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案(精選14篇)
《司馬光》教案 篇1
課前透視: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利于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4、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網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花園里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著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5.記住字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五、寫字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現六個字的規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二、朗讀、理解課文
1.指名讀課文,數數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你還知道哪些朝代?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還要高,缸里裝滿了水(課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瀆給你的同桌聽—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什么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哪些危險呢?
(4)你準備怎么讀?
(5)組內練讀后,全班匯報讀。
5.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因為這關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瀆。
(4)個別同學展示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這個辦法不好。雖然大人個子高或者能想辦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來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著)試著用這樣的語氣讀讀這段。
(2)試著做司馬光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為什么?
(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是“使勁砸”)為什么司馬光要用這么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4)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馬光的辦法最好,因為缸大,水深,水對缸中小朋友威脅最大,如果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嗎?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贏得了時間) (5)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動腦筋、聰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8.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三、總結全文
齊讀全文,釋疑
司馬光新傳
天氣晴朗,司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議大伙來玩捉迷藏,輸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頭剪子布!”
“哇!司馬光你輸啦!你來抓!”
說完,孩子們一下沒了蹤影,藏得非常隱秘,只有一個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頭探腦地張望,可一不留神,“撲通”一聲掉進了缸里。
大家聞聲而來,不由得著急了,在那兒議論紛紛,有的說想把水舀干;有的則慌張得不得了,詢問是否要叫大人過來。只有司馬光鎮定自若,只聽他大喝一聲:“慢!”說著就拿起大石頭砸去。他知道,時間緊迫,不能讓人離水,就讓水離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長聞訊趕來對司馬光說:“孩子,缸砸不得!這是咱地區的利稅大戶。”司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著“酒”這個字。村長對司馬光搬出了“地方保護主義理論”:“雖然是假酒,但咱們得靠它謀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緊,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這樣的場面,如果你是司馬光,你該怎么辦?的確,這真是現代社會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生命與財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馬光》教案 篇2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今天,我請來一位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聽完之后,請告訴老師這是講的誰的故事? (看動畫,聽朗讀課文)
2、交流答案。問:司馬光姓什么?
3、引入復姓:諸葛、東郭、淳于、歐陽等,讓學生邊看卡片邊讀。
4、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二、學習生字
(各種形式學習生字)師領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開火車讀、猜讀等。
三、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交流
2、齊讀1段,點撥:交代了時間、人物。
3、齊讀2段,點撥:交代了地點。
4、自讀3段,點撥:交代了事情的原因。
課中操,放音樂《烏鴉喝水》
5、看課件,其他小孩有什么反應?指導讀4段,讀出慌張語氣。
6、學習5段,司馬光怎么做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請同學表演。并提示這是事情的經過。
7、學習6段,齊讀。事情結果如何?
8、小結課文內容。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么?
2、遇到下面情況你會怎么做?
⑴假如你被鎖在教室里,該怎么辦?
⑵ 在超市里,遇到一位迷路的小朋友,你可以怎樣幫他?
五、講司馬光《警枕》的故事。
《司馬光》教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5
《司馬光》教案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 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 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 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 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 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 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 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 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 指導學生看圖。
(1) 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 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 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 “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 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 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 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 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 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 小組內練讀后,全班交流。
(6) 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 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 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
(2) 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 小組內練讀。
(4) 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 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 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 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 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 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 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 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 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 練習背誦課文。
2、 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 學習生字“我會認”
2、 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 學生交流學習。
4、 匯報學習體會。
5、 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 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 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 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 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 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 比一比,再組詞。
救( ) 勁( ) 司( )
球( ) 徑( ) 同( )
轉載自中國教師網
《司馬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會書寫要求寫的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司馬光嗎?誰知道?給大家講一講好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說一說)
2.(出示司馬光人物頭像)師介紹: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復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板書課題:司馬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多媒體課件和課文朗讀的錄音,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
2.提問: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么事?(學生概括故事)
3.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③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師檢查讀文情況。①出示詞語,指名認讀。②出示生字,學生交流識記方法,開火車認讀。③分段讀課文,集體評議、訂正。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引讀第一小節。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3)古時候是什么時候?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時候?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回答)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標一標有幾句話。
(2)指名讀,想一想:他指的是誰?
(3)出示句子,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幾個小朋友玩。
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4)花園里有什么?(自由讀。)
(5)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看圖)缸里的水多不多?從課文中措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學習課文第三、四段。
(1)這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2)看見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別的小朋友怎么樣?(指導用著急的語氣讀第四段。)
(學生練讀、評讀)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讀,用──畫出小朋友表現的句子,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4.學習課文第五段。
(1)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讀)
(2)出示句子:哪句話好?為什么?(學生讀句子,比較異同)
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標出△。
(4)把自己當成司馬光,邊讀邊做動作。
5.學習課文第六段。
(1)指名讀,想想結果怎樣?
(2)用輕松愉快的語氣讀一讀。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己讀,指名讀)
四、總結全文
1.談收獲: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2.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什么辦法救人?
板書設計:
20.司馬光
小朋友 司馬光
慌了 沒有慌
哭 叫 喊 跑 舉 使勁砸
第二課時
一、鞏固識字
1.問答對唱:學生分兩小隊,老師進行指揮。先由師唱什么字豎心旁?誰猜對了誰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學接著唱,對答老師慌字是個豎心旁,我猜對了我就走,回答完畢回到座位。
2.讀一讀數量詞: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塊石頭、一個小朋友。
二、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引導學生觀察,找出規律。(要寫的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橫排兩個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師范寫,學生觀察,練寫。重點指導寫好雙耳旁。
3.展示、評議。
三、背誦課文
1.指名看圖敘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誦。
3.自由背,喜歡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誦全文。
四、實踐活動
1.積累詞匯:
(1)找出課文表示數量的詞。誰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自由說。
(2)口頭擴展詞語,如:司司機、公司用慌、假、別、嚇、塊、救口頭組詞。分小組討論、積累,再大組比賽,指定時間內,看哪組組的詞最多。
2.創新故事會:學生交流有關司馬光的故事。
編輯短評:教案中的教學方法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便于教師借鑒和操作,有些教法和問題設計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師設計教學的思路。
《司馬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司、假”等 13 個生字,會寫“別、到”等 6 個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指導學生能從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司馬光在危急時刻能冷靜分析、動腦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課前我們搜集了關于“司馬光”的資料,誰能用簡單的一兩句話來說一說。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說一說。)
2.(出示司馬光人物頭像)師介紹: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復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板書課題:司馬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么事情?
2、指名(1-2人)說說文章內容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課文讀的很賣力、很認真,昨晚布置了預習,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有沒有信心?
3.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帶拼音詞語,指名認讀。
(2)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學生交流識記方法,“開火車”認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引讀第一自然段。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3)“古時候”是什么時候?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時候?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回答。)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誰?
(2)出示句子,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幾個小朋友玩。
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3)讀這一段第二句話,把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讀清楚。(學生自由讀。)
(此環節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5)花園里有什么?(自由讀)
(6)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看圖,缸里的水多不多?你從哪看出來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讀出來嗎?(學生練讀、評讀。)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小朋友是怎樣掉進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就是不留神、不注意)
(3)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著急嗎?用著急的語氣讀讀。
(學生練讀、評讀。)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讀讀本段,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看到這種場景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變化?
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2)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教師板書:慌、叫、喊、跑、找。
(3)從這幾個詞看出小朋友比較慌張、忙亂(你能帶著這種慌張、忙亂讀讀這一段嗎?)
(4)你能用“有的……有的……”來說話嗎?
5、過渡: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就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司馬光動作的詞。
(1)師:沒有慌、舉起、使勁砸、幾下子,從“幾下子”可以看出時間短,司馬光非常聰明、果斷。
(2)指導讀:請同學們讀這一段,讀出司馬光勇敢、果斷。
板書:沒有慌 舉 使勁砸
6.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們高興嗎?
(2).請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第6段。
四、說板書:
五、總結全文
談收獲:1、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2、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什么辦法救人?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由讀,指名讀)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引導學生觀察,找出規律。
2.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練寫。
3.展示、評議。
作業:背誦課文
《司馬光》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3、指導說話“有的……有的……還有的……”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馬光,最后。
[低年級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強,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學生說得較有條理。]
過渡: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這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自讀,想想第一小節告訴了我們些什么?
2、指名讀,交流,相機理解個別詞語,朗讀句子:
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古時候:距離現在很遠的時候,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是發生在距離現在近一千年前。)、地點(花園里)、人物(司馬光和小朋友們)
提示,比較這兩種說法,哪一種好。
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遠處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師:是啊,小朋友們在這里玩真是太危險了。
[第一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存在的隱患。但發現這些內容要讓學生歸納出來有些困難,站起來的小朋友都是讀文中的句子。經過思考,修改如下:每個故事都有它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經過(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和結果,讀讀第一小節,告訴了我們這里的哪些內容?]
過渡:司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園里玩,他們玩得可開心了,可你們知
道嗎?玩著玩著竟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學習第二小節
1、讀讀第二小節,說說發生了什么事情。
(學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里。)
2、這是一只怎樣的水缸?(指名說,強調“在假山下面”,“大”,“裝滿水”)一位小朋友掉進這裝滿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會遇到什么危險呢?(指名交流)
[再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水缸”是為了讓學生再次進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險。]
3、是啊,這時的情況十分危險,真是“千鈞一發”(出示詞語,領讀)突然發生這們的意外,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心里害怕極了,嚇得一點主意也沒有,這句話中有一個字最能說明小朋友此時的心情,哪個字?(點:慌)你還從這句話中哪些詞看出小朋友“慌”了?(點:哭喊跑)
(1)他們會怎么喊呢?
(2)小朋友們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還有的跑去找大人來幫忙,急壞了的小朋友還可能會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3)小朋友們真是急啊,你們看到這們的情景心里急嗎?那你們一定能讀好這一小節。(自由讀,指名,男,女,齊。)
過渡:此時,有一個小朋友的表現與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誰呀?司馬光有沒有逃走?有沒有害怕?師:他非常冷靜,鎮定,他是怎么做的?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讀讀第三小節,把寫司馬光動作的詞圈出來。
2、指名說說司馬光是怎么做的。
3、比較句子:
司馬光沒有慌,他拿起一塊大石頭,砸那口缸。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低年級學生要他們獨立找出一句話里的重點字詞,比較困難,把重點字詞點出來,通過對比,學生比較容易感受到重點字詞的作用。]
4、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1)指名。
(2)誰愿意上來學學司馬光砸缸的樣子?
(3)一起讀好這句話
5、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小朋友們,你們此時的心情怎樣?
五、總結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們也松了一口氣,可多虧了司馬光了,誰來夸夸司馬光?
2、司馬光在這種十分危急,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一點也不慌,我們可以用這幾個成語來形容(出示:“臨危不懼、從容不迫、方寸不亂”領讀)在這么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3、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么辦法救這個小朋友?看誰的辦法比司馬光更棒?
4、總結: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讓我們再一起來夸夸司馬光。(齊讀全文。)
[“多謀善斷”這個詞語是指“很有智謀,又善于決斷。”課堂上小朋友們想到的辦法,可能司馬光在當時也想到了,這是他的有智謀,但這些辦法中用石塊砸缸在當時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馬光善于決斷,總結下來,司馬光是個“多謀善斷”的人。可以看出重點是在辦法的好壞、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辦法,在對比中突顯司馬光的“多謀善斷”。修改如下:
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么辦法救這個小朋友?看誰的辦法比司馬光更棒?
總結: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在這么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司馬光》教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5
《司馬光》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后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了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啟發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容后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借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缸。然后啟發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掉進缸里的?掉進缸里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什么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后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司馬光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啟發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么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復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②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轉載自江都教育網
《司馬光》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
二、 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范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圖回答,出示生字詞
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的?(出示:一口水缸)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乍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五、指導寫字
1、鞏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3、指導書寫。
4、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
找候司園
劃后絲圓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語匯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 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④ 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表演課文:
板書設計: 21·司馬光
沒有慌 使勁砸缸
遇事沉著 有主張
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詞語。
一座 水缸 找 石頭
一口 石頭 砸 大人
一塊 假山 搬 水缸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司馬光》教學設計十二,司馬光,希望對你有幫助!
《司馬光》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復習生字、新詞。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叫《司馬光》誰記得文中講了誰,填空:( )砸缸救人。
2.讀完( )砸缸救人,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質疑: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他是怎么救人的?等)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繼續深入地閱讀課文。
3.復習生字、新詞。
二、學習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讓我們來看看司馬光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a.出示插圖請同學們對照課文的插圖,自由讀讀課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樣的水缸?用“——”畫出有關句子。(第二自然段)
b、指導朗讀:生;那是一口大水缸,還裝滿了水。教師板書(畫一口大水缸)這在課文哪個自然段讀到告訴大家(第二自然段)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那是一口怎樣的水缸嗎?(出示第二自然段,突出大,滿)
個別讀,全班讀
c、讀得真好,可他指誰呢?(他指司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真會讀書,你懂得聯系上下文思考問題。讓我們一起讀一二兩個自然段。
過渡語: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件出示:小朋友掉進水缸,(教師板書)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什么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2)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哪些危險呢?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準備怎么讀?
(4)同桌練讀后,全班匯報讀。
過渡語: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司馬光的做法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一樣嗎?請認真讀四、五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插圖;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表現的?請看著圖,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說.(板書:哭、喊、叫、跑)生活中還有哪些場景也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說
(2)我想用一個詞形容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慌了,板書;慌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因為這關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
(3)表演:誰能抓住別的小朋友驚慌時的動作,把此時慌亂的場面表演出來。
(4)他們演得好,那你們能通過朗讀,表現出驚慌、害怕的氛圍嗎?(出示第四自然段配樂)
(3)全班練瀆。
(4)齊讀。
思考:就在此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出示圖文對照第五自然段)
(5)板書:沒有慌,砸缸救人,(在這么危急的情況下他遇事不慌,我想用一個詞夸他----沉著)試著用這樣的語氣讀讀這段。
(6)誰試著做司馬光救人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為什么?
(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是“使勁砸”)為什么司馬光要用這么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7)練習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讀出自己的體會。男女生比賽讀。
提問:同學們也動腦筋想一想,假如你當時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還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
同學們很聰明,想了不少的好辦法,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司馬光的辦法和大家的辦法誰好?為什么?(時間就是生命,司馬光的辦法與我們的不一樣,他讓水離開人,小朋友在最短的時間內獲救了。)
6、學習第六自然段
出示課件:砸缸水流出來了,小朋友獲救了。
看到這,你們開心嗎?
(1)請同學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第6自然段。
三、創造性的思維訓練
(1)缸里的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這時候,假如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么稱贊呀!
請學生分角色演一演。(板書:聰明,勇敢)
(2)老師也跟大家一樣喜歡司馬光。不過,鄭老師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遇到緊急問題,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辦法來呢。想不想試試,看看自己在困難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馬光一樣,做到不慌張,能動腦筋想出好辦法呢?
課件出示:
出示畫面:在放學路上,有一位小女孩突然間鼻子出血不止。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張,要積極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總結: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僅認識了一位聰明,機智的司馬光,還懂得了在生活中遇到緊急情況不要慌,動腦筋解決問題。
四、學會背誦技巧。
這么好聽的故事你們打算用什么辦法背下來,講給家里人聽呢?
教師引導,讓學生悟出背誦的方法:看圖背誦、想情節背誦、看板書背誦。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司馬光》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扣人心弦。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中我試著這樣做:
讀一讀,重感悟。
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觀察圖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背一背,重積累。
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積累,不僅應有生活材料的積累,還應有語言材料的積累。這個單元練習里"熟記成語"中的四個成語(從容不迫、多謀善斷、臨危不懼、方寸不亂),是對杰出人物臨危不懼、從容應變這一心理品質的贊頌,而小時的司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學時可讓學生背一背成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
說一說,重遷移。
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情節的空白處,創設說話的情境,讓學生樂說、想說、會說。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小朋友驚慌的表現;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想象說說人們會怎樣稱贊司馬光,從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完這堂課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應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在生活中學語文,悟語文,用語文,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其二:拓展訓練不是要學生鉆牛角尖,走死胡同,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導學生在現有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思維,展開想像,大膽創新,展示個性。
其三:教師要敢于跳出編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維定勢的"套子",帶領學生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允許教師根據對教材的獨特見解,靈活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我想,這也是編者愿意、樂意看到的。
《司馬光》這篇課文可以說是老教材留下來的一篇經典課文,學生樂學,也易學,而且興趣濃厚;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的學生缺失了什么。
我在介紹完司馬光后,看圖學習了故事的開頭,研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看著圖猜猜哪個是司馬光,并說出你的理由?”學生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了。學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馬光,而要讓學生說理由時,學生又變得支支吾吾了。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去讀讀課文,找找答案。過了一會兒,有幾只小手舉了起來。我請了一個女同學,她說:“因為課文中寫道‘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說法。這時,我看到還有小手高高的舉著,他說;“因為是司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邊,所以,他就是司馬光。”我表揚他會讀書,會思考。這個環節可以說進行的很順利,學生說的也很好。接下來,研讀 “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時,令我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在讓學生模仿小朋友們慌了的表現時,“嚇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讓學生做“叫著喊著”時,第一個男同學說:“快來人啊,有人掉進大水缸里了。”他在說的時候,聲音很急,把兩只手放在了嘴邊,做喊的樣子,可以說模仿的很像。這時,我卻聽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聲音。于是,我馬上進行了引導:“有一個小朋友掉近水缸里了,這個時候,你站在旁邊會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如果你在旁邊,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有小朋友說:“啊呀!怎么辦呢?”有小朋友說:“得馬上救他,要不然他會死的。”我及時進行了補充“這個時候,大家的心里都很著急,不可能會笑”。教室里又恢復了平靜。我又請了第二個學生來模仿,這個學生模仿的更像,大聲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了叫、喊的嘗試,我留意了一下學生的表情,我看到還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絲的遺憾。
在課堂上,雖說我努力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學著叫、喊,通過角色互換,體會當時花園里的小朋友的慌亂;在出現意外情況時也進行了引導,可還是有學生卻它當成了一種游戲,對同學入情入境的模仿報以的是轟笑,我們的學生到底缺失了什么?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司馬光》教案 篇10
1、會認13個生字及與之相應的詞語,會寫6個生字,會用常字擴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通過讀、演、講故事,觀察圖畫,了解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在緊急關頭的不同表現,贊賞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4、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明白遇事要動腦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會用新字擴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從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表情、動作,以及結構復雜的生字的書寫。
讀中感悟、以觀察促理解
詞卡片、小黑板、活動教學掛圖
兩課時
第一課時
㈠、范讀課文,把握要義,補充課題
1、你們喜歡故事嗎?喜歡聽,還是喜歡演,或者是喜歡講?
2、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板書課題,你們認真聽,想想講的是誰的什么事。
3、讀課題,誰來說說“司馬光做什么”?誰再來說說“司馬光怎么樣”?
㈡、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讀通課文
指導分小組學習,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干。
⑴、標出自然段番號。
⑵、勾畫字詞。
⑶、交流認識這些字的好辦法。
⑷、組長檢查。
⑸、讀通課文。
㈢、檢查自學情況:檢查鞏固行字,理解詞語,讀喜歡的段落。
1、開火車讀字卡。
2、說說你們小組用了哪些識字的好辦法。
3、(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課后練習“讀讀說說”,男女同學比賽組詞語。可板書部分詞語。
4、用“缸、塊、勁、砸、救”做猜字游戲。
5、讀課文。喜歡讀哪段就站起來讀。
㈣、讀讀貼貼看看想想
1、出示掛圖(或多媒體演示):上面是一個大花園,但是去掉了假山、大水缸。
⑴、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這是什么地方?這人地方有什么?誰能用書上的話告訴大家?
⑵、出示假山、大水缸圖,請小朋友來貼,并能用自己的話再說一說。
2、這時發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
3、出示圖畫:別的孩子驚慌的樣子。觀察:別的孩子怎么做的?他們的表情怎樣?誰來讀一讀?
4、繼續出示圖畫:司馬光。觀察司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動作是怎樣的。誰來讀一讀?
5、結果怎樣?這時,你的心情怎樣?全班一齊讀書告訴老師。
㈤、寫字
1、讀一讀今天要寫的字,說說你有什么新發現。
提示:我們學的哪些字有雙耳旁?左雙耳和右雙耳的字分開板書。2、記住哪些字有困難?哪些字容易出錯?說說你的好辦法。
3、這些字怎樣寫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寫法。
5、巡視、指導,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㈥、自由練習
一邊讀課文,一邊想,我該怎樣讀、怎樣講、怎樣演這個故事。
㈦、教學效果測評
1、輕聲讀音節,看看拼出了什么詞,再寫下來,想想對不對。
2、想一想,再填空。想想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再說說類似的詞。3、讀給同桌聽。
㈧、拓展性學習
把自己當成司馬光,想想自己會怎樣做。
第二課時
㈠、復習:貼詞語游戲
1、貼詞語游戲。
⑴、出示詞語卡片,請小朋友讀一讀。
⑵、將卡片分發給學生。再出示教學掛圖。指導學生貼詞語。
2、這節課你想怎樣學課文?
㈡、學重點段:勾畫詞句,讀讀演演,細心體會
你覺得課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別的小朋友都慌了,給“慌了”打上點。
⑴、從哪些表現看出他們“都慌了”?用橫線勾出。
⑵、你想怎樣讀、怎樣演或怎樣講才能表現小朋友的“慌”?試一試。個別范例指導。
2、司馬光表現怎樣?給“沒有慌”打上勾。
⑴、從哪些表現看出他“沒有慌”用波浪線勾出。
⑵、你想怎樣表現他“沒有慌”?試一試。
⑶、司馬光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
3、領讀“別的孩子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
4、你覺得司馬光的辦法怎樣?你想怎樣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嗎?
進一步思考:如果沒有舉得起的石頭怎么辦?如果司馬光一個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辦?如果……你還想設想當時的情境,多問幾個怎么辦嗎?
㈢、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課文:朗讀、表演、講故事
愿意怎樣來表現這個故事?
根據自愿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讀故事、演故事、講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學生找自己喜歡的伙伴共同學習。
為每部分學生提出要求,板書:
讀:心情 語氣 快慢 輕重
演:讀 想 演
講:讀 圈 講
㈣、背誦:有情有味,熟讀成誦
1、喜歡朗讀故事的小朋友,把這篇課文有感情地讀讀,讓大家欣賞,好嗎?
大家覺得怎樣?像他們這樣讀讀。
22、這個故事多么生動啊!誰能把它背下來呢?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背一背吧。
3、誰背得快?來領著大家背。說說你為什么背得這樣快的。
4、互相背一背。
㈤、教學效果測評
1、讀第一句,想想該填上什么詞,再讀讀,看看填對沒有。
讀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說一說。
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樣。你怎樣分清它們。讀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檢查一下,寫對沒有。
㈥、拓展性學習
1、可以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怎樣查到資料,再動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問一問。
2、回憶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發生的事,有順序地講出來,如果能講得生動一點更好。
七、作業設計
想想看,你還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八、板書設計
21、司馬光
沒有慌
(舉起、使勁砸)
別的小朋友 都慌了
有的……有的……
《司馬光》教案 篇11
文本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本文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聰明機智與沉著冷靜。本文非常簡短,雖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傳甚廣,學生學習起來并不會感到困難,反而比較容易找到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共通之處,初步體會文言文言簡義豐的文體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學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通過注釋、查閱工具書及以往的閱讀經驗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重點:1.能按照文言文的節奏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教學難點:
抓住文中的動詞,了解事情的經過,體會司馬光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初識古文
1.出示組句,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1)學而不思則罔(wǎnɡ),思而不學則殆(dài)。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ɡ)也。
2.學生試讀句子,相互交流說說以上句子和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
預設:不太好讀;分開每個字都認識,組成句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跟我們平時說話的方式不太一樣……
3.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4.教師簡要說說句子的含義,歸納小結。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思而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5.出示課題,引導學生回顧知道的傳說故事。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你們誰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學生舉手發言)宋朝時,一個小孩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這個小孩急中生智,搬起石頭砸破了水缸,救下了落水的小朋友。這個小孩就是司馬光。這個故事就是《司馬光砸缸》。這是一則歷史故事,記錄在古代史書中。由于古代書面語與我們現代的語言有一些不同,所以,大家可能看過的故事都是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用古代的書面語講述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古代的書面語與我們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去課文學習中體會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齊讀課題,認識復姓“司馬”。
思考:你還知道哪些復姓呢?(相機出示課件,介紹古代名人)
預設:東方朔、歐陽修、司馬遷、司馬相如、諸葛亮、納蘭性德、尉遲恭、皇甫嵩、上官婉兒……
2.出示課件,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sù)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都擔任過高官,死后獲贈太師、溫國公封號,謚號為文正。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踐行儒學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神宗時,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就離開了朝廷。花十五年時間,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3.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過渡:偉大的人物總是在童年時就顯現出他的與眾不同來。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時候的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試著把句子讀通順。
4.教師檢查自讀效果,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朗讀課文。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生詞,教師指導正音辨形。
馬 院 落 人 丟 有 裂
(2)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廣:庭(家庭)——應(應該)——座(座位)——床(床單)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3)詞語去拼音,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指名學生試讀課文,挑戰一字不差讀課文,指導多音字認讀。
◆多音字:
沒 mò淹沒 沉沒 沒收 méi沒有 沒人 沒空
得 dé得到 得知 得意 děi得虧 就得你去
de要得 了不得
(5)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讀準節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聽音頻朗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參考注釋,自讀自悟。借助工具書和書上的注釋,把關鍵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待下一步與同學一起研討。
(2)小組合作,互助學習。一句一句研討,各自說一說對每句話的理解,有疑惑或分歧的地方,留待集體探討。
2.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1)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課文的意思。全班同學邊聽邊思考,看哪個小組理解得更好。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小組的說法,教師相機點撥,明確:每句的意思說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變,能說出重要詞語的意思即可。
3.引導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劃分層次。
起因: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經過: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4.全班齊讀,注意節奏、停頓。
小結:這短短的兩句話卻寫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你讀懂了嗎?結合注釋再來讀一讀。
四、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過渡:文言文中的用詞寫句,跟我們現在的說話習慣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注釋中的字詞,還有一些字詞,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下面我們就來一句一句地讀一讀、說一說。
1.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指名讀。思考:這句話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2)引導理解字詞。(“于”就是在的意思。“戲”就是做游戲、玩耍的意思。“庭”指庭院。“群兒戲于庭”就是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嬉戲。)
方法拓展:文言文中的一些單音節詞語,如“戲”“庭”等,可以用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語“游戲”“庭院”來代替。運用這一方法,可以把下文的“沒”“眾”“石”等字組成“淹沒”“眾人”“石頭”等詞語來理解。
小結:結合注釋,再朗讀句子,融入我們的生活經驗,就能很容易地弄懂古文的意思了。古文的語序跟我們的說話習慣(課件出示:什么人+在哪兒+干什么)有一點不太一樣,你們發現了嗎?
(3)想象說話:古人的庭院里有花有草,最適合孩子們玩兒了,想想看他們在玩什么呢?
(4)指導朗讀,讀出高興、喜悅之情。
2.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過渡:孩子們玩玩這個,玩玩那個,多開心啊!突然,意外發生了。怎么回事呢?我們趕緊去看看。
(1)出示“甕”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
預設:“甕”指口小肚大的陶器,用來儲水或是儲藏別的東西的,類似于現在的大缸。只不過甕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
(2)出示小孩兒和甕的對比圖,做動作理解“登”。
預設:“登”是爬的意思,登山、登梯子,也是這個“登”。水缸這么大,孩子這么小,難怪要用“登”。
(3)理解“足跌沒水中”。
預設:小孩兒爬上了水甕,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足跌沒水中”。撲通一聲,有人落水了。“足”通常我們說的是“腳”,腳跌落了,也就是“失足跌落”的意思。“沒”是淹沒、沉下去的意思。小孩兒失足掉進了甕里,甕里盛滿了水,他一掉進去就沉沒了。
(4)指導朗讀,讀出焦急、緊迫的感覺。
(5)指名說說整句話的意思。(一個孩子爬到甕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進甕中被水淹沒了。)
3.課件出示: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過渡:意外發生以后,別人是怎么做的呢,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回答,朗讀句子。
(2)理解“眾皆棄去”。
預設:“眾”指的是誰?除司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在我們現代漢語中,“皆”也是這個意思,如“比比皆是”等。“棄”是拋棄、放棄、丟下的意思。“去”是逃開、離開的意思。
(3)想象一下這群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描述一下當時的場面。
預設:一看到有人落水了,孩子們臉都嚇白了,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有人哇哇大哭,有人慌慌張張地跑去找大人。
(4)理解“光持石擊甕破之”。
預設:所有的孩子都驚慌失措,只有一個人不這么慌亂。是誰呢?(司馬光。)他是怎么做的?(持石擊甕破之。)誰來表演一下?(學生表演,教師相機點撥指導,要雙手用力,狠狠地砸)“持”,用手拿;“擊”,敲擊,擊打;“之”指代甕;“破之”,使甕破碎。
方法拓展:“破”在句中是“使……破碎”的意思,這是文言文中的使動用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言詞語用法。“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很多種,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對這種詞,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摘抄、積累,有時間多讀讀,培養語感。
(5)想象一下,司馬光持石擊甕時,他心里會怎么想?(我不能慌,我要趕緊想辦法,快點把他救出來。否則,他會有生命危險的。)
(6)教師引讀。
引讀:撲通一聲,一個小孩掉進了甕里,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引讀:小孩在甕里浮浮沉沉,伸出小手求救,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引讀:情況越來越危急,小孩的動作越來越弱,眾皆棄去,光——(學生接讀)持石擊甕破之。
4.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過渡:幸虧司馬光急中生智,持石擊甕破之,結果怎么樣?
(1)指名朗讀并說說句意。
(2)理解“迸”“得活”。(“迸”是涌出的意思。甕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涌出來了,甕里的孩子得救了。)
(3)危機解除了,此時你的心情怎樣?(慶幸,如釋重負……)
(4)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這句話。
5.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五、感悟形象,復述故事
1.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
過渡:在同伴命懸一線而其他孩子驚慌失措、四散逃離的時候,司馬光選擇留下來,并想到用石塊砸破甕的辦法,救出了同伴。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善良友愛。)
2.想象說話:如果這個時候大人們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同伴們又會對他說些什么?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4.出示故事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講故事。
過渡:《司馬光》這篇古文我們學完了,下面我們要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課文,如果只說意思,那故事就太枯燥無趣了。想一想,我們該怎樣把故事講得更具體、更生動呢?
(1)學生自由交流后,教師歸納小結。
要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代替古時候的書面語言。
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講,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要有場面,把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等描述出來。有細節,故事才更生動。
還可以補充想象的內容。
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通過語調的變化和一定的肢體語言,把故事講得有聲有色。
(2)同桌互助學習,互相練習講述故事,互相補充完善講述的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3)指名或是自由上臺講述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5.播放司馬光砸缸的動畫故事,引導學生欣賞總結,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內容。
6.拓展閱讀,了解更多與故事相關的內容,受到情感熏陶。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后世千年,為人們所稱贊,那么當年被他救下的小孩子又是誰呢?其實,這個孩子名叫上官尚光,也有人說這個人的名字是因為司馬光救過他的命而改的。上官尚光得救后,他的家人感謝司馬光的救子之恩,送了許多禮,逢人就夸司馬光聰明機智。上官尚光也不尋常,他從小喜歡讀書,參加科舉當上了官,但由于政績不突出,沒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的他回老家當了一名教書先生。上官尚光十分感激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特意在老家建了一座感恩亭,并將此事記載在家譜中,讓世世代代永遠不忘司馬光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后人將感恩亭的所在地改名為“上官崗”。這份感恩之心,也應該被人們銘記。
六、比較差異,熟讀成誦
1.出示課后題第3題,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朗讀、理解詞句的體會,討論交流。
思考: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學交流。
明確:(1)課文里許多詞語是由單個字構成的。(2)課文用“光”來稱呼“司馬光”,這在其他課文中比較少見。(3)課文中的句子都很短。(4)本課中三個“兒”字,第1、第2個泛指兒童,第3個特指落水的兒童,前后意思不一樣,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代詞“它”。(5)語序不太一樣。“群兒戲于庭”,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順序應該是“群兒于庭戲”。(6)這篇課文是文言文,需要借助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其他課文是白話文,容易理解。
2.引導學生結合本課學習經驗,交流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認真跟著老師多讀幾遍,培養語感。
看課文的注釋,理解詞語的意思。
給一些字組詞,也是理解詞義的好辦法。
還有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遇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讀不懂的做批注等方法。
3.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七、指導書寫,作業設計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字形等特點。
明確:“司”“庭”等右上包圍和左上包圍的字,注意筆順規則為先外后內。“登、棄”是上下結構,“登”字上邊部分撇、捺要舒展。“持”注意幾個橫畫之間距離要相等。“眾”是品字形結構,注意第二個“人”捺變點,整個字呈三角形。
2.師范寫生字,學生注意書寫要求,練寫生字。
3.布置課后作業。
(1)將《司馬光》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講得生動有趣。
(2)再去找一找司馬光的其他故事讀一讀,對這個人物做進一步的了解。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探究人物活動場景,解詞悟文。
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師:甕里盛滿了水,小孩子很快沉了下去。看到伙伴跌入水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其他小孩子都離開了。
師:注釋里“皆”是“全,都”的意思。這個詞說明孩子們全都離開了,是這樣嗎?
生:不是的,司馬光沒有走。
師:那這里的“眾”指誰?是所有的小孩子嗎?
生:不是,是除了司馬光外的其他孩子。
師: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眾皆棄去”中的“棄”,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覺得“棄”在這里是丟棄的意思。意思是說除了司馬光外的其他孩子把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丟棄在這里,自己離開了。
師:如果大家都離開,棄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顧,這個小孩子會怎么樣?
生:會淹死的。
師:一定會這樣嗎?有沒有其他可能?
生:別的小孩可能會喊大人來救他了。
師:不管有沒有人來,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救援不及時,落水的孩子就真的沒希望了。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司馬光留了下來,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拿著石頭把甕砸破了,掉在甕里的小孩子得救了。
師:你能來演示一下司馬光砸甕救人時的動作嗎?
(一生演示,其他同學仔細看)
師:同學們,請將石頭拿在手中,文言文中用了一個字來表示,那就是——(持。)拿著石頭把水甕砸破的動作就叫——(擊。)
師:“破之”就是使甕破裂。我們一邊讀句子一邊做做司馬光砸甕的動作。(全班一邊讀句一邊做動作)
師:水甕里的水迸涌而出,掉在水甕里的那個小孩子得救了。當其他小孩都離去時,只有司馬光留了下來,把這個落水的小孩子救了出來,你們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1:他是個遇事沉著冷靜的孩子。
生2:他是個聰明而勇敢的孩子。
生3:他是個善良的孩子。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離開。
師:是呀,他的確是個善良的孩子,沒有棄落水的小孩子于不顧,而是果斷做出判斷,想出辦法,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賞析:本環節的設計重在探究“群兒”“一兒”“眾”“光”這些人物活動的場景,解詞悟文,體會人物的品質。具體教學實施中應注重學生課前的預習,讓他們借助文中注釋、工具書等途徑初識字詞。授課時教師進行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悟,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了解文言文大意,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而領悟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高尚品質。
司馬光砸甕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詳,故事的情節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在三年級的課文中,首要任務便是在誦讀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色。其次,要幫助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文言文大意,繼而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司馬光的善良和熱心助人的品質。因此,教學時,教師應善于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一、示范朗讀,識文斷句。
學生初識文言文,對自主朗讀的要求不能過高,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讀時的斷句、節奏等,仍需要教師“牽手引領”。范讀之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精練和韻味,結合對故事的理解,也能初步猜測到詞句大意。
二、創設情境,識詞識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品質。因此,我不單要求學生利用注釋識詞,也結合了圖片、動作演示、生活體驗等,深入淺出,幫助他們打通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界限;利用引讀、想象讀、講故事等形式,體悟故事情境和人物品質,最后熟讀成誦。
三、比較感知,了解古文。學習需要及時反饋,學完課文之后再回頭引導學生比較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差異,能使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更加牢靠。
《司馬光》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缸”3個生字,會寫“別”、“到”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第一至三自然段,為后面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埋下伏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第一至三自然段,為后面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埋下伏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激趣
1.教師:小朋友,你明白老師姓什么嗎?那你明白后面那位老師姓什么嗎?(師回答)那你能向后面的老師介紹下你姓什么呢?我們的姓只有一個字,這天我們來認識一個古時候的小朋友,他的姓和我們有些不同,他姓――司馬(板書),像這樣有兩個字組成的姓我們把它叫作復姓。司馬這個姓十分個性,馬這個字我們早就學過了,那你能給“司”這個字找個朋友嗎?他的名字叫“光”。(板書)誰愿意和他打個招呼呢?(叫幾個學生。)讓我們一齊來讀讀課題吧!(20.司馬光)
2.教師:瞧,這個就是司馬光,他到底是一個怎樣樣的孩子呢?讓我們讀讀課文,去認識一下他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書本翻到85頁,看看讀書要求。
出示讀文要求:
(1)邊看插圖邊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長句子。
(2)給課文標好自然段號。
2.教師:老師看到大家讀課文的時候十分認真,有的同學都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此刻老師要來考考大家,這篇課文總共有幾個自然段啊?(6個)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怎樣樣了?
三、細讀感悟,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請大家看課文插圖。誰是司馬光?他是什么時候的孩子?
2.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提醒學生注意讀準輕聲)男同學和女同學想來比一比嗎?
3.請大家再看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在花園里干什么?(課件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誰來讀第一句話?(抽1-2名學生)
4.花園里有什么?(課件出示“假山”圖。再出示詞卡:假山)誰來讀?假山是真的山嗎?所以“假”的意思就是?它的反義詞是?(出示字卡:假)這個生字讀什么?(賽詞)
5.(板書假山簡筆畫)這是花園里的假山。假山下面有什么?(課件出示“大水缸”圖。再出示詞卡:大水缸)一齊讀。
6.板書大水缸簡筆畫。教師介紹:在古時候,人們在花園里放一口大水缸大,缸里裝滿了水,那是用來防火的。因為那時沒有滅火器,當火災發生的時候,就能夠用缸里的水來滅火。
7.(出示字卡:缸)誰認識這個生字?缸,我們來看看我們身邊的缸(課件出示:我們身邊的“缸”)這些都是什么缸呀?養魚的叫?盛煙灰的叫?洗澡用的叫?一齊讀。
8.誰來讀第二句話?(抽1-2名學生)
9.咱們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注意把句子讀得流利一些。
10.多美的花園呀,小朋友在那里玩得真快樂!但是,之后卻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這是怎樣回事呢?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讀)
11.指名回答
12.“一不留意”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就在旁邊,看到自己的小伙伴掉進大水缸里,你的情緒必須會十分緊張。所以咱們讀這個自然段就要顯得緊張一些。“一不留意”這個詞語要讀得稍快一些。誰來試一試?我們一齊來讀。
13.教師小結:哎呀,小朋友掉進大水缸里了,咱們心里真緊張啊!有誰能去救救他呢?
四、生字鞏固,指導書寫
1.咱們剛才學了幾個生字了?(課件出示本課時所學的三個生字)還認識它們嗎?我們來猜字謎。(猜到后請學生舉起手中相應的字卡。)
這個同學真馬虎,“同”字丟掉一小豎。(司)
工人中午下山找水喝。(缸)
2.把生字的拼音去掉后,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我們來開火車認生字。火車開得最快的小組,我們獎勵生字蘋果。
3.小朋友,光認識生字還不行,我們還要學會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此刻,老師就來教大家把字寫正確,寫美觀。(課件出示:“那”和“都”)
4.“那”和“都”這兩個字哪里相同?(提醒學生:都是左右結構,部首都是(右耳旁))
5.咱們學過哪些(左耳旁)的字?(課件出示:陽、那、都)
6.(左耳旁)和(右耳旁)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左耳旁),“耳朵”要寫得高、小,豎的末尾像一個小雨點;(右耳旁),“耳朵”要寫得低、大,豎的末尾像一根針。)
7.伸出我們的小手指,跟著老師一齊來數筆順。(播放課件)
8.多美的字呀,老師也想寫一寫。看看老師寫得好不好?(“那”字左邊和右邊差不多一樣大小,注意兩條短橫不要挨著橫折鉤。“都”的左邊要寫得寬一些,右邊要寫得矮一些,這樣字就顯得更加美觀。)
9.你們也來寫一寫吧。
10.檢查、評價學生的書寫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過得快樂嗎?有什么想法?
2.教師評價,提出期望:(小朋友,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如果我們能認識更多漢字,如果我們能把字寫得更加美觀,我們的心里就會感到個性開心。咱們一齊來努力吧!)
《司馬光》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 1、看故事《司馬光》
2、“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3、板書課題。
二、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四、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五、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段。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讀,個別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句子練習“有的……有的……還有的……”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 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④ 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表演課文。
課后練習
找朋友:
一座 水缸 找 石頭
一口 石頭 砸 大人
一塊 假山 搬 水缸
《司馬光》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司馬光
2. 告訴學生“司馬”是復姓,“光”是名。司馬光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大文學家,大史學家。本課介紹的是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文中共幾小節,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文本
1.自由朗讀,認識生字詞。
2.學生帶讀,認準生字詞。
3小組練習,記住生字詞。
4.相互交流,提醒易錯音
5,課文共四小節。寫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事。
四、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二最自然段
1、司馬光為何要砸缸救人,這事還得提到事情的起因,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一個地方,出示第一小節。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1、玩著玩著,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語匯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指導看圖,“大水缸”,“裝滿了水”突現情況很緊急。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他們各自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③誰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讀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比較句子。
a. 他搬起一塊大石頭。
b. 他搬起一塊石頭。
指名讀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司馬光為什么要搬“大”石頭?從這里你可以看出司馬光怎么樣?
a. 司馬光雜那口缸。
b. 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
指名讀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好?“使勁”寫出了什么?表現了司馬光怎么樣?
② 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③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④ 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聰明、勇敢
有幾個成語是這樣寫的
3. 講讀第三段。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五. 總結課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說說司馬光是個怎么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別、那、嚇、到、都、叫"。
2、自學筆順,同步描紅。
3、分享成功經驗。
4、習字冊上描紅、仿影、書寫。
板書設計: 20.司馬光
沒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沉著 有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