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通用17篇)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目的: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展開師生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延伸課文內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會認6個生字,規范書寫8個漢字。
3.能展開個性化的閱讀,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課文內容,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題
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有求必應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變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張神奇的飛毯,你想到哪兒去?假如你有一盞阿拉丁神燈,你想用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假如我們擁有這些神奇的法寶,我們會讓夢想飛揚,看來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如吧。
(板書課題:10、假如)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初讀課文,用言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提問學生:你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有的句子一下子讀不通順怎么辦?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這首詩共有三小節,指名學生每人讀一小節,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也相機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
4.指導識字。
(1)學生圈畫生字,自己初讀,并想辦法記憶字形。
寒襲擊覓餓泣
(2)學生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老師及時評價并給予幫助。
(3)同桌之間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識字效果。
5.出示詞語卡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認讀詞語。
寒冷襲擊覓食哭泣快樂嘆息
三、再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想想作者要用馬良的神筆畫些什么。
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他。
四、個性化閱讀,體驗情感
1.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老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多讀幾遍,想想自己為什么喜歡。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師生對話交流。
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小樹在冬天面臨的寒冷,作者要給小樹畫上一個金色的太陽,這樣小樹就不怕寒冷的襲擊,能安然地渡過冬天,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綠化我們的地球,說明作者愛護樹木。
第二節,小鳥是地球上可愛的精靈,找不到食物時會餓死的,作者要給小鳥畫上一些米粒,這樣小鳥就能快樂地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第三節,西西是殘疾人,沒有腿他內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給他畫上一雙腿,這樣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樣奔跑了,表現了作者對殘疾人的關愛。
4.在學生談閱讀感受之后,讓他們帶著情感把喜歡的那一節再讀一讀,讀后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后再讀或配樂朗讀,以求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5.小結,激發情感。
作者希望用馬良的神筆畫一個太陽溫暖冬目的小樹,想畫一些米粒喂養饑餓的小鳥,想畫出一雙腿讓殘疾的西西能快樂地奔跑,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對作者說一句什么話呢?
五、拓展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1.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和著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啟發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些什么?送給誰?幫他解決什么困難?(學生思考,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3.學生自由表達,老師適時地從學生的語言、價值觀、情感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價。
六、總結
對呀,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的美好。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和著音樂再讀讀課文吧
《假如》教學反思
上周五上午第三節課,我和我們班的孩子們共同在電教室上了展示課《假如》。為了上好本節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1、制作了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2、提前帶孩子們去電教室觀看了《神筆馬良》的動畫片,因為只有看了動畫,才知道馬良的“神筆”“神”在何處,才有助于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第二節課,我就把孩子們帶到了電教室,先針對《語文園地五》做了半節課的練習,又讓孩子們讀了讀《假如》這篇課文。孩子們朗讀的十分認真。最后8分鐘,我讓孩子們觀看《神筆馬良》。觀看完畢,我提問:“孩子們,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什么?”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我要畫錢,要給自己買車;我要畫錢,我可以想買什么買什么.......最后李好同學說:“我要畫許多金銀珠寶,把它們送給災區的孩子,讓他們買需要的東西。”一股暖流從我的心間涌出,小小的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有困難的災區的孩子,多么有愛心吶!其他同學仿佛也受到了啟發,教室里頓時安靜了許多。
第三節正式展示,許多老師前來觀看。我們班的孩子坐姿端正,聽講認真,發言也十分積極。《假如》這首詩歌共分為四小節,第一小節主要寫:小作者要為冬天的小樹畫太陽。第二小節寫:小作者要給小鳥畫好吃的谷粒。第三小節寫:小作者要給殘廢人西西畫一雙好腿。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想為大家做更多事情的美好愿望。這每一個小節都體現出了小作者是一個善良的有愛心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孩子們自己體會到小作者的善良和愛心,才能激發他們也做這樣的人,激發他們去關愛生活,關愛他......
在學習第一小節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棵在冰天雪地中瑟瑟發抖縮成一團的小樹,并請孩子們起立,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就是這棵冰天雪地中瘦弱的小樹。”然后問他們:“你們什么感覺?”孩子們紛紛縮成一團,有的還哆嗦著嘴唇說:“冷......好冷啊......”我再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在寒冷的冬天,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讓孩子們有感情地讀這句話,孩子們的朗讀我用一個字來形容“棒!”我再提問:“小樹小樹,你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們有的說溫暖,有的說陽光,有的說太陽。總之一切他們所能想到的能夠溫暖小樹的東西。這時我又用多媒體出示了紅紅的太陽,讓它照耀著小樹。孩子們說:“啊,不冷了,暖和了。”我問:“這個畫太陽的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孩子們有的說是有愛心的,有的說是善良的,有的說是能為他人著想的。不用我多講,課文所要講述的道理,孩子們已經體會到了。
在二、三、四小節的學習過程中,我創設情境,出示了恰當的圖片,配以了合適的音樂,通過孩子們的感悟、朗讀、使孩子們充分地理解小作者是一個有愛心的善良的孩子。后來為了讓孩子們的愛心得到延伸,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我又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孩子們做愛心小天使,說一說: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____ 畫 ____________。因為孩子們的生活經歷有限,對生活中的許多不幸、困難等等了解的不是很多,我專門從網上搜索了相關圖片:例如:貧困山區孩子的衣食住行、地震災區孩子的即將倒塌的教室、因河水污染而大量死亡的魚兒,被砍伐的光禿禿的山頂等等并配以音樂和解說,為孩子說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這一次我再提和第二節課同樣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讓我刮目相看:例如:楊林玉說:“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孩子畫許多堅固的教室,讓他們安心學習!”不僅楊林玉同學一個這樣,班里的孩子們再也不說給自己畫什么了,相反都是要幫助有困難的人。我感動!!我的孩子們太值得我去愛了!他們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們的轉變多么的巨大,年齡雖小卻具有了一顆為他們著想的偉大的愛心!作為老師能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愛心,這節課的德育教育是成功的。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2
一、說教材《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導入課題,再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后,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么?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象,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象,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么。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么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么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后進行總結,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后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導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3.了解可聞所用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系。
3.查字詞典,理解意思。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走進教室,連續地咳嗽,手在空氣中扇著,然后說;“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塵。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朗讀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行?
2.邊讀邊畫出生字詞,讀一讀體會在課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詞指名帶讀。
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依照提示,自學討論
1.指名讀閱讀提示。
2.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3.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灰塵的特點灰塵的作用使用的說明方法
細小削弱陽光列數字、做假設
易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藍色做假設
具吸濕性調節氣候、氣象萬千做假設
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是昆較大的小組,及時表揚合作好的小組。
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生評讀。
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讀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們看成廢物的東西都有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2.你還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廢物的東西,又怎樣的價值?
3.交流課前查的資料:說說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4
【案例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及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期待”指的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閱讀期待源自接受美學,它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激發和調動自己的已有知識、能力,對新的閱讀內容進行內心的預想。學生的閱讀期待是閱讀的先導,它直接關系到閱讀的熱情、閱讀的質量及品位。
綜觀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在語文課上,學生預習課文比精讀課文更有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有興趣。“閱讀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學生喜歡情節,喜歡形象,預習了課文,他們就知道了課文大概情節,“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這時,老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課外閱讀比上語文課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加上現在的課外讀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強,情節性強,文字淺顯,很容易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愉悅,而語文課,要學的并不是這些內容,閱讀要有思維的參與,閱讀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維是痛苦的,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大幅度地縮水。再加上語文課,老師有太多的“干涉”,只想牽著學生跟自己走相同的思路。許多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期待”暫放一邊。如此被動的參與思維,他們怎么能樂起來。
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這種期待現象,利用閱讀期待,轉變學生“要我學”為“我想學”“我要學”的心態,在“期待”中“悅讀”,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文本中去,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地想讀書,在閱讀中傾聽作者的心聲,品味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拓寬閱讀的空間。
【案例描述】:
片段一:導入
師:課前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題目叫-----《神筆馬良》。
出示生字“良”
仔細看老師寫這個字。
生拼讀
師:在哪見過它?
生:我的作業本上有很多老師打的良。
師:對作業本上,老師打的優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優”,我們可以給他組詞“良好、優良”。這節課老師要看看,誰的表現是“優”誰的表現是“良”
師:我們知道馬良有一枝神筆,畫什么,什么就變成真的。馬良用它幫助了許多窮人,這樣神奇的筆,你想要嗎?
生齊喊:要!
師:有個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擁有這樣一枝神筆,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么呢?翻開課文108頁,第23課《假如》,自己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學課文
片段二:體會“風中的小樹”,學習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生初讀整體感知文本后
師:小姑娘用神筆幫助了小樹、小鳥、西西,那他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幫助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樹。
(課件出示小樹圖片配風聲)
師: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北風呼呼地刮著,一棵小樹快被凍死了。
生:我看了風刮得很大,小樹都被吹彎了腰。
師:課文里是怎么寫小樹的?
生看書后回答: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課件出示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師:能演一演嗎?
師:冬天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搖搖擺擺,渾身發抖。
生起立表演,師生角色對話
師: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風太大了。
師:小樹小樹你縮著身子,在輕輕嘆息什么?
生縮著身子,一臉無奈:唉——好冷啊!
生皺著眉頭:唉——可惡的冬天!
生縮著身子跺著腳:唉——寒風快凍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點過去。
師:你就是那棵寒風中的小樹,能把你的動作和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1讀:語氣較平淡。
師:我給你配上風聲,你再來試試看。
生配風聲讀,比剛才好多,讀出小樹的寒冷。
師:現在是冬天的感覺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樹的寒冷了。還有誰想讀?
生2讀
師: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顆渾身發抖的小樹。
生3讀:
師:你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那個寒冷的冬天。多可憐的小樹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生配風聲齊讀句子。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學習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出示西西圖片
師:他叫西西,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潑可愛很喜歡運動,平時他最喜歡——
出示句子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想想自己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讀讀這句話。
生1高興地讀。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開心。
生1:下課了我可以在操場上和同學玩游戲,心里特別開心。
生2:興高采烈地讀
師:我看出來了,你讀得眉飛色舞,為什么這么讀?
生2興奮地說:放學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場上踢足球,我們隊贏了,我心里覺得特別爽。
師:是啊,能在操場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興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話鋒一轉)可是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站不起來了,失去雙腿的西西從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生:感覺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開心地在操場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難受。
師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現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讀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從此永遠都站不起來了,永遠都不能像我們一樣了,我心里非常傷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憐的西西。
師:是啊,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處,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帶給我們如此大的感受。
引讀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師:以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里,只有輪椅陪著他。
下課了,當我們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時,西西——
師:星期六,小朋友高興地和爸爸媽媽到動物園,游樂場玩耍時,西西——
師:下雪天,小伙伴們興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時,而西西——
師: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玩。
生:他多想能擁有一雙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師:可是西西他能嗎?
生:不能!
再讀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片段四:拓展寫話,釋放情感
師: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
師: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幫助誰?
師:小組合作,各挑選一個,仿寫: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
畫————————。
小組交流:
第一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山區的孩子畫許多衣服和食物/讓他們不用在寒冷的北風里挨餓、受凍。
第二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被污染的小河畫清清的水,讓它恢復以前的明凈。
第三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雙目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也能看見這美麗的世界。
第四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自己/ 畫一對神奇的翅膀。
飛向痛苦的心靈,獻上一份快樂。讓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愛!都永遠開心!
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作業:觀察自己身邊,誰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它),然后再仿寫一段。
【案例分析】:
上述幾個片段中,我利用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動積極地進入文本,感受、朗讀、品悟,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激發興趣,誘發閱讀期待
我以“良”字教學切入,這個字作業本上常見,聯系知識經驗,理解了良的意思,并以這個字組織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優”,我們可以給他組詞“良好、優良”。這節課老師要看看,誰的表現是優,誰的表現是良”還是二年級的學生,課堂的紀律還須經常提醒,通過這樣暗示性、期待性的語言,激勵學生能好好表現,讓學生在老師對他的滿懷期待中進入學習。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又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在學生擁有主體地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比如見到標題)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自動開啟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揭題后,學生自然會質疑,“假如她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么呢?”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因而注意力和思維活動就被引向了課文內容。于是我指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滿懷期待中投入閱讀,在這種內力的驅動下,學生初讀興趣盎然。
二、巧牽路線,再造閱讀期待
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閱讀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慚慚地涌動起來。
教學實踐說明,如果學生的“期待視野”超越了教學內容的水平,即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對閱讀就會失去興趣,如果“期待視野”遠低于教學內容,即教學內容要求過高,學生也會無法接受,閱讀就會遭到冷遇。課堂上出現上述兩種情況,學生就會分心,課堂上就會出現騷動。教學當第一次閱讀期待得到滿足后,學生已經明白了小姑娘用神筆給誰畫了什么,知道了這個答案,這是他們往往對課堂不再有初讀時那種積極的興趣,預料到這一點,我及時調整,過渡提問: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小姑娘用神筆幫助了小樹、小鳥、西西,那他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小姑娘的幫助呢?這樣,學生的思維和教學內容之間構成了一種協調的張力平衡,
“期待視野”與教學內容水平相當,相互溝通,又一次強烈地激起學生探究文本的沖動,在新一輪的閱讀期待下不斷地扣擊文本、反思文本。
三、創設情景,引發閱讀期待
創設情境,即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教者設置的與閱讀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中。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找準感情基調,將學生沉睡的情感喚醒,積極營造充滿真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的,從而為閱讀提供強大的動力。
教學中,我通過看圖聽風聲,把學生帶進了寒冷的冬天,讓學生看圖說話,對課文內容相當于先進行了預測與猜想。進行了口語表達訓練后,我問學生課文是怎么寫小樹的?又讓學生回到文本,一個“縮”一個“嘆息”與自身剛才的用詞進行比較,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然后又創設情景,師生角色對話,把自己就當成那棵風中的小樹,一次次的對話交談中,角色的扮演中,學生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與孤獨。這樣的情景氛圍一定要融于真個課堂,當學生不能讀出小樹的寒冷時,我沒有評價,也不指導該怎么讀,而是讓學生再聽風聲,在呼呼的北風中,他自然就讀出了那種味道,讀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知識層次較低,閱讀能力也很有限,他們的“期待視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內容上。而我們知道,閱讀教學只講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著我們去體驗,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等待我們去挖掘,這些精髓依賴于教師的分析、提問、灌輸是不能為學生所汲取的。在學習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這個句子時,我巧妙地創設情境,聯系自身,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我通過對比朗讀體會西西的不幸,先引導讓孩子自己聯系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快樂地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然后話鋒一轉,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一個“不能”,一個 “再也不能”,強烈的對比中,孩子動容了。再通過排比句式感情引讀在我們開心玩耍時“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字里行間無不感受著西西的不幸,和我們無限的同情,有幾個孩子哭了。孩子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在此時被激發。
四、解放課堂,催生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它成為學生閱讀的動力,使學生投入到閱讀中去。這就提醒我們,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我們教師不是要去給這個期待以答案,而是要通過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投入到文章內容中去,讓學生在熱切的期待中探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把讀的權力還給學生,給學生讀的自由,沒有干涉,沒有強加,學生在課堂上像蜜蜂一樣自由地采集“花蜜”。只有在這樣一個自主、寬松的環境里,學生才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期待心理”。也只有帶著自己的期待、愿望的閱讀,才能自由的走進文本,暢游于故事情節中,語言文字中。
如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延時評價,留給學生解讀文本的空間,給孩子們一個充分自我感悟的機會。讀小樹可憐時,一個學生讀不出小樹的可憐,我沒有評價,也沒有指導他該怎么讀,而是讓他再聽聽風聲,在情景的創設中,他感受到了,也讀出來了。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一句時,我也是引導孩子聯系自己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想想該怎么讀。孩子很好地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說出了這樣讀的理由。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他們在創設的閱讀期待中,盡情展現自己,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從他們的發言中,我看出他們的閱讀是有效的,他們已經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孩子們在期待中,不斷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閱讀升華了文本。他們的交流詮釋著悟性,釋放著靈性,再現著創造性。
五、拓展文本,延伸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一種“沒有答案的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期待視野乃是由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構成的主觀知識經驗系統。期待視野下的閱讀不是機械的接納文本,而是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空白,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去填補。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學生。”
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應在學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漣漪,達到“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新的欲望。因而閱讀期待絕不能局限在課堂所呈現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課外學習以及生活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個空白,“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個省略號引發了孩子無限的愛心。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感受這個世界不幸的人與事,激發同情心。然后模仿課文詩歌形式仿寫,“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畫————。——————。”這樣的寫話訓練,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激發了關愛他人的情感,也內化了詩歌的語言。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只是讓小組合作寫。課后又布置孩子們,觀察身邊誰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它),然后再仿寫一段。開放性的作業,把學生的期待視野引向教材以外。利用這樣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去觀察,去寫作,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僅學語言,而且運用語言。
實踐證明,強烈的閱讀期待不僅能激發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思維的空間,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提升閱讀品位。閱讀因為期待而充滿希望,閱讀因為期待而充滿美好!把“閱讀期待”成為閱讀的動力,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成長的搖籃。讓我們從“閱讀期待”開始,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悅讀吧!
另有一篇類似的:
《假如》教學案例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案例描述】:
片段一: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媽媽小時候聽過,奶奶小時候聽過,奶奶的奶奶小時候也聽過,你們想聽嗎?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出示生字“良”。
仔細看老師寫這個字。
生拼讀
師:在哪見過它?
生:我的作業本上有很多老師打的良。
師:對作業本上,老師打的優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優”,我們可以給他組詞“良好、優良”。這節課老師要看看,誰的表現是“優”誰的表現是“良”
師:我們知道馬良有一枝神筆,畫什么,什么就變成真的。馬良用它幫助了許多窮人,這樣神奇的筆,你想要嗎?
生齊喊:要!
師:有個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擁有這樣一枝神筆,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么呢?翻開課文第23課《假如》,自己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學課文
片段二:體會“風中的小樹”,學習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生初讀整體感知文本后
師:小姑娘用神筆幫助了小樹、小鳥、西西,那他們都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幫助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樹。
(課件出示小樹圖片配風聲)
師: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北風呼呼地刮著,一棵小樹快被凍死了。
生:我看了風刮得很大,小樹都被吹彎了腰。
師:課文里是怎么寫小樹的?
生看書后回答: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課件出示句子:小樹在寒冷的北風中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師:能演一演嗎?
師:冬天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搖搖擺擺,渾身發抖。
生起立表演,師生角色對話
師: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風太大了。
師:小樹小樹你縮著身子,在輕輕嘆息什么?
生縮著身子,一臉無奈:唉——好冷啊!
生皺著眉頭:唉——可惡的冬天!
生縮著身子跺著腳:唉——寒風快凍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點過去。
師:你就是那棵寒風中的小樹,能把你的動作和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1讀:語氣較平淡。
師:我給你配上風聲,你再來試試看。
生配風聲讀,比剛才好多,讀出小樹的寒冷。
師:現在是冬天的感覺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樹的寒冷了。還有誰想讀?
生2讀
師:真好,我仿佛看見了一顆渾身發抖的小樹。
生3讀:
師:你的朗讀,把我們帶進了那個寒冷的冬天。多可憐的小樹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生配風聲齊讀句子。
師:面對他們的無奈,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呢?
生:我會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生:我會用棉花包住小樹的樹干。
師:老師聽了很感動,小樹聽了也一定感動極了。你們真是一群有愛心的孩子,我替小樹謝謝你。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學習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出示西西圖片
師:他叫西西,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潑可愛很喜歡運動,平時他最喜歡——
出示句子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想想自己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再讀讀這句話。
生1高興地讀。
師: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開心。
生1:下課了我可以在操場上和同學玩游戲,心里特別開心。
生2:興高采烈地讀
師:我看出來了,你讀得眉飛色舞,為什么這么讀?
生2興奮地說:放學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場上踢足球,我們隊贏了,我心里覺得特別爽。
師:是啊,能在操場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興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話鋒一轉)可是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站不起來了,失去雙腿的西西從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生:感覺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開心地在操場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難受。
師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師:讀一讀,現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讀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從此永遠都站不起來了,永遠都不能像我們一樣了,我心里非常傷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憐的西西。
師:是啊,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處,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帶給我們如此大的感受。
引讀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師:以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里,只有輪椅陪著他。
下課了,當我們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時,西西——
師:星期六,小朋友高興地和爸爸媽媽到動物園,游樂場玩耍時,西西——
師:下雪天,小伙伴們興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時,而西西——
師: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玩。
生:他多想能擁有一雙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師:可是西西他能嗎?
生:不能!
再讀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片段四:拓展寫話,釋放情感
師: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眠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 厲 害的地球媽媽……
師: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幫助誰?
師:小組合作,各挑選一個,仿寫:
假如我有一枝
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
畫————————。
小組交流:
第一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山區的孩子畫許多衣服和食物/讓他們不用在寒冷的北風里挨餓、受凍。
第二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被污染的小河畫清清的水,讓它恢復以前的明凈。
第三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小朋友畫許多房子,讓他們住在自己的家里不要住帳篷。
第四組: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媽媽畫出他們的孩子,讓他們不再哭泣。
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作業:完成小詩。
課后反思:
上述幾個片段中,我利用閱讀期待,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動積極地進入文本,感受、朗讀、品悟,從而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產生一種想擁有一支神筆的愿望,然后我問:“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什么?”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文中看看啦。
二、點燃火焰,生命涌動
有個心理學家指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學生將小樹和小鳥的可憐體會的 入木三分的時候,我順勢利導讓學生說說面對他們的無奈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呢?學生一句句樸素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心中的愛。那作者又是怎樣幫助他們的呢?再讓學生走進文本,感知、理解文本。
三 創設情景,引發閱讀興趣
創設情境,即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教者設置的與閱讀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中。將學生沉睡的情感喚醒,積極營造充滿真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產生探究課文的激情,從而為閱讀提供強大的動力。
教學中,我通過看圖聽風聲,把學生帶進了寒冷的冬天,讓學生看圖說話,對課文內容相當于先進行了預測與猜想。進行了口語表達訓練后,我問學生課文是怎么寫小樹的?又讓學生回到文本,一個“縮”一個“嘆息”與自身剛才的用詞進行比較,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然后又創設情景,師生角色對話,把自己就當成那棵風中的小樹,一次次的對話交談中,角色的扮演中,學生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與孤獨。這樣的情景氛圍一定要融于真個課堂,當學生不能讀出小樹的寒冷時,我沒有評價,也不指導該怎么讀,而是讓學生再聽風聲,在呼呼的北風中,他自然就讀出了那種味道,讀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在學習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這個句子時,我巧妙地創設情境,聯系自身,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我通過對比朗讀體會西西的不幸,先引導讓孩子自己聯系平時在操場上玩耍的情景,快樂地讀“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然后話鋒一轉,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西西的雙腿,從此西西——“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再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一個“不能”,一個“再也不能”,強烈的對比中,孩子動容了。再通過排比句式感情引讀在我們開心玩耍時“西西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字里行間無不感受著西西的不幸,和我們無限的同情,有幾個孩子哭了。孩子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在此時被激發。
四、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記得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赤子般的真情,有火山噴發般的力量。因而閱讀絕不能局限在課堂所呈現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課外。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個空白,即課文后面的省略號,來引發孩子無限的愛心。課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雙目失明的兒童、貧窮山區的孩子、四川地震后的場面......讓學生感受這個世界不幸的人和事,激發同情心。然后仿寫,“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這樣的寫話訓練,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也內化了詩歌的語言,這是多好的積累語言,習作的機會呀,我怎能錯過。
五、贊美激勵,享受成功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不斷對孩子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鼓勵。讓孩子感受成功的快樂,激發參與的信心,讓課堂涌動生命的活力。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長久保持,做到樂學。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5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詩歌中一個小節.
四,說教法
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重視學生自讀自悟,運用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給足學生充分自主的時間,自讀自悟.
六,說教學流程
一,緊扣生活,導入新課.
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你們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 知道神筆的作用嗎 讓學生明白馬良這枝神奇的筆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這樣就調動學生對神筆的興趣,學習的欲望也被激發了.
二,聽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點,它融音樂,美術,文學于一體,以精碎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
三,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低年級主要的教學任務是以識字為主,二年級的識字量大,學生認的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采用多種形式多次復現生字,先讓學生四人小組按小組合作識字三步法合作識字,并要求學生在小組自學中相互提醒易錯的生字,再向小組成員講一講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接著全班匯報交流,先由學生提出難記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識記,而后齊讀幾遍.最后我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領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反復出現生字,及時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進一步鞏固生字的音,形,義,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同時把評價融入其中.
四,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在學生學會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并提出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讓學生自讀課文中再一次感知課文內容.
五,細讀課文其中一節,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落實的:由小組自由選擇喜歡的一節學習,小組內讀后交流:這一節詩講什么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后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6
知識、能力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9個生字。
2 正確,較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思想
教育要點:有關愛他人,愛護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點:識字
教學難點:朗讀教法選擇:自學、討論、合作交流
教、學具準備:生字卡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 講講《神筆馬良》的故事。
2 過渡: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許多事情。假如 你有一支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聽課文錄音
2 假如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愿望?
3 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4 認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
5 小組逐節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
1 小組學習
A、 課文用三節寫了作者的三個愿望,你最喜歡哪個小節?在組內讀一讀。
B 在這一小節中,你讀懂了什么?小組交流C 你認為這一小節中哪個句子,哪個詞用的好,為什么?
2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3 交流自學情況4 感悟句子: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
4擴展說話:我要給--
5感情朗讀
A 讀懂了你喜歡的小節,你覺得該用怎樣的語氣把他讀好?
B 多種形式朗讀
C 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四)指導背誦,積累語言1 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2 找自己的好朋友讀讀背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1 認讀生字2 背誦課文
(二)復習要寫的字,指導書寫1 復習步驟:記住字音,認識字型,擴詞,用詞說話2 按照復習步驟小組自學3 小組交流:A 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B 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4 指導書寫,有重點的提示5 鞏固識字和寫字,通過組詞理解字意
(三)擴展活動1 小組討論: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什么呢?2 畫出你的愿望,再把想法寫在旁邊
教后小結: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會背誦課文。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7
《假如》教學設計 周紅兵
設計意圖
1.“詩化心靈”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凈化美化學生心靈的過程。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線”的思想。學生口念成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
2.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多角度互動對話。在對話中,學生進入文本,觸動心靈,獲得獨特的體驗和真切的情感。
3.在積極倡導新課改的大潮中,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課始,我就安排學生自主、個性化識記生字,讀通讀順課文。同時,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詞的精妙與意蘊。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宜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愿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能夠認讀9個生字及8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創設情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書、感悟、體驗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9個生字、8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關愛他人的愿望。
難點:朗讀詩歌時,注意詩歌的節奏性和詩歌情感的起伏變化。
課前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情感鋪墊
1、你們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想不想一起看看《神筆馬良》的動畫片?
(課件出示《神筆馬良》動畫片片段)
2、小朋友們看得那么專注,你們喜歡神筆馬良嗎?說說你的心里話。
3、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教師舉起一支特大毛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實現了他心中的愿望。你們想擁有這樣的神筆嗎?
4、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因為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寫成了一首詩,想聽嗎?
教師深情朗誦,配以課件畫面,音樂。
5、喜歡這首詩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的課文《假如》。
(課件出示課題)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情感世界,為學習課文營造氛圍和情感鋪墊)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詩歌。
(1)找到淘氣的生字寶寶,用“o”劃出并讀準字音,有困難的可向同伴、老師請教。
(2)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集體交流
(1)自讀后,還有沒有覺得難讀的字詞?(采用同伴互助解決)
③讀讀這兩組詞語,你發現了什么?
(2)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蹦蹦跳跳離開了媽媽,你還認識嗎?學做小老師,同桌用字卡考一考,如讀得正確、響亮,獎★,發現有錯幫助糾正。
(3)把你最想讀的一節詩正確、流暢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運用自主識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4、小朋友,你讀懂這首詩了嗎?最想說什么?
隨機板書: 假如 畫太陽 和云朵
(有神筆) 畫谷粒
畫好腿
(三)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1.我們天天生活在快樂與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處處都美好,還有許多不幸需要我們去關愛,去幫助。請看:(課件呈現三幅圖,并配上傷感的背景音樂)
圖1:一棵光禿禿的小樹在寒風中獨立。
圖2:樹枝上鳥窩中的兩只小鳥神情悲傷,滴著眼淚。
圖3:一個孩子坐在輪椅上,透過窗戶望外面的世界。
2.靜靜地看,你想說什么?(可以選擇說其中的一幅。)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點擊課件,隨機出示與圖相對應的句子。
圖1:小樹在寒冷的北風里,圖2:小鳥呆在家里,
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圖3:西西坐在屋里,
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自由地讀一讀,你心情怎樣?感觸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設計意圖:精美的圖片和音樂渲染,培養學生想象說話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
3.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學習詩歌內容。
預設:
學習第一節
(1)同樣對第一幅圖感觸深的還有誰?一起讀讀這句話──“小樹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2)師:“呼──呼──”北風一陣接著一陣,小樹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學生親身體驗:全體起立, 在教師動情的朗誦中,學生“縮著身子、輕輕嘆息”
(在動作模擬中理解“縮”、“嘆息”)
角色轉換,師生對話:
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
小樹小樹,你為什么輕輕嘆息?
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陽光、溫暖、幫助、關心……)
(設計意圖:在動作模擬、師生對話中換位思考,深入閱讀,感悟詞句,體驗情感)
(3)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多么惹人憐愛,這位小女孩也和我們一樣,很想幫助這棵小樹。
邊引讀邊在課件原句的基礎上出示第一節詩。
(4)師: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小樹身上,小樹,小樹,現在你感覺怎樣?
(5)看到小樹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開心),我們的心里也很(開心),讓我們快樂地讀讀小女孩和我們的美好的心愿。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在師生評議練習有感情朗讀)
學習第二節
(1)讀“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你讀懂這句話了嗎?
引導:小鳥在苦苦等待什么?鳥媽媽飛呀飛,會飛到哪些遙遠的地方呢?(在想象說話中明白“遙遠”的意思)
(2)鳥媽媽為了給小鳥尋食,多么辛苦,而小鳥(生讀)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此刻,小鳥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飯、面碎……)
(3)善良的小女孩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生:谷粒)(課件出示第二節詩)。
指名讀
(4)朗讀指導:有了小女孩畫的谷粒,小鳥吃得飽飽的,再也不挨餓,無憂無慮地生活,小女孩和我們的心情怎樣?(高興、喜悅……)
男女生賽讀
學習第三節詩
(1)讀“西西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2)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沒有一雙好腿”給西西的生活帶來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說話中感悟“不幸”一詞)
(3)此時西西來到我們面前,你想對不幸的西西說些什么?
創設對話情境:教師扮演西西,學生與西西對話
參考:
西西:原來我也和你們一樣有一雙健全的腿,可一場意外的事故,使我永遠不能站起來了。
……
西西:我真想念以前的日子,真羨慕你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西西:如果我能重新站起來,我一定要去爬山,去游泳。
……
(設計意圖:在換位對話中,學生走進文本,感受到沒有一雙好腿的西西的痛苦,產生了要幫助西西,還西西快樂的強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滲透水到渠成,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4)你們對西西的關心發自內心。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體,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們一樣,都讀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節詩)
自由朗讀
(5)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為有許多像小作者那樣善良的人在關心她。我們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來,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在球場上,在 (指名說)。
這時的西西是多么開心,我們也一樣開心。讓我們把真誠的祝福送給西西。指名讀,師生評議。
(四)自主積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她不但給窗前的小樹畫了個紅紅的太陽,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谷粒,還給西西畫了一雙好腿。這三個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歡哪個愿望就背下來好嗎?(學生自由背誦)
誰來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每個愿望請一個孩子)
現在我們能不能把三個愿望連起來背一背?老師給你們配上好聽的音樂。(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把選擇權、自主權交給孩子,教師只作適當引導,既達到了語言積累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
2.小女孩的愿望只有這三個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感悟文末的省略號)
3.生活中真有這樣的神筆嗎?小女孩的美好愿望能不能實現呢?
是呀,生活中沒有那樣的神筆,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實現,所以小女孩說──假如。但是小女孩和我們都有如馬良一樣的愛心,這是最可貴的。讓我們齊讀全文,一同來享受小女孩帶給我們的美好。
(五)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1.一個有愛心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么愿望呢?
(出示課件,提供拓展想象的圖片:熊貓、森林、污水、盲童、車禍……)
學生可以根據圖片提供的內容說,更可以自由想象說,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情愿望尤其加以肯定、贊賞。
(設計意圖:在入境感悟體驗后,學生有一種表達的愿望在涌動。抓住時機,發散、拓展學生的思維,給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訴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
2.學生仿寫小詩一節,有能力的可仿寫二節,還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插圖。
3.小組交流,并合作成一首動人的詩歌,注意節次排列的順序性。
4.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結束語: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愛心,都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吧!(背景音樂《讓世界更美好》)
作業: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用它畫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寫在小練筆本上。
《假如》自評稿 周紅兵
這首兒童詩歌,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 、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除了能從中積累語言外,還能純潔孩子們的心靈。面對這樣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詩歌,我探索著采取簡潔的線條,走出教師煩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說教式教學的途徑。
1、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于創設各種直觀情境。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里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誘發情感。
課文的情感總是從字里行間顯露出來,特定的語言總是表達特定情感,特定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傾向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學中,應在感知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文字,強化語感訓練,使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學第一小節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對“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的理解,讓學生看圖后邊做邊說說小樹在嘆息什么,讓學生邊模仿小樹冷的動作邊學著小樹說說話,讓學生感受到小樹的可憐,通過反復誦讀,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導想象,升華情感。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課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點發揮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在教學第一小節時,讓學生發揮想象在紅紅的太陽下小樹有什么感覺?會說些什么呢? 讓學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陽下的小樹,學生展開了自己的想象,體會小樹有了太陽以后再也不覺得冷,而是感覺非常的暖活,這樣的想象讓學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體會小樹在陽光下享受的溫暖,感受小樹內心的開心。
4、讀寫結合,深化體驗。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復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沖動。我抓住時機,通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愿望說出來,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體驗在學生寫話中升華。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松愉悅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假如》說課稿 周紅兵
《假如》是一首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作為教師,如何調動孩子內在的情感,達到和作者心靈的相通,激發孩子那顆純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學伊始給他們繪聲繪色的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入神了。接著我趁熱打鐵誘導孩子們進入詩歌的學習:馬良的神筆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該多么好啊。同學們你們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想好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有個叫白冰的人,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此時我的孩子們讀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這個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筆干什么?孩子們的學習勁頭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為了讓孩子們真正進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導好孩子們精讀涵泳,感悟語言。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讀詩歌,自己琢磨詩歌的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再指名讀一讀,再評議、琢磨琢磨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步我充分讓孩子們自己去琢磨、體會。當孩子們體會有困難時我才加以指導。如第一節:“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讓小樹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長”孩子們都知道應該用愉快的語氣來讀。后面兩句“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 /縮著身子,/ 輕輕嘆息。” “則要讀出溫柔的,憐愛的語氣,可是孩子們體會不到。我此時用無限溫柔、憐愛的語氣朗讀。我一邊朗讀一邊用手撫摩孩子們的頭。孩子們聽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這時我就讓孩子們多讀,讓孩子們悟其它幾節詩歌的情感。對于第三小節,孩子們都能體會應該讀出對殘疾朋友西西的同情、憂傷。為了讓孩子們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讓孩子們同桌互讀,小組賽讀。對于讀的好的孩子我讓他們上臺朗讀。孩子們的小手一雙雙高高舉起。上臺朗讀舉行了一輪又一輪,每個孩子都上臺了。他們那聲情并茂的朗讀深深的打動了自己、同學、以及我的心!
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靈已經達到了和詩人白冰的融合。我順勢利導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想畫什么?沒想到此時的課堂沸騰了,孩子們的小手舉的是那么高。“老師我說、老師我說……”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貧苦的山村孩子畫一所漂亮的學校,讓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周老師畫一個改作業的機器人,讓老師不在那么辛苦。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窮苦的人畫好多的金幣,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人們畫一雙翅膀,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畫一艘宇宙飛船,讓我們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
多么善良的孩子們!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們!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學我真正感受到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那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并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想正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抓住本課的語言材料,讓孩子們將這些材料通過讀深深的印入孩子們的大腦,孩子們的想象活動才得以完成。以后我要指導孩子多接觸、多觀察事物,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豐富知識,增加表象儲備,為想象力的發展作好準備。因為想象的內容盡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總得受已有知識影響,以已有表象為基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文中的語言材料,激發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使孩子們對美好的事物充滿向往、追求!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8
【學習目標】
1、能夠借助漢語拼音,準確認讀“縮 康”等個生字,通過自主觀察,聯系生活識字、形近字比較等方法識記這些生字。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自主觀察、找關鍵筆畫、教師范寫等方法能夠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哭、操”等8個生字,能夠把字書寫的勻稱、大方、美觀。
3、通過自讀、小組互讀、小組展示讀等朗讀形式,讀準課文中句子的字音,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 9 個生字,會寫 8 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體會、感悟課文所體現的關愛他人、關愛生活的主旨。
【預習學案】
1、讀一讀
讀《假如》3遍,請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把序號標在段落的前面。
2、圈一圈、標一標、做一做
我能把課后我會認的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讀一讀,在下面標上拼音,口頭給每個字組兩個詞,再運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記一記,我還給自己制作了生字卡片呢!
良 縮 遙 尋 食 泣 健 康 操
(1)我認為這一課比較難記的字有:
(2)我認為我記這幾個字的方法很好,寫在下面的橫線上與大家一起分享:
3、查一查
我會查資料說一說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說一說你怎樣去關愛他們?
【預習反饋】
1、我來連一連
liáng suō shí cāo xún qì
良 縮 遙 尋 食 泣
2、我會選擇正確的讀音填空
huán hái
a、我還( )有一本很好看的童話書。
b、平平借了我的水彩筆,剛才還( )給我了。
3、讀課文,再連線
窗外的 朋友 遙遠的 地方
好吃的 谷粒 寒冷的 身體
不幸的 小樹 健康的 北風
4、我會照樣子寫句子。
例子: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我要給 。
【拓展作業】
1、小女孩只有三個愿望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2、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要給誰畫什么?請你說一說,用下面的形式寫一寫,多寫幾個小節你也能成為小詩人。
假如
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
畫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9
課前談話,讓學生說說上課地點的異同。
上課。
師:你們知道嗎,從前,有個孩子,他有一支神奇的筆,大家想看嗎?你要仔細看哦。
(媒體播放視頻)
師:馬良用神筆畫了牛,牛可以耕地了……這節課讓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請大家帶著深情的祝愿,再讀一讀。
生再讀課題。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一讀課文。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文中的生字。
投影出示生字,請大家自己讀一讀這些生字。
學生練讀。
師:好,我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兩個學生依次朗讀生字。
師:有沒有同學能夠全部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再請一個同學聲音洪亮地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
師:下面,老師提高要求,老師指到那個字,大家就能讀出來嗎?
師:誰能把自己學校的廣播操做給大家看看?
一生做操。
師:非常棒。你怎么記住其它的生字?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我想問問大家喜歡踢足球的游戲嗎?下面,咱們就來玩玩這個游戲。選擇一個足球,足球上就會出現一個生字,讀準了生字,并組成詞,足球就會飛進球門。
學生選讀生字,并組詞。教師隨機糾正。
師:老師想請大家讀一讀課文,請大家分節朗讀課文。
生分節朗讀。學生讀得較好的,教師請其再讀一遍。
師:齊讀最后一個小節。
學生讀錯小節。教師糾正,學生又有讀錯。
師: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窗前的小樹和飛燕……你想幫助誰?
生:我最喜歡幫助小鳥。
生:我喜歡
師:下面,你最喜歡誰,就選擇那個小節,讀一讀。
生讀。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假如……草地上嬉戲。”
師:還有誰想幫助西西的?
一生再讀這一小節。
師:老師也想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教師范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怎么好?
生:洪亮。
師:還有嗎?
生:很有感情。
師:那你們能不能像老師那樣讀一讀?請自己練習。
生練讀。
師:讓我們一起把這美好的祝愿帶給西西吧。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咱們這美好的祝愿西西知道了,他可以和我們一起游戲了。(媒體演示西西游戲的情景)
你還想幫助誰?
生:“假如……紅紅的太陽……”。
師:你讀的“紅紅的太陽”很好,再讀一讀。
請一生再讀。
師:小樹聽到大家的祝福,他快活地笑了。(媒體演示小樹快活的情景)讓我們把祝福送給小樹吧。
生齊讀。
師:那么有誰愿意把祝福送給小鳥呢?
生:“假如……畫許多好吃的谷粒……餓得哭泣。”
師:誰還想讀?
一生再讀。
師:你看,小鳥聽到了你們的祝福,快活的笑了;小樹聽到……(總結并媒體演示)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全文。
師:(媒體演示)假如你有一支美麗的神筆,你想畫些什么?
生:假如我……描繪得更加美麗。
生:假如……翅膀,讓我飛起來。
生:……給媽媽畫一身漂亮的衣裳。
生:……畫小蟲給小鳥吃。
生:……給缺水的地方畫很多的水,那里就不缺水了。
生:……
師:請大家再說一遍,老師把學生的話語輸入電腦。
生說,老師輸入。
師:大家都有這么多美好的愿望,相信有一天這些美好的愿望都會變成現實。假如……(音樂響起,《愛的奉獻》)讓我們欣賞這首歌曲。
下課。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0
《假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小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滿足學生情感的需要。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上課前已經讓學生觀看了《神筆馬良》這部動畫片,讓學生也想擁有夢寐以求的馬良的神筆,“有一位小作者也想有一枝神筆,她要用神筆畫什么呢?”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
在生字教學時,結合語境學字,遵循字從文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采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給生字找朋友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說話的能力。用識、寫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書寫“良、食”二字。
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應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重點。所以我選取第一小節做重點講解,先讓學生讀,接著我有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在寒風里的小樹,并說說假如你就是這顆孤零零的小樹,你在嘆息些什么呢?通過老師的范讀和點撥,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讀出小作者對小樹的關愛。在本節課朗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學生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的朗讀示范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示范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語文的習得,最終是表達。在教學第三小節時,讓學生發揮想象,“當西西擁有了健康的身體可以干什么?”在學習這篇詩歌最后一小節,我抓住課后那個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省略號,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出示一些圖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給誰畫什么呢?”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就充分發揮出來了,也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奉獻愛心的情感。
本節課的亮點是:教學第一小節時創設情境,通過師配樂范讀、指名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能讀出詩歌的韻律和節奏。在熟讀的基礎上采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熟記第二小節。在教學時抓住詩歌末尾的省略號仿照詩歌中的句式,結合圖片及生活,激發學生說話、寫話的欲望。
另外,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在識字教學時沒有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也欠缺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在朗讀教學的環節中,不能引導全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和發言,有些問題目的性不強,使學生失去了興趣。在本課中,“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出現了四次,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出四種不同的語氣,讀第一次是,起音應舒緩一些,停頓長一點,造成一定的懸念;讀第二次時,語速應加快,形成一種關注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讀第三次時,應重讀“馬良的神筆”,強調“馬良的神筆”,意思是下面講的故事更重要;讀第四次時,聲音應該由重到輕,語速由快到慢。在教學時,我沒有做重點指導。
對于剛上崗一年的我來說,上好一節公開課很難,要有充分的時間準備,上課成功與否,選課是關鍵。在我們教研組長鄭老師的幫助下,我選了《假如》這一課。選定課題后,接下來的工作是解讀《課標》、研讀教材,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制定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最初的備課到現在的上課,已經試了幾次課,第一次試講后,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針對本課各抒己見,談論著自己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立足點,不同的教學點,面對著老師們的眾說紛紜,我真的無所適從。后來,在學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設計了教學程序,他們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到教學的每一個步驟,再到每一節詩歌的過渡等都給我作了認真地構思和設計。接下來的試講越來越順利,最終取得在這里做觀摩課的機會。在此,我非常感謝學校的領導以及參與評課的各位老師,更感動于伏牛有這么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隊!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1
《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這首詩的內容比較簡單,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很近,它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
教學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兩方面:
一、故事引入,朗讀感悟。
我在教學伊始給他們繪聲繪色地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孩子們聽得入神了。接著我趁熱打鐵誘導孩子們進入詩歌的學習:馬良的神筆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枝,該多么好啊。同學們你們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中小朋友想要一枝神筆干什么?孩子們的學習勁頭可高了!我想為了讓孩子們真正進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導孩子們好好朗讀,感悟語言。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讀詩歌,自己琢磨詩歌的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再指名讀一讀,再評議、琢磨琢磨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步我充分讓孩子們自己去琢磨、體會。當孩子們體會有困難時我才加以指導。如第一節:“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長”孩子們都知道應該用愉快的語氣來讀。后面兩句“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 /縮著身子,/ 輕輕嘆息。”則要讀出溫柔的,憐愛的語氣,可是孩子們體會不到。我此時用無限溫柔、憐愛的語氣朗讀。我一邊朗讀一邊用手撫摩孩子們的頭。孩子們聽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這時我就讓孩子們多讀,讓孩子們悟其它幾節詩歌的情感。對于第三小節,孩子們都能體會應該讀出對殘疾朋友西西的同情、憂傷。為了讓孩子們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讓孩子們同桌互讀,小組賽讀。對于讀的好的孩子我讓他們上臺朗讀。孩子們的小手一雙雙高高舉起。上臺朗讀舉行了一輪又一輪,每個孩子都上臺了。他們讀得聲情并茂。
二、展開想象,大膽仿寫
孩子們已經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中。我順勢利導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想畫什么?沒想到此時的課堂沸騰了,孩子們的小手舉得那么高。“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貧苦的山村孩子畫一所漂亮的學校,讓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趙老師畫一個改作業的機器人,讓老師不再那么辛苦。”“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窮苦的人畫好多的金幣,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人們畫一雙翅膀,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畫一艘宇宙飛船,讓我們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學我真正感受到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那豐富的想象力!
《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詩歌,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引導學生學會關愛環境,關愛動物,關愛他人。最后一小節以“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結尾,耐人尋味,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思考空間與說話、寫話練習的平臺,加上全詩語言簡煉,大量運用短語的形式,處處都是充滿美好幻想的語言,為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 “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課前我就布置孩子們自己去了解神筆馬良的故事,然后在課堂上給大家講出來,然后自然過渡的導入到”假如”的學習中去。無論是老大綱,還是新課標,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學習字詞,低年級閱讀教學語言積累主要積累規范的詞、詞組。這節課的字詞復習我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習和積累有規律的詞句、優美的詞組上。如“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完善學生的積累,幫助學生在自己的語言結構中構建新的語言圖式。同時,這首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詩歌的內容接近孩子的認知水平,反復朗讀就能理解。
通過幻燈片的展示將孩子們帶入小樹在冬天受凍的情境,感受小樹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孩子們自然的就結合書中的想象說出給小樹畫上一個“紅紅的太陽”。接著讓孩子們聽小鳥的叫聲,情境融合發揮想象讓他們說出自己聽到叫聲的感受,他們都體會出小鳥們饑餓的叫喊,而且表演十分豐富,這樣順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孩子們:“我會給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由小樹的快活和小鳥的快樂,反襯引導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憐,讓孩子們體會自由說出沒有腿的悲傷,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馬良的神筆……”,孩子們自然的體現出他們應有的善良:“我會給她畫一條好腿……”并分別說出假如西西有了這一雙好腿后的生活變化,感受西西的喜悅。這三小節詩的學習,都是先將孩子們引入詩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詩人的想象,再讓學生在讀中得到體會感情然后得到升華。
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兒童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他們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著成人遙不可及的奇幻。他們在詩歌創作方面具備天資。所以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我抓住課后那個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什么?”我還沒有讓孩子們思考,許多小手就高高舉起來了,我還是先讓孩子們同桌之間相互的說一說,再請孩子給大家說說自己的有了神筆的愿望。孩子們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畫一頂帽子,因為她生病后非常喜歡帽子;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想給沒錢上學的小朋友畫一座美麗的學校,讓他們不用花錢就能快樂地上學;我要給媽媽畫一條美麗的裙子,因為媽媽每天工作很辛苦;我要給盲人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都能看到美麗的世界;我要為沒有水的地方畫上一條河流,讓人們都能喝到水;我要畫一個能上月球的梯子,讓我們到月亮上去看看有沒有兔子;我要給我們的學校畫許多綠綠的樹,五顏六色的花,使我們的校園像花園一樣美;我要給孤單的小朋友畫個小伙伴,讓他們快快樂樂的生活……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將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現出來,課上孩子的“假如”,讓我感受到一顆無私而又純真的愛心。最后,我讓學生把自己剛才想到的愿望寫在練習紙上,從而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聽、說、讀、寫的訓練。
教學設計時想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課文,但語文教學總是一種缺憾的藝術,總有所欠缺。在評價學生方面沒有行程對學生有效的鼓勵,在一些朗讀上沒有指明朗讀的目的,致使孩子們對一些朗讀的把握有了偏差,比如問題最大出現在第三小節,學生體會出了西西的不幸應該帶著一些沉重的心情來讀這節詩,但是我沒能抓住孩子的這一感受進行指導朗讀,于是請了幾組孩子起來讀也沒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課堂上的細節把握不足,鄒老師在課后給我指出應該用“假如” 來貫穿全文的語言,不要任意用“如果”來代替,這樣更能體現出課堂的統一性。怎樣從文本出發,最后又回歸文本本身,并有階梯性的,層層漸進,這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我不斷地推敲,不斷地鉆研。
《假如》教學反思
《假如》是一首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作為教師,如何調動孩子內在的情感,達到和作者心靈的相通,激發孩子那顆純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學伊始給他們繪聲繪色的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入神了。接著我趁熱打鐵誘導孩子們進入詩歌的學習:馬良的神筆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該多么好啊。同學們你們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想好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有個叫白冰的人,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一首詩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此時我的孩子們讀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這個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筆干什么?孩子們的學習勁頭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為了讓孩子們真正進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導好孩子們精讀涵泳,感悟語言。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讀詩歌,自己琢磨詩歌的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再指名讀一讀,再評議、琢磨琢磨每一小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步我充分讓孩子們自己去琢磨、體會。當孩子們體會有困難時我才加以指導。如第一 節:“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讓小樹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長”孩子們都知道應該用愉快的語氣來讀。后面兩句“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 /縮著身子,/ 輕輕嘆息。” “則要讀出溫柔的,憐愛的語氣,可是孩子們體會不到。我此時用無限溫柔、憐愛的語氣朗讀。我一邊朗讀一邊用手撫摩孩子們的頭。孩子們聽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這時我就讓孩子們多讀,讓孩子們悟其它幾節詩歌的情感。對于第三小節,孩子們都能體會應該讀出對殘疾朋友西西的同情、憂傷。為了讓孩子們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讓孩子們同桌互讀,小組賽讀。對于讀的好的孩子我讓他們上臺朗讀。孩子們的小手一雙雙高高舉起。上臺朗讀舉行了一輪又一輪,每個孩子都上臺了。他們那聲情并茂的朗讀深深的打動了自己、同學、以及我的心!
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靈已經達到了和詩人白冰的融合。我順勢利導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想畫什么?沒想到此時的課堂沸騰了,孩子們的小手舉的是那么高。“老師我說、老師我說……”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貧苦的山村孩子畫一所漂亮的學校,讓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小朋友蓋特別特別堅固的房子,這樣他們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窮苦的人畫好多的金幣,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人們畫一雙翅膀,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敬老院在老人們畫好多好多好吃在東西,他們就再也不用受凍挨餓
……
多么善良的孩子們!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們!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學我真正感受到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那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并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想正是自己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抓住本課的語言材料,讓孩子們將這些材料通過讀深深的印入孩子們的大腦,孩子們的想象活動才得以完成。以后我要指導孩子多接觸、多觀察事物,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豐富知識,增加表象儲備,為想象力的發展作好準備。因為想象的內容盡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總得受已有知識影響,以已有表象為基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文中的語言材料,激發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使孩子們對美好的事物充滿向往、追求!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2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古往今來”是指從古代到現在;“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②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著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③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削弱”就是變弱。這段話先寫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變弱,因而光線柔和、不刺人眼;接著又運用假設,說明沒有經過灰塵反射的陽光非常強烈,使人睜不開眼睛。通過對比說明,突出了灰塵的的重要作用。
④有趣的是,灰塵還有個“怪脾氣”,容易反射光波較短的紫、藍、青三色光,而“喜歡”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2)對詞語的理解。
生息:生活;生存。
濕漉漉:形容物體潮濕的樣子。
干涸:沒有水了。
日暈: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現象。在太陽周圍形成彩色光環,內紅外紫。日暈常被看做天氣變化的預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說明有序,淺顯易懂,因而教學時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適時點撥引導。導入課題時,可先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之后,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并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話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最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生理清線索、理解內容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可以讓學生圍繞“作者是怎樣說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這一問題熟讀精思、討論交流。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表達得很清楚,或表達得很生動;還要啟發學生注意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認真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
3.在學生充分理解、感悟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法之后,可以讓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獲,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總結,如說一說通過學習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掌握了哪些表達方法等。
4.本課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重面性,請學生運用掌握的說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從而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
5.課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讀錯,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提醒。如,“較短”的“較”應讀jiào,不讀jiǎo,“干涸”的“涸”應讀hé, 不讀gù;“削弱”的“削”應讀xuē,不讀xiāo;“朝暉”的“朝”應讀zhāo,不讀cháo;“調”在“調節氣候”中讀tiáo,在“單調”中讀diào。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3
1、師:上課了,看到你們做得這么端正,老師獎賞你們聽一個故事,高興嗎?故事的題目叫《神筆馬良》。(老師講故事)
2、這支神筆真神奇,畫什么,什么就變成真的,你們是不是也想有一枝這樣的神筆呢?一位善良的曉姑娘也想有一枝這樣的神筆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她把自己的愿望寫成一首小詩,名字叫---《假如》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這么感人的詩歌,你也想讀一讀吧?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他們嗎?現在我們就認真的讀課文,用鉛筆勾畫出生字,爭取把文章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書時指導糾正學生讀書姿勢)
1、學生聽老師講《神筆馬良》的故事,從故事中感受神筆的神奇。
2、認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時不拖音。
3、學生自由讀書,圈畫生字,并用自己的方式認識文中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神筆馬良》的故事就像一條神奇的彩帶能緊緊系住孩子們求知的心,從而使他們樂于接受新知識。
4、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知道那枝神筆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嗎?
5、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勾畫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1、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小淘氣和他們的朋友們都來了,我們一塊打個招呼吧!(出示詞語卡片:馬良、縮著、遙遠、尋食、哭泣、健康、操場)
2、小淘氣高興地送走了朋友,又來找我們玩了,讓我們大聲聽他的名字吧!(出示生字卡片:良、縮、遙、尋、食、哭、泣、健康、操)
3、生字都認識了,這還不夠,我們要想辦法記住他們的樣子,不然的話,你會叫錯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呀!分小組討論一下,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他們呢?
4、這些小淘氣蹦蹦跳跳回到了媽媽的懷抱,快看他們在做什么?誰愿意讀含有生字的句子。
5、把生字送回課文,指名三個學生讀詩歌的三個環節,糾正讀音。
1、學生認讀詞語。
2、學生認讀生字。
3、學生分小組討論識字的方法、交流識字方法。
4、學生讀含有生字的句子。
5、按要求接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傾聽別人讀。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多種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在學生的眼前多次再現,寓教于樂,培養識字能力。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4
師: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是什么呢?
生:是神筆馬良。
課件出示“馬良”圖片
師: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生:馬良
師:馬良有一只神奇的筆,你知道這支筆有什么特點?
(師隨機在黑板貼上一支大筆)
生:特點是畫什么東西都會變成真,畫去公雞會跳出來
生:就是畫什么都能變成真的。
師(結合課件):瞧,他畫的是什么呀,
生:公雞
生:還有牛,他把牛和公雞都變活了
生:牛也活了,幫農伯伯種地去了
師:你們想有這樣一支神筆嗎?
生:想
師:有一個小姑娘也夢想著有這樣一支神筆。打開課文讓我們去看看她用這筆都畫了些什么?
板書課題
師:我想知道你們平時讀書時都做些什么?
生:認字
生:識字
師: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會怎么樣?
生:查字典或問老師
生:如果不認識的字要問老師,老師肯定會告訴你
師:是不是要自己說說看讀懂了哪些內容?
生:是
師:如果遇到有不懂的怎么辦?
生:查字典,讀書
師:可以在書上畫一個小問號,一會我們共同商量解決。現在我們一起讀書好嗎?你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同桌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
生自由讀。
師:你讀懂了什么內容,能跟大家說說嗎?請你來說,
生:我讀懂了小姐姐想用筆來幫助人,而沒為自己考慮。
師:用筆為別人畫了什么呢
生:她給別的小朋友畫了一條好腿。
師:其他小朋友讀懂了什么?
生:那個小朋友畫一個紅紅的太陽,送給冰凍的小樹
師:其他小朋友呢
生:他給樹上的小鳥畫了好吃的谷粒
師:誰還有什么問題沒解決?
生:餓的哭泣是什么
師:誰來幫助她?
生:就是餓得想哭了
生:苦苦地等待是什么意思?
師:誰來?
生:就是等得非常辛苦,因為肚子餓了,媽媽還沒回來
生:輕輕嘆息什么意思
師:你說
生:就是嘆一口氣。這樣樣子就是嘆氣(學生做了個嘆氣的動作)
生:縮著身子什么意思
師:你冷過嗎?會怎么樣,做個動作讓大家看看好嗎?
生:谷粒是什么
師:小鳥吃什么?見過小米嗎?小米沒包皮之前是什么?對了,就是谷粒
生:尋食是什么意思?
生:媽媽出去捉蟲子,就是出去尋食了。
師:看來大家還有不懂的問題,我們一會讀課文時再解決好嗎?現在我們來讀讀書好嗎?
誰愿意讀?第一小節誰讀?第二小節呢?
(學生自由選擇讀課文)
師:一起聽聽他們的字音讀得準不準?
生讀。
師:小朋友聽得怎么樣,他們讀得怎么樣?把你聽清讀錯的字音告訴他們,快點去告訴他。
(學生紛紛前去告知)
師:小朋友聽得很認真。這節課的生字都會讀了嗎?咱們來讀生字。我貼一個讀一個。
尋 良 食 健 康 操 遙 縮 操 ……
師:有沒有以往認識的字
生:我全部都認識,我小時候我媽媽經常教我認字。
師:好厲害啊
生:我認識兩個字,我一年級經常見到這兩個字
師:恩,不錯,觀察真認真
生:我認識操,因為操用手來做了。還有泣字,泣是眼淚,旁邊是三點水,就是泣字,
師:還有不好讀的字嗎?
生:縮,
師:來 ,你領全班讀。還有嗎?
生:操字,容易讀成棗字。
哪位同學愿意當小老師,把所有的字都領大家讀一讀。
生當小老師領讀。
師糾正小老師的“操”字的讀音。
師:我可以認識你嗎?
生:我叫
師:你很優秀。
師:還有不認識的字沒關系,還有機會。在讀課文有,我們先看幾個畫面。
多媒體出示
師:大家看這是北方寒冷的冬天,鳥媽媽費了很大的勁才找到了一條蟲子,再看,那個殘疾的小孩子他在做什么?孩子們,看了畫面有什么感受想說嗎?
生:那個走不了路的小朋友很可憐,如果我有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他畫一條好腿。讓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梯。
生:如果有筆,一定會畫些谷粒給那些小鳥吃。
師:還有嗎?把你的感受說說看
生:我想給那些小樹畫一些大大的紅太陽
師:讓他不再……
生:讓他不再沒有衣服穿,不再寒冷。
生:你們都想幫幫他是嗎?那我們趕快打開書,找你最喜歡的句子來讀讀。
生讀。
師:哪個小朋友來讀一讀?(生讀)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好,但是沒有感情。
生:讀得很大聲,如果感情充分一點就好了。
師:讀文章的時候要把自己不同的感受讀出來。你體會一下怎樣讀更好些?
生讀“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個紅紅的太陽”
師:還有不同的讀法。
生(乙)讀。
師:你說說為甚麼要這么讀?
生:紅紅的太陽,小樹見到很高興,又可以幫小樹溫暖,
師:他說得多好啊,讓小樹感到溫暖。還有誰想讀嗎?
生(丙)讀
師:老師聽出來你是這樣讀的。你說說你為甚麼這么讀?
生:因為我體會到了太陽對小樹的關心。
師:不同的感受可以不同的語氣,是不是?因為有著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們的朗讀語氣也不一樣。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生讀。
師: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自己快練一練。
生練讀。
師:哪個孩子給大家讀讀。來,你試試看。
生讀。
師:讀得多好啊。老師也想讀一讀,行不行?
生:行!
師配樂范讀。
生鼓掌
師:謝謝你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生練讀
師:要用心體會思想感情,才能把我們的思想表達出來。看書,老師和你們共同學習,找你們的學習伙伴共同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讀給他聽聽。
生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有感情!很大方。
生:讀得很有感情,比以前好多了,我要大力表揚他。
師:誰來跟他比比看,好,你來。
生讀。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大聲,字音讀得很準。
師:還可以具體說說他哪句話讀得怎么樣
生:讀哭時他皺著眉頭,讀得真是很好,
師:好,加上表情,加上動作,我們可以讀得更好,愿意讀給在場的老師聽聽嗎?
生:愿意!
師: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好嗎?
師生面向聽課老師共同讀。
師:結合了表情,動作,做得真好。小姑娘不僅關心太陽、小鳥,更關心……
生:西西
師:西西流淚了,此時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看到別人在外邊玩,很傷心
生:他的腳斷了,他坐在輪椅上,看著別人玩,心里很難過。
師:他多難過啊,想一想課文第三節我們可以帶著什么樣的語氣讀。我聽見你讀得非常棒,請你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想想課文最后兩行詩告訴我們好嗎?我們一起合作讀好嗎?
生:好
師生共讀。
師:西西的傷心也讓我們難過,他的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你們每一個人都有關心他人善良純潔的心。如果有一天馬良的神筆真的到了你的手中,你想畫些什么呢?先在小組說一說。
匯報:
師: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請用課文最后一句做開頭,
生:我想讓失去光明的人重新得到一雙光明的眼睛
師:你真有愛心,老師愿意把這愛心送給你,還有誰想說?
生:我想和大家一起做好事,把愛心送給需要關心的人
生:我想畫無數支神筆幫助別人
生:我想畫一個綠色的家園,沒有污染,讓我們人類生活下
生:我想把窮孩子進入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打開知識的門
生:我想給失去爸爸媽媽的孩子畫爸爸媽媽,這樣他們也就有了母愛
生:聽課的老師很辛苦,我想給上課的老師畫一束鮮花送給他們。
師:我替上課的老師謝謝你
師:老師也有個希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一個和平的世界,沒有戰爭,沒有饑餓,人們都生活在陽光中,多么快樂,老師的愿望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我都有一顆純潔的愛心,讓我們的心融在一起鑄起愛的長城。雖然我們只能借用馬良的神筆,但都表達了我們美好的愿望。這樣吧,回家大家模仿老師的詩各自寫一些小詩描繪一下我們內心的愿望,然后把詩放在自己的采蜜集里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講到這,下課。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5
【教材簡析】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設計理念】
重視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自讀自悟與教師的點撥引導、領悟方法與感知特點、獲取知識與啟迪思維有機地融在一起,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文,習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詩句: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讀一讀,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二、默讀課文,印證設想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2、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 朝(zhāo)暉 直徑(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可惡(wù) 干涸(hé)
單調(diào) 削(xuē)弱 塵埃(āi) 調(tiáo)節氣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將生活與課文對比聯系,將自己的大膽設想與課文內容之間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鋪墊。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2、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⑴ 灰塵的特點:
① 小,從哪兒感受到?
課件出示: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著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朗讀體會。
② 來源于土壤和巖石。
③ 在空中飄浮。
⑵ 灰塵的作用:
① 反射光線。
② 反射光波較短的光線,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③ 灰塵具有吸濕性能。
⑶ 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_________。
① 填寫課文內容。
② 讀一讀,說一說從這幾句話中發現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強調了灰塵的作用大,但強調的'角度不同。這三個句子都采用“假設”的說明方法寫的。)
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來。通過自主閱讀,發現特點和作用,并通過句式訓練引領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和寫作特點。達到自讀自悟的目的。
③ 補充課外資料: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作用外,你還知道灰塵有哪些作用?
四、再讀課文,習得方法
1、從第4~6自然段中任選一段,細細品讀,用“因為大氣中有了灰塵,所以___________。”這個句式來說說灰塵的作用大。
2、交流匯報:
第四自然段通過“削弱、變得柔和”等詞語的理解來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明白作者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明白作者采用層層推進的寫作方法,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3、讀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哪些說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1、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如鳥糞、電視、網絡……)
3、小練筆:
根據課文和自己搜集的資料,以《我是灰塵》為題,寫一篇短文。
4、推薦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 列數字
使陽光變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藍 對 比
形成氣象萬千的景色 假 設
保持良性循環 (說明方法)
【練習設計】
1、抄寫下面詞語:
惡劣 狼狽 擦拭 塵埃 削弱 朝暉 裂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 如果沒有灰塵,陽光將____,天空將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將_____。因此,_______。
⑵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被人們稱為“廢物”的東西,往往有_____。灰塵雖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_____,則又令_____。這對當今世界來說,是個_____。
3、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如鳥糞、網絡、電視……請選擇其中的一項仿照《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寫。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6
一、教學設想:
我所講的課文選自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假如》一課。
《假如》一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的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學詩時,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的假如,也可能產生寫詩的沖動。這都要建立在關愛之情的基礎之上。這篇課文的教學,要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并且,本組教材的立意所在是“關愛他人”!有必要讓學生在啟蒙時期,便學習用真情獲得真情,用關愛贏得關愛!這里有體現強烈情感對比的對子;有表現同學之間友愛的文章;有表現關心有困難的人的日記;有體現熱愛家鄉、珍惜友情的古詩。每篇課文都飽含著愛的真情。這是一組很好的能培養學生愛心,獲得美好人生體驗的情感教育素材。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和調動學生的生活見聞,感知教材,感悟社會,關心社會。
根據教材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9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合作,讓學生自主識字,感悟課文,領會閱讀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陶冶美好的的情操,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二、學生情況
我覺得啟蒙時期的兒童天真純凈的如一泓清泉。他們歡快流動的過程,就是體驗人生,感悟自然的過程,是花蕾含苞正放的過程。
我們二年級的兒童經過一年的學習,已對識字方法、朗讀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這部分內容是兒童原有認知基礎上的教學,并且,孩子能夠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要去關愛他人,因為每一個兒童都有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在《假如》一詩中,他們的愿望借助“馬良的神筆”得到了實現。 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課程資源
如果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設想也將變成一紙空文。因此,我們教師必須開發和利用好這無所不在的課程資源,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由此,我課前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并借助課件及音樂資源等進行直觀教學,幫助理解文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親和力,洋溢著快樂與情趣,也是為了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快樂。
1、人文關懷,注重情境創設
我認為,理想的課堂,就像一座強大的磁場,正如烏申斯基說的:“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總之,能被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使自己所講授的知識被兒童所接受。”所以,我們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烘托氣氛,產生懸念,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如“課件的演示,小老師的嘗試、音樂基調的熏陶與感染”等,都能夠不斷的啟發學生的思維,體現人文關懷。
2、以人為本,注重學法指導
語文教學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如本課中:識字時,我讓學生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讀文時,讓學生去自學、感悟、理解、交流、探究。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日后才能依次類推、或舉一反三、或有所創新,形成自學能力。
3、人文理念,注重人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是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孩子,他們的體驗絕不容我們忽視。因此,我讓學生聯系自己談談對這篇“寓意深刻”的詩歌的獨自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在獨自的體驗中健康的成長為有想法、有情意、有個性的人,有關愛弱勢群體的愿望。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鋪墊
小朋友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講呢?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擁有一枝馬良這樣的神筆嗎?有個小朋友也想擁有一枝這樣的神筆,她還把自己的愿望寫成了一首小詩,愿意欣賞一下嗎?詩歌的名字叫《假如》,就藏在108頁,快去讀讀吧!
(故事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下面的教學給予鋪墊。)
(二)、自學探究,識記生字
1、初讀課文,正音輸入
(1)讀詩,讀到你滿意為止。
(2)誰能大方的讀給大家聽?看看誰是神耳朵,聽的最專 心。
(3)生互評、正音。
2、自學生字,交流方法
(1)用你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識字方法好極了,就把你的方法介紹給你們組的小朋友吧!
(2)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3)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多媒體課件輔助識字)
(學生已有一年的識字基礎,因此,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于是,我鼓勵學生自學生字,共同交流識字方法,并變換不同的方式認讀生字,使學生對生字的接觸處于一種常識嘗新的狀態。)
(三)、合作學習,理解感悟
1、范讀課文,初步感知
(1)現在我想讀一遍課文,可以嗎?看看誰最先聽出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2)生匯報,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教師的范讀不僅正字正音,還讓學生體會出課文的感情基調。)
2、默讀課文,體會感知
請大家默讀課文,看誰能找出假如女孩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她想畫什么?
3、合作交流,理解感悟
(1)想知道她到底為誰、為什么畫這些東西嗎?那我建議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通、讀好、讀懂后,和小組的同學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并教教他們你是怎么讀的?
(2)生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指導朗讀,多媒體課件輔助理解。
4、配樂品讀欣賞
我們已經了解了文意,你覺得小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想做個有愛心,關愛他人的人嗎?(滲透關愛他人,關愛殘疾人,關愛弱勢群體,關愛大自然的教育)就讓我們帶著我們的愛心,我們的真情,齊讀一遍課文吧!(配樂)
(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朗讀、理解、感悟課文大意。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探究。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感悟課文,以情定讀,讀出憐憫之心,讀出關愛之情,讀出一曲美德的贊歌!配樂品讀欣賞是對課文的理解內化,是課文感情基調的升華。)
5、放飛想象
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怎么做呢?
(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敞開自己善良、博大、純真的心扉,關愛萬事萬物的種子悄然種植在孩子們純凈的心靈中!使課文得以內化,并且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的確,有那么多的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的關愛,由此我想到了1998年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時期,有那么多素不相識的人彼此關心,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又想起了我們全校師生為貧困學生捐資助學,正如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課件演示此情此景)
(這一環節,教師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全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使學生懂得用真情獲得真情,用關愛贏得關愛。)
2、小練筆
(這首詩重在朗讀感悟,除了感受語言的美,更重要的是體會詩中的情感美,學完這首詩后的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這時,進行小練筆,他們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盲人畫一雙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所有的人畫一張充滿微笑的臉,讓每一個人都能快樂地生活……這時的孩子,已經受到了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啟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了。)
[總之,在本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注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學法指導,努力培養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注重人文關懷,讓學生成為真正“德才兼備”的人,并且使孩子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愛學、樂學。
人教課標版第三冊《假如》的教學案例 篇17
《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兒童西西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愛心。
在課堂上,我先采取齊讀、指名讀等形式反復帶孩子誦讀課文。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復出現,讀起來瑯瑯上口。
在熟讀的基礎上,孩子們更容易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各種愛心。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敘述了“給小樹溫暖”,“給小鳥食物”,“給西西健康的身體”這些文中提到的愛的行為。借助最后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進行拓展說話訓練,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我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學生發言相當積極。
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沖動。我抓住時機,通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愿望說出來。有許多生動的句子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給每個中國人畫些武器,把侵略我們的敵人都打敗,保護;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給病床上的'張新宇同學畫一個好醫生,醫治好他的病;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畫一個沒有污染的世界,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給地球畫上更多的森林,讓空氣更加清新……孩子們天真的話語里也蘊含著深深的教育意義,我看到了他們心靈里美好的愿望和對周圍事物甚至是政治問題的關心,這一切都是難能可貴的。
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也見證了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在課后布置了一項仿寫詩句的作業,讓他們也當小詩人,仿寫文章,積極的寫作,使他們的思考形成文字,語文內涵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