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課堂教學案例
說教材:《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著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課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課文中的插圖是幫助學生感悟課文,進行觀察、想象的好材料。
教學設計理念:
一、自讀自悟
羅杰斯曾說:“自主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閱讀本是個性化的行為。本課中,我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教師只在適當處予以點撥,或組織討論,并采用直觀演示的方式幫助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突破學習上的難點。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動態效果。
二、演示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體驗是一個過程,從親歷的實踐始,進而獲得認識,形成情感,最后產生感悟,并且逐漸積累成為最可貴的精神財富。
為什么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呢?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學生在課中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就適時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幫助學生先理解“緊盯”、 “注視”等詞的意思。采用演示的方法,教師手拿鴿子圖片上下移動,讓學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告訴學生這就是“緊盯”、“注視”。梅蘭芳經過長期的苦練,終于,他的眼睛會說話了。再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演中促悟,悟中誦讀。
我還安排了這樣的教學環節,你的眼睛會說話嗎?會說話了才能讀好課文,你們行嗎?讓學生用眼睛來表示對老師的生氣、喜歡。學生通過表演,知道了原來這就是用眼睛來說話,對課文的語言也會有更深層次的感悟。讓學生的感官參與,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突破學習難點,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節課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后半部分,培養學生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知道梅蘭芳如何成為京劇大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美麗的鴿子,如果想把它們放飛到空中,同學們必須把這些詞語讀好。
生:認讀生字詞卡片。
師: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梅蘭芳小時候不是唱戲的料。
師:你們說得很好,梅蘭芳的師傅是一個唱戲的行家,他告訴梅蘭芳要當好京劇演員,不光嗓子好、身體棒、眼睛還要有神,因為舞臺上的演員常常要通過眼神來告訴觀眾他是高興了、生氣了、還是難過。可是現在師傅卻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具備唱戲的條件,所以認為他不是唱戲的料。聽師傅這么一說,梅蘭芳是不是就失望了,放棄了?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課文,看看梅蘭芳是怎么學藝的。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是呀!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他下定決心要克服自身的缺點,好好學唱戲。
師:“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誰來讀好這句話。
生讀這句話,把沒有動搖讀得很重。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把梅蘭芳學好京戲的決心讀出來了。真棒!還有哪位小朋友也想來讀的?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生再讀這句話。
師:那么梅蘭芳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來看圖,梅蘭芳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