
4古詩兩首 篇1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為什么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絕句》)
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4古詩兩首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背誦課文。
2、學會三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美,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古詩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首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
二、初讀古詩
(一)一讀古詩,讀的正確。
1、指名讀
2、正音
聿(yù)、遺、躬
熹(第一聲)、鑒(jiàn)、徘徊(pái huái)、渠、為(第四聲)
3、練讀
4、齊讀
5、指名讀
(二)二讀古詩,讀出節奏。
1、指名讀
2、小結:
七言古詩的節奏停頓(七言四頓)
3、節奏停頓提示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4、自由練讀
5、指名讀
(三)三讀古詩,讀出平仄。
1、過渡。
古詩要想讀得更有韻味,還要注意它的“平仄”。簡單地說,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和第四聲就算仄聲。
2、出示古詩練習朗讀。
3、指名讀。
4、指導讀。
在讀法上每一個平聲字所占的時間大致比仄聲字長一倍
5、再次練讀。
6、指名讀。
三、再讀古詩
1、過渡。
這兩首古詩為什么出現在同一課中,它們之間有何聯系?
2、默讀思考。
3、指名回答。
共同之處:
(1)都是和讀書有關;(2)都是宋朝詩人;(3)都是七言絕句……
4、學生質疑不懂之處,老師標注,
5、出示相關解釋,相機板書指導生字的書寫。
(1)“示子聿”:訓示(兒子)子聿。
(2)“無遺力”:遺,留下。不留一點力,竭盡全力。
(3)“老始成”:始,才。青壯年時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4)“終”:到底,終歸。
(5)“絕知”:絕,極、最。徹底了解。
(6)“躬行”:親自去實踐。
(7)“鑒”:鏡子。
板書生字:中間的“人”盡量展開寫。
(8)“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
板書生字:“非”第一個豎畫短,第二個豎畫稍長。
(9)“渠”:它,指水塘。
(10)“清如許?”:這樣清澈?
(11)“為有”:因為有。
6、簡單概括兩首古詩的意思。
譯文:《冬夜讀書示子聿》在冬夜讀書,產生感悟告誡自己的兒子: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的,青壯年時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究是淺薄的,要想徹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親身實踐。
《觀書有感》讀書的感想:半畝的一塊小水塘,像是展開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云影。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
四、背誦積累。
1、過渡。
兩首古詩寫得好不好?我們一起來比賽背誦。
2、自由練背。
3、齊背檢查。
3、指名背誦激勵。
五、總結布置作業。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古詩學習一些方法。知道了古詩朗讀的一些技巧。學習了生字。了解了古詩的大意。大部分同學能夠背會這兩首古詩,沒有背會的同學下課后繼續完成。
2、大家知道,多數古詩的語言是極其凝練的,它的意境更是值得我們仔細品味,這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內容。
六、下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
二、精讀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1. 理解前兩行詩句。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
無遣力:不遣余力。
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遣余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
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做學問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2、理解第三、四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四行詩,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
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三、四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3)體味第三、四兩句的含意。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3、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解題,釋題。
三、精讀古詩《觀書有感》
(一)過渡:
有人說《觀書有感》詩中沒有一句出現“書”,應該改成《觀塘有感》,你覺得呢?
(二)賞析《觀書有感》教師印發《觀書有感》的賞析文章,讓學生加以體會,并進一步展開討論,哪些地方特別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
《觀書有感》是南宋時期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全詩在寫法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了出來,很有特色。
如:用:“半畝方塘”比喻書本,用池塘的“水”比喻書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用“天光云影共徘徊‘來比喻讀書的感受。
三、四句詩人在寫法上采取了自問自答的方式,給我們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為源頭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在一問一答中,詩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書本中的知識、學問、思想,用“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得來的新知識。這兩句詩看似說明水清的原因,實際上是借此現象告訴讀者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哪怕已經學到了不少知識,但如果就此不再讀書了,原有的知識就會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會僵化,只有不斷學習,知識學問、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地得到充實更新。
四、比較鑒賞
兩首詩的異同:都是寫的讀書感悟。一個是直接抒發讀書的感受,另一個是通過“借喻”來說明自己讀書的感悟。
五、完成課堂作業布置家庭作業
1、完成課堂練習冊。
2、課外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古詩。
六、下課。
4古詩兩首 篇4
交流——分享: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兩首,一首是《游園不值》,一首是《宿新市徐公店》。
第一首的主要內容是:應該愛惜那蒼綠的青苔,不能讓自己的鞋踩壞了,雖然緊扣的門沒有開,可春天是關不住的,于是一只紅杏伸出墻來,告訴人們春天的到來。
第二首詩講了在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葉子還不多,還沒成樹蔭,孩子們追撲黃蝶,可黃色的蝴蝶飛入菜花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是啊!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難不得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呢!還有那么多古代詩人描寫春天!
我也認為春天非常美麗,在春天里,我會感到心情舒暢,感到非常的愜意,春天,到處充滿了生機,柳樹娃娃醒了,揉揉眼睛,為自己扎上許多綠色的蝴蝶結;花兒也醒了,笑著綻出了枝頭;小鳥也快樂的唱起歌來......
春天這么美麗,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春天吧!
五一班 王悅穎 59號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四課《古詩兩首》。
第一首詩《游園不值》課題就點明了內容,文章講了作者去游園沒有遇到主人,不能擅自進去。
文里還有一句千古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它為什么會成為千古名句呢?是因為新生的事物和進步的力量都是無法阻擋的,它總會沖破阻力向前發展的。所以,我不用怕困難,只要不顧阻擋,那一定可以成功的!
第二首的題目是點明地點,它把兒童的天真可愛、美麗的風景生動地描寫出來。
莫 鑫 10號
五一班 朱語涵 12號
在《古詩兩首》中的《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讓我感受到了春天是無比美麗的。
在《游園不值》這首詩中,講到了伸出墻外的紅杏。我想:既然紅杏是從院子里伸出來的,那么,院子里一定長滿了高大的杏樹吧。也許,還有清脆欲滴的柳樹和潔白的梨花吧!從這首詩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事物都是不會被禁錮在某一個地方的,是會向著最遠的地方發展。
《宿新市徐工店》一詩中的小孩子們真是可愛啊!在這首詩中,孩子們捕捉黃碟的有趣情景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了。看那天真的孩子們,只要黃蝶飛入金燦燦的菜花里,孩子們就找不到了。
我們要了解更多的詩篇,了解更多美麗的春色,感受春天的美麗,感受詩的美麗。
五一班 18號 沈薇珊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四課《古詩兩首》,雖然都是描寫春天的,但是描寫的角度不同,詩意也不同,那么我們就從兩方面體會到了春天的美。
第一首是詩《游園不值》這首詩說了作者去游園,可院子里沒有人。但是,在那院子里的春天景色是關不住的,一支杏花以旺盛的生命力伸出了墻頭,告訴人們春已來到。這樣的美景,或許不是只有那有。說不定,您哪一天走在關著門的小院門前,能看見一支美麗的花伸出墻頭,或者一支青翠欲滴的柳芽隨風飄揚,說不定還可以看見燕子打窩筑巢呢!春,就是永遠都管不住的,關鍵的是,你自己要觀察,她在哪藏著。
第二首詩是《宿新市徐公店》。它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光,以及兒童捉蝴蝶的活潑場景。春天,到了這樣的田園里更美了,遍地的油菜花,讓人感到愉快,清新。活潑的兒童追著那蝴蝶,多么有趣的場景!這些動人的風景,竟讓春的氣息更濃了。
3月11日
4 古詩兩首
游園不值
作者葉紹翁去扣園主人的門,想進去看看。第一句話告訴我們應該愛惜一下門口的青苔,不要讓木屐踩壞了它們。詩人久久的敲響大門,可是主人就是不開門。這兩句是在敘事,把事情的原因告訴了我們。第二句是千古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話說明了即使有再多的困難,春天發出的新芽一定會突破重重障礙闖出難關的。不僅在這一課學到這樣的道理。我記得在一年級,就有一篇課文《春雷》說的也是這樣的道理。也是說小草以頑強的生命力突破了巖石,冒出了新芽。不僅生物有這樣的品質,我希望我們人類也能如此。
宿新市徐公店
這是一首優美的詩,是描寫田園風光的。景物、動靜描寫非常好。從課題開始,作者就點明了他是在住宿徐公店的時候看到的情景。在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謝,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蔭。一群孩子在奔跑著,想捕捉一只只飛舞的黃碟,可黃碟卻飛到菜花叢中,孩子們就再也找不到了。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寫兒童活動。暮春三月,油菜花開發,兒童的追逐,無不被作者描寫的細微入至。
五一班 馬芮 56號
4古詩兩首
今天,陳老師教了我們第四課《古詩兩首》。并都是寫春天的。
第一首詩寫了詩人葉紹翁拜訪游園。哪不知敲了門也沒人。突然看見一枝紅杏伸出墻外,真是“春色滿圓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然而,第二首詩所說了作者住到新市徐公店,看見了窗外美好的景色,并看見一群孩子在追一只黃蝶。可黃蝶一飛到了菜花中就找不到了。詩的前兩句說了景色,后兩句說了事。
周楚然 3號
4.古詩兩首
詩中的每個字、每一句都傾注著詩人的心思。人們常說,畫非常形象,能準確地表現出各種場景,而文字則要屈居其下。但是我從這兩首詩中,卻發現兒童的天真活潑淋漓盡致地躍然紙上了。這就是千古名詩、名句得以流傳百世的緣故,這也就是古詩的魅力!
4古詩兩首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熱愛家鄉,珍惜友情的真摯感情。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多元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詩題
1、揭題
師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25課——古詩兩首。請看第一首——《回鄉偶書》(課件打開)
二、自主學習,初解詩意
1、(1)看課件,猜猜是什么詩。(從書法作品中認字、猜字激起學習漢字的興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體的《回鄉偶書》
(3)不會的字借助課文中的拼音,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集體匯報交流。
(1) 個別讀——正音——齊讀
(2) 質疑——解疑,看插圖理解“鬢毛衰”。
(3) 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三、品析詩句 深悟詩情
讀詩,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出愛家鄉的感情?邊讀邊品析。
1、你讀這首詩時,頭腦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2出示“兒童笑問”這個課件,想象畫中人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
四、熟讀成誦,進入詩境
1、指名讀、分組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2、配樂練習讀。
3、你覺得能讀好了,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后,談談你的感受。
4、名讀。學生評議。老師適時點撥。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來?背誦《回鄉偶書》。
五、書寫指導:音 客
客:中間不要寫成“文”。
音:第二橫寫長寫些,“日”字寫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學古詩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有兩首,我們學習了《回鄉偶書》的第一首,體會作者眷戀家鄉以及憂傷之情。老師這有第二首,同學們自學,細細體會作者又要抒發一種什么情懷。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資料自學。(出示課件)
《回鄉偶書》第二首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
1、背背課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詩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教師補充(課件)
李白后人稱他為詩仙。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今天咱們學習其中的一首,請大家齊讀詩題——《贈汪倫》。
讀了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古詩出示[課件二]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課件三]
①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②結合資料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組內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②找出難記的字,交流識記方法。“潭”字:學生邊說記憶方法,教師
邊板書,并用紅色筆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兩個豎,而不是“西”。
③了解詩意: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④質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后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夸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愿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老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你們愿意幫我解決嗎?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
師小結:我明白了,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啊!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1、配樂背誦出示[課件四]
2、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生邊看圖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3、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三、擴展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現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3首,供你們自學欣賞,請你選擇其中一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2、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3、匯報學習成果(或朗讀、或背誦、或說詩意、或講故事)
四、引導課外練習。
這節課先交流到這里,語文課外活動時再繼續展示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作業 :
背誦詩仙的詩,能夠向家長講述詩仙的故事。
背誦詩仙的詩,能夠在同學之間相互之間傳說詩仙的故事。
4古詩兩首 篇6
29 古詩兩首
重慶市高新區歇臺子小學 李建瓊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牛郎織女(包括乞巧節)和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及其它神話故事。
教師: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神話故事的課件(展示故事主要情節,并教師配說對白。見后)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本單元導語,了解本單元學習內容。(板書:神話故事、民間傳說)
二、了解“乞巧節”,學“乞”。
1.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習29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齊讀“乞巧”(“乞”三聲,區別乞──氣)
2.通過課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嗎?(四人小組交流、抽說、補充。見124頁)
三、讀詩,(學“霄”),講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1.自讀,齊讀詩。
2.學“霄”(“霄”夜。上“雨”字頭,下“肖”)
3.詩中講了一個什么神話故事?(板書:牛郎織女)
4.生用課前搜集的資料講故事。
①四人小組交流、補充(可用圖書),教師參與交流補充。
②抽講,其他學生可補充。
③出示課件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畫面,師說白。見后
④每位學生自己講講故事(再出示故事課件)
5.出示簡筆畫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這樣的故事?(板書:古人的豐富想象)
四、讀詩,理解大意。
1.根據故事和信息自讀理解詩意,小聲說話。
2.四人小組交流,師參加。
3.抽說,其余補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節)又到了,這天夜晚,家家戶戶的人們抬頭望無際的夜空,只見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見了。家家好在乞巧節時望著秋月,穿針,向織女乞取智巧。)
4.讀詩、背詩
①齊讀
②比賽朗讀(男女生)
③同桌互讀
④齊讀
⑤背(提示:根據第1.2句意)
a.自背b.互相抽背c齊背
五、拓展
你還知道什么神話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資料: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她心靈手巧,能織出五彩的云錦。織女和牛郎結為夫妻后,織女再也不給天帝織云錦了,天帝用天河將她們夫妻隔開,只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相會一次。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題,講嫦娥故事,體會豐富的想象。
1.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嫦娥》。齊讀課題。
2.根據課前搜集的信息資料講故事,體會豐富想象。
①四人小組交流(出示資料)講故事,師參加。
②抽講,其余補充或教師補充。
③出示嫦娥神話故事課件(師配說白,見后。)
④每生自己講講(再次出示課件)
⑤從這個神話故事,你體會到什么?(板書:豐富的想象)
二、學詩及生字
1.讀詩注意生字讀音
2.自學生字、抽說音形義。
“燭”(翹音,生活中見到的蠟燭,所以“火”字旁,右“蟲”。)
“曉”(天快亮時,左“日”旁,右“堯”右上沒一點)
3.學詩
①根據課前預習自學詩意,四人小組討論,(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師參與。
②抽說,師生一起根據上下詩意和信息理解詩意。(啟發:“第一句”長河漸落曉星沉可知是人間。“云母屏風燭影深”屏風上映著燭影,說明是夜晚。)
詩意:燭影映在云母屏風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沒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獨,猜想嫦娥應該后悔吃了不死仙藥。
③讀詩、讀詩
a.自讀
b.互抽讀
c.齊讀
d.背
三、拓展
課后搜集其它神話或明間故事,準備園地八故事會講。
資料:仙人嫦娥來到人間后怕死,丈夫羿經過千辛萬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藥,西王母叫他們夫妻吃了長生不老,嫦娥不想當凡人想成仙,就把靈藥一人吃了,她立刻飄起來,朝窗外飛去。丈夫羿飛回急得喊起來,嫦娥身不由己越飛越高,后悔不該私自吃了藥。飛到南天門她怕嘲笑,就轉身向月亮飛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樹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許多年后,吳剛被罰到月亮砍桂花樹。現在,玉兔、嫦娥、吳剛還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讀兩首詩
2.說詩意
二、講講另外的神話故事(四人小組)
三、寫字
1.自己分析音形義(行用學過的方法分析)
2.抽說易錯,應注意的地方
區別乞──氣”曉”右上角不要添一點,“霄”上扁,蓋住下。區別偷──愉
3.寫
4.評比。
四、作業:回家聽寫。
4古詩兩首 篇7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讀懂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4)默寫古詩《早發白帝城》。
2、過程和方法
(1)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2)朗讀體驗,體會詩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讀古詩《早發白帝城》,體會詩人輕松愉悅的歸來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風光。
(2)讀古詩《絕句》,體會迷人的春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感情朗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早發白帝城》,認識詩中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歸心似箭、輕松愉快的心情。
4、默寫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播放長江三峽圖片,激趣揭題
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來一游長江三峽吧!請看屏幕(電腦出示長江三峽圖片)
看了長江三峽的美景,你有什么體會?(體會到三峽的雄偉、壯觀等)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交流資料,知詩人、解詩題。
1.通過查資料,你們了解大詩人李白和他寫這首詩的情況嗎?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小結:大詩人李白被稱為“詩仙”,在文學史上占有輝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幾歲時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爭奪皇位被鎮壓,李白因而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貴州省境內,當時是偏遠荒涼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忽然傳來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當時李白的心情會怎樣?(驚喜、高興)他隨即乘船回到江陵,現在的湖北省內。《早發白帝城》是他在離開白帝城的途中寫的。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傳誦。
3.那么,你知道“早發白帝城”這個題目的意思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
三、讀詩認字,抓字眼、明詩意。
1.詩人李白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引導學生自讀詩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對于學生不認識的字,引導他們用平時常用的方法:看拼音、問別人、查字典等自己解決。
3.誰愿意把詩讀給大家聽呢?用指名學生讀詩的方式檢查學生認字情況,引導他們把詩讀流暢,注意“還、朝、重”三個字,點出它們在本文的讀音。
4.詩讀得不錯,同學們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引導他們用查字典或和同學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點字、詞的意思。
5.誰有不理解的字、詞呢?
學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沒有。若有,則在全班互動學習,鼓勵其他同學幫助解決。若沒有,則直接抓重點字“辭”、“還”、“啼不住”檢測學生。(學生可能回答:“辭”在本詩中是“離開”的意思;“還”呢?是“返回”,為什么是返回呢?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將要回到原來的住地江陵,所以“還”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對學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機點撥。)
6.詩中的重點詞,同學們理解得不錯,詩讀得怎么樣呢?引導學生讀詩,體會剛才學過的字詞。
7.這首詩到底講什么呢?引導學生根據剛才學的字、詞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說說詩意。
8.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呢?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對整首詩的理解。教師隨機評價、指導。
9.指名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這首詩。
四、創設情境,想意境、悟詩情。
1.詩人寫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打出畫面,配樂朗讀,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學生可能回答:(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間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會兒就到了江陵;(3)仿佛看到了小船輕快地行駛,越過了一座又一座山;(4)仿佛聽到了長江兩岸猿猴在不停地叫著。)學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幾個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無論怎樣教師都應:
(1)根據學生的回答,視情況相機追問,哪句詩讓你看到了這樣的情景?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2)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對學生的朗讀,可通過評價、范讀等適時指導。
3.當我們走進詩的意境時,我們已完全體會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誰愿把這首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呢?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內化情感。
五、拓展背誦,指導寫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讀詩,背誦詩。全班交流背誦情況。
2.誰還讀過李白的其他詩呢?引導學生交流課外內容。
3.復習本課6個生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指導“詩”“帝”“岸”的書寫。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默寫《早發白帝城》
2、收集李白創作的其他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絕句》,認識詩中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讀意,體會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贊嘆與熱愛。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與古詩相對應的圖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早發白帝城》。
2、指名復述古詩大意。
3、教師小結導入:李白歸心似箭,兩岸風景如畫,他卻無心欣賞,真是可惜。今天,老師要好好地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個地方的春天美景。這美景就藏在古詩《絕句》里,只要你讀懂了詩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書課題:《絕句》。
二、揭題后討論: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絕句”是古詩體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簡介杜甫: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圣”。)
三、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詩中描寫了那些景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詩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這般景色?
四、練習填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在內填入描寫景物的詞語。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數量的詞語。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動作的詞語。
五.分組讀一讀填入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l)“黃鶴”“翠柳”“白鷹”“青天”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名詞前面都加了表示顏色的。)加上這些詞有什么作用?聯系詩句說說理由。
(2)請將4個數量詞分成兩類(實數和虛數),聯系詩句說說“千秋”“萬里”各說明了什么?
(3)讀一讀詩句,想一想,4個動詞中,哪些真動,哪些“不動”。(鳴”與“上”是有動感的;“含”與“泊”是無動感的。)再次讀詩句,讀準“泊”的字音,感受詩的意境。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動態,后兩句描寫的則是靜態。
六.聽錄音朗讀,聽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寫色彩和形態的詞語。說后同學評議,在評議中教師點撥提升。
七、有感情地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之處。
八、識記生字,結束課堂
1、再次認讀古詩中的生字以及要求書寫的字。
2、教師重點指導書寫“翠”“窗”這兩個漢字。
3、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
(2)背誦、默寫《絕句》。
(3)收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各一首。
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
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松、愉悅)
絕句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迷人、壯觀)
4古詩兩首 篇8
課前透視:
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
無論從詩句內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
2、收集曾經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
教學 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本文兩首詩的特點,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優勢,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把觀察與說話結合起來,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
二、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的方法記憶等,教育要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識字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夯實基礎,為研讀詩句,體會感情打下良好的鋪墊。)
三、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及時鞏固認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寫字的水平和良好習慣。)
四、 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尊重學習的學習主動權。啟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啟發: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此,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現,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
六、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朗朗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發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向往。)
第二課時
一、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方法。
(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
二、自讀
1、按上節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成"be"的音等。
(挖掘學生識字經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驗的交流,培養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嶺”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容。
2、啟發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五、誦讀
1、出示插圖或學生的優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4古詩兩首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兩首古詩《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是抒發了詩人在秋天里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學習這兩首古詩,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表達的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民族的優秀詩文,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深和獨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視。古詩中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宋代詩人——葉紹翁和唐代詩人——王維留給我們的兩首古詩:《夜書所見》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1、學生自讀古詩,讀通順、有感情。
2、交流自己讀后的想法。
(1)讀這首古詩你發現了什么?
(2)課文中增加了注釋,這注釋起什么作用?
(3)古詩講的是什么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教師指導理解詩意:
(1)古詩的意思: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詩前兩句寫了什么?后兩句寫了什么?
前兩句寫的是詩人當時在船上的情景,感到孤獨郁悶;后兩句寫詩人看到遠處的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生活,而感到故鄉的親切。
三、練習
1、把古詩與相同意思連接起來:
蕭蕭梧葉送寒聲 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江上秋風動客情 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知有兒童挑促織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夜深籬落一燈明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2、練習默寫古詩。
3、收集幾首自己喜愛的古詩,背下來與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誰能背一背前一節課學的古詩《夜書所見》,并說說詩的意思。
2、誰收集了自己喜愛的古詩,念給大家聽聽。
二、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運用前面學習古詩的方法,先讀讀古詩,邊讀邊體會古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讀讀課文后的注釋,想想古詩的意思。
3、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想。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聽聽學生怎樣誦讀古詩,指導學生正確誦讀。
2、理解古詩的意思:
注釋:
獨:單獨;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遙:遠。
我一個人客居異鄉,每次遇到重陽佳節就加倍思念家鄉的親人。這時候,我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弟兄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個人。
3、詩人背景:
這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愉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四、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五、練習
1、熟記詩句意思連線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次遇到重陽佳節就加倍思念家鄉的親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一個人客居異鄉
遙知兄弟登高處 弟兄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個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
2、背誦古詩
3、收集自己喜愛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4古詩兩首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借助圖片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自學,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1)解字詞;撐 艇 解 藏 浮萍 一道開
(2)懂詩句。
(3)明大意。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隱藏自己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地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學生讀讀古詩,教師評價指點。
2、提出疑問,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疑問。
1、組織交流,品讀感悟古詩之美。
2、教師適當指點,引導學生感悟到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淘氣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現了純真美好的愿望。
3、學生寫下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交流交流評價。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板書設計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20、古詩兩首(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釣魚桿。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跟父母去釣過魚呀?怎樣釣魚?(指名學生說一說)
2、那么怎樣才讓魚上鉤呢?(最好讓魚桿長一些,……)
3、為什么?(不讓魚知道有人要捉它,釣魚還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幅圖,(出示)你能看出是誰在干什么嗎?
(一個小孩在河邊釣魚,一個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擺手)
你能看出是什么時候的事嗎?從哪里看出來的?(是古代的事情,從服裝上看出來的。)
那時侯有一位大詩人看到這一情景,頗有感觸,寫下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小兒垂釣》。板書并齊讀課題。介紹:這位大詩人就是唐代大詩人胡令能。
(二)釋題。
讀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的?(出示“小兒垂釣”的畫面)指名說說哪是釣魚桿,哪是魚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的意思。“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三)學習課文。
出示詩文。
1、看詩,聽錄音。
2、學生自學,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學習前兩句詩的意思。
①(用打出小兒垂釣的畫面,下面是字幕:前兩句詩)邊讀詩句邊看圖。
②小組討論:
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
“學垂綸”是什么意思?
小孩是怎樣坐在河邊學釣魚的?
“草映身”是什么意思?
③討論后指名學生回答。
④指導朗讀,邊讀邊看圖,邊想象詩中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4、學習后兩句詩的意思。
①(出示后兩句詩)指名讀后兩句。
②問:小男孩正在專心釣魚的時候,誰來了?(出示一位老人朝小孩走來的畫面)
③他來干什么?(問路)詩中哪個詞是寫問路的?(借問)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同桌討論后回答)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出示小孩擺手的畫面)⑤他為什么擺手?“遙”是什么意思?
⑥從哪看出他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路人的腳步聲;問話聲;小孩的回答聲。)
⑦“應”是什么意思?(回答)
師小結:小孩既怕老爺爺的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的回答聲把魚嚇跑,他一門心思用在了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的態度怎么樣?(很專心;很認真)
⑧指名學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體會小孩緊張的心情)
⑨指導學生看圖朗讀,讀出小男孩緊張的心情。
⑩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師: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專心致志學釣魚的情景,很富有兒童情趣,誰能談一談詩的前兩句寫了什么?后兩句呢?
板書 樣子 姿勢
神態 表現 專心致志
(四)總結全文:詩人抓住了小孩釣魚時所表現出的某些特點,用通俗易懂得詩句,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的形象,詩中有動有靜,情景交融,使人倍感親切,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大聲朗誦這首詩好嗎?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專心致志
樣子 蓬頭稚子學垂綸,
姿勢 側坐莓苔草映身。
神態 路人借問遙招手,
表現 怕得魚驚不應人。
4古詩兩首 篇11
第一課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4、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每個字讀三遍。
3、跟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向同學求助。
4、生開始自主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三月:陽春三月。下:順流而下。碧空:藍天。盡:消失。惟見:只看見。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4、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能力訓練,情景表演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大家把它朗誦一遍吧。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讀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導學生讀題。(師板書)
4、了解作者: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些什么?
5、師生交流:安西在哪兒呢?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朝雨、輕塵、客舍、更盡、陽關”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5、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三、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師也學習了這首古詩,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別從渭城出發,去千里之外的西域當差。恰巧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綿綿細雨,滋潤了道路兩旁的青青柳樹。平日里,這條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車水馬龍,塵土飛揚,而現在一場小雨剛停,天氣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為朋友安排的一樣。也不枉我特意趕來為君送行呀。來,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這份情怎能讓人割舍得下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從詩中的哪些字詞中最能看出王維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3、想象自己與親人朋友分別時的場面,加上你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再讀這首詩。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師生評議,再指名讀。
5、生練習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6、指名讀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四、拓展賞析
1、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很多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再好好讀一讀,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來,咱們一會來個書法及誦讀比賽,好嗎?(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生上臺展示書法,朗誦古詩。
3、師小結: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試著即興創作詩歌)
五、布置作業
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4古詩兩首 篇12
4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
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
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
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
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
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
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后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
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江南春》。
3、依據《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詩題導入
1、背誦《江南春》。
2、師: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
(板書詩題:春日偶成)教師簡介作者程顥。[程顥(1032-1085),北宋
著名儒家學者。字伯淳,號明道。河南洛陽人。少年時曾與胞弟程頤同學于當
時名儒周敦頤。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
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
等職。在政治下,他雖然堅決反對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馬光等舊黨官僚東
山再起后對王安石集團貶逐無遺的政策。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
奠基者,世稱“二程”。因二程兄弟長期講學于洛陽,故世稱其學為“洛學”]
二、自讀古詩,疏通文字
1、學生自由讀《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體交流對詩歌的理解。
(1) 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互相啟發。
(2) 邊讀邊引導想象,逐句談理解。
(3) 師生小結:一、二句寫景——云淡、風清、花紅、柳綠,加上
近午的陽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
四句抒情——生處這宜人的春色中,詩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誰
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三、反復品味,精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程顥怎樣的心情?
2、集體交流,通過誦讀、言說表達自己對詩歌內涵的理解。
3、反復練讀,熟讀成誦。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學生再讀兩首古詩,思考:讀了這兩首寫春景的古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詩中原句,學以致用。)
2、回憶自己看到的春景,開展“春游歸來”賽詩會(既可背誦其它寫春天的古詩,又可以自己創作。)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春日偶成》。
2、改寫《春日偶成》。(將古詩變為白話文)
3、辦手抄報:“詩歌里的春天”。(★選做)
習作一 我的建議
一、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我的建議》,了解文中“建議”的材料選擇和安排。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領悟關于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議”的一般寫法。
3、按“習作要求”,選擇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寫一篇日記,要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文《我的建議》。
1、自己先讀讀《我的建議》主要寫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議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議嗎?為什么?
3、小結。
因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寫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雖然很普通,但作者寫得很美,寫出了別人沒有觀察到的東西,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最米人的池塘”,他沒有具體寫,這樣,同學們不是更想去了嗎?
二、宣布本次習作內容:《我的建議》。
春天來了,大家想去春游嗎?你認為到哪里去最好?請仿照例文寫個建議。
(三)拓展思路,習作指導。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個地方最值得人留連往返?
板書:
我的建議
交代地點 簡潔
2、要以理服人。抓住關鍵的景點,有序、仔細地介紹這一景點。盡力把這一景點介紹清楚,介紹具體,能吸引讀者。
板書:
主要景點 具體 文章結尾 點題
(四)學生習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交代地點 簡潔
我的建議 主要景點 具體
文章結尾 點題
習作講評
一、簡介本次習作基本情況。
大部分同學能選取一個地方,抓住關鍵的景點,有序、仔細地介紹這一景點。并把這一景點介紹清楚,介紹具體,能吸引讀者。還能結合課內外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作練習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學寫得較籠統,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習作集體點評。
我 的 建 議
陸弘翎
春姑娘又輕輕的來到了人間。在青翠的山間,留下了她的足跡。我建議同學們到詩情畫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腦海里。
走上干凈的階梯,好像走進了地球另一邊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條隨時準備騰空的臥龍,景色秀麗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頂峰,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煥然一新,松柏向我們點頭,鳥兒向我們歌唱,連路邊平時不起眼的小草,也歡呼雀躍起來,襯托在小草上的鮮花,也那么透明晶瑩,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語,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變的不同尋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這好像一幅畫。
我希望老師和同學采用我的建議,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總評:你進步了,老師為你高興!繼續加油!
1、用詞不當,應將“輕輕的”改成“悄悄地”
2、“,”應改成“。”
3、這句話過渡很自然。
4、“,”應改成“。”
5、想象力豐富,比喻恰當。但“騰空”應用“騰飛”更好。
6、“煥然一新”、“歡呼雀躍”、“透明晶瑩”這幾個詞使文章增色不少
練習1
教學要求:
1、了解擬人的修辭手法,并初步學會運用。
2、熟記八個描寫景色的詞語。
3、寫好鋼筆字。
4、練習口語交際,推薦或自我推薦。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處處留心、口語交際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處處留心
1、教學第一部分
(1) 要求學生自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概括這段內容是爸爸
和小芳的對話。
(2) 出示《秋天》這首詩里的詩句,請同學們讀一讀,想想詩
句主要寫了什么。
(3)引導學生說說爸爸對詩中的哪些地方感興趣。
(3) 詩句為什么不直接寫秋天到了,蘋果、葡萄都成熟了,
而要寫成蘋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齊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從學過的課文中,你能找出這樣的句子嗎?
請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全班交流。
2、教學第二部分
(1) 把一個事物當作人來寫,讓它和人一樣有感情,會說話。
這樣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讓人特別喜歡讀。其實,這樣的表達
方法我們也會,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們會說成小溪
在唱歌;荷花在風中擺動,我們會說成荷花在跳舞。書上也有幾
個句子,請讀讀。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把下面幾個句子寫生動嗎?
(3)四人一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學第三部分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圖上畫了什么?
(2) 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太陽、鬧鐘、小鳥“寫得更生
動些?指名交流。
(3)學生試寫。
(4)朗讀。
第二課時
讀讀背背
1、請學生借助字典,認讀這幾個詞語。
2、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3、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嗎?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大地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參天:古老的樹木高聳著,直指天空。
蔚為壯觀:蔚,薈萃、聚集。匯聚成盛大壯麗的景象。
4、同學們都在哪兒見過這樣的景色?
5、學生練習朗讀的背誦。
6、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植、程、租“這三個字。
(2) 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
的書寫要求。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小結:“植、程、租“都是
左右結構的字。三個字的右半邊中”橫“畫比較多,并且最后
一筆都是橫。
(3) 教師范寫“植”。提醒學生注意:“橫”畫在右邊別頂住
“豎”畫,還要寫得穩一點。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兒。
(2)對寫得不好的字,予以糾正,再練習。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1、審題
(1) 啟發談話:新學期開始了,我們班決定要成立新一屆
的班委會,同學們想用什么辦法來確定組成人員?
(2)指名讀題,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新的一屆班委會將由哪些委員組成呢?
(2) 你覺得哪些同學最適合擔任呢?發表推薦與自我推薦,
指導學生了解推薦與自我推薦的要求。
(3)分組練說推薦理由。
(4)每組推薦代表發表講話,師生評議。
3、反饋。
4古詩兩首 篇1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①指名讀,指導節奏。
石灰吟 墨 梅
于 謙 王 冕
千錘/萬擊//出深山, 吾家/洗硯//池頭樹,
烈火/焚燒//若等閑。 朵朵/花開//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夸//顏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間。 只要/清氣//滿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③若:好像。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①理解字詞:
吾:我。 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 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 乾坤:天地。
②指名說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③看圖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④朗讀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 焚 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 坤 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
3、總結課文,了解寫法。
教學重點;能較好的體會詩的意境層。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式引入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兩首詩,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讓學生談點滴收獲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詩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詩境
1、同學們在我們的腦中有沒有具有像石灰品質的這樣人呢?
讓學生充分談出,以此引導學生認識這樣的人是:
堅強不屈 潔身自好……
2、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讀中再次感知石灰的這種高貴品質。
3、那么你們感覺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質呢?
學生說優美純潔也行,說美麗貞潔也可以。
三、指導背誦課文
1、看圖朗讀,體會詩歌意境。
2、自由練讀,練背誦。
四、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a: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呢?
(都是詠物詩,托物明志,借物為喻,寄托作者高潔、堅貞的情懷)
五、作業指導:
指導完成練習冊有關題目。
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四、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五、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4古詩兩首 篇14
教材簡析:
本課選的是兩首較為有名的表現朋友真情的古詩。
第一首《贈汪倫》作者為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是詩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的是“送別情深”。這首詩單純自然,感情真摯,深為人們所贊賞,成為后人抒發朋友之間感情的千古名句。
第二首《過故人莊》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人,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象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理解和背誦兩首詩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說說作業4中帶點詞語的意思。并初步體會詩中對仗句的特點。
4、通過誦讀這兩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體會《贈汪倫》后兩句詩比喻、夸張運用的巧妙和詩人強烈的感嘆之意。
2、體會《過故人莊》中的意境美、結構美和音樂美,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準備:
1、預習古詩,查閱相關的資料。
2、配套光盤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理解《贈汪倫》,體會李白和汪倫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25、古詩兩首,其中第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贈汪倫》,這是一首送別體古詩。
板書:贈汪倫
李白
2、關于這首詩的來歷,里面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想不想聽一聽?
(教師講關于《贈汪倫》一詩的來歷)(教參201頁)
二、學習《贈汪倫》,理解詩意。
1、自讀古詩,了解詩歌大意。
學生自主讀詩,思考詩中說的是誰送誰?誰別誰?
2、指名朗讀。
3、說說“汪倫是怎樣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樣別汪倫的?”
4、理解詩歌意思
(1)交流詞語的意思。
欲:將要
贈;送
踏歌:一種用腳步敲打節拍唱的民歌。
不及:比不上。
(2)交流詩句的意思。(說出大意即可,不必字字不差)
我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
突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啊,你雖然深過千尺,
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情誼深。
三、體會意境,了解修辭手法。
1、朗讀古詩,想想當時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畫來說一說。
(1)指導說出詩的意境。他們之間說了些什么話。
(2)指名表演離別的情景。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中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嗎?
(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
作者用什么來說明汪倫和“我”的情誼?
(用桃花潭的水來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詩人與汪倫間的感情怎么樣?
四、朗讀、背誦古詩。
1、教師總結。前兩句詩敘事,后兩句抒情,全詩表達了送別情深的感情。
指導朗讀全詩。
2、背誦古詩。
五、拓展練習
1、《贈汪倫》是一首送別體詩,你知道的送別體詩還有哪些?
2、出示《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輕聲讀。
3、說說這兩首詩分別講誰送誰,誰別誰?用什么來相送?
(《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別孟浩然,《別董大》一詩作者高適是用語言送別董大)
4、朗讀兩首古詩。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抄寫古詩。
3、收集有關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古詩《過故人莊》,感受朋友間的情深意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贈汪倫》
2、《贈汪倫》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情景?表達了什么感情?
(描繪了詩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了送別情深。)
二、學習古詩《過故人莊》
1、這是一首講朋友間情誼的古詩。
2、解題
故人:老朋友
莊:村落,田舍
過故人莊:經過老朋友的村舍
3、簡介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
4、輕聲讀古詩,想想古詩意思。
5、指名讀課文。
6、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二行詩
a、輕聲讀詩句,理解:
具:準備,置辦。
雞黍:雞和黃米。
至:到。
田家:農家。
b、意思: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
(2)、詩人來到農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美景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跟詩人一起走進農家吧?
(3)、理解第三、四行詩
a、輕聲讀,思考:來到農家,詩人看到的是一派怎樣的景色呢?
b、結合圖理解:
合:合攏
斜:原指不正。這里指群山連綿起伏。
郭:城墻。
c、意思:只見綠樹將村舍環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
d、這里展現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畫卷。
e、講解對仗句的特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綠樹”對“青山”是寫景物的,“村邊”對“郭外”都是寫地點的,“合”對“斜”都是寫事物特點的。
(4)、理解五、六兩行詩
a、讀詩,理解:
軒:窗戶。
面:向著。
場圃:谷場和菜園。
話:談話。
桑麻:這里指農家的生活。
把酒:舉起酒杯(看圖理解)
b、意思:打開窗戶面對著谷場和菜園,舉起酒杯閑談農家的生活。
c、他們可能會談些什么?
d、這兩句詩是否也是對仗句?
e、詩人和好友沉浸在農家生活的恬淡、舒適里,舉杯暢飲,真是好不愜意。
(5)、理解第七、八兩句詩
a、讀詩,理解:
待:等。
重陽日: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
就:欣賞、觀賞。
b、意思: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還會來觀賞菊花的。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老朋友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農莊做客。村邊,茂密的綠樹連成一片,村外,隱隱橫斜著一抹青山。打開窗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杯飲美酒閑談桑麻。呵,朋友,等到重陽佳節那一天,我們一定會再來觀賞菊花。)
三、總結全詩。
1、這首詩通過詩人探望老友,主客把酒話家常的場面描寫,展現了一幅由綠樹、村舍、青山、城墻組成的優美畫卷,體現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農家生活的恬淡舒適。
2、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古詩。
2、填空。
《過故人莊》反映的是詩人_________應邀到_________家,主客把酒話家常的感人場面。詩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一幅優美畫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先解釋帶點的詞語,再理解詩句。
(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故人具雞黍,邀我至家中。
4、組詞
黍( ) 邀( ) 郭( ) 圃( )
黎( ) 激( ) 諄( ) 鋪( )
4古詩兩首 篇1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 : 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9.11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注意音韻節奏。
(2)生字詞。
焚燒 千捶 萬擊 墨梅 乾坤
三、學習《石灰吟》
1.指名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擊:撞擊。若:好象。
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說說陣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教師啟發:山石承受千捶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5.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1)理解字詞。
(2)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討論。
(1)理解字詞。
吾:我。淡墨痕:素凈雅潔。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2)指名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4.小結。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9.12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
2.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
二、背誦課文
1.聽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2.看圖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由練讀,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生字詞
1.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五、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焚燒清白洗硯乾坤
2.解釋詩句。
(1)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板書:
3古詩兩首
石灰吟
千捶萬擊 粉骨碎身 若等閑
烈火焚燒 (堅強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潔身自好)
墨梅
素凈 池邊樹 朵朵 淡墨痕(寫實)
清香 不要——只流—— (明志)
(寄寓貞潔自守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