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故事(通用14篇)
紙的故事 篇1
教學目標 :
1 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區別形近字“導 異”,“代 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 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5能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重點:
確定左右和上下結構生字的部首。
教學難點 :
在字典部首目錄中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學準備:
課件 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學會課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確確定部首;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
一、質疑揭題(5分)
1 、同學們,你知道書上的紙是怎么來的嗎?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紙的故事。(出示課題)
2、讀一讀,說一說,你想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學習單元提示(3分)
1、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 、交流。教師歸納板書: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驟:(1)、定:定部首(2)數:部首筆畫(3)找:檢字表中找部首(4)再數再找,數除部首外筆畫,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 、教師舉例說明,學生跟著試練。絮(系),且(|)。
三、練習查字典(10分)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課件:生字學習)
2、讓學生確定生字的部首。綢(糹)
3分兩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組各查7個生字并寫出字典頁碼,比一比哪組快。
4、結合完成作業 本第1題。價(單人旁)異(已)故(父)薄(草字頭)錯(金子旁)問(門)
5、教師小結:確定字的部首,獨體字一般查起筆,合體字一般查偏旁。
6、(看課件)指名讀生字,齊讀詞語。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
1、聽課文錄音(課件:課文朗讀),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課件練習3)填空:紙是( )發明的,他利用造紙,后來人們就把這種紙稱為。
3、給課后習題1的四幅圖排順序,并講一講紙的發明過程。4、自由讀課文,提出你不懂的問題?交流并梳理。
五、學習課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勢表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自由讀課文,哪幾節寫了紙發明以前?(1-5)
3、輕聲讀一讀這幾節,思考課后第四題中的(1)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那樣的書有什么缺點?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們就把字寫在絲綢上面。
課件出示:竹片絲綢做的書。
同桌討論各自的缺點:笨重,貴。
板書: 竹片———— 絲綢
笨重 貴
5、同桌相互說,
6、齊讀1-5自然段。
7、師生對讀1-5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2分)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業 :(1分)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3遍。
3、完成作業 本2、3題。
教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激起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
2、了解紙的發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4、圍繞“紙”的話題,結合所學的所感的,嘗試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
一、回顧課文第1—5自然段。(10分)
1、邊讀邊思考,世界上沒有紙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他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脫離課本說一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們就想要找到一種材料用來做書,那就是紙。可紙又是怎么發明的呢?你覺得這節課我們該學點什么?
三、學習第6自然段。(10分)
1、你們想了解的正是課文中我與玲玲想問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
2、了解“異口同聲”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異”,說說字意,理解詞義。
(2)設景說話,加深詞義理解;什么情況下,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過些什么?
(3)讀好問句。
五、學習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讀。
2、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1)重點了解紙的發明過程。(看課件理解)
(2)(課件練習3)。把下面相關的內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紙 東漢時代的紙 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倫 蔡侯紙 無法考證具體的人 樹皮和破布為原料 西漢時代的紙 輕薄便宜 比較粗厚 價錢有點貴 兩千多年前
(3)重點理解: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點擊課件(蔡侯紙是東漢時
期的蔡倫發明的,它以樹批和破布為原料,
又輕又薄 ,價錢便宜。)
課件:認識蔡倫、歐洲;理解“又輕又薄”。
教師提示歸納:用“發明時間、發明者、造紙原料、
紙張特點”這幾點來回答。
3、指導朗讀。
(1)自由讀,想想:你覺得該怎樣讀?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為什么是自豪的?
(3)抓關鍵句體會。
紙是咱們中國發明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我國就已經有紙了。
過了一千多年,中國的造紙方法傳到歐洲,外國
人才懂得造紙呢!
小組討論:聽了媽媽的介紹,又經過你自己的學習,
你想說寫什么?
(4)課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嗎?
六、學習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讀。
2、理解“不禁”,想想:為什么是“不禁齊聲贊嘆”?
3、比較句子。 我們的祖先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4、討論:你認為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
發明紙的國家;比外國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紙,而且外國
造紙的方法是從中國傳出去的;不斷改進造紙技術和方
法。)
5、板書:邊板書邊理解“輕薄”
棉絮和麻做紙—樹皮、破布做紙
(粗厚) (輕薄便宜)
七、拓展說話(4分)
1、學生說說四大發明,進一步體會中國人民的偉大。
課外閱讀:
“火藥的發明”“畢升發明印刷術”“指南針”“蔡倫造紙術”
2、看看現在的紙,理解紙在現代社會中的不斷進步。《你
知道下面紙的新鮮事嗎?》《生活中處處有紙,你相信嗎?》
3、寫話練習,把自己最感動,最想說的或很感興趣的話寫
下來。
八、作業 :(1分)
1、完成作業 本上剩余部分。
2、把紙的發明過程回家說給父母聽一聽。
板書:
紙的發明過程:
竹片做成—絲綢當紙—棉絮和麻做紙—樹皮、破布做紙
(重) (貴) (粗厚) (輕薄便宜)
教學目標 :
1、復習部首查字法并加以 運用。
紙的故事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
遠古時代沒有紙。商朝時,將字刻于龜甲、獸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時,用竹簡(即竹片)、木簡、帛寫字著書。西漢時,勞動人民發明用絲絮造紙,后來用麻纖維造紙。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采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從此,紙的產量大增。唐朝時,造紙術開始外傳朝鮮、日本和阿拉伯、歐洲等地。
(二)教材特點
這篇課文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紙的發明經過。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6、7、8自然段是重點,講述的是紙的發明和造紙方法的傳播,贊頌我們祖先的創造業績。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紙是我們祖先發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要比中國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別形近字,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3、會用"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說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
4、能說出紙的發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從紙的發明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2、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明過程。
四、教學時間:2--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
1、讀通課文,從整體了解課文。
2、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學準備:可以用課件讓學生帶字典
教學過程 :
學前預習:
1、預習課文,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劃詞等
2、預習字詞:寫好偏旁、字典頁碼、注好拼音
3、布置課前查紙的資料
一、整體把握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了解學生
問:"你知道紙的哪些知識?"
A、對課文內容了解比較少
B、和課文差不多
C、除了課文知識另外還知道很多
2、自讀課文,劃句子
A、讀通課文,劃出課文中所講的有關紙的知識,記一記。
B、自讀課文,劃出你不知道的知識。
C、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紙的發展的過程
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有選擇的請幾個反饋
3、再讀課文
(1)對剛才還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讀讀熟
(2)齊讀課文鞏固
4、了解紙的發展過程
A、完成課后練習3
B、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一說紙的發展過程。
C、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加上自己的補充來介紹紙的發展過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時間不夠可挪后)
1、給生字確定部首,有困難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為例講解部首查字法。老師或請會的同學示范,學生跟著做。
要點:部首目錄--部首幾畫(部首)--檢字表--部首--數除部首外幾畫--找到字--字典正文。
對絮和且進行練習,講清獨體字的偏旁確定(起筆)
3、口頭歸納: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圍查外面,獨體字查起筆
4、查自己的名字進行練習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夠掌握紙的發展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理解的基礎上能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
2、出示檢查: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對的要說"對")
3、問:"同學們,像剛才你們這么多人都同時說了"對",這種情況可以用哪個詞語來說明?"(異口同聲)寫詞檢查
"浙江省博物館希望我們班能推薦一批小講解員,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參加。我們要講解的內容就是關于紙的歷史。"
二、學習1--5自然段
1、掌握內容
"我們先要來講的內容就是在紙發明以前人們是用什么來當紙的。
先請大家讀一讀課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詞填表(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紙的代替品特點勞動人民使用情況
“使用情況”根據課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絲綢--方便,貴--買不起)
2、試講
A:古時候,紙沒有發明之前,書是用( )做的,很( )。所以,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 )上,這樣就( ),可是這樣的書( )。
B:可以自己組織書上的語言。
C:在自己組織語言的基礎上,可以補充知識。
準備--指名(不同層次)--再自說--同桌互說
三、學習6--8自然段
"剛才對于紙發明以前的講解都能符合要求!現在我們要來講一講有點難度的內容,那就是'紙是怎么發明的'。"
1、掌握內容
讀課文,填表:哪個朝代用什么做特點誰發明的又稱什么紙無無
反饋:校對 問:“為什么把東漢的紙叫蔡侯紙?”
2、試講
“我們已經把要講的內容都掌握了,那么講的時候最難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
(1)自讀7-8自然段
問:“你讀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說)
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們自豪?
2、我們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學生邊說就邊讀好這些句子。老師可以示范。
(2)齊讀7自然段
(3)請你說一句贊嘆我們祖先的話,并寫下來。
(4)試講
A、按照課文(7、8):那么紙是怎么發明的呢?--
B、按照課文(7)加自己贊嘆的話
C、用自己的話
準備--指名(不同層次)--再自說--同桌互說
四、兩個內容合在一起說
教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鞏固字詞,完成相應練習
2、擴展知識
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比較組詞
圖 圓 異 導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組詞
糸--絮、緊、紫、累、系
3、聽寫
二、鞏固朗讀
1、同桌分角色讀
2、指名讀
對提示語進行補充:林玲( )地問
對提示語進行替換:林玲瞪大了眼睛說--林玲( )地說
3、男女分讀
4、齊讀
二、課外擴展
1、收集各種新型的紙張(課前準備)
2、四人小組交流
3、進行自我介紹
三、寫一段號召大家節約用紙的話
造紙需要大量的樹皮,如果大量砍伐樹木肯定會破壞環境,現在請你寫一段讓大家節約用紙的話。
紙的故事 篇3
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說──動──談──演的系列主題活動《“紙”的故事》,用形象的展示和學生自身的直接體驗去了解紙產生的背景以及紙產生的過程及其影響;在活動準備及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表達、動手能力,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提高對事物的比較認識能力;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認識到紙的發明是人類一大創舉,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活動準備:
學生需要準備道具:書、本、錢、畫等紙制用品;竹片、木塊、絲綢、紙張、毛筆等書寫工具以及繩子等裝訂工具;收集資料,書寫或編排短劇《“紙”的故事》。教師推薦資料及相關網站(見學生天地),指導短劇編排。
活動步驟:
1.說一說:
(1)出示書、本、錢、畫等紙制用品,請大家說說紙的其他用途。
(2)紙產生之前,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2.動一動:
(1)“你寫,我寫,大家寫”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竹片、木塊、絲綢、紙張、毛筆,讓學生在不同的材料上寫下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或詞。
(2)“作品包裝”
要求學生將竹片、木塊裝“冊”、紙張裝訂。
3.談一談:請同學談談在準備、書寫、制作過程中各自不同的感受。
4.氣演一演:短劇:“紙”的故事
活動過程:
教師:(拿出書、練習本、畫)問:同學們,這些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用品是用什么制成的?
學生:紙。
教師:你還能說說紙的其他用途嗎?
學生:包裝紙可以用來包裝禮品;
我們每天都使用的衛生紙;
班級開晚會時候,經常用皺紋紙做成花來裝點教室;
過年時候,我們都經常在家門口貼的“福”字、春聯等;
每天我們使用的錢,也是紙制成的;
我們寫信用的信封、郵票……
教師:我們今天的生活似乎已經離不開紙了,那大家想象一下在紙產生之前,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學生:古時候,人們的甲骨文就是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
我還知道我們有個典故叫“學富五車”,就是因為哪個時候人們寫字是寫在竹片上的,所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人書讀的多,有學問;
人們古時候,好像都使用銅錢、銀元,我奶奶家都還有呢;
我們現在用衛生紙挺方便的,但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古人們好像都使用的是手巾;
老師,我還在電視上見過,古時候人們去買東西,都是用竹葉一包,繩子一提的……
教師:剛才大家說的都很好,有自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也有從電視、生活中觀察得來的知識。
下面進入我們今天第一個活動環節“你寫、我寫、大家寫”,我們以六人為一個小組,大家可以分工協作,分別在你們準備好的竹片、絲綢、紙張上寫下你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或詞,我們來比比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快?寫的最漂亮?
學生:學生分成小組,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竹片、絲綢、紙張、毛筆進入活動。
教師:(略)
教師:我們的每個小組都非常認真和熱情地完成了任務,下面進入第二個活動環節“作品包裝”,請大家將剛才自己所完成的優美作品竹片裝“冊”,將絲綢、紙張進行一番包裝!同樣我們來比比哪個小組最有創意?哪個小組最迅速?
學生:學生動用了繩子、小刀、釘書機、顏料等進入活動。
教師:大家都已大功告成了!下面我們將邀請每個小組的同學將你們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出來,還要請一位組員把你們最喜歡的一首詩或詞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我們將評出今天的“最有創意獎”、“雷厲風行獎”、“最佳組合獎”。(略)
教師:我們欣賞了大家優秀的作品,也評選出了今天的優勝者,下面進入最后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大家談”!將你在這個活動準備、書寫、包裝過程中的體會給我們大家談出來。”
學生:我的竹片可是自己騎車到郊外去砍來了,回家后爸爸、媽媽幫忙劃開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我們這才寫了幾個字,古時候大臣上書,難怪要用人抬呢!
我們組的絲綢手絹是我們湊的零花錢買的,有點貴!還是紙便宜。
剛才我們小組寫字的時候,在竹片上用毛筆寫,根本就看不清,用鋼筆寫,把我鋼筆尖都快磨壞了,用圓珠筆寫,才勉強能看清!
我們用絲綢寫字的時候,派的是我們班的書法高手上的,可一到手絹上就什么字體呀、優美呀都沒了!全是一快一快墨的,溢出來了!
我們組同學說我手巧,派我把竹片裝“冊”,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每塊竹片上鉆眼,用繩子給串起來,特別麻煩的是,我發現要在每塊竹片上打個結,整個竹片才會比較固定!
我們小組最滿意的是我們對紙作品的包裝,用顏料將整張紙涂上顏色,然后在上邊為我們的《望廬山瀑布》配上了一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圖畫。我們都覺得很美,很有意境!但把竹片裝冊時特別費勁,給絲綢包裝時,又用小刀剪形狀、又是想辦法,挺費神的!
教師:同學們都談了大家的感受,我們普遍認為用竹簡書寫不方便、不易修改,并且裝冊很麻煩、笨重、不利于攜帶和閱讀;絲綢書寫很容易溢出,并且絲綢太貴!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不斷去探索新的書寫材料,紙就孕育而生了!
下面就請出我們班上優秀的演員們,為我們大家送上一出精彩的短劇《“紙”的故事》,希望你們能在故事中進一步去了解紙的歷史、紙的產生、紙的影響。
“紙”的故事
(旁白):紙,作為書寫材料,并不是從來就有的。相傳中國上古曾有過結繩記事的時代。那時,連文字也不曾有,更談不上書寫文字的紙張了。
商、周時代文字已經成熟,我們的祖先就想出了各種記錄文字的辦法。
同學:(動作:用小刀在龜甲上刻字)我們商朝人把文字刻在烏龜和牛、羊等動物的胛骨上,這樣一來后人都能看看我們這輩的事了。
同學:(動作:用小刀在石頭上刻字)商朝的“甲骨文”用的甲骨得來是很費事的,刻字也不方便,到了我們西周,可早就不用這一套了,把文字刻在石頭上和青銅器上,不是更方便嗎?
(旁白):甲骨文、金文為人類提供了最初的記事方式,但都存在著種種不足,春秋戰國以后,新的書寫材料又出現了。
同學:(動作:用毛筆在竹筒上書寫,把剛才的竹簡展示出來)石頭、青銅太笨重了,并且也不是隨處可尋,我們發現了在竹子、木頭上書寫也不失為一良方啊,竹子和木頭隨處可見,加工方便,可以用筆墨書寫,寫錯了還可以用刀削去重寫!
同學:(動作:用毛筆在絲綢上書寫)秦皇當年每天批閱的竹簡公文,聽說重達一百多斤;西漢時候,齊人東方朔上書漢武帝,用了三千根木簡,由兩個身強力壯的人才抬進宮去,漢武帝看完它,足足花了二個月;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游學,隨身攜帶的書就足足裝了五車,也就有了“學富五車”的典故。
前人為何不去重揀輕呢?絲帛也可以用來書寫啊!它柔軟、光滑、輕薄,易于運筆、舒卷。
(旁白):竹簡和絲帛比甲骨、青銅有很大的進步,但也還存在種種不足。在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一種能為大多數人利用的書寫材料──紙便慢慢地發明出來了。
(旁白):我國最早的紙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呢?據說早期的紙與絲有關。
同學:(打開,動畫展示紙的制作過程)在下蔡倫,前人用蠶絲造紙,花費太高,我挑選了些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等原料,先把這些東西攪拌石灰,漚過,再放在石臼中舂,舂散后加水煮爛,摻和膠一類有粘性的物質,然后使其互相溶合成漿狀,再用細簾在漿中均勻地撈出這些細碎的纖維,讓它干燥,造出的紙是質地輕薄,也是價廉耐用的。
(旁白):(出示《造紙術傳播圖》,旁白學生邊示意圖表邊講解)蔡倫改進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魏晉時期紙和造紙技術傳入朝鮮,公元6XX年又從朝鮮傳到日本。公元751年唐朝與阿拉伯人發生戰爭,一些唐兵被阿拉伯人停去,其中有造紙工匠,他們又把造紙技術傳到了阿拉伯,于是阿拉伯也設立了造紙工廠。以后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埃及與摩洛哥,也學到了我國的造紙技術。公元1150年,西班牙有了造紙工場。再后來,德國、英國、荷蘭也造起紙來了。16世紀后,造紙技術由歐洲傳到北美洲。此后,逐漸傳遍了全世界。
我國古代的造紙術的發明與傳播,在我國以至世界文化發展史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發展和傳播起了很大作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文化的一項重大貢獻。
學生天地:
推薦網站:
?id=ip&pa=/
#cl
背景資料:
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嗎?
伴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祖先不斷地在尋找新的書寫材料,最終發明了理想的書寫材料,那就是紙。我國造紙術的發明,長時期以來一般都歸功于東漢時的宦官蔡倫,這是因為《后漢書·蔡倫傳》明確記載:“自古書契多編竹簡,其用嫌帛者謂之紙,嫌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蔽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稱‘蔡倫紙’。”
自此,人們常把蔡倫向漢和帝獻紙的那一年──元興元年,即公元1XX年,作為紙誕生的年份,蔡倫也因此而被奉為造紙祖師,差不多所有產紙的地區都為他塑像造廟。在他的故鄉湖南宋陽縣,元朝曾重修蔡倫廟;在他的墓地陜西洋縣龍亭鋪(蔡倫于公元1XX年被封為龍亭侯),也建有祠廟;日本等國的造紙工人,也奉蔡倫為“紙神”。蔡倫受到國內外人們的紀念和崇敬,蔡倫發明造紙術似乎也成定論。但是,自本世紀30年代以來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實踐,動搖了千余年來盛行的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說法。
首先是1933年,黃文弼先生在新疆羅布泊漢代烽燧遺址上發現了一片古紙,這是一片麻紙,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紙面可清晰見到麻,在同一遺址中還發現有漢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簡,因此,該紙當為西漢時期的文物,比“蔡倫造紙”的公元1XX年早了一個半世紀。
其后是1957年,在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羅布泊的紙還要早約一個世紀的西漢初期的古紙,而且有數十張之多,經科技史專家潘吉星教授的研究和分析化驗,確認此灞橋紙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芒麻的纖維所制成。在這之后,1973年在甘肅居延漢代金關遺址,1978年在陜西扶風中顏村漢代窖藏中,也分別出土了西漢時的麻紙。再后是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附近的放馬灘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漢初年文、景二帝時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繪有地圖的麻紙,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漢郵驛遺址中發掘出了多張麻紙,其中3張紙上還書寫有文字。
以上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初期,我國已發明了造紙術,而且當時造出的紙已經可以用于書寫文字和繪圖,這比蔡倫早了兩三百年。東漢蔡倫雖然不是紙的最早發明者,但他改進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為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文房四寶
(一)毛筆
毛筆,據說是秦始皇的大將蒙恬創制的,當然,這只是傳說罷了。實際上,在湖南長沙楚墓中就曾出土過戰國時期的毛筆,為竹桿、兔毫,并有筆套。湖北荊州鳳凰山漢墓曾出土幾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寶,其中除了以簡代紙外,筆、墨、硯均全,筆也是竹管獸毛所制,并有一個中間開口的筆套。這是西漢文帝時的產物。有人說,西周時期即已用筆。毛筆的筆桿一般用竹管制,講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銀制的,那就是工藝美術品了。筆頭所用獸毫分為柔(軟)健(硬)兩類,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則用兔脊毛和黃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雜在一起稱為兼毫。筆頭制作是中間一簇長毫稱為鋒,即筆尖;四周包著稍短的毫稱為副毫。好的毛筆具有尖、齊,圓、健四大優點。尖,指筆鋒如針;齊,指筆毫齊嶄;圓,指筆頭吸水飽圓;健,指富有彈性,毛筆的型號有多種,寫多大的字就用與之相適應的筆,用大筆寫小字,用小筆寫大字,都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產毛筆的地區,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產紫毫(老紫兔毫)筆,為無上佳品,其價如金。明清時期,為浙江湖州善璉鎮所產的選料嚴格、制作精良的湖筆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二)墨
墨的出現很早,《述在書法纂》上說: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說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類礦物質,或礦物顏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倒出現得更早。說是煤煙所成,卻是西漢以后的事。荊州鳳凰山西漢墓出土的墨是顆粒狀的,磨時放在凹形硯池上,用一個扁圓形的研石,壓在墨顆粒上加水磨細或磨成粉末后加水使用。后代的墨確是煤煙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為油煙墨、漆煙墨、松煙墨,分別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燒的煙炱,加黃明膠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時易州的墨和剡縣的紙很有名。五代時,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亂到江南,改進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這就是徽墨的源頭。直到明清時,徽州制墨業更有發展,以胡開文所制為最有名。徽墨的特點是:“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豐肌膩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錠制成各種藝術形態并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中,延續至今,歷久不衰,是我國高檔工藝美術品之一。為了方便,目前一般書畫都采用墨汁,以一得閣和曹素功所產為佳,但講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辦法,創作書畫。
(三)紙
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西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現了麻制的紙,但很粗糙。東漢蔡倫采用多種原料并改進制紙方法,使紙的質量和產量都大為提高。由于紙的廣泛使用,晉安帝才下令廢除了自古沿用下來的竹木簡,把歷史推進到全面用紙的時代。唐代的造紙業非常發達,宣州出宣紙,江西臨川出薄滑紙,揚州出六合箋,廣州出竹箋等,都是上等品。宣紙產自宣州府(今安徽徑縣),自唐以來,歷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樹皮制紙,后逐漸擴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幾種原料。宣紙的特點是: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潔白細密,經久不壞,并善于表現筆墨的濃淡潤濕,變化無窮。古代詩人謄為:“滑如春冰密如繭”,并被稱作“紙中之王”和”紙壽千年”。宣紙的品種多達五六十種,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書畫皆宜,生宣上礬后即為熟宣,因著水不洇,經得多次皴染,適宜于畫工筆重彩。因宣紙價格較貴,學習書法可不用宣紙,用價錢便宜的毛邊紙和連史紙即可。
(四)硯
硯,在西漢時期即已使用,湖北荊州鳳凰山西漢墓出土了硯,我國傳統有四大硯,即端硯、翕硯、洮硯、澄泥硯。端硯產于廣東端州(肇慶市)東郊端溪,唐代就極出名,李賀有詩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贊石工攀登高處鑿取紫色巖石來制硯。端硯有“群硯之首“的稱譽,石質細膩、堅實、幼嫩、滋潤,捫之若嬰兒之膚,溫潤如玉,磨之無聲,發墨光潤。石上且有鴝鵒眼等自然紋理。歙硯產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縣是縣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硯與徽墨乃是“文房四寶”中同產一地的姐妹。翕硯的特點,據《洞天清祿集》說:“細潤如玉,發墨如饑油,并無聲,久用不退鋒。或有隱隱白紋成山水、星斗、云月異象。”端硯資源缺乏,名貴者已不多;歙縣地處黃山之陽,取材廣泛,近年仍有鏤刻工藝極細之藝術大硯出產。洮河硯之石材產于甘肅臨挑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極難。澄泥硯產于山西絳州,不是石硯,而是用絹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里裝滿細泥沙,用來制硯。另有魯硯,產于山東;盤谷硯,產于河南;羅紋硯,產于江西。一般說,凡石質細密,能保持濕潤,磨墨無聲,發墨光潤的,都是較好的硯臺。
紙的故事 篇4
之一
佚名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
遠古時代沒有紙。商朝時,將字刻于龜甲、獸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時,用竹簡(即竹片)、木簡、帛寫字著書。西漢時,勞動人民發明用絲絮造紙,后來用麻纖維造紙。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采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從此,紙的產量大增。唐朝時,造紙術開始外傳朝鮮、日本和阿拉伯、歐洲等地。
(二)教材特點
這篇課文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紙的發明經過。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6、7、8自然段是重點,講述的是紙的發明和造紙方法的傳播,贊頌我們祖先的創造業績。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紙是我們祖先發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要比中國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別形近字,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3、會用"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說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
4、能說出紙的發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從紙的發明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2、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明過程。
四、教學時間:2--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
1、讀通課文,從整體了解課文。
2、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學準備:可以用課件讓學生帶字典
教學過程 :
學前預習:
1、預習課文,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劃詞等
2、預習字詞:寫好偏旁、字典頁碼、注好拼音
3、布置課前查紙的資料
一、整體把握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了解學生
問:"你知道紙的哪些知識?"
A、對課文內容了解比較少
B、和課文差不多
C、除了課文知識另外還知道很多
2、自讀課文,劃句子
A、讀通課文,劃出課文中所講的有關紙的知識,記一記。
B、自讀課文,劃出你不知道的知識。
C、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紙的發展的過程
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有選擇的請幾個反饋
3、再讀課文
(1)對剛才還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讀讀熟
(2)齊讀課文鞏固
4、了解紙的發展過程
A、完成課后練習3
B、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一說紙的發展過程。
C、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加上自己的補充來介紹紙的發展過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時間不夠可挪后)
1、給生字確定部首,有困難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為例講解部首查字法。老師或請會的同學示范,學生跟著做。
要點:部首目錄--部首幾畫(部首)--檢字表--部首--數除部首外幾畫--找到字--字典正文。
對絮和且進行練習,講清獨體字的偏旁確定(起筆)
3、口頭歸納: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圍查外面,獨體字查起筆
4、查自己的名字進行練習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夠掌握紙的發展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理解的基礎上能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
2、出示檢查: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對的要說"對")
3、問:"同學們,像剛才你們這么多人都同時說了"對",這種情況可以用哪個詞語來說明?"(異口同聲)寫詞檢查
"浙江省博物館希望我們班能推薦一批小講解員,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參加。我們要講解的內容就是關于紙的歷史。"
二、學習1--5自然段
1、掌握內容
"我們先要來講的內容就是在紙發明以前人們是用什么來當紙的。
先請大家讀一讀課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詞填表(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
紙的代替品 特點 勞動人民使用情況
“使用情況”根據課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絲綢--方便,貴--買不起)
2、試講
A:古時候,紙沒有發明之前,書是用( )做的,很( )。所以,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 )上,這樣就( ),可是這樣的書( )。
B:可以自己組織書上的語言。
C:在自己組織語言的基礎上,可以補充知識。
準備--指名(不同層次)--再自說--同桌互說
三、學習6--8自然段
"剛才對于紙發明以前的講解都能符合要求!現在我們要來講一講有點難度的內容,那就是'紙是怎么發明的'。"
1、掌握內容
讀課文,填表:
哪個朝代 用什么做 特點 誰發明的 又稱什么紙
無 無
反饋:校對 問:“為什么把東漢的紙叫蔡侯紙?”
2、試講
“我們已經把要講的內容都掌握了,那么講的時候最難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
(1)自讀7-8自然段
問:“你讀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說)
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們自豪?
2、我們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學生邊說就邊讀好這些句子。老師可以示范。
(2)齊讀7自然段
(3)請你說一句贊嘆我們祖先的話,并寫下來。
(4)試講
A、按照課文(7、8):那么紙是怎么發明的呢?--
B、按照課文(7)加自己贊嘆的話
C、用自己的話
準備--指名(不同層次)--再自說--同桌互說
四、兩個內容合在一起說
教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鞏固字詞,完成相應練習
2、擴展知識
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比較組詞
圖 圓 異 導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組詞
糸--絮、緊、紫、累、系
3、聽寫
二、鞏固朗讀
1、同桌分角色讀
2、指名讀
對提示語進行補充:林玲( )地問
對提示語進行替換:林玲瞪大了眼睛說--林玲( )地說
3、男女分讀
4、齊讀
二、課外擴展
1、收集各種新型的紙張(課前準備)
2、四人小組交流
3、進行自我介紹
三、寫一段號召大家節約用紙的話
造紙需要大量的樹皮,如果大量砍伐樹木肯定會破壞環境,現在請你寫一段讓大家節約用紙的話。
紙的故事 篇5
北師大版《報紙的故事》教學反思
《報紙的故事》講述了作者失業后居家訂報紙、看報紙的的一段經歷。
文章非常注重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比如課文中的16自然段。在作者與妻子的一段對話之后,由作者向妻子借錢訂報紙卻遭到拒絕而引出了一連串的心理描寫,充分表現了作者作為一名失業在家的男子漢的那種自責、無奈和慚愧的心理。
而除了運用心理描寫的的手法之外,作者還十分善于通過人物的語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出來。教學時,我把人物“通過語言表達人物心理”作為重點學習內容之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發現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現象。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欣喜。
比如,在學習作者與父親的對話時,學生有很精辟的分析。作者在妻子那里要錢訂報紙,結果碰了個釘子,于是只好硬著頭皮去向父親要。父親沉吟了一下,說:“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
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并聯系上下文和重點詞句,讀出了父親這句話蘊含的心理活動。
一、“沉吟”了一會兒才說,,說明父親嫌《大公報》太貴,不舍得,一時拿不定主意。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
二、父親又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不忍心看到兒子失望的樣子。所以希望兒子訂一份便宜點的小報,這樣既滿足了兒子讀報的欲望,又不會過于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
三、父親既不忍心拒絕兒子,又不能完全滿足兒子的愿望,心里感到愧疚不安,所以用的是商量的語氣與兒子說話。
至此,一個樸實、敦厚、慈愛的父親形象便通過這短短的一句話躍然紙上。
再如作者與妻子的幾句對話,學生也分析得頭頭是道。作者想訂份報紙,妻子說:“訂那個干啥?”從這里可以看出妻子文化水平低,不理解丈夫的心愿。當知道丈夫在家很悶,想通過讀報紙打發日子時,她又說:“你去訂吧。”從中又看出妻子雖然不理解,但還是關心、體貼丈夫,希望丈夫過得快樂。當聽到丈夫說訂一個月報紙要三元錢時,她“啊”了一聲。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這個“啊”的含意,我設計了三種讀法讓學生傾聽、感受、分析、判斷。
一、 第四聲,拖長。
二、 第二聲,短促。
三、 第三聲,拖長。
學生經過辨別,很快品出了言外之意。第一種讀法表示“這么便宜啊。”第二種讀法表示“這么貴啊。”第三種讀法表示“我聽明白了。”再通過聯系上下文,這個“啊”的含意就不言而喻了——妻子嫌訂報紙太貴了。所以當丈夫向她提出借三元錢時,她才會說出“你花錢應該向咱爹去要,我哪來的錢啊”這樣的話,從中看出妻子既體貼丈夫,又不舍得出錢的矛盾心理。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在學習中提高了。
從這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都體會到了“言為心聲”,語言就像一面心靈的鏡子,不論是直接的還是含蓄的,都能讓人通過閱讀和分析感受到人物內心思想的折射。
《報紙的故事》學后感
最近,我們學了一篇孫犁的文章:《報紙的故事》,讀后受益匪淺,對我們很有啟發。
大體內容講的是:在孫犁年輕時,畢業后,沒有找到工作,失業居家。在外面讀書看報慣了,失業居家的他想訂一份報紙,而且是當時有名的《大公報》,但當時這近似一種幻想。定這份報紙需要3元錢,他向妻子要,結果碰了釘子,他又向父親要,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把集上賣麥子掙來的3元錢給了他,讓他定了《大公報》。報紙三天一送,每次他都一字不落的讀過后,才珍重的疊好,放到屋里去。等報紙看過好幾遍時,這些報紙便用來糊墻了,他把有廣告的貼在頂棚上,有文章的貼在外面,按日期排好,這樣就可以在下雨陰天不能出門的時候,重新閱讀文章了。
孫犁用3元錢定了一份報紙,十分珍重,這說明了他對知識的渴望,最后才成為了有名的大作家。讀完了孫犁的故事,在來想想我們實際生活中:在學校,發了許許多多對學生有益的報紙,書刊,而有的同學連看也不看,根本不屑一顧,隨便往桌子里一塞,就再也不去管它了;或者用報紙疊一個紙飛機,到處亂扔。在家中,看電視,玩電腦,什么都行,就是一提書就煩。這就是我們現在對書的態度。學校發這些書是干什么的?難道就是為了讓我們糟蹋嗎?現在有些同學,根本就意識不到知識的重要性,學不學無所謂。
總之,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知識,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報紙的故事》讀后感
今天,我學習了《報紙的故事》一課,這是一篇拓展閱讀,主要需自習。
經過多遍的閱讀及時對課文的理解,我知道了,這篇課文寫了作者孫犁在1935年失業居家,可是因為他對文學的喜愛,還是想訂一份自己認為很好的《大公報》,一月三塊錢,但是由于家中經濟條件有限,和妻子談論后沒有成功,還傷到了自尊心,只好向父親要錢,經過父親努力,終于訂得報紙并看到了報紙里的故事,全文筆調低沉、哀婉,表達了作者對《大公報》的喜愛,反映作者對文學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當時社會如此艱難,想想現在,難道我們不該勤奮學習嗎?
紙的故事 篇6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也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
遠古時代還沒有紙,商朝時,將字刻于龜甲、獸骨之上(即“甲骨文”),周朝時,用竹簡(即竹片)、木簡、帛寫字著書,西漢時,勞動人民發明用絲絮造紙,后又用麻纖維造紙。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采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造紙。從此,紙產量大增。唐朝時,造紙術開始外傳朝鮮、日本、阿拉伯和歐洲等地。
2.教材特點
這篇課文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紙發明的經過。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1、2自然段講用竹片做成的書。第3、4、5自然段講寫在絲綢上的書。第6、7自然段講紙的發明和造紙方法的傳播。第8自然段贊嘆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豪、毫”和“紀、記”,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理解16個新詞語的意思,辨別“發明”與“發現”。
2.會用“誰怎樣他說什么”的句式寫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題。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說出紙的發明經過。
4.知道紙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紙的發明過程,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明過程。
四、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錄音帶。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2.讀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明以前,書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3.完成《作業 本》1、2、3。
(二)教學過程
1.揭題談話。
同學們,我們每天用的課本、作業 本,看的報紙、雜志是用什么做的?
這一張張又白又光滑的紙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紙的故事》會告訴我們這一切。(出示課題)請大家把題目讀一遍。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邊聽錄音,邊看課文,注意讀音。
(2)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①看拼音讀準字音;
②想辦法記住字形;
③聯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劃線字的意思:異口同聲自豪
(3)檢查指導
(4)讀通課文。
①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②放聲自由朗讀。
③用自己的話說說紙的發明過程,并完成課后練習2(用圖形投影顯示)。
3.學習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①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樣的書有什么缺點?
(2)檢查討論,并板書。
竹片(笨重)絲綢(價錢貴買不起)
(3)看板書同桌互說。
4、作業 練習。
(1):作業 本1、2、3。
(2)課外作業 :抄寫生字3遍。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他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引人。
紙發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
2.學習課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思考:①我國最早的紙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紙”是指什么樣的紙?③紙是誰發明的?
(2)檢查討論。
①上述問題②要注意討論得出“紙是咱們中國發明的”的結論。
②在各個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的鞏固及“異口同聲、自豪”等詞的詞意掌握。
(3)指導用自豪的語氣朗讀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讀6、7自然段。
(5)指導“誰怎樣他說什么”句式練習。先結合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然后進行擴散性訓練。
(6)完成作業 本練習5、6。
3.學習第8自然段。
(1)指導有感情朗讀。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體會到“咱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讀。
(3)啟發學生說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進一步體會“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5.由文中人物及插圖,啟發學生對文章第一句話中“幾個同學”進行修改,使語句表達更確切。
6.完成《作業 本》練習4、7。
◆[2003-9-6]
紙的故事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 :了解紙發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 本”、“課外書”問。看著這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 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明以前,書是用( )做的,它太( )了。后來,人們為了( ),就用( )做書,可是太( )了。勞動人民( )。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 (特點)
竹片 笨重
絲綢 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 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 ) 異( ) 州( ) 檢( )
圓( ) 導( ) 洲( ) 驗( )
緊( ) 絮( ) 豪( ) 毫(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地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理解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紙發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那樣的書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課文6-7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
思考:從這兩段里,你讀懂了什么?并用線和圈,把你讀懂的標記出來。
2、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板書:
(材料) (特點)
棉絮、麻 粗糙
樹皮、破布 又輕又薄、便宜
(1)在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詞的鞏固,并用“異口同聲”、“自豪”等詞說話。
(2)使學生明白“紙是咱中國人發明的”,讓學生用自豪的語氣練習讀第7段。
3、自由讀6-7段。
4、指導進行“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練習。
(1)先請學生找出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
(2)進行擴散性訓練。(選擇其他內容,用以上句式練說。)
5、完成課堂作業 本5、6兩題。
三、學習課文第8段。
1、有感情的齊讀這一節。
2、比較句子,理解“真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3、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中體會到“咱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用“ ”劃出來,仔細讀一讀。)?
4、站起來,加上動作再讀一讀。
5、我們的祖先除了發明造紙術外還發明了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你們想知道嗎?(課件輔助,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6、有感情的齊讀全文。
四、鞏固練習。
1、深化拓展
(1)說說我國的四大發明以及它們對世界的貢獻。
(2)談談現在的紙,你想說些什么?你想怎樣再改進紙呢?
(3)寫話練習,寫的內容可學生自定,題目自擬。教師也可以出一組參考題,如《我身邊的紙》、《有趣的紙》、《美麗的紙》、《我對紙的了解》、《紙的故事新編》等。
2、作業 練習。
(1)連一連。
用竹片做的書 粗糙
用絲綢當紙 笨重
用棉絮和麻做紙 又輕又薄、便宜
用樹皮和破布做紙 昂貴
(2)選詞填空。
懷念 紀念
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解放,流血犧牲,我們永遠( )他們。
為了( )抗金英雄岳飛,人們建造成了岳王廟。
(3)用上恰當的標點符號。
媽媽說 不錯 那時勞動人民都買不起書
不錯 那時勞動人民都買不起書 媽媽說
不錯 媽媽說 那時勞動人民都買不起書
板書設計 :
紙的故事
( 材料 ) ( 特點 )
竹片 笨重
絲綢 價錢貴
棉絮、麻 粗糙
樹皮、破布 又輕又薄、便宜
◆[2003年11月11日]
紙的故事 篇8
1935年的春季,我失業居家。在外面讀書看報慣了,忽然想訂一份報紙看看。這在當時確實近于一種幻想,因為我的村莊,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雖然有一所小學校,歷來就沒有想到訂一份報紙,村公所就更談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訂的還不是一種小報,是想要訂一份大報,當時有名的《大公報》。這種報紙,我們的縣城,是否有人訂閱,我不敢斷言,但我敢說,我們這個區,即子文鎮上是沒人訂閱過的。
我在北京住過,在保定學習過,都是看的《大公報》。現在我失業了,住在一個小村莊,我還想看這份報紙。我認為這是一份嚴肅的報紙,是一些有學問的,有事業心的,有責任感的人編輯的報紙。至于當時也是北方出版的報紙,例如《庸報》等,都是不學無術的失意的政客們辦的,我是不屑一顧的。
我認為《大公報》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論是有名的,我在中學時,老師經常選來給我們當課文講。通訊也好,還有趙望云的風俗畫。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副刊,它有一個文藝副刊,是沈從文編輯的,經常登載青年作家的小說和散文。還有“小公園”,還有藝術副刊。
說實在的,我是想在失業之時,給《大公報》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報紙,這是使人苦惱的。因此,我異想天開地想訂一份《大公報》。
我首先把這個意圖和我結婚不久的妻子說了說。以下是我們的對話實錄:
“我想訂份報紙。”
“訂那個干什么?”
“我在家里閑著很悶,想看看報。”
“你去訂吧。”
“我沒有錢。”
“要多少錢?”
“訂一月,要三塊錢。”
“啊!”
“你能不能借給我三塊錢?”
“你花錢應該向咱爹去要,我哪里來的錢?”
談話就這樣中斷了。這很難說是愉快,還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為我的自尊心確實受了一點損傷。是啊,我失業在家里呆著,這證明書就是已經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種地過日子吧,還要訂報。特別是最后一句:“我哪里來的錢?”這對于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我,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之詞!
其實,我知道她還是有些錢的,作個最保守的估計,可能有十五元錢。當然她這十五元錢,也是來之不易的。是在我們結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錢”。每個長輩,賞給她一元錢,或者幾毛錢,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計算一下,十五元錢,她一共要起來跪下,跪下起來多少次啊。
她把這些錢,包在一個紅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頂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鎖。每年春節閑暇的時候,她就取出來,在手里數一數,然后再包好放進去。
在妻子面前碰了釘子,我只好硬著頭皮去向父親要,父親沉吟了一下說:
“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
我對書籍、報章,欣賞的起點很高,向來是取法乎上的。《小實報》是北平出版的一種低級市民小報,屬于我不屑一顧之類。我沒有說話,就退出來了。
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晚上看見我,就說:“愿意訂就訂一個月看看吧,集上多糶一斗麥子也就是了。長了可訂不起。”
在鎮上集日那天,父親給了我三塊錢,我轉手交給郵政代辦所,匯到天津去。同時還寄去兩篇稿子。我原以為報紙也像取信一樣,要走三里路去自取,過了不久,居然有一個專人,騎著自行車來給我送報了,這三塊錢花得真是氣派。他每隔三天,就騎著車子,從縣城來到這個小村,然后又通過彎彎曲曲的,兩旁都是黃土圍墻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個堆滿柴草農具的小院,把報紙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兩眼,就轉身騎上車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讀著報紙。先讀社論,然后是通訊、地方版、國際版、副刊,甚至廣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讀過以后,才珍重地把報紙疊好,放到屋里去。
我的妻子,好像是因為沒有借給我錢,有些過意不去,對于報紙一事,從來也不聞不問。只有一次,她帶著略有嘲弄的神情,問道:“有了嗎?”
“有了什么?”
“你寫的那個。”
“還沒有。”我說。其實我知道,她從心里是斷定不會有的。
直到一個月的報紙看完,我的稿子也沒有登出來,證實了她的想法。
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們住的屋子,結婚時裱糊過的頂棚、壁紙,都脫落了。別人家,都是到集上去買舊報紙,重新糊一下。那時日本侵略中國,無微不至,他們的舊報,如《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都傾銷到這偏僻的鄉村來了。妻子和我商議,我們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報紙,她說:
“你已經看過好多遍了,老看還有什么意思?這樣我們就可以省下數塊錢,你訂報的錢,也算沒有白花。”
我聽她講的很有道理,我們就開始裱糊房屋了,因為這是我們的幸福的窩巢呀。妻刷漿糊我糊墻。我把報紙按日期排列起來,把有社論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廣告部分糊在頂棚上。
這樣,在天氣晴朗,或是下雨刮風不能出門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脫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臥,或立或坐,重新閱讀我所喜愛的文章了。
紙的故事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識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
遠古時代沒有紙。商朝時,將字刻于龜甲、獸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時,用竹簡(即竹片)、木簡、帛寫字著書。西漢時,勞動人民發明用絲絮造紙,后來用麻纖維造紙。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采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從此,紙的產量大增。唐朝時,造紙術開始外傳朝鮮、日本和阿拉伯、歐洲等地。
(二)教材特點
這篇課文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紙的發明經過。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6、7、8自然段是重點,講述的是紙的發明和造紙方法的傳播,贊頌我們祖先的創造業績。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紙是我們祖先發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要比中國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別形近字,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3、會用"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說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
4、能說出紙的發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從紙的發明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2、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明過程。
四、教學時間:2--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
1、讀通課文,從整體了解課文。
2、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學準備:可以用課件讓學生帶字典
教學過程 :
學前預習:
1、預習課文,讀課文、標好自然段、劃詞等
2、預習字詞:寫好偏旁、字典頁碼、注好拼音
3、布置課前查紙的資料
一、整體把握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了解學生
問:"你知道紙的哪些知識?"
A、對課文內容了解比較少
B、和課文差不多
C、除了課文知識另外還知道很多
2、自讀課文,劃句子
A、讀通課文,劃出課文中所講的有關紙的知識,記一記。
B、自讀課文,劃出你不知道的知識。
C、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紙的發展的過程
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有選擇的請幾個反饋
3、再讀課文
(1)對剛才還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讀讀熟
(2)齊讀課文鞏固
4、了解紙的發展過程
A、完成課后練習3
B、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一說紙的發展過程。
C、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加上自己的補充來介紹紙的發展過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時間不夠可挪后)
1、給生字確定部首,有困難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為例講解部首查字法。老師或請會的同學示范,學生跟著做。
要點:部首目錄--部首幾畫(部首)--檢字表--部首--數除部首外幾畫--找到字--字典正文。
對絮和且進行練習,講清獨體字的偏旁確定(起筆)
3、口頭歸納: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圍查外面,獨體字查起筆
4、查自己的名字進行練習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夠掌握紙的發展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理解的基礎上能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
2、出示檢查: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對的要說"對")
3、問:"同學們,像剛才你們這么多人都同時說了"對",這種情況可以用哪個詞語來說明?"(異口同聲)寫詞檢查
"浙江省博物館希望我們班能推薦一批小講解員,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參加。我們要講解的內容就是關于紙的歷史。"
二、學習1--5自然段
1、掌握內容
"我們先要來講的內容就是在紙發明以前人們是用什么來當紙的。
先請大家讀一讀課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詞填表(竹片、笨重、絲綢、方便、價錢貴)
紙的代替品 特點 勞動人民使用情況
“使用情況”根據課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絲綢--方便,貴--買不起)
2、試講
A:古時候,紙沒有發明之前,書是用( )做的,很( )。所以,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 )上,這樣就( ),可是這樣的書( )。
B:可以自己組織書上的語言。
C:在自己組織語言的基礎上,可以補充知識。
準備--指名(不同層次)--再自說--同桌互說
三、學習6--8自然段
"剛才對于紙發明以前的講解都能符合要求!現在我們要來講一講有點難度的內容,那就是'紙是怎么發明的'。"
1、掌握內容
讀課文,填表:
哪個朝代 用什么做 特點 誰發明的 又稱什么紙
無 無
反饋:校對 問:“為什么把東漢的紙叫蔡侯紙?”
2、試講
“我們已經把要講的內容都掌握了,那么講的時候最難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
(1)自讀7-8自然段
問:“你讀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說)
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們自豪?
2、我們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學生邊說就邊讀好這些句子。老師可以示范。
(2)齊讀7自然段
(3)請你說一句贊嘆我們祖先的話,并寫下來。
(4)試講
A、按照課文(7、8):那么紙是怎么發明的呢?--
B、按照課文(7)加自己贊嘆的話
C、用自己的話
準備--指名(不同層次)--再自說--同桌互說
四、兩個內容合在一起說
教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鞏固字詞,完成相應練習
2、擴展知識
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比較組詞
圖 圓 異 導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組詞
糸--絮、緊、紫、累、系
3、聽寫
二、鞏固朗讀
1、同桌分角色讀
2、指名讀
對提示語進行補充:林玲( )地問
對提示語進行替換:林玲瞪大了眼睛說--林玲( )地說
3、男女分讀
4、齊讀
二、課外擴展
1、收集各種新型的紙張(課前準備)
2、四人小組交流
3、進行自我介紹
三、寫一段號召大家節約用紙的話
造紙需要大量的樹皮,如果大量砍伐樹木肯定會破壞環境,現在請你寫一段讓大家節約用紙的話。
◆[2003年9月5日]
紙的故事 篇10
教學目標 :
1 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 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區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 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5 能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重點:
確定左右和上下結構生字的部首。
教學難點 :
在字典部首目錄中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學會課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確確定部首;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
一、質疑揭題(5分)
1 、同學們,你知道書上的紙是怎么來的嗎?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紙的故事。(出示課題)
2、讀一讀,說一說,你想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學習單元提示(3分)
1、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
教師歸納板書: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驟:
(1)、定:定部首
(2)數:部首筆畫
(3)找:檢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數再找,數除部首外筆畫,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 、教師舉例說明,學生跟著試練。絮(系),且(|)。
三、練習查字典(10分)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課件:生字學習)
2、讓學生確定生字的部首。綢(糹)
3、分兩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組各查7個生字并寫出字典頁碼,比一比哪組快。
4、結合完成作業 本第1題。價(單人旁)異(已)故(父)薄(草字頭)錯(金子旁)問(門)
5、教師小結:確定字的部首,獨體字一般查起筆,合體字一般查偏旁。
6、(看課件)指名讀生字,齊讀詞語。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
1、聽課文錄音(課件:課文朗讀),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課件練習3)填空:紙是發明的,他利用造紙,后來人們就把這種紙稱為。
3、給課后習題1的四幅圖排順序,并講一講紙的發明過程。4、自由讀課文,提出你不懂的問題?交流并梳理。
五、學習課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勢表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自由讀課文,哪幾節寫了紙發明以前?(1-5)
3、輕聲讀一讀這幾節,思考課后第四題中的(1)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那樣的書有什么缺點?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們就把字寫在絲綢上面。
課件出示:竹片絲綢做的書。
同桌討論各自的缺點:笨重,貴。
板書:竹片————絲綢
笨重貴
5、同桌相互說,
6、齊讀1-5自然段。
7、師生對讀1-5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2分)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業 :(1分)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3遍。
3、完成作業 本2、3題。
教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激起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
2、了解紙的發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4、圍繞“紙”的話題,結合所學的所感的,嘗試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
一、回顧課文第1—5自然段。(10分)
1、邊讀邊思考,世界上沒有紙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他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脫離課本說一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們就想要找到一種材料用來做書,那就是紙。可紙又是怎么發明的呢?你覺得這節課我們該學點什么?
三、學習第6自然段。(10分)
1、你們想了解的正是課文中我與玲玲想問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
2、了解“異口同聲”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異”,說說字意,理解詞義。
(2)設景說話,加深詞義理解;什么情況下,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過些什么?
(3)讀好問句。
五、學習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讀。
2、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1)重點了解紙的發明過程。(看課件理解)
(2)(課件練習3)。把下面相關的內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紙 東漢時代的紙 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倫蔡侯紙 無法考證 具體的 人樹皮和破布為原料 西漢時代的紙輕薄便宜 比較粗厚 價錢有點貴 兩千多年前
(3)重點理解: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點擊課件(蔡侯紙是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的,它以樹批和破布為原料,又輕又薄,價錢便宜。)
課件:認識蔡倫、歐洲;理解“又輕又薄”。
教師提示歸納:用“發明時間、發明者、造紙原料、紙張特點”這幾點來回答。
3、指導朗讀。
(1)自由讀,想想:你覺得該怎樣讀?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為什么是自豪的?
(3)抓關鍵句體會。
紙是咱們中國發明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我國就已經有紙了。
過了一千多年,中國的造紙方法傳到歐洲,外國人才懂得造紙呢!
小組討論:聽了媽媽的介紹,又經過你自己的學習,你想說寫什么?
(4)課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嗎?
六、學習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讀。
2、理解“不禁”,想想:為什么是“不禁齊聲贊嘆”?
3、比較句子。我們的祖先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4、討論:你認為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了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比外國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紙,而且外國造紙的方法是從中國傳出去的;不斷改進造紙技術和方法。)
5、板書:邊板書邊理解“輕薄”
棉絮和麻做紙—樹皮、破布做紙
(粗厚) (輕薄便宜)
七、拓展說話(4分)
1、學生說說四大發明,進一步體會中國人民的偉大。
課外閱讀:
“火藥的發明”“畢升發明印刷術”“指南針”“蔡倫造紙術”
2、看看現在的紙,理解紙在現代社會中的不斷進步。《你知道下面紙的新鮮事嗎?》《生活中處處有紙,你相信嗎?》
3、寫話練習,把自己最感動,最想說的或很感興趣的話寫下來。
八、作業 :(1分)
1、完成作業 本上剩余部分。
2、把紙的發明過程回家說給父母聽一聽。
板書:
1、紙的故事
紙的發明過程:
竹片做成—絲綢當紙—棉絮和麻做紙—樹皮、破布做紙
(重) (貴) (粗厚) (輕薄便宜)
◆[2003年5月11日]
紙的故事 篇11
[教學目標]1、知識教學:了解圍繞紙而展開的故事情節;掌握“攢、瞇、擱、癱、瘓、塌、吝、嗇”等字。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聽,說一個較為曲折的故事。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并學習老班長關心,幫助同志進步的崇高思想品質。[重點、難點]1、重點:學會聽、說老班長的五件事。2、難點:聽錄音時重點的掌握。[教學方法]聽聽說說。[教具準備]錄音機、幻燈片等。[教學時數]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真聽取課文錄音并摘錄筆記,復述時應忠于原文。2、理解故事內容,培養節儉精神。[重點、難點]1、重點:聽懂課文錄音,理解故事內容。2、難點:同上。[教學方法]聽聽說說。[教具準備]錄音機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在生活中,聽人家念文章、讀文件,是常有的事,怎樣聽、聽后怎樣復述給別人聽,都要講究方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聽說訓練的課文,我們就要學會這種本領。(二)聽錄音前,提醒學生在口頭復述時要注意三點:一是用講故事的語氣,而不要用背書的語氣;二是重要的詞句盡量用在復述中;三是聲音響亮。(三)播放第一遍錄音,了解故事主要內容,記憶重要片斷。(四)在較為完整地了解故事內容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基礎上,播放第二遍錄音,著重注意基礎知識。(五)在理解故事精神和落實部分字詞句的基礎上,進行口頭復述,可采用分段復述的方法,要求說第一個事例時,要包括開頭部分,說最后一個事例時,要包括故事的結尾,復述故事時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三點注意事項。(六)簡評學生的復述。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聽說能力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實踐價值。2、落實字詞句段的基礎知識教學工作。[重點、難點]1、重點:字詞句段的基礎知識教學工作。2、難點:理解聽說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教學方法]講授法。[教具準備]幻燈片等。[教學過程](一)再次聽課文錄音,聽的過程中,教師指點每一段的主要內容,為下面的教學工作作好準備。(二)落實字詞的教學工作。(出示幻燈)積攢(zǎn):一點一點地聚集。津貼:供給制人員的生活零用錢,也指工資以外的補助費。稿箋( jiān ):稿紙。摞(luò):量詞,用于重疊放置的東西。餞(jiàn )行:設酒食送行。尷尷(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文中有“困窘、抱歉”的意思。窟窿(kū·long):洞。吝嗇(lìn sè):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當用不用。(三)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 ):由使用稿紙引起回憶。第二部分(2-12):老班長向“我”贈紙和愛惜紙的事例。第三部分( 13 ):點出“我”愛惜紙的原因。(四)本文的線索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誰?明確:線索:紙主要人物:老班長(五)為什么用《紙的故事》做題目?明確:主體部分的五件事都是形成“我”極度愛惜紙的原因,全文都是緊扣“紙”寫的。(六)歸納中心。贊頌老班長舍己為人,一心幫助同志進步的崇高思想品質。(七)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本練習,預習漢字的結構。板書設計:教學后記:復述能力不強,不能用自己的話、用講故事的語氣進行復述。
紙的故事 篇12
篇一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文學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導學生認真閱讀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寫,注意語言描寫對心理描寫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點為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學難點為文章的心理描寫,同時注意語言描寫對心理描寫的表現作用。
教學準備
有關孫犁的生平和《大公報》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報紙嗎?你都喜歡讀什么報?為什么?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孫犁的文章《報紙的故事》。
2 簡介作者。請同學們讀讀自己課前查閱的有關孫犁的的生平簡介。要求學生認真聽,并互相補充。
3 簡介《大公報》。課題中所說的報紙是什么報?誰來介紹一下《大公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孫犁與報紙之間有什么樣的故事。
二、自讀課文,交流探究,理解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 課文圍繞報紙寫了幾件事?指導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內容。(籌訂報紙、喜讀報紙、裱糊房屋)
3 再讀課文,看看作者想訂報紙的原因是什么。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一是作者認為《大公報》是一份嚴肅的報紙,二是《大公報》上的文章好,三是想給《大公報》投稿。)
4 “我”想訂報紙,為什么說自己是“異想天開”?
5 “我”是怎樣和妻子商量的?
(1)分角色朗讀“我”和妻子的對話,注意人物的語氣。
(2)從妻子的幾句話中,可以看出妻子當時是怎么想的?你又能體會到妻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3)“我”聽了妻子的話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讀對話下面一自然段,聽了妻子的話,“我”的自尊心為什么受到了損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你覺得這段話中的哪個詞最能表達出作者的這一心情?(作者自尊心受到損失的原因:一是失業在家,證明書是白念了;而是作為一個男子漢不能賺錢養家,還伸手想妻子要錢,面子上難堪。“千鈞之重”)再讀這一自然段,體會作者的這一心理活動,讀出感情。
6 作者后來到底是怎樣訂到報紙的?這時又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的?(愉快而滿足)
7 作者在描寫他讀報時“先讀社論……放到屋里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理?(表現了作者對報紙的喜愛,對這些來之不易的知識十分珍惜。)
8 夏天雨水大,“我把報紙按日期排列起來……把登廣告的糊在頂棚上”,以及課文最后一段都寫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有感情地練習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作者的自我解嘲。
三、總結
1 “我”事業在家,且要訂報看報,你如何評價這件事?
2課文中對作者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很細致,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的心理描寫?讀一讀,再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讀的報紙,課后注意收集自己喜歡的報紙,把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剪貼,這樣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還可以為自己的寫作積累材料呢。
作業設計
組織一次讀報活動,并展示學生的剪報集。
板書設計
報紙的故事
籌訂報紙
喜讀報紙
裱糊房屋
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報》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文學、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學習心理描寫,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畫出優美詞句。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不學無術 不屑一顧 異想天開 責難之詞 無微不至
3、再讀課文,寫出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
4、畫找出文中幾處心理描寫的地方,讀一讀,體會句子要表達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寫的作用。
(例: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種愉悅的心情寫出了自己的閑適與滿足,實際上是作者苦中求樂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種自我解嘲。這樣寫,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無奈和悲哀。)
5、細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并簡要回答:
(1)“我”為什么一定要訂閱《報》?
(2)“我”怎樣裱糊房屋?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用心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你讀后的感受。
6、質疑問難,交流研討。
一、說教材
《報紙的故事》屬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個主題單元“往事”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片閱讀課文。這是作者孫犁記敘自己失業居家后訂報紙、讀報紙的一段經歷,全文筆調低沉、哀惋、表現了作者對《大公報》的喜愛,反映了作者對文學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本課主要的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如何更好的閱讀。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根據小考閱讀題常見題型分析本文可能出現的試題,并加以解決。本文我設計了兩課時,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了解作者,學會本文字詞。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段落劃分。學會加小標題的方法,并學著給文章所講的幾件事加小標題。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是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文學和真理的不懈追求。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導學生認真閱讀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寫,注意語言描寫對心理描寫的表現作用。運用老師教會的閱讀方法當堂練習閱讀并完成課件上的閱讀題。
2.情感目標:
通過對本文的閱讀學習,體會作者的窘迫生活。讓學生明白現代生活的優越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應該好好學習。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重點為學習重點詞語,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學難點為學會閱讀的方法,并運用于實踐閱讀中。
為有效達成以上教學目標,落實教學重難點,教學本課,我預計分兩課時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本課內容:第一課時:側重基礎知識的積累與學習,于是我在設計本課時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掌握字詞。在展示對文本的理解時,我采用“我搶麥克風”這個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第二課時:深層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對文學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并用學到的閱讀方法閱讀課件上的閱讀題。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引導、發現”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因此教學本課之前,我先下發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并要求學生對文本先作初步全面的整體感知:
1、認真讀文章,讀正確讀通順。注意幾個多音字,如落 難 省 便 菲,給它們注上拼音并組詞。這是自主學習的內容。
2、小組間思考:文本主要寫了什么?做好展示的準備。這是合作的學習方法。試著給每一部分歸納一個小標題;這又是探究的學習方法。運用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文章,這又是引導和發現的學習方法的體現。
五、說學情
我們的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是,他們的基礎很差。表達能力不是太好,又容易怯場。閱讀能力差。基礎知識的積累太少,積極性很難調動。都是我急要解決的問題。于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培養學生的以上能力為主。依據這些問題設置教學。比如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方面我注重每節課的詞語積累和加強訓練。在訓練表達能力方面我主要推出“我搶麥克風”的教學環節,最直接的訓練口語表達。我想只要堅持一定會滴水穿石的。
六、說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下面我就本課第一課時的學習流程做一交代:
首先我采用看圖片,討論:讀報,青少年應讀怎樣的報紙?激起學生興趣,導入課文。然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直揭課題,學生展示作者資料,檢查導學案,展示預習成果,學生互解疑,教師急糾正。下來在課文內容理解的教學中學生搶著發言。使課堂的參與進入激情階段。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表達讓我感慨。復習加小標題的方法,段落的劃分,并用加小標題的方法給文章事件加小標題不僅學以致用,更有當堂小測試的妙處。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樂在其中。為了更好鞏固本節課學習重點我設計了當堂小測試。在知識的拓展延伸方面我主要體現在作業的布置方面。要求學生讀報收集喜歡的資料。都說“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 為了以上環節能節省更多時間,為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加之教師的任務驅動,相信學生都能在課外自主閱讀,這樣課堂上就可節省許多時間,為學生展示部分留有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展示,快樂提高。
七,說教學反思:
針對六年級的孩子,應該更充分尊重他們的發言,尊重他們的觀點,但是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既定目標,特別是處理“我搶麥克風”這個環節,包辦的了一些,學生真正交流,課堂生成的東西太少了。這也是我以后課堂上需要努力的方向。還需積極學習進取,加強自身的業務能力。
總之,在全縣大抓高效課堂的今天,我是摸著石頭過河,也許,還是有點迷戀沿途的風景了。現在我認識到走的路還長,需要向各位優秀教師學習的還很多,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點石成金。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上是我的說課材料,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點批評。謝謝大家!
紙的故事 篇13
一. 教學內容:《報紙的故事》《母親的純凈水》二. 學習目標1. 基礎知識目標生字:鈞jūn 古代重量單位,今三十斤 糶tiào賣 裱biǎo 髦máo 菲fěi菲禮 叩kòu叩門多音字:形似字:正音字:即jí即位,不讀jì 嘖zé形容咂嘴或說話聲,不讀zā詞語:幻想:對沒有實現或不能實現的事物有所想象。本文是形容訂報的難度。沉吟:遇到復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頭自語。裱糊:用紙糊房間的頂棚或墻壁等。不屑一顧:不值得一看。形容對某一事物極端輕視。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無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細心周到。這里是反語,指出日本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全面侵略中國。時髦: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它事物入時。莫名:沒能說出。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樣子。形容名聲很大。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 文學常識目標孫犁:河北人,現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短篇小說《荷花淀》。他的作品風格獨特,樸實、清新、如詩如畫。他是現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荷花淀派”的領袖人物。 3. 篇章知識目標人物對話、心理活動描寫。記敘文中小事的深度開掘。 4. 思想情感目標1)通過對《報紙的故事》一文的學習,自覺培養渴求知識、渴求文化的意識和心態,進而促進自己學習的內動力。2)通過對《母親的純凈水》一文的學習,培養自己從小事做起,純潔思想,滌蕩污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自己健康成長。 三. 重點、難點重點:理清文章的線索,準確理解作者的情感。設置懸念和對事件思想深度的挖掘。難點:兩種描寫方法。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四. 課文分析《報紙的故事》:文題中的“故事”二字已經明確地告訴了讀者:本文的事件的發展變化是比較曲折的。但是全文線索很清晰,這也反映出大家小文的精致。本文以報紙為線索,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就轉身騎上車走了),寫了“想訂報紙”。在這部分里,作者首先寫了“想訂《大公報》”的原因:(1)《大公報》是份嚴肅的報紙。(2)報上的文章好。(3)想給《大公報》投稿。其次寫籌訂報錢。先向妻子借,不成。后向父親要,總算成了。可見,當時現實的貧窮的生活給一個文化人帶來的壓力,訂份報紙有多困難。在這部分里,有兩點請同學們重視,要認真思考和揣摩。一是“我們的對話實錄”這段人物語言描寫。這10句兩人的對話簡單、明了,不加任何修飾,屬于白描式的對話描寫,但是把人物的復雜心理活動表現得準確、全面、鮮明而又賦有個性。例如妻子的語言:“訂那個干什么?”表面看,說明她對報紙的用途不明白,實際是表現了她的文化水平低,對丈夫的想法不理解的心理。一個“啊”字表現了她驚訝訂報的錢貴的心理。接下去的一句話就是明確地表示了拒絕的態度和心理。二是大段的“我”的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了一個男子漢自尊心受到損傷后的心理感受。這段文字寫得低沉、抑郁,讀起來很沉重,但是又寫得非常得體,對妻子的理解合情合理。第二部分(我坐在柴草上——證實她的想法),寫了喜讀報紙。從讀的順序和細致程度,表現了我對《大公報》的喜愛之情,對文化的渴求之情。第三部分(這一年夏天雨水大——結尾),寫巧用報紙。這一部分寫得非常幽默,是文人的一種自我解嘲。既表現了一種滿足愉悅的心理,又反映出“我”苦中求樂的心理,同時也表現了“我”對文學、知識、真理的執著追求精神。全文記敘了“我”訂報紙的前后曲折經過,表現出一位文化人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對文化的渴求與期盼。板書: 《母親的純凈水》:本文可以采用在第十五周課程里面向同學們介紹的一種閱讀方法,即“課題擴展法”來學習。對文題,我們可以設計這些問題:是母親買的純凈水?是母親做的純凈水?是母親用的純凈水?純凈水有什么深層意義?圍繞這些問題來研究課文,文章的內容就很容易地把握了。文章首先寫了母親每周二、周五都給我買一瓶純凈水,以備體育課后解渴用。接著寫同學們發現了我的純凈水是“涼白開”,使我很丟面子,“當即扔掉”。再接下去寫我回家后責備母親,母親教育我,我也認識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錯誤。最后寫我的發展改變了生存環境。根據上述內容,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板書:本文可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開頭——說“是”),寫了母親為女兒準備“純凈水”,女兒知道純凈水是涼白開后責備母親,母親對“她”進行了思想教育,使她認識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錯誤。第二部分(最后一段),寫自己接受了母親的教育,茁壯成長,用自己的智慧改變了生存狀況。本文有幾個句子,同學們應該重點把握:1. 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本句話的“窮”字有兩層意思,第一個“窮”字是指經濟上、物質上的貧困、貧窮。第二個“窮”字是指思想上的貧窮。即精神境界的粗俗和低級。2.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了心靈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塊寬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溫暖的新衣——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魔術師手中的那種幕布,用它變幻出絢麗多姿的未來。這個句子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表現了我在母親教育后思想認識的提高。形象地告訴人們“窮”是不可怕的。從積極方面看,“窮”是促進人們反省、探求、奮發進取的動力,這樣就能改變生存環境,創造出輝煌的業績。消極對待貧窮,只能使人萎靡不振,自消自滅。這句話思想很深刻,同學們要細心體會、理解。3. 她認為,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媽媽的“純凈水”。本句的“純凈水”有兩層含義。表面是指母親為女兒準備的涼白開。深層是指母親對女兒的思想教育就像“涼白開”一樣質樸、純潔、實用,能洗滌一個人思想上的“塵垢”。也表現了女兒對母親的教育理解很深刻。 本文的寫法很有特色,有幾點值得注意。1. 詳略結合的手法。詳寫和略寫是記敘文中常用的兩種敘事、寫人、寫景的方法,而且二者是配合使用。什么地方該詳寫,什么地方該略寫,這都要根據文章所要表現的主旨的需要而定,不可隨心所欲。本文寫母親為女兒準備“純凈水”,女兒因喝“純凈水”而丟面子,母親對女兒的思想教育,我的認識等寫得都很詳,而我后來的發展,不忘母親的教育寫得略,是概敘交待。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呢?這是本文主旨的需要。本文表現的重點就是母親對我的思想教育和我認識的提高。為了很好的表現這些,就得把 “純凈水”和來龍去脈交待清楚。這樣,這部分就得詳寫。而我的后天的發展情況是母親這種思想教育的必然結果,即使不交待,讀者也能推想出來,因此略寫,點到為止。那么略的部分不寫行不行?答案是肯定的,不行。因為不寫,文章的結構不完整。2. 設置懸念本單元有三篇課文都運用了這種寫作方法。懸念是引起讀者急切期待的欣賞心理的一種寫作技巧,或叫藝術手段。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具體做法有:(1)提出問題,暫不解答,引起懸念。本文就是采用這種設置懸念的方法。家里的收入不高,母親每周卻給女兒買兩瓶“純凈水”,這種消費和收入的矛盾,形成了懸念。《花臉》一文也是采用這種方法。(2)中斷情節,插敘其它有關內容。(3)轉移矛盾,突出矛盾,逐步加深和擴大懸念。設置懸念要自然,合情合理。要集中,不能零碎,最后要解開懸念,解開時要照應好。另外,本文對一件小事的開掘深度也值得同學們學習、思考、借鑒的。作者的這種做法對于我們的閱讀、觀察、思考都有啟發意義。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一. 選擇六個加點字注音。千鈞 叩頭 裱糊 時髦 糶米 省悟 閑暇 二.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責難(nán nàn) 蕓菲(fěi fēi) 便宜(pián biàn) 行情(xíng háng) 三. 解釋下列詞語并分別造句(長句)。隨心所欲:大名鼎鼎:不屑一顧: 四. 填空。1. 《報紙的故事》作者 ,他是 著名 家,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有 。2. 沈從文是 家, 家,代表作有小說 。 五.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一)我首先把這個意圖和我結婚不久的妻子說了說。以下是我們的對話實錄:“我想訂份報紙。”“訂那個干什么?”“我在家里閑得很悶,想看看報。”“你去訂吧。”“我沒有錢。”“要多少錢?”“訂一月,要三塊錢。”“啊!”“你能不能借給我三塊錢?”“你花錢應該向咱爹要去,我哪里來的錢?”談話就這樣中斷了。這很難說是愉快,還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為我的自尊心確實受了一點損傷。是啊,我失業在家里呆著,這證明書就是已經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種地過日子吧,還要訂報。特別是最后一句:“我哪里來的錢?”這對于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我,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之詞!1. 這段文字運用了兩種描寫方法,分別是 ; 。2. 妻子先說:“訂那個干什么?”后又說“你去訂吧。”這兩句矛盾性的話應該怎樣理解?3. 當我說出“訂一月,要三塊錢”時,妻子“啊!”了一聲。發揮你的想象,請把妻子說“啊”時的表情、語氣、語調、心理活動寫出來。4. “確實是千鈞之重的責難”一句應該怎樣理解? (二)她點點頭。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親的話:窮沒什么。它不是一種光榮,也絕不是一種屈辱,它只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態,是她需要認識和改變的一種現狀。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了心靈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塊寬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溫暖的新衣——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魔術師手中的那種幕布,用它變幻出絢麗多姿的未來。5. 劃出文中的比喻句。6. 本段話是“她”對母親的教導的理解和認識。談談你讀后的感受(聯系實際,有層次)。【試題答案】
一、二、三略。
四. 1.孫犁,現代,文學,《荷花淀》。
2. 現代著名文學,服裝史研究專,《邊城》。
五. (一)1.對話(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2.第一句話表現了妻子文化水平低,對讀報沒興趣,對訂報不理解。第二句話是我在做了解釋后,妻子對“我”的理解和關懷,表現了她是一位通情達理的人。
3.略。
4.表明了作者的自尊心受到損傷,作為一個男子漢,讀書人,還要向妻子借錢。表現了作者的自責、無奈、慚愧的感受。
(二)5. 如果——新衣。
6. 略。
紙的故事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豪、毫”和“紀、記”,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理解16個新詞語的意思,辨別“發明”與“發現”。
2.會用“誰怎樣他說什么”的句式寫一句話;會用“怎么”提問題。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說出紙的發明經過。
4.知道紙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紙的發明過程,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明過程。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
2.讀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明以前,書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3.完成《作業 本》1、2、3。
(二)教學過程
1.揭題談話。
同學們,我們每天用的課本、作業 本,看的報紙、雜志是用什么做的?
這一張張又白又光滑的紙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紙的故事》會告訴我們這一切。(出示課題)請大家把題目讀一遍。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邊聽錄音,邊看課文,注意讀音。
(2)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①看拼音讀準字音;
②想辦法記住字形;
③聯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劃線字的意思:異口同聲自豪
(3)檢查指導
(4)讀通課文。
①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②放聲自由朗讀。
③用自己的話說說紙的發明過程,并完成課后練習2(用圖形投影顯示)。
3.學習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①在紙發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樣的書有什么缺點?
(2)檢查討論,并板書。
竹片(笨重)絲綢(價錢貴買不起)
(3)看板書同桌互說。
4、作業 練習。
(1):作業 本1、2、3。
(2)課外作業 :抄寫生字3遍。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他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引人。
紙發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
2.學習課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思考:①我國最早的紙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紙”是指什么樣的紙?③紙是誰發明的?
(2)檢查討論。
①上述問題②要注意討論得出“紙是咱們中國發明的”的結論。
②在各個問題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的鞏固及“異口同聲、自豪”等詞的詞意掌握。
(3)指導用自豪的語氣朗讀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讀6、7自然段。
(5)指導“誰怎樣他說什么”句式練習。先結合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然后進行擴散性訓練。
(6)完成作業 本練習5、6。
3.學習第8自然段。
(1)指導有感情朗讀。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體會到“咱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讀。
(3)啟發學生說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進一步體會“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5.由文中人物及插圖,啟發學生對文章第一句話中“幾個同學”進行修改,使語句表達更確切。
6.完成《作業 本》練習4、7。
◆[2003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