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雷雨》的評課(精選14篇)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1
一、要注重學生的語言質量,要注重學生的朗讀水平。
學生說話要落地有聲,學生朗讀要字正腔圓,聲音響亮。
二、教師朗讀指導,要極富個性化,要極有針對性。
三、詞語教學也要有“層次性”
如“壓下來”(1)師生合作,做做動作
(2)說說在句子中的含義
(3)再來讀讀
“垂下來”(1)第一次:解決字音、字形
(2)第二次:說說字義 a、本義:垂下來
b、文本中的意義:帶有慌張逃走的意思
(3)第三次:再來讀讀,讀出慌張的感覺。
四、如何打造好課: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年級段目標,單元目標,本課目標),目標不可過分拔高。
2、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如《雷雨》中,“垂”字的書寫口訣,“虹”字的教學。
具體做法:
(1)讀課文,圈生字,找生字較多,難讀的句子,從中尋找難點。
(字義、筆順、字形等方面)
(2)再讀課文,找找生字教學中的突破點:
發現不同,產生了“虹”的教學。
(先發現了蟲字旁的字多,再發現“虹”與其他的不同,最后才有了甲骨文小篆體文字的演示、)
3、問題設計不要太多,不要為了引出下個環節而設計多余的問題,有些簡單的環節,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以感悟,如雷雨后幾段的教學,通過改編文本,加強詩化,使學生在讀中一遍一遍地感悟。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戲劇知識,把握戲劇沖突。
2、品味劇中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潛臺詞的內涵,分角色朗讀,扮演劇中人物。
重點難點
1、通過分析人物語言來把握人物形象。
2、認識尖銳的戲劇沖突,理解潛臺詞的內涵。
課時
兩課時。
教具
采用投影儀。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結構,把握戲劇的矛盾沖突,分析人物形象。
內容:
一、導入新課:
一百年來,在中國上演過的話劇難以計數,但是,若只選一部戲作為代表,則非《雷雨》莫屬。因為《雷雨》是中國第一部可讀、可演的話劇,它的誕生打破了此前中國只能演國外話劇的局面。同時,它從面世開始就成為最賣座的劇目,是國內演出次數最多的一個劇,《雷雨》里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繁漪、周樸園等已成為世界話劇舞臺的經典人物,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曹禺,走進《雷雨》,用激情去解讀,用心靈去感受。
二、速讀課文:
理清結構,把握矛盾沖突,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戲劇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尖銳而集中的矛盾沖突來刻畫人物,揭示人物。因此,學習本文要認真把握人物間的復雜關系、復雜矛盾,通過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來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
1、共同探討,集體回答:
本文的情節結構
明確:課文節選的部分可分為兩個場面,地點都在周家客廳里。第一個場面:寫周樸園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認。第二個場面: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侍萍與周萍母子會面。這兩個場面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前者靜而后者動,前者慢而后者快,前者內心動作多,后者外部動作多。這前后不同由內容決定,也符合劇中人物性格。
2、自主探究:
本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人物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幾對矛盾?
明確:主要人物: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周萍等。
兩對矛盾:周樸園與魯侍萍夫妻關系主仆關系(根本利益的沖突)。
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關系資本家與工人(根本利益的沖突)。
3、分組討論: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第一組思考并討論:周樸園是怎樣的一個人?從三十年來他所做的打聽下落,保留舊家具,記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對侍萍是真情,還是假意?
明確:周樸園自私、虛偽、卑劣、殘忍、冷酷、奸詐、心狠手辣、老謀深算,是一個由封建地主轉化而成的資本家。與侍萍相逢,地表現他的自私與虛偽;與大海的沖突則深刻揭露他強硬、老謀深算、殘忍、奸詐。保留家具也好,記住生日也罷,在沒有觸及周的現實利益時,是真情的流露。一旦觸及他的利益,便成了掩蓋虛情假意的借口。
第二組思考并討論:魯侍萍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自尊、清醒,是一個舊中國下層勞動婦女的形象。周樸園的幾句表白就讓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她恨的不夠徹底,這體現了她的善良;馬上帶走四鳳,將周簽好的支票撕碎,肯定大海不會認周作父親則表現了她的剛毅、倔強、自尊、清醒。
第三組思考并討論:魯大海的性格特征。
明確:大海有骨氣、英勇、剛強,是工人階級的真正代表。當然,他也有斗爭經驗不足,勇敢卻又魯莽等弱點。
第四組思考并討論:
A、找出文中的“舞臺說明”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劇本開頭的“舞臺說明”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又渲染了舞臺氣氛,烘托了悲劇色彩,同時暗示一場雷雨即將來臨。
B、本文以“雷雨”為題有什么含義?
明確:《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醞釀,激化,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特別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最終這個罪惡的大家庭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同時,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三、課堂練習,檢查《導讀提綱》戲劇知識掌握的情況:
請重新標點杜牧的《清明》詩,讓它變成一個短劇。
明確:(清明時節)(時間)
(雨紛紛)(背景)
(路上)(地點)
行人:(欲斷魂)(人物神態)“借問,酒家何處有(對白)?”
牧童:(遙指)(動作)“杏花村”(遠景)!、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劇本吧!這么短的劇本包含了時間、地點、背景、人物、及人物的神態、動作等豐富的舞臺說明,這些舞臺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再看人物的語言極具個性,又富有動作性,因而極富戲劇性。
學完《雷雨》,請同學們編寫一短劇。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討論和分析了周樸園、魯侍萍及魯大海的人物形象。應重點把握周樸園的形象;要學會通過分析人物語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望同學們課后反復讀課文,體味人物語言的豐富性。
本文人物關系復雜、矛盾,希望同學之間能有純真、淳樸、健康的情感和友誼!也希望同學們學會自尊、自愛,用真情擁抱生活!
五、作業:
1、做課后習題一、二,分析潛臺詞。
2、課后自選精彩片段預演,準備下節課登臺演出。
附板書設計:
1、情節結構:第一個場面:寫周樸園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認。
第二個場面: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侍萍與周萍母子會面。
2、矛盾沖突:主要表現了兩對矛盾:
周樸園與魯侍萍夫妻關系主仆關系(根本利益的沖突)。
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關系資本家與工人(根本利益的沖突)。
3、人物性格特征:
周樸園:自私、虛偽、卑劣、殘忍、冷酷、奸詐、心狠手辣、老謀深算。
魯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清醒。
魯大海:有骨氣、英勇、剛強,但斗爭經驗不足,勇敢卻又魯莽。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3
一、看拼音寫詞語
chuí zhí luàn bǎi hēi chén chén jǐ yā táo zǒu yōu yuè
( ) ( ) ( ) ( ) ( ) ( )
zhèn dì cǎi hónɡ mínɡ chán zhī zhū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雷雨》課文中,寫了“雷雨( )—雷雨( )—雷雨( )”的景象。
2、_______的烏云,________地________。樹上的葉子____________,蟬______________。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_______。一只蜘蛛從網上_________,________了。
3、閃電 ,雷聲 。雨越下 ,樹哇,房子啊,都 了。
4、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_____在天空。蟬______了。蜘蛛又______在網上。池塘里水______了,青蛙也_________了。
三、句子品味
1、“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從這句中的“垂”字,我們可以感覺到風 ,蜘蛛 。
2、蜘蛛又坐在網上結網了。
從這句中的“坐”字,我們可以感覺到蜘蛛的 和 。(悠閑和愉快)
3、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
從這句中的“壓”字,我們可以感覺到烏云 。(來勢很兇猛)
四、實踐題
1、觀察蜘蛛。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4
《雷雨》是第四冊看圖學文。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我在《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談談《雷雨》的教學設計。
一、給學生濃濃的“情”
讓學生邊結合看課文第一幅插圖(描寫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
二、引學生細細地“品”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我把教室的燈關了,讓學生看圖:畫面上厚厚的黑云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并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
①“滿天”是什么意思
②“黑沉沉”寫出了烏云怎么樣的變化
③“壓”字說明當時的云層怎么樣心黑沉沉的烏云向你直壓過來,你感到怎樣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我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為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著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
三、讓學生真正地“活”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讓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各幅圖,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樹、蟬、蜘蛛、雷、雨、閃電有怎樣的變化通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為營造美的氛圍,我讓學生伴著輕柔的樂聲,聽著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過天晴,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變得那么清新。花兒開了,小馬在枝頭唱起歌兒……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難怪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葉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這美麗的世界。我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樂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見的雨后美景告訴大家嗎蜻蜓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小鳥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等等。這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我應該感謝這次比賽,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教學生命,今后,我會沿著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5
案例(1)(詳案)◆案例構想《雷雨》(節選)系全日制高中語文第四冊戲劇欣賞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教學目的是培養鑒賞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學習的重點是分析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銳集中的戲劇沖突,品味人物的語言。如何實現長文短教,讓現代中學生喜愛戲劇,學會鑒賞戲劇呢?教學實踐中,我作了這樣幾方面的構想:一是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意三重目標;二是將課型確定為品讀·鑒賞課;三是構設了“情境導入—審美感知—品讀評析—延伸探究”的教學流程。鑒賞不搞“滿漢全席”,選取一個視角,通過品味人物語言,探測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教給學生揣摩人物語言,鑒賞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創新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閱讀劇本,了解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沖突,了解人物的性格。2.初步了解戲劇人物的鑒賞方法。能力目標1.學會鑒賞戲劇,提高學生鑒賞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2.通過品味人物語言,探測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情意目標感受作者借助濃重的戲劇氛圍及富有詩意的語言所傳達的悲劇意識(性格的悲劇、命運的悲劇、生存的悲劇)【教學設想】1.通過反復閱讀和分角色朗讀,品味戲劇作品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2.課前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雨》,與課堂點撥,品讀一詞、一句,比較鑒賞相結合,激發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興趣。3.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擴大課堂容量。4.課型:品讀·鑒賞課5.教時:一教時【重難點簡析】
1.文學作品的魅力來自語言。戲劇語言在展開沖突,顯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為心聲,品讀語言應是開啟人物心靈的一把鑰匙。因此我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引領學生在把握矛盾沖突的基礎上,通過對周樸園語言的品讀,探究周樸園的性格、心理。2. 作者說:“《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鑒賞時為了避免用“社會問題劇”的主題模式“削足適履”地硬套劇作,從接受美學的角度,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為:引領學生感受作品的悲劇意識,探究作品的藝術魅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語】1933年,一位年僅23歲的清華學子帶著夢幻,帶著愛恨無奈,帶著對舊中國家庭和社會的無比憤懣,奮筆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醞釀了五年之久的劇本。一年后,時任《文學季刊》編委的巴金在編輯部的故紙堆里發現了它,并感動得為它掉下了激動的眼淚。它的發表立刻引起了中國劇壇的強烈震動。從1935年在日本東京第一次演出以來,我國許多重要劇團都競相排演,并相繼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這部經久不衰的劇本就是我國現代著名戲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雷雨》。今天,我們終于有機會走近它了。【板書】雷雨【投影】名家評說《雷雨》《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巴金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李健吾說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他,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黎烈文……真正吸引他的,不僅是情節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這曲折背后所隱藏著的“人”的生命形態,或者說,他是自覺地把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認識注入多少有些現成的“情節”中的。 ——錢理群《雷雨》的創作標志著曹禺是以一個具有自己創作個性的劇作家出現在劇壇上的;他寫出了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品;并成功地進行了一次話劇民族化、群眾化的初步的嘗試。 ——田本相【學生活動】 實話實說(一句話評說):我看《雷雨》(設計說明:此環節意在創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讓學生對話劇《雷雨》這部被稱作我國現代戲劇奠基之作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激發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濃厚興趣。)二、審美感知,整體把握。【課件展示】剪截話劇表演的場景,配以音樂和解說詞解說詞示例: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三十年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爺周樸園生下第二個孩子(魯大海)才三天的魯侍萍,竟被周樸園一家兇狠地逼著留下其長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兒走向河邊……三十年后,在畸形情愛中掙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為擺脫后母繁漪的苦苦糾纏,拼命地引誘了使女四鳳,而四鳳就是周萍同母異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愛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發。恰好,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并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與周樸園進行著一場針鋒相對的斗爭……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場罪惡的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四鳳羞愧難當,雷雨之夜倉惶出奔,不幸觸電身亡,單純、熱情、充滿著幻想的周沖(周樸園與繁漪之子)跑去救四鳳,也遭不測,周萍開槍自殺,不幸的繁漪瘋了,善良的侍萍癡呆了……【投影】曹禺和《雷雨》簡介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原籍為湖北潛江,現代著名劇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悲劇。《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醞釀,激化,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悶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最終這個罪惡的大家庭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同時,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設問】(1)課文節選部分,與周樸園的矛盾沖突主要同哪些人有關?(明確:周樸園與魯侍萍,周樸園與魯大海)(2)課文中這兩組主要矛盾沖突是從課文的哪里斷開的(明確:“周樸園可是你——”)(3)請用簡要的語言描述周樸園和魯侍萍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明確:周樸園由對自己以為“死去”的侍萍的所謂“懷念”,到對已經知道還活著的侍萍的驚慌以及對站在眼前的離開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變化過程。)【板書】懷念——驚慌——冷酷【梳理歸納】本文的矛盾沖突(附:全劇人物關系圖)課文中出現的四個人之間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沖突。這是根本利益的沖突。 ( 2 ) 周樸園與魯大海 —— 父與子的矛盾沖突。 ( 3 ) 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根本利益的沖突。 ( 4 ) 魯大海與周萍 —— 兄弟之間的矛盾沖突。 ( 5 ) 魯侍萍與周萍 —— 母與子的矛盾沖突。 ( 6 ) 資本家的冷酷、虛偽、自私和下層勞動婦女的善良、正直、堅韌兩種思想性格的對立沖突。根本性質的沖突。【學生活動】看看、聽聽、讀讀。 學生討論。 指名回答。(設計說明:“倘要論文,最好要顧及全篇[魯迅語]”。 此環節著眼全篇,從大處考慮,借助媒體展示,讓學生快速熟悉節選部分的劇情,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矛盾沖突,對作家作品有較為全面的了解。設置三問,在設問答疑中,引領學生探究周樸園對魯侍萍情感變化的歷程,意在為下文擇取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沖突這個點,品味語言,窺探周樸園的內心世界作鋪墊)三、品讀語言,評析人物【投影】 戲劇人物鑒賞方法:①把握戲劇沖突 ②揣摩戲劇語言 ③分析人物形象【品讀鑒賞】 周樸園的語言鑒賞(1)品一詞,解讀周樸園的“懷念”◇設問:開頭至“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這部分對話中,哪個單音節詞出現的頻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個(10個),在周樸園的語言中出現過多少次(6次)。◇揣摩解讀:方法一:據上下文語境和舞臺說明來挖掘人物潛臺詞豐富的意蘊方法二:從標點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潛臺詞豐富的意蘊【學生活動】◇分角色演讀(重逢片段,約4分鐘),注意讀出劇中角色的情感。◇品讀一詞,體味人物語言中蘊涵豐富的潛臺詞。◆小結:剛才在品讀“哦”字過程中,我們不僅從中“哦”出了周樸園由漫不經心到作賊心虛的情態變化過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潛臺詞的方法。(2)析一種句子,探究周樸園的“驚慌”◇設問:課文從“魯侍萍 哦,——那用不著了”到“周樸園 好,你先下去吧”,這部分中周樸園的語言又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就是一類語氣相同的句子特別多。哪一類?(明確:疑問句)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問句長不長?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個字)◇揣摩解讀: 周樸園問話比較鑒賞:(將開頭兩個簡短問句改長)魯侍萍 哦,——那用不著了。周樸園 怎么?(怎么就用不著?)魯侍萍 這個人現在還活著。周樸園 (驚愕)什么?(她真的還活著嗎?)(明確:改了以后,似乎是在問旁人的事情,有點漠不關心了,突然、驚奇、緊張、激動的感覺就少了幾分。)(課文p82頁三個疑問句連用改簡潔)“什么?她就在這兒?此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三個疑問句連用所表現的驚恐和急迫心情。)【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回憶片段,3分鐘左右)◇析一種句子,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比較鑒賞。◆小結:這部分我們又從周樸園的簡短問話入手,再拓展開去,通過語言的比較賞析,終于讀出了周樸園知道魯侍萍還活著時的惶恐不安、驚慌失措,也讀出了周樸園葉公好龍的真實心態。(3)挑一句話,體驗周樸園“冷酷”◇設問:當周樸園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離開自己30年的魯侍萍時,周樸園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從“周樸園(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到“周樸園 可是你——”,從中找出一句你認為最能體現周樸園性格、心理的話,運用我們剛才獲得的揣摩人物語言的體驗,去大膽地走近周樸園的心靈,前后左右的同學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我還想再聽聽大家的聲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注意在解讀文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板書】揣摩戲劇人物語言的基本方法:1.擇取最能體現人物性格、心理的語言2.聯系上下文語境品讀3.反復體會其語言表現方式【學生活動】◇快速閱讀,嘗試走近人物。◇學生進行個性化鑒賞。◇明確學法【總結】選取點:周樸園與魯侍萍矛盾沖突;鑒賞視角:戲劇人物語言;探究內容:周樸園在與魯侍萍的矛盾沖突中所表現出來的所謂“懷念”、驚慌到冷酷的心路歷程;目的達成:揭開了周樸園虛偽、冷酷、自私的真面目。(設計意圖:戲劇的矛盾沖突最終還得依附于戲劇語言,特別是戲劇中人物的語言。此環節選取矛盾沖突中周樸園的語言作為鑒賞的突破口,通過品讀一詞,品析一類句子,去探尋周樸園對魯侍萍的真實情感,從而獲得揣摩人物語言的基本方法,學會鑒賞戲劇人物。)四、拓展延伸,探究學習【投影1】【投影2】【投影3】【學生活動】◇師生互動◇從以上三個探究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隨筆,也可自選角度,自擬文題。(設計意圖:學會鑒賞,學會探究,同時以優美而恰當的語言寫出,是學生能力培養的一個重點,也是本環節需要著力落實的。)◆創意說明上語文課,不時有著“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煩惱。但我們必須追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這個教學設計,在完成一般戲劇教學步驟的同時,把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不懈的追求中,努力開拓出一個文學鑒賞的新境界。較為成功之處我想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課型設計創新。這節課的課型設計為“品讀·鑒賞課”。所謂“品讀·鑒賞課”,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對戲劇作品中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及鮮明的人物形象進行品讀、評析、探究、鑒賞,從而獲得揣摩戲劇人物語言的基本方法。學會鑒賞,學會探究,進而讓學生在感受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中獲得審美愉悅,這是我們所期待的。其次,思路設計創新。這節課著眼于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教學,安排了四個前后相承的重要環節:情境導入—審美感知—品讀評析—延伸探究。以上四個階段既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嘗試著探究一種切實可行的鑒賞戲劇文學作品的方法。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審美感知階段,旨在讓學生快速進入文本,熟悉劇情,激活學生的欣賞興趣,調節欣賞者的期待視野,讓師生在互動中展開鑒賞,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品讀語言,評析人物階段,借助跳讀,分角色演讀,快速閱讀,比較鑒賞,品詞,析句等形式,在總體把握課文主要矛盾沖突的前提下,選取了周樸園與魯侍萍矛盾沖突這個點,從戲劇人物語言這個鑒賞小視角出發,探究周樸園在與魯侍萍的矛盾沖突中所表現出來的所謂“懷念、驚慌到冷酷”的心路歷程,從而揭開了周樸園虛偽、冷酷、自私的真面目。這種理清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心路歷程的方法,才稱得上是對戲劇人物形象的較為全面的鑒賞。延伸探究階段,旨在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而且探究問題的設置考慮了梯度,著眼在全體學生,我認為此環節達成是文學鑒賞的最高境界。(高級教師:張陳)
案例(2)(簡案)
永遠的《雷雨》
——《雷雨》文學擴展式閱讀課例設計一、課題導言 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帶著夢幻,帶著熱情,帶著愛恨無奈,在一個殘酷的牢籠里憧憬、掙扎,最終創作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偉大悲劇…… 這就是二十三歲的曹禺就讀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 《雷雨》不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國話劇史上杰出的現實主義劇作家的地位,同時也是中國年輕的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 有人說,《雷雨》是“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有人說,“說到《雷雨》,我應當告白,虧了它,我才相信中國確乎有了近代劇。” 當然也有人說,《雷雨》不過是一部多角愛情劇而已。也許,正是因為《雷雨》里有無數個難解的謎,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才構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這是一個青年的激情之作,讓我們走近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讀,用心靈去感受。讓我們傾聽戲劇家為生命發出的吶喊,看看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十七歲的年輕人和他所愛所恨的人,生活在一個怎樣殘酷的世界!二、學習任務 1、走近大師:了解作者情況、創作概貌、藝術見解、創作風格等。 2、走進作品:對作品的主題思想、戲劇沖突、人物形象、語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認識。3、通過對《雷雨》作深入研讀,掌握閱讀鑒賞作品的方法,提高鑒賞能力。 4、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作品,對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5、學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查閱、分析、篩選、整合、利用信息。6、關注人的生存需求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感受劇中人物的悲劇命運,在感情體驗與震撼中增強生命意識,滋養人文情懷。 三、過程 (一)準備階段 1、利用課外時間閱讀原著。2、學生課前觀看《雷雨》視頻。3、確立研讀方向:(1)走近曹禺。(2)走進《雷雨》4、課題成員及研讀時間安排:高二(12)(13)班部分同學;前后歷時二周。(二)研讀討論1、設問示例: 要求:閱讀原著后,找出自己有興趣深入、并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以便研讀資料時有的放矢,有所側重。(教師進行設問示例供學生選擇)◇ 曹禺是如何創作《雷雨》的?他自己對《雷雨》有怎樣的評價?◇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與魯侍萍、繁漪、與三個兒子之間的難于調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種矛盾糾葛中揭示了他怎樣的形象特征?◇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與周樸園有怎樣的矛盾?你怎樣看待她與周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又怎樣看待她的乖戾與叛逆?◇在你看來,《雷雨》究竟是愛情悲劇、命運悲劇還是時代悲劇?◇有人說,《雷雨》一天之內讓三個人死掉、兩個人瘋掉的劇情未免讓讀者和觀眾太過緊張了,于是作者安排了“序幕”和“尾聲”來舒解與安撫人們的情緒。關于“序幕”和“尾聲”,你認為是加上好還是去掉好?◇曹禺說,“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地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你能體會作者這份貫穿于全劇的悲憫情懷嗎?◇你欣賞《雷雨》的語言嗎?請結合具體實例說說《雷雨》的語言風格和表現力。 2、網上資源研讀:要求:教師在學生研讀前將下列文章上傳二中網,學生帶著問題研讀以下相關資料,研讀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保存下來。◇關于整體賞評的資料:《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資料》、《曹禺談<雷雨>》、《李健吾談<雷雨>》、《曹禺劇作的變化》、《<雷雨>(節選)教學探微》 等十篇。◇關于作者和創作情況的資料:《<雷雨>的誕生》、《曹禺生平及創作》、《第三只眼睛看曹禺》等五篇。◇關于作品主題思想的資料:《永遠的雷雨》(王蒙)、《要么自由,要么發瘋》、《對于神秘誘惑的憧憬》等。 ◇關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資料:《我喜歡的繁漪和周沖》、《評<雷雨>中的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復雜性與多元化》、《繁漪形象辨析》、《沉默的魯侍萍》、《關于周樸園》等八篇。 ◇關于戲劇語言的資料:《論曹禺戲劇語言的抒情性》、《談談<雷雨>的語言》等。◇同齡人對《雷雨》的見解:《人性的生存悲劇》、《<雷雨>的戲劇沖突》等。3、學習反思◇你讀完原著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樣的?哪些是你閱讀中很寶貴的第一感覺,是否記在隨筆上了?◇閱讀資料時把重要的信息摘錄下來了嗎?比如哪些可以佐證你自己的觀點的材料,還有哪些你打算加以辯駁的說法。◇古語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閱讀的要訣是“受到啟發但不被牽制”,你閱讀時“質疑”過材料嗎?你有批判性的思考嗎?◇閱讀過程中是否及時地記下自己思維閃動的火花? ◇討論時你及時地記下同學們的重要發言了嗎?在討論的思維碰撞中,你是否捕捉到了新的靈感? (三)交流借鑒:1、課題匯報(該部分學生已做成匯報課件,見軟盤)◆ 品讀:開啟人物心靈的鑰匙(品讀語言匯報綱要)(1) 品一詞,解讀周樸園的“懷念”(分角色表演 重逢片段)(2) 析一種句子,探究周樸園的“驚慌”(觀看視頻 回憶片段)(3) 豐富的潛臺詞品讀方法一:據上下文語境和舞臺說明來挖掘人物潛臺詞豐富的意蘊品讀方法二:從標點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潛臺詞豐富的意蘊品讀啟示:揣摩戲劇人物語言的基本方法①擇取最能體現人物性格、心理的語言②聯系上下文語境品讀③反復體會其語言表現方式④學會揣摩豐富的潛臺詞◆ 悲哉,雷雨!——《雷雨》人物形象剖析藝術作品要寫得美,就要明確地把人的多樣變化寫出來。同一個人,有時是惡棍,有時是天使;有時聰明,有時愚蠢;有時堅強有力,有時十分脆弱。 ——列夫•托爾斯泰① 解讀周樸園 ②解讀繁 漪【投影】附:學生習作:◆永遠的“雷雨”一粒砂子里看見整個世界 ——布萊克1.眾人眼中的大師(1)李玉茹眼中的曹禺 (2)萬方眼中的曹禺 (3)觀眾眼中的曹禺2.我們眼中的大師 3.雷雨主題初步探微◆拓展延伸,探究學習【具體詳見案例(1)】◇學習成果展示:辦一期“研學簡報”;論壇交流;上傳部分習作,供同學閱讀、交流、借鑒,。(四)撰寫文章:1、請提煉自己對作品的感受、理解、認識,參閱相關資源,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關于《雷雨》的文章。可以是鑒賞評論文字,也可以是讀后感,隨筆等等。(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作業形式) 2、回顧、反思、總結研究性閱讀全過程中的情況及得失利弊,寫一篇學習隨感。教后反思:兩篇案例,前者屬于以教師引領為主的語言品讀課例,后者屬于由學生唱主角的網絡環境下的研學課例。兩種課例教學策略不同,追求的目標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師生一起“玩味”語文,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努力讓語文課堂留住“文學味”,弘揚“文學味”。實踐中,研學課更能從尊重學生的精神需要出發,并借助網絡平臺,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雖然師生投入的精力更多些,但學生更喜歡,獲益豐厚。【附:板書設計】雷雨周樸園心路歷程:懷念——驚慌——冷酷戲劇人物鑒賞方法:①把握戲劇沖突 ②揣摩戲劇語言 ③分析人物形象揣摩戲劇人物語言的基本方法①擇取最能體現人物性格、心理的語言②聯系上下文語境品讀③反復體會其語言表現方式④學會揣摩豐富的潛臺詞專家點評今天的學生,對于純文學,對于文學經典,已經變的十分隔膜。如何讓他們接受純文學的呈現方式,如何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當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惟其難度大,因而有效有益的嘗試便顯得彌足珍貴。 本課例,教師勇于改變角色行為,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學習研究的平臺,將學習的模式多樣化。既有教師選點切入深入的品味鑒賞,又有學生廣泛搜羅內化提升的研究探索。教師引得得當,引出了空間;學生學得有趣,找到了文學的靈性。尤其是案例(2),曾作為由我主持的省立項課題“高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養成教育研究”的結題匯報課,受到了省市專家的一致好評,為研究鑒賞經典探尋了一條可供借鑒的新穎獨特的路徑。(特級教師:郭惠宇)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6
教學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的相關知識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能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作品內涵。
學習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㈢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渴望革命風暴滌蕩一切舊勢力的火熱激情,學習其英勇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涵,探究文中出現的事物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章主題,準確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調動并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看看題目“雷雨前”,想想看,它會涉及哪些內容,假如讓你來寫這樣一篇文章,你會寫些什么?
對于主題大家有了種種猜想,那么,作者究竟是怎樣寫的呢?就讓我們一同進入今天的學習吧!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
二、作者介紹:
三、背景資料
茅盾的作品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艱難歷程,繪制了摸宏大的歷史畫卷《雷雨前》發表于1934年,刊登在《漫畫生活》月刊第一期茅盾先生曾說過:“《雷雨前》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寫了30年代整個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矛盾”當時中國革命已經從大革命的低潮轉入到了30年代前半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浪潮不斷掀起,逐步深入作品反映了當時國民黨發動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統治,表達了革命者奮力摧毀國民黨發動派的昂揚斗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
四、跨越障礙
認讀下列字詞
帳幔揩汗踱步水門汀嘔吐咆哮
龜裂模樣齷齪噤聲乘隙剝落
五、自主閱讀
自由閱讀課文,想一想:
1.文中哪一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2.作者希望“沖洗出個干凈清涼的世界”,那么雷雨前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呢?請同學們就“干凈清涼”這個詞尋找兩個反義詞。
3.既然“雷雨前是個骯臟悶熱、齷齪窒息的罪惡世界。”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繪這一畫面的?
六、合作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由此可見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2.思考下列事物的象征意義
灰色的幔/蒼蠅、蚊子/蟬兒/風雷閃電/巨人/大雷雨
3.本文結尾的呼喚“讓大雷雨沖洗出個干凈清涼的世界”這句話如何理解,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七、創新實踐
觀察圖片并發揮想象,任選一幅圖片用下列句式描述該圖片內容。
我喜歡,因為它象征著。
八、課堂小結
在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些什么,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九、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比較閱讀茅盾的《雷雨前》和高爾基的《海燕》(重在比較象征意義的異同)。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7
說教材《雷雨》是一描寫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課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對于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并茂,學生們樂于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以小組探究活動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直觀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點。
目標是: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觀察雷雨這一自然現象。
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說過程
第一步“談話交流,激發興趣。”學生們都曾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大自然中的各種天氣。這些畫面,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們心中。只要我們去激活,去運用,它就能成為解化和接納課文語言的同化點。在開始激趣導入時,我以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們聯系生活說一說自己看到的雨的特點,孩子們由于對雨非常的了解,所以積極性特別的高,說的也非常的好。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對以往感知的回憶,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生活,從而進入課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豐富的感知成為學生體會課文的基礎。在這步教學過程中,之所以采用這種追憶式導入,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過這種輕松簡單的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然后再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這時,孩子們沒有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他們有的站在講臺上讀,有的站在窗戶邊讀,有的找小伙伴一起讀……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個性。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渴求。
第二步“小組合作,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互相合作,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如:借助拼音、字形分析、組詞……將識字和積累語言、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率,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體會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膽大的孩子帶動膽小的孩子,利用“聽、評、說”等方式在小組內進行互動。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為他們了一個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學習交流舞臺。
第三步“聯系生活,發展思維。”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聯系生活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可感的畫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為此,我利用生動的朗讀讓孩子們邊聽、邊想像,再來找一找,說一說,“作者圍繞雷雨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讓學生反復品讀課文,再來感悟雷雨前烏云、葉子、蟬、大風、蜘蛛、閃電、雷聲是怎樣的?感知后再讀課文,學生就能憑借作品語言,去神游自然美景,去聆聽狂風暴雨。最后充分的理解文本。
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位,對課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雷雨》第二幕.著重分析主要的矛盾沖突及矛盾沖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劇的主題;
2、了解話劇的特點,品味個性化語言。
教學思想:
引進“以人為本”的民主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分析矛盾沖突和通過矛盾沖突把握全劇的主題是重點,把握周樸園性格的復雜性是難點。
教學方法:
情境法、啟發法、討論法、表演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使用: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和劇情:
曹禺,原名萬家寶,19xx年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潛江。他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現的有很大成就和廣泛影響的劇作家。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臺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后三十年的錯綜復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系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它寫的主要是屬于資產階級的周家,同時又寫了直接受到掠奪和侮辱的魯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結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變成了瘋子。劇本的這種強烈的悲劇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資產階級的罪惡和他們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導觀眾和讀者不得不追溯形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這正是《雷雨》這一名劇深刻的思想意義之所在。
二、分析劇情和矛盾沖突:
(1)梳理人物關系:說說下列人物存在哪些沖突?主要矛盾是什么?(顯示人物關系表)
(2)第一場戲的劇情如何發展?
三、分析在沖突中所表現的人物性格
(1)周樸園懷念魯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實?請試加分析。
(2)周樸園對魯侍萍相認前和相認后的態度變化是否矛盾?為什么?
(3)你認為周樸園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周樸園的性格特點可以用四個詞概括:自私、虛偽、陰險、狡詐。他對侍萍的懷念是有真誠的成分的,但他懷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會對他的現在構成威脅的梅小姐,從這點看,他又是虛偽的。當現實的`利害關系占了上風,侍萍的出現會破壞他的形象,威脅他的名譽、地位的時候,他兇相畢露,殘酷、自私的一面暴露無遺。正如繁漪所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
四、分析主題:
《雷雨》在糾纏著血緣關系和命運巧合的劇情中深刻地反映著現實的社會內容,魯侍萍、魯大海和周樸園的沖突本質上是階級沖突,沖突的殘酷體現了歷史的必然要求;魯侍萍、四鳳等人的悲劇有力地揭示了舊社會、舊家庭的罪惡。
五、欣賞人物語言:
(1)試分析下面一段對話:
周樸園(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
魯侍萍不是我要來的。
周樸園誰指使你來的?
魯侍萍(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周樸園(冷冷地)30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2)有感情朗讀下面幾句話,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周樸園什么?魯大海?他!我的兒子?
周樸園(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
魯侍萍(淚滿眼)我——我——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
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六、布置作業:
(1)全劇的標題“雷雨”有什么象征意義?
(2)魯侍萍到底有沒有出路?請發揮你的想象力,以“走出周公館的侍萍”為題目寫一篇短文,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雷雨
魯侍萍——私生活角度
自私、虛偽
周樸園大資本家的罪行
陰險、狡詐
魯大海——社會斗爭角度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9
一、教材簡介:
《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根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我認為課文主要寫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本單元的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美感。
二、學情介紹:
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雷雨并不陌生,但學生對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夠深,需要老師指導觀察體會。從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結合教材的內容,我覺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學的難點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變化。
三、學習目標:
1、會認“壓”等4個生字,會寫“垂”等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4、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學難點:教學的難點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變化。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復習生字詞,指導書寫“垂、逃、彩、虹”。
2、有感情朗讀課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學習運用“越……越……”句式說話。
4、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學習寫觀察天氣日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學習寫觀察天氣日記。
三、教學準備:課文圖片、生字卡片、課件、雷雨聲。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師生教學活動 時間按排 設計意圖 一、復習生字詞。 1、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2、上節課我們知道課文講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這堂課我們要去看看具體的景象。 約3分鐘 復習鞏固生字詞,談話引入本節課。 二、朗讀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你認為哪句話寫的好的用鉛筆劃起來。 2、指名讀好句。(出示幻燈好句2) 3、齊讀好句,你認為好在哪里?(指導書寫垂、逃、) 4、請用“越……越……”說句話? 5、你見過雷雨前的景象又是什么樣子?(同位交流 6、齊讀(1—3)自然段。 過渡:是呀!雷聲越來越響了,(聽雷聲)接著會發生什么事呢? 約10分鐘 朗讀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 指導書寫生字“垂、逃”。 落實教學目標3。 三、品讀雷雨中(4—6)自然段。 1、閉眼(聽雨聲)。 2、師范讀。 2、(出示圖一)看圖中的小朋友在窗前看到什么景象? 3、課文中的“漸漸地”你能換一個詞嗎? 4、這一句要怎樣讀?同位讀一讀。 約10分鐘 品讀雷雨中(4—6)自然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四、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呢?自由讀(7—8)自然段,并圈出(7—8)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出示幻燈5) 2、個別說(出示幻燈6)。 3、是啊!雨后的景物多美啊!(出示圖7)看蜘蛛雨前、雨后的表現。 4、你覺得哪個景物最美?指導書寫(彩、虹)。 4、我們也見過很多雷雨后的美景,而且老師還知道你們把這些景物畫成一幅幅畫,現在先四人小組按順序觀察畫面,把圖畫內容說給大家聽,再選出一幅出來展示。 5、個別展示,評一評誰說得好?好在哪里?(如運用“越……越……”的句式和優美的詞句。) 6、齊讀課文。 約15分鐘 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指導書寫生字“彩、虹”。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夏天雷雨這篇文章,知道了天氣真是變化多端,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觀察天氣的變化,寫一篇觀察日記。 約2分鐘 培養學生觀察天氣變化的意識,學習寫觀察天氣日記。 六、板書設計 雷雨前 越……越…… 18雷雨 雷雨中 漸漸地 雷雨后 彩虹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10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看圖與讀課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和想象雷雨的特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低年級學生所需要的。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在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云——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并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并聯系生活實例,嘗試用“越來 越 ”說句子。學生結合課文能夠說出雨越下越大,雪越來越白等。
二、注重積累,加強運用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在課堂中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感受垂和落的區別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著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然后就“垂、掉、落”這三個字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金黃的稻谷( )下頭
蘋果從樹上( )下來
葉子從樹上( )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 )下來
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一句時,抓住“越……越……”進行訓練,課件以“我會說”的形式填空訓練:(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烏云( );風( );( )越( )越( )。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積累了詞語。
三、多樣形式,指導背誦
背誦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雷雨》一文語句生動、簡短,朗朗上口,是背誦積累的佳作。課堂上,通過展示圖片、填空、兒歌的形式指導背誦,學生在學完了課文的基礎上基本上就能夠背誦課文了。
講完課,細細琢磨,這節課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趕到一起,備課不夠充分,課件操作不流暢。二是朗讀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三是放手不夠,授課過程面面俱到。結合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在今后的聽評課中,我會向各位老師多學習,精心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11
(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18、雷雨
教材簡析:
炎熱的夏日,驕陽似火,一場雷雨,送來一陣涼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美麗的彩虹,耳邊傳來聲聲蛙鳴,淘氣的孩子光著小腳丫,在積滿雨水的路上嬉戲。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點,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孩子觀察這一自然現象,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難點:通過想象和朗讀去感受雷雨的情景。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雨的資料。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關于雨的文章——雷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雷雨,也叫雷陣雨,多發生于夏天,它來得急,去得快,那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場雷雨的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感受這場雷雨吧!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再想一想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學生讀文)
2、看小黑板,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詞語寶寶吧!(學生讀詞)
蜘蛛 蟬 黑沉沉
壓下來 垂下來 亂擺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 越下越大
彩虹 漸漸 清新
3、識記生字。
4、指名輪讀課文,并相機正音。
5、再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這場雨的?也就是寫了這場雨的哪幾個場景?
全班交流。(雨前—-雨中—雨后)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8課雷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誰來跟詞語寶寶打個招乎?(指名四人讀詞)
蜘蛛 蟬 黑沉沉
壓下來 垂下來 亂擺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 越下越大
彩虹 漸漸 清新
(讀著不同的詞語,腦子里一定會出現不同的畫面,不同的畫面可以用不同的聲音去讀,讓我們再讀讀看,看誰讀得最有滋味。)
再指名多人讀。
2、同學們,學課文也要學會聯想,把文章變成一幅幅的圖畫,這樣才能把文章學活了。就像一場雷雨,它有好幾個場景,你還記得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這場雨的嗎?(雨前、雨中、雨后)
二、品讀課文:
(一)學習雷雨前
1、讓我們跟隨作者先走進雷雨前看看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2、3自然段,看看雷雨前的景象與平時(也就是沒有雷雨時)有什么不一樣?把相關句子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
(1)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師: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雨的使者,你來讀讀,其它同學一邊聽,一邊想象一下當時的畫面,看看你有怎樣的感受?
師重點指導“壓”:作者在這兒面對滿天的烏云,他用了一個壓字,你知道什么是壓嗎?誰來做做壓的動作?(指名,哦,我發現了你很用力地往下按,這是我們生活中的壓,現在我們書中說的是黑沉沉的烏云布滿天空中向著大地,向著我們一步步地逼近,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如果學生沒讀好,看,同學們,滿天的烏云,布滿了整個天空,天色暗下來了,越來越暗,越來越暗,再讀)
“一動不動和也不叫”說明了當時一絲風也沒有,很悶。
(2)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這段話向我們介紹了這陣風怎么樣?你從哪兒可以看出這陣風很大呢?
同學們見過小樹亂擺的樣子嗎?好,現在你們是一棵棵小樹,準備好:微風來了,……
狂風來了……微風吹……狂風吹……
停,孩子們,這就是亂擺,這就是一陣大風下的小樹,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讀)
嗯,老師覺得這風還不夠急,小樹都還沒亂擺起來呢,再讀。
從你們急促的聲音,我感覺到一場大風吹來了,這可嚇壞了小蜘蛛(讀)
你知道蜘蛛是怎樣從網上下來的嗎?(吐一根絲從網上掛下來。)那老師給它換一個說法:你覺得怎么樣?
比較:
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一只蜘蛛從網上掉下來,逃走了。
小結:小作者的一個垂字用得多妙啊!讓我們看到蜘蛛以它自己最快的速度從網上下來逃走,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讀)
(3)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雷雨前最讓人害怕的就是電閃雷鳴,更何況這時候閃電……雷聲……
3、總結:同學們,在炎熱的夏天里,天氣的變化實在太快,瞧!天空中先是烏云密布,又悶又熱,忽然間狂風大作,緊接著電閃雷鳴,這個變化過程,就是我們課文中的1-3自然段,請大家閉上眼睛再一起來感受一下雷雨前的變化吧!師范讀(帶上嘩嘩嘩讀),生感受。
(二)學習雷雨中
1、聽,什么聲音?雨下起來了,知道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嗎?
2、生1:這是一場大雨(你呢?你呢)
3、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都覺得這是一場很大的雨,從哪兒可以看出雨大呢?自讀課文4-6自然段,把相關句子做上記號,并練習讀一讀,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雨下得很大。
4、自由讀。
5、指名讀。咱們按順序交流,你找到是哪個句子感受到雨大了?讓老師來聽聽,你體會到的雨有多大?
(1)嘩、嘩、嘩,雨下起來了。
老師注意到這有三個雨聲,你再讀給大家聽聽看,雨下得真大!
你會怎么讀這三個字呢?師評:(……)雨下得真急!
再指名讀。你呢?師評:(……)這雨下得又急又猛!
看來,每位同學心中都有不一樣的雨聲,但不管你用什么速度去讀,我們都必須能告訴大家,這一場大雨下起來了。來,我們換個順序,老師讀后半句,同學們來來讀雨聲,(雨下起來了,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同學們,我們躲在房子里,往窗外望去,樹…………房子…………小山…………路上的行人車輛…………一切的景物…………
讓我們用朗讀來告訴大家(齊讀)
好大的雨呀,下起來了!(兩段連讀)
(3)過渡:漸漸的,漸漸的,(……)
指名多人讀。
(三)學習雷雨后
雨停了,天亮起來了,打開窗戶,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默讀課文7、8自然段,一邊讀還要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看誰在雨后部分的收獲最多?
1、生默讀。
2、學生交流:
(1)空氣,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什么感覺?
(2)彩虹,像什么呢?相機體會掛。
(3)蟬叫了,你聽,它在叫什么?在說什么?
(4)蜘蛛,坐在網上干什么呢?相機體會坐。
(5)青蛙,又會叫什么呢?
3、感覺雨后的景象怎么樣?好美!讓我們一起把這美麗的景色介紹給大家聽吧!(齊讀)
4、雨過天晴,藍天白云彩虹美,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變得那么清新,花兒開了,小鳥在枝頭唱歌了,雨后的景色真美呀!閉上你的眼睛,聽老師讀一讀,看看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么什么樣的畫面了?那一定是你心中覺得最美的景色!
5、 睜開眼睛,你也來當回小作者,寫一寫雨后的景色吧!
6、小練筆。
出示:雨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總結。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現象,作者通過他細觀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了下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有雨后的景色美,早晨、傍晚的景色也很迷人,一場雪、一場春雨都很有韻味,只要我們用心觀察,你會發現大自然的許多奇妙之處,而把這些觀察到的寫下來,你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雨前: 烏云 閃電 大風
雨中: 看不清
雨后: 天晴 美
(二)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開展了“一課三議”活動,由我和同年級的覃老師同上一節課。經過商量,我們選定了《雷雨》這篇課文,文章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學習本篇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在讀書時能邊讀邊想象。
選好課文后,我進行了反復認真的朗讀,并與覃老師進行了商討,初步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首先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后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然后引導學生識記生字詞。在第二課時的學習時引導學生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深入學習,通過挖掘句中的重點詞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畫面,了解每一階段時的特點,然后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再現畫面。通過課堂教學后,有這樣一些感受:
1、朗讀應該是個性化的,因此從第一個環節檢查學生詞語的掌握情況開始,我就告訴學生每個詞所講述的就是一幅畫面,要把詞讀出自己的味道。在后來課文的學習中,我也特別注重學生朗讀的訓練。通過讓學生讀,師適當的范讀,學生參與評,老師再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同時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整個教學中,學生朗讀展示的欲望較強,朗讀參與面廣,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本篇課文的學習要注重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學生停留在語言文字表面,沒有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在引導學生體會句子“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中的“垂”用的巧妙之處時,因為自己對蜘蛛的特點了解得不夠,所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只體會到速度之快,而沒有讓學生弄明白“垂”說明了蜘蛛的特點是跟隨著自己吐的絲行動的,是順著自己的絲快速的滑下來等諸多問題。
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在“一課三議”的教研活動中也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通過交流,我豁然開朗,課上至所以產生這些問題,主要有這樣的一些原因:學習寫景的文章情境的創設很重要,如果在教學中能配上雷雨時的錄相片段或關于雷雨時的聲音,就能很快地帶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中,在這種情境中再學習課文,學生的感受一定會更深刻;教師對教材鉆研得不夠,對于文中所介紹到的蜘蛛沒能引起重視,忽略了蜘蛛本身的特點,導致在引導學生感悟“垂”這個動詞時不夠深入。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使我再次感受到教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的道理,要上好一節課,課前一定要做到深鉆教材,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三)評課記錄
范小燕老師:
情境未創設起來,可通過課件中的圖片或聲音一些輔導性手段來給學生營造一種氛圍。引導學生想象得不夠。在引導學生體會雨大時可用畫的形式幫助理解。
李玉萍老師:
“垂”的理解可用學生常玩兒的跳跳球來演示。
鄧玉華老師:
“垂”和“坐”可結合到一起來學習。朗讀的指導上可適當點明。
王節玉、趙建國老師:
防雷的資料無需介紹。
朱秀萍、肖會玲老師:
關于資料的介紹可選重點,簡單介紹一二句即可。
張志剛老師:
過渡語可再修飾一下更加自然。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12
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能力目標:1、嘗試網絡環境中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2、學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辨別、篩選、整理、積累、利用信息。最終實現網絡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無縫整合的理念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情感目標: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培養人文情懷。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怎樣利用網絡環境解讀、把握經典作品。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三、 學法引導
1、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了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 借助網絡互動方式整合學生自由探究成果。
3、 深入研讀文本,利用實時網絡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
4、 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四、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整合網絡,視頻素材輔助教學
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1、 播放視頻資料《雷雨》結局片斷(1分30秒)
2、 七十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么一個悲劇結局、一聲嘆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那么今天,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 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同學們,我們先來一個換位思考。假設現在你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戲劇單元第一課《雷雨》時。你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
請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發布在網絡討論區。
(學生設計問題)
2、 信息收集處理
⑴、聚焦問題
同學們剛才發表了許多問題,都非常好。老師特別高興的看到你們正慢慢以主體者的身份參與課堂,而不是以前單純的接受者。當然,你們所提的有些問題還過于瑣碎。那么,在總結你們設計的問題基礎上,我們一起提出下面幾個問題。
a、 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鑒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請第一、第二組的同學解答a問題,第三、第四組的同學解答b問題。
⑵、資源收集
那么,在網絡環境下怎樣才能自主而有效的解答這些問題呢?老師可以給大家一些思路。
收集課文和課外資料上的信息
利用網絡,使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信息的網站。訪問其中一個獲幾個站點,收集相關的信息。
同時,因為時間的關系,老師也給同學們提供一些網址供參考。
當然,老師還是提倡同學們用搜索引擎在精彩的網絡世界中尋找、整理信息。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3、 交流,匯報,討論
⑴、 學生利用紙媒介和網絡,收集、整理、整合資料。
⑵、 請每位同學將自己整合的資料發布在網絡討論區,老師點名叫一些學生簡短發言。
⑶、 教師簡短小結。(發布《雷雨》人物關系圖)
三、文本深入研讀及網絡實時討論
1、 在了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雷雨》之后,我們回歸文本。從它的一幕一場中去品味《雷雨》。下面請同學們觀看《雷雨》第二幕的第一場戲,也就是課文節選部分中的第一場。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
提出思考題:
a、 這場戲的戲劇沖突是什么?這場沖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電影《雷雨》片斷)(4分鐘)
結合課文內容,解答思考題a。
2、 同學們,在這場戲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魯侍萍身份的確定是一個點,接下來我們再來思考: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么態度?找到依據。
⑵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⑶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后,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哪里體現?
(學生簡要口頭回答)
3、 在把握了戲劇沖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充分發揮大家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利用網絡討論區,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教師在網絡討論區發布討論問題)
a、 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 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么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在同學們進行網絡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曹禺先生曾經做過這樣的闡述。“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曹禺先生用一種悲憫的姿態來解讀他自己筆下的人物。但是,老師同樣希望同學們以自己的眼光讀懂你自己眼睛中的《雷雨》,能夠讀出自己。
(教師給出一些參考網址,學生邊思考邊利用網絡實時討論)
4、 教師從討論區中擇取一些精彩的觀點進行集體賞析。
四、 課外研究拓展
1、 我們說《雷雨》里有無數個難解的謎,我們剛才通過智慧的碰撞,已經開始解開一些謎。但是,還有許許多多等著我們去解。比如:
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創作《雷雨》的前后歷程
c、周萍和繁漪、四鳳的感情糾葛
d、周樸園和他的三個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較談
2、 當然,大家也有自己的命題。接下來每人提出一個有關《雷雨》和由《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命題。
3、 學生提出命題,并發布在討論區
4、 學生瀏覽全部命題,要求擇其一作為課堂延伸作業 。
5、 作業 提交方式:a、以doc格式,記錄研究性成果報告。
b、 將作業 通過電子信箱發送給老師
五、 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構的一個“人的舞臺”上。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自覺、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進《雷雨》。現在走出《雷雨》。在網絡環境中,老師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讀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1]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13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是高中語文說課稿:高中語文必修4《雷雨》
說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學習重點是戲劇沖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同時,可以借此機會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風格、不同時期劇作的特色,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一)對教材的理解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整個文壇,成為中國戲劇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文本節選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沖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沖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復雜的倫理關系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層社會腐朽罪惡的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現實。
在各類文學作品中,戲劇的矛盾沖突最為集中。因為戲劇表現的時間和空間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來,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戲劇塑造的人物形象應該是活靈活現的,具有鮮明個性。戲劇沖突、戲劇人物都是通過一定的戲劇語言表現的,其中戲劇人物的語言(臺詞)對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學教程中擬重點考慮這樣一些方面的問題:
1.初學戲劇,應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戲劇的基礎知識。
2.《雷雨》是部現代劇、話劇、多幕劇 (四幕) 、悲劇,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醞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實,老師要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簡介當時社會現狀和社會矛盾。
3.戲劇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尖銳而集中的矛盾沖突來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學習本文要認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復雜矛盾,通過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來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戲劇中人物語言常常有潛臺詞,要認真分析矛盾沖突過程中人物語言的潛臺詞,便于把握人物個性。
5.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會背景、本文前后的情節背景)向學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逐層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沖突。特別是對典型化的細節描寫進行深入挖掘,這個挖掘的過程,就是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過程。
(二)教學目標
《雷雨》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故事發生的背景,仔細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個性化的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從而真正把握劇本人物性格沖突及表現技巧。本著“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著眼于語文素質的提高,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弄清節選部分的主要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沖突,了解沖突的發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及其豐富的潛臺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鑒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一經問世,就以其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矛盾沖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我將“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鑒賞戲劇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的發展,把握矛盾沖突,了解劇本中有哪些沖突,主要矛盾沖突是什么,沖突的實質是什么,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思想做準備。
文學作品的魅力來自語言,品讀語言是開啟人物心靈的一把鑰匙。劇作家通過人物語言來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雷雨》中每個人物的語言都各有特色,周樸園的盛氣凌人、魯侍萍的抑郁平緩,魯大海的直截了當,都真實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和個性。而且,《雷雨》中看起來直白明了的人物對話,其實隱含著豐富的潛臺詞,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內心世界。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擬定為“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及其豐富的潛臺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的隱性意義,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三)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沖突,結構布局特點。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戲的矛盾沖突,使學生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和虛偽的思想本質;魯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強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場戲的矛盾沖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和狡猾的階級本性;了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
1.反復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征。
2.揣摩臺詞中的潛臺詞。
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教學的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這是普通高中新課程下的第一屆學生,大部分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情感體驗等能力。同時,經過高中階段三個模塊的學習,在文學作品閱讀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積淀,對于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關的知識,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但是,現代的高中生看話劇的機會不是很多,他們對戲劇的理解多停留在書本上,書本的表現形式對他們來說都顯得生澀,遠不如電影或電視的影響大。另外,《雷雨》所反映的時代背景離這些學生太遙遠,僅僅通過老師的講解很難使他們理解劇中復雜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糾葛,針對這種情況,在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注意戲劇文本的文體特點,有層次地朗讀、欣賞、品鑒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教法設想
1.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⑴設疑研討法(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說:“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所以,為了更大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置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質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識與參與意識,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有所得。
⑵情境教學法。
本文是戲劇名篇,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電影片段,變抽象的文字為生動可感的影像,使學生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同時,還可采用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戲劇語言的體會。學生在這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激發了求知欲,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2.教學器具
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體電腦課件。把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內容制成powerpoint課件,這樣,利于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利于突破重點、難點,而且,利用演示課件代替板書,能節省時間,又可展示教材所沒有的補充材料,擴大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奏,體現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學過程分三步,共七個環節,點擊圖中右下角樹葉或圖章可進入下一環節。)
說學法
教無定法,妙在得法,貴在授法,因此,在教學中準備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⑴誦讀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說《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全劇洋溢著那個時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雋永,文辭優美。因此,指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誦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從解讀語言文字入手來感知作品,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最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一。
⑵討論探究法
這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過程,是思考問題的一個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去品味戲劇文本的語言,去探討有關問題,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的認知規律,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對知識初步獲得整體印象后,會有意識地進入知識的探究情境之中,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⑶遷移應用法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僅僅讓學生得“魚”是不夠的,還應讓他們會“漁”。所以,本課指導學生在體味到戲劇語言的特點之后,運用這部分知識進行改編活動,化理論為實踐。這樣,既鞏固了課堂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學生養成隨時將課堂知識付諸實踐的習慣。
說教學過程
步驟一:導入新課
[設計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愿學、會學、樂學的基礎,激發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聽震撼)
《雷雨》就是一場狂風暴雨,震驚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劇壇。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歲月中歷練得冷酷但仍然存著一絲溫情的老人。
他們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斗;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仇,共同演繹了一段“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雷雨》中的戲劇沖突、戲劇人物,那么戲劇沖突和人物都要通過什么來表現呢?(學生回答)對,戲劇語言。所以,鑒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掌握戲劇語言的特點就是咱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
此環節意在創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激發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此環節2分鐘。
步驟二:文本探究
環節一:探究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主要由兩個問題組成,問題1:首先請一位同學和我合作,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后的一段文字,大家邊聽邊思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后語氣和之前有什么變化?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當周樸園發現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拋棄的侍萍時,他的語氣馬上變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聲色俱厲,這都符合他資本家的殘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后來說:“好!痛痛塊塊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想用錢來解決這件事,這符合他資本家、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說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位的,即什么人說什么話;聽其聲則知其人。這就是戲劇語言的特點之一——個性化。個性化語言,是刻畫人物達到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手段。這樣就得出了戲劇語言的第一個特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這個問題主要是想通過比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后和之前語氣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從文本中搜集、提取、整合相關信息,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可促進師生關系的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問題2: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周樸園的個性化語言,請大家看一個周樸園逼繁漪喝藥的電影片段。思考:周的語言有什么特點?符合他什么樣的性格?問題2是對問題1的深入,通過影像資料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此環節10分鐘。
環節二,探究人物語言豐富的潛臺詞。
[設計說明]潛臺詞并非戲劇所獨有的特點,高中生在小說中也接觸過“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識,尤其是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所以,授課時由《林黛玉進賈府》中的情節引入,既引發了學生對以往知識的回顧,激起了深入學習的興趣,同時,又使學生對潛臺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具體如下:
(過渡)我們了解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戲劇語言還特別講究潛臺詞。
什么是潛臺詞?小說《林黛玉進賈府》里王熙鳳有句經典臺詞:“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王熙鳳一連問了黛玉三個問題:年齡、讀書、身體,表面一看,快人快語,待人爽朗而熱情,對黛玉各方面的情況都十分關心。但實際上,她真是在關心黛玉嗎?細細讀來,不是。三個問題連貫問下,黛玉來得及回答嗎?王熙鳳想要黛玉回答嗎?沒有。她沒有工夫聽,也不想聽,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來的兩個“只管告訴我”,讓我們有些感覺了:賈府中誰說了算?我便是賈府中說話算數的主!可見,她的“熱情”的話語只能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訴黛玉:聽我的,沒錯。可是她說出來沒有呢?沒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盡在言外。這就是潛臺詞,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實際上是語言的多意現象。“潛”,是隱藏的意思。即語言的表層意思之內還含有別的不愿說或不便說意思。潛臺詞不僅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魅力,而且通過它還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下面我們就通過侍萍的語言來感受一下潛臺詞的藝術魅力。看文本中這樣的情節——
為加深學生對潛臺詞的理解,再通過兩個片段進行深化,可以這樣設問:
請大家再看下面的練習題,有兩個小題,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然后結合劇情進行分析。
此環節選取矛盾沖突中的語言作為鑒賞的突破口,通過品讀揣摩人物語言的潛臺詞,得出戲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三,探究人物語言富于動作性的特點。
[設計說明]《雷雨》在人物的臺詞中盛開出絕美的花朵,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舞臺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語言強烈的動作性。因為戲劇語言的任務,不僅要表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而且要展開沖突、推動劇情的發展。曹禺劇作中的人物都在明確而執著的自覺意識下圍繞著某個焦點而進行著激烈的斗爭,其人物的每一句臺詞都發自人物內心,受到人物意志和愿望的支配,話一出口即可引起一連串的反應,加強矛盾沖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但學生對于這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困難,所以必須作好鋪墊,所以,我作了這樣的設計:
《紅樓夢·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寫劉姥姥議論賈府吃螃蟹一段,劉姥姥道:“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這里寫她又是擺行論價,又是掰手指頭算賬,又是念佛,活脫脫把一個鄉村窮婆子的驚訝感嘆、絮絮叨叨的情態從語言中反映了出來,口吻逼真,動作、表情、心理躍然紙上,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為什么?因為這些語言中有“動作”,就如焦菊隱所說的:“語言的行動性,就是語言所代表著的人物的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活動。”(《焦菊隱戲劇論文集》)《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劇壇幾十年,也正是因為其語言具有極其強烈的動作性。
而后,將問題引向深入:
不信我們來看一段對話,請大家看周魯從相見到相認這一部分。在這個過程里哪些語言暗示并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請大家兩人配合大聲朗讀,并且劃出這些句子。
魯侍萍的欲說還休,欲言又止,這說明她對這個曾經傷害過她的人還是存著感情的,當然更多的是積蓄了三十多年的悲憤。這就是戲劇語言的特點之三——動作性。動作語言也叫情節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著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它不是靜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內在力的體現。一方面,它既能表達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又能引起強烈的外部動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對方,促使對方產生相應的語言和動作。這樣,對話雙方互相作用,互相促進,推動劇情不斷發展。
這一環節可使學生在認識戲劇語言動作性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語言的特色,培養學生通過討論研究解決疑難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此環節8分鐘。
環節四:體悟·演繹
[設計說明]至此,戲劇語言的三個特點已經明確,為了進一步鞏固深化,我設計了體悟演繹的環節,即通過配音的形式體會戲劇語言特點:
下面,請兩位同學為周魯見面的片段配音。待會請大家做專家點評,說說哪句話讀得最好,最能把握戲劇語言的特點。
這一環節是遷移運用的開始,通過配音的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又培養了學生迅速運用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理解的能力。這一環節5分鐘。
環節五:拓展延伸
[設計說明]僅僅讓學生口頭進行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我這樣設計:
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實我們今天所探究的三個特點不僅僅是《雷雨》的語言特點,它也是所有戲劇語言的共性,對于這些特點我們不僅要會分析,更要會運用。
現在影視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紅樓夢》,而且,“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更是聲勢浩大。演員準備好了,沒有好劇本亦是枉然,現在大家試著當一回編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腳本,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小組合作,將之改寫成劇本,可行當編入一些想象的情節,但要注意改編時要準確把握原文的矛盾關系來構成戲劇沖突,改編后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征,符合原詩中人物的身份,然后,為大家表演一下——
此環節主要是強調和突出“學生角色”的作用,教師不再是一味的說教者,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通過自編自演,從實踐操作的角度理解戲劇語言的,攻克難點。教學中,打破文體限制,從興趣出發,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一篇課文里達到語文教學的三種境界: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培養相應的語文能力──發展個性。這樣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延展訓練天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訓練效果。此環節10分鐘。
步驟三:作業布置
[設計說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寫作練習:寫出下列兩組人物不同的語言(必做題):
做教師的父親和做生意的媽媽希望你認真讀書,他們分別對你說---
父親說: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母親說:讀書以后才有飯吃。
要求:寫一段與父母的對話,語言要有個性、有潛臺詞、要富于動作性,字數不限。
2.找出劇本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戲劇語言,談談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論文。(選做題)
3.與同學合作,將《林黛玉進賈府》改編成劇本,利用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表演。
(以上3個題目,題目1為必做題,2、3題請同學們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及興趣自選一項或兩項都做。)
自主選擇,實現分層次、自主作業,完成彈性作業,為自主發展營造了寬松氛圍,學生盡力而為,教師因情而發。第一項是基本作業,是二、三項的基礎,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說是保底作業,也是向二、三項發展的奠基作業。第二題意在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對學習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群體,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嘗試編寫課本劇,民主推薦角色排練,在課外活動時展示,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有不周之處敬請方家指正,謝謝!
優質課《雷雨》的評課 篇14
各位老師們好,我們年級組分工合作,執教的任務由曾妮來承擔,今天由我來說課,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18課《雷雨》的第二課時。
說教材:
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根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雖然幅比較短小,但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
教學目標: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和本課課文內容及課型特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朗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
教學重、難點: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材的內容,我們認為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學的難點是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變化。 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主要采用了“圖文結合教學“、“多形式的朗讀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采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教師借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為主體對文本展開自主閱讀。通過讀,學生可以與文本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嘗著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覺。
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質疑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采取了猜謎導入,分別用兩個謎語來揭示課題,相機板書雷、雨,隨后立刻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通過猜謎,質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閱讀教學,從整體感知入手。在導入課題之后教師讓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雷雨前、中、后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通過初步感知來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圖文結合,感悟朗讀
在感悟課文中教師分3個小部分來授課:
1、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
這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教師設計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首先讓學生觀察雷雨前的圖片,滲透觀察方法,然后在課文中找出重點詞句,加以理解。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出示烏云特寫圖,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又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云是怎樣壓下來呢?教師通過動作展示,然后追問:滿天的烏云向你壓過來,你會覺得怎么樣呢?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悶又熱。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詞句表現雷雨前的悶熱,教師用準確的銜接語流暢的轉移到另一個句子,并且在此設置按點。用多媒體出示了兩個對比句,a、葉子不動,蟬不叫。b、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學生通過按鍵選擇哪個句子更好來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和精妙。再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教師將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雨聲,學生自然體會領悟出雨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從而會說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烏云越來越( ),風越來越( )。”的詞組練習加深對課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這種設計意在通過緊密聯系視覺效應等方式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讓學生學得有趣,用得正確。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此階段還了學習方法,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自主學習,掌握課堂。 2、雷雨中的景象(4-6自然段):
這一部分教師指導學生按照出來的學習方法來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還教師還通過有效按點設置,品讀嘩嘩嘩以及漸漸地,漸漸地來體會雷雨的變化,以及雷雨的特點:來得快,去得也快。這一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按鍵選擇與教師的相機點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讀中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觀察的細致,描繪的生動形象,并借此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雷雨后的景象(7-8自然段):
這部分的教授,教師主要讓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情境體驗來加深學生對雷雨后景色的感悟。如: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小青蛙你在叫什么呢?小蜘蛛你現在又坐在上干啥呢?這一系列的問題的研究挖掘出中的童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全文,拓展延伸
雷雨是夏季常有的自然現象,作者為什么能寫出這么真實的文章來呢?教師在全文時向學生拋出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學生體會領悟,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如實記錄下來。
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教師分三個方面設計: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然后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分別并板書雷雨前的悶熱、風大、電閃、雷鳴;雷雨中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雷雨后美麗、清新來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條理清晰。 `
因為本人經驗不足,整個說課過程一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師們能給予批評和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