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通用16篇)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2、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難點: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課前準備:自學生字,利用工具書理解新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你們知道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嗎?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啊?
(課件演示:禾苗生長過程)
二、導入
1、看動畫片(課件)
2、談感受
3、板書課題
三、進入新課
1、指名讀課文,并評議。
2、小組討論:課文中的這兩位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切合點)
3、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進行指導。
4、指導讀好文中的句子,并評議。
板書:禾苗枯死 莊稼全完
5、這兩個種田人為什么會做這種蠢事呢?
6、指名答
7、課文用了這樣兩個詞歸納了故事的含義
(貼: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1)讀 (2)說含義
8、(配樂)自選讀課文。
四、揭示寓意、拓展。
1、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引出寓意)
2、歸納寓言的定義。
3、你還讀過哪些寓言故事?
五、總結
板書設計:揠苗助長 守株待兔
急于求成 僥幸心理
都不成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2
之一
佚名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講一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學會,還要會講。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寫法)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你們是如何預習的?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
相機板書:巴望
焦急
激動
傷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們都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誰愿意接受挑戰?愿意接受挑戰的請起立。
(出示課件-猜猜看)
三、讀課文,講故事
1、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便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把課文讀一遍,要做到正確、流利。一會兒站到前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為了展示最佳的讀書效果,我們再將課文聽一遍。善于聆聽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3、同桌互相講故事。
4、再以第一人稱小組中改編故事
四、配音講故事
1、選出農夫、農婦和他們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課件:揠苗助長動畫)自我介紹
3、配音講故事
4、小結。
問農夫:當時你為什么會想到拔苗的辦法?現在后悔嗎?說說你的想法。現在你最想對觀眾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問農婦: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氣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講他的這件蠢事。他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樣子,你該怎么開導他?
問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開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現在你知道了嗎?你還愛你的爸爸嗎?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會犯錯誤嗎?
五、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位農夫身上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呢?(出示課件-總結的話)
2、我們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了事物的自身規律,讓我們都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一個善于觀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業
《揠苗助長》新編(說說自己做過的一件蠢事)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3
作者:遼寧省遼陽市新陽小學 袁麗麗 轉貼自:遼寧省遼陽市新陽小學 點擊數:158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五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內部的發展規律, 借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三課寓言兩則之《揠苗助長》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后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這節課老師再給你們講一個寓言故事,也就是我們要學習的13課寓言兩則的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板書課題。
二、讀題,知題目,了解作者。
師;什么是寓言呢?誰來說說?
生:“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則”是量詞,二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師:《揠苗助長》這則寓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一書。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戰國時鄒國人(現山東省鄒縣),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
三、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一)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理解文中的詞語,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二)自讀自悟:
1、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咱們試著演一演,怎么樣?想要演好這篇寓言,首先咱們就要揣摩一下文中這個人的動作語氣,把自己當作這個人,來,自己試著讀讀課文。
2、把你認為讀的最好的一段讀給小組的人聽聽,并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
3、指名讀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讀得挺著急的,這個人為什么這樣著急?(巴望禾苗快點長高)巴望剛剛咱們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這一段中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他很希望?再讀讀看。(板書:巴望,著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讀讀這一句嗎?)
(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到底長高了沒有?這個人為什么覺得一點也沒有長高呢?太著急了,讀)
(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誰再來讀?誰上來把這個人的著急演一演?
c、齊讀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這樣讀“筋疲力盡”呢?(這個人太累了)你為什么這樣筋疲力盡呀?(因為著急禾苗快點長,這個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這個人真太著急了,想出了這么個辦法。
b、雖然這么累,你看看他臉上的表情:高興著呢!怎么呢?(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
c、咱們一起來讀讀
(3)第三自然段
a、你為什么這樣讀?(喘氣,很累)還有哪里可以看出這個人很累?看來
更多教案,論文,課件.試題盡在 桃李園課件網
這個人累極了,你怎么還笑著讀呢?(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所以,他雖然累壞了,但還說自己的力氣“總算”沒有白費!認為自己這么做對極了!
b、你能試著讀讀嗎?
(4)第四自然段
a、這么著急的結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著急了)
b、如果你是這個農民的鄰居,看到這幅情景,你想對他說什么?(禾苗要慢慢長,急著拔只會壞事)對,禾苗生長都有它一定的規律,要慢慢的長,如果咱們不依照他的生長規律,急于求成,就會壞事,這——就叫做“揠苗助長”。
c、在我們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長”一樣急性子辦了壞事呢?(小組討論)
四、總結寓意。
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遼寧省遼陽市新陽小學 袁麗麗]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4
作者:鄭巍巍 轉貼自:北侖區淮河小學 點擊數:283
讓課堂回歸原生態——《揠苗助長》教學引出的思考
課堂,就象一首迷人的歌。
每當孩子們爛漫的神情隨著我的講解而變化;每當孩子們明亮的目光隨著我的手勢而閃動;每當孩子們漲紅著小臉,思維閃耀、靈性涌動的時候,我就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快慰、滿足和甜美。這不?孩子們時而高聲誦讀,時而低頭沉思,時而輕聲議論。我和孩子們的心在《揠苗助長》的寓言故事中時而撞擊,時而徜徉。課在酣暢而投入地進行……
一、課堂實錄片段:
(一)預設、生成點:
師:小朋友,我就是那拔苗人啊,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我花了這么大的力氣,把苗往上拔,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你們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生:老伯伯啊,怎么種田的人連這點知識都不知道呢?
生:老伯伯,你錯在不按莊稼生長的規律辦事。
生:老伯伯,莊稼生長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您這一拔,它的根不是要斷嗎?
生:老爺爺,幫助禾苗生長的想法是不錯的,但你用的方法不對。你可以多施肥,勤除草!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小朋友們,你們再變換一下,做做拔苗人吧。面對田里枯死的禾苗,聽了人們的教育,你會怎么想?
生:我真是太不應該了,怎么能不顧莊稼生長的規律亂干呢?花了時間,用了氣力,還是吃力不討好,我得接受教訓啊!
生:我真是太傻了,莊稼生長得慢慢來,我怎能焦急呢?結果花了力氣,做了壞事。真讓人笑話。
生:這樣的傻事今后我再也不干了。
生:看來,種地還要多學習學習,要按規律辦事。要不然,是會吃虧的。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不錯,看到了自己的錯誤。(生笑)老伯伯啊,聽了人們的勸說,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以后會怎么做呢?(生笑)
生:我一定向老農請教。
生:我會把地翻了,重種莊稼,然后加強管理,使莊稼獲得好收成。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小朋友們,我們這里有這樣的拔苗人嗎?
生:沒有,誰也不會干這樣的傻事。
師:有沒有類似的人呢?比如為了把事情快點辦完,而用一些傻辦法呢?
生:有,我哥哥平時不注意訓練,體育達標考核的那天早上,他很早就起床擲壘球,結果還是沒有及格。
生:我們小區有個阿姨為身材苗條吃減肥藥,醫生讓她一天一片,可她一天四片,結果減出病來,進了醫院。
生:我參加了學校繪畫興趣小組,老師讓我們從一些簡單的圖形畫起,練好基本功,我就不耐煩,我心里想的不也是揠苗助長嗎?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學了這則寓言,你想告訴人們什么呢?
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循規律,不能一時求快,好心辦壞事。
生:做什么事想快一點是可以的,但要講究方法。
(其他學生發言略)
(二)無法預約、個性閃亮點:
生(猶豫地、怯生生地)老師,在老家,我看見田里都是有水的,禾苗都長在水田里。可書中插圖那田黃黃的,像是沙地,沒有水。
師(一怔,疑惑地,自言自語地)書中的插圖會不會有問題呢?
師(反應過來,動情地):你這樣敢于質疑,善于思考,真值得大家學習。
[一石激起千層浪。片刻沉默之后,課堂上學生們紛紛議論開了]
生:對,沒有水,禾苗肯定長不了,會旱死的。
生:禾苗是幾株捏在一起插下去的,不是單株單株插的,再說,旱地怎么插秧啊?
生:水田里,一株株的禾苗是橫成行的,豎成行的,十分整齊,不像圖上那樣雜亂無章的。
生:我看見過稻田里勞動的人都是卷起褲腿,挽起袖子的,從沒見過穿著布鞋、襪子下田勞動的。
生:我看圖上畫的不像禾苗,倒像玉米苗。(生笑)
師:(被孩子們細致和挑戰的勇氣所折服):看來,這幅插圖還真有修改的必要了。
生:不,老師,不僅僅是圖不對,課文也不對。
師(有了經驗,為創設情境引發問題,故作吃驚地)課文有什么不對?大家找一找。
[課堂上又出現了始料未及的場面。]
生:“一棵一棵”用得不對,禾苗應叫“一株一株”。
生:既然是禾苗,它一定還很小,即使向上拔,也只能高一點兒,高不了一大截。
生:對,水田里都是爛泥,拔高了還會回陷不少,高不了一大截。
生:再說,如果是水田,拔一下,禾苗是不會枯死的。
(其他學生發言略)
師:既然圖文存在這么多“毛病”,總不能讓這些問題一直存在下去吧?我們何不動手修改修改呢?并試著給編輯老師提提建議吧!
生:(樂而激動)老師,我們馬上開工吧!
[看著自己的學生那種忘我自信的樣子,欣賞著他們不凡的學習成果,我寫意而欣慰地笑了。]
二、解讀、反思
(一)讓語感走向深刻
能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重要的言語感悟能力。培養這能力是語感訓練的重要目標。引導學生從言語中體會深刻內涵,從深刻內涵中賞析語言,不僅可以在促進認識深化的過程中促進言語感悟力的發展,而且能在發展言語感悟力的過程中推動認識能力的發展。
一次,老舍先生給齊白石出了一個《蛙聲十里出山泉》的題目,請他老人家依題作畫。白石老人只以極簡括的筆墨勾出山溪和順溪水游出的一群小蝌蚪,卻沒有畫青蛙。然而,這卻是一副意蘊深遠的經典之作,如果欣賞者具有相當的洞察力,那此畫在他眼前所展示的形象豈止是“蛙聲十里”呢?
小語教材中的絕大多數課文,都是作者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的佳作,不少課文都可比作“蛙聲十里出山泉”的題畫。教者的重要任務,就在于引領學生從畫中走向畫外,從言語的表層走向言語的深層。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言語感悟能力,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以巧妙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憑著教材中的一群群“小蝌蚪”,感悟弦外之音,體會言外之意。
1、在情境對話中領悟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揠苗助長》的寓意頗有難度。上述案例中,筆者沒有機械地講寓意,沒有抽象地說道理,而學生的理解卻是極為深刻的。
“小朋友,我就是那拔苗人啊,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我花了這么大的力氣,把苗往上拔,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你們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情境的創設,真心地請教,使學生走到了田頭,來到了老農面前,“老農”的不解和真誠,使學生產生了幫助他解決難題的心理驅動,這種驅動催發了學生勸說的話語:“老伯伯啊,怎么種田的人連這點知識都不知道呢?”“老伯伯,你錯在不按莊稼生長的規律辦事。”“老伯伯,莊稼生長靠它自己,怎么能把它往高里拔呢?”這樣的發言,不是對寓意的最好理解嗎?
“面對田里枯死的禾苗,面對人們的教育,如果你是那拔苗人會怎么想?”“老伯伯啊,聽了人們的勸說,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以后會怎么做呢?”提問角度的變換,促進了學生角色的變更,學生由勸說者一下子變成了被勸說者,真誠的勸說變成了真心的悔悟,深刻的教訓又轉化為改過的行動。
“我們這里有這樣的拔苗人嗎?”“有沒有類似的人呢?”“學了這則寓言,你想告訴人們什么呢?”有機的聯系,巧妙的啟發,又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拓展中具體理解了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規律辦,不能一時求快,好心辦壞事。”這樣,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又更進了一層。
可見,情境的引入,角色的扮演,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獲得深刻的語感。
2、精選訓練點。就一篇課文而言,蘊涵深刻的內容可能不少,是否都要引導學生探究呢?答案是否定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且閱讀教學任務是多方面的,語感深刻性訓練僅是語感訓練的一個方面。因此,我們要精心選擇最有價值的訓練點。上述案例的寓意,是文章的靈魂,筆者抓住了這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可見,進行語感深刻性訓練,須認真研究教材,精心選擇最有價值的訓練點。
3、把握訓練度。語感深刻性訓練還要注意把握“度”的把握。教材中不少言語的內涵,別說小學生,就是成年人,也難以說盡說透。如果一味追求深透,只會使學生望而生畏。學生不得要領,教師只能以灌輸作罷。上述案例中,教者注重了分寸的把握:〈揠苗助長〉寓意的感悟,以能悟出道理為限,沒有在語言概括的精確性上多作文章……可見,在度的把握上一定要注意適可而止,以學生的能力所及為限。深挖“微言大義”將走向語感訓練的反面。
言語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言語的憑借。對言語的深刻感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生活的深刻理解。有了對生活的深刻認識,才有對言語的深刻感悟。不可想象,一個不能透視生活現象的人,能夠領悟言語的含義。同樣,也不可想象,一個對語言文字難以深切感悟的人,能夠對生活有什么深切的認識。可見,培養學生的言語感悟力,實際就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洞察力。語感的深刻性訓練,必須與生活緊密聯系。
(二)讓課堂走向個性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材往往被視為“圣經”,不要說是學生,就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它也顯得神圣不容懷疑,不可“侵犯”;我們的教師則往往被視為“圣人”、標準答案,其“神威”不容質疑,不可冒犯;我們的教學往往習慣于主客分立,教師給予,學生受之。學生稍有“旁逸斜出”就被無情“修剪”,稍有“異念出頭”,就有為眾矢之的,被看作“怪異”。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學生的主動性缺乏了,獨立性泯滅了,創造性被扼殺了。
什么是理想的課堂?理想的課堂應當是充滿人性與智慧,是一種開放民主、互動對話的課堂,是一種依學定教、相機生成的課堂,是一種充滿激情與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就像一條絢麗多彩充滿神奇與變幻的七彩路,隨時都有驚喜與收獲;教學,又像一條充滿激流與險灘的小河,隨時都有旋渦和暗礁。
教學《揠苗助長》一課,備課時,筆者并沒有注意教材存在不足,教案中更沒有絲毫有關教材不足的討論與修正。教學流程完全是相機生成的,教學的資源完全是相機開發的,教學的價值完全是意外獲得的。這節課,根據學情的變化,筆者及時調整教學預設,創設和諧氣氛,激勵展示個性,學生在充滿挑戰、充滿愉悅的情境中不斷獲得成功,收獲喜悅。
(三)讓細節展示生態
關注課堂教學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鮮活的課堂教學生態總是呈現在許多課堂教學的“細節”中間。“于細節處見精神”,關注細節,尊重細節,剖析細節,也就成了我們研究生態課堂的一個全心視角的獨特空間。
本堂課中就有著如此生動逼真的細節,這堂課中師生交流對話的狀態就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筆者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課中如何順學而導,由此激發了孩子的多元感悟;平等對話如何由謹慎到放松;在出現“另類”的聲音時,教師的機智應對,又如何寓教于激發鼓勵之中;而那種田人家的孩子則如何將所有孩子的思維扇動起來……你也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體悟這些細節中所蘊涵的和諧與平衡,感受到生態課堂的那一份天然、精彩和美麗。
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都蘊涵著生態課堂的大量信息,都是學生、教師生命發展的節點。細節展示生態,我們可以聽到開化的聲音;細節構成人生,我們可以觀賞繽紛的色彩。細梳這一縷縷的細節,我們才充分感受到了生態課堂的和諧與美麗。
我體會到,這是一堂語言與精神共舞的課!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激情的課!這是一堂孩子個性閃亮的課!這是一堂回歸生態的課!這是一堂教師難以忘懷的課!
我相信,這也是一節孩子們難以忘懷的課!
作者:鄭巍巍
來源:北侖區淮河小學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5
作者:溫州實驗小學 張堅鷗 轉貼自:溫州實驗小學 點擊數:107
簡單中見深度,樸實中見智慧——《揠苗助長》聽后有感
溫州實驗小學 張堅鷗
《揠苗助長》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情節簡單,學生一讀就能了解故事內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但這寓意比較抽象,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面對這樣一篇文章,章老師大刀闊斧,摒棄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瑣的分析,讓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語文課。
一、情境創設,貫穿全課
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引領學生真正體驗和感悟文本的內蘊,讓學生學得有情趣些。本堂課,章老師盡量挖掘文本的空白點,結合語言文字訓練點創設情境,讓情境創設貫穿全課。
如課伊始,就從課題入手創設問題情境:揠苗真的能助長嗎?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當學到“老農是怎么拔苗”時,課件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此時讓學生把自己當成禾苗進行想象說話,在角色轉換的虛擬情境中學生的情感和小禾苗的情感合二為一。說出了許多充滿童趣的真實的理解:
生1:別拔呀,別拔呀!我的根都快被你拔起來了!
生2:別拔了,別拔了!我都快要死了呀!
……
抓住教材這個空白點,創設情境讓學生說話,就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明白了“拔苗”這一做法是錯誤的。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既積累了語言,又為寓意的揭示埋下了伏筆。
另外課尾老師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把老師當成老農,“此時,你想對我說點什么?”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讓他們盡情傾吐,寓言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課堂上不斷閃現出個性化的理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把教學自然地推向了高潮。如:
生:老農,你也太心急了吧?禾苗是會自己長高的呀!
生:老爺子,快別拔了呀!
……
學生這些真實、生動的發言,點亮了課堂。我們看到如此用情境串起整堂課的教學,使感情朗讀和語言訓練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語言,理解人物,理解寓意,有“一舉三得”之效。
二、巧妙點撥,富有智慧
整堂課上,老師巧妙的引導與點撥,使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使教學過程展開得比較充分,掀起了課堂教學的一個個小高潮。
鏡頭1:剛開始課題導入是采用“猜成語導入”的方法,“三長兩短”學生將它猜成“三心二意”老師再引導學生觀察上面是三橫比較長,下面是兩橫比較短,然后發現然后再糾正,這就是思維展開的過程,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鏡頭2:學習過程展開得比較好的是那個“好像”,問了好幾次“到底有沒有長高”,孩子們都說是沒有長高的,這很正常的。當時老師很自然地暗示了一下,請同學們把“好像”讀得突出點。或是故意讀成“一天兩天禾苗沒有長高”,學生們便發現這樣一寫,就指禾苗沒有長高了。學生這樣就會領悟到用上“好像”其實是指禾苗有長高,只是長得不明顯。這里的設計與點撥,顯示了教師鉆研教材的深度。老師牢牢地把握住了文章的“訓練點”,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也體現了“語文課要追求簡單的深刻”這一思想。
鏡頭3:
當初讀課文后,老師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一學生說得很簡單“課文講了一個人在拔苗”;另一學生講“課文講有一個人他影響了禾苗的生長”。學生的發言真實有趣,但顯然沒有概括到點子上。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學生來說,是需要進行引導和訓練的。怎么說才能既簡單又完整呢?本堂課中,章老師就是進行了巧妙的點撥“古時候有個人,他急著想要怎么樣?就把禾苗怎么樣?結果怎么樣?”如此一扶,學生的回答便水到渠成。也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從不太懂到比較懂,懂得不大多到懂得挺多”,從“不大會”到“會”的過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展開比較充分,符合我們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做法。
三、字詞理解,特色有效
從這節課的執教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老師的字詞教學非常有特色,有的做動作有的作比較有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如在初讀時理解“一大截”,老師是指名一學生與自己比高矮。通過做動作,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明了“一大截”的現實含義。學習“喘”字時,先是讓學生給它找找朋友。然后做做“喘氣”的動作,說說“這氣從哪兒來?”從而理解“口字旁”的意義。最后讓學生積累帶“喘”字的成語——氣喘吁吁。如此設計,將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語文味。
另外,本堂課教學中有個詞處理得特別好,那就是“筋疲力盡”。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句子,“這個人從早上一直拔到晚上,拔得“筋疲力盡!”然后老師只是說“這個人拔啊拔,拔得怎么樣?”學生說得多好啊——“拔得氣喘吁吁,拔得腰酸背痛,拔得上氣不接下氣,拔得疲憊不堪,拔得大汗淋漓等等”,然后章老師一收“是呀,就是拔得這個樣子,這就叫做“拔得筋疲力盡”。我認為這個解釋是很高明的,我們語文能夠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感悟來詮釋“重點詞”的意思,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書聲瑯瑯,點亮課堂
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十分重視朗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也多樣,讀后老師都給予了鼓勵性的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生漸漸明晰了本寓言的寓意。其中學生讀得特別出彩的是“他回到家里,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學生們邊大聲地喘著氣,邊學著老農的樣子說話。真的是把課文讀活了,真正地是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住了人物的身份特點。學生的瑯瑯書聲,點亮了我們的課堂!
都說“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真實的扎實的有爭議的課。”章老師今天的課,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
討論一:初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在第一節教學中理解“從哪兒看出老農很想很想禾苗快快長高”時,老師的教學有點混亂。環節回復往返,有些不清晰。對“焦急”的“焦”字理解時,學生出現了岐義,認為“焦”字下面四點表示一個人的汗水時,老師應有正確的引導。因為“焦”字在漢語言文學的本義中那四點應該是指“火”,如同“火燒眉毛”一樣緊急。我們老師應該給予指向性的理解和引導。
討論二:想象說話理解寓意時,為什么不口語交際起來?
當老師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老農,讓學生對我這個“拔苗人”說點什么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已經在寓意的邊緣了。如果老師能和學生口語交際起來,寓意的揭示就更順理成章,豁然開朗了。當學生說到“老農,你也太急了吧,禾苗是會自己長高”時,老師完全可以接過來說“是呀,你看,我可真糊涂呀,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如此一來,課堂上就會鮮活生動起來了。還有當學生說到“老爺子啊,快別拔了吧!”老師完全可以故作懵懂說:“為什么呀?”讓學生再次說明寓意,加深印象的。
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課堂是個大變數,說來容易做來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謝章老師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精彩的案例,讓我們大家共同探討、學習!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6
《揠苗助長》是S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農夫為了能夠讓禾苗快些長高,而將之一棵一棵往高處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有趣故事。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本課生字詞語,讀懂課文,并能從中明白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從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在第一則《刻舟求劍》的教學時重點教會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撥下自讀自悟,掌握學習的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課教學基本上能夠達到我預期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所以在聽完課后,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本課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真正貫徹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確實落實新課程改革。在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上做得到位,也是這節課的亮點之一。首先,在初讀課文的設計上,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初步感知,并能利用觀看動畫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時,帶著一定難度的問題深入學習,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自瀆自悟,在小組里合作探究,真正落實單元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敢于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機會,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將自主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但不足還是存在的,如果教師能夠更全面地關注全體學生,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將更錦上添花。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優點,禰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成長。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7
作者:彰武縣實驗小學 黃茹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15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二
彰武縣實驗小學 黃茹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不遵循規律,破壞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的《揠苗助長》。
教學要求:
1、會認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能力等。
2、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通過學習讀悟寓意,教育學生做事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寓言嗎?這是寓言的具體解釋,你能讀讀嗎?(學生讀屏幕上文字)。你讀過、聽過寓言嗎?(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寓言的名字)大家看這幾幅圖:濫竽充數、亡羊補牢、掩耳盜鈴、自相矛盾,這些都是寓言,有趣嗎?27課就為大家講述了兩則寓言(板書課題:27、寓言兩則)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板書,大家先閉眼睛聽一聽。(課件播放范讀全文)
二、初讀感知
讀讀認認
1、提出自讀要求:圈畫出生字新詞,用不同方法學會,與同桌指認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
3、交流識字方法,擴詞。
讀讀寫寫
1、課件出示:焦 費
望 算
學生認讀,組詞。
2、指導“費、算”筆順,學生書空。
3、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匯報書寫應注意之處。
4、學生會仿寫、練寫。
再次讀課文
1、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學生檢查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3、自讀、思考:這則寓言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細讀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學生讀文。
b、抓住重點詞句匯報讀懂的內容,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c、演一演。
d、體會句子的含義。
e、感情朗讀。
2、第三自然段:
a、出示插圖,引導觀察,圖中的人正在做什么?
b、課件出示二、三自然段。學生自讀,體會。
c、抓住重點詞句匯報讀懂的內容。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d、演一演。
3、第四自然段:
a、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學生自讀。
b、匯報故事的最后結果。
c、感情朗讀。
d、組織討論:為什么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隨機板書相關內容。
e、啟發談話:你想對那個人說點什么?
f、啟發總結: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學習
1、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
2、用“揠苗助長”說句子。
3、講故事給家長聽。
4、收集寓言故事。
五、課堂總結
寓言故事是有趣的,但蘊含的道理是深刻的,發人深思的,它時時告誡我們: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要急于求成。我相信大家以后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8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了學習讓學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內部的發展規律, 借助外力,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7課寓言兩則之《揠苗助長》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后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詞句,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2復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這節課老師再給你們講一個寓言故事,也就是我們要學習的27課寓言兩則的第一則寓言,《揠苗助長》.請聽課文欣賞(放課件)同學們認真聽 認真看
二,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一)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理解文中的詞語,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二)自讀自悟:
1,這篇課文很有意思,咱們試著演一演,怎么樣 想要演好這篇寓言,首先咱們就要揣摩一下文中這個人的動作語氣,把自己當作這個人,來,自己試著讀讀課文.
2,把你認為讀的最好的一段讀給小組的人聽聽,并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
3,指名讀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讀得挺著急的,這個人為什么這樣著急 請看課件2——4(巴望禾苗快點長高)巴望剛剛咱們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這一段中還有那些地方表現出他很希望 再讀讀看.(板書:巴望,著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讀讀這一句嗎 )
(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到底長高了沒有 這個人為什么覺得一點也沒有長高呢 太著急了,讀)
(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誰再來讀 誰上來把這個人的著急演一演
c,齊讀這一段
(2)第二自然段:課件5—7
a,你怎么這樣讀"筋疲力盡"呢 (這個人太累了)你為什么這樣筋疲力盡呀 (因為著急禾苗快點長,這個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這個人真太著急了,想出了這么個辦法.
b,雖然這么累,你看看他臉上的表情:高興著呢!怎么呢 (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
c,咱們一起來讀讀
(3)第三自然段課件8——9
a,你為什么這樣讀 (喘氣,很累)還有哪里可以看出這個人很累 看來這個人累極了,你怎么還笑著讀呢 (想著禾苗馬上要長高,心里高興)所以,他雖然累壞了,但還說自己的力氣"總算"沒有白費!認為自己這么做對極了!
b,你能試著讀讀嗎
(4)第四自然段課件10——11
a,這么著急的結果是什么 (禾苗都死了)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著急了:他把秧苗拔高了,秧苗沒有水和養料都死了.如果你是禾苗想說什么 )
b,如果你是這個農民的鄰居,看到這幅情景,你想對他說什么 (禾苗要慢慢長,急著拔只會壞事)對,禾苗生長都有它一定的規律,要慢慢的長,如果咱們不依照他的生長規律,急于求成,就會壞事,這——就叫做"揠苗助長".
c,在我們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長"一樣急性子辦了壞事呢 (小組討論)
四,總結寓意課件12.
讀了這則寓言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 (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五 拓展
1 演一演
2 說一 說
板書設計:
農夫 急 拔禾苗 枯死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揠 苗 助 長 》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并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二、說目標
基于這樣的本文解讀,考慮二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本文本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品位。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悟出寓意,潛移默化地從這個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說教法
在教法上,總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領,個性閱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重引領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即講故事、知道理、談收獲三環節來層層深入理解課文深刻寓意。同時著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并借助插圖、做動作來理解人物心理活動來讀懂課文。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當時的場景,理解人物特點。讓學生在對情節的感悟中,創設語言情境,讀出理解,讀出個性。
四、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的雙邊互動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利用一切可調動的資源來緊扣教學創設一系列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說設計理念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寓言故事,重在讓學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須通過具體的語言感悟和故事情節的解讀去落實。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意了三個重視:重視故事情節的理解,重視重點詞句的感悟,重視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深化。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扶——放”結合。
六、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力求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啟發學生質疑、朗讀、想象……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不斷創新,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享受的樂園。
七、說流程
(一)、質疑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出示課題:揠苗助長)齊讀課題,指導揠的讀音“yà”。
2、師:揠苗助長又叫什么?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呢?梳理問題:為什么要揠苗?怎樣揠苗?揠苗結果這樣?學了課文,這些問題我們就能解決了。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趕緊翻開書122頁,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度的生字多讀幾遍。
b、想想這個農夫為什么要揠苗呢?
2、交流:
a、檢查詞語的認讀。
b、小朋友們,這位農夫為什么要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呢?(生:他很急板書:急) 你從哪里知道他很急呢?
(三)、再讀感悟
1、默讀課文,用筆劃出“急”的句子或詞語,師巡視
2、交流反饋:(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句子并指導)
(1)、讀出急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看。
師: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巴望、天天)
師:“巴望”能換個詞嗎?(希望、盼望),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你讀出了農夫急切的心情。)
師:這位農夫眼巴巴的看著田里的禾苗,會這說些什么呢?(指名說)
出示句式:農夫眼巴巴的看著田里的禾苗說:
師:是呀,他不是一天這么說,而是“天天”。可見農夫的心里真是急呀!讓我們也著急的讀一讀(齊讀)
評: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師:還從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b、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如果學生說不出,師引:其實還有一句話,農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學生說的出,師評:你都走到農夫的心里去了,禾苗一點也沒有長高嗎?(長高了)你怎么知道?好像:其實是長高了,只是……(長得很慢)如果學生回答不出,通過句子比較: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小結:禾苗是長高了,由于長的慢,農夫沒有感覺到。可見作者用詞非常精煉。
c、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
師: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焦急地、轉來轉去)
出示:“焦”這個字,讓學生觀察,提醒大家寫的時候注意哪些,然后書空,最后在書上寫兩個。看下面的四點就是”火”演變成四點
師:這把火在哪兒燒呢?
生:在這個農夫的心里。
師:對呀,他急呀,心里火急火燎的。還像什么?
師:咱們祖國的漢字多么形象,能讓我們產生許多聯想呢。
師:自由讀這一句,想你眼前出現農夫怎么樣?仿佛聽見他在說什么?(指名說)
師:誰也來讀讀這句話,(指導朗讀:焦急地、自言自語),誰再來讀?(這才叫焦急呀!可自言自語能這么讀嗎?理解:自言自語),誰能來模仿他的樣子也來讀讀這句話。瞧農夫著急的樣子。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3、師:農夫的心理呀特別的著急,我們一起來完整的讀讀這段話。
(2)、讀出累
師:是啊,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啊,于是他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辦法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農夫想的什么辦法,用自己的話說說。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就是課題中的“揠苗”。
師:請同學們看圖,說說農夫是怎么樣拔苗的?他遇到了哪些困難?理解“筋疲力盡”。大家還能說幾個與“筋疲力盡”意思差不多的詞嗎?推薦詞語,齊讀。
師:他太累了,回到家里,一邊喘氣一邊說,誰能把他說的話讀讀。
理解“沒白費”。說說農夫說這話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補充詞語讀句子。
師:瞧這農夫又累又得意的樣子。一起來讀讀這段話。
師:你看農夫得意洋洋的樣子,結果真的沒白費嗎?一起來讀讀最后一段
農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氣?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四)、說出寓意
1、揭示故事結果
生自由回答(因為把它拔死了)
說話訓練:現在你們就是這個農夫的孩子,你們準備怎么樣告訴你的爸爸這個原因呢?(生自由說)
師:是呀,植物生長有它的自然規律,要澆水、施肥、除草、還要慢慢地等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收獲。其實不僅是種禾苗,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
同學們,其實寓言故事,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故事,而且還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學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提議大家課后多讀讀寓言故事,特別是看看它蘊含的道理。
七、板書設計
揠苗助長
焦急 辦法 枯死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0
重形象 重寓意——以《揠苗助長》為例談寓言教學的策略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重形象 重寓意 ——以《揠苗助長》為例談寓言教學的策略
丹陽市前艾中心校 馬良生
寓言是把一個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練、生動的故事里的一種文體。寓言篇幅短小,結構簡單,語言樸素。寓言有其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擬人手法,借助故事來說明道理。把事物“人格化”,賦予它們以性格和思想,通過一個假托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二是夸張和諷刺手法。寓言往往把一般的人和事夸張到非常的程度,以烘托鮮明的人物個性,從而深刻揭露出事物的本質,具有諷刺意味。如《揠苗助長》,農夫“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居然“天天到田邊去看”;終于想出的辦法竟然是“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天后黑”。這樣極力夸張農夫的可笑,諷刺了農夫的愚昧。針對以上寓言的鮮明、獨特的特點,在語言教學中我們應該有相應的教學策略。一、緊扣語言,悟鮮明形象。寓言教學也和寫人記事類文章一樣,以讀為本,善于抓住關鍵語言,具體深入感悟語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線,圍繞“文眼”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應該有一條清晰的主線。教學《揠苗助長》,可以以題目為“文眼”,緊扣“揠”字,引導學生讀、思、議:農夫為什么要“揠苗”?他是怎樣“揠苗”的?他“揠苗”的結果呢?這樣使得課堂教學以“揠苗”為線,形成三個塊面來理解寓言。二是悟形象,通過抓關鍵詞句感悟形象。《揠苗助長》可以抓“巴望”,形象體會農夫內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體體會農夫的“認真”。通過抓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反復比較、深入揣摩,農夫荒唐可笑的內心和行為得以充分展現,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礎。在抓詞扣句感悟的過程中,應該將語言的訓練有機地融入進去。如“巴望”與“希望”的比較、造句;“焦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將焦急是的語言和動作、神情展現出來;“一棵一棵”可以讓學生用具體形象的語言來描述他“拔”的動作、表情、語言。這樣,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訓練了學生語言,凸現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二、結合生活,悟深刻道理。
寓言的目的在于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它所諷刺的對象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和事。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大難點。我們老師往往從應試的角度出發,見寓意板書出來,學生抄、背、默了事。其實寓意的揭示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在充分感受寓言形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諷刺了哪些人和事,社會總有哪些人和是也同樣可笑,在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充分交流后,老師才把寓意歸納板書出來。如《揠苗助長》,在緊扣詞句感悟人物形象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⑴農夫傻在哪兒?使學生明白農夫傻在內心想法上,更傻在拔的行為上。這是學生容易理解認識到的表層,難的是認識農夫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規律的寓意上。⑵那你來幫幫他,農夫該怎么做呢?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成語”:施肥助長、除草助長等后。再追問:為什么你這樣做就好,農夫“拔”就死呢?扣“枯死”一詞理解,使得學生明白了禾苗有自己生長的規律。到這,就引導學生寓言本身的寓意了,但還局限在故事本身,沒有真真達到寓言諷刺現實社會生活的目的。⑶寓言中的農夫可笑,那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也這樣可笑的人和事?在老師的啟發下,適當說一些社會上的現象。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丹陽市前艾中心校
馬良生一、成語分類,導入教學。出示8個成語(中有4個寓言故事的成語),讀后讓學生把成語分成2類。二、初讀故事,理解題目。1、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板書)。2、初讀:題目中的四個字各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讀故事,從課文中找到準確的答案。3、指讀:了解讀通情況,學生評價。4、解題三、再讀課文,感悟形象。1、就題提問:看到題目,你會想到哪些問題呢?2、理解為什么指讀,說說農夫為什么要揠苗。扣“巴望”感悟:這里用希望行不行?——表演:農夫每天到田邊會有怎樣的動作、表情、語言呢?——感情朗讀3、感悟怎么做引讀: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體會筋疲力盡)——看圖,農夫一棵一棵拔時會說些什么?(體會得意)——感情朗讀4、引讀結果:農夫真夠累的啊,但他挺開行,他回到家里,……(第3自然段)他的兒子很納悶……四、結合生活,理解寓意。1、扣“枯死”:書上說是“枯死”了,“枯死”是什么意思?(可以當堂查字典)“枯死”的罪惡魁首是誰?2、小結:你看農夫多傻啊!拔,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違背了禾苗生長的規律。)3、那你來幫幫他,農夫該怎么做呢?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成語”:施肥助長、除草助長等。你們的這些辦法為什么就好呢?(符合禾苗生長的需要和規律)4、寓言中的農夫可笑,那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也這樣可笑的人和事?(在老師的啟發下,適當說一些社會上的現象。)五、作業1、講故事2、讀故事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1
讓思辯的花蕾綻放——《揠苗助長》教學實錄及反思
三亞市第一小學 孫愛欽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下)24課
一、談話
師:小朋友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狐貍和烏鴉
生:獅子和蚊子
生:狐貍和葡萄
……
師:寓言都很簡短有趣,又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書中的第24課有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則——
(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
師:這里的“苗”“助”“長”分別是什么意思?
生:苗是禾苗,助是幫助,長就是長大啦。
師: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么好辦法呢?
生:我要給它澆澆水,施施肥。
生:我還要給它拔拔草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點點就行了。(眾笑)
師:古時候的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為了讓禾苗長大,用的辦法和我們劉青松小朋友想的辦法是一樣的,拔苗。拔苗又叫———
生:揠苗。
師:揠苗助長又叫——
生:拔苗助長。
師:拔苗真的能讓禾苗長大嗎?打開課文,自己輕聲讀讀,讀到你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師:誰來讀?你覺得哪兒特別有意思?讀給大家聽。
(學生分別選擇了文中的自然段閱讀。其中樊知陽小朋友把“納悶”的“納”讀成“耐”,讓小朋友一起幫助他讀了第三遍后讀正確。)
三、究因
師: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勁去拔禾苗,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還得從他種了禾苗后說起。誰來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農夫種了禾苗后是怎樣的心情?(一生朗讀。)
生:他種了禾苗后十分焦急。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
師: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圈畫,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急著想讓禾苗長大的?(學生認真的讀書,圈畫。)
師: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很急的呢?
生:他“天天”到田邊去看禾苗呢。
生:還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生:他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
師:是“總覺得”禾苗一點沒有長。
生:還有“十分焦急”中也看出來的。
師:小朋友們真會讀書。讀到“巴望”這個詞,你好象看到了農夫什么樣兒?
生:我好像看到他在田邊轉來轉去呢。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彎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著。
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讀。讀著讀著好像看到了書中的人的樣兒,這就叫讀進書里去了。我們朗讀這一段時,就要邊讀邊想像他著急的樣兒。(指導朗讀第一句。)
師:自己再讀讀這一段,讀到哪兒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讀到“他天天到田邊去看”,我好像看到他天蒙蒙亮就去看禾苗。
師:今天去了明天去嗎?明天去了后天還去嗎?大后天呢?
生:去的,都去的。
師:你們聽到他和禾苗說了什么了嗎?
生:他說:禾苗呀禾苗,你怎么長這么慢呀,我都快急死啦。(眾笑)
生:我聽到他在大聲說:禾苗呀禾苗,你再不長,我可要采取措施啦。(眾笑)
師:農夫的樣子都被我們看到了,他對禾苗說的話也被我們聽到了!下面看老師寫“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點像什么?
生:(恍然大悟)像流下來的汗。
師:像誰干什么去流下的汗?
生:像農夫著急的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
師:真像,還像什么?
生:還像火。
師:這把火在哪兒燒呢?
生:在這個農夫的心里。
師:對呀,他急得呀,心里火急火燎的。還像什么?
生:還像小禾苗,上半部分好像農夫在田邊轉來轉去。
師:嗯,還像什么呢?
生:還像農夫去看禾苗,他跑得飛快,兩只腳都變成四只腳啦。(眾笑)
師:咱們祖國的漢字多么形象,能讓我們產生許多聯想呢。在書上描紅寫一個“焦”字。注意寫好這四點。
師:我們再來讀這一段,看誰能把他焦急的樣兒讀出來。誰來讀?(一生朗讀。)
師:“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里十分焦急。” 這一句讀得還不夠。禾苗是真的一點也沒有長高嗎?
生:不是的,禾苗在長,但是天天去看,是看不見它在長的。
師:為什么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呢?再讀讀。(該學生再讀。)
師:這一回好多了。你臉上的表情就告訴了我。咱們一起讀。(老師提示):如果你覺得就是這個人,做做動作也可以。
師:說一個人“急”還有好多成語呢。老師向大家介紹幾個(詞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過急) 一起讀一讀。
四、感悟
師:農夫是這么的操之過急,覺得禾苗是一點兒也沒長大。于是他開始想辦
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辦法,是什么?
生:拔苗!
師:他是怎么拔的,對于這個辦法你們有什么看法呢?和同桌說說你的看法。
生:他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我覺得他很傻的,禾苗應該在土里自己長大的呀。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
生:我覺得他的做法是不對的,你想讓禾苗長大,只有認真去種呀,比如給它施施肥啦,澆澆水啦。把苗拔起來,禾苗不是吸收不到營養了嗎?
師:劉青松,一上課你說也想把禾苗稍微拔一點點的,現在聽了大家的話,有什么想法沒有?
劉青松:我不想拔啦,拔苗要把苗拔死的。
師:已經明白啦。可農夫不明白呀,他以為這是個好辦法呢。所以一想出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師: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樣了?
生:他累得骨頭都散了架了。
生:他累得腰都酸了。(師:那叫腰酸背疼)
生:累得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了。(師:那叫有氣無力)
師:再來看這個“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記住了?(老師范寫“疲”字。用彩筆標出“病字頭”)
生:哦,對的,他累得好像病了一場,一點力氣也沒有啦。
師: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盡。再來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現在你們就是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們會說什么呢?
生:我會說——
師:你就直接說吧。(眾笑)
生:哎呀,疼死我啦,趕快把我放到土里去吧。(眾笑)
師:這棵小禾苗在傷心的哭呢!
生:農夫呀農夫,你花了這么大的力氣把我們拔起來,你會后悔的呀(眾笑)再過一年我們就可以豐收啦。(眾笑)
師:不用一年的,只要幾個月禾苗就會長大,就會有收獲啦。可是農夫急得一天都等不及啦。
生:你把我們拔起來,還想不想豐收啦?(眾笑)
師:這顆小禾苗在氣憤地說。
他可沒聽到禾苗的話,還滿以為禾苗都長高了呢!回到家,他興致勃勃地說──,
師:(緊挨著“疲”字范寫“勃”字,并用彩筆標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剛才農夫還是筋疲力盡的,現在哪來那么大的力氣呢?
生:他一想到禾苗長高了,就特別高興。
生:他以為禾苗長大了,力氣又來了。
師:那好,讓我們把他興致勃勃說的話讀出來,他說話時一定還在用手比劃著。大家可以做做手勢,再興致勃勃地說——
五、明理
師:禾苗真的長高了一大截嗎?他的兒子很納悶,心中會想什么呢?
生:真的嗎?一天功夫就會長高一大截嗎?
師: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師: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許多想法,回去會怎么開導你爸爸呢?農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會傷心地說什么呢?聽了兒子的話后,又會怎么說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反饋表演:指名兩生表演。)
師引導:“兒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趕回家去——
“兒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農夫”:不會吧,昨天還長高一大截呢。
“兒子”:真的呀,不信,我帶你看看去。看,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農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會死的呀?
“兒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來,它吸收不到營養就死啦。
“農夫”:那趕快在禾苗的葉子上澆點水,讓它活過來呀。
“兒子”:那可不行呀。
“農夫”:怎么不行?澆點水它就不會枯啦。
(師見“兒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訴爸爸,禾苗是*什么吸收水分禾營養的。)
“兒子”:爸爸,我告訴你,禾苗是*根吸收水分禾營養的,現在根都死啦,再澆也沒有用啦。
“農夫”:那怎么辦呢?
“兒子”:下回再種就不能拔苗啦。
師:聽著兒子的話,看著眼前枯死的禾苗,想著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農夫好傷心,好難過,他嘆了一口氣說——
“農夫”:哎呀,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呀(眾笑)拔苗是不能讓禾苗長大的呀。以后種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訓啦。
(學生鼓掌)
師:是呀,禾苗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在土壤中慢慢長大,這是禾苗生長的規律。他急于求成、操之過急,所以壞了事兒。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辦其它事情也一樣,都急不得。
現在這個農夫是懊悔不已呀,他發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可是你們知道嗎,農夫種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會死的呢?請小朋友們小組合作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看誰的故事編得棒。
生: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訓,不去拔苗。他想,兒子不是說過不能急嗎,就讓他慢慢長大吧。于是農夫不去管不去問,田里長了許多雜草,禾苗的葉子上都是蟲子啦。最后,禾苗又死啦。
師:真棒,你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不能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師:明白了,辦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為了怕犯錯誤,就連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六、拓展
師:《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是我國古代一個大學問家孟子寫的,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可有意思了。聽老師吟誦古文。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師:今天學的寓言就是根據這篇古文來的。自己對照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讀一讀,再看看下面的解釋。一定能讀懂許多。
(學生練讀古文。)
師:你讀懂了哪些呢?
生:我讀懂了“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就是我們課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生:我讀懂了茫茫然歸,就是很疲勞地回家了。
師:小朋友的收獲真大,不僅讀了課文,還讀了古文呢。下面我們一起讀。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晃晃小腦袋。(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矣”。)
師:同學們,從遠古時代起,許多國家,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偉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寫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滿智慧的人民又創造了許多現代寓言故事。(展示書籍),這些優秀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和話語。有興趣的,課后可以多找一些來讀。
教后反思
新課程改革倡導我們要給學生終身收益的東西。什么才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呢?我以為,文化的品質與素養應該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寓言文化就是諸多文化現象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經典,它能引導兒童探尋意義,沐浴傳統,豐富涵養,提升悟性,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表現世界。《揠苗助長》便是其中一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
著名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一句話:要“把孩子教聰明了”。這里的聰明,我認為便是智慧的悟性。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啟迪兒童的悟性,激發兒童的靈感,在塑造優秀品質,陶冶優雅性情,培養寬廣胸襟的過程中,讓眼界更為開闊與高遠,讓心智更為聰穎與靈慧。
寓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有兒童特點的哲學教育。兒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潛在欲望和能力,只是這種欲望和能力,離不開具體可感的形象支撐。幫助兒童學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體的形象性,引導兒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領會寓意。所以本課教學中,創設的一個個活動情境,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的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總覺得”等具有諷刺意味的詞語,想像“焦”字的四點像什么?或者角色互換,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夸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課堂教學的實效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兒童就是小小哲學家,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農夫錯誤的原因,并從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學生只有在活動和情境中,與教材對話,與角色對話,才能產生積極的內部言語,在這些語言的邏輯思維活動中,獲得大腦兩個半球的交替興奮,從而形成自己生動的思想,成為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寓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應讓學生從小接受熏陶與感染。教學中補充成語,感悟漢字的形象性,閱讀孟子寫的原文,明白多國家、多民族寓言的豐富性等等,無不蘊涵著語文教學的文化追求。讓學生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感悟這一充滿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悠久歷史。對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2
《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中那個忙著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并累得筋疲力盡的農夫顯得很可笑。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禾苗的生長是有其發展規律的,不遵循其生長規律,任意拔高結果當然適得其反。
我們在嘲笑愚蠢的農夫的時候,卻常常自己也不自覺地做著農夫一樣的傻事兒。只是我們的勞動對象不是禾苗而是學生而已。正如農夫一心巴望自己家的禾苗長得高一點兒一樣,我們做教師的總是希望孩子們能好點兒,再好點兒。對好的總希望更好,不好的希望好,期望總是沒個盡頭。我們雖不至于把孩子往高里拔,但卻常常加班加點,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達標;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我們不能容許孩子犯錯,我們總是要板起面孔訓斥孩子,用許許多多的不許禁錮了孩子自由的天性。為了現實的功利性,我們不自覺地也在扮演著農夫的角色,愚蠢地重復著揠苗助長的行為。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冷靜地遵循孩子自身成長的規律,熱切地關注著,耐心地期待著孩子的成長呢?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3
科目
語文
年級
三年級
執教人
齊利娟
課題
11、揠苗助長
課時安排
二課時
審核人
導案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2、讀懂課文,理解《揠苗助長》的寓意。 3、懂得必須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做事的道理 重點、難點
1、理解寓意。 2、明白必須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做事的道理。 知識連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從文中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認認,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3、通過初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再讀課文
合作交流
1、讀完課文,同學們能給“揠苗助長”換個詞語說說嗎?(拔苗助長)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嗎? 2、那個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長高呢? 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長得那么高了嗎?這個時候他的心情會怎么樣?(焦急)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這個人非常著急呢?(指導朗讀,注意讀出焦急的語氣) 4、他想出辦法了嗎?想到辦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結果如何?
5、議一議: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
6、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這個人的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當堂檢測
1、看拼音寫漢字:
yù yán pàn wàng jiāo jí jīng pí lì jié
( ) (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枯( ) 披( ) 揭( ) 盼( )
苦( ) 疲( ) 竭( ) 胖( )
3、讀語段,完成練習。
他回到家里,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有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邊喘氣一邊說”表明農夫:
②“累壞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詞語來表示:
③農夫認為他的力氣沒有白費,你認為呢?為什么?
我的收獲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4
師: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有,我很好奇,以前真有這么個笨農夫嗎?
師:你們認為呢?
生1:我認為沒有。你們看,圖上那個農那么老了,難道他以前沒種過禾苗嗎?怎么會到這把年紀才來做這種蠢事!我想,這則寓言只是作者為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而捏造出來的。
生2:我認為是有的。因為以前科學不發達,農夫沒多少種田的知識,他不懂得損傷禾苗的根就不能存活的道理也是有可能的。
生3:對,可能他以前沒這么做過,而這次想要快點收成,就嘗試了這種方法。
生4:我也認為是有的,因為老師經常說,寫作文要從生活中選材,這篇文章這么有趣,一定是真的。
生5:我反對,誰說有趣的文章就一定是真實的。很多好文章都是作者想象創作的,這則寓言一定也是。
師(微笑):同學們都有各自的見解,這很好,至于這則寓言,由于它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我們很難印證它是真是假。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作者之所以寫這則寓言,就是想讓我們懂得一個道理。那么,是個什么道理呢?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探討一下。
【評析】
課改下,“交往,互動,發展”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得他們的創新,獨特的見解展現得淋漓盡致。就像上例,學生在分析“農夫”笨的交往互動中,開發了自己的思維,無形中引出自己潛在的“智”,達到了促進發展,張揚個性的目的。因而,課堂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創造一片發展個性的天空,對于學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問題,不能以搪塞的語言敷衍他們,否則便會扼殺了他們思維的火花,而應讓他們暢所欲言,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再聯系課文重點,用巧妙的語言將他們引回“正道”!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須符合事物客觀規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事與愿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3.繼續訓練抓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言。
2.教學難點──如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寓意。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薄型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短小而生動的故事,一個故事寄托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呢,我們叫它──(出示詞卡:寓言)
1.學習“寓言”
(出示詞卡:寓言)
正音。
2.學習“則”
有兩個寓言故事,我們就叫它──(出示詞卡:寓言兩則)
正音。
理解:“則”在這里作量詞,相當于……?
二.范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我們先學習其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出示詞卡:揠苗助長)
正音。
2.范讀課文。
邊聽邊想: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4、解題。
⑴你能說說“揠”是什么意思?“助”是什么意思?認為題目中哪個字是關鍵?
⑵“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
三、初讀課文,字詞過關。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字詞過關。(出示卡片,課件,小老師帶讀。)給“望”字組詞,說句子。
四.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段
1、 指名四人讀課文,思考:種田人為什么要拔禾苗?結果怎樣?
(同時板書:原因 結果)
2、指名回答,板書:巴望 枯死
3、師:種田人為什么這么急著要禾苗快快長呢?他天天到田邊去看時心里會想些什么?(美好的愿望——快快收獲,焦急的心情)
4、 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這個種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長大?
5、 比較句子。“好象”“焦急”
男女生分別讀,說說兩句的不同,猜猜種田人在想什么?會說些什么?
6、 小結:急于求成(板書)
7、 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三段
1、 師:他想出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想出這個辦法容易嗎?(終于——不易,時間長)
2、 課文中寫他是怎樣拔的?(一棵一棵 結合看插圖 一直——不感休息)
3、 “累嗎?”(除了“筋疲力盡”還可以怎么形容?——有氣無力,腰酸背疼,汗流浹背)
4、 這么累,他心情怎樣?(開心,高興)
5、 師:你從哪里看出他很高興?(力氣總算沒白費——長高了一大截)
6、 你能讀讀第三段嗎?(指名讀)
7、 齊讀二、三兩段。
(三)學習第四段
1、 師:第二天兒子看后會怎么說的?種田人會怎么說?(讓學生說說根與土壤的關系?)
2、 你認為要讓禾苗快長他應該怎么做?
3、 師生演一演:師當種田人,生當兒子(出示課件)
4、 小結:違反規律 做了錯事(板書)——這就是寓意。
五、作業。
六、寫字教學。(費 望 算)
附板書:
揠苗助長
原 因 做 法 結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錯
急于求成 違反規律 事與愿違
《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整合教案 篇16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學習第24課,抬起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看認真,寫在心里。(教師板書寓言兩則)要特別看清寓的最后三筆的寫法,豎、提、點(用紅筆標示)。由這個字我們想到和它寫法相同的是什么字?
生:遭遇的遇。
師:請同學們在語文紙上把這字寫正確。
生寫字。
師: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寓言故事簡短有趣,都又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則相當于(學生說篇)。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則《揠苗助長》。(教師板書揠苗助長)
生齊讀課題。
師:你知道 “揠苗助長”故事中的主人公嗎?你知道故事的大致內容嗎?
生:故事中的人物是宋國的農夫。
生:故事說一個農夫想禾苗長快些,就到田里去拔,結果禾苗全枯死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預習了課文。
師:預習課文是個好習慣,你真不錯。大家從不同的途徑了解了這個寓言故事,那課文是怎么描寫的呢?打開課文,小聲朗讀,要讀通讀準。
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相信這些生字詞一定難不住你們。出示生字詞。
生:宋國。
師:宋是平舌音,讀得準。誰再讀?
指名三人讀。
生:巴望。
師:讀出了特別希望的樣子。我們讀詞語除了要讀準,還要學會讀出詞語的意思。誰能學著他的樣子來讀?
指名三人讀。
生依次讀好焦急、揠苗助長。
生:筋疲力盡。
師:盡是什么意思?
生:用完了。
師:我們一起來讀筋疲力盡。
生:興致勃勃。
師:這個詞很有特色,你能說出和它一樣結構的詞語嗎?
指名十人左右回答。
生:納悶。
師:你會記住悶字嗎?
生:外邊是門,里面是心。
師:邊板書邊描述:心被門關起來了,就會覺得不舒暢。這時候悶讀第四聲。出示悶的第二種讀音。
師:納悶是表示心情的詞語,再讀一讀,找找還有表示心情的詞語了?
生:巴望、焦急、興致勃勃。
師:打開文書,把這些詞語帶到課文里,看看農夫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生一邊讀一邊想。
師:農夫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呢?
生:農夫很焦急。
師:出示: 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里十分焦急。
板書焦急。
師:你知道是焦急什么意思嗎?
生:非常著急。
師:十分焦急呢?
生:特別特別著急。
師: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讀課文。
師:還可以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農夫很焦急呢?
生:“巴望”可以看出。(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
師:巴望的近義詞朋友是?
生:希望、渴望……
師:課文中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我們換個詞來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他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長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
師:你們會在什么情況用巴望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生:我喜歡看書,我想得到一本想要得書的時候。
生:期中考試的時候,我特別希望得到一百分。
師:想象一下農夫巴望焦急是什么樣子的?
生:他會在田邊轉來轉去。
生:他會對禾苗說快點長吧!
師:用巴望比用希望更能表達農夫焦急的心情,巴望禾苗長得快些再快些。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還可以從“天天”體會到,就是每天都來。
師:星期一來嗎?星期二來嗎?……
晴天來嗎?陰天呢?
身體不舒服回來嗎?
能通過你的朗讀來表現一下嗎?
我們也來學著他的樣子來把這一句讀讀看。
生齊讀。
生:還可以從“可總他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體會到。
師:真的一點兒也沒有長嗎?
生:禾苗實際上是長高了,只是生長的速度很慢,一兩天是不會有多大的變化的,而這個人不懂植物生長的規律,所以就認為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于是就想辦法幫它長。
師:這個人為什么總覺得一點兒也沒有長?
生:因為他太著急了!
師:農夫來到農田邊,會自言自語地說些什么呢?
生:禾苗你怎么長得這么慢呀?
生:用什么辦法能讓你長得快些呢?
師:正是農夫太焦急,巴望禾苗長得快,天天去田邊看,就會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我們一起再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農夫焦急的心情。
師:文中還有哪里能體會到農夫很焦急?打開課文再讀讀。
生:心里著急就想辦法啊,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師出示: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師:老師就請你做故事里的農夫,到田里去拔苗。
生點點頭,慢悠悠的走到兩組中間的空地上。
師:你們覺得她是故事中的農夫嗎?
生異口同聲喊道:不是。
師:為什么?
生:課文中說是急忙跑到農田里。
師:對呀!我們一起讀讀,你看農夫多焦急呀!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表演的同學說,農夫回來,重新表演一次。
生回到座位上,急急忙忙往田里跑。兩手用力往上拔。其他同學都站起來認真看。
師:農夫你這樣拔可不是故事中的拔呀,老師查了資料,揠就是拔取苗心,(出示:揠≠拔,揠:拔取苗心。)農夫一手扶著禾苗,一手抽取苗心。
請你按老師講的動作再來演一演。
學生一直按老師的要求在田里干活。
師:同學們,農夫是怎樣揠苗的?
生:一棵一棵的往上拔。
師:農夫忙了多長時間?
生:從中午忙到天黑。
師:從中午忙到天黑大概五六個小時吧,就是300分鐘左右,四十分鐘一節課,大概七節課左右。
生都發出驚訝的聲音。
師:農夫有沒有停下來?
生:從一直看出農夫沒有休息。
師描述:一小時,汗如雨下;兩小時,腰酸背疼;三小時,頭昏眼花;夕陽西下,幾乎沒有了力氣,非常疲勞。(表演的學生一直在表演)
師:xx同學,你現在累嗎:?
生:我現在累得直喘粗氣。
師:你看他臉色通紅,上氣不接下氣,我們可以用筋疲力盡這個詞語來形容他現在的樣子。(出示筋疲力盡)你能給我們讀讀這個詞嗎?
生讀詞。
師:感謝你讓我們生動的理解了筋疲力盡的意思。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生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圖
師:農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雖然是這么的累,你看看他的臉上的表情:你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詞語訓練)
生:他樂呵呵的。
師:急性子的農夫,怎么會是這樣的表情呢?
生:總算是看到了自己的禾苗生長了一大截。
生:喜笑顏開。
師:農夫,你看到你的禾苗長了一大截,心情怎么樣啊?
生:高興啊,再累我也高興,總算看見我的禾苗比別人的又長高了一大截。
師:書上是用什么詞語來表達農夫現在的心情的?同時出示:回到家里,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了!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生:興致勃勃。
師板書興致勃勃。
師:誰能學著農夫的樣子來說說他的話?
出示 第三自然段
指名三人后齊讀。
師:他的兒子聽了他的話,引讀第四自然段。看到這個悶字,你們猜他的兒子是怎樣想的?
生:禾苗怎么會長高一大截,不會是爸爸眼花了吧!
生:想不通,不可能這樣。
我們一起讀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個農夫也跑到農田里一看,心里也很納悶。農夫的心愿是好的,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如果你是這個農夫的鄰居,看到了這一幅情景,你能告訴這位農夫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嗎?默讀全文,理由會更充分一些,更有說服力一些。
學生默讀課文。
師: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禾苗要慢慢的長,急著長只會是壞事。
生: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長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生:人們希望它長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澆水,適時鋤草,滅蟲等辦法。
生: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損傷了它的根或者切斷了它的養份來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這是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
生:種田人違背了禾苗生長的規律,想借助外力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個好心辦壞事的結果。
師:對啊,禾苗的生長也有它一定的規律,我們在生活中可不能做宋國的農夫呀!我們要記住,出示寓意
生: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
師:小朋友們,農夫聽了咱們大家的話,他現在的心情怎樣?
生:后悔,早知道就不花這力氣啦!
生:難受,今年可就沒有收成啦!
生:沮喪,為什么自己要這么急于求成呢?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是我國古代一個大學問家孟子寫的,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可有意思了。
【出示古文內容:】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師:今天學的寓言就是根據這篇古文來的。想不想讀讀古文?自己對照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讀一讀,再看看下面的解釋。能讀懂哪些。
生自由閱讀。
師:誰能說說自己懂了哪兒?
生回答(略)
師:我們一起讀。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晃晃小腦袋。
師:同學們,從遠古時代起,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偉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寫的《拉封丹寓言》等等。老師要向大家推薦《伊索寓言》這本書,這本書中有一個相似的故事《寡婦與母雞》。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師:讀了這兩則寓言,你有什么感受呢?請你用幾句話寫下來。
生交流自己的體會。
師:的確在生活中不能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主觀地急躁冒進只會適得其反.充滿智慧的人民又創造了許多現代寓言故事。這些優秀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和話語。有興趣的,課后可以多找一些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