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跳繩》(精選4篇)
《學跳繩》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6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能力目標: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知識遷移的能力,以及小組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
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
電腦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小東、小紅和小亮在跳繩),并配上解說:今天,小東、小紅和小亮利用課間操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跳繩比賽,老師把比賽結果制作成了一張統計表,請大家看看,說說你從統計表中得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表,并匯報:小東跳了62下,小紅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從問題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據數學情景和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在小組中說說,從統計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匯報: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小亮比小紅多跳幾下?
小紅比小東少跳幾下?小紅比小亮少跳幾下?
或者提出小東和小紅共跳了幾下?小亮和小紅共跳了幾下? 小東和小亮共跳了幾下?
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請學生說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70 – 48 70 – 62 62 + 48 48 + 70 62 + 70
2、探索算法。
先請學生估計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幾,再請學生通過具體計算,進行驗證。
如果有困難可以在小組中交流,互相幫助。
匯報小組意見(允許學生使用各種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會計算兩位數減整十數,所以先把48看成40,減完40,還少減了8,所以再減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減完50,還多減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夠減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數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滿十進一”的方法。
(4)用豎式計算。
6 2 十位上的6借走1還剩5,
- 4 8 5 – 4 = 1
1 4
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正確即可。
3、比較幾種算法的簡便性。
請學生說說以上幾種算法,哪一種更為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教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師認為“滿十進一”的計算方法比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選擇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實際應用
1、完成 。
70 – 48 70 – 62
集體反饋時,說說自己的算法。
2、教科書第62頁的“想一想”。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時,說說自己的算法。
3、教科書第63頁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時,小組之間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所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如:沒有進一,數位沒對齊等。
4、教科書第63頁的第2題。
先要讓學生看懂圖意,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淘氣用50元買了一個羽毛球拍售貨員阿姨找了他29元,買一個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錢?
列式解答,最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書第63頁的第3題。
明確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其中“( ) + 40 ”的答案不。可以讓學生進行猜測,“( )”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 )”是其他數,它就無家可歸了。
四、總結
有什么向對大家說的?有沒有什么意見要發表?
板書設計:
跳繩
《學跳繩》 篇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
小學體育跳繩課教學反思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和創新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作為一名小學的體育教師的我,著眼學生,從學校實際出發,略談“跳繩”這一教學活動。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練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我讓學生兩人一組結對,以比賽的形式,相互激勵,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創新教學效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
我在教學《跳短繩》一課,采用傳授式教學法、學生創新方法、學生反復練習、分組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前,激發學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動物跳,然后,布置小動物學跳繩,比一比誰學得快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在我的激發和鼓勵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不僅體育課上跳,回家跳,課間十分鐘也在跳,學生只要一見到我,就拿著跳繩跑到我跟前,讓我數數,面對學生的進步,我深感成功的快樂。
體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游戲競賽法 、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跳繩》 篇3
在上幾節課學習的基礎上,為了使全體學生盡快學會跳繩的基本動作,我向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以及上網搜索一些教學資料,通過分析和理解,我認為采用“看、傳、幫、帶”的教學方法,可以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看:就是讓不會跳的男生觀看會跳的女生的表演,通過一段時間的觀賞,那些同學就產生了一種欲望,也想學會跳繩,于是自己的雙手就會不由自主地搖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就采用第二步戰略。
傳:就是教師傳授跳繩的基本動作,在傳授動作之前的兩周時間,用單、雙腳交換跳、拍手操、雙手空搖雙腳跳等動作,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和空間體立感;接著教學生徒手練習跳繩的動作,這時應注重學生手搖和腳跳的協調性。持繩練習時,先練習一只手拿住繩子的兩端雙腳跳的動作,在動作熟練協調的基礎上,再練習兩手拿繩的練習。在練習時,教師著重指導學生跳繩的動作,先進行雙腳跳,后練習單腳交換跳,動作頻率由慢過渡到快。
幫:就是把經過教師教而沒學會的學生,編成一個大組,給他們每人指派一位已經學會的學生,由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的方法是:由會跳者反復演練跳繩動作,讓不會跳者反復觀察,然后由不會跳者進行練習,會跳者邊自己練習邊幫助其糾正錯誤動作。
帶:把經過上面兩種方法還沒能學會的學生再編成一組,也給他們每人指派一位跳得較好的學生。由會跳的學生持繩,不會跳的學生站其前面或后面,兩人同時跳,幫助不會跳者鍛煉動作的協調性和體會跳繩的動作。練習時,不會跳者也雙手跟著做搖繩的動作,但這時跳的頻率要慢,練習一段時間后,就由不會跳者自己練習,會跳者自己邊練習邊糾正幫助對象的錯誤動作。
通過以上四種練習方法,教師教會大部分學生,技術好的學生幫會小部分、帶會小部分學生。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既學會了動作,又發揮了體育骨干的作用,增進了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協作的良好品質。
《學跳繩》 篇4
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本課的各種練習和游戲。并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
2、運動技能:通過練習、思考,了解單腳交換短繩的方法,和在練習中練習的方法。
3、身體健康:通過跳繩練習、發展腿、腰、手臂等身體部位力量,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練習學會單腳交換跳短繩,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靈敏和手、腳動作的協調性。
場地器材:
一塊操場場地、學生每人一根跳繩。
教學過程: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初步學會跳短繩。這節課,我來練習單腳交換跳短繩。
一、活動準備
1、老師宣布活動要求,做出示范動作。
2、老師查問學生身體狀況。以四列橫隊展開,調整距離。
3、熱身活動,并腳跳繩三十秒。
二、嘗試單腳交換跳繩
1、首先練習單腳跳繩,每只單腳跳的次數依次減少,嘗試單腳交換跳繩。
2、分組測試一分鐘單腳交換跳繩的個數。個數多的加以鼓勵。跳法的學生指導不會跳的同學。
三、相互協作,發展個性,培養興趣。
游戲:跑跳、投接力
1、老師宣布游戲規則。平均分成四小組進行游戲。
2、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在愉快而輕松中進行游戲。
小結:本節課,學生手、腳協調性掌握的比較好。培養了學生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