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通用13篇)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7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看到史老師選擇《孔繁森》一課,令我大跌眼鏡因為這節課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在太遠了,文中的一些詞句,比如“援藏”“藏族和漢族有同一個母親”都很難讓剛上二年級的學生理解。
但就是這篇大家覺得難上的課文,在史老師的精心設計下卻上的讓人耳目一新。她利用多媒體集圖象、音效、文字為一體的優點,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畫面與音樂聲中,老師用充滿激情的朗讀,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并簡要說出整體感受。眾所周知,語文是門百科全書式的學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課程。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現實距離遙遠,如何拉近時空的距離。課前資料的收集尤為重要。老師采用各種渠道,收集有關孔繁森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對當時的故事背景有了認識,也形象地理解了“援藏”等詞語。課堂上學生對內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來自于這些收集來的信息。這樣真正讓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中說:“你們要培養兒童對詞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們要像對待音樂那樣對待詞的音響,形象地說,學生應該成為‘詞的音樂家’,珍視詞的正確、純潔和優美。”學生能夠掌握優美的語言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追求,現在在課堂上提倡“詩意”、“情感性”、“人文性”我想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作出的努力,然而“優美”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造在長期的“正確、純潔”――即對詞語的正確理解上的。如果脫離了這個基礎,過分追求詞語(表達)的“優美” ,結果只能是空中建樓、緣木求魚,使課堂成為一個個美麗的肥皂泡而已。
在“撫養”一段中,孔繁森不想讓孩子們想起的“親情的缺失”;“象親生兒女一樣”這句話中通過各種手段的引導,將這句話多種意義建構在具體的語境之上,在學習詞意的同時讓學生體會詞語多變的特性,懂得詞的意義是動態變化的常識,在大腦深處儲存一個動態發展的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詞語,為課后課外的自讀墊下一塊基石。
我明白了真正的課堂氣氛的活躍,是靠內在的知識的魅力,靠教師對學生學習心理和教育規律的靈活駕馭,而眼花繚亂的外在表象,只會誘導學生的思維遠離文本,貌似熱鬧,實則浮躁。
于永正老師認為,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指導學生把書讀好的‘過程’”,更是他追求的亮點。其次,指導學生把字寫好,也是語文教學的亮點。靜下心來學語文也好,指導學生把書讀好也罷,我們共勉吧。
周穎越 發表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自
;id=21536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3
《孔繁森》教學隨筆
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記敘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幾位孤兒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對本文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填空練習,請小朋友先讀書然后填空。
小黑板出示:
1、孔繁森把( )孤兒接到( )的身邊,像對待( )一樣撫養他們。
2、孔繁森( )來到醫院( )獻血。起初醫生沒有同意。經孔繁森( ),醫生( )勉強同意。
3、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 )這幾個孤兒( )。
(生各自輕聲讀課文,師指名填空)
師:現在我們來把黑板上的內容一起朗讀一遍。
學生齊讀。
師: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怎樣的干部?請找出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生:(讀)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師:是的。孔繁森確實是一位優秀的干部,他能關心人民、無私奉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板書:關心人民 無私奉獻)
這樣教學我認為對低年級學生如何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有幫助,與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非常符合。采取按課文內容填空的方法,學生不必去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告訴了我們什么?”,只在不經意間回憶了課文內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那么我想對本堂課學習要點的掌握肯定也是非常棒了。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自
;id=4304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繁森
2、簡介孔繁森的事跡。
二、初讀課文。
1、自由練讀課文。畫出生詞,圈出生字,讀準生字字音。遇到長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分段試讀課文,教師正音。
優秀援藏干部拉薩市失去孤兒撫養
請求獻血答應感動
3、范讀課文。
4、引導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寫的是什么事?
三、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教育學生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從小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教學難點:理解孔繁森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想: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查字典,理解"優秀"。
過渡:為什么說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干部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面幾個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
第一句將拉薩市發生了地震。第二句講三個孩子成了孤兒。第三句講孔繁森把三個孩子接到身邊來撫養。
2、指名讀第三句話。
3、指導朗讀。
學習第3、4 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兩段主要寫孔繁森的什么事?
2、醫生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獻血?后來為什么又答應了?
哪些詞語說明孔繁森要求獻血的決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導學生比較近義詞:請求懇求
3、"藏族同胞們知道了這件事",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們為什么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4、范讀歌詞。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指名說說藏胞們唱著這首歌,心里會想些什么?
5、指導朗讀。
"悄悄"要重讀,"再三懇求"要重讀。
歌詞要讀出藏胞們的深厚感情。
三、總結課文。
1、討論:學過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孔繁森是個怎樣的人?
優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養了( ),用鮮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 )。孔繁森真是一個、的優秀干部。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求醫
2、復述課文。
出示提綱。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孤兒。
孔繁森去醫院獻血。
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孤兒上學,這深深感動了藏族同胞。
學生練習復述。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生字書寫。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生字書寫。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抽讀詞語卡片。
組詞。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教學字形。
出示詞語,指名讀。
學習生字字形。
2、指導書寫。
醫:注意筆順,里面不能寫得太小,右面也不能超出半框口。
感:"心"要托住上面的"咸"。
三、作業。
1、讀一讀,抄寫。
干部失去來到獻血
醫生答應知道感動
2、朗讀課文。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4
師:(引讀)孔繁森是一位————
生:優秀的援藏干部。
師:(板書:優秀)他到底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呢?自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
師:在這一段中哪兒感動了你?
生:1992年,拉薩市附近發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貢桑三個藏族孩子失去了親人,成了孤兒。
師:一夜之間,三個孩子失去了親人,無家可歸,成了孤兒,他們是多么的傷心和痛苦啊!就在他們急需幫助的時候,是市委書記孔繁森伸出了熱情地雙手,收養了他們。
孔繁森就——————
生:(接讀)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師:(出示一張照片:孔繁森和孩子們親密地摟在一起的照片。)你從圖畫上看到了什么?
生:三個藏族孩子很開心。
生:孔繁森把三個藏族孩子抱在一起。
師:他讓三個孩子在失去親人后很快地找到了父愛,找到了溫暖的家,他是多么關心藏族同胞啊!真可以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當他們冷時,孔繁森就————
生:當他們冷時,孔繁森就讓他們靠在自己身邊,給他們溫暖。
師:當他們餓時————
生:當他們餓時,孔繁森就寧愿自己不吃,也要省著讓他們吃飽。
師:當他們生病時,————
生:當他們生病時,孔繁森就整夜整夜的守在他們身邊,喂藥給他們吃。
師:他們沒有文化,————
生:他們沒有文化,孔繁森就教他們學一些知識。
師:對啊,孔繁森想得那么周到,細心,就想對待——
生: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師:這就是孔繁森優秀的體現。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困難的鄉親,都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自從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可他自己寧肯吃榨菜拌飯,也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
讓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名字——
生:孔繁森!
師:讓我們齊聲呼喚他的名字——
生:孔繁森!
師:我們知道撫養孩子費用可大了,孔繁森為了撫養他們,沒錢了怎么辦?請小朋友自讀第3小節。
生:自讀第3小節。
(評析)
在學習第二小節的重點句“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時,我用一張圖片縮短了時代距離,帶領孩子們迅速地進入文本;也借助這張圖片啟發學生的想象,聯系生活感悟他的無私關愛。這是一張在網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們親密地摟在。一張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個孤兒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點。有的學生觀察很仔細,笑容、摟抱,他們能自己從圖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樂,為下文孔繁森的無私關愛做好了鋪墊。“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語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5
《孔繁森》教學反思
我深知一節語文課,成亦文本,敗亦文本,教師對文本的鉆研有多深,學生的收獲也就有多大,在對教材的鉆研上我下了較多工夫。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孩子來說比較遙遠,要想從孔繁森撫養孤兒,獻血為其交學費這一故事中體會他的無私與偉大,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知其優秀,我覺得難度較大。文章末尾詩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學生更覺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學生內在的潛力是無窮的,等待著去開發,學生的智慧火花是靈動的,等待著去點燃。我用什么去開發、點燃呢?當然是文本這個媒介。本節課上我著力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親近文本,不僅要知其表面意義,更要領悟出深層次的內蘊,從而很自然地襯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對文中難點——歌詞的感悟能有了突破。個人感覺本節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深入淺出,高潮迭起。幾點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解讀教材的深入淺出。
1、讀厚教材。
于永正曾說過:“課文鉆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隨之有了”。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擇取了孔繁森的一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其高大形象,怎樣把教材讀厚,豐滿人物的內涵呢?課前,我閱讀了大量關于孔繁森的資料對本課進行反復還原解讀,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讓人感動,最后一個自然段藏民們深情唱的歌詞中的“光明”一詞,也就深刻起來,讓我出現了靈感。如在教學難點文中的歌詞時,我先以“小朋友們,你們讀懂了什么?”這一問題為引子,多元化地讀出“深情”的不同內涵,(感激、熱愛、自豪、團結等)。再適時地補充資料讓學生更全面地走進孔繁森,對孔的優秀品質有更深的感受,激發情感進一步升華。接著問:聽了這些故事后,你認為孔繁森為西藏帶來了什么?(學生回答為:富裕、愛心、無私、奉獻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師:是呀,這些美好的東西帶給了藏胞們無限的希望,讓他們看到了“光明”,所以他們唱到(生深情地讀)。這一環節,對全文的難點進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紙背,帶給學生的是強烈心靈沖擊。
2、讀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讀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讓學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嘗試用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法引導孩子抓住課文精要之處,把教材讀薄,提高課堂效率,激活學生思維。(1)把這篇課文讀成兩個詞“優秀”“感動”。如以“哪些詞語讓你感動”貫穿全文,抓關鍵,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品位朗讀。(2)對教材進行重組。在品讀全文的基礎上再導出第一小節的“優秀”。此時的“優秀”,在學生眼里是有著深刻的內涵的,是有著學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為支撐的“有情物”,學生朗讀地釋放自然更加精彩,學生在一筆一畫地跟著我寫優秀這個詞語的時候,心里裝著的是敬佩和感動。(3)抓關鍵詞,品味閱讀,抓住“懇求”“深夜”“悄悄地”“親生兒女”等品讀出人物的精神實質,這樣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較易接受,學生品讀得也較為精彩。
二、語文教學要樸實扎實。
這節語文課我想充分體現這一點。語文教學的真諦是高屋建瓴,但又樸樸實實,可以模仿,可以借鑒,沒有故弄玄虛,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對文本的個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領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僅僅是圖片和文字而已。如課堂上我以關鍵詞“親生兒女”為契入口,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回味體驗,填補課文空白,發揮想象,活化感動,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體會孔繁森的優秀精神品質。再如課堂上我結合語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對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懇求”時采用換位閱讀的方式,把自己假設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說,我只是自然地引導,這樣學生離文本最近,最容易讀懂。就是在這樣的訓練中,我想讓課堂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為學生的登臺亮相提供了一個個平臺,學生的精彩來源于課前精心設計的訓練,也想讓課堂因扎實的訓練而精彩。
三、著力體現“語文味”。
本節課著力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讀好課文,積累語言,因為我知道將語文的工具性夯實了,語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語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語言文字背后的。多讀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前提;多讀也是教師教好語文的保證。在教學重點句子“像親生兒女一樣撫養”“再三懇求獻血”以及歌詞時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入情入境,動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復地讀中對句子的體會越來越深入,同時也讀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們的語文課,除了知識點的認識,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鳴,需要“語文味”。我必須是一個感情豐富并學會“煽情”的人,還需要能夠準確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了解教材的同時了解學生,并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開始以“地圖“導入到一個個過渡語和評價語以及描述性語言的設計我都注意激起學生的情,讓學生真正做到“情動而辭發”。
此外在這節課上我還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課堂教學資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對教材的一部分——課文插圖,我也進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學中我問學生:成為孤兒的孩子,他們會過怎樣的生活?可是你們看?(出示插圖)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看到了什么?這樣有效利用插圖資源,反襯突出了人物的高貴品質。在過渡到第三小節的教學時,同樣借助插圖的內容導出:孩子們盡情享受著孔繁森的愛和關懷,一天天快樂健康的成長起來了,他們從不會想到,為了幫助他們上學交學費,他竟然去(獻血)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激化。思維的啟迪。
當然,這節課也有感覺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處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過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過高了,還請專家評委們給予指正,謝謝!
我們呼喚有活力的課堂,我想這不僅需要學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師有“定力”,“寧靜以致遠”我需要的守住一顆平常心,在活力課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
《孔繁森》教學反思
經過幾天緊張的準備,《孔繁森》一課終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課也會有缺憾,現就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總結。
一、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課前我布置孩子們收集孔繁森的資料。孩子們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簡歷,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對他的評價,還有關于阿里地區的資料,但沒有人收集關于他的小故事。這是一個欠缺。為此,在課堂上我給孩子們講了孔繁森為挽救一位突發肺病,被濃痰堵住喉嚨的藏族老人,用聽診器的皮管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贊》并配有關孔繁森的影視資料、圖片。這樣,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
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語言
《孔繁森》這篇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如果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難讓人感動的。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中體會感情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例如,學習“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藏族孤兒”一段時,我聲情并茂地說:“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許多事情都讓藏胞們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請你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沒有讓你也感動的句子。”學生帶著要求去讀。交流時,有的學生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曲尼、曲印和貢桑三個藏族孩子失去了親人,成了孤兒。”這時我問他“讀這句話時,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說他覺得這三個孩子失去了親人,很可憐。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帶著對這三個孩子的同情去讀好這個句子?”這個句子讀好了,再讓學生去找有沒更讓人感動的地方了?學生會找到“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這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疼他、愛他的。學生們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樣愛這三個孤兒。有的學生還聯系后文中“你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這一句來體會孔繁森對孤兒的愛。此外,到底哪些句子會讓學生感動,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例如,有個學生講他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是“1992年,拉薩附近發生了大地震”。剛開始,我覺得奇怪,這一句怎么會打動他呢?讓他說明理由時,他講:“那里發生了地震,一定會有很多孩子失去親人,成為孤兒。”看,孩子的想象多么豐富。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教學要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計算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顯示出其優勢。但歸根結底,媒體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它的運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當的時候,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體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就會搞的課堂花稍、氣氛活潑,而效果不佳。在講《孔繁森》一文時,幻燈片由最初設計的十張,減至七張,又減為四張,最后只剩下了一張配有孔繁森影視資料、圖片的《公仆贊》。原來我計劃在結課時播放《公仆贊》,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氣氛的作用。通過試講,感覺效果不好,不如放在開頭,既讓學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跡,又營造了氣氛。為學生學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在上《孔繁森》一課時,課中有個小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孔繁森去醫院獻血的情境。活動時,我只注重指導兩個小演員而忽略了其余學生,出現了紀律渙散的狀況,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注意。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6
一、教材內容簡析
〈孔繁森〉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描寫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優秀品質。
二、依據課標解讀教材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然而要一個8歲的二年紀孩子來感受他的無私與偉大,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我們緊扣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引導學生回想,爸爸媽媽是如何關心、愛護自己的,孔繁森對三個孤兒無私的愛,讓學生從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懂得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動人事跡,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孔繁森的優秀,使學生受到從小就要關心別人、主幫助別人的啟示。
2.理解文中的生詞,說說“請求”、“懇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從孔繁森為資助孤兒讀書獻血,撫養孤兒的故事中體會他的無私與偉大,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2、讓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在誦讀中“悟”出一點,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
四、學情分析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9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0
我讀《孔繁森》
一、教材內容: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全文分四段:
1、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藏族孤兒。
3、孔繁森獻血。
4、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孤兒上學。
課文以歌詞作結,前后呼應,反映藏漢一家親,生動表現孔繁森對加強民族團結所作的貢獻,說明他的確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二、教什么。
除了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學會10個生字、識讀10個二類字、理解“請求懇求”等詞語這些基本功訓練外,還要教育學生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從小確立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的思想。
三、怎么教。
1、尋找“文眼”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個人認為該課文“文眼”是“優秀”。從“文眼”入手,激起學生閱讀興奮:從課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2、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自主讀書。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3、通過品詞析句,體會詞語含義,體會孔繁森的“優秀”。
四、如何拓展。
課文只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這么一個故事。這對“表現孔繁森對加強民族團結所作的貢獻,說明他的確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這一主題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就很有必要補充閱讀量,去了解孔繁森的更多感人事跡,只有這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才會更加豐滿起來,“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這樣的思想才會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每個學生心靈。
農村的孩子,沒有條件讓他們在課前去收集有關資料,那么,這一部分內容只能由教師講述。補充教材在什么時候呈現最合適?以什么方式呈現才能發揮最大效果?我以為,不宜在開課前就“講”給學生聽,這樣就太無味了。應該是在學生最有疑問、思想堵塞之時“告訴”他們,這樣,才更能震憾學生的心靈。我在解讀課文的時候,第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引起我的疑惑: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孤兒上學,他有那么窮嗎?那他的工資收入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讀了關于他一些資料,“孔繁森每月要買幾百元藥品為藏胞治病,接濟生活貧困的藏胞群眾,還要贍養老家90高齡的老母和提供兩個孩子的生活費”,所以才沒有錢給孤兒繳學費的。所以才去獻血的。讀后,孔繁森的形象更高大豐滿了。我認為,孔繁森的動人事跡很多,但是,作為補充閱讀資料,不必過多呈現,否則會沖淡主題。
不知學生們會不會如我一樣,在這個地方產生疑問呢?期待與學生產生共鳴。
用什么方式引導學生來理解與區別“請求、懇求”?我還在考慮之中
微笑的魚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自
鳳凰語文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8
《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描寫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優秀品質。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這個人物距離他們較遠,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我讓同學們仔細閱讀語文同步閱讀讀本,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而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讓孩子能準確地找到并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問:小朋友們看一看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學生們各種答案都有,其中有個別人找對了,但是我沒有立即就給予肯定,我又問: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個( )的人。問:現在這個題目該怎么填?生:優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而寫的了。
接著,我引導大家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我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
借圖創境 入文悟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9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
在學習第二小節的重點句:“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時,我用一張圖片縮短了時代距離,帶領孩子們迅速地進入文本;也借助這張圖片啟發學生的想象,聯系生活感悟他的無私關愛。
這是一張在網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們親密地摟在一起的照片。
1、“你覺得他們的關系怎么樣?他們喜愛這個新爸爸嗎?”
一張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個孤兒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點。有的學生觀察很仔細,笑容、摟抱,他們能自己從圖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樂,為下文孔繁森的無私關愛做好了鋪墊。
2、“這個新爸爸對他們怎么樣?請你來讀讀這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撫養他們。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看了很多老師的教案,在這里都做了一組比較。“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 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而這組比較的確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具體與空洞,從而品味出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領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經過剛才一張照片的出示,為孩子們創設了情境,很自然地過渡到孔繁森對孩子們的關愛。在孩子們眼里,這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優秀援藏干部,更是個疼愛孩子的好爸爸。當孩子們把圖片映入腦海中后,爸爸,這個稱謂,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也為聯系生活的想象和重點句的朗讀訓練鋪平了大道。
3、聯系生活,激發想象:
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
曲印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孔繁森……
小貢桑摔倒了,孔繁森……
……
“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語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稱謂,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
16《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過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間收養孤兒并為孤兒獻血交學費這兩件感人的事跡,頌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實在是一個距離遠,感覺陌生的人物。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人物品質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讓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交流關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怎樣才能讓學生準確地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孔繁森的照片,說一說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再打開書,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教學時我幫助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先了解新詞“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再抓住“優秀”一詞,指導學生聯系自己先前初步的體會,對孔繁森產生一個總體印象。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而寫的了。
接著,我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再話鋒一轉:“爸爸媽媽為我們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樣也為三個孤兒做到了。”然后,我進一步激發想象: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曲印學習退步了,孔繁森……小貢桑尿床了了,孔繁森……很自然就讓學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這三個孤兒。”“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語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稱謂,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這段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允許他們產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感悟。因為學生的情感積累、生活經歷、理解程度、思維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在學習課文第三段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貧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自從他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在理解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哪兒最讓你感動?學生抓住了 “悄悄地”一詞,緊接著我就讓學生思考孔繁森為什么要悄悄地去獻血。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總結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煩別人的大公無私的品質。在理解“請求”、“懇求”時,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樣請求醫生給他獻血,醫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樣懇求醫生的。通過表演,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請求、懇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懇求”比“請求”程度上要深,態度是誠懇的。
在教學末,我還穿插了一首歌曲:《公仆贊》,音樂是靈空的,它不經過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以上環節結構緊湊,環環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9
【教學目標】
品讀課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動人事跡,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孔繁森的優秀,使學生受到從小就要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的啟示.
理解文中的生詞,說說"請求","懇求"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孔繁森的高尚品質的品質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播放音樂《公仆贊》.
師述:有這樣一位內地的漢族干部,他曾經兩次走進西藏,視藏族同胞為骨肉,最終以身殉職,倒在了他所熱戀的雪域高原,實現了他"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人生誓言.他就是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課件顯示布達拉宮,閃現"孔繁森" 圖片和字樣)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課文.
2,板書課題,指導寫"孔",記住"繁",評價記字方法.
3,齊讀課題,質疑激思.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孔繁森是什么樣的人 課文講了孔繁森的哪些事 )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借助拼音把字讀正確,.
2,聽老師范讀課文,大家可以跟著老師默默地讀,注意聽聽老師讀的哪兒和自己的不一樣,從而幫助鞏固字音.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力爭把課文讀正確.(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鞏固字音.)
4,課件出示生字所帶的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三,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通過三次的讀文,誰能說說孔繁森是一位怎樣的人 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你的 (板書:優秀)指導書寫,并在書中加上點.
2,齊讀第一段.(出示幻燈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學生自由質疑)引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優秀" ,引導聯系字面意思了解"援藏", 再讀這句話,注意讀好"優秀".
3,他到底有哪些優秀的表現呢 我們先學習第二段.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看看這一段哪兒打動了你 用"——"劃下來.
2,指名匯報,相機板書,出示幻燈句.引導理解"撫養","孤兒" ,體會孤兒的痛苦,介紹三個孩子的年齡.(板書:撫養藏族孤兒)
3,引導體會:一夜之間,三個孩子失去了親人,無家可歸,成了孤兒,他們是多么的傷心和痛苦啊!就在他們急需幫助的時候,是市委書記孔繁森伸出了熱情地雙手,收養了他們.他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讓三個孩子在失去親人后很快地找到了父愛,找到了溫暖的家,他是多么關心藏族同胞啊!真可以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就這一點,同學們你能做到嗎 ?你的父母能做到嗎 ?老師也不一定能做到,而孔繁森做到了,這就是孔繁森優秀的體現.(引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加深體會)
4,指導朗讀這句話.
5,過渡: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困難的鄉親,都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自從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可他自己寧肯吃榨菜拌飯,也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錢不夠怎么辦 我們接著學習下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段.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哪兒打動了你 仍然用"——"劃出來.(匯報交流,相機板書:獻血,指導寫"血")
2,在這一段中你有哪些詞的意思還不大明白,又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對文中的一個詞一個句都可以提問.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學習貴在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生質疑,釋疑:(1),孔繁森為什么要獻血 他為什么要在夜里悄悄地去獻血呢 (引導學生自由說.)
(2)孔繁森請求獻血,醫生為什么開始沒有同意 (抽血不利于身體健康)后來為什么又答應了呢? 醫生答應得痛快嗎? 這就是——加點勉強.(這樣在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3)課文中出現了"請求"和"懇求"我們來比較一下,他們的意思一樣嗎出示幻燈句,比較"請求"和"懇求".先指名讀句子,再引導:平時你求你的爸爸媽媽給你買過什么東西嗎 你是怎樣請求的 (學生自由說)師述:像這樣告訴自己的要求,希望別人答應,這就是請求.當你爸媽不同意,你的愿望沒有得到實現,滿足時,你又會怎么做呢 (學生再自由說)師述:像這樣"誠懇地,迫切地,一次又一次地請求"就是課文中的"再三懇求"(這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詞義(4)我們看看孔繁森當時是怎樣請求的 (出示幻燈句)老師示范讀.
(5)引導學生讀孔繁森的話.(分角色讀,齊讀)師述:像這樣一次又一次誠懇地請求,就是再三懇求.(進一步加深印象)
(6)導讀第3段,感受當時的情景,注意讀好帶點的字.(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加上點,先練讀,再指讀.)
(四)學習第四段:
設問:孔繁森獻血到底是為了誰 也就是他為什么要獻血呢 (幻燈出示第4段的句子),然后指導朗讀.看,這幾個孩子能夠上學了,他們多高興啊!(板書:幫助上學,指導寫"助")
師補述:1993年,孔繁森曾經三次獻血共900毫升,共得到營養費900元,全部用于三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同學們想想900毫升有多少啊!大約兩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還會出人命的.如果換了是你,你會不會這么做呢 而孔繁森卻做到了.這種舍己為人的品質,正是孔繁森優秀的體現.
過渡:孔繁森用獻血得來的營養費,幫助三個孤兒上學讀書這件事,讓藏族同胞們知道了,他們有哪些反應呢
1,指名讀最后一段.
2,后來,這件事讓三個孤兒知道了,他們也感動得——(再讀最后一段)
3,師述:關心藏族孤兒,只是他一生中許許多多平凡而偉大的事情中最微不足道的,課前老師搜集了這樣一個電影短片,現在請同學們來看看.(播放電影《孔繁森》片段)
4,同學們,學了課文,看了這個短片,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地說)師小結:孔繁森關心藏胞,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品質……這些都是他"優秀"的體現.正是有了像孔繁森這樣的援藏干部,才有漢藏一家親的情誼,是孔繁森架起了漢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誼橋梁.
5,感情朗讀最后一段,加深情感體驗.
師述:孔繁森的這些事情,藏族同胞們知道了,他們感動地——(播放音樂幻燈,學生深情地誦讀最后一段)
后來,孔繁森的這些事情,全國人民知道了,他們也感動地——(再讀最后一段)
現在,可愛的孩子們,我們也知道了,你被…他被…我們都被深深地打動了,讓我們深情地誦讀——(師生同誦)
四,總結延伸,加深情感,播放音樂《公仆贊》.
出示幻燈圖片: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辦事途中,因出了車禍,不幸遇難,年僅50歲.人們從他的遺體上只找到了6元8角錢,在場的人都感動地流了淚.1995年,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孔繁森同志永垂不朽!孔繁森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讓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名字——孔-繁-森!
讓我們齊聲呼喚他的名字—— 孔-繁-森!!
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喊一聲—— 孔-繁-森!!!
十一,課件出示作業:孔繁森這位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跡已廣為流傳,課后請同學們去觀看電影《孔繁森》或搜集關于他的故事,在班里召開一次孔繁森的故事會.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10
問題提出:
對于孔繁森的事例,六七歲的兒童知之甚少,那么如何讓學生較輕松地了解其典型事跡,深刻感受其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重要的一點便是讀,通過讀去積累、體驗、從而內化。通過讀積累大量語言材料、形成良好語感,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文能力。
案例描述: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曾被國務院授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是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的榜樣。課文記敘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營養費幫助三位孤兒上學讀書的事。收養孤兒不容易,更何況三個,而且還要幫助他們讀書,為何這樣做?如何叫學生體會孔繁森無私奉獻的精神,對藏族人民的無限深情?
一、 課前閱讀探究,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為了使教學達到預期效果,課前我布置學生讀孔繁森的故事,可以去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可以合作進行,學生可以說熱情高漲,紛紛帶著資料來到教室和同學交流。當學生了解到孔繁森經常給孤寡老人捎去錢物、給老人治病;當學生了解到孔繁森白天當市長,晚上當爹娘,為孤兒洗尿布,獻血為孤兒交學費;當學生了解到孔繁森經常過半月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交不起;當學生了解到孔繁森殉職后,在阿里、拉薩、聊城……成千上萬的人呼喚同一個名字——孔繁森,學生的眼睛里流露出敬佩惋惜之情,我知道孔繁森的事跡已感染了學生,這為我下一步的教學做下良好的鋪墊。這樣課外閱讀積累探究、課內交流合作,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使語文教學成為大語文,生活的語文。
二、課中品讀,找準切入點
課中為了進一步了解孔繁森的典型事跡,感受他的高尚人格,我讓學生比較了兩組句子:第一組:1、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撫養他們。2、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第二組:1、孔繁森悄悄地來到醫院,請求獻血。2、經孔繁森再三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通過比較抓住其中的重點詞句,如: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悄悄地、請求、再三懇求等體會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兒童及要求獻血的迫切心情。另外,藏胞們流淚唱出的一段歌詞,我帶著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深刻體會臧漢一家親,藏胞們為有孔繁森這樣的好干部而自豪。這樣通過抓住文章的切入點,品詞析句,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體驗。
三、課后復述,知識得以內化
學生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已較熟練的掌握課文的內容,這時復述課文是最佳時機,在我的幫助之下,學生較好的完成復述,特別當講臺上的學生背誦那段歌詞時,下面的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一起背誦,較好地表現出其中蘊涵的深情,使知識得以內化。
教學隨感:
選擇這樣的課題應該說是一種自我挑戰,學生對于像孔繁森這樣的優秀干部的典型事例知之甚少,對于他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更是難以體驗。反復思考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只有通過多讀,積累才能降低教學難度。于是安排三步走,課前查閱研讀,激發了興趣,課中品詞析句,充分感悟體驗,課后復述,知識內化。其中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如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充分地調動,某些環節處理不夠細化,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以改進。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11
一、教材內容解讀
《孔繁森》這篇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人物品質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如果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難讓人感動的。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中體會感情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七八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這就要求執教者一定要緊扣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從而理解感悟“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這句中心句,體會文章語言文字蘊藏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動人事跡,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孔繁森的優秀,使學生受到從小就要關心別人、主幫助別人的啟示。
2.理解文中的生詞,說說“請求”、“懇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從孔繁森為資助孤兒讀書獻血,撫養孤兒的故事中體會他的無私與偉大,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2、讓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在誦讀中“悟”出一點,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圖片(孔繁森):這是誰?(孔繁森)讓我們一起來親切地叫一叫他的名字。齊讀。
2、復習詞語。(上節課學習的詞語你還認識嗎?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1)指名分行讀。糾正讀音(重點“孤兒”的“兒”讀第二聲,不是輕聲。)
(2)小組接龍讀詞。齊讀。讀出感情。
3、聯系這些詞語,想想課文寫了孔繁森的哪些事?(指名回答)
二、品讀、感悟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句話概況地說出了孔繁森是一位怎樣的人?
課件出示第一小節: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齊讀)
(1)理解“優秀”和“援藏干部”,并讀好這2個詞。出示板書。
(2)讀好這個句子,指名讀、齊讀。
(3)那么孔繁森到底有哪些優秀的表現呢?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故事,去了解這位偉大的人物。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第二節。指名讀:看看這一段哪兒最讓你感動?(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匯報,重點理解“孤兒”,“親生兒女”。(出示板書)
(1)看圖:三個孩子,大的才11歲,曲印7歲,最小的恭桑才5歲。誰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現在這幾個孤兒的處境?(無家可歸)出示板書這個詞,讀一讀。
(2)“親生兒女”,引導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說說談一談,父母是如何精心地照顧我們的。出示課件引導體會孔繁森怎樣撫養這幾個孤兒的。
(孩子們的衣服臟了,他 ;孩子們生病了,他 ;孩子們學習上遇到困難了,他 ;孩子們想爸爸媽媽了,他 。)
小組討論以上填空,交流,體會。
像孔繁森這樣精心地對待這幾個孩子,這就叫“撫養”。出示板書。
3、孔繁森的事跡打動了你,你能用你的朗讀來打動大家嗎?指導讀好這一節。
4、小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不是父親卻比父親更加細心周到。這真是孔繁森優秀的體現啊!
出示: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齊讀)
過渡:昨天我們欣賞了《孔繁森》的電影,從片中我們知道了每當藏胞們遇到困難了,孔繁森都會主動去接濟他們。他經常拿出自己的工資給藏胞們買糧食、買藥品,往往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用光了。自從撫養了3個孤兒之后,他的日子就更加艱苦了……沒錢用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呢?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讀讀第三自然段,數一數,這一節一共有幾句話。(2)找一找,哪個句子打動了你,把它畫出來,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2、出示第三節。交流,匯報。
(1)相機理解:孔繁森為什么在夜里悄悄地來獻血?
指名說,抓住兩點:第一、孔繁森擔心孩子們知道,舍不得讓他去獻血,會阻止他。第二,擔心藏胞們知道了會心疼他。
讀好這一句話。
(3)孔繁森請求獻血,醫生開始為什么沒有同意?
讀好第二句: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結合電影中的鏡頭,孩子們喊他“爺爺”,那時孔繁森已經49歲了。)讀好這個句子。
(4)醫生最后答應了嗎?是不是很痛快地答應的?(不是),文中哪個詞可以看出醫生答應得不痛快?(出示“勉強”,理解并讀好)
(5)文中有一組近義詞,你能找出來嗎?(請求、懇求)
創設情景:你有請求過你父母為你買東西嗎?(玩具)師生共表演“請求買玩具”的場景。師故意不答應,讓生“再三懇求”才答應。理解“請求”和“再三懇求”的不同。
(6)我們來看一看孔繁森是如何“請求”醫生的?
出示課件:想象孔繁森是如何“再三懇求”醫生的,會說些什么?讀好課件出示的句子。
師述:像這樣表達自己的愿望,叫做“請求”。但愿望沒有實現,“誠懇地、迫切地、一次又一次地求”就叫“再三懇求”。
3、導讀第三自然段,感受當時的情景,注意讀好變顏色的詞語。
4、師述:一個正常的青壯年一年獻血不能超過800毫升,而孔繁森在1993年一年就獻血900毫升,大約相當于2個瓶酒品那么多的血啊!這種舍己為人的品質部正是孔繁森優秀的體現嗎?
讓我們再一次由衷的稱贊他:孔繁森真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齊讀)
過渡: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來干什么的?出示第四小節,第一句話。(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三個孤兒上學讀書。)出示孩子們上學的圖片。讀到這里,你想對孔繁森說什么嗎?(指名說)
(四)學習第四節。
1、孔繁森為了孩子們曾經三次悄悄地去獻血,這件事被藏胞們知道了,他們有哪些反應呢?
藏胞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著對孔繁森的敬愛之情,他們寫了詩,編了歌曲,來傳唱。出示書上的小詩,練習朗讀。
2、抓住“感動”、“深情”來讀。你也來深情地讀一讀。師邊講述:漢族和藏族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中國”。
3、播放《公仆贊》的歌曲和畫面,師邊敘述:孩子們,孔繁森在藏族工作了十年,把那里的老人當作自己的老人去孝敬,把那里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撫養。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了困難,哪里就有了他的身影。真是因為有了他,漢藏人民才有了一家親的友誼。可是,1994年,孔繁森卻在一次外出考察的途中遇車禍,不幸遇難!去世時,年僅50歲!人們在他的身上只找到了6元8角錢。成千上萬的藏胞們自發地來悼念他,他們長跪不起,失聲痛哭。他們獻上的哈達堆成了一座座潔白的小山。
孩子們,讓我們在歌曲聲中,再一次地朗讀這首小詩。(女生讀、男生讀、全班讀)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孔繁森(生齊讀第一遍)
讓我們永遠銘記他的名字——孔繁森(生齊讀第二遍)
讓我們把他記在心底,代代相傳——孔繁森(生齊讀第三遍)
(在音樂聲中,齊讀聲中,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4、孩子們,孔繁森關心藏胞、舍己為人、無私奉獻,這些不正是他優秀的表現嗎?讓我們再一次稱頌他:
第四次出示:孔繁森真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齊讀)
(五)總結全文,齊讀課文。
1、捧起書,再一次深情地朗讀孔繁森的故事。(配樂朗讀)
2、總結:孩子們,是孔繁森架起了漢族和藏族人民友誼的橋梁。正是因為有了他,才有了漢藏人民以家親的友誼啊!我們中國56個民族將永遠團結在一起!孔繁森的故事感動了藏胞,感動了你,感動了我,也感動著我們全中國!(板書:中國)齊讀:感動中國!
三、作業。
1、課外作業:搜集孔繁森的事跡,跟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講一講。
2、完成校本作業第二題。
四、附板書設計:
孔繁森 (感動中國)
優秀 援藏干部
撫養 孤兒
(親生兒女)
獻血(請求 再三懇請)
教學反思:
經過幾天的醞釀,我反復解讀教材,不斷修改備課,整合精選課件。《孔繁森》一課終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再好的課也會有缺憾,現就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總結。
一、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
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七八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課前我布置孩子們收集孔繁森的資料,并帶孩子們觀看了《孔繁森》的電影。這樣,讓孩子對孔繁森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對孔繁森這個也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想,爸爸媽媽是如何關心、愛護自己的,孔繁森對三個孤兒無私的愛,讓學生從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就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孤兒。
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語言
世上許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語言中的情感因素的領會就是如此,決不是單純用一個淺白的“愉快、喜歡、討厭”能概括得了的了的。促進感悟,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情感性很強,沒有個體體驗,無法實現語文課的本質意義。我以圖片畫像導入,使學生對孔繁森這個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認識,并把他的親切平和的形象銘刻于腦海。其次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我在課堂上是使用了一種“悟”的思想。在學生能讀出意思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朗讀,讓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在誦讀中“悟”出一點,并表達一點。再讀再悟,再悟再表達,循序漸進。通過朗讀討論,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孔繁森處處為別人著想,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情操。
1、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怎樣才能讓學生準確地理解這句話呢?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第一次讓孩子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最能概括說出孔繁森是怎樣的人的句子畫出來。在之后的學習課文過程中,每學習一節就做一個總結,概括出“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這樣,這個句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不知不覺讀了四次,一次比一次感情強烈,一次比一次升華了主題。這樣,孩子們在不經意間就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
2、接著,我引導大家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3、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哪些句子打動了你,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這一節,抓住重點詞“悄悄”、“請求”、“懇求”、“勉強”等,逐步升入到體會句子和段落,體會主人公的優秀品質。
4、關于第4自然段的教學設計,我做了多次的修改。這一節往往會被執教者忽視,因為這是一首藏胞們為孔繁森編唱的一首歌。孩子們不太容易理解,特別是歌詞中的“太陽和月亮,有同一個名字,她的名字叫光明。”但這一節的教學,又恰恰是整篇文章感情的升華,不能忽略。于是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教師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漢族和藏族,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然后讓學生在《公仆贊》的蕩氣回腸的歌聲中進行朗讀、感悟,分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方式來體會、感悟!效果很好。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教學要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計算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顯示出其優勢。在講《孔繁森》一文時,我精選了一組代表孔繁森主要事跡的圖片,配上《公仆贊》這首蕩氣回腸的歌曲,并配上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補充,讓孩子們體會這位偉人的“優秀”。并在過程中讓孩子們一次次朗讀結尾升華主題的小詩,起到了深化中心、渲染氣氛的作用。最后,讓孩子們三次朗讀朗讀孔繁森的名字,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一些孩子也感動地流下了熱淚。從孩子們每一個詞的朗讀,到每一個重點句子的把握、體會,到整篇文字的朗讀感悟、情感的渲染都達到了一個令人較為滿意的效果。
但再精彩的課也會有不滿意的地方,如果本課的教學中,對課文第三節的教學能再放手一些,牽引的少一些,應該更能體現出孩子自主學習的氛圍,進一步鍛煉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12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認識本課16個生字,學會在田字格里正確美觀地書寫“孔、優、秀”三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精讀課文1-2自然段,了解孔繁的事跡,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孔繁森的優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援藏”的意思,學會書寫“優秀”。
2、體會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小黑板
2、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題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認識一位大朋友,瞧!(出示孔繁森的照片)這位叔叔,他的名字叫孔繁森。你認識他嗎?去喊喊他的名字
2、學習“孔”:誰能記住它?師板書,生書空。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6課“孔繁森”齊讀課題
4、聽故事,要求:你對孔繁森有哪些了解?
5、我們一起看看課文是怎么寫的?
二、初讀檢查
1、打開書讀105頁把課文字音讀準
2、認讀詞語
優秀援藏拉薩市地震
曲尼曲印貢桑孤兒
獻血懇求勉強營養費
幫助藏胞們熱淚漢族
(1)同桌互讀,提醒容易讀錯的地方
(2)小老師領讀,同時指出讀得準的地方
(3)齊讀
3、再讀課文,句子讀通順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5、出示圖片:孔繁森是什么樣的人?板書(優秀)誰能讀好第一自然段。(2-3人)
6、這一自然段中,有沒有不懂的詞語?
出示西藏的圖片,這是一幅中國地圖,西藏位于中國的西南部,那里有雄偉的布達拉宮、清澈的納木錯,西藏的第一大圣湖、有高聳的雪山和遼闊的草原,風景十分優美,那里生活著勤勞聰明的藏族人民,他們住在帳篷里,帳篷是用牦牛的毛編織成的,他們吃的是青稞面和蘸粑,喝得是牦牛奶和酥油茶,生活非常艱苦,小朋友你們看,孔繁森的家鄉在中國的山東,離西藏遠嗎?他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和親人,經過長途跋涉,不遠萬里的來到了西藏,幫助藏族孩子讀書學習,幫助藏族的老人治病,支援西藏的建設。這就叫做援藏。一起讀一讀
7、誰能讀好第一自然段?(2人)
8、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幾年,他為藏民們做了哪些事情能看出他很優秀呢?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答直接板書:撫養孤兒
3、引讀,1992年,拉薩市附近發生了地震。……播放地震圖片,地震過后,房屋倒塌了,人們失去了家園,老人失去了孩子和親人,坐在床邊看著殘破的家,痛苦傷心,站在地震后的廢墟上,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5歲的貢桑,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家,失去了親愛的爸爸、媽媽和其他所有的親人,成了孤兒,如果你是這三個孩子中的一個,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樣的?你最想要什么?你來讀讀這四個詞語
4、誰能讀好1-2句
5、引讀,孔繁森把他們……
6、小朋友閉上眼睛想想,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撫養你的?想想他們愛你養你的感人畫面。
7、(點擊像親生兒女一樣):我發燒了,媽媽。
誰會填?出示:曲尼發燒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
這就是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曲印犯了錯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貢桑哭著想媽媽了,。
孔繁森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親!你能用優美的朗讀來贊美他?
8、齊讀此節
9、出示詞串:
引導學生回憶1-2節的內容。
師述:孔繁森真是一位……1992年,
10、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十幾年間留下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讀一讀《課外同步補充閱讀》以及登錄孔繁森專題學習網站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課文的3-4自然段以及你在課外學到的感人故事。
三、學習生字
1、本課的生字你記住了多少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
2、如果你認識就讀2遍
3、你們真了不起,今天,我們還要再學習4個生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們嗎?
4、優:你在哪見過?
秀:換偏旁,師提醒注意筆順
尼:去偏旁
市:
5、打開習字冊把今天學習的5個字描一描。
聽史老師《孔繁森》一課有感 篇13
去年,從拼音教學一結束,我便鼓勵小朋友們進行課外閱讀了。先前是純拼音讀物,閱讀既可以鞏固拼音教學的效果,也可以為之后的閱讀作鋪墊;隨后,逐漸向注音讀物過渡,并明確要求借助注音閱讀,但之后必需脫離注音再閱讀;第三步,自然是純文字閱讀。
這么早就引導小朋友們進行課外閱讀,完全是源于我的一個觀點:語文教學,沒有課外閱讀,學到老也是一場空的觀點。
小朋友們閱讀起步,蹣跚磕碰。不過,我們的家長一路陪伴著他們的小朋友,風雨同行,既充任了家長的角色,也充任了益友的身份,有時候也客串一下老師的身份。整整一年,我們班的小朋友每天堅持課外閱讀,已經成了習慣。這種感覺真好!
感覺好,還不夠;效果又如何?這得有驗證的方式來判斷。
于是,本學期一開學,我便明確要求小朋友新課學習前要預先。而且在安排回家作業時,預習——作為專項要求單列,還借助家校網短信告悉家長,以求關注、協助、提醒、督促每個小朋友都能認真預習。
為了小朋友們能很順利地做好預習工作,在課堂上,我不止一次地有意識地進行指導:我把預習工作主要設定為三項: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每句話;邊讀邊想,從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預習中,遇到了什么疑惑?
一年來,我始終以此為要求向小朋友們安排預習作業的,盡管不可防止的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小朋友們很努力,家長很負責,我心很欣慰。
這兩天,教學課文《孔繁森》。
我習慣性的開場白: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孔繁森》,誰來讀讀生字?于是,小朋友們都翻到生字表,總有許多的小手高高地舉起,一般都能正確響亮地讀準所有的字音,大半的學生都在生字表上或下還作擴詞的訓練。
繼續我的話:誰能正確流利地讀讀課文呢?又是許多小手高高地舉起,一般也都能做到正確響亮流利地一段一段讀完。
最讓我期待的便是接下來的這個環節:你在預習中有什么收獲呢?
生一:我知道了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生二:我知道了故事發生在1992年。
師:是啊,這是故事的時間。
生三:我還知道,1992年拉薩發生了地震。
師:是的,這是故事發生的地點。
生四:故事中除了孔繁森,還有三個小朋友,他們是曲尼、曲印和貢桑。
師:是的,這就是故事中的人物。
生五:故事講的是孔繁森收養了這三個孤兒,還用獻血的營養費協助他們上學。
師:說得真好,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
預習的檢查,或者說是學生預習資源的共享,已經將本文相當多的教學任務完成了,而且是課前小朋友們自身完成的。課堂上只是以展示預習效果的方式交流的。積極、快樂,富有成績感,便是他們此刻的狀態,也是我這個師者一直追求的境界。
第三個環節,我繼續:那大家在預習中有疑惑嗎??
生一:援藏干部我不懂。
生二:什么是孤兒?
生三:藏胞什么意思?
針對小朋友們提出的三個疑惑,我引導大家再次閱讀課文,弄清了孔繁森和三個小朋友本不是同一民族,分屬漢、藏;又解釋了失去所有親人的小朋友成為孤兒,并將小朋友們的思維遷移到——孔繁森既非這三個小朋友的本族,也非親人。鋪墊到此處,時機已經幼稚,我便拋出了:
孔繁森獻血協助孤兒上學的過程中,最感人之處是什么呢?
以此設問直指文中緊要句段,與剛才的鋪墊形成鮮明的對比:
非同族非親人——視同親生、獻血供上學
更有“醫生見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沒有同意。經過孔繁森再三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兩句對主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如此,對唱詞中的那句“有同一個母親”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一堂課就是這么接近尾聲的,一篇課文就是這樣教授的,學生的自我交流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流;師者,以生本資源為起點,僅僅是托了一把,將理解推向更深一層,將主題提升一步而已。
這樣的學習,生快樂,師輕松;生主動,師點撥;生“累”,師“懶”。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