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學雜談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大同小學 李 奕】
〖學生的大膽質疑,是導致課堂生成的重要因素〗
我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時,學多學生都陶醉在潑水節所營造的歡樂氣氛中,突然,有個學生問:“老師,現在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少了,他們這樣潑不是浪費水資源了嗎?”這一問題真是太出乎我的預料了,這似乎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我當時真不知該怎么辦?但鎮定了一下,我就先對這位學生大加贊揚,并請全班同學再讀課文,思考:潑水節這一天人們為什么這么高興和難忘?這里的“水”到底有什么含義?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學生的熱烈討論,最后明白了這水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資源,它還象征著尊敬、友愛和祝福。
【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 李希貴】
〖你侵占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了嗎?〗
這是一位下鄉支教的老師在一個鄉鎮學校上的《難忘的潑水節》:
當講到周總理穿著傣族的服裝、背著象腳鼓走出來,全場歡呼的場面時,老師拿出了一盤錄像帶,說:“這個場面真是美極了,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當時的實際情景,老師帶來了一盤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想看。”學生們興奮不已,老師又說:“這是一盤獨特的錄像帶,不用眼睛看,只能用心看。你們閉上眼睛,誰用心誰就能看到。”學生都閉起了眼睛,老師充滿激qing地朗誦著:“周總理穿上了傣族的服裝……”朗誦把學生們帶到了美妙的情景中,他們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朗誦完了,老師問:“同學們看到了嗎?”“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周總理來了。”“同學們歡呼啊!”老師激勵著大家。“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學生們開始歡呼了。老師又說:“有兩個同學真的看到了,你們看,他們多么激動,揮著雙臂高呼著。”全班同學都揮起了雙臂高聲地歡呼著。“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場面熱烈極了,師生共同融入到了課文當中,教室的里里外外許多聽課的老師、家長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老師接著又說,誰來把看到的情景描繪一下,立即站起來好幾個學生,他們繪聲繪色地,像真的見到了當時的場面一樣。
【重慶市萬州區中加友誼小學 夏惠云】
〖課堂應是生成的〗
這里說課堂是生成的,并不是反對預設,恰恰相反,有效的生成,離不開充分的預設。我們要做到的是必須讓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不能把預設完全簡單化地等同于“寫教案”,然后再無視課堂生成性特點,去主觀地展示教案。只有精心地預設,才會有充滿生命靈動的生成,而且有些往往是意料之外的,但細細想來,又在意料之中。
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在學到“周總理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這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語言訓練,想象一下:周總理來到人群中,他會對傣族人民說些什么?指導時我考慮到這個話題有點大,學生想象起來沒有具體的目標指向性,有一定難度,就創設了兩個具體的語言環境。周總理來到一位白發蒼蒼的傣族老爺爺面前,他會怎么做、怎么說?周總理又來到一位正敲著象腳鼓的傣族少年面前,他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通過以上設計,降低了難度,思維的目標指向性也更加明確了,孩子們變得有話可說了。如:周總理會緊緊握住老爺爺的手,笑容滿面地對老爺爺說:“老人家你好呀,祝你身體健康!”“老爺爺,你越活越年輕了。”周總理會輕輕拍著少年的肩膀,笑瞇瞇地說:“小朋友,你今年幾歲了?讀書了嗎?你敲鼓敲得不錯嘛,讓我來敲敲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