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教案(通用13篇)
《植物》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能單手持物向前跑。
2、感受用樹葉做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繩子的葉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示范。
1、出示系有繩子的樹葉,念完“小小樹葉,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誰拿第一”后,教師牽著葉片在場地上跑動。
2、教師再次演示,請幼兒觀察教師跑動時葉片飄起來的樣子。
二、嘗試活動。
1、請幼兒嘗試:誰能讓葉片飄起來追你?
2、教師觀察幼兒的探索情況,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自己的葉片飄不起來。
3、針對個別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索怎樣才能讓葉片飄的高,提醒他們不要踩住葉子。
4、請幾名幼兒探索成功的.幼兒來演示,其他幼兒觀看。
三、集體活動。
1、幼兒齊念兒歌,念到“誰拿第一”時往前跑。
2、提醒幼兒游戲時勿碰撞他人。
學習活動:青青的小草
1、知道小草的顏色、質地、氣息等特征。
2、加深幼兒對草的感情,培養幼兒愛護草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良好習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學習觀察的技能。
學習過程:
1、感覺草地。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踩踩、跳跳、說說有什么感覺?(注意豐富幼兒詞匯,幫助幼兒恰當地表達,說出自己的感覺。如:我感到草地是毛茸茸的,草地很柔軟,像地毯一樣。)
2、認識草地。
鼓勵幼兒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導他們從草的顏色、氣味、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小草葉子比較容易受傷,小朋友要注意保護它。)
人們為什么要種草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說說小草的用途――在草地上玩感覺很舒服,草地可以美化環境,草可以釋放氧氣供人和動物呼吸,有的草是動物的食物,草可以擋風沙,防止水沖毀河岸。)
3、討論如何保護草。
草對我們人類真重要,你愿意保護它嗎?你想怎樣保護?你看到過別人破壞它嗎?看到了該怎么辦?
4、延伸活動“集體組畫:百草園”。
鼓勵孩子利用自由活動時間把自己發現的小草制面標本,或畫出來布置百草園,想像人們自覺保護環境及大自然的美麗景象。
《植物》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植物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們最常見的植物一般為種子植物。而大多數的種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根、莖、葉、花、種子。
2、讓幼兒識別種子植物所具有的結構及其相應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畫。
活動準備:
1、室外活動時讓幼兒多觀察植物的樣子,對植物的身體有相應的認識。
2、準備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圖片及其生長過程的視頻(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為每個孩子準備繪畫工具;一張向日葵的擬人畫。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師:你們剛剛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沒有發現它們和夏天還有春天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呢?(讓幼兒起來發言回答)
師:對的,我們都看到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掉下來了。那我們小朋友有手、有腳丫、身體、還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構成了我們一個完整的人,你們說,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請幼兒起來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導其說出正確的名字:根、莖、葉、花、種子。)
2、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師:看來大家都還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組成的,今天老師也請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種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將事先準備好的向日葵畫拿出。)
師:我們小朋友吃了飯才能長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應該吃東西呢?有沒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飯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請小朋友回答,用根來吃飯,水、各種營養)
師: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請小朋友認真觀察老師接下來給你們看的圖片。(引導幼兒;葉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莖是輸送養分,是植物的手和身體;花能夠形成果實,果實里就有種子了)
師: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莖、葉、花、種子組成,有些植物還能結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樣變成現在的樣子,讓我們先看看視頻,記得要好好觀察,小小種子是怎么變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視頻,請幼兒回答)
3、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師:看來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體了,那就請大家根據自己對植物的了解,來畫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吧。然后再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紹自己的植物。(畫完后,請幼兒介紹指出畫上植物根莖葉等部分。)
4、拓展延伸
師:剛剛那棵生病的小樹,因為被壞人破壞了,還在掛點滴,你們掛鹽水的時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不單單能在烈日下給我們送來陰涼,還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葉子、花兒,用石頭扔他。我也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給你們認識。(拿出自己帶的植物給幼兒看,并輕輕觸摸)植物是老師的好朋友,老師也希望你們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希望你們像老師一樣,要像對待我們自己的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們,好嗎?
師:老師剛剛給你們家介紹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類,叫種子植物,其實還有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尋找吧!
幼兒園認識植物教案,這個世界就是由動物和植物一起組成的,尤其是植物的重要性對于所有的動物來說都是重要的,植物的種類有很多,我們要教會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植物。
《植物》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各種植物的種子是不同的,并能區分。
2、讓幼兒了解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3、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習慣和體會成功的喜悅,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準備。
1、事先搜集有關植物生長的資料和圖片。
2、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若干。
3、花盆、紙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說說植物是怎么來的?請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二)幼兒討論:植物為什么會長大?怎樣才會長大?
(三)幼兒進行小實驗:植物無根和有根實驗。請幼兒看看實驗中哪種植物沒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兒做種植實驗: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五)孩子的發現:植物是種子種出來的。不同植物的種子長得不一樣:
黃豆的種子是圓圓的、黃色的;紅豆的種子是圓圓的、紅色的;芝麻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綠豆的種子是橢圓形、綠色的;向日葵的種子是尖尖的、圓圓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向日葵的種子可以吃。雞冠花的種子很小。
實驗中,兩種植物都有水時,無根的植物過兩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直沒有死;沒有水時,無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過了幾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泥沙、空氣、陽光、種子。接著孩子又提出了許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為什么植物會越長越多?是先長根呢?長葉子呢?先長莖呢?為什么是先長根?為什么有些植物沒有根也可以活的?是誰把種子放在泥土里的?為什么泥土里會長出植物來?
(六)請幼兒把各種植物的種子記錄下來,并能對號入座。
四、活動延伸。
鼓勵用各種各樣的種子拼出漂亮的圖案。
《植物》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
3、有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課件—植物的過冬準備。
2、圖片—冬天的樹,稻草。
3、記錄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冬季)
你感到氣候有什么變化嗎?
2、教師:這么冷的天氣,花草樹木會凍死嗎?植物們準備好怎樣過冬天了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植物,并記錄植物現象。
1、教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大樹上有什么變化?小草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請小朋友自主觀察,并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
(1)觀察大樹。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
(2)教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么?
(3)觀察小草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根上長著什么?
4、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組織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了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教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樹根)
2、教師:小草是什么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芽。)
3、教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涂石灰、扎干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干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植物》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教孩子們對一個事物進行全面的認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認識事物,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們認識事物的能力,下面,就是為了讓幼兒認識胡蘿卜而準備的一個簡單的教案。
教育目標
通過讓孩子們對胡蘿卜各個方面的認識,讓他們對胡蘿卜有個全面的認識,同時,在這個認識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逐步鍛煉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教育準備
帶有葉子的胡蘿卜、胡蘿卜圖片、胡蘿卜汁
教育過程
1、老師引導孩子們講述下,孩子們自己對胡蘿卜的認識;
2、根據寶寶的講述,老師給孩子們展示胡蘿卜的圖片;
3、給寶寶展示完圖片之后,老師根據圖片,給寶寶講述胡蘿卜的葉子、果實的樣子;
4、再結合胡蘿卜的實物,讓寶寶們充分認識胡蘿卜的特點;
5、老師教給大家認識胡蘿卜的營養;
6、讓小朋友們一起品嘗美味的胡蘿卜汁。
活動結束
幼兒們回家后可以讓家長買一個胡蘿卜讓幼兒深入認識一下。
《植物》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上節課了解了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植物展開研究,通過對植物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獲取有關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外部形狀等方面的信息,滲透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知識。
本課的主題活動是對植物進行觀察,課上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了解常見植物的不同特征,并能說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處。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利用“認識校園里的植物”的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聚焦在“植物”上,同時也為認識植物的多樣行尋找一個“增長點。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2.意識到植物之間也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探究: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比較,掌握對比的方法。科學知識:
觀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狀與特征。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態方面的一些特征。
難點:找出植物的相同之處。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了解學校里的各種植物,學校里的植物的照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先給大家欣賞幾副圖片,(出示學校植物的照片)這些圖片漂亮嗎?漂亮在哪?
2.師:這些圖片看上去,滿眼都是綠色,非常漂亮,那你們有沒有覺得圖片中的這些景色有點眼熟呢?是哪里的呢?對了,這些圖片顯示的就是我們學校各個地方的綠化,我們學校的植物可真多
啊,今天我們就象科學家一樣一起來研究一下我們身邊這些植物,好嗎?(板書)
(二)、認識校園里的植物1.整體認識植物:
(1)提問:你認識的校園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誰說得最多?
(2)提出觀察任務: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是什么樣子的?這些植物長得有什么特點?(要求從高矮、外形困擴等方面描述植物)(3)交流后讓學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順序給這些植物排序,說說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點。
(4)小結:植物的外部形狀是各種各樣的。2.局部觀察植物
(1)提出觀察任務:我們要去觀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樹皮、樹葉和花。
①講解如何觀察樹皮:先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再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再拓樹皮,看拓下來的圖案有什么不同?
②講解如何觀察樹葉:在樹枝的一個節上看葉子是怎樣長的?把它畫下來。
③講解如何觀察花:比較兩種花形狀的不同,也把它畫下來。
(2)師生觀察后交流。(交流時要讓學生盡情地說,并及時鼓勵)3.比較植物的相同之處。
(1)師提問:它們有很多不同,那它們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我們觀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點?
(2)交流討論:有根、莖、葉等組成部分,位置相對固定等。
(三)、對植物進行分類
1、師:植物種類繁多,世界上45萬種,難記嗎?科學家為了方便人們去認識它們,把它們分成的很多類,你能對這些植物分類嗎?
2、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先說標準,再分。
(四)、課堂總結
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現張貼于黑板旁邊。
五、板書設計
樹的整體觀察:
樹葉:光合作用樹皮----各式各樣
樹枝:支撐葉子葉子----對生、互生、輪生
樹干:運輸營養花朵----顏色、大小、形狀
樹根:吸收水分和營養
《植物》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系。
2、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鏟子、衛生紙、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盤子、四個紙杯(其中三個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個杯子裝水)、一只量杯。
活動過程
1、幼兒提前兩天到種植園,拔出幾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為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干枯。
2、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里有死蟲子。
(3)土壤里有蚯蚓、螞蟻。
3、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濕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
(2)泥土中有空氣。
5、說一說,植物為什么會在土壤里生長?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長,是因為土壤里有肥料。
(2)因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6、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將三杯土放在三只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里沒有水。
7、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注意事項
1.幼兒取泥土包入衛生紙中時,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選取較濕潤的土。這樣,紙濕的效果較明顯。
2.幼兒向三杯土澆水時,水不宜多,以防水從杯口溢出流到盤中,影響觀察。
拓展思路
啟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
《植物》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南北兩極的特殊生態環境,了解生活在南北兩極的動物種類。
2、讓幼兒知道企鵝與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們是不怕冷的動物。
活動準備:
地球儀一個,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及企鵝生活在南極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地球南北兩極的特殊生態環境,了解生活在南北兩極的動物種類。
1、出示地球儀:這個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指著南北極讓幼兒討論: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兒的天氣是什么樣嗎?這些地方有哪些動物生存?
2、小結南北兩極的生態環境,告訴幼兒企鵝生活在南極,北極熊生活在北極。
二、說說不怕冷的動物。
1、出示南北極的圖片,請幼兒邊看邊說說南北極的氣候。
2、說說圖片中企鵝、北極熊長得什么樣?它們在干什么?
3、請幼兒思考:為什么企鵝、北極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卻不怕冷?
4、描述企鵝、北極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釋它們不怕冷的原因,即身體的特殊構造。
5、請幼兒模仿北極熊走路。
三、游戲:企鵝、北極熊找家。
分別請男孩、女孩子扮演北極熊、企鵝,模仿它們這兩種動物走路,并走到老師規定的“南極”、“北極”的家里。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重點在于幼兒的探索過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錄音、圖片、書籍等豐富的`相關知識材料,在開始時我設置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能讓幼兒自己探索獲得知識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
《植物》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
(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
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板書設計:教學后記: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植物》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 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過程與方法
●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 能夠欣賞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重點】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教學難點】
理解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準備】
教學用幻燈片:不同種類的植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除了校園里的植物種類,我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植物?生長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在公園,花卉市場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這些植物,你們認識嗎?說說它們長在哪?有什么特點?幻燈片放映書中11種植物
2、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以上這些植物分一分類
(意圖:讓學生知道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類別,在這一類別中再確定新的.標準還可以繼續往下分,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
2、總結:通過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等
3、觀察開花植物:說說它們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預設:開花植物身體分為:根、莖、葉、花、果、種子)
4、看書P76頁,說說不開花植物有哪些
(預設:不開花植物有蕨類、藻類、苔蘚類、菌類)
三、拓展活動
比一比哪一組認識的植物多,樣式奇特。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組織競賽活動:各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知道的植物名稱,比一比,看哪一組寫的多?(意在滲透植物的多樣性教育)
四、課外延伸:
找一找校園里常見植物中哪些是常綠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開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開花植物?
《植物》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資料收集,了解一些關于植物的趣聞。
2.能大膽地與同伴交流,并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收集各種有關植物的資料。
2.PPT,以及含羞草、仙人掌、蘆薈、捕蠅草的圖片。
3.吊蘭、仙人球一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植物圖片,了解它們的特點。
1.請幼兒觀察幻燈片或實物,討論含羞草、仙人掌、蘆薈、捕蠅草各自的特點。
(1)師:許多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非常有趣,老師今天請來了四位植物朋友,你知道它們有什么本領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四種植物的樣子,特點和本領。)
(2)提問:讓幼兒根據個別植物特征回答
它是什么顏色的?葉子和別的植物有什么不一樣?它的名字叫什么?它有什么本領?
2.幼兒嘗試介紹自己認識的一種植物的特點,如:
含羞草:葉子被人一碰,馬上就會收起來。
仙人掌:在莖中儲存水分,在缺水的條件下也能生存下來。(出示仙人掌,請幼兒仔細觀察)。
蘆薈:可以吃,還可以美容,還可以入藥。
二、資料共享,互相討論研究。
1.許多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本領,非常有趣,我們小朋友今天也帶來了很多資料,小組一起看一看,說一說,這些植物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它的本領是什么?(小組觀察和討論)
2.游戲:擊鼓傳花。(花傳到哪個幼兒手上,這個幼兒就講述一件自己收集的植物的趣聞)
(1)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植物呢?請你給大家講一講。
(2)引導幼兒大膽有條理講述,別人發言的`時候能認真傾聽。
三、小結。
植物是多種多樣的,都有自己的本領,植物和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植物可以食用,有的植物可以觀賞,有的植物有藥用價值,植物還可以凈化空氣,植物需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人們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正好做到了互補,人類離不開植物。
活動延伸:
1、請幼兒繼續收集有關植物的趣聞,并將有關植物的各種書記帶到幼兒園相互交換閱讀,共同交流。
2、教師可利用日常活動時間介紹一些植物的趣聞。
《植物》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
3、有探索植物奧秘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課件—植物的過冬準備。
2、圖片—冬天的`樹,稻草。
3、記錄紙,彩色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
1、教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冬季)
你感到氣候有什么變化嗎?
2、教師:這么冷的天氣,花草樹木會凍死嗎?植物們準備好怎樣過冬天了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植物,并記錄植物現象。
1、教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大樹上有什么變化?小草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請小朋友自主觀察,并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
(1)觀察大樹。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么?(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
(2)教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么?
(3)觀察小草
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顏色的?根上長著什么?
4、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組織交流。
教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了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教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樹根)
2、教師:小草是什么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芽。)
3、教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涂石灰、扎干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干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植物》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在校園內進行觀察;
2、指導學生記錄觀察結果,說出植物的花、莖、葉有什么特點;
3、連句成文,寫出對一種植物的喜愛之情。
重點:觀察方法的掌握;
難點:記錄觀察結果;
教具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語。
(同學們,是誰把我們的校園裝扮得這么美麗呀?)
學生甲:是五顏六色的花朵。
學生乙:是綠綠的草地。
學生丙:是高大的樹。
(你們說得好極了,從你們的回答中,劉老師發現大家和我一樣,很喜歡花、草、樹、木,它們就像美麗的仙子,把我們的環境裝扮得十分美麗。今天我們就來上一堂作文課,寫一寫我們喜歡的一種植物。)
二、觀察實物,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
1、出示桃花的有關圖片,作簡單介紹。
2、逐步引導觀察,指導記錄觀察結果。
(任何一種供人觀賞的植物都有它迷人的地方,現在請大家睜大眼睛,認真地與老師一起來觀察觀察,并把結果記下來。)
A、看顏色
(桃花的葉子是什么顏色?)
學生觀察并回答
(他們不但觀察仔細,說得也很好。請大家在觀察卡的顏色欄里填上內容。)
[板書:看顏色觀察深淺
桃花葉先淺綠后深綠]
B、認形狀
(植物的葉子是各種各樣的`,不但顏色不一,就連形狀也千奇百怪,誰來說一說你見過的葉子的形狀?)
學生甲:我見過荷葉,它是圓的。
學生乙:我有一片楓葉,它像手掌的形狀。
學生丙;我覺得鐵樹的葉子很奇怪,很小又一排排的。
……
(表揚剛才回答的同學。現在我們來看看桃花葉子的形狀。)
明確:狹長,不寬。
[板書:認形狀各種各樣]
C、聞氣味
(有些植物本身帶有味道,細心的我們可以去聞一聞,注意保護自己的小鼻子喲,千萬不能離它們太近!)
[板書:聞氣味]
3、剛才我們做的工作叫觀察,你知道了哪些方法呢?
明確:看——認——聞——記]
5、演示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花卉的圖片,豐富觀察內容。
三、根據觀察卡,整理句子。
出示觀察卡和一篇范文。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