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精選15篇)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
一、學情分析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情誼。總理的滿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qing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復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著:對小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征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并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
“我不知道哪個是周總理了?”
《難忘的潑水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是很不容易的。這樣的課文對現在二年級的學生一般來說很難有學習的興趣課堂能達到這個效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情感投入教師的情感感染了學生使學生逐步走近周總理。
請看這一片段:
“周總理真的來了同學們看見了嗎?老師把周總理請到我們的課堂(出示課件)你能說說他的穿著嗎?”
“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勾畫出來讀一讀。”
學生反復讀讀通順。
“當你看到周總理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覺如果你就是傣族人民你看到周總理這身打扮有什么感覺?”
生:周總理穿的是傣族的衣服。
生:如果不看這篇課文我就不知道哪個是周總理了。
師:是啊周總理穿著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樣和傣族人民融為一體了。他不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一起和大家歡快地舞蹈。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我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抓住學生發言中的精彩點引導學生讀進去學生讀通了周總理外貌描寫的句子我并沒有停留在這一淺層次的閱讀上“當你看到周總理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覺?”如此一問把學生置身到潑水的人群中了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真正去體驗語言文字走進語言文字里邊去。學生首先發現這身衣服和傣族人民穿著是一樣的緊接著學生“如果不看這篇課文我就不知道哪個是周總理了。”這一感受很可貴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周總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員教師自然地總結提升學生的認識這樣的讀書學習才是真正地讀進去了又讀出來了。
讀中悟“情”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師:人們如此的喜歡周總理他們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迎接周總理的呢?你認為哪個詞更能體現人們對周總理的喜愛你是怎么理解的?(看課件讀課文)
生:歡迎的場面很熱鬧!
生:有“一條條”、“一串串”
生:還有“四面八方”也能體現
……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意。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認真觀圖,了解圖意。
老師出示掛圖,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1)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板書:(傣族)
(2)誰知道潑水節是怎么回事?
(學生如果講不清,老師可補充說明:每年的清明時節,也就是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到了那天,人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3)誰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學生說不上來,老師告訴學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地區。)
(4)仔細觀察圖畫,圖上人們的表情什么樣?穿著什么?
(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看人們穿的衣服,色彩鮮艷、漂亮,包著頭巾,多數的衣服都沒有領子,繡著花邊,赤著腳。周總理穿著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頭巾。)
(5)人們的手里拿著什么?請你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完整話。(老師把句式寫在黑板上。)
(人們有的端著碗,有的抱著水罐子,還有的敲著象腳鼓,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
(6)人們圍聚在周總理身旁,像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周總理,表現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對總理的尊敬、愛戴,像親人一般。)板書:愛戴
(7)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工作十分繁忙,還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歡樂帶給傣族人民,說明了什么?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他心里裝著各族人民。)
板書:心連心
過渡:周總理是怎樣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為什么說這次潑水節難忘?下面,讓我們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一起掃清學習中的文字障礙。
(二)范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潑: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區別。讀準字音“lìnɡ”。
福:應讀作“fú”,不能讀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記憶字形。
敬:左寬右略窄。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寬,中間的“廴”,不要寫成“辶”。
壽:半包圍結構,寸字底,上面是“豐”字豎變成“丿”。
3.解詞: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腳鼓:是傣族的一種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時斜挎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來給舞蹈伴奏。
4.熟讀本課生字詞。
(五)指導學生寫生字的字頭。
(六)作業。
熟讀課文。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字,會認10個字。
2、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課文,體會周總理和藹可親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風,更體會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親如一家、魚水情深。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書寫正確、規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人情入境,讀中感悟.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會認本課德望19個生字,指導書寫4個生字;學習課文的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師簡介潑水節的來歷及傣族的風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不會讀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讀課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認讀課后生字,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3、全班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的1、2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的、2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
四、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度、敬、趕、駛”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讓學生了解撇的寫法,學會運筆、頓筆寫出筆鋒)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度”。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后面底個生字。
2、學習課文3-8段,體會周總理和藹可親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風,更體會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親如一家、魚水情深。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里。而潑水節是傣族所特有的一個盛大節日。記得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格外高興,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一起歡度節日,你們也想參加嗎?
行,那就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
2、齊讀課題。
3、復習生字
二、自主探究,會文悟情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過潑水節的?
1、白由讀第3-6自然段,勾畫有關句子。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1)先來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
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后,課件相機出示句子,順序不限。
A、“一大早,人們敲起象腳鼓。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從中你體會出什么?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抓住“一大早、興高采烈、四面八方、趕來”等詞體會人們的急切、興奮的心情。指名讀、評議、齊讀。
B、“為了歡迎周總理……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毽。”從中你體會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這種獨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貴的客人,他們多么開心呀!)
C、一條龍船駛過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從“一條條”“一串申”更能體現當時場面熱鬧非凡,人們激動萬分。引讀,表演:人們搬動地歡呼起來:“周總理來了!”
師生賽讀。
D、配樂讀第3自然段:
課件配樂(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風尾們〉),伴著這婉轉動聽的樂曲。讓我們也加入歡迎的人群,迎接周總理的到來!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A、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后,相機出示句子o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只象腳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載歌載舞。”
a.說出表示動作的詞:接過、敲著、踩著、載歌載舞。
b.談體會:從周總理的衣著、神態、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平易近人)周總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樣,是那樣的和藹可親。有感情地朗讀。
B、“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一手拿著的樹枝蘸水向人們潑灑。”
a、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說一說。
b、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說—說。
c、演一演:配樂師生表演,交際互動,互相祝福。
C“他還樂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熱淚和清涼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讀,
b、說一說:說說姑娘和小伙為什么留下幸福的熱淚?他們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C、周總理是多么的可敬可親.姑娘、小伙的臉上已分不清哪是清涼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熱淚,他們已陶醉在這深深的祝福與關懷之中。此時,什么語言也無法表達他們的激動、興奮、快樂、幸福!
教師范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賽讀。
引讀“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開心!”
課件展示潑水節的場面。
分組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3-6自然段。
五、釋疑小結,激情升華
1、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幸福、難忘?
總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快樂送給傣族人民,與人民心連心.那么可親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這幸福的回憶之中,讓我們深情地讀讀第7-8自然段!
六、課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總理的有關故事、圖片。
2、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風俗。
七、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分析結構。
2、教師范寫“祝”。
3、學生描紅1個、寫2個,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略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四面八方”、“笑容滿面”造句。
2.通過看圖學文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學習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觀察圖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4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用具
課文插圖,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相關知識,導入新課。
潑水節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的盛大節日,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在西雙版納的黎旺城,與傣族人民共度潑水節。
此教學過程用課件《難忘的潑水節》中系列圖片“潑水節”及視頻“傣族的潑水節”輔助完成。
二、指導看圖。
出示大課文插圖或叫學生看課本插圖。
1.圖上畫的是誰和誰?他們在干什么?(用誰和誰干什么的句式說一句話)
2.除人物之外,圖上還畫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圖上還有撒了滿地的花瓣和盛開的鮮花。)
三、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能直呼音節的,先拼讀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讀課文,學生聽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3)指名認讀生字,師生共同糾正錯誤。
2.讀好長句。
(1)學生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嘗試讀好長句。
(2)檢查自然段標序號情況。
(3)指導讀長句,讓學生在課文中標出停頓符號。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來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水,//為人們祝福。///
3.讀好感嘆句。
(1)找出感嘆句。
(2)指導讀好感嘆句,讓學生在課文中標出重音符號。
4.讀重點段。
(1)哪個自然段寫周總理來到傣族人民中間?讀一讀。
(2)哪個自然段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讀一讀。
5.看課件的課文范讀視頻,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自讀課本》中27課《綠色的竹樓》,28課《關懷》。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細讀課文。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火紅火紅,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紅火紅——特別紅;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體會“火紅”與“火紅火紅”有什么不同?(火紅只是客觀地描寫鳳凰花的顏色,而火紅火紅則傾注了作者特別興奮特別激動的感情。)
(3)讀第一自然段。先讀“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再讀“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體會作者的感情。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這段話的內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們”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聲說。
(2)指名說。(今年,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所以他們特別高興。)
(3)齊讀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聲讀第三自然段,想想這段共幾句?每句話寫什么?這段話寫了什么?
(1)學生討論。(共4句話,第1句寫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第2句寫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第3句話寫人們賽龍船放花炮。第4句寫人們熱情歡呼。這一段寫傣族人民熱情歡迎周總理。)
(2)四面八方、趕來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處,范圍很大。趕來——急著按時到達,生怕來遲了。)
把“趕來”換成“走來”行不行?為什么?
(3)“一條”和“一條條”,“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人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要按句子的順序有條理地說,理解了的詞要用自己的意思表達。)
4.齊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第1句話,說這句話寫什么?(周總理外貌)
(2)找出這句話中描寫顏色的詞,用“~~~~”標出。
(3)笑容滿面是什么意思?用“~~~~”標出這個詞。
(4)看圖,理解“咖啡色、水紅色、笑容滿面”等詞語。
(5)比較讀課文。先去掉“~~~~”標出的詞讀這句話,再加上“~~~~”標出的詞讀,體會哪樣寫好,說說為什么。
(6)自由小聲讀第2句,用“——”標出表示周總理動作的詞。
(7)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5.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總理會說什么?傣族人民會說什么?
(3)這段話共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話,第1句潑水節開始,第2句周總理潑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潑水祝周總理健康長壽。)
(4)看圖理解:周總理端著銀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著水碗,有的端著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著象腳鼓,個個興高采烈,祝周總理健康長壽。
(5)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6)嘗試背誦這一自然段。
6.學習第六、七、八自然段。
(1)“開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難忘”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傣族人民這么開心?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么令人難忘?(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六——八自然段。
(3)熟讀,嘗試背誦第六——八自然段。
(4)背誦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背誦課文五——八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學習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2.分析記憶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記憶字形。
潑 炮 鮮 祝
潑,三點水右邊加“發”字。
炮,火字旁右邊加“包”字。
鮮,魚字旁右邊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邊加“兄”字。
(2)用替換部件的方法分析記憶字形。
瓣:辯字中間的“讠”換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記憶字形。
敬 節 福 駛 毯 幸
敬,左邊草字頭下加“句”字,右邊是反文旁。節,草字頭下面加單耳刀。
福,示字旁右邊加“一”“口”“田”。
駛,馬字旁右邊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兩個火字。
幸,土字頭,下面點、撇,一個“干”字。
(4)用數筆畫的方法分析記憶字形。
3.指導書寫。
(1)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鮮,左右相等,魚字的第8筆要寫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寫窄一點,左邊辛字的第7筆寫成撇。
節,上小下大,單耳刀要寫得寬短一些。
福,左窄右寬,右邊的“一”“口”“田”寫得緊湊些。
毯,半包圍結構,毛字的第4筆要托住兩個火字。教師邊指導,邊板書,學生跟著寫一遍。
(2)學生自己練習,每字寫3個,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對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師了解批改情況。
以上教學過程可用動畫課件《難忘的潑水節:生字學習》輔助完成。
二、完成課后練習題。
1.學生自由小聲讀第2題,說說有什么要求。(填寫表示顏色的詞)
2.在課本上填空。
3.同桌互相檢查批改。
4.學生自由小聲讀第3題,說說有幾項要求。(讀句子,再造句)
5.先讀句子,再用“四面八方”“笑容滿面”造句。
6.把句子寫在練習本上。
7.背誦比賽,按小組或個人進行比賽。
三、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反思: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著:對小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征,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并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讓學生對周總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從周總理的待人處事等細節入手,使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動課為學生們播放了有關周總理的記錄片。在這些影片里,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參加革命后表現的沉著,機智,樂觀的精神;從新中國成立后總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詫于國際外交風云中,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爭取外交獨立做出的貢獻。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總理赫然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觀看記錄片的同時,在情感上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情感互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老師了。尤其是小學生,對老師更是崇拜。以至于許多孩子把“這是老師說的”常常掛在嘴邊。這又為我們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在眾多領導人當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在觀看總理的影片時激動無比,我常常為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課前,我滿懷激情地把我的這種感受和學生一起交流。我說:“總理的好是我們無法用文字去表達的。假如用老師的二十年時間換回總理的一年時間,我非常樂意。”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掌聲。一群二年級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顯,學生在通過之前觀看的有關總理的記錄片,他們知道老師對總理的敬佩程度。學生完全和他們的老師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
三、讀文悟“情”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 “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 “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系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這篇課文主要表達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這是文章的中心。通過各種渠道的感情激發,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講解”,能使學生跨越時間的隔閡,了解周總理的偉大,對學生突破課文各個難點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這篇兒童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文章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默讀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抓住關鍵長文短教,使他們在充分的自讀自悟中學會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針對這一點,根據課文的情節,孩子的興趣特點,我安排了第一環節,直接閱讀,全面感知。這樣的故事誰都愛讀。讀完也一定有所感受。學生也能說個所以然。第二環節,根據孩子的愛挑戰心理,安排,“你喜歡的與老師一樣嗎?”讓孩子再細讀文章。再次燃起孩子的閱讀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期望成為老師的知音,讓他們這樣的閱讀,一定會有所收獲的。在讀中明確,孩子閱讀的有效方法,采用標記的方法。然后通過師生同步閱讀,使教學的過程便成了我和學生同步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我這樣做也許就是現在所提倡的新型師生關系,師生的同步閱讀能更貼近學生,更深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從而也更能挖掘他們的思辯潛能,激發他們認知的熱情。
第三步,精讀。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輕輕地朗讀,通過小組里的交流,獲得共鳴,獲得爭議,獲得贊許,也獲得別人的思想。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這一堂課中,我也不經意間用采用了學生心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教學成為一個交互影響,交互活動的學習過程。
這其中還有一點沒有處理好,那就是,應該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古人語,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而我沒有要求學生把自己在文中的發現、疑問、或想象,設計成問題提出來。也沒有抓住一些好的時機,適時的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讓他們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不過課堂總是這樣的,往往是有失必有得。不能兩全齊美的。(如能兩全齊美的話,我也成了名師了,安慰自己一下)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5
《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描寫了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距離,為了讓學生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課前我讓學生搜集周總理的事跡,我又向學生介紹了周總理的生平,還講了《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為突破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為什么使人“難忘”? 如何理解 “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這一重點。教學中,我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 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中體會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如“火紅火紅”一詞,表明了傣族人民當時開心和幸福的心情。“特別”、 “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體現傣族人民的高興心情。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族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寫“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本節課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對課文的朗讀,我的示范過多,以至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個性化的朗讀很少,另外,在課堂上,我應該將學生課外搜集的資料直觀地呈現在他們的面前,這樣給學生的感情朗讀做下鋪墊,能更好地在朗讀中發揮作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6
一、教材分析
1、《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三組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激發學生了解家鄉,贊美家鄉的感情。本課記敘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課文中洋溢著熱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文章的結尾,更是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文中還配有一幅洋溢著熱情的插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熱烈的氣氛。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潑、龍、恩、鳳、凰5個生字,能正確認讀多音字“盛”
2、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1—4小節
4、初步體會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記生字,會寫生字;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說設計意圖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過程中,我隨文識字了5個:襟、褂、鳳凰、恩為主,詞語教學時也分為2個層次,先是帶有拼音的難讀的字,重點指導平翹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課文中比較長的詞語。本課時寫了4個字、潑、鳳凰、恩,都是隨文指導,然后集中書寫。我的設計意圖是:字詞句的教學其實是一條線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更有針對性,也讓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識字重點要讀好哪幾個。
二、句與段的教學
今天學習的重點段落是第3小節,我以“人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展開教學,由句子再細化為詞語的理解、運用與積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體,層層引導學生明白人們趕來了,人們撒滿花瓣,人們歡呼都表達子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句與段的學習離不開朗讀的指導,朗讀的指導還要有層次性。如精讀第3小節時,我就采用了指名讀、感悟地讀、高興的讀、齊讀、男女生分組讀等形式。在指導讀“周總理來了!”這句感嘆句時,我又采用了提示讀,“你歡呼著:他歡呼著,大家一起歡呼著”使小朋友身臨其境。
三、作業設計: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時,還要注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我翻看了課后及作業本發現有這么幾個類型:生字抄寫、看拼音寫詞語、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我會填正克確的量詞,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造句。因此本課時的作業我是這樣設計的:字詞教學時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學,說話練習:用一組關聯詞:因為……所以……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好像”造句指導學生把比喻句說得更生動,
量詞的疊用:一條條、一串串要能理解疊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確運用從而能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
四、課后發現的問題:
1、“對襟白褂”這個詞的教學除了讀準字音,如果能以學生的衣服為實物教學明白對襟是怎么樣的,醫生穿的就是白褂,讓生字的音、形、義在潛移默化中扎實的完成了教學。
2、語言表達: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又到了。如果能讓小朋友學習這種寫法,學會遷移,比如說:迎春花開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陽升起來了,小朋友們上學了等等,讓小朋友學會運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7
【課業設計】
一、我會寫
二、我會填
( )的地毯 ( )龍船
( )的頭巾 ( )花炮
( )的潑水節 ( )山峰
( )的鳳凰花
三、我會選
好客(hǎo kè hào kè) 天空(tiān kòng tiān kōng)
快樂(kuài le kuài yuè) 盛滿(shèng mǎn chéng mǎn)
【思維拓展】
一、查字典
潑: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第四畫是( )
敬: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第五畫是( )
鮮: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第八畫是( )
鳳:先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第二畫是( )
二、我會填
1、多么( )哇,( )年的( )!
2、多么令人( )啊,( )年的潑水節!
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 )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 ),向人們( ),為人們( )。
三、讀一讀,再填空
藍藍的天上飄著白云。山腳下,河水緩緩地流著。一群鴨子在河里游來游去。山坡上種著許多果樹。秋夭,果樹上結滿了紅紅的蘋果,黃澄澄的梨。熟了的桔子掛在樹上,遠遠看去像一個個紅燈籠。啊!我的家鄉多么美麗啊!
1、表示顏色的詞有:
( )( )( )( )
2、表示動作的詞有:
( )( )( )( )( )( )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8
一、教學目的: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二、教學重點:為什么是難忘的潑水節?
三、教學難點:了解周總理與1961 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從而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連的深厚情誼。
四、課前準備:教師制作課件、學生搜集查詢潑水節資料,了解周總理生平,事跡。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會認會讀本課生字。
一、談話導入: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二、觀察插圖、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情景?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是圖上的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并圈畫出生字。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抓“特務”。默讀課文,圈出生字。
2、消滅“特務”。小組合作,借助生字背景圖上的拼音消滅這些“特務”。
3、交流識字方法。(可用形聲字規律識字,也可編故事識記的如“褂”字,如: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4、檢查識字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 因為 敬愛 周恩來總理 花炮 對襟 白褂 敲鼓
銀碗 祝福 健康長壽 幸福 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讀長句,在語境中鞏固生字 。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四、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1、再看插圖,說說人物的表情、衣著,動作和心情。用“我發現……”的句式說話。
2、課件出示語句段落,朗讀體會。
(1) 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總理衣著與表情的句子朗讀體會。
(2)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3) 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五、寫字指導:(重點指導 “鳳、凰”)
“鳳凰”二字(1)都是半包圍結構。(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
六、作業:
1、積累詞語和句子
(1)讀一讀,再口頭填空。
鮮紅的地毯子 敬愛的總理 難忘的潑水節
鮮紅的( ) 敬愛的( ) 難忘的( )
一條條龍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條條( ) 一串串( ) 一座座( )
(2)詞語積累
敬愛 鮮紅 火紅 歡樂 歡呼 開心 幸福
難忘 水紅色 咖啡色 四面八方 笑容滿面 健康長壽
2、照樣子寫句子: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者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一邊……一邊……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9
一、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從一開始的設計,課件的準備,到觀看課堂實錄,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注重了以下幾點
1、走進文本
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所以,讓學生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令人難忘,就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自己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查閱關于傣族的潑水節、周總理及其他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資料,初步培養了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能力,也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導入環節,播放過潑水節的視頻后,又出示周總理的圖片,簡介了周總理,這樣,學生基本上了解了故事背景,容易走進文本中去。
2、以讀為本
“以讀為本”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想象讀,齊讀等,同時,我注意做好朗讀前的感情渲染與鋪墊,讓學生有感而發,做到感情充沛、聲音自然,并通過自己的理解讀出個性。
在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周總理把水潑向誰?向他們祝福什么?學生說后表演讀,興趣盎然。從這里,學生真正感受到周總理的可親可敬,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總理的人格魅力。
3、讀文悟“情”
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詞句,無一不體現了傣族人民的高興心情。教學中,我注意抓住這些詞語,在語言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4、角色表演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正確的理解字、詞、句,并能靈活運用字詞句,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課堂表演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句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本文中周總理潑水時“端、拿、蘸、潑”,引導學生用動作演一演這些動詞,不僅揭示了詞語的含義,而且通過比較使學生更清楚、更深刻,更有趣地理解了詞義,課堂教學也充滿活力。
一個學生演周總理,其他同學演傣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學生情趣盎然,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有以下幾個亮點
1、導入環節
①利用優教班班通上的資源,播放潑水節的視頻,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②標題幻燈片,背景填充運用的是動態圖片。
2、細讀課文環節
①“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在出示這句話時,集中了一下學生的注意力,因為這里特別設計了一個動畫,是為了帶給學生動感,形成視覺沖擊力,化靜為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②在小結“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這個問題時,播放花炮滿天的圖片,再配上聲音,力求創設節日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突出場面的熱烈。
③在朗讀第三自然段時,配上背景音樂,烘托一下氣氛,讓學生感受到當時隆重而熱烈的場面。
3、指導寫字環節
①利用優教班班通上的資源,學生書空。
②利用白板背景中的田字格,示范寫字。
③利用白板的展臺,指導寫字。
三、不足之處
本課為調動學生積極性設計的環節:表演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由于讀的次數少,學生接觸少,感悟少,表演時雖很有興趣,但不會進入角色表演。
四、改進方案
表演完之后,讓學生互評,指出優點和不足。比如:周總理的表情應該是“笑容滿面”,傣族人民應該是“歡呼”,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
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了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著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周總理的到來。周總理身著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潑水祝福。課文中洋溢著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了字里行間,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基于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歡樂。
3、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設計理念和思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很學習方法,基于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把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設計為自主探究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對閱讀教學的處理,大綱要求,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所以對教學目標中的兩個難點的突破我是通過設計各種形式的讀:如齊讀、分組讀、領讀、對讀、挑戰讀、表演讀等各種形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因為學生對潑水節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課前我要求學生上網查閱有關資料,為了幫助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潑水節的情趣和歡樂,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
根據以上的教學思路,我把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播放一段潑水節的影片,問學生你知道這是個什么節日嗎?學生很自然地會說是潑水節。老師進一步引導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并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潑水節是難忘的呢?引出第二個環節
(二)范讀課文。
(課件)師問: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師接著說:如果自己讀一遍課文你一定知道的會更多。
(三)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然后請教同學或老師。
2、標記自然段。
(四)認識生字:
老師先過渡:看到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一群生字寶寶羨慕極了,急著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師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下一個環節)
1、采用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法。
2、不會的提出來,同學幫他想辦法記住。3、識字游戲:制作字卡,鳳凰花的形狀,認識了就獎勵他。(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五)再讀課文:
過渡語:認識了生字寶寶,大家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讀,師生評價)
(六)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鳳凰花"的圖片,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兩個詞語。讓學生知道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2、播放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指導朗讀感悟。
(七)指名讀二、三自然段:
提出問題:
1、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用"因為所以"說說原因。(目的是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自讀第三段,劃出相應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學生先說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駛國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鮮紅的地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會鋪地毯,從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這種獨特的迎客方式及當時的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與喜慶。
句子三: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一詞,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4、指導朗讀:在這個環節中要邊引導學生感悟邊知道朗讀,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總理的心情讀出來。可以采用指名讀,齊讀,表演讀等形式反復訓練。
(八)小組合作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
(1)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4、5段。
(2)思考: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學生先說哪句就先感悟哪句,邊感悟邊知道朗讀。
句子一: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了人群中。
(1)觀察課文插圖:周總理穿著什么樣的傣族服裝?通過著裝感悟周總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滿面一詞來感悟周總理的餓親切、和藹。
(3)想象:這時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什么?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感悟課文內容。
句子二: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腳鼓什么樣?(上網查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總理同傣族人民心連心。
句子三: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通過幾個問題的設計感悟這句話:
1、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導感悟周總理熱愛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總理祝福什么?目的:引導感悟傣族人民愛總理。
3、練習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話。
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是訓練語言的運用能力。
4、交際互動:師演總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現情景,感悟周總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課件再次演示潑水的場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九)學習6、7、8段。
過渡:多么令人激動的場面啊!(教師用夸張而富有感情的語調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緒)然后說,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繼而進行朗讀指導訓練:可以采用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讀,挑戰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讀出1961年的潑水節的幸福、快樂和難忘之情。
(十)小結升華:
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那么令人難忘?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一遍課文吧!
(十一)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
(十二)作業:
課外搜集少數民族的節日和民間習俗并寫下來。最后兩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展課外知識容量,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說明;知道寫12個字也是本課的重點,因為本課需要2課時講完,所以寫字教學部分我會分別放在每課時的最后一個環節進行訓練,12個字中最難寫的是:恩、壽、鳳、凰四個字,它們分別是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其中的重點比畫是鳳凰二字的部首,要作為重點來指導。
板書
難忘的潑水節
周總理傣族人民
潑水祝福
寓意說明:
1、兩顆心相連,表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揭示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主題。
2、"潑水祝福"則抓住了課文的描寫重點,對主題的表現就是通過這個細節描寫來揭示的。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1
對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說教。因此,課前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周總理的有關資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之后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人們怎么歡迎總理的'這一環節,抓住“人們在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這一句話,先讓學生看插圖,然后說說在什么時候或什么地方見過紅地毯?學生有的說在人們結婚時,有的說公司開張時,還有的說歡迎重要人物時,在說到這里時,我順勢說到:“是呀,紅色代表喜慶,代表高興。現在就請你扮演傣族人民了,請你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對總理的熱愛吧!”學生們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在小學生的心里,國家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呢?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先讓學生自由說說總理的穿著打扮,再讓學生讀讀課文在學生讀完后,思考“從總理的穿著打扮上你看出了什么?”學生:“總理和傣族人民一樣了。“總理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領導高高在上。”“周總理臉上笑咪咪的,一點兒也不像我平常見到的大官那么嚴肅。雖然學生沒有說出一些好的詞語,但從他們的語言中,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了。
這節課我還特別注重了學生動作表演。周總理來到人群中接過象腳鼓一段,以及潑水時的歡樂場面,讓學生離開座位親自來表演一下,既親自體會了當時的歡愉場面,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系列的不足。沒有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沒有充足的時間讓生自讀自悟,……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在各位同事的幫助下,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都會逐步改變和提高的。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遍翡翠般綠的西雙版納時,
傣族人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歡樂的潑水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潑水節時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節讀課文,評議。
三、學文
(一)、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3、小朋友知道了,潑水節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這個讓大家期盼已久的節日到來的時候,傣族人民會是怎樣的心情?
4、指導讀出高興激動的語氣。
(二)、第二小節
1、這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人們是怎樣歡度的?自由讀第二小節,說說潑水節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2、交流: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很歡樂的?
3、指導朗讀。
4、你想親眼看看潑水節時那熱鬧的場面嗎?觀看錄象:歡樂的潑水節
5、帶入情境:如果這一天,你和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同學一起來到了大街上,參加潑水節,你會怎樣潑水呢?
6、質疑:為什么大家渾身濕淋淋的,臉上卻笑開了花呢?
7、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呀,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樣高興,臉上也都笑開了花。大街上,歡樂的人們互相潑灑,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8、齊讀第二小節。
(三)、第三小節
1、引讀
2、歡樂的潑水節這天,人們還舉行了很多其他活動呢!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讀一讀嗎?
3、出示。讀一讀。
4、練習:大家唱著(的)歌,跳著(的)舞,賽起了(的)龍舟,放起了(的)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5、指導朗讀。
6、潑水節這天,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盡情地潑,盡情地澆,盡情地唱,盡情地跳,他們互相慶賀,互相祝福,是多么快樂啊!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大聲地說出來嗎?
四、指導背誦。
五、作業 :
1、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56支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最盛大的節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
2、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是什么節?請你說一說或畫一畫節日時的情景。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3
一、說教材內容
《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圍繞愛祖國、愛家鄉。這篇課文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課文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敘述了周總理在美麗的西雙版納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感情。課文中洋溢著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灑滿字里行間。作者通篇向讀者展現了潑水節熱烈、祥和的氣氛,突出了潑水節的難忘。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書寫生字;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能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話。
三、說設計理念和教法、學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呢?下面我來談談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文本是連接讀者和作者的橋梁,只有讓學生朗讀課文,觸摸文本,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
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在理解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向往與興趣。從而有助于主動進入文本,從而體會到課文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本著這樣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我將圍繞“難忘”二字,整體朗讀課文,從第3自然段歡迎的場面描寫中,感悟興奮和歡悅的心情。從周總理的衣著、表情,動作中,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從結尾的3個自然段4個感嘆句,體會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這樣抓住詞語和重點句子,帶著孩子們在文本中體會和感悟,揣摩內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讀重新詮釋潑水節的“難忘”。
四、說教學過程
本著“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理念,下面我來說說教學過程。本課我分2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篇幅短,內容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課時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課文。第一課時是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認讀生字新詞,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鞏固理解,教學生字的寫法。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
1、 導入新課
從以前學過的《關懷》入手,引出周總理,然后再引出課題。
然后板書課題的時候,我并沒有提前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雖然那樣的課題會寫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覺現場板書不但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給學生一個模仿老師寫字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寫好字的興趣。
板書好課題后齊讀課題,然后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這樣既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后,緊接著讓學生立即接觸課文內容,通過初讀,了解主要內容。初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帶著要求、帶著問題來讀,這樣的讀書效果會更好一些。
讀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
3、 讀書識字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力爭詞語和生字交替出現,在二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詞語,從詞語中認識生字,這樣的難度小一些。在一類字的教學中,我首先出現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聯系到課文里的詞語,因為一類字相對來說簡單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類字里出現過。“恩”在課文里的'詞語是人名,所以我選擇這個字讓學生擴詞。又讓學生比較“恩”與“思”,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經常混淆這兩個詞語。由“度”所在的詞語“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4、細讀感悟
第二自然段內容也很簡單,同時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開頭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以這部分內容略講。在這里我設置了一個訓練點。
那就是從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導學生學會上下文聯系,理解課文內容,并指出“聯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學習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先出示周總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為什么對于周總理的到來那么興奮,那么激動。接著抓住“趕來”、“一條條”、“一串串”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到來,指導讀出傣族人民的激動,興奮,對總理的歡迎、愛戴。
第四自然段的內容是課文插圖最直接的描寫,本段的學習重點是圖文結合,通過觀察周總理的服裝、表情、動作,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想象周總理在潑水的時候會說些什么,再一次體會與傣族人民的幸福,周總理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然后設置訓練點:學習用“一手 一手 ”、“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噴發,這里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激情,通過朗讀釋放出激情,使課文的學習達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不是簡單地對課文內容做一個總結,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六、布置作業
課外搜集和周總理有關的故事,使學生對周總理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難忘的潑水節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潑水祝福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4
在對話中走進潑水節,在朗讀中感悟人間溫情---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抒發著興奮和歡悅;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潑灑著激動和幸福;在文章結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連用三個自然段四個感嘆句,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可先引導學生看看插圖,直觀地感受圖中洋溢的熱情,然后一遍遍地讀,從感受熱烈的氣氛,到感受每一個人心里的熱情,到感動我們的心,最后在展示讀中去表達我們心里的感動。
設計理念: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興趣中產生閱讀的激qing;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為重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為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課件出示,認讀詞語:
潑水節鳳凰花周恩來敲起鼓對襟白褂咖啡色踩著端著蘸了水健康長壽敬愛鮮紅
(設計意圖:熟練認讀生字是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在課前再次復現生字,讓學生得以鞏固。)
二、寫字指導:
1、出示要寫的字:特敬鮮腳度
2、同桌讀一讀,說一說: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
3、學生交流,練寫。
(設計意圖: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還是重點。一般的教學都把寫字放在課尾。而我們認為一節課的前幾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實踐證明,選擇課始指導認字,寫字,對學生掌握字詞十分有利,而且收效很大。)
三、看圖發現,激qing
1、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是1961年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請你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是呀,同學們,這是一個多么令人幸福的潑水節呀!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和傣族人民一起去感受這幸福又難忘的日子吧。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以插圖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通過看圖觀察,把抽象的文字化為形象直觀。學生通過看圖想象,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當時的情景,體會傣族人民與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快樂氣氛。)
四、細細品讀,悟情:(學習3、4、5、6、7、8小節)
1、默讀課文3、4、5小節,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你認為“難忘”表現在哪里?“歡快”表現在哪里?用“---------”劃出自己體會最深刻的句子。
(設計意圖:培養默讀能力,有目的的讀,讓學生養成在讀中思考的習慣)
2、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可以達到互學、互補、互相啟迪的效果,從而充分的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3、學生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1)、“難忘”人們歡迎總理的情景,從人們的行動中體會人民的歡快:(課件出示句子: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象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們歡呼:“周總理來了!”)
學生談談體會,(板書:地上撒滿花瓣江面龍船駛過空中花炮滿天人們歡呼)
師:真是一片歡樂的氣氛,你認為怎樣讀,才能把傣族人民的歡快心情表達出來呢?
指讀—評價—齊讀
(2)、“難忘”總理參加潑水節的情景:(課件出示句子:周總理身穿對襟百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結合插圖想一想,從總理的穿著、表情、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為什么總理要這樣打扮,這樣做呢?你認為怎樣才能讀好這段話?自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3)、引讀(第五節):開始潑水了。周總理—————,傣族人民————。
(再次出示課文插圖)指名讀,其余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周總理可能會說什么?傣族人民會說什么?
4、感情地朗讀3、4、5小節,邊讀邊想象,重溫總理與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與快樂。
(設計意圖:整個教學過程打破了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在老師“導”的作用下,學生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充分發揮了主動積極性。另外,在朗讀感悟中多次巧妙地運用了插圖,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了情景中,體會傣族人民與總理在一起的激動與幸福。整個教學,真正做到了把課堂教給了學生,把學習的責任從老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
5、學習6、7、8小節
課件出示:(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師生引讀。師:在1961年的潑水節上,你們看。。。。。。生接讀:清清的水。。。。。。
師:這是一個幸福的日子,你們看。。。。。。生:清清的水。。。。。。
師: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你們再看。。。。。。生:清清的水。。。。。
師:是呀,這一天,我們敬愛的總理來到傣族人民中間,和他們一起歡慶節日。傣族人民激動地說。。。。。。生(接讀):多么幸福哇。。。。。。,多么。。。。。。
(設計意圖: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課堂氣氛,喚起學生腦海中情景的再現,再次調撥學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讀入情入境。)
六、總結延伸,升情(過渡: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傣族人民是多么激動,多么幸福,多么快樂。)
1、如果當時你就在場與總理一起參加潑水節,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用一、二句話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實情感,再次激發學生對總理的愛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是呀,我們為有這樣一個平易近人的,愛人民的總理而驕傲,而感動。讓我們再次以朗讀來表達內心對總理的敬愛吧!
2、齊讀全文。
6、課后實踐作業:(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推薦學生看《溫暖》、《關懷》的文章。(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補充材料,使課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過適當的補充課外閱讀,不但能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周總理,了解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更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達到“課已盡,而意未了”的境界。)
課后反思:
1、“在對話中走進潑水節”。學習過程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與同學老師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從看圖發現,激起學生對潑水節興趣,引發學生對總理的初次“對話”,走近總理;走進潑水節;到品讀課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在一起的歡快、幸福與難忘,都是在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中完成的
2、“在朗讀中感悟人間溫情”。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在學生通讀課文的過程中,老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地去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默讀、評讀、引讀、看圖想象讀等手段,讓學生體悟傣族人民難忘總理與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幸福時光。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案例 篇15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我在學文之前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所學的課文《難忘的一天》,讓學生在學這篇課文時要抓住難忘一詞來學習。開弄清楚這個潑水節為什么難忘,怎么難忘?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系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