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譯文(精選16篇)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
與朱 元 思 書
作者:吳均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仿佛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2002/03/20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2
(一)知識與能力
1.弄清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培養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積累文言語匯,反復誦讀,做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出口成章,培養文言語感能力。
3.體會文章的“結構之美、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審美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帶動課文內容的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積累—感悟—運用”的學習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水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對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查找有江的介紹,并用一兩句話概括其山水特點。教師也可利用歷代文人贊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課文的前提是弄清課文中出現的文言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積累文言語匯,反復誦讀,做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出口成章,培養文言語感。
1.初讀課文,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2再讀課文,弄清課文中出現的文言詞語,如“俱”“絕”“息”“猶”等的含義,采用溝通古今文言詞語法,請學生查找工具書,找出現代漢語中依然保留這些文言實詞意義用法的成語,感受文言詞語的生命力。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特點。
4.在整體感知大意的基礎上,探究文章結構之美。倡導自主探究,教師適當點撥。如:文章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先寫異水后寫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5.三讀課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做片段示范朗讀,要學生讀出語氣和重音,特別強調要讀出層次,在讀的同時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節奏感極強。
6.再次熟讀課文,達到成誦的地步,較好的學生要達到給出上句,能夠對出下句的程度。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全文背誦下來,能選擇自己喜愛的片段默寫下來。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誦的基礎上,學生再度默讀課文,深入探究,從審美的角度梳理課文內容。方法可由教師給出探究的角度,適當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小組內合作解決。焦點問題,全班共同探討,可以有不同的見解。
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問題。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從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勢猛突出“異水”。首先從形、聲、色角度突出山勢之奇,空天籟之奇,林中有日無光之奇。
②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么?
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問題。
①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中國歷代寫景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只言片語的議論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在描繪山景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襯托出險峰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②仔細品味作者的這種興趣,比較其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態度,以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態度有何不同?(如果對上述問題①把握不夠,則此題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向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贊。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后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親切。
四、拓展延伸
以下提供兩種方案,可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和興趣取向有所選擇地進行。
1.古文畫意。
2.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下面就讓我們根據課文的意境,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畫筆或在網上搜集的有關富春江山水的圖片,利用電腦進行制作,創作一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畫,大家共同愉悅欣賞.
3.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
4.美化自然,使之成.為適于人類生存的美好環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境也能美化人,即人類受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請結合這段話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這句話中雖然流露出作者奮發圖強,但因終未顯達,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所
蘊含的自然美,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個人名利,
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的奇峰,聆聽“泠泠作響,嚶嚶成韻”的美聲,不禁心曠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祿之心。
資料備忘
歷代文人贊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軾)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3
與朱元思書
【教學目標】
u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掌握積累一些常記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u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3、再現寫景畫面,感受富春江獨特的自然美景。
u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在準確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
2、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的內涵,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移情移景賞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合理運用討論法和移情移景賞析法進行教學。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后者是知識與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后者是基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各位同學,語文學習猶如快樂的旅行,她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幸福,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知識和感悟。今天,就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繼續我們的快樂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請大家先看大屏幕:(背景音樂《高山流水》)你們看這里江水碧波蕩漾,兩岸高山危聳……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為之傾倒的美麗的富春江!今天,我們就到這美麗的富春江來游山玩水!
2、在正式開始這趟快樂之旅之前,我先給大家找了一個導游——吳均。下面就讓我們緊跟著他的腳步走進文章《與朱元思書》,去領略富春江美麗的山水風光。
(出示并簡介課題:與朱元思書)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課文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就讓我們一起來邊欣賞美景邊聆聽朗讀示范,同學們仔細聽,認真品味。
(播放朗讀錄音,大屏幕播放圖文)
(2)、面對如許美文,不親自品讀品讀,豈不遺憾?還是讓同學們也來享受享受吧!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注意重音、節奏、語速、情感等方面的處理。
(課件出示朗讀要求):
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b. 節奏——以“二二”節拍為主(多為四字句),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對于整散相間的句子,應讀得抑揚頓挫。
c. 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 情感——流露出對富春山水的由衷贊嘆、無比向往之情。
2、讀懂課文
聽著你們動聽的朗讀,享受著如此優美的文章,老師都有點陶醉了,但還是別忙,學習古文不僅要求會讀文章,還要能讀懂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老師愿意幫助你們。
(1)、學生分組活動后提出問題。
(2)、教師出示投影片,點撥釋疑。
三、合作探究,賞析文“美”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意境、情趣等內容。
1、吟誦體會——語言美
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提問:請談談朗讀本文時感覺文章的語言有何特點,并舉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明確:
(課件出示):
①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節奏感極強。(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②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③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張)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擬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2、賞析品味——意境美
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重點揣摩課文第二小節寫“水”寫“山”的語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天公作美,導游吳均給我們選擇了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去富春江游山玩水。這一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奇山異水
a.請找出文中描寫“水”的語句,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寫水之“異”的?
提示:文中寫“異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凈。然后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課件展示“異水”畫面,幫助理解。)
b.請找出文中描寫 “山”的語句,思考: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山之“奇”的?
提示:文中寫“奇山”部分,首先從視覺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其次從聽覺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泉聲、鳥聲、蟬聲、猿聲,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最后從視覺的角度寫山林中“在晝猶昏” 以及“有時見日”的神奇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課件展示“奇山”畫面,幫助理解。)
3、體會感受——情趣美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歷來優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a.學生反復品味課文,思考:作者面對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時流
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簡要的分析。
提示:向往自然、厭棄塵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繪“奇山異水”的景色時,插入了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話不僅從側面襯托出“奇山異水”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4、望景生文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深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們眼前。欣賞圖片,提問:此圖此景使你聯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句子?
5、分組齊讀
帶著對作者的情感,分組齊讀課文第二節,感受文中山水之美。
(男生讀寫山部分,女生讀寫水部分,齊讀抒情部分。)
四、拓展延伸
1、富春山水能使吳均產生退隱之心,假如你身處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異,面對如此美麗的山水風光,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更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產生積極進取之心。
2、《與朱元思書》描山繪水精妙無比,讓我們流連忘返,其實在我們古代詩詞里有許多描寫山水的名句,你能寫出幾句來嗎?
(課件出示):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五、歸納小結,結束新課
1、小結課文
2、在音樂《漁舟唱晚》中結束新課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獲不少吧!既飽覽了這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美景,又結交了這位熱愛自然、厭棄塵俗的朋友吳均。
讀他的《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他的《與朱元思書》,如同賞一幅
好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六、布置作業
1、其實在古代像吳均這樣寄情山水,表達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請大家回憶所知道的這些人物,完成所給對聯的下聯。(文化內涵)
上聯:吳均絕贊富春江水抒歸隱之心
下聯:
2、背誦全文并運用從第一單元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把本文改寫成一篇游記散文。
3、如果你是一位廣告策劃人,當你面對富春江的美景,你會創作出怎樣的廣告詞來向人們宣傳富春江。
附板書:
與朱元思書
吳均
總 奇 山 異 水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靜態 清 澈
景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異水
動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 急
分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山之形
視覺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山之色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奇山
泉水激石,好鳥相鳴
聽覺 山之聲
蟬轉不窮,猿叫無絕
情 望峰息心,窺谷忘反 向往自然,厭棄塵俗
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寫景美文,結束新課后,我反思如下:
1、對于這篇寫景美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景。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在古箏曲《高山流水》的背景下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在結束時用《漁舟唱晚》作背景音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在整體思路上,采用導游賞景的形式來構建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猶如一次快樂的旅游,以達到快樂語文的目的。
2、針對“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品讀、自由誦讀、分組齊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以讀促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
3、對于寫景美文,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嘗試運用“賞景聽讀”“以景助講”“望景生文”等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反復賞景中受到美的熏陶。
4、針對課文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我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拓展延伸,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為了加強語言積累與運用的訓練,因此,我在“拓展延伸”與“課后作業”中做了相應的處理。
(作者:朱宏剛)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4
一.教學要點
1.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4.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二.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
三.教學步驟 及具體教學內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 讀課文及注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游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4.學習第二段
⑴翻譯本段.
⑵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5.學習第三段
⑴朗讀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6.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7.作業
⑴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完成練習二,區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課后記:
本文在課下注解中,似乎有一處解釋不通,即169頁注解“⒆[疏條交映]粗壯的枝條互相掩映”,與下文的“有時見日”連接不合理。想來,既然是粗壯的枝條,那么,怎么能見到太陽呢?或者,“疏條交映”該解釋為: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吧!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5
語文學習對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各類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所占比例都比較大。所以掌握好閱讀理解是對提高成績相當重要。為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小編整理了這篇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有答案及翻譯,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有答案及翻譯
閱讀《與朱元思書》和《與施從事書》,完成8—12題。11分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施從事書
故鄣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①;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
之鳥,千翼競來;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③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④。
【注釋】
①漢:銀河。
②企水:口渴求飲。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羅:即女蘿,一種爬蔓植物。
④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意思是,在對美好景物的欣賞中,內心確實會有所感悟。信足,的確,確實。蕩累,消除煩惱。頤物,留連物態以怡情養性。悟衷,啟發性情。散賞,隨便欣賞。
8.解釋加點字。2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軒邈
③橫柯上蔽 ④千翼競來
9.翻譯句子。2分
①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與朱元思書》寫作者坐船游覽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看似沒有固定的放向,實際上作者的游覽是有固定方向的,證據是“ ”(1分)
11.作者是如何有層次地描繪“異水”的? (2分)
12.從感官系統看,上面兩文都從 角度寫景,從寫作目的看,兩文都抒發了
之情,《與施從事書》中能證明這一點的句子是 。(4分)
參考答案:
8. ①奔,奔馬。 ②軒,向高處伸展。③柯,樹枝。 ④競,爭。 9.略
10.自富陽至桐廬
11. 先用寫江水的靜態,突出其清澈的特點(1分);再寫江水的動態,突出其湍急奔騰的氣勢(1分)。
12.視覺(1分) 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2分) “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1分)
《與施從事書》翻譯
在故鄣縣東邊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懸崖陡峭,直聳云霄,綠樹濃密,山路崎嶇。鳥兒競相飛來,千翼相連;口渴了來喝水的猿猴,成群結隊,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蘿鋪成了小路。即使風雨交加,前程艱難,也不更改自己的氣節。在這么優美的環境里,的確可以消除煩惱,怡情養性,有所感悟。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6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與朱元思書》。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該單元所選文章均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感受我國山水之美,激發對祖國山河的喜愛之情。本文是作者寫給好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文章既描寫了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名逐利之輩的藐視之情,蘊含了對好友的規勸。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八年級的學生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他們好奇心重,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探索欲望。在文言文的閱讀上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基于此,按照新課標對教學目標的三大維度的倡導,我結合本文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點,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達到誦讀成誦。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并將重點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積累文言詞語。
2.過程與方法:通過精讀文章寫景部分,深入領會關鍵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理解作者避世退隱的理想,感受與好友的友情。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清的分析、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精讀文章精彩的寫景部分,學會文章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難點則是感受自然山水之美,體會作者退隱避世、寄情山水的理想。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無論是教還是學,方法得當,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秉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育理念,具體采用朗讀法、討論法、啟發法進行教學。
愛因斯坦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樂學”、“善學”。
我會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課前預習法
首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疏文意,解決文章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能流利正確的朗讀課文,并背誦。
2.體驗感悟法
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文中山水之美,理解作者避世退隱、寄情山水之情,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接下來,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是導入環節。這一環節我將采用圖片導入的方式,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祖國山水圖片,讓學生欣賞感受祖國山水的美好。再播放富春江上的美景,以此引入課文,“歷史變遷,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富春江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跟著吳均一起游覽富。春江之美吧”,導入本文,并解題“與”是“書”,朱元思是作者的好友,書是寫信的意思。并借此讓學生將課前搜集的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進行分享和交流,全班合作了解作者生平、課文寫作背景,為后面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應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本環節通過圖片形象直觀的展示祖國山河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向往之情,讓學生盡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氛圍。
接著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檢查課前預習情況,重點解決文章的生字詞,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匯。然后,讓學生集體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在朗讀時注意語速、停頓、重音、節奏。在學生朗讀以后,播放朗讀示范音,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之后,再次朗讀課文,體驗效果,教師鼓勵學生,作必要的點評。
其次,由于課前我已經讓學生自疏文意,但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些疑難問題難以解決。此時,我讓學生前后桌合作討論,解決疑難。小組討論后讓學生逐段翻譯,采用生生互評、教師點撥的方式將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掉。如“風煙俱凈”的“凈”不是干凈,而是消散。乘此讓學生積累相關的文言詞匯。教師對一些文言現象進行重點指導,如通假字反——返。古今異義詞——評,詞類活用——東西等。新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足”。基于此,我設計了以上環節,并且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此環節占用時間不多。
接著是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本文一共三個段落,首先我會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段落大意(板書—第一段,總寫),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并重點研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
讓學生精讀第二段,找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運用哪些方法?學生基本都能找到文章描寫了水清流急的特點,對描寫方法的歸納卻不一定到位,教師可適當點撥,讓學生理解動靜結合的寫法。
精讀第三段,找出作者描寫奇山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受,這里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會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結合前面對作者本人的了解,使學生體會作者避世退隱,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理解作者勸友歸隱的用心。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專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基于此,我設計了以上環節。
拓展延伸
新課標提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個環節我會將以前所學的《三峽》與本文進行比較閱讀,請學生找出兩篇文章共同點和不同點。《三峽》也是一篇寫山水的散文,但其側重于四季的水的特點,主要是為了介紹三峽的地理位置。
課堂小結與作業
再次朗讀課文,并對教學知識要點進行回顧,強化學生記憶。
布置作業,設計了兩道作業。一是必做,背誦課文。二是加入你是導游,你要向你的游客介紹宮壽江的景色,你會怎么介紹?第一個作業要求學生背誦,以加強豐富積累,增強體驗。第二個作業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一、字詞積累反——返
轉——囀
二.內容感知
(一)富春江景色奇特秀麗
(二)水“異”
(三)山“奇“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7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為今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目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但覺景美,情美,辭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卻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令人嘆為觀止。
一、意境美
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觸,給我們勾畫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陽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氣清新,山色蒼翠,并總述自富陽至桐廬水上之游的總體印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寫"異水"。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出其晶瑩清澈的靜態美: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余。然后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動態美: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第三段寫"奇山"。首先從形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山本是靜止的,而在作者筆下,卻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其次從聲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再次從色的角度寫山林中有日無光之奇。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作者筆鋒又從動到靜,寫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濃蔭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山水圖,讓讀者充發享受到了富春江兩岸的"山川之美"。
二、志趣美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可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更令人贊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細細品味,作者的這種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又不同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它是一種對輕松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向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贊。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后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態,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親切。
三、語言美
駢文是一種講究形式的文體,作者吳均是南朝知名駢文家,其代表作《與朱元思書》自然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上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就取得了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極強。
但本文又有異于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體現了可貴的突破與創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運用的句式,這就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使語言顯得活潑灑脫;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無異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節),后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駢散結合、疏密相間的安排, 使語言靈活多變,更具韻律美;其三,文章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鳶飛戾天"一處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力求準確傳神,這使文章語言顯得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四、結構美
《與朱元思書》篇幅雖短,但也很講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 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發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 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郵編:215101;電話:0512-6261464)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8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課標對古文學習的要求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和情感。
(2)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2、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一文,以書信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閱讀文章,我們會體味到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
3、中招常考考點:
近8年來,河南省中招課內對比閱讀每年設計4道小題,1題1考點。(1)實詞理解(2)句子翻譯(3)文意理解(4)遷移運用
4、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礎,在誦讀的基礎上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養閱讀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領悟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查閱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能夠準確說出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讀準字音和課文節奏。
3、通過課下注釋及有關資料,能夠準確說出文言字詞,疏通文意。
三、評價任務
1.通過目標一,學生能夠說出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的知識
2.通過目標二,學生能讀準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目標三,學生能夠說出重點文言字詞的含義和重點句子的翻譯。
四、教學過程:
學習
目標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要點歸納
1、通過查閱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能夠準確說出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讀準字音和課文節奏
3、通過課下注釋及有關資料,能夠準確說出文言字詞,疏通文意。
自學指導一:
內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方法:查閱工具書及課下注釋
時間:
要求:能夠準確說出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自學檢測一:
1、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
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
官至郡主簿,私寫《齊春秋》免官。
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信中的一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山水小品中的上乘之作。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9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大綱中有文言文背誦推薦篇目20篇。《與朱元思書》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單元提示中要求“熟讀并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來”。《與朱元思書》是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的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后確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時,文中也表現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根據以上內容和要求,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感知理解課文內容;2、熟讀背誦全文;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標導學法”。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學的活動首先要確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悅感。因此,在引入課題后,即出示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下,分步實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課時內力求達到背誦,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而誦讀能力的訓練又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品味、鑒賞、記憶、積累。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教學目標、讀文后字音詞義的檢測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插入了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讀文思考、標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圈點批注的學習習慣;為了解決重難點,選取了大量的圖片并進行了超級鏈接,使畫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樣,運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的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的設計
首先,由學過的寫景文引起學生的回憶,導入新課。明確指出本文又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的期待。
第二步,初讀感知課文。本文是一篇自讀篇目,文下的注釋比較詳細,因此沒有必要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先讓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要求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結合文下的字、詞、句釋義理解課文,讀后對重點字音和詞義進行檢測,因為有了檢測,學生的自讀也有了著落。
第三步,誦讀課文。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名試讀,在肯定學生收獲的前提下,教師指導并進行范讀,明確讀此類寫景抒情的文章語調一定要舒緩,注意每一小節間的停頓,在每種景物出現后留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后學生再讀課文并結合屏幕提示的問題思考、標劃。
第四步,討論交流問題答案,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相關內容,文中寫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也隨著清晰地展示了出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五步,結合一幅幅優美的圖片,分散難點,引導學生分步記憶文章內容,如,在引導背誦第一節時,選擇了一幅山水畫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來游去,學生結合畫面,想象作者坐著小船飽覽“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同時,引導學生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然后,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為學生描繪這一幅幅畫卷,學生對文中的語句相應地進行朗讀、記憶。
第六步,結合圖片的綜合展示,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達成目標。
第七步,在悅耳的音樂聲中,為學生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幫助他們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以達到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讀、討論、交流,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0
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第28課《與朱元思書》是南朝山水小品名作,寥寥一百余字,把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仿佛身臨其境,覽盡山水之美,令人悠然神往。但這膾炙人口的文章,第三段即結尾段的層次結構卻值得商榷。
便于分析,特對本段文字作了句序標記。
“①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③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⑤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這段文字共5句話。第①句從視覺的角度寫夾岸高山之樹況,第②句第③句從聽覺的角度寫夾岸高山之聲響,第④句從心理的角度寫人對夾岸高山的主觀感受,第⑤句又從視覺的角度寫夾岸高山之樹況。
不難看出,這段文字在層次結構上不甚清晰,值得商榷。
首先,從分類條陳事物的角度分析。第①句寫的是樹依山生長之況,第⑤句寫的是樹茂盛蔽日之況,兩句均寫樹,故應歸在一起。即第⑤句應緊承第①句之后。只有這樣,這一段文字才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其次,從對事物認識的邏輯角度分析。第 ①句,作者是從客觀的視覺角度去寫景物;第 ②③句,作者是從客觀的聽覺角度去寫景物;第④句,作者是從主觀的心理角度去寫對景物的感受;第⑤句,作者又是從客觀的視覺角度去寫景物而結束全文。這樣的結構層次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順序。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應該先是有客觀感性的認識,然后才上升到主觀理性的認識。那么,這段文字就應該把第⑤句放在第①句之后才符合邏輯,以第④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本段的結尾,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結束全文,才更加妥貼恰當,符合生活的邏輯。
聯系地址:貴州省遵義縣新舟中學 劉承德
電子郵箱:xzzxlcd @ 郵編:563127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1
《與朱元思書》教案
教學方法:
移情移景賞讀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美傳神而富于意蘊的特點。
2、調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就要會醉于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教學新課
(一)讀文解義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就讓老師打先鋒,先示范讀一遍,同學們仔細聽,認真品味。(老師示范讀,配樂《高山流水》)
面對如許美文,不親自品讀品讀,豈不遺憾?還是讓同學們也來享受享受吧!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聽著你們動聽的朗讀,享受著如此優美的文章,老師都有點陶醉了,但還是別忙,為了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老師愿和你一起分享。
(學生分組活動)
有什么問題嗎?請提出來。下面我想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請大家來做裁判,看誰翻譯得最好,如有錯誤,請指正。
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讓我們就帶著這一份美感再次品讀這篇文章,然后分四人小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讀 ,感受到 。”或“ 字詞甚妙,寫出了 。”的模式交流對美文的感受。
(三)體情品意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后,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發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自由探討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與朱元思書》描山繪水精妙無比,讓我們流連忘返,其實在我們古代詩詞里有許多描寫山水的名句,你能寫出幾句來嗎?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山隨平野盡,江如大荒流。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五)小結本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收獲,你能總結這節課你們都收獲了哪些?
學生甲:學了這篇課文,我欣賞到了富春江奇麗的自然風光,增添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想長大了我想當個導游,去周游名山大川。
學生乙:學習了這篇課文,寫景散文的秘訣就是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情景交融。
學生丙:學習了本文,我懂得了寫景要講究層次,就像本文一樣先總后分,先近后遠。此外,寫景還要從多角度觀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這樣才能寫的全面細膩。
學生丁:學習了本文,我明白了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優美的語言,恰當的修辭手法,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感人。
同學們說得真好!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風煙散盡,天山共青水一色。
獨立舟頭,風行山影水際洌。
游魚戲石,奇峰寒樹聳云闕。
鳥和泉鳴,猿啼蟬鳴聲久絕。
此中真意,欲辨忘言情切切。
(六)課后作業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法,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仔細觀察身邊的山水景觀,試寫一篇山水游記。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2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為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生學習活動概要:
指導誦讀,讀對讀順----自主學習,整體感知----互助學習,理解文意----學習提問,理清思路----自由朗讀,感受語言----創新思維,激發想象。
學 習 過 程
學 生 學 習 活 動
一.了解作者,誦讀全文
過程及要求:激興入課----教師范讀----明示目標----學生對照課下注解給生字注音----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
①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對這里的美景怎么評價稱贊的?
②所寫之景屬于哪個季節?你怎么看出來的?
2、集體交流學習情況。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2、檢查解疑
小組代表發言,其余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
l、依次探討以下問題
(若前“整體感知”②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先探討此問)
(2)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3)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 “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為什么?)
(4)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5)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
(6)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新思維,激發想象
獨立思考后,創新復述:
1、教師示范復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復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復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
(教 師 幫 助 活 動)
----激興導入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通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箴、互勉之意。不信?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指導誦讀,讀對讀順:范讀時注意停頓、語感,讀出層次,讀出畫面;“齊讀”時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不要求“劃一”。
----用小黑出示問題
----問①不難回答,學生自由發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學生注意課文第一段內容)
板書“奇山異水”
----問②可能會出現爭論。若如此,可暫置討論,提示待后理解 (以激發深入學習),自然過度到下一學習環節。
----說明:將課文內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兩份),指明各組重點理解的部分。
----要求:結合下注,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小組發言完畢,其它組同學自由補充,教師時適引導評價(學生的理解意對句順即可)。
----析讀結合。
----通過上面的理解,學生會明白本文所寫為“秋景”。
----由“秋景”過度到本文寫景順序的探討,以引起學生進入課文內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討。
----通過探討,讓學生明白:本文寫景的基本格局是“先總后分”;并明確先分寫“異水”,再分寫“奇山”。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快速討論(2)—(6)題,教師引導、點撥;析讀結合。形成板書(參考):
清碧(緩慢處)
奇
山 湍急(急流處)
異 水、鳥、蟑、猿 (聽覺)
水 挺拔高峻 人----- 息心忘返
(視覺) 樹------茂密 感悟
總寫 分述
----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同時以此句的理解為契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師示范要求:進入角色,感情投入;吟詠描繪,生動情切;用語豐富,追求意境。
----學生自薦復述,要求學生給優秀復述者以掌聲鼓勵。
----結課語: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作者郵箱: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3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匯。
2、欣賞作者筆下的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3、閱讀和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文,體會文章中的字詞句。
2、難點:本文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探究。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遼闊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嬌,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為之傾倒,為之描繪。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之士,為了躲避世俗社會,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心中的郁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板題)這篇雖是書信,卻是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現在讓我們一起品賞作者吳均筆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異水。請大家打開課文,先看看注釋,說說吳均是何許人也?(學生說后,屏幕展示作者簡介)
二、看視頻聽名人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語速和感情,邊聽邊劃出難認難讀的字詞并說一說。(學生說后,屏幕展示課文生字詞,再集體讀一遍。)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品讀它,欣賞它并力求當堂背誦。
2、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邊讀邊發現問題。
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組內討論解決。
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班內共同解決。
3、在探究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
4、學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說說本文寫作上好在哪?還有哪些不足?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優點:多用對偶,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用詞精練,字字珠璣,無以復加,無以舍棄。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寫景。
寫景狀物善用動靜結合,總分結構一目了然。
寫景不忘抒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據總寫“奇山異水”到分寫的寫作結構應先寫“奇山”再寫“異水”。
三、拓展
找出描寫上面圖片的句子,并選其中你喜歡的句子擴寫一段話。
四、小結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五、作業
1、收集描寫山水的詩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寫作結構和方法,寫你見過印象最深的景色。
【板書】
總寫:奇山異水
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異水(視覺)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寫: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
奇山(聽覺)
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4
一、導入 新課
以李白詩《朝發白帝城》導入 。
這首詩寫出了江水流速之快。今天,我們欣賞一下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看著富春江水是怎樣的流速,周圍的山又是怎樣的?
二、介紹作者和背景
1.作者簡介。
吳均,字叔庠(xiáng)吳興教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南北朝時梁代的文學家。他的詩文多描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在當時文壇上產生過較大影響,人們把他的寫作風格稱為“吳均體”。
2.背景。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本文見于《藝術類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與”:給,“書”:信。
三、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配樂)
2.學生朗讀、誦讀課文。
3.學習課文中重點詞語。
韻、柯、飄蕩、縹碧、負勢、軒邈、泠泠、相鳴、戾天、息心、經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4.結合注釋,請學生口譯全文。
譯文略。
四、閱讀分析
1.欣賞學習第1段。
全班同學齊讀第1段,然后讓同學歸納這段段意:總寫富陽到桐廬間的山水之美。
特點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是:“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應掌握哪些重點詞。
俱凈:都清散盡凈。
風煙:指煙霧。
共色:同樣的顏色。
從流飄蕩:(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
獨絕:獨一無二。
2.學習體會第2段。
(1)教師提問:本段寫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點?(組織學生討論)
答:水清、水急。
(2)哪句話體現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3)哪句話體現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鼓勵同學們大膽想像,通過而讀,把課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畫表現出來。(同學們都動手畫,把畫得最好的選出來,當場表揚,并用電腦打在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賞。)
第2沒寫了水的異,那么山的奇又表現在哪里呢?我們學習第3段,看這一段是通過什么手法表現的?
大家齊聲誦讀,然后男同學讀一遍,女同學讀一遍,看誰讀得最好?
這一段通過什么筆法把山寫得充滿活力呢?調動了什么感覺器官?
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賦予靜靜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變得座座生龍活虎。“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的山相互爭高比遠,直上云霄,充滿積極向上的活力。這是對山的遠觀,而走進群山,那里的美景則是:泉石沖激著石頭,發出清脆的響聲,美麗的鳥兒交相鳴叫,婉轉動聽而且韻味十足;再加上蟬聲此起彼伏,猿聲百叫不絕,這里簡直成了音樂的海洋。
調動的感覺器官是:視覺、聽覺。
面對如此勝景,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呢?
答:作者認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祿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會熄滅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處理軍政要務的官員,見此奇山異水也會流連忘返。這既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幽靜安閑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的傾慕贊美之情。最后四句又回到寫景上來,主要突出此處山高林密,草木蔥蘢茂盛。
3.本文的層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總后分。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著,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為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著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4.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里?(論討后回答)
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凈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這里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5.本文的語言特色怎樣?
本文就是用驕體寫成的。大多是詞句整齊對偶的文體。
通過誦讀,發揮自己的想像,畫一幅畫,突出“奇山”的特點。選優秀者打在大屏幕上。
6.請學生歸納本文中心。
本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自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富春江風光。作者從“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描寫秀麗的山川景物,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秀水之間。
五、總結擴展
本節課從層次結構、語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富春江富陽至桐廬一段的山水。理解并掌握總分的寫作手法及形象描繪,以及驕文等寫法。
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請做以下練習。 (按要求摘錄語句,略)
六、布置作業
1.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先總后分)
2.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提示:本文通過視覺寫出了山“勢”高聳(“軒邈”、“成峰”);也寫出了山“色”青蔥。
這就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然后通過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這些都展現了大自然的和諧美。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給人以大自然和諧天成的感覺,賦予了大自然以生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3.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參照你乘船或坐車時觀景的體驗,說說這樣寫好在哪里。
提示:這樣寫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山”寫活了,顯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5
鎮沅恩樂鎮中學張瑞玲 我十分有幸參加了此次“同課異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李樹萍專家和同行的指導關心,受益頗多,下面是我對這次講課的一些反思。
優點:
一、重視導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在文章導入部分,采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置情境;可惜的是音樂因設備問題沒有。運用多媒體的優勢,聲色結合,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學生身邊的奇山異水,優美的畫面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情景導入。營造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背誦文章。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
例如第一次設計讓男生齊讀,是男生相對讀的不是很準確,讓女生注意聽,女生相對比較細心,讓學生拿起筆來做記號,旨在培養學生的圈點勾畫的習慣。 最后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強調容易讀錯的音解決難字詞;第二次教師范讀,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學生學習朗讀的韻味及節奏。第三次一二組讀課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針對學生情況,先自主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懂的可以和同桌探討,還可以詢問巡視的老師。采用反譯的方法檢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此部分問題設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學生通過以上學習,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第1、2題難度較小,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第3題難度比較大,需要學生小組合作一起質疑探討。第五次全班齊讀,要嘗試根據減字背誦法背誦課文。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語感。同時朗讀還與聯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盡量做到熟讀成誦。注重朗讀。以讀為本 ,體現散文教學特點。
三、注重背誦。景東四中8年級(5)班是平行班。對于有一點文言文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本篇文章內容簡短,意思明了,在文章的理解層面上應該沒有多大難度,但根據平行班的特殊情況,我還是盡量把目標定得低一些,力求在短短45分鐘里背課文。
四、注重寫練。
學完課文后 ,我因勢利導,把課內知識向外輻射開來,讓學生進行有機的訓練。展出了一幅身邊的山水圖片,要求同學用筆仿照課文描寫身邊的奇山異水寫成一段話。這就訓練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它極大的拓展了課堂的涵蓋面,擴大了訓練量,增強了穿透力。通過課內外結合,進一步融匯了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缺點:
結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節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點,原計劃以朗讀貫穿全文,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到了課堂后一半,由于時間關系也由于我有些緊張,第四個環節忘記了閱讀,還有應該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然后再分各種形式的讀,盡量采取全班齊讀,本來想讓學生們在熟讀基礎上進行背誦的,但最后也只是讓學生有提示的背誦,效果沒有完全達到,課堂的優美性打了折扣。
第二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本來是一篇很優美的散文,但是我帶領學生條分縷析的同時忘記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語文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語文課堂應該是美的熏陶。
第三點,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應加強,為了保證課堂的完整性,字、詞、句的落實只是蜻蜓點水,強化字、詞、句的落實和檢測。
第四點,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加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第五點,更要讀出感對于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廣闊的精神空間和施展的余地。同時還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激情中激發感悟和創新。所以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更熱烈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第六點,加強普通話,每一天都要加強練習,多聽多說,努力去掉鄉音及不準的音。 總之,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虛心聽取各位前輩和同事的建議,積極參加集體教研,主動思考如何讓課堂更有效。
《與朱元思書》譯文 篇16
【情況分析】
1、文本分析: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極佳的美文。所以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側重在朗讀中感悟,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聯想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使學生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學情分析:學生對這樣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歡朗讀多于理解。學生基礎較好,平時課堂氣氛較活躍,部分學生敢于發言。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領悟作品表現出的音樂美。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領悟作品表現出的音樂美。
教學內容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常規活動課前
輪流值日,一學生講故事,其余學生從內容的選擇、表達的流暢方面評價。常規活動,訓練學生膽量;知識積累。
導1分鐘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然而,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縈繞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間。古往今來,有多少游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板書課題。
營造氛圍,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
讀6分鐘
1、教師范讀,配畫面、音樂。
要求:記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聽教師范讀課文。
2、朗讀:個人讀,再齊讀,側重注意句讀。初步感知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學6分鐘放幻燈片。
講解重點詞句。自由朗讀,對照課文注釋,理解文章大意。就詞句和文章內容提出疑問。檢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
析20分鐘
三讀:理清課文結構。①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本文所寫景色的特征?你為什么這么認為?②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山奇和水異?(小結,投影:景奇山看(高山寒樹,軒邈成峰)聽(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異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四讀:明辯課文主旨。討論: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更令人贊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請一小組朗讀,再分組討論。
請兩個小組分析作者是如何分別交代山奇和水異的。
其余小組補充。
學生齊讀寫山奇和水異的段落并嘗試背誦。
自由朗讀課文,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再討論。背誦。
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給學生美的享受。
比較5分鐘
投影《三峽》,要求學生比較兩篇文章寫山、水的異同。
思考作答。
學會自己小結,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
練1分鐘
1、欣賞歷代文人墨客對富春江美景的贊美。唐朝韋莊稱富春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清劉嗣綰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導。
2、根據課文的意境,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拿起手中的畫筆或用電腦創作一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大家共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