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剛好和《稱象》相反,從反面說明了做事情要動腦筋,課文中要重點體會幾個詞語——又疼又癢、筋疲力盡和惱羞成怒。首先還是從生活中入手,先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談一談體會,再體現再朗讀里面。然而,這樣就真的可以了嗎?學生對于詞語嗦表達的意思就真的掌握了嗎?不是的,從他們的造句中就不難看出,所以我又加入了情景的表演,讓學生用夸張的動作來展示這些詞語,學生模仿得惟妙惟肖,不僅對詞語的記憶起到了幫助,更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以便用到寫話里面去。另外,獅子前后出場時的變化也是重點,由傲慢變為了羞愧,更加說明了不動腦筋、蠻干的下場,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多動腦筋。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
《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脫螞蟻叮咬的故事,說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課前我反復閱讀課文,站在一般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角度去鉆研教材。通過研讀,我認為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低段閱讀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到解決問題要動腦筋這個道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理解“又疼又癢”、“筋疲力盡”、“惱羞成怒”等詞語,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次教學,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開門見山地導入,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復習和鞏固生詞,為第二課時的繼續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理解感悟。首先,用“課文中的獅子是一只怎樣的獅子?”這個問題來展開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認為讀好第一自然段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樹立獅子威猛高大的形象為后面體會獅子的心理活動,理解獅子和兔子的對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來讓學生從感官上對“百獸之王”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正是由于獅子力氣大,所以脾氣很大;也正是由于獅子力氣大、脾氣大,所以自認為是百獸之王。讓學生從對文字淺顯理解基礎上的第一遍讀,逐漸過渡到帶著畫面,發揮想象的第二遍讀,來展現讀書的變化。第二自然段的有感情朗讀需在理解詞語“又疼又癢”的基礎上進行。為此,我充分地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又疼又癢”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抓住“疼”和“癢”,鞏固以前所學部首病字旁表示的意思,抓住“一群”來讓學生體會獅子被紅螞蟻叮咬的難受,練習讀好這個詞,從而讀好這段話。第三自然段講了獅子被螞蟻咬得筋疲力盡卻沒有辦法趕走紅螞蟻,與后面四到八自然段兔子教獅子動腦筋后解決了問題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主要從抓住描寫獅子動作的詞語來感受獅子的難受。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表演“跳”的動作,明白“跳”、“吼”、“蹦”、“翻滾”這四個動作是力量的象征,也是獅子想趕走紅螞蟻的辦法。在表演的基礎上,通過觀看動畫,反復朗讀來感受獅子此時的難受與憤怒。由于用盡了力氣,所以筋疲力盡。對“筋疲力盡”的理解也就變得不再困難。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此時煩躁的舉動被一只不起眼的兔子看見,昔日的八面威風到現在只能變成“惱羞成怒”。因為氣惱,因為羞愧,所以憤怒。讓學生再帶著對“惱羞成怒”的理解來讀出獅子此時的憤怒。最后引出兔子想出的辦法,明白用力氣和發脾氣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