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會觀察圖畫,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奉獻愛心,尊敬老人,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美好愿望。(看厚教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前奏:課前五分鐘
一、體驗感受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生齊讀課題)
2再看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盲”是什么意思嗎?(就是眼睛看不見,失去了光明)
3課前,老師讓小朋友用布蒙住雙眼,體驗了一下眼睛看不見的感覺,試了嗎?說說你的感受。(我蒙上眼睛寫字,感覺就像畫畫一樣,字寫得歪歪扭扭的)(我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老是撞到課桌椅。)蒙上眼睛做事,你覺得怎么樣?(很難受,失去光明,很不開心。很悲傷,)
4小朋友才蒙了一會兒,就這里出錯,那里出錯,心里難受極了。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長期看不到光明,她會遇到什么困難,心情又會怎樣呢?
出示練習:口頭填空
鄰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看不到,也看不到,她感到。(先和同桌說一說)(她看不到清清的小河,看不到粉紅的桃花,看不到雪白的綿羊,感到很傷心。)(看不到火紅火紅的太陽,看不到五顏六色的野花,看不到閃爍的星星,感到很憂傷。)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可是今天,盲婆婆心情怎么樣?(出示第一幅圖)(感到高興、開心)你是從圖上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表情:她的眉毛都笑彎了,笑得咧開了嘴,嘴都合不攏了,露出了兩顆大門牙。眼睛瞇成了一條線。滿面笑容)(動作:手在空中比劃著,在夸獎小男孩真是一個關心老人的好孩子。)
2觀察得真仔細。今天,盲婆婆的確非常開心,你知道她為什么這么高興嗎?請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送蟈蟈)難怪她這么開心,小朋友是怎樣送蟈蟈的?(生答:樂呵呵捉,喜滋滋送)
3出示比較句子:(1)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2)樂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
(1)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2句好,因為多了樂呵呵,喜滋滋看出小男孩捉蟈蟈送蟈蟈時是非常高興的)
(2)讀好這兩個詞語,(老師領讀)。再讀好這句話。(生讀)
(3)你還知道像樂呵呵喜滋滋這樣表示笑的意思的詞語嗎?(笑呵呵,笑哈哈,笑嘻嘻,笑瞇瞇,樂滋滋,樂陶陶,喜洋洋)
(生:我還從圖上的小男孩咧著嘴,滿面笑容看出在送蟈蟈時是非常高興的)
4他為什么這樣高興?(盲婆婆雙目失明,她一天到晚一人孤零零地住著,感到孤單寂寞,需要有人陪她說說話,解解悶。現在,我捉了一只蟈蟈給婆婆,它的叫聲清脆悅耳,很動聽,婆婆聽了會感到快樂,不再煩悶悲傷。能為殘疾老人做一點有意義的事,當然會感到十分快樂。)
5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小男孩此時此刻無比快樂的心情?(指名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應重讀樂呵呵,喜滋滋,應是面帶微笑地讀)(我能讀好這句話)把你們快樂的心情寫在臉上。(我能讀得比他更好)你的小臉蛋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齊讀)誰能加上動作、表情來讀一讀?先和同桌小朋友練一練。再指名表演讀,全班表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