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精選17篇)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揭題,導入 新課
1.小朋友們,歸類識字(一)告訴我們安徽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誰來說說,是哪一座山?(生回答:黃山)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黃山的課文。(板書《黃山奇石》)
3.齊讀課題,(“奇”上加點),問:“奇”是什么意思?(奇怪)黃山到底有什么奇石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圖文結合,講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師讀第一自然段,生看圖,并思考:在圖上看到了什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⑵出示黃山景觀照片,讓學生初步了解黃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蒼翠的樹木,間接感受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
⑶生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共有幾句話,每句講了什么?
①理解第一句著重明確:黃山在哪里?并結合課文理解“聞名中外”的含義。
②理解第二句著重弄清:黃山景色怎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秀麗神奇)
③根據理解,生齊讀第一自然段,要有強調的語氣。
2.指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生看圖,找一找哪兒是仙桃石?它放在什么地方?
⑵指導看圖,遠處是起伏的山,近處是白色的云霧,仙桃石像天上掉下來的落在山頂上。讓學生體會“仙”的含義。
⑶根據情景,生齊讀第二自然段。要把“飛”、“落”兩字強調出來。(加著重號)
小結:這段只有一句話,講了三個內容(板書:)①這段講了什么景點?(仙桃石)②它在什么地方?(在石盤上)③它是什么樣子的?(大桃子)
3.指出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介紹的景點,大體也是按照以下三個問題來寫的,讓學生按照這三個問題看看圖,學學文,自學三、四、五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什么景點 奇石在哪里 它是什么樣子的
4.集體交流(師重點指導)
⑴猴子觀海
①“猴子觀海”時“猴子”的樣子,按課文中的動詞順序說一說。(“抱”、“蹲”、“望”,為了加深理解,可讓學生上臺表演)
②理解“翻滾的云海”。)可配上動作)
(啟發:平時我們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況下大多層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靜止的。就是動,也是朝一個方向飄去。黃山的云很特別,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層積得很厚,風一時吹不來,去一時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熱空氣不斷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樣“上下左右翻滾”。這樣就形成了著名的“黃山云海”奇觀。)
③我們說“猴子觀海”是根據“猴子”的哪個神態來想像的?(奇在“一動不動”地觀看)
④指導閱讀,讓學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點,讀時讀出趣味來。
⑵仙人指路
①“仙人指路”是什么樣子的,用動詞說一說。(“站著”、“伸著”、“指向”)
②我們說“仙人指路”主要根據“仙人”的哪個神態來想像的?
③指導閱讀,讀出“更有趣味來”,讀時把“更”、“伸”、“指”強調出來。
⑶金雞叫天都
①變成“金雞叫天都”的原因。
②“金雞叫天都”是什么樣子的?(讀出原句)
③“金雞”就是書上說的什么雞?它是在什么條件下,由什么變成的。(讀出原句)
(啟發:我們去黃山觀看“金雞叫天都”時需要在晴天早上,在太陽升起的時候。“金雞叫天都”的著名,其原因大概就在這。)
④指導閱讀,一、二兩句要讀出神奇感,第三句要讀出強調的語氣。
5.師指導學生學習第六自然段
⑴齊讀第六自然段,思考:有幾句話,分別說了什么?
⑵提問:你讀了這些有什么想法?(通過討論,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啟發:如果我們去黃山或別的游覽勝地,給不知名的奇石取名,要仔細觀察,抓住奇石的特點。)
三作業 指導
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全班同學介紹黃山奇石。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2
教學目標:
1、 學會“陡、峭、峰、”等18個生字,學會寫“尤、其”等8個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的能力,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點:了解課文中介紹的黃山奇石的樣子,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難點: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設計意圖:
課文講的是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之奇石,景色奇美,生動有趣。課文由三幅圖和六個自然段組成。課文圍繞著“奇石”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個景點,即四塊奇石。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想象是孩子的特權之一,在教學中適當地啟發學生去美妙地再創造想象和寫話練習是教師要攻克的一難點,另外將觀察圖畫或者課件和熟讀課文結合起來,深刻體會黃山石的“奇”,也是本課要求達到的目的。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黃山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地,同學們,你去過黃山嗎?你知道它在哪里?你對黃山了解多少?(生答)
2、師簡介黃山:黃山是我國五大名山之一,黃山風景區位于我國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山體雄偉奇特,有巖、洞、潭、瀑等自然景觀,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并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師板書)。
3、齊讀課題,要讀出感覺。(讀出向往和渴望。)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師:好,現在就讓我們拿著門票,準備好去黃山旅游吧!
1、初讀認識生字,了解內容:
(1)、自由讀,要求:借助拼音或同桌“伙伴”讀準生字的音。
(2)、同桌合作學習,利用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3)、小組合作讀,要求:互相幫助,讀得流暢,不明白的可以作好標記。
(4)、匯報識字。選出小組的代表,帶領大家認讀生字
如:A檢查認字情況:結合插圖(課件)了解“風景區”“仙桃石”“山峰”“巨石”“陡峭”“脖子”等詞。(翻滾:多指水、云等上下滾動。“翻滾的云海”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如:在地面向上看,天空云層似乎是靜止不動,在高聳如云的黃山峰頂向下看云,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
B猜字謎:橫山上三根草——當;走在耳朵邊——陡;一個人在山邊——仙。
C認讀詞語:聞名中外、秀麗、陡峭、翻滾、奇形怪狀
(5)、賽讀,要求:比比哪組讀得流利有情感。自選段落,評價哪里讀得好。(糾正讀破詞,破句,丟字,添字情況,要流利,讀出黃山的奇,)
2、聽錄音朗讀,認識奇石:
(1)、課件演示配有錄音朗讀:出示黃山石,引導學生傾聽并進行觀察:給這些石頭取名。
生自讀課文,劃奇石,同桌交流。
(2)、師板書:“仙桃石” 、 “猴子觀海” 、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接受學生給予奇石的富有想象的名字。)
課件依次點擊石名,指名讀奇石名字。
(3)、師:課文介紹了黃山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指名匯報)
生:課文具體介紹的石頭是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4)、引導學生觀察說說自己感受,體會黃山石的奇特與美麗。
3、自由練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比一比,看誰讀得流利有感情。
4、配樂齊讀全文。
三、寫字:
尤:注意沒有一撇。
其:里面是二橫,不是三橫。
巨:注意筆順。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 課件“小青蛙跳出來”認讀生字和新詞。
2、 說說你覺得黃山是個怎樣的地方?(如:聞名中外 秀麗神奇 怪石,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二、昨天我們讀了課文,了解了黃山上有奇石可供游客欣賞,今天我們繼續去黃山游歷一番。(1)你覺得黃山的哪塊石頭最有趣最引人注目?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
(2)邊看圖邊讀課文,說說你喜歡哪塊石頭?為什么喜歡?你覺得它有什么神奇獨特的地方?
2、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1)、朗讀家:結合詞句講出奇石。(2)、表演家:通過動作把奇石樣子演出來。(3)、美術家:畫出奇石的樣子。(4)、小詩人:編寫小詩表達奇石。
3、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4、各種方式介紹會:
(1)仙桃石:
誰愿意來讀讀?
齊讀句子。
小結:一個“飛”一個“落”就把仙桃寫活了,說不準可能是孫悟空在王母娘娘那里偷吃仙桃時掉下來的一個仙桃呢! (2)猴子觀海:
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
配樂讀,誰想來試讀?
動作演示“猴子觀海”: 課文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理解:陡峭翻滾 板書:抱 蹲 望)
背誦
小結: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像猴子的石頭,活靈活現, 神奇而美麗。
(3)仙人指路:
男女同學比一比。
配樂讀。
試背一遍。
小結:這樣的景色似乎充滿了仙氣。
(4)金雞叫天都:
想象“金雞叫天都”的樣子?
它好象在對天都峰說什么呢?
指名配樂讀。
齊讀此段。
小結:這里形象寫了雄雞啼叫的景色,讓人著迷并感覺奇特,那石頭好象也有了生命力一樣。
5、黃山的景色令人身臨其境,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就讓我們懷著熱愛祖國美麗景色的感情一起來讀讀全文。
6、課文是不是就重點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也寫了其他的奇石?
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是什么樣的?
發揮想象力表達,了解黃山石頭可真奇特。
7、錄象帶播放風景,游覽黃山。
8、師:你有什么話想對黃山說的嗎?
9、師:在大自然中,像黃山這樣風景秀麗的地方還有很多,有機會,我們去游覽吧。
三、延伸鞏固
師:黃山的奇石不止這四種,有些石頭還沒有取名字,正等著你去發現。出示圖片,請學生取名。再請學生用一兩句話來描寫這幅畫。
課后反思
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黃山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 “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對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 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借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并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
如果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則是“維系美麗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觀海”時,我引導學生說說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峰間像波浪一樣翻滾的云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為一體,稱為“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著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著”“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說:“這只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云海驚呆了。”有的說:“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只猴子望著翻滾的云海在沉思。”這時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對翻滾的云海,它會想到什么?”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著云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說:“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游個痛快。”還有的說:“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于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寫道:“兩只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著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著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臺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也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現在,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這節課明顯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進的措施: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3
《黃山奇石》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黃山奇麗的景觀。教學中,教師應在深度挖掘文本中介紹黃山石“奇”與“趣”的基礎上,借助體現人文精神的教學方法──讀說畫演的靈活運用,在以讀悟情、以說激趣、以畫引趣、以演動情中使學生對黃山奇石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以情激趣、以趣誘知,使學生在人文的教學過程中理解與體驗、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具體教學環節如下:
一、激發興趣,樂學新知
1、共享體驗。學生與老師一起通過實物投影交流旅游時所拍照片,相互介紹自己所參觀的景點。
教師與學生饒有興趣地欣賞、介紹,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建立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自然景觀的關注,引發學生本節課了解黃山的熱情。
2、揭示主題。教師導語:看來,同學們到過不少地方,去過這兒嗎?(板書“黃山”兩字)
引導學生關注“黃山,而非開始就把學生局限在黃山的奇石上,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交流空間,如有去過的學生,教師讓去過的同學介紹所見過的黃山景觀,不斷激發學生了解黃山的興致。
二、初讀課文,趣味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啟發學生用自己最拿手的識字方法把文章的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初識字形,游戲識記。每兩人一份裝有生字的紙袋,采用“淘氣的字娃娃藏在袋子里了,同位兩人合作,一起幫生字媽媽找孩子”的方式認字形,運用如下形式在趣味中強化記憶字形。
⑴ 老師叫字寶寶的名字學生找;
⑵ 學生叫字寶寶的名字大家找;
⑶ 同位互相叫字寶寶的名字找一找。
將識字過程由簡單、機械的重復記憶,變為有情有趣地讀,有滋有味地記,有感有觸地實踐。
3、分段朗讀課文。帶著“我能將藏在文章中的字寶寶認出來”的感受朗讀課文,并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三、研讀課文,品悟情趣
1、設問探究:
⑴ 學生交流讀文章后對黃山的了解。
⑵ 抓住學生交流中談到的中心句子“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讀了此句,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情景渲染。教師導語:是啊,黃山,人稱天下第一奇山,蒼翠俊秀的奇松、鬼斧神工的怪石石、噴涌不絕的溫泉、變幻莫測的云海被稱為黃山四絕,在這些秀麗神奇的景色中,奇石最有趣了(板書“奇石”,補充完整課題),我們就先來欣賞黃山“奇石”。
緊扣中心句,設問引路,激起學生研讀的積極性,輔以教師語言的渲染、板書的強化,激發學生對“黃山奇石”探個究竟的熱情。
3、層層推進:
⑴ 默讀文章,劃出文中重點介紹的奇石名字。
⑵ 再讀課文,將自己認為最奇特的石頭樣子劃下來,讀給同位聽。
4、趣中品悟:
學生認為哪塊石頭最奇特,就先欣賞哪塊,依據學生的興趣點確定欣賞的先后次序。
“猴子觀海”──
⑴ 講講想先看“猴子觀海”的理由。
⑵ 讀讀文章中怎樣介紹的。
⑶ 欣賞“猴子觀海”石圖片。
⑷ 對照圖片再讀文章中的描寫。
⑸ 觀看“小猴子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的動畫課件。
⑹ 指導學生讀出體悟到的石趣。
⑺ 幫助老師確定“猴子觀海”石在板畫中的位置,重點理解“陡峭”一詞。
將說、觀、演、畫與朗讀密切結合,引導學生在對奇石趣的體驗逐步加深的同時,不斷通過有層次的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動畫課件展現了“猴子觀海”石幻化的過程,更激活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增強了對黃山石“趣”的體驗。
“仙人指路”──
⑴ 讀讀文章中怎樣介紹的?
⑵ 請學生上臺來,站在凳子上表演“仙人指路“的樣子,想象仙人此時說的話。
⑶ 指導學生把體會的石趣讀出來。
運用表演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枯燥的語言文字中蘊藏的情趣,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品悟到文本中所蘊涵的情感,并通過朗讀將自己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
“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⑴ 說一說認為石頭奇特的理由,誰說的最充分就先欣賞他推薦的那塊奇石。
⑵ 在說理由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再比朗讀,誰讀出石頭奇特的樣子,就先欣賞他推薦的那塊奇石。
⑶ 欣賞課件呈現的兩塊奇石。
對“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兩塊奇石的欣賞,展開“說理由”與“比朗讀”擂臺賽,引導學生在主動地思、爭相地說、動情地讀、投入地看中盡情感受黃山石的奇妙。
四、引導拓展,情趣升華
1、出示黃山奇石的其他圖片,學生為叫不出名字的石頭起名字。
2、展示黃山秀麗神奇景色的風光片,學生為錄象朗讀配音。
五、趣味練習,牢固掌握
向家人介紹黃山的美景,向同學介紹自己旅游時最喜歡的景觀。
(本課執教于2002年山東省青年教師語文教學研究會第五次年會)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3認識個生字。
2.正、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3.通過觀察略圖畫,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黃山奇石有趣的樣子,想像其他奇形怪狀的石頭的樣子。
教學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揭題
1.介紹金湖美麗景點
同學們,你們知道在2005年2月11日,我們縣發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嗎?這一天,泰寧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泰寧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成功,泰寧以她獨特的奇山秀水,典型的丹霞地貌,以她美妙迷人的姿態,走向了世界。你們知道我們太寧有哪些美麗迷人的風景區嗎?(讓學生說,教師引導補充)
有大金湖、上青溪、狀元巖、金龍谷、甘露寺,貓兒山,九龍潭、金鐃山,尚書第,
2.師簡介黃山特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篇課文,也是一處世界聞名的風景區,也是被世界組織申批為世界地質公園,她,就是安徽黃山。
黃山是我國五大名山之一,黃山風景區位于我國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山體雄偉奇特,有巖、洞、潭、瀑等自然景觀,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并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
(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播放全文錄音 (教師在學生聽錄音的過程中,把掛圖帖到黑板上)
2.一邊輕輕地跟讀,一邊做下面三件事:
1、把課文介紹的奇石用“——“劃下來
2、想想課文寫了黃山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幾塊奇石的樣子
3、這4塊奇石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三、學習生字-------(用小黑板寫出生字)
1. 個人讀,
(三人次左右,對讀不準的地方適當強調,或范讀,或請生讀,其他跟讀)
2. 說說哪些字難讀,要怎樣讀好?
3. 全班讀,(二次左右)
(好,讀得很好,聲音響亮,讀音正確,請再大聲讀一遍。)
4. 哪些字難寫,要注意什么?如何記住?
四、交流預習體會,整體感知課文
1. 說說課文寫了黃山哪些奇石?
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黃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猴子搶球、仙女彈琴……
2. . 看掛圖,說說這些奇石的名字。
學生看圖說奇石,可大概說說奇石的形狀,或情形。
3.具體寫了哪幾塊奇石?的樣子? 在哪個自然段?
學生說奇石名字,找奇石段落,讀奇石段落
(學生每說一個奇石,便請學生朗讀該段課文,視情況,可叫二至三人讀)
朗讀指導預設:
“仙桃石”:1.你讀得真好!聲音真響亮!如果把“飛下來”突出一點就更好了。
2.你能不能邊讀邊比劃“仙桃石”從天上飛下來的樣子。(老師比劃)
(嗯,你讀得更好!)
聽了你的朗讀,我好像真的看到天上飛下來一個大桃子!
3.全班讀,邊讀邊比劃。
“猴子觀海”:1.你讀得真好!
聽了你的朗讀,我看到了猴子在“抱”著腿,“蹲”在山頭“觀”海。
2.誰愿意再來讀,讀得比他還棒!其他同學學著猴子“抱、蹲、望”
3.一、三組讀,二、四組學猴子“抱、蹲、望”
“仙人指路”:1.聽了你的朗讀,我好像看到一位仙人正在給迷路的小朋友指路呢。
現在請一位小朋友學著仙人的樣子邊指路邊讀這段,誰想來?
2.你真像一位鶴發童顏,精神矍爍(jué shuò)的仙人啊!
現在請全班同學都來當仙人,邊讀邊指路。
“金雞叫天都”:1.聽了你的朗讀,我好像聽到了金雞在叫:“天亮了,快起床了”
2.誰愿意再來讀,讀出雄雞報曉的勤奮。
3.我好像聽到雄雞在叫:“勤勞刻苦的小朋友快起床讀書了。”,現在請勤勞刻苦的小朋友一起讀一遍。
4.你們猜一猜,雄雞早晨啼叫時,會說什么話?
5.現在請你們學著雄雞“伸著脖子”不住地叫剛才說的話。
五、小結
師:黃山的奇石是不是只有這幾種呢?
師:對,黃山的奇石很多,很怪,很有趣,黃山的風景很多,很美,很神奇。課文中哪些詞語說明了黃山風景很美麗,很神奇,很有名?
生:聞名中外、秀麗神奇、
師簡單指導學生理解--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詞語的意思。(先讓學生說)
(如果時間來不及,可以不說。)
師:帶著對黃山美麗的風景、神奇的怪石的無限向往,我們一起來讀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
師:看著第一自然段下的插圖,看著黃山險峻的山峰,飄渺的云海,想像著黃山美麗的景色,有趣的怪石,我們再大聲朗讀一遍第一自然段。
第 二 課 時
一、讀、背奇石。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黃山奇石中四塊奇石,大家還記得是哪四塊嗎?
2、說奇石樣子。
誰愿意來說說其中一塊奇石的樣子?
3、在這四塊奇石中,你最喜歡哪一塊奇石呢?讀一讀,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讀。
4、你能把你最喜歡的奇石的這一段背下來嗎?試一試,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會。
二、說、寫奇石。
1、黃山是不是只有這四塊奇石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一是從“……”省略號中看出;
二是從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
2.天狗望月、猴子搶球,仙女彈琴等這些奇石課文上沒有介紹出來,在你的想像中,你認為它們會是怎樣呢?想一想,然后向大家介紹你想像中的樣子。可以一兩句話,也可以四五句話,或者更多。
學生想。
學生說。
3、聽了大家的介紹,你腦中奇石的樣子可能越來越清晰了,現在請你們用自己的筆,選其中一個,把它的樣子寫下來。
三、學習生字
1、導入:書上說了“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你去給它們取名字呢?”你們想不想去給它們取名字啊?
剛才大家動筆介紹了奇石,動了很多腦筋;給奇石取名字也是很要動腦筋的,現在想讓大家輕松一下,學習簡單的生字,生字學習完了,再來給奇石取名字。
2、讀生字詞語。
讀生字詞語,說一說,你知道哪個詞語的意思,不知道哪個詞語的意思。
3、書寫生字。
4、聽寫幾個較難的生字。
四、奇石取名。
1、想像奇石。
有條件的地方可播放奇石圖片,沒條件的地方可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情況,想像一下還有哪些奇石。抓住奇形怪狀想像。
2、奇石取名。
取名特點:大家看一看奇石的名字,都有一個特點,如“仙人指路、天狗望月”,可以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講人或動物,后一部分是講他們在干什么;“仙桃石”是直接用形狀來取名的,大家可以根據這一特點來給奇石取名字。
生說名字。并介紹樣子。
五、小結。
學了《黃山奇石》這一課,大家有什么新的收獲?大家可以說一說。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地大物博,山河壯麗,名勝古跡,數不勝數。目前世界上共有33個世界地質公園,而我們中國就占了12個,我為我們中國感到自豪,我為我生長在中國感到自豪!
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黃山奇石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猴子搶球、仙女彈琴……
(學生取的名字)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引導學生運用講、讀、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結合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真切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難點:如何發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悟。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揭題
(1)(師板書:“黃山”)同學們,你們知道黃山嗎?誰能介紹一下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2)師簡介黃山: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清涼,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其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并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師板書)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并能正確書寫生字。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黃山石的奇。(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順序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它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生字詞。(小組長帶讀、單獨讀、開火車讀等)
2、我會認。(說說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3、我會說。(用生字擴詞或說句子)
4、我會寫生字。
5、我會流利的朗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二)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2、小組出自編的字謎讓同學猜。
3、小組展示字開花。
4、小組展示用生詞各說一句話。
5、小組展示書寫的生字。
6、看看讀讀說說:看圖讀文,說黃山石的奇。
7、會用書上的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黃山石的奇。(奇形怪狀)
三、激發知識沖突
你喜歡黃山石嗎?為什么?
四、作業設計
1、在括號里對上合適的詞語。
的云海的山峰的畫家
的風景的巖石的雄雞
2、該句子,劃去括號申不合適的字。
(1).“仙桃石”是黃山巖石中的一種(其、奇)石。
(2).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雞蛋的形(壯、狀)又各不相同。
(3).課程表里的各門功課都要學好,其中語文、數學(尤、龍)為重要。
(4).人能產生(巨、具)大的力量。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聽寫詞語。
2、提出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黃山石的奇。
(2)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3)課外資料搜集展示。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順序展示。
(一)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
(1)看圖讀,讀出黃山石的奇,表達出對黃山石的贊嘆之情。(如我喜歡猴子觀海這塊石頭,作者把它寫得非常生動有趣,我們要通過朗讀把它的奇、美表現出來,讓石猴動起來等。)
(2)想象讀,邊讀邊想象黃山奇石的樣子。
2、我會說。
(1)看了圖讀了課文,我會用自己的話說說“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塊黃山奇石。
(2)學了文中的比喻句,我也會說一句比喻。
3、我會想象。
會根據課文的描述,自畫“金雞叫天都”。
我會想象“天狗*”“獅子搶球”“仙女搶球”這幾塊奇石的樣子,想挑一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個性化朗讀。
小組表演讀,像導游給游客介紹一樣朗讀,是背誦。
2、小組展示自畫圖。
3、小組展示仿寫的一塊石頭。
4、課外資料搜集展示
三、激發知識沖突
黃山石的奇體現在哪里?
四、知識拓展延伸
1、自編童話
挑自己喜歡的一塊奇石,根據課文的介紹,發揮想象,編個故事。
2、圖片繪畫展
找找黃山奇石的圖片,或畫畫你想象中的“天狗*”“獅子搶球”“仙女搶球”,每個小組布置一個圖片繪畫展。
五、作業設計
1、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符號,再讀一讀。
(1)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
(2)黃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過黃山嗎
(4)媽媽,你帶我去黃山玩一趟吧
2、補充完整句子,再讀一讀。
(l)“猴子觀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遠遠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雞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別人展示時,其它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6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后才逐步轉化為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比如講授《黃山奇石》時,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
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間像翻滾的波浪一樣的云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為一體,稱為“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著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著”“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這是我讓學生結合看圖,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說:“這只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云海驚呆了。”有的說:“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只猴子望著翻滾的云海在沉思。”
這是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對翻滾的云海,它會想到什么?”
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著云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說:“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游個痛快。”還有的說:“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最中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0個生字,培養學生在具體語文環境中理解詞義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讀懂第3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奇形怪狀,又是怎樣把并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并能仿照第3段寫法說一段話。
3、能背誦2、3段,聽寫第4段。
4、了解黃奇石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得并列關系的段落。(第3段)
教學難點:仿照第3段說一段話,并紹天狗望月和仙女彈琴這兩塊奇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初知課文,學習一、二、三段,并說說天狗望月這塊奇石。
一、開門見同引入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2、從課題上看,課文主要寫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黃山)重點詞
是哪個(奇)
3、教師語:黃山是一大風景區,叫。它在我國南部。
今天,教師和同學們到黃山風景區游覽一番。
二、初知課文。
1、聽配樂朗讀錄音,看投影片,用1句話說說黃山風景區是怎樣的地方,有什么廳特的景色。
2、學生自由暢說,并引導學習詞語。
①黃山風景區是個的地方。
秀麗神奇什么意思?(美麗、奇妙)
②黃山風景區還是個的地方。
聞名中外的聞什么意思?整個詞的呢?
③黃山風景區還有的巖石。奇形怪狀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
給尤其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特別)
3、課題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狀的意思。
4、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默讀課文,用劃出奇石的名稱。
5、具體介紹了哪幾塊奇石?用△標出其名稱。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1、釋詞。觀什么意思?與課文中哪個詞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請一位小朋友當導游介紹奇石,其他同學看投影,師指圖。
要求:邊看邊聽邊想,這巖石奇在哪里?
3、討論
①它神奇在哪兒?
(它兩只手抱著胳膊,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去海樣子奇特。)
②請用·標出主要的動詞。(板:抱、蹲、望)
③指導讀句子。
④聽老師讀一句話,與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兩只手抱著胳膊,蹲在山頭,望著去海。
⑤這奇石還神奇在哪兒?(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圖示幫助理解。
⑥這塊巖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說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4、仿說天狗望月這奇石。
(二)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3小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這小節寫法上與第2小節有什么不同?
2、一段話中,并列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該怎么學呢?這就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看課文的學法提示。聽老師讀一讀,想:分幾步學?
3、理解學法提示。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學習方法卡片。
4、按學法提示學懂這段話。
第一步齊讀想:講了哪兩個內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①仙桃石怎樣寫的?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種形式朗讀至會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樣寫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結:這兩塊巖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寫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課文用了哪個句子把它連接起來的?用~~劃出。板:更有趣。
②連接兩項內容的句子不只有這種,還可以怎么說?
5、賞讀。
6、回顧學法。
7、課堂練習。P22 NO:6
8、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并列段式。
四、鞏固生字形。
1、卡片認讀詞語。
2、字形用復合投影與微比較。
五、課堂作業:作業本P20 NO:1
板書設計:
抱、蹲、望
更有趣
教后感:
這堂課中,我覺得重點訓練與常規訓練處理得比較好。本堂課訓練重點是讀懂得并列關系一段話(即第三段)。我教學第三段中,注重指導學習學法提示,先讓學生自學學法提示,然后師生共同運用學法去讀懂課文,最后為弄清這并列段的結構,我又安排了這樣二環節,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并列段。通過以上幾步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列段結構在學生腦中清楚形成了。課題理解的訓練、字詞訓練、聽說訓練在本堂課中都屬于常規訓練,在課堂教學中也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黃山是
旁白:同學們,這里就是黃山風景區,被稱為天下第一山而聞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可見黃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風光秀麗,山峰險峻,怪石林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一起欣賞黃山怪石的奇趣。
板題:黃山奇石
二、默讀課文25段
1.人有名字,黃山的石頭也有名字,請大家默讀課文P131,25段,看看課文介紹幾塊石頭?叫什么名字?
板書:仙桃石 猴子觀望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圖),你們看這是什么石?
3.你喜歡哪塊石頭?請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
三、講讀課文
1.邊看圖邊讀課文,說說你喜歡哪塊石頭?為什么喜歡?你覺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同位交換意見)
2.指導學習猴子觀海一段。過渡:很多同學都喜歡猴這塊石頭,現在讓我們先欣賞這塊神奇有趣的石頭吧。
①示圖,指名讀。邊聽邊思考:你認為這塊石頭奇在哪?課文中哪些詞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好?
②理解:陡峭翻滾 板書:抱蹲望
③演示:朗讀背誦小結: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外形像猴子的石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們繼續欣賞其它三塊石頭,匯報。
仙桃石:把一塊大石頭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實,一個飛一個落就把仙桃寫活了,說不定還是孫悟空偷吃仙桃時掉下來的一個桃子呢!板書:飛落
仙人指路:
①(動作演示)怎樣指?
②板書詞語: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寫了仙人指路的動作,神態非常生動、有情趣。
金雞叫天都:
①你覺得哪些詞、句寫得好。
②這只雄雞是怎樣叫的?(動作演示)板書:伸著 對著 啼叫
③這幾個詞形象地寫出雄雞啼叫的情景,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真是奇妙極了。
4.小結:剛才我們欣賞了四塊奇石,你覺得它們奇在什么地方?(形狀奇怪有趣,能引起別人的想像)
過渡:在黃山像這樣有趣的石頭多得數不清,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呢?
5.齊讀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練習說話
1.出示: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
你能根據這些名字展開想象,用幾句話說說這些怪石的樣子嗎?(自選自說,指名說)
2.在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還有很多,你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出示圖片)
五、總結:在大自然中,像黃山這樣風景秀麗的地方還有很多,有機會,我們去游覽吧。
六、作業:
必做題:朗讀課文,再從課文中選兩段背下來。
選做題
1.抄寫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向別人介紹黃山的奇石。
3.根據黃山奇石的形狀,給它起個名字,再用幾句話寫下來。
4.找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說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學生,第三部分說教學目標,第四部分說教學設計,第五部分是說教學效果。
【說教材】
《黃山奇石》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就是描述了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讀著課文我們仿佛被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似乎已經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一個個觀景臺上,美美地欣賞著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讀了課文不由心生向往黃山之情,更加喜愛黃山。
【析學生】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欲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具有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也處于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說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2、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像。
【說教學】
這堂課的教學,應抓住“奇”字,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體會到了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讀課題后,我問學生:“課題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樣的石頭?”我用課件出示“奇”的幾個義項,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并暗暗驚嘆,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峰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么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么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松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著,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學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只猴子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險的山峰上?學生再讀課文后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云海。細究“翻滾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我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通過朗讀課文,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走到那里就會有位仙人幫我們指明方向。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升起時天都峰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讓學生發揮想象,仿照課文,說一說其他的奇石的樣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時,也“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黃山的“奇”。
【說效果】
通過看圖,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遺憾的是課堂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其實有些地方讓學生讀可能比講更好些。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9
教學目的: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造力。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弄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們
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練習有感情讀文。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作者從幾方面介紹黃山奇
石的,在了解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創造性地練習說話。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的創新能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實物投影、電視片、插圖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出示黃山風景圖)這就是黃山。(板書:黃山)從圖上看這里的景色很美。這次放假,李璐特意與父母一起游了黃山,下面請她向大家介紹一下黃山。聽了她的介紹和觀看圖片,黃山真是景色秀麗神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⑴請同學打開語文書齊讀第1段。
⑵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什么呢?對!(板書:奇石)你從哪句話知道的,讀一讀。“尤其”你能換個詞來說嗎?(特別)再讀讀。
三、學習課文:
1.黃山都有哪些奇石?黃山石又奇在哪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會了什么?
2.下面你喜歡那一塊你就多讀一讀。
邊讀邊思考:1.找出奇石的名字。
2.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3.學習仙桃石:
⑴出圖
⑵說出喜歡的理由
⑶你能完整地向大家介紹一下仙桃石嗎?師:大家認真看他在介紹仙桃石時,不僅向我們介紹了名字還介紹了它的樣子。
⑷誰還喜歡仙桃石,你再給大家介紹一下。
4.學習猴子觀海:
⑴出圖
⑵質疑:“陡峭”不明白?還有嗎?
⑶展開想象:我們來想想這只小猴子觀看著大海它會想什么?
⑷誰還再想為大家介紹一下。
5.練習說話:誰還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6.小結:通過學習這四種奇石,我們的確感覺到了黃山奇石的神奇與美麗,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請1—3小組的同學讀課文的2、3段,請3—6小組的同學讀課文的4、5段,請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這兩段在向我們介紹奇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⒎出示填空:
⒏那黃山就只有這四種奇石嗎?還有許多你是從哪知道的?分別出示三幅圖:《獅子滾繡球》、《仙女彈琴》和《天狗望月》。
9. 練習說話:
⑴你能用這兩種方法來向大家介紹這三幅圖畫上的奇石嗎?
⑵就只有這些了嗎?你從哪知道的?(講解省略號)
⑶出示課外收集的資料,給“奇石”命名。
10.動手實踐:
⑴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很多:請大家分小組把你想象的畫畫下來,并起上名字。
⑵再介紹一下。可用書上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
11.賞讀:
通過我們的學習,大家認為黃山風景區怎么樣?你愿意用你美妙的聲音帶老師們去那里游覽嗎?
四、板書:
名字 樣子
仙桃石 飛 落
14.黃 山 奇 石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雞叫天都 變 伸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0
師:我們繼續來欣賞黃山的奇石。打開課本;讀讀第三段,想想這一段寫了哪兩塊奇石。
生:仙桃石,仙人指路。
師:作者是怎么介紹仙桃石的?請你找到這個句子把它劃下來,然后自己讀讀。仙桃石是怎么樣的?
生:仙桃石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師:來,閉上眼睛,我們邊說邊來想像一下,看看有沒有石頭飛下。(教師一下子打開投影),下來了,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來!看著這“仙桃石”,我們再來背誦一遍。
那“仙人指路”又是怎么介紹的呢?
生:仙人指路,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師:看看課本插圖中的仙人,你說像不像,請你看著我們的課文來介紹介紹仙人指路。
生:(學生邊看語文書,邊讀):遠遠望去,看見了什么……
師:這一段中的第二句話也是寫“仙人指路”,我們來讀一讀,想一想這句話在這一段中有什么用呢?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生:連接作用。
生:把兩個內容這在一起了。
生:把“仙桃石”和“仙人指路”連起來了。
師:說得真好,現在,你(甲)讀仙桃石這句,你(乙)讀具體介紹仙人指路的這一句,然后我們一起讀第二句。
師:這句話的確是把兩個內容連起來了。我們來背背這一句。(學生背誦第一句)這一段會不會背?(請學生齊背第二段)
剛才我們學得真不錯。其實在這篇課文的單元目標里就是這樣講的。在這一個單元里,有許多這樣的段落,該怎么學呢,我們來看看“一段話里,有時并列地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容。讀這樣的一段話,要注意看一看這一段講了幾個內容,想一想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這幾個內容是怎樣連接起來的。《黃山奇石》第3段介紹了‘仙桃石’和‘仙人指路’兩塊奇石,并用打比方的方法具體地寫出了它們的奇形怪狀。中間用‘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把兩個內容連接起來。”邊讀邊把第3段的學法再說一遍。學懂了嗎?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恰當的點撥,強化了對過渡句作用的理解。)
師:我們來練一練,請你把第二段的內容和第四段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生:(學生自己開始準備。)
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就更著名了。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師:嗯,你已經學會這個本領了。誰還能說得更簡潔些。
生:有趣的“猴子觀海”好像一只“猴子”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在望著云海。“金雞叫天都”有更有意思了,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有幾塊巨石就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在啼叫。
師:你說得真好!
(設計意圖:運用課文樹料進行了一次“遷移”,讓學生自然地接受了過渡句的運用。體現了語言訓練的層次。)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1
《黃山奇石》是北京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我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情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在讀中悟寫,讀中學寫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后,教師給學生搭設學寫的平臺,讓學生拿出筆,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這既是對文本情感價值的提升,又是很好的練筆機會。《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教學這一單元,要使學生感受祖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美麗,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本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教學時,應讓學生感悟到“奇”種所蘊含的“趣”,按照“讀——悟——讀——寫”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魅力所在。(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獨自閱讀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話簡單描述課文內容。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是由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和知識經驗所決定的。二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敢想敢說。針對這一特點,我為學生提供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盡情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三、教學目標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這堂課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目標:1.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之處,體會“奇”中之趣。(重點)2.發揮想象,有選擇地寫一寫黃山奇石的樣子。(難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其中,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之處,體會“奇”中之趣是教學的重點;發揮想象,有選擇地寫一寫黃山奇石的樣子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本課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激趣導入、初步感知、精心品讀、讀寫結合、課外拓展五個環節。(一)激趣導入一上課我就給學生播放介紹黃山風景錄像片段,然后伴著優美的音樂為學生簡單介紹一下黃山:“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的風景美麗神奇。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黃山奇石。”(板書:黃山奇石)【設計意圖:利用錄像片的視覺景觀點出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二)初步感知我讓學生齊讀課題,思考“奇”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帶著對“奇”的理解,一齊把題目再讀一遍。【設計意圖:開課點題,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接著我說:“這些石頭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呢?我們趕快到文中去看一看,打開書142頁,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描寫了哪些奇石的樣子?請大家在文章中畫一畫,然后小組交流一下。”【出示課件】
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描寫了哪些奇石的樣子? 請大家在文章中畫一畫,讀好后小組交流一下。
然后我讓學生交流結果,學生基本都能找全。課文介紹了黃山上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其中,具體介紹的石頭是“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簡單介紹的是“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設計意圖:讓學生找到文章中作者介紹的奇石,分清具體介紹和簡單介紹,有一定的詳略觀念;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三)精心品讀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后,我帶領學生依次學習: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仙桃石”。【出示課件】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我讓學生自己先讀一讀,體會一下這塊石頭有什么神奇之處,然后抓住“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指導學生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中形象的比喻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處,并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接著我說“看到這么美味的仙桃,最愛吃桃子的小動物來了,是誰啊?”,課件出示“猴子觀海”圖,讓學生看看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試著找一找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出示課件】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找一找:表示動作的詞語。 演一演:猴子觀海的樣子。 想一想:猴子在想什么? 讀一讀:讀出奇特之處。
在學生找到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后,讓學生演一演。從學生的表演中引出問題——小猴子一動不動地望著翻滾的云海,小猴子,你在想什么呀?學生思考回答之后,做一個簡單的小結:“有思想有靈魂的小猴子,居然是一塊石頭,真是太神奇了!”讓學生再試著讀一讀,讀出神奇,并加以一定的指導。【設計意圖:利用低年級學生熱愛表演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置身其中去感受、去思考,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去。】在學生朗讀之后,我提出:“‘猴子觀海’很神奇、很有趣,‘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出示課件】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遠方。
我范讀這一段,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站在云與霧之間,伸著手臂指向遠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后讓學生自己練練,試著把感受讀出來。給時間讓學生朗讀這一段,指名讀之后齊讀一遍。【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章中作者形象的語言轉換成腦海里的畫面,體會“仙人指路”的奇趣之處。】齊讀之后,用一句話過渡——看過了誘人的“仙桃石”,走過了奇特的“猴子觀海”,見識了有趣的“仙人指路”,老師再帶大家看一塊最奇趣的石頭。【出示課件:展示圖片】提出問題:“這塊石頭像什么?請你按照我們學習‘猴子觀海’時的學習方式,自學這一段。【出示課件】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找一找: 演一演: 想一想: 讀一讀:
在學生自學完成后,指名讀一讀,抓住“金光燦燦”一詞指導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已經學過的學習方式自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學習過前面的具體描寫的奇石,課文中還提到了一些奇石的名字。在這里,我提出問題:“聽到這樣的名字,你腦海中是怎樣的畫面?誰愿意仿照句式說一說。”【出示課件】
就說“天狗望月”吧,它好像____________。 “獅子搶球”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位____的仙女,她____________。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仙女彈琴”了。
【設計意圖:給出固定的句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思維清晰、條理清楚。】看過了這么多奇石,最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從學生的話語中歸納總結出“奇”、“趣”。(板書:奇 趣)【設計意圖:點明中心,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個字來概括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四)讀寫結合在學生還在回味黃山奇石的奇妙之處時,我說:“黃山的石頭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但是,我總覺得沒看完,沒看夠。”點出文章結尾:“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人們給它們起名字呢!”讓學生想象一下,還可能見到哪些奇石?寫一寫。在學生寫的過程中,巡視指導,寫完之后指名讀一讀,并給予適當的評價。看到同學們寫的這么好,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出示課件】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設計意圖: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親自描繪奇石之“奇”,體會奇石之“趣”。】(五)課外拓展在學生還在回味黃山奇石的奇趣之處時,為學生介紹剩下的三絕——“奇松”、“云海”、“溫泉”,讓學生產生熱愛黃山、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出示課件:展示圖片】
奇松: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于巨巖裂隙中。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形態各異。 云海:自古黃山云成海,黃山是云霧之鄉,以峰為體,以云為衣,其瑰麗壯觀的“云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登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則可盡收諸海于眼底,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境地。 溫泉:由紫云峰下噴涌而出,與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經游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人體的一些病痛有一定的理療功效。
五、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奇 趣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小組交流評價課堂練筆,填寫《寫作評價卡》。寫作評價要求:(寫作評價卡)每項為20分,合計90以上為優秀,80-90為良好,60-80為合格,60以下為待合格。
等級 切合題意 語句通順 字跡 標點 錯字
七、教學設計特色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手段。通過讀,能使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優美,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閱讀教學是要讓學生學會欣賞,不斷積累,實現讀寫的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讀中感悟、讀寫結合”上。語文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在學生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讓他們把感受付諸于筆端,通過片段描寫,“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讓他們學會欣賞并不斷積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2
(一)教學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與策略。詮釋策略教學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詮釋的方法幫助孩子在理解課文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有疑問的環節。
(二)教學思路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通過對黃山“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奇”的詳細詮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黃山之美、祖國之美。
(三)教學效果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五個:
一是在導入環節。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學生對“奇”的理解。在導入環節,老師將“奇”用這個字的字理結構通過謎語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對這個字的初步認識便是從字形上理解并記憶。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淺入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態并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為下面更深入地詮釋“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是在交代背景環節。在本環節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課文主題,而是通過一段音樂視頻伴隨著老師對黃山的介紹,讓孩子對黃山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慢慢地喜歡進而開始好奇,從而激發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三是在學習課文內容環節。準確地說,是在感受黃山之“奇”的環節。在本環節中,老師通過實物對比及聯系生活等等方式詮釋了黃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紹“猴子觀海”時,通過猴子的圖片與黃山中“猴子觀海”的石頭進行對比,讓學生一下子理解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黃山石頭奇怪的樣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名字。在介紹“金雞叫天都”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聯系生活,仔細觀察生活才明白“金雞”的含義。
四是在課后拓展環節。黃山奇石不僅僅是課文中介紹的這幾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一環節,老師準備了一些別的黃山奇石的圖片,要學生發揮想象力,為他們起名字。在這一環節,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黃山奇石的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課外延伸環節。這一環節雖然老師并沒有介紹更多的更深的知識,但是用圖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黃山四絕”中的另外三絕,不光讓大家了解了黃山風景區,更激發了學生對我們祖國的秀美風光的熱愛。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黃山奇石》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網絡,讓學生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教材、學生分析
《黃山奇石》一課是冀教版教材小學語列二年級上冊利一篇課文,課文向讀者介紹了景色奇特的黃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的教育,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欲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也處于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通過觀察圖畫與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教法、學法說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演、畫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堂上應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質疑為主線,運用反饋教學法進行調節反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歸疑、悟疑、解疑的教學,并且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初讀質疑,明確目標
開課質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教師解釋什么是奇?并問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請學生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同時觀看課件播放介紹黃山的風光短片,讓學生通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細讀解疑,突破重難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圍繞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悟疑、解疑,突破重難點,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這個環節中,由于課文中介紹了許多怪石,因此采用選讀探究的教學方式,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提出來,鼓勵學生們質疑問難。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幾個探究主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在學生選讀探究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通過相互評議、補充、演演、畫畫,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通過“飛”和“落”使學生感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卻像小鳥一樣輕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妙不可言哪!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認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在小組內交流。“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黃山的奇特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奇石的與眾不同。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黃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報曉等奇特景觀,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會說些什么呢?黃山奇石還有哪些奇特的石頭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黃山的奇,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六、說效果
通過看圖,了解文章大意到質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4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這節《黃山奇石》課例的說課內容,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這七個方面的內容是: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2課《黃山奇石》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并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四幅插圖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課時重點解決2——5自然段。
【說理念】
1、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結合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教育理論,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王老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大量文本的閱讀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課語文學習內容,讓學生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2、網絡環境下的跨越式發展試驗,使識字、閱讀、作文做到了三位一體。
對語文來說,要最終落實到“讀”和“寫”。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跨越式資源,這些資源內容豐富,而且與課文的主題、教學目標有關,深具實效性和科學性。這樣的學習內容,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面大大增加,而且還為學生的打寫創作積淀了創作的源泉,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悟語文、欣賞語文,最后還生成了屬于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這也充分體現了跨越式教學試驗中“以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自主權。
【說學情】
《黃山奇石》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據調查,很多學生沒有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又結合二年級的學生能獨立閱讀一定數目的篇章,較熟練掌握網上閱讀、網上打寫、網上瀏覽等信息技能;能根據學習的要求進行品詞、品句,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
【說目標】
l 知識與技能方面
(1)復習生字詞和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l 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l 信息素養方面
通過閱讀網絡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鍛煉在網絡中模仿、創編的能力。
【說策略】
本課根據上述目標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
(2)創新學習策略
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教師教學用書和學生教材的局限。從單一的、一刀切的“封閉式”教學轉變到了多層次、多樣化的“開放式”的教學,把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當代科技相結合,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
【說教學】
在黃山奇石的教學活動中,王老師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學理念,注意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促進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王老師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王老師把句子1“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與句子2“就說仙桃石吧,它在山頂的石盤上。”兩句話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于是王老師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會飛,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予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王老師從品味詞句入手,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理想像的含義。
二、引導觀察、創設想象思維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后才逐步轉化為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例如: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石頭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師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以自學與小組學習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寫動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師讓學生結合看書上的插圖,自己在小組內交流腦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隨組式巡視和傾聽。在王老師巡視指導過程中,發現學生們有的說:“這只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云海驚呆了。”有的說:“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只猴子望著翻滾的云海在沉思。”小組的討論交流顯得扎實有效。這時,王老師又抓住時機,讓學生將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
三、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5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的名稱,然后敘述景物的形狀特點,最后介紹景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等。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王老師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先了解更多有關黃山奇石的文章資料,然后再讓學生大膽地對黃山的其它巖石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巖石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
學生在大量閱讀了相關的黃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腦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師就讓學生從她提供的黃山奇石圖片中,找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打寫創作。就這樣,學生把這節課對語文的學習感悟最終生成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使創造性思維與信息化技術有效地整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體現了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王老師還認為,現代課堂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只要我們平常在語文教學中,能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相信學生思維邏輯性和廣闊性會得到有效的發展,也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
【說效果】
這節課總體給人的感覺是:落實目標扎實,教學環節清晰,學生主體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較好的提高和發展。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5
一、創設情境,想象激發興趣
1.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文中三幅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我們看這三幅畫面上的石頭像什么呀?選擇其中的一塊石頭想一想、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2.同學們想得好,說得好,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和描述的是安徽省黃山的石頭,它以奇特聞名世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山奇石》,齊讀課題。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學生富有想象力,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敢想敢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進人情境,有了學習的熱情,很自然地進入。
二、初讀感知,調動情感參與
1.教師配樂邊出示相關內容的課件,邊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
2.學生聽后談感受:聽老師讀完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3.同學們現在就自己讀課文吧,親自感受一下黃山石的奇特。注意要讀準字音,讀不好的地方反復讀幾遍。
[教師范讀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初步感受到黃山石的奇特。讓學生說出此時想說的話,談出自己感受,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也確實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
三、自主識字,體驗學習快樂
1.教師出示14個帶有拼音的生字詞課件,學生自主識字。
2.四人小組自學字音,給生字組詞。
3.匯報──“小老師教生字”:教師將14個生字做成蘋果形的卡放在小筐里,讓學生到前面的小筐里取蘋果卡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教同學們認字。
[學生是樂于模仿的,平時教師教學生認字時的過程學生已記在心間,讓學生當小老師,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教同學,學生積極踴躍,興味盎然,其他學生也有了更高的識字熱情,學生真的成為識字的主人,強化了學生識字效果。]
四、表情朗讀,感悟山石奇特之美
1.同學們再讀課文,想想文中都寫出了哪些奇石?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練習朗讀,看誰讀得好。(學生練習,教師適時指導)
3.還能用其它形式表現出黃山石的奇特嗎?(鼓勵學生用背誦、表演、編故事、做導游等方式來表現。)
「朗讀是學生感受課文內容的基礎,自我感悟才會有最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黃山石的奇特,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方面多形式,學生必然會感受深刻,更真切地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偉大。]
五、拓展訓練,想想畫畫說說
1.黃山奇石還有很多,把你想象出來的用彩筆畫一畫,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2.根據自己畫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給大家聽。
[教師安排這一環節,突出表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動筆畫、動腦想、動口說,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和創新精神。]
六、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同學們,安徽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課后大家可以通過問家長、翻閱圖書、上網查尋等方法找找有關黃山的資料,下節課我們來個“我知道的黃山”小型匯報會,還要評出“小小黃山通”。
[樹立大語文觀,加強課內外的聯系,不局限于課本的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獲取知識,相互交流,培養綜合素質。]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6
過程與方法的學習目標在本課教學中實踐的比較好。教學課文時,我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先讓學生跟隨教師學習一段課文,然后師生共同運用喜歡的學習方法去自主選擇下面的內容,并且將主導權交給學生。實踐證明,雖然學生在發揮主動性、當小老師時,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足,語言表達也不很到位,但是只要教師耐心指導,經過長期的訓練以后,學生必定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甚至是優秀的“老師”。其實學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著自己的創新,也值得教師去學習借鑒。比如:小老師在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時,張國輝同學想到了“請穿白球鞋的同學起來讀這一段”,這個辦法新奇有趣,學生參與興趣極高,調動起了課堂氣氛,當然朗讀效果也就很好了。課題理解的訓練、字詞訓練、聽說訓練在本堂課中都屬于常規訓練,在課堂教學中也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舉一反三,引導自學——《黃山奇石》 篇17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三塊奇石,而且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l知識與技能方面
(1)學習文中生字,理解“陡峭、聞名中外、形象逼真”等詞語。
(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l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本課根據上述目標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
二、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4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形狀特點,再根據形態頸形式當聯想。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先了解更多有關黃山奇石的文章資料,然后再讓學生大膽地對黃山的其它巖石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巖石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
學生在大量閱讀了相關的黃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腦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就這樣,學生把這節課對語文的學習感悟最終生成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使創造性思維與信息化技術有效地整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體現了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眾不同,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本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之情。
一、讀課文,體會石頭之奇。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理解“奇”,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奇石?他們分別奇在哪兒?讓學生在說與讀中感悟,并展開想象,以學生運用文本知識充分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
二、讀通句子,理解全文 。對于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于像《黃山奇石》這樣既有趣又優美的散文來說,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通過朗讀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秘,產生喜愛之情。
三、挖掘教材,填補空白。我抓住第五自然段中出現的略寫的石頭挖掘文本空白進行拓展,讓學生能夠模仿課文第二、第三節進行仿說 ,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課文結尾處讓孩子們學做導游,帶領游客欣賞景色秀麗的黃山,將從文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