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精選15篇)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
1、溶解的特征:物質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或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
2、做過濾實驗時,要注意“兩低”。兩低:液面低于濾紙,濾紙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緊燒杯的內壁。
3、高錳酸鉀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種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來消毒和防腐。
4、食鹽、高錳酸鉀、膠水、洗發液、肥皂、醋、酒精、小蘇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輕輕開啟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約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大,變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小,變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體和液體外,還能少量地溶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水聽動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溫、攪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約能溶解 36克食鹽。
9、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用蒸發的方法把食鹽和水分離出來。
10、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其次,焰心的溫度最低。
11、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加熱完畢需要熄火時,可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時需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
12、酒精是容易揮發和燃燒的液體,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
13、人們利用“鹽能夠溶解在水中,也能從水中分離出來”的這個特點,把海水引進鹽田,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最后析出鹽的結晶。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2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在開展此活動之前,我首先考慮了以下問題:
(一)這個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于達成什么樣的教育目標。
(三)合理的環節設計是否有可行性。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溶解。
3.能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發現,增強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透明的塑料杯、吸管、方糖、蘋果、衛生紙、鹽、砂糖、奶粉、黃豆、綠豆、大米、綠豆、水彩筆、溫水。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趙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么吧!
(一遍說一遍揭開罩布)
出示一杯糖水,讓幼兒猜想片刻后,請一個幼兒來嘗嘗。
“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會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
在哪里呢?找老師怎么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師: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范及個別幼兒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范,幼兒觀看,端出水和糖,引導幼兒觀察方糖的形狀,并繼續以變魔術的形式繼續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吸管攪拌方糖,并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方糖由大變小最后不見了。
引出這種化了的現象叫做溶解。
2.個別幼兒操作奶粉的溶解。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一名幼兒進行攪拌的操作。根據實驗過程,說出奶粉在水里溶解了。(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里溶解了。)
3.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溶解在水里呢?”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做這個小魔術啊?趙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的材料,還有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什么可以溶解在水里,什么不能溶解在水里好嗎?”
1.出示準備的材料,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覺得那種材料可以溶解?那種材料不能溶解?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
2.介紹記錄表的用法: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這里畫一個√,不能溶解的就畫一個╳號。
3.請幼兒分組到材料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實驗,并做好記錄表的記錄工作。
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5.實驗結束,請每組一個幼兒分享一下實驗結果。
四、延伸: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進行關于溶解的實驗。附記錄表
幼師OK網是一個讓幼師備課更方面的資源整理平臺,公開課再也不用擔心啦,適合人群:中小幼兒園、園長、副園長、骨干教師、轉崗老師、實習老師以及在讀幼師。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3
教學目的:
1、幼兒動手操作初步感受溶解現象,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2、樂意參與科學活動,能夠用語言完整地把自己的發現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秩序操作的好習慣,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每人一個水杯、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
3、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變魔術吸引幼兒注意
1、老師講故事:“小朋友們好,我們是糖寶寶和和勺子寶寶,你們想不想聽我們的故事呀?”
糖寶寶和勺子寶寶是一對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做游戲,有一天他們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寶寶要藏了,糖寶寶想:我藏到哪兒好了?忽然,糖寶寶看見一杯水,趕緊跳下去。勺子寶寶說: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寶寶找呀找呀,勺子寶寶找到糖寶寶了嗎?
2、老師拿出白糖和一杯水,請幼兒猜猜把白糖放入水中,勺子還能找得到么?
3、把幼兒的猜測用笑臉和哭臉表示,找到的用笑臉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臉表示。
4、幼兒操作實驗,討論:發現了什么?白糖去哪里了?
二、幼兒做實驗,觀察實驗結果。
1、幼兒自由進行水的溶解實驗。步驟如下:
(1)想一想:需要放多少糖(一勺糖)
(2)看一看:白糖還在嗎?
(3)攪一攪:用勺子攪拌。
(4)再次看一看:白糖還在嗎?
2、自由進行探究實驗,教師觀察并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做實驗記錄。
3、提出問題:糖跑到哪里去了?
4、師生交流實驗結果,根據猜想更換卡片。
三、總結
1、向幼兒介紹這一現象叫做溶解。
2、向幼兒解釋什么事溶解,提出問題:白糖溶解到水里,水變成了什么味道?
3、幼兒品嘗糖水。老師:糖很甜,你們可不可以多吃呢?
四、教學延伸:
1、還有其它的哪些物質能夠被水溶解?
2、請幼兒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
老師:小朋友們太能干了,要獎勵能干的寶寶們,我們來用溶解的.現象自己做一杯飲料吧,大膽的寶寶可以把你的飲料送給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在背景音樂下,幼兒能夠大膽地把飲料送給老師,并告訴老師是用什么做的,提高幼兒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品嘗自制飲料。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4
科學意圖:
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材料準備:
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溫度計、糖塊、咖啡、砂糖、鹽、勺子、杯子、飲用水。
實驗操作:
(1)將盛滿水的若干個大小相同的小碗放進冰箱把水冷凍成冰塊,如果在冬季可在戶外自然冷凍。
(2)將若干個冰塊同時拿出,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讓冰塊融化,比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在室內任其自然融化、加熱融化、放在陽光下融化等。
(3)讓幼兒分別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鹽以及一塊糖塊,然后把它們同時放在不同溫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并用勺子攪拌,觀察溶解現象。
(4)溶解后請幼兒品嘗,會有甜、咸、苦的味道,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溶解現象。
指導建議:
在觀察融化現象時,注意讓幼兒比較溫度對冰塊融化的影響。
在觀察溶解現象時,讓幼兒觀察比較哪些物體容易溶解、哪些物體不容易溶解,讓幼兒比較水的溫度和攪拌速度的不同對溶解的影響。
指導大班幼兒學會使用溫度計,讓他們嘗試將自己觀察到的結果和溫度記錄下來。
拓展與替代:
建議幼兒在飲料中加入冰塊,制作一杯可口的冷飲。
在幼兒自制冷飲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冰塊與水溫之間的關系:隨著冰塊的融化,飲料逐漸變涼,冰塊越多,水溫越低。
鼓勵幼兒在家中選擇多種材料自制飲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進一步感受溶解現象。
科學小知識:
固體受熱化成液體的過程,被稱為融化。通常情況下,體積相同的冰塊,溫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種物質(溶質)分散于另一種物質(溶劑)中成為溶液的過程,被稱為溶解。比如,食鹽或蔗糖溶解手水而咸水溶液。溶解的速度與溶質的性質、溶質在溶劑中的被攪拌的速度以及溶劑的溫度等因素有關。通常情況下,顆粒狀的溶質比塊狀的溶質容易溶解;攪拌的溶液比沒有攪拌的溶液,其溶質容易溶解;溫度高的溶劑比溫度低的溶劑,其溶質容易溶解。
活動反思:
幼兒對知識點的了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說出知識點(科學原理),并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幼兒科學主要是調動幼兒參加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5
1.水能溶解很多物質。食鹽、高錳酸鉀、白糖、膠水、洗發液、洗潔精、奶粉、肥皂、醋、酒精、醬油、味精、小蘇打、洗手液、空氣、墨水、蜂蜜等都能在水中溶解。沙、面粉、食用油、水銀、橡皮泥、塑料、石頭、頭發、木塊等不能溶解在水中。
2.過濾的方法適合分離不溶解的物質:過濾時要注意做到: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將濾紙對折兩次后,沿著一條邊打開,把濾紙弄濕,緊貼著放入漏斗中。
二低: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低于濾紙的邊緣;濾紙低于漏斗口。
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長)靠緊燒杯的內壁;。玻璃棒要緊靠在有三邊的濾紙上;過濾時要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流入漏斗。
攪拌要求:順時針,不碰杯壁和杯底,不發出聲音。
3.高錳酸鉀常常被用來消毒和防腐,是紫黑色的固體小顆粒。投入水中時:會像小蝌蚪
一樣出現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點點的向水中擴散。攪拌后:高錳酸鉀
均勻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顆粒,形成穩定的紫色透明的(高錳酸鉀溶液)。
4. 膠水或洗發液進入水中的狀態:先浮在水面,再一絲絲的下沉,然后一縷縷的擴散,輕輕攪拌部分溶解,充分攪拌全部溶解,變成無色透明的(膠水溶液)。
5. 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會(浮在水面上),說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潔精,振蕩后,食用油(會變成乳狀的液體),這說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潔精后可以溶解)。
6. 輕輕開啟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約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
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大,變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小,變少了),這種現象說明:(通過加壓的方法可以使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7.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并且可溶解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一杯水(100毫升)大約能溶解(36克)食鹽、(約10克)的小蘇打。可見(食鹽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強)。
8.水除了能溶解(固體)和(液體)之外,還能少量的溶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
體。水中的動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
9. 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體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是否被攪動有關。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攪拌、②加熱或者用熱水、③碾碎)。
10.汽水中的氣體是通過(加壓)或(化學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開,氣體就冒出來了。
11.溶解在水里的食鹽可以用(蒸發或加熱)的方法進行分離。用蒸發法(加熱法)時,食鹽不
會隨著水一起蒸發。水蒸發時,食鹽會析出。
★ 實驗所需設備:蒸發皿,石棉網,三角架,酒精燈。
l 石棉網的主要作用是(讓蒸發皿均勻受熱)。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精燈;加熱后的蒸發皿,石棉網,三角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很燙的,注意安全。
12. 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芯)三個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焰心)的溫度最低,我們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
13.酒精燈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項:(1)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酒精燈。(2)
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3)
用完要熄滅時,應該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要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
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
14.濃鹽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鹽,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讓它溶解。
15.食鹽溶解與水的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人們利用“鹽能夠溶解在水中,也能從
水中分離出來”的這個特點,把海水引進鹽田,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
最后析出鹽的結晶。
16.使用酒精燈中萬一灑出后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
17.青少年應該飲用的水是(生態水)。
18.實驗一:制定一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的研究計劃。
研究的問題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實驗材料
燒杯、水、小匙、攪拌棒、食鹽、記錄單。
研究方法
((1)在燒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 (2)往燒杯里加入2克食鹽,用木棒攪拌到溶解為止。(3)重復第二步,直到水不能溶解食鹽為止。(4)每次加食鹽時,把食鹽的重量加起來,最后總合記錄。)
實驗結論
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約36克食鹽。
19.實驗二:描述實驗過程食鹽在熱水與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樣嗎?不一樣。
實驗目的
檢驗溫度能否加快溶解
改變條件(1個)
一杯熱水,一杯冷水
相同條件
1.水量相同。2.鹽量相同。3.同時加鹽。4.觀察時間相同。5.都(不)攪拌。
實驗過程
取相同多的熱水和冷水各一杯,將兩份同樣多的食鹽同時放入水中。
實驗現象
放入熱水中的食鹽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鹽溶解慢。
實驗結論
熱水能加快溶解
這個結論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是:用熱水沖感冒沖劑比用冷水沖溶解快。
研究攪拌對溶解快慢影響:改變條件: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相同條件:①水量相同。②水溫相同。③鹽量相同。④同時加鹽。⑤觀察時間相同。實驗過程:將兩份同樣多的食鹽同時放入同樣的水中,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
20..實驗四:回憶課上做過的: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實驗,
面粉
沙
食鹽
高錳酸鉀
能否看見顆粒
能
能
不能
不能
分布是否均勻
否
否
是
是
是否有沉淀出現
是
是
否
否
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能
能
不能
不能
是溶解還是沒有溶解
沒有溶解
沒有溶解
溶解
溶解
根據以上實驗,總結什么情況下物質才溶解:溶解指物質(均勻地、穩定的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6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游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游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嘗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因為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里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范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里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么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并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并用筷子攪拌后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制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里會變成什么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制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7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對溶解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些東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觀察溶解
活動準備
透明的塑料杯100個、勺子40個
方糖、果珍、鹽、砂糖、奶粉
黃豆、大米、綠豆
塑料框16個、溫水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今天,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禮物,來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說一遍揭開罩布)
對,是一杯水!不過,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喲!(故弄玄虛)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頓,讓幼兒猜想片刻)我請一個乖寶寶來嘗嘗吧。
(請幼兒嘗一嘗)
某某小朋友,你來嘗一嘗吧!好喝嗎?(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會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吳老師怎么沒有看見呢?小朋友們看見了嗎?(沒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剛才有小朋友說,是糖化了,和水寶寶做朋友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它。真的是這樣的嗎?(做疑問狀)要不,我們把糖寶寶和水寶寶請出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師示范
1.教師示范,幼兒觀看
(教師坐下,從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邊端一邊說,這是水寶寶,這是糖寶寶。不過這個糖寶寶可有點不一樣喲!(用勺子舀起方糖),這個糖寶寶是什么形狀的啊?(幼:正方形的)對,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對,它叫方糖。
小朋友們看好了喲,吳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一邊說,一邊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進水里,再拿一個魔法棒。對,把我們的勺子這樣子用就變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進杯子,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變化呀?(方糖變大還是變小了呀?)(幼:變小了)再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攪到方糖不見了為止)咦?方糖呢?(幼:不見了)對,方糖不見了,去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這種現象叫什么嗎?(幼:......)其實呀,這種想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對,方糖在水里不見了,和水寶寶做朋友去了,我們就說方糖寶寶怎么了(師幼同說:溶解了)。
2.個別幼兒操作
剛才,方糖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這是什么呀?你們小時候都喝過的?對了,是奶粉。
那奶粉會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看奶粉到底溶解沒有,好嗎?
請幼兒1名。
某某小朋友,你來變魔術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用魔術棒去攪一攪、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們仔細看喲,看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有沒有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奶粉在水里怎么樣了呀?溶解了(師幼同說)
剛才,某某小朋友變魔術的時候,發現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吳老師,還有點不相信,我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變魔術。某某小朋友,你來。
對,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仔細看喲,看看這一次奶粉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攪一攪、攪一攪.....奶粉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看來奶粉真能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樣啊?(師幼同說:溶解)
還有沒有,想玩這個魔術的,你來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進杯子里,拿一個魔術棒,攪一攪,攪一攪......奶粉不見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體操作,教師指導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認識材料及講解操作步驟
剛才,我們通過變魔術指導方糖和奶粉都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表達。教師回應幼兒答案。
小朋友們,都開動腦筋了,吳老師很高興,所以邀請每個小朋友都去做魔術。開心嗎?那好,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要去變魔術的材料吧!(教師端出材料)
這是方糖,這是奶粉,這是砂糖,這是鹽,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對,這是果珍。
等會一張小桌子上都會有一筐變魔術的材料,還會有一筐水,和一旁魔術法棒。我們變魔法的時候要先怎么樣,對先把水端在我們面前,然后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進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樣,對攪一攪、攪一攪,小朋友要一邊攪,一邊看喲,看看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嗎?
好了,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變魔術吧!
(2)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攪一攪,觀察有沒有溶解。
(3)幼兒分享(5個)
好了,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轉過來看著吳老師。剛才,小朋友都去變魔術了。我要請小朋友告訴我,你選了什么材料變魔術,它有沒有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來,(端著你的杯子走到前面來)你選了什么材料變魔術?它和水寶寶做朋友了嗎?因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體記錄
請小朋友把杯子輕輕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員收材料)。然后轉過來,看著吳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變魔術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變過魔術,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怎么辦呀?
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
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有的說......,有的說.....,吳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們不變魔術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會和水寶寶做朋友,不會在水里溶解。
(五)你們想知道是什么辦法嗎?好吧,吳老師告訴你們吧,就是用記錄表。用什么辦法?
對,用記錄表。(一遍說,一遍翻出記錄表)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上吧。這是....,這是....,這是....,這是....,這是....,剛才我們變魔術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這里畫一個勾,(同理,記錄其他材料溶解與否)
小朋友一看到這里畫個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寶寶朋友,在水里怎么樣?(師幼同說: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這里畫個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寶寶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樣?(師幼同說:溶解)
結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學會了做魔術,還學會了用記錄表,真是太能干了,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頂呱呱!
本次科學活動,不管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次體驗課。所以,總的來說,不管是從最初的選材到活動方案的設計還是整個活動現場,都走的是“保守”路線。本次活動《溶解》是一個比較經典的科學現象的觀察活動,題材緊扣生活,是孩子們熟悉的,這樣一次生活化且比較簡單的活動,適合初次開展科學活動的教師,也適合第一次接觸科學活動的孩子們。因為簡單,教師容易體驗到成功感,同時也是一次帶領孩子走進科學探索世界的敲門磚。
“保守”還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科學活動。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規,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操作常規。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還是請個別孩子嘗試,以及到最后全體孩子們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們強調操作常規。
為了讓孩子在初次接觸科學活動時,盡量的感受到規范與完整,我增加了記錄這一個環節。當然,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由于是第一開展科學活動并使用記錄表。所以,我選擇的是集體記錄的方式。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8
1.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布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2.過濾實驗中用到的器材有:鐵架臺、(漏斗)、過濾紙、玻璃棒、燒杯。
3.(高錳酸鉀)是(紫黑色)的固體小顆粒,常被用來(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來取。
4.觀察和區別“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顆粒大小的變化、在水中是否均勻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5.食鹽、小蘇打、高錳酸鉀、膠水、洗發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穩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6.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要強。
7.輕輕開啟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約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發現試管里的汽水,有氣泡;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大,變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氣泡變小,變少了。
8.水除了能溶解固體和液體之外,還能少量地溶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水中的動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氣體是通過加壓或化學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開,氣體就冒出來了。
9.(切碎)、(加溫)、(攪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0. 在100毫升水中,食鹽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約是 36克。
11.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用蒸發的方法把食鹽和水分離出來。
12.給杯子中的鹽水加熱,可以分離食鹽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發皿、石棉網、酒精燈、三腳架、火柴、濕抹布。
13.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其次,焰心的溫度最低。
能熟練的內容:
3.做過濾實驗時,要注意“一貼、兩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兩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濾液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濾液的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內壁。)
5.高錳酸鉀進入水中時的狀態:極少數溶解,沉入水底。輕輕搖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錳酸鉀減少了,杯中的液體變成紫色。充分攪拌高錳酸鉀后:全部溶解、變成了均勻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錳酸鉀溶液。
7.膠水或洗發液進入水中的狀態: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縷縷的擴散,輕輕攪拌部分溶解,充分攪拌全部溶解,最后變成膠水或洗發液溶液。
17.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加熱完畢需要熄火時,可用燈帽蓋滅,蓋滅時需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
18.鹽能夠溶解在水中,也能從水中分離出來,人們就是利用了鹽的這個特點,把海水引進鹽田,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最后析出鹽的結晶。
19.酒精是容易揮發和燃燒的液體,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9
教材分析:
溶解時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大班幼兒對溶解現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活動可為幼兒提供固體、結晶體、粉末狀物品等多種材料,通過實驗操作,引導幼兒在對比中觀察物體被水溶解后的變化,探究加快物體溶解速度的方法。重點提出油能不能溶于水這一問題,引導幼兒在實驗的過程中去觀察,體驗猜想、操作、發現的快樂。
活動目標:
1、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發現油在上、水在下互不相溶的特性。
2、掌握加快物體溶解的方法,能用簡單的符號,標志記錄自己的發現。
3、在猜想和實驗中能樂于思考,認真觀察,對溶解的神奇現象產生好奇心。
活動準備:
1、方糖、鹽、石頭、花生油每組 1 份,分別用一次性小碗盛放;勺子或攪拌棒每位幼兒 1 把(根);透明的一次性水杯每位幼兒兩個;實驗記錄表、水彩筆每位幼兒 1 份。
2、1瓶熱水、1 杯冷水、兩塊一樣大的冰糖、鹽、透明的杯子 6 個、小勺 1 把。
活動建議:
1、猜一猜,想一想,了解實驗的材料。
(1)請幼兒說一說實驗的材料。
(2)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猜想:如果把方糖、鹽、石頭放到水里,會怎么樣?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猜想結果,并用符號,標志記錄下來。
2、 動手試一試,探索使物體溶解得更快得方法。
(1)幼兒在操作中觀察、發現哪些物質能溶于水。
引導幼兒從方糖、鹽、石頭中任選一種材料放到杯子里,充分地攪拌,觀察它的變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結果,驗證溶解的現象。
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方糖、鹽取不出來了,他們到哪里去了?在討論中豐富詞匯:溶解。
(3)教師分 3 步演示實驗,首先讓幼兒猜想哪個杯子里東西溶解得更快, 在實驗中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發現讓物體溶解得更快的方法。
①將兩塊方糖分別放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透明水杯中,觀察哪一杯里的方糖化得更快。
②取兩塊一樣大小的冰糖,將其中一塊敲碎,分別放入水溫相同的兩個杯中,觀察哪個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③將兩勺鹽同時放在水溫相同的兩個杯子里,其中一杯用小勺攪拌,觀察哪個杯里的鹽溶解得快。
小結:要使物體溶解得更快,一般有 3 方法:增加水溫、使溶解的東西變小、溶解時進行攪拌。
3、試一試,看一看,了解油水分離的現象。
引導幼兒將一小勺油倒入水中,邊攪拌邊觀察,通過用小勺把油從水里取出來,發現油會漂浮在水面上,它是不溶于水的,指導幼兒用簡單的符號、標志把發現的結果記錄下來。
4、提出問題:你還指導有哪些東西放到水里能溶解?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了解生活中溶解現象無處不在。
新版大班語言《小威向前沖》公開課視頻+PPT課件+教學設計+音樂+小視頻幼兒園班本課程《葉子的秘密》課件PPT主題故事教學活動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0
教學目的:
1、感受物質在水中溶解的現象,運用不同的方法加速溶解。
2、認真觀察,動手操作,學會記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科學活動,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發現。
教學準備:
1、白砂糖、糖塊。
2、透明的玻璃杯子、攪拌棒、冷水、熱水、小錘子、盤子。
3、記錄表、筆
教學過程:
一、感知溶解
1、認識砂糖
教師出示砂糖,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呀?誰來說一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回答:這是砂糖,顏色是白色的,像傻子一樣細小……
2、做游戲,感受溶解現象。
老師: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我們來和這些砂糖玩捉迷藏吧!老師給大家每人一份砂糖,你們把它藏起來,藏得時候要把砂糖倒出來,每個地方只能藏一次。
3、選擇地方藏砂糖
老師:小朋友們每人一份砂糖快藏起來吧,看一看誰藏的老師找不到?
幼兒找地方藏砂糖。
4、找砂糖
老師:還有誰的砂糖沒有找到呀?(藏到水里)我們怎么看不到呢?
原來砂糖都溶解到水里了。
5、教師示范
老師:大家藏得真好,老師也來做個實驗,是不是像小朋友們說的那樣。
二、做實驗,仔細觀察,知道不同物質溶解速度不同
1、猜一猜砂糖和塊糖的溶解速度相同嗎?
老師:這個游戲真有趣,方糖也想玩,小朋友們說一說方糖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方糖是正方形的,白色的,一塊一塊的
老師:方糖也想藏到水里,它要和砂糖比一比誰溶解的比較快?小朋友們說一說,砂糖和塊糖哪個會溶得快一點呢,為什么?
2、幼兒動手操作、觀察并作記錄.
老師:小朋友兩人一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比一比看誰溶解的快。我數123,一同放進水杯中,觀察糖在水里都發生了什么變化,看哪個先溶解就在記錄表上打勾。
幼兒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
3、小結
(1)幼兒說一說觀察到的現象:糖在水里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說一說誰溶解的比較快?砂糖
(2)砂糖的顆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顆粒大,溶解的慢。
三、尋找加速溶解的方法
1、發揮想象并回答可以怎樣加快溶解的速度師: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還有呢,可是方糖想玩這個捉迷藏的游戲就必須讓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樣就能讓塊糖溶得快點了呢?誰愿意來幫它想想。(幼兒回答)(攪拌、搗碎、加熱)
2、動手探索并做記錄
(1)老師:小朋友們說一說這些辦法有用么,把方糖放入水中,用想到的辦法嘗試一下,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確比我的快,準備好后我說“123開始”一起放。
(2)幼兒選擇方法做好準備。
(3)師生同時把糖放進水里,并仔細觀察。
(4)老師:小朋友想到的方法真棒,真的比老師的溶解的快。
3、知道加熱可以加速溶解。
(1)老師:我這里還有兩塊方糖,不用你們剛才用的方法,同時把它們放到兩杯水中,猜猜它們溶解的速度會一樣嗎?
(2)認真仔細觀察兩個水杯中有什么變化。
(3)老師:為什么同樣的方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不同呢?小朋友知道為什么嗎?我們用手摸摸這兩個杯子。
(4)小結:原來小秘密是水的溫度高了,溶解速度也變快了。
四、小結:糖水的味道
1、老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用了幾種方法加速溶解呢?
我們嘗試用攪拌、搗碎、加熱這三種辦法加速溶解,糖溶解到水中,水變成什么味道的呢?一起嘗一嘗吧!
2、老師:小朋友回家嘗試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加速溶解。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1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一、教材分析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本節是溶解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呈現了三個活動:活動一,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食鹽、沙在水中變化的不同,認識溶解這一概念;活動二,通過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加深對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動三,通過學習使用過濾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質特征。這一課將幫助學生發展他們關于溶解的概念,同時培養觀察和實驗的技能,當學生們掌握了一些觀察和實驗的技能之后,他們就會在課外繼續探究,并能有意識地去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學會科學的生活,從中培養學生參與活動時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行為習慣。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于溶解是有一定認識的,例如,學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蘭根或感冒沖劑等,類似這種情況學生們都比較熟悉。一部分學生也聽說過“溶解”一詞,但不知道就是口語中常說的“化掉了”,更不能準確地說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準確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溶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過親身實驗,細心觀察實驗過程,并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2、使學生了解有些物質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質卻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質是不能從水中分離出來的,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觀察食鹽、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難點是描述食鹽、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現象以及用過濾的方法把沙和面粉從水中分離出來。
五、教學準備:
小組:燒杯4個、盛有水的水槽1個、食鹽、面粉各20克、沙30克、濾紙3張、漏斗1個、玻璃棒1根、鐵架臺1個。
六、教學過程
為了重點突出探究的層次性,我始終以“溶解”為主線,安排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開始,我以《小毛驢過河》的故事導入:從前,有一頭小毛驢馱著一袋鹽過河,河水很深,把它的鹽淹沒了,等它過了河后,覺得身上輕了許多,回頭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鹽到哪里去了呢?估計學生隨口會說出(化了),我順勢引出“溶解”一詞,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質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溶解單元的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這一環節我以故事入手,讓學生輕松進入學習狀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為學生們能以飽滿的熱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設計實驗,展開活動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實驗活動
活動一:食鹽、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我讓學生利用我為他們提供的材料,自己嘗試做實驗,自行觀察食鹽、沙子在水中的變化,并將它們在水中的現象進行對比,通過研討和匯報初步滲透溶解的概念。
活動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讓學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測面粉在水里的情況。對于學生的猜測我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去驗證。
(任何的發現、發明都建立在大膽猜想的基礎上。通過猜想活動,激活學生思維,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這樣基礎上進行的驗證,學生印象才更深刻)
活動三:探究實驗過濾的過程
在活動二的驗證中學生們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的溶解特征處于食鹽、沙子兩章。種物質的中間狀態,但是學生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在這里引出“過濾”順理成
我先拿出一張濾紙,給學生講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這樣的課件:
“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1)濾紙的邊緣應比漏斗口低。
(2)液面要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玻璃棒靠著三層濾紙那邊
(3)燒杯緊靠玻璃棒。
播放完課件后,我把實驗過程進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學生再進行分組實驗,對于遇到困難的學生老師要加以指導和幫助。在實驗中,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留在濾紙上的物質,并做好觀察記錄,最后師生交流,得出結論:
1、溶解了的物質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
2、不能溶解的物質通過過濾后,顆粒會留在濾紙上。
(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學生的眼、耳、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使過濾這個難點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播放課件后的教師演示能為下一步學生分組實驗正確操作提供幫助,確保分組實驗效果的成功率,增強實驗的實效性。學生們在實驗活動中,不但能加深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科學協作精神。)
(三)課后延伸,開闊視野
理解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到生活生產中去,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題:
1、你還知道那些物質能夠溶解?
2、自己動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嗎?
3、上網查一查什么東西應用了溶解的性質?
(這樣的練習題的設計是對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的綜合培養,也體現了鈴聲止,而思維不止,把課堂教學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去的教學思想。)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教學內容: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第三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教材分析:
《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一課,讓學生制造幾種液體與水的混合物,觀察這幾種液體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個是它們在水中是漂浮還是下沉?第二個問題是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擴散的?學生可以清晰的發現它們在水中緩慢擴散的過程,這可以使他們聯想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擴散過程,并與之進行比較。第三個問題是攪拌之后,它們溶解了嗎?這一課選用一些學生生活、學習中非常熟悉的幾種液體讓學生觀察、比較它們在水里的溶解情況,發現有些液體可溶于水,而有些液體不溶于水。在充分電動學生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溶解概念。
學生分析:
學生經歷了三年級下半學期《混合》單元和《溶解》單元的前2課活動以及平時的生活經驗,對溶解已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四年級的學生此時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三年級科學課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對現象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已能簡單地制定計劃、實驗設計和手腦并用的實踐能力,認識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已有初步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特別是通過觀察與實驗獲取證據)的能力,理解收集、處理信息的技術對科學探究的意義;能對一些現象進行科學解釋和對他人的研究評價的能力;能具有表達和交流的能力,認識表達和交流對科學發展的意義。學生初步形成分析的能力和綜合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一些液體能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體則不能。
2、觀察和描述一些液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3、認識到細致、客觀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
4、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進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學難點:
觀察和描述一些液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教具準備:
醋、酒精、食用油、洗發液、膠水、兩個透明杯、一個攪拌棒、三個試管、滴管、小勺、試管架、液體之間的溶解記錄表。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了解學生的預備經驗,引入本課探究的主題
1、復習學生舊知,試舉一例,物質是怎樣溶解在水里的?
2、我們知道有些固體物質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穩定的溶液。那么液體是否也能像食鹽和高錳酸鉀那樣溶解在水中呢?談談你們的經驗。
3、“那么液體之間是怎樣溶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二、觀察膠水和洗發液是怎樣溶解的
1.教師引入: 我們先來看看膠水和洗發液。
2.教師提問:你打算怎樣做?
3.組織分組實驗:取一小勺膠水或洗發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燒杯中。(實驗前一定要明確觀察目的。)
4.引導學生觀察:它們在水中是漂浮的還是下沉的。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擴散的?輕輕攪拌后有什么現象?攪拌后膠水或洗發液在水中溶解了嗎?
5.交流:與食鹽和高錳酸鉀相比,膠水或洗發液的溶解有什么特點?(注重描述)
6.整理膠水或洗發液在水中的溶解過程記錄在記錄單上。
三、觀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樣溶解的
1.組織觀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種物質。
2.預測:醋、酒精、食用油三種液體在水中會怎么樣?
3.組織實驗:在三個試管中各盛約15毫升的水,分別往試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蕩后靜置觀察。(教師要做好演示實驗,觀察要做記錄。)
4.組織交流:描述這三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5.組織討論:醋和酒精的溶解與膠水或洗發液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與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點?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嗎?
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滌劑會怎樣?怎樣解釋這種現象?
7.整理記錄:我們如何來區分液體之間的溶解或不容易溶解的現象?
三、拓展:
1、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學們看實驗后的試管上布滿了油,誰能幫幫老師想個好辦法,將這些油清洗掉。
2、學生匯報。
3、是什么啟發了你?
4、解釋這個現象。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學目標】
1.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認識到細致地觀察、比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學難點】
討論、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裝50毫升水的燒杯2只、細竹棍2根、食鹽20克、小蘇打20克、小紙片20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很高興,因為老師了解到有許多孩子在做家庭實驗,而且有的孩子還拍了實驗照片。我們在課堂上也做過一些實驗,用到了我們身邊容易找到的食鹽、小蘇打、粉筆末、沙子等。大家發現,不管是在課堂上做實驗,還是在家里的廚房做實驗,像食鹽、小蘇打等這些物質,它們能夠溶解在水中。
如果取一杯水,把食鹽或小蘇打放進水中,那么能溶解在這杯水中的食鹽會多一些,還是小蘇打會溶解的多一些?
二、設計:
1.現在請你說說看,你準備怎樣做這個實驗?(對比,用同樣多的水中食鹽和小蘇打溶解量的多少來比較它們的溶解能力)
2.這個對比實驗怎樣做才比較公平?哪些條件必須相同?(兩杯水一樣多、都要攪拌、每次分別加入的量要一樣多、等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都不能再溶解時停止實驗。)怎樣取50毫升水?怎樣判斷食鹽或小蘇打完全溶解了?
3.你需要哪些實驗材料?(水、食鹽、小蘇打、燒杯、攪拌棒)
4.老師還為大家提供了小紙片,你認為它們的作用是什么?(平均分)
5.做實驗,必須有記錄,你打算怎樣來記錄。(教師提示)
6.你覺得我們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按照記錄單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計算?)
7.怎樣讓老師知道你們組的實驗已經完成了?(整理實驗桌面、坐正、舉手)
三、實驗:
1.分組實驗。
2.交流討論。
3.點評小結。(全班交流)
小提示:科學家通過使用測試證實:通常情況下,20 ℃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約18克的食鹽或約5克的小蘇打。
四、拓展:
1.這節課我們用廚房里常見的食鹽和小蘇打又做了一個實驗,我們發現,一定條件下,它們的溶解能力不同,那么其他固體呢?
2.氣體也會溶解在水中嗎?一定條件下,它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我們先來看一段比較簡單的實驗視頻。(呈現氣體溶解在水中、從水中析出的視頻資料)
3.課外探究:(1)上網查資料,了解氣體(比如氧氣、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嗎,溶解能力大小相同嗎?(2)汽水瓶實驗。自己探究課本第30頁的實驗,然后思考并嘗試創新這個實驗。
【板書設計】
4.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鹽
固體? 溶解能力 強?弱?
小蘇打
公平 對比
《溶解的快與慢》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四個活動素材:哪一個溶解得快;溶解快與慢的比較記錄表;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糖塊溶解的時間記錄;
教學方法
1、哪一個溶解得快?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攪拌與不攪拌” “加熱水和加冷水”兩個對比實驗,在教學中便于觀察,我用紅糖代替了教材中部分方糖,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對比得出“攪拌和溫度都對溶解有影響”的結論,并學會“如何進行對比實驗”。
2、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先討論“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然后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實驗,知道了怎樣使方糖溶解得快的方法。
3、糖塊溶解的名次記錄(吃糖比賽)。“怎樣吃糖,可以讓它溶解得更快呢?”前一部分研究活動結束后,教師安排學生體驗并說說不同的方法溶解糖塊時舌頭的感受,記錄不同方法溶解完同一種糖塊的先后次序。嘗試討論得出:糖塊又咬碎又攪拌,為什么能溶解得更快的科學道理。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攪拌、用熱水、把要溶解的物體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對比實驗的方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加快溶解的方法。
課前準備:
1、燒杯、攪拌棒、水槽、冷水、熱水、紅糖 、方糖、糖塊;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溶解”,現在你們能說說哪些物體在水中能溶解?這節課我們研究溶解的快與慢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 、“哪一個溶解的快?
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糖溶解的快些?假設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2、你們準備怎樣證明自己的假設?指導各組制定研究計劃(假設,實驗方法,實驗器材,實驗步驟)。
3、討論怎樣做“攪拌與不攪拌” “加熱水和加冷水”的對比實驗。
攪拌與不攪拌”實驗步驟:(1)準備兩個水量、水溫相同的杯子;(2)取兩份同樣多的紅糖;(3)把兩份同樣多的紅糖分別放入兩個杯中;(4)用攪拌棒攪拌其中的一杯水(課件出示)。
“加熱水和加冷水” 實驗步驟:重復做上邊的實驗,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換成熱水,并且都不攪拌。
4、學生做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并討論:
(1)哪一杯中的紅塘溶解得更快一些?
(2)攪拌能加快物質的溶解嗎?
(3)溫度能夠影響物質的溶解嗎?
4)如果水的溫度再高一些,紅塘的溶解能更快嗎?
6、填寫“溶解快與慢的比較記錄表”。
7、小結:攪拌和溫度對溶解有影響。(課件出示。)
三、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把一塊方糖放入水中,怎樣才能加快溶解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2、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假設并說明理由。(課件出示:攪拌;改變水溫;將方糖搗碎。)
3、實驗要怎么做?
(1)攪拌:拿出兩個杯子,都裝滿純凈的水,溫度必須相同,每個杯子里各放入一塊方糖,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
(2)改變水溫:一杯冷水,一杯熱水,水量相同,每個杯子里各放入一塊方糖,并且都不攪拌。
(3)將方糖搗碎:準備兩塊糖塊,糖塊的大小要一樣,搗碎其中的一粒糖塊,把兩種糖塊放在水溫、水量一樣的杯子中都不攪拌,看它們有什么變化。
4、學生分組做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先填上實驗報告單,然后材料員根據實驗報告單領取材料。根據實驗提示,進行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課件出示:A、攪拌能加快溶解;B、熱水可以加快溶解;C、搗碎可以加快溶解。
四、吃糖比賽游戲
1、看大家做實驗這么認真,老師就給每人獎一顆糖。怎樣吃糖,可以讓它溶解得更快呢?
2、生討論吃糖方法。
3、課件出示吃糖方法,學生選擇喜歡的方法吃糖。
4、匯報比賽結果。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通過經歷實驗研究活動,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鹽是有限的。
2.科學技能:在實驗研究計劃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樂于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于挑戰*、樂于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研究制定“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計劃。
【教學難點】
1、如何對加入的鹽準確計量。2、食鹽怎樣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學準備】
可供選擇的材料:食鹽、小勺、玻璃棒、50 毫升的小燒杯、天平、砝碼、量桶、實驗記錄表(每組一份)。
【學生分析】
答案四年級學生接觸科學課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對實驗課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在思維上,邏輯性、嚴謹性不強,考慮問題不深入、不夠細致周密;同時實驗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節課無論是實驗設計還是實驗操作,對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鍛煉。
二、教學策略:
我的教學策略分為以下三步:
(一)、開門見山,聚焦重點。
(二)、著眼設計,創新思維。
(三)、拓展空間,啟迪智慧。
具體過程如下:
(一)、開門見山,聚焦重點。
在第一部分:食鹽在水里能無限溶解嗎? 這一部分內容相對簡單,學生都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常識,知道食鹽不能在水里無限溶解。教師可以開門見山的展示一杯水,與學生進行交流,你認為這杯水可以溶解多少鹽?可以無限的溶解鹽嗎?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肯定知道不會無限的溶解食鹽。接下來教師順其自然的引出本課重點。
(二)、著眼設計,創新思維。
第二部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鹽?
在這個實驗設計中,首先要明確“一杯水”究竟有多少?這是學生最容易忽略的問題。教師可以準備50毫升、500毫升的兩個容量懸殊的燒杯,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一杯水”的概念太模糊,要具體的量化,書上推薦的是50毫升水。
其次“溶解多少食鹽”的問題就比較復雜,是實驗設計的難點也是亮點。因為“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鹽” 的這個概念不是關鍵,教師完全可以直接給學生答案,關鍵在于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上。因為根據平時的執教情況,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采取的都是書本上的實驗方法,當然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可能與學生事先預習、參考書本有關。但是學生的實驗設計都千篇一律與書本完全雷同,實際上也表明學生思維的禁錮,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事先設計好三種不同的實驗方法,并做好課件,然后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也許學生想到新的實驗方法、也許沒想到),教師作為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伙伴可以將這三個實驗呈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比較、思考和選擇。
第一種實驗方法:先把鹽一份2克的稱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為止,算一算加了幾份鹽,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
第二種實驗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藥勺盛一勺鹽,用牙簽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鹽,稱量一平勺的鹽質量,加多少勺鹽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
第三種實驗方法。首先用天平稱量12個小組盛有50毫升水的小燒杯的質量,記為A克;學生實驗時,只需向水中加鹽,加到鹽不能溶解為止,再到教師這兒稱量出質量,記為B克。那么加入鹽的質量就為B-A克。
A(小燒杯+50毫升水的質量)
B(小燒杯+50毫升水的質量+加入鹽的質量)
B-A(加入鹽的質量))
三種實驗方法呈現給學生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比較,然后詢問學生你認為那種實驗方法更科學、更嚴謹?你準備采用那種實驗方法,為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后詢問學生這三種實驗都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明確:
(1)、實驗操作要規范。如何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天平的使用;加鹽、攪拌不要將鹽或者水灑出。
(2)、正確判斷鹽溶解與否。將攪拌、靜置等重點問題進行強調。
所謂實踐出真知,隨后根據學生選擇情況,用這三種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分組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實驗。實驗結束后,學生們分小組匯報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可以給出參考答案:50毫升水理論上可以溶解18克鹽。然后引導學生交流一下研究結果:那種實驗方法得出的結果最準確,這幾種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和體驗,學生發現:
第一種實驗方法:
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要知道加了多少鹽,就必須知道每次加的鹽的質量,然后用加法相加就可以了。但是實際操作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問題。
1、材料準備不明確。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在進行材料的準備時不清楚要準備多少份鹽?也許學生會參考書本準備4份鹽。但是實驗過程中,8克鹽馬上完全溶解了,學生就會無所適從,不知道究竟還要準備多少份鹽才夠用,只有稱2克用2克。
2、實驗結果不嚴謹。學生會發現2克2克的加鹽,這樣計量誤差太大,不需要加2克時,還是要加2克,這樣結果不會很準確;其次加鹽時可能會將鹽弄灑,影響實驗結果的判斷。
當然實驗材料也可以由教師準備,但是工作量太大。常溫下,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即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約36克鹽),50毫升就能溶解18克左右。按照書本上的方法,每個小組至少要準備9份鹽,加上學生可能的誤操作將鹽弄灑,教師還要每個組額外多準備幾份鹽。以每組10份鹽為例,我校四年級6個教學班,每個班60多個學生,實驗分成12個小組。那么教師一共要準備6×12×10=720(份)鹽!,光是稱量鹽就是不小的工作量,還要將720份鹽一份一份盛裝好……想想就可怕!若老師來準備不現實。
第二種實驗方法:
1、最簡單、易操作,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2、但是學生實驗時,發現隨著刮的力度、深淺不同,還有將鹽弄灑等一系列問題,都會導致加入的鹽每勺都不一樣,這樣實驗結果也會產生較大誤差。而且我校的小藥勺與它的完全不同,更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經常引起小組成員的爭議。
第三種實驗方法:
1、實驗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首先不存在事先稱量鹽或者擔心實驗中將鹽弄灑的問題;其次如果有學生不小心將水弄灑甚至小燒杯潑了,只需重新盛50毫升水,就可以展開實驗了。沒有前兩種實驗的諸多限制。
2、實驗結果更嚴謹,更科學。教師事先實驗過:取一個50毫升的小燒杯盛上50毫升水,稱量為83.5克;加鹽致飽和,稱重為101.3克,加入鹽的質量為101.3-83.5=17.8克,接近理論數值18克。大多數學生的實驗結果也比前兩種更準確。
3、不足在于學生加鹽時量的控制與把握有問題。
這三種實驗的都匯報比較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三種實驗方法用一個進行詞總結。學生普遍認為
第一種實驗方法:最麻煩;
第二種實驗方法:最簡單;
第三種實驗方法:最科學。
這樣對三種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拓展空間,啟迪智慧。
三種實驗方法匯報分析完畢后,在后面的時間中,教師可以加以拓展。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鹽? 50毫升能溶解多少味精、多少糖?它們溶解的會和鹽一樣多嗎?我們怎樣來研究呢?將本課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延伸。同時思考溶解在水中的鹽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這樣丟棄嗎?將內容與下一節課聯系起來,把課堂上制成的鹽水收集起來,以供下次課繼續研究時使用。
《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食鹽融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2、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中析出”的研究活動。
3、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發展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用加熱的方法分離食鹽與水。
2、掌握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食鹽的飽和溶液、蒸發皿、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火柴、廢物盤、濕抹布、清水、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猜謎語:身體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 (食鹽)
二、探究新知
1、這是我們在研究第六課時收集的濃鹽水,杯底還有未溶解的食鹽,你有什么辦法讓杯底的食鹽繼續溶解嗎?
(學生:攪拌、加水)
師:在加水之前我給濃鹽水的液面做個記號,一點點地加水攪拌,攪拌時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直到杯底的食鹽全部溶解。
請同學們思考:照這樣不斷加入清水的話,能否溶解更多的食鹽?
(學生:能)
師:那好我們把它放在窗臺上,水分會怎樣?
(學生:蒸發)水分蒸發減少,當杯子里的液面降到原來的刻度時,已經溶解的食鹽會怎樣呢?再進一步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地繼續蒸發減少,直到水全部蒸發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鹽會怎樣呢?
(學生:食鹽會隨水一起蒸發、留在杯子里)
師:水自然蒸發速度太慢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使水蒸發快一些?
(學生:加熱)
2、師:用加熱的方法去做實驗,用實驗去檢驗我們的假設。我們本次實驗的內容是加熱蒸發皿中的濃鹽水。請你說一下桌子上的實驗材料。
師:還有幾種同學們不認識老師來介紹:石棉網……酒精燈使我們做實驗時常用到的加熱器材,老師講一下它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先說它的構造:它由、燈帽瓶塞、燈芯、酒精、玻璃瓶構成;再說它的火焰: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最外邊的一層叫外焰,中間的一層叫內焰,最里邊的一層叫焰心,外焰的溫度,內焰次之,焰心的溫度最低。正確使用酒精燈方法: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點燃酒精燈,加熱完畢需要熄火時,可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再重蓋一次,以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以免可能引起燈內酒精燃燒造成爆炸。另外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其他酒精燈。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呢?如果在使用時出現意外情況: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抹布或沙土撲滅。
(找幾名學生到講桌演示。)
3、指名讀實驗報告單(實驗猜測、實驗步驟、注意事項)
4、師邊講解邊演示實驗
5、強調實驗的注意事項。
6、分組實驗師巡視指導。
7、匯報交流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師總結實驗結論。
8、(產生了新問題:蒸發皿中的白色物質是食鹽嗎?)
我們怎樣確定它就是食鹽?
我們將他和生活中的食鹽進行比較,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比較:形狀、顏色、顆粒大小,
食鹽能溶于水,那它也有和食鹽一樣的性質嗎?
師:再做溶解實驗
(學生觀察)
各小組匯報
師講解白色物質就是食鹽。
三、課堂小結
鹽能夠溶解在水中,也能從水中分離出來。
四、鹽的這個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
剛才我們通過加熱從鹽水中提取出了鹽。那么,我們生活中的鹽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出示幻燈片)
人們就是利用了鹽的這個特點,把海水引進鹽田,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最后析出鹽的結晶。
五、總結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鹽既能溶解在水中,也能從水中分離出來。糖或味精也有這樣的特點嗎?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探究,下次課向老師匯報。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2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對于幼兒來說,擁有強大的好奇心是他們的一大特點,老師們就要好好的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為他們準備一些科學教程,讓他們學習到知識。
1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動目標
1、感知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現象,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細觀察,積極動手探索,學習簡單記錄實驗結果。
3、愿意參加科學活動,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動準備
1、白砂糖、糖塊、透明玻璃杯、攪拌棒、冷熱水、小錘子、點心盤等;
2.記錄表、筆;
3、教學課件及科學課教室準備。
3 幼兒園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現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認識砂糖。
師:(出示砂糖)孩子們,認識這個是什么嗎?(砂糖)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細細的、小小的……)
2、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以游戲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現象。
師:這些砂糖要和我們來捉迷藏,請你們幫砂糖找個地方藏藏好,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砂糖,瞧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時候把糖要倒出來。記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
3.幼兒自由選擇地方藏糖。
師: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輕輕地去藏吧,看誰藏的我找不到。(幼兒藏糖)
4、帶領幼兒一起找糖。
師:小朋友好了嗎,把蓋子放到旁邊的空簍子上,我們一起來找著吧。
還有誰的糖我沒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帶領幼兒一起回座位坐下)師: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見呢?(原來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5、示范操作。
師:你們藏得真好,我也想來做做這個實驗,看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
二、實驗觀察,了解不同的物質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測砂糖與塊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樣的。
師:哇,這個游戲真好玩,瞧,還有誰也想來玩呢?(方糖)方糖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正方形的,是一塊一塊的)它也想藏到水里去,它要和砂糖來比一比誰溶解的比較快?你們說說看砂糖和塊糖,哪個會溶得快一點呢,為什么?
2、幼兒實驗操作并觀察記錄。
師:究竟會是誰溶解得快呢,就來比一比吧,我們兩人一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數123同時放入杯中,仔細觀察糖在水里會發生什么變化,瞧我這里還有一張記錄表,(拿出記錄表)知道這是代表什么嗎?哪個先溶解就在哪個下面打鉤。準備好了嗎?123放!(幼兒操作,仔細觀察并記錄)
3、小結。
(1)請小朋友說說觀察到的現象:你看到糖在水里有了什么變化?再拿出記錄表說說誰溶得快(砂糖)
(2)小結:砂糖的顆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顆粒大,溶解的慢。
三、動手探索,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1、發揮想象并回答可以怎樣加快溶解的速度師: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還有呢,可是方糖想玩這個捉迷藏的游戲就必須讓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樣就能讓塊糖溶得快點了呢?誰愿意來幫它想想。(幼兒回答)(攪拌、搗碎、加熱)
2、嘗試操作并記錄
(1)師:你們說的這些方法管不管用呢,我們把方糖放到水里用你們想到的方法來試一試,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確比我的快,準備好后我說“123開始”一起放。
(2)幼兒選擇方法并做準備師:工具都拿好了嗎?123開始!
(3)和老師同時把糖放入水中觀察實驗結果。
(4)師:你們的方法真好,真的比我的快。
3、了解加熱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1)師:瞧我這里還有兩塊方糖,不用你們剛才用的方法,同時把它們放到兩杯水中,猜猜它們溶解的速度會一樣嗎?
(2)仔細觀察兩個杯子中的變化。
(3)師:為什么同樣的方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不一樣呢,你們知道有什么秘密嗎?我們摸一摸這兩個杯子。
(4)小結:原來水的溫度高了,溶解的速度也會變快呢。
四、小結,品嘗糖水。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用了幾種方法讓溶解的速度變快的呢!
是的,我們用了攪拌、搗碎、加熱三種方法使溶解的速度變快了,糖溶到了水里,水會變成什么味道呢?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2、師:除了今天這三種方法,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試一試。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展幼兒的思維,激發求知欲。
4、在操作實驗中培養幼兒互相謙讓、有秩序進行操作的習慣,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
3、輕柔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用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注意力。
1、師講故事:嗨!我是糖寶寶,小朋友們,你們好!
嗨!我是勺子寶寶,小朋友們,你們好!
小朋友們,你們想聽我們的故事嗎?
師:糖寶寶和勺子寶寶是一對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做游戲,有一天他們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寶寶要藏了,糖寶寶想:我藏到哪兒好了?忽然,糖寶寶看見一杯水,趕緊跳下去。勺子寶寶說:我一定能找到你。勺子寶寶找呀找呀,勺子寶寶找到糖寶寶了嗎?
2、教師出示糖和純凈水。小朋友們猜一猜糖寶寶跳進水中,勺子寶寶能找到嗎?
3、師把幼兒猜想的結果表示出來:找到的用笑臉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臉表示。
4、我們可不能憑想喲,必須自己試一試才知道。(討論:你發現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二、請幼兒自己動手實驗,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實驗中的結果。
1、教師:你們想是嗎?
2、老師提出實驗要求后,請幼兒自由地去進行水的溶解實驗。
步驟:
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
二、看:看糖在嗎?
三、攪:用勺子攪一攪
四、再看:看糖還在嗎?
要求:
(1)、慢慢地做實驗
(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
(3)、仔細的看一看
(4)、說一說你的發現
3、幼兒自由進行探究實驗,教師觀察并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做實驗記錄。
4、師問:還看得見糖嗎?糖哪兒去了?
5、師幼交流實驗結果,根據猜想更換卡片。
三、總結實驗結果。
1、師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就叫做"溶解"。
2、師解釋"溶解"。問:糖溶解到水里,水變成什么味道了?
3、幼兒親自嘗一嘗。師:糖真甜,能不能多吃?為什么?
四、延伸活動
1、還有哪些物質可以被水溶解?
2、請幼兒與客人老師一起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
師:小朋友們太能干了,要獎勵能干的寶寶們,我們來用溶解的現象自己做一杯飲料吧,大膽的寶寶可以把你的飲料送給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幼兒隨著音樂大膽地將飲料雙手送到老師們的手中,并告訴老師們自己的飲料是如何做的,培養幼兒大膽地與人交往及表達的能力。
4、請孩子們在品嘗自己的實驗成果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采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了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
小百科:超過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為一個分子狀態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4
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物體遇水溶解、吸水的變化。
2.能初步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進行分享講述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增進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物體遇水溶解、吸水的變化。難點:能對現象進行觀察比較。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糖、鹽、布、棉花若干。
2.幼兒材料:分別裝有糖、鹽、布、棉花的盒子若干,水杯、溫水、小調羹若干、記錄表。
3.場地規劃:小組形式。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故事導入,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獨立猜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故事《小馬過河》
——師:一天,佩奇給了小馬一個大包袱,她說:“請你幫我把這個包袱運到河對岸去給喬治!”于是小馬馱著包袱河邊,突然,它的腳一滑,不小心跌進了河里。他使勁地往上爬,爬起來之后頓時感到背上原來重重的包袱變輕了。這是怎么回事呀?(提問:這個包袱里可能裝了什么呢?)
第二天,佩奇又給了小馬一個大包袱,讓他運到河對岸去給喬治。他心想,昨天跌進河里再爬起來,背上的自輕了許多,于是就故意滑了一跤。可是這一次出乎它的預料,包袱掉在水里變得越來越重,小馬再也爬不起來咦?這又是怎么回事呢?(提問:這一次包袱里可能裝了什么?)
二、猜測和假設,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想法和推測。
——師:包袱里到底裝的是什么呢?今天我把佩奇家里的東西都帶過來了,我們一起來做做實驗,幫小馬找答案。(介紹實驗材料:鹽、糖、布、棉花。)
——師:讓我們把鹽、糖、布、棉花放進水里,猜一猜,水在水里變輕了? 誰在水里變重了?
三、進行實驗和觀察。
1.第一次實驗,交代實驗要求:
——師:將四種材料放進用紗布縫制好的袋子里,然后放進水里觀察, 會發生什么變化?
實驗結束后,將袋子打開,引導幼兒觀察,鹽和糖遇到水之后,不見了,我們稱它為溶解;棉花和布遇到水之后,喝飽了水,我們稱它為吸水。
2.第二次實驗,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分成三組進行實驗,然后記錄。
四、記錄、處理信息和數據——鼓勵幼兒記錄及分享講述探究結果,并結合已有經驗進行想象。
1.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根據實驗情況記錄結果。
——師:如果材料在水里不見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請在相對應的位置上打“√”如果材料放在水里,喝飽了水,我們稱它為吸水,請在相對應的位置上打“√”。
2.處理信息,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探究結果。
——師:請小朋友分享一下,小馬包袱里裝的東西就是這四種材料里面的兩種,可能裝的是什么?為什么?
五、表達與交流——鼓勵幼兒大膽遷移經驗,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 溶解。
——師:謝謝小朋友們幫助小馬尋找答案,我們發現糖和鹽放在水里會不見了,這種現象叫做溶解。那在生活中那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和鹽一樣放進水里也會不見呢?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然后再來幼兒園和
我們一起分享吧。
活動總結
活動前,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溶解與吸水的物品,并了解這些物品在怎樣的水溫下溶解得更徹底。這些準備工作,為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實驗過程中幼兒自主、有序地把材料投進水里,再觀察材料在水中發生的現象。孩子們使用材料進行探索,他們興致盎然,爭先恐后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沒有壓力,敢說,敢做,能將自己的認知和發現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孩子們發現了鹽和糖會在水里會溶解,而棉布和棉花在水里會吸水。
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我在活動的過程中,總是擔心“我不講,他們會知道嗎?”,“再放縱下去會不會偏離了主題?”等等。在今后的活動中要將主權真正的交給孩子們,教師根據幼兒探索的需要靈活的提供有
針對性的支持,成為幼兒學習的幫助者。
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復習提綱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通過攪拌、用熱水和把物質研成粉末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溶解快慢的條件。
3、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天平、燒杯、玻璃棒、小藥匙、水槽、熱水、冷水;高錳酸鉀、堿塊、冰糖、粗食鹽、細食鹽、明礬等預先包好,寫好名稱;研磨工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證實攪拌可以加快溶解。
2、讓學生自行驗證溶解的快慢與顆粒大小的關系。
3、學生自行設計水的冷熱與溶解快慢的實驗并完成實驗全過程。
4、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1、提問:什么叫溶解?哪些物質能溶解在水里?
2、討論:你有什么辦法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3、談話:同學們所想到的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不是正確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加快溶解,(板書課題)通過實驗來證實我們的想法。
(1)自學課文中介紹的方法。
(2)討論:實驗時,哪些條件是相同的?哪個條件是不同的?
(3)學生分組實驗。
(4)學生匯報。
(5)師生小結:我們剛才做了一次對比實驗。為了驗證攪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我們在兩只燒杯里倒入了同樣多的水,水的溫度也相同,放入的食鹽也同樣多,在其他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只有攪拌和不攪拌這一點不同。結果我們發現,在攪拌的這一杯中,食鹽的溶解加快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下結論:攪拌能加快溶解。
(1)教師任意抽取學生實驗桌上的一包粗食鹽與一包細食鹽,放在已調平的天平兩邊,表示這兩種食鹽的質量是相同的。
(2)談話:我給每組同學準備了同樣多的食鹽兩包,但它們顆粒的粗細不同,請同學們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實驗來得出溶解快慢與食鹽顆粒大小的關系。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4)小組匯報:實驗是怎樣設計的?觀察到什么不同變化?得出什么結論?
食鹽的顆粒越細,溶解得越快。
(5)討論:為什么要取一樣多的食鹽?
如果小組中出現使用冷熱不同或多少不同的水進行實驗,教師可用較為夸張的對比實驗,及時給予糾正。
(1)小組討論,填寫實驗假設,實驗并填寫實驗結論。
(2)小組匯報。
(3)小結:水溫高,食鹽溶解得快。
課后感受
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加快溶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