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精選16篇)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規律
師:小朋友們,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就是因為有了規律而變得更加美麗。
師:數學王國里的聰聰和明明,他們應用了規律的知識分別裝飾了廚房,想請小朋友們去參觀一下,大家愿意去嗎?
(課件出示聰聰設計的廚房)
師:誰發現了聰聰設計的廚房中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復習以前所學的規律)
生反饋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明明看見聰聰把廚房設計的那么漂亮,他也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他的作品了。看!這就是明明設計的廚房的壁磚和地磚。(課件出示)
我們來聽聽聰聰是怎樣評價的呢?(你怎么設計的亂七八糟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為明明設計的廚房有規律嗎?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幫助聰聰找規律。(揭示課題并板書:找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數學王國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邀請小朋友們去參觀他們設計的廚房來引入新課的,這樣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當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的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既形象又具體,。聰聰設計的廚房是按照小朋友們以前所學的規律來設計的,屬于復習舊知:然后當出示明明設計的廚房時,通過聰聰對他的評價,說怎么設計的亂七八糟的,一點也沒有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興趣,直奔今天的教學主題找新的規律。)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師:我們先來研究壁磚。這個壁磚的排列究竟有什么規律呢?(4)
師:請小朋友小組合作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大概3種:斜著看,每一斜排的圖形相等,顏色相同;每一行的圖形一樣多;每一列的圖形也相同。)
當學生提到每一行的圖形一樣時,(如果學生沒有提到,老師這樣引導:剛才都是斜著看,我們還可以怎么看啊?)
師:對,每一行都有圓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這4種圖形,但是這4個圖形的什么不一樣呢?
師:那他們的位置變化有什么規律呢?我們先來觀察第一行。
師: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學生說一個,我依次貼在黑板上)
師:那從第一行到第二行圖形位置是怎么變化的呢?(請學生到黑板上擺)
當學生擺完后,課件出示,問:這樣就好了嗎?(還要往前移一格)
師:我們來看看電腦老師是怎么演示的呢?
師:第三行的圖形又是怎么變化得來的呢?(請學生來移一移)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2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找出事物變化規律,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美的情感。
2、培養初步觀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新意識。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能夠學會找簡單規律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2、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初步感知規律
1、小朋友,今天這節課老師帶來了一些小獎品,要獎給上課表現好的小朋友,你們想看看老師帶了哪些獎品呢?(實物出示)
2、猜一猜,林老師拿出來的下一個會是什么?(學生猜,師演示)
3、小朋友,真聰明,別急,還有其他獎品呢!(再次演示課件)你猜下一個是什么獎品呢?(學生猜,師演示)
4、咦,老師剛剛夸你們聰明,怎么現在猜不準了呢?為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出第一排是按有順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沒有規律,亂放的。)
5、噢,原來是這樣,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順序擺的,有規律,而第二排是胡亂擺的,沒有規律,所以猜不對。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那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像第一排這樣有規律的知識。(板書課題:找規律)老師看看誰最愛動腦、誰發言最積極,就把黑板上的獎品獎給他,你們想嗎 ?
二、自主探究,進一步認識規律
1、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舉行聯歡會呢!(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2、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3、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這些彩旗、花朵和燈籠的擺放是怎樣的?
4、他們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規律擺放的,那他們有什么規律呢?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找一找。
5、 我們先來找找彩旗排列的規律吧!(課件出示彩旗,猜一猜,最后這面彩旗會是什么顏色?)
6、都猜是黃旗,看看對不對?(課件演示最后一面彩旗為黃色)猜得真準,你們是怎么想的?
7、師小結:這組彩旗的排列就是這樣一紅一黃,又一紅一黃有規律地出現(課件以紅黃為一組,逐組閃動)
8、彩旗的排列規律我們已經找到,那么燈籠、彩花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又有什么規律呢?把你發現的秘密小聲的告訴同桌。
9、 學生思考交流,師巡視。匯報:誰愿意把你的發現向全班宣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擊)
(1)在學生匯報順序的擺放時,引導哪幾種顏色為一組?下面是什么?(課件演示)
10、小結:小朋友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知道了彩旗、燈籠、彩花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有規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
三、練習鞏固規律
第一關:(形狀)
第二關:(顏色與形狀)
第三關:(顏色與個數)
第四關:給氣球涂。 學生拿出題卡自己涂色,在實物投影上出示學生的作品,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涂?
第五關:(出示沒有規律的圖形)那你們有辦法讓它們變成有規律嗎?四人小組利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組合。
四、聯系生活,運用規律
找找藏在我們身邊的規律
(1)誰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學生分組交流、匯報。
(2)欣賞規律的美:看來規律無處不在,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有規律的事物。(課件出示:花池里的燈,教學樓的瓷磚、門窗,建筑物、房間的瓷磚,條形的背心,有規律的圖案等)
五、拓展思維,創造規律
小朋友,規律無處不在,那你們會創造規律嗎?接下來就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可以用自己的聲音或自己身邊的材料或水彩筆或是老師這里的材料,看哪組小朋友創造的規律最特別。
1、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創造規律
2、 學生匯報,展示作品,并自己當小老師,提問題。(如:猜猜我們是按什么規律排的?再猜后面會是什么?)
3、 小結:剛才我們根據顏色、形狀、個數不同創造了許多規律,在生活中還可以用其他規律排列,我們以后再學。
六、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 由于主題圖及鞏固練習中,規律的出現都是比較的單一(兩種顏色交替出現),所以在圖氣球時,學生出現的情況都是兩種顏色交替出現。如果在練習的時候,多一些形式,如出現表格式、十字型等,或是在顏色的交替規律上多一些準備,那學生填出的效果肯定會更好,不會被此框死。
2、 在串珠子中,有一個學生出現了黑珠不變,白珠一個個增加的想法,教師在及時表揚的同時,也應及時給予學生獎勵,這樣可以激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出現這種方法時,應及時抓住課堂上的生成就,及時提問,“根據這個白珠一個個增加,黑珠不變的規律,你還能想到什么?”這樣課堂上會更精彩,學生自己的發現就會越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 在課堂上不能很好的抓住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及時的教育。如在涂氣球時,有一個學生出現了一個涂,一個不涂的規律,而這時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她太懶了,空了一個不填。”而此時的我只是“那有沒有規律呢”一個反問而過去了,如果此時在提問的同時,再表揚這為同學的做法,并說明這樣做的好處。這樣的處理會比前面的做法更妥當。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3
蘇霍姆林斯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極深帶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適應并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找規律》這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前,大膽的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促進課堂教育效果顯著提高,下面結合這節課教學片斷談一些認識。
一、課前巧妙引導,設疑激思
在教學例①前,我這樣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做計算題時,是用計算器快,還是計算快,學生們毫不猶豫的說是用計算器快,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進行一個比賽,你們用計算器算,我不用看誰最先寫出得數,出示例①中1111×1111=
師:直接寫答案1234321
生:用計算器
生按完了,還沒寫答案,老師已寫出答案。
師: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算這么快嗎?怎樣計算的嗎?從而引導課題。這樣導入聽課既順水推舟,又留給學生思維空間,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勢。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在巧妙導入后,更應放手讓學生主動、積極去尋求計算快的方法。事實證明,同學們興趣盎然。
學生很快通過觀察發現這樣計算題的計算規律。
生1:乘號前后因數數位相同,每位上數都是1
生2:得數特點是幾位數相乘,積中間的數是幾
如是三位數111×111相乘,積中間寫3。
生3:積的數字是按一定順序排列123……321。
生4:積位數比兩個因數數位和少1位。
……
學生思路維激活了討論非常熱烈,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教學在我"故弄玄虛"的導入和同學們的主動探索中水到渠成。
三、驗證規律,實現創新,大膽質疑
讓學生用自己發現規律試做幾題。
當學生在做到111111111×1……1=123……9……321
學生中有同學質疑如果10個1和10個1相乘結果還是以上規律嗎?讓學生自己解答。
生:符合中間數為10即可。
生:不行中間有進位,積與前面并式規律不一樣。
師:到底誰對,我們來驗證一下,計算出結果看一看。
生1:計算器只能計算到9位,用計算機。
生2:可以錯位相加每次乘得結果。
這樣使教學出現"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效果。在又一次故弄玄虛中,使學生發現計算規律。
綜上所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兩次"故弄玄虛"讓學生總不斷碰撞又處于主動探索的地位,他們不但獲得了所學知識,而且學會了探索發現知識的方法,發揮自主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保持繼續探索的愿望和興致……這樣課堂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4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9頁例題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現象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并會用語言描述。
2.學生能根據規律,用除法算式對現象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并會正確地根據余數作出判斷。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深刻的體會。
3.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難點:根據余數作出正確判斷
一、感知、描述規律
1.猜圖導入,感知規律
(1)猜圖形
(2)說規律
我們就可以說圓、三角形、正方形三個一組,依次排列的。
(板書:三個一組圈起來,每三個一組,依次排列。)
2.描述規律,鞏固認識
這些圖形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圓形每四個一組,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這些圖形呢?
( )( )
一個三角形、兩個圓形,依次排列。媒體:分組圈出
3、小結揭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象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有規律現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排列中的規律問題。
二、探索、利用規律
1、例:黑板上圖形,照這樣擺下去,第17個會是什么圖形呢?
(1)你會做嗎?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嗎?四個同學討論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 (板書)
a:解釋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總數 板書)為什么要除以3呢?(3個一組板書↑)
商5是指什么?(有這樣的5組)(板書:組 ○○)
余數2又是指什么呢?(還多2個)(板書:個——)
b:精確定位
這就是說第17個圖形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第六組中的第二個。為什么是第六組?(因為有這樣的5組多了2個,這2個是第六組的圖形)
第六組中的第二個是什么圖形?三角形
c:深入體會
第六組圖形老師并沒有擺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組中的第2個圖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組的第二個也是三角形。
為什么看第一組的圖形就知道第五組的圖形了呢?
對,這里每一組圖形的第二個圖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組的第二個圖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驗證
你們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再來擺擺看。(板書:擺出六組圖形)
(4)小結:
看來,我們不光可以用擺的方法知道第17個是 ,還可以用除法來判斷,你們 喜歡用哪個方法?
第17個圖形我們是用除法來計算的,那么其它序號的圖形例如第19個,第24個能用除法來判斷嗎?看來用除法可以判斷出這些圖形中的第幾個是什么圖形。
2.看算式判斷
看來,我們要知道這組圖形中的某一個是什么圖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這兒老師有幾個算式,你能根據算式判斷嗎?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學們剛才在判斷第幾組的時候,是看的什么呀? 根據商怎么判斷的?
第幾個又是根據什么判斷的?是根據余數來判斷的。
3.余數的規律
就這道題來看,余數一共有幾種情況?(三種情況)
有沒有特殊情況?(無余數)
分別是?(板書:余數1,2, 無余數)
當余數是1的時候,對應的是什么圖形?圓形
當余數是2的時候,對應的是什么圖形?三角形
當無余數的時候,對應的是什么圖形?長方形
同學們,你們真是太厲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這些規律中的數學問題。
三、新授
1.教學例1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物體是有規律排列的?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練一練1、2
四、綜合練習
1、照這樣排列下去,第26個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是什么圖形?
26 4=6(組)……2(個) 第26個圖形是五角星
為什么要除以4?
在這道題目里,余數會出現幾種情況?
余數分別會是幾?1、2、3、無余數
當余數是1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三角形
當余數是2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五角星
當余數是3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正方形
當無+
余數的時候,對應的圖形是?圓形
2.按照規律在括號里畫出第36個圖形。
———— ( )
3.練一練3
4.總結:這節課,我們研究了規律中的數學知識,發現要知道一組有序圖形中的某一個是什么圖形,只要用除法判斷它是第幾組中的第幾個就可以了。運用今天的知識我們也可以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5.補充練習:黑白棋子、不同顏色燈籠、123報數
6.課外拓展:
bcdbcdbcd……第50個字母是( )。
abcdbcdbcd……第50個字母是( )。
abcdefcdef……第71個字母是( )。
7.假設所有自然數排列起來如下圖所示:
27應該排在字母( )的下面,84應該排在字母( )的下面
(1)a (2)b (3)c (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生嘗試做
(2)交流溝通
這些數字是怎么排列的?
板書:
找 規 律
17 3=5(組)……2(個)
24 3=8(組)
余數:1 2 0
找規律說課稿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找規律》第1課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兩冊教材中分別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系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本課研究的是一些簡單周期現象中的規律,并要求學生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周期現象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周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有限想象無限。學生首先要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初步認識周期現象,然后對現象的后續發展作出判斷。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過有余數的除法,并且已經初步接觸根據余數判斷的知識。
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我教學的第1課時的內容是:第59頁的例1和相應的練習。
對于本課的教學,教材采用了兩個一組的周期作為例題呈現。對于這一規律,要預測其后續發展,學生可能會有三種方法:列舉法、觀察奇偶法和除法計算的方法。但這三種方法在這一例題中無法擇優,并且其中觀察奇偶的方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課前設計上直接采用了三個一組的周期現象,并且屏棄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圖形來表示,把本課的研究直指除法計算。
在用除法計算來判斷的時候,用問題“第幾組中的第幾個”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把判斷“第幾組”和“第幾個”的方法提煉出來,使學生能根據余數作出正確的判斷。
綜觀全課,我給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按照“創設情境,感知規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運用,優化策略——提高練習,加深理解——生活問題,擴展延伸”這5個環節進行設計的。這樣的設計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找規律》課后反思
“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流層:創設情境,感知規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運用,優化策略——提高練習,加深理解——生活問題,擴展延伸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5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創設過新年,學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課本第88頁主題圖。
問:圖上畫了什么?這些彩旗、小花、燈籠是不是亂擺亂掛的?
教師指出:它們的擺放都有自己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感受、認識規律
1.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的“彩旗”圖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請學生猜一猜“會是什么顏色”。
(2)學生舉手回答。
2.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的“燈籠”圖和“小朋友隊列”圖。
(1)小組討論:燈籠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有什么規律呢?
(2)小組討論:下一個燈籠是什么顏色?下一個小朋友是男孩還是女孩?
(3)學生舉手回答。
3.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的“花朵”排列圖(花朵顏色改為紅、黃、綠)。
(1)同桌討論:彩花的排列有規律嗎?請猜猜后兩朵未上色的小花應該是什么顏色。
(2)學生舉手回答。
4.小結:小花、彩旗、燈籠的擺放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有規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
三、運用規律
1.出示課本第89頁涂色練習(第1題)的卡片(每個學生一張)。
(1)學生按規律涂卡片上的顏色。
(2)指名學生拿涂色卡片上實物投影展示作品。
2.準備學具(△、○、□),每個學生一份。
(1)學生自己設計規律,按規律擺學具。
(2)把擺好的學具拿到實物投影展示,讓其他同學猜規律。
3.聯系生活。
(1)問:你們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2)學生舉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星星、動物玩具、燈籠(每4人小組一份)。
(2)問:你們能按規律擺放星星、動物玩具、燈籠嗎?
(3)四人小組領取物品,交流合作,學生動手掛星星、玩具、燈籠。
(4)小組之間互相參觀按規律掛好的物品,如發現錯誤由學生自己提出解決方法。
四、全課總結(總結略)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涂色、擺學具、布置教室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
2.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反思
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數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場景,主要是想通過讓學生對手帕與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的觀察,明確每行中物體都是間隔排列的特點。
但是實際教學時,由于教師的提問過于寬泛,沒有指向性,干擾了學生,造成了學生觀察時無從下手。其實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大家從小兔樂園里,看到了三列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物體:手帕與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每行的排列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規律?這樣一來,學生觀察時有了目標,就能從具體情境的觀察和分析中探索并發現隱含的數學規律,避免無效的探究過程。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6
五上數學《找規律》教學反思
本課《找規律》是國標本蘇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找規律主要研究的是周期現象,周期現象是有規律的現象,規律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這種確定的結構是周期現象。周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發現周期,體會它的確定性是認識周期現象的關鍵。
本課我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從而提出問題:你在圖上看到什么?它們是怎么擺放的?你是從哪邊看起的?你發現了什么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較好地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愿望。在教學例1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大部分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之后,再組織小組交流。這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機會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有利于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我為學生提供了比較、交流的空間,幫助學生體會每一種方法的優劣,促使學生自覺實現方法的優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能重視引導學生體會觀察、思考、歸納的方法,并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研究,成為知識的發現者。
在本課的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一個擺棋子的活動,這樣能把鞏固練習巧妙地融入游戲之中。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愉快地學習,不僅再次體驗了周期現象的規律,實現了鞏固新知的目的,還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課堂氛圍變得越來越活躍。同時我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簡單周期現象,使學生更充分地體驗周期現象的規律,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現象中常常蘊含著有趣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當然,本節課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學生在發言回答問題的時候,舉手回答的習慣有個別學生始終沒有做到,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上有點前松后緊,在新授這一環節中放的還不是太開,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找規律》(五上)教學反思
筆者注:3月參加了一個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課例競賽。課后有關于白板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姑且稱之為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根據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特性(交互性,生成性,直觀性等),通過生機交互、師機交互、師生交互等手段逐步引導學生從“感知規律->找規律->應用規律->體驗規律”,在導入部分我不局限于媒體,從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紙牌游戲入手,主要設計了一個猜紙牌的游戲,緊扣教學目標,抓住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引領導學生初步感知了周期規律在生活中存在,順利開始了新課的教學。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周期規律的感知,在引入部分利用白板可即時點擊的特點,又設計了兩個可感知周期規律的猜想游戲:“△○△○……”和“△△○□△△○□……”。而主題圖的出示主要是為了讓“找規律”,重點是突出一個“找”字。這個環節更能體現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越性,在對物體分組時,在白板上能直接圈圈畫畫,能及時對學生的匯報交流在媒體上作適時的提示與補充。在“應用規律”的兩個環節中,也主要是利用白板的交互性,突出在應用規律前的“找”。其中在總結方法、優化方法這個教學環節中,借助白板的生成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索,從而順利完成該環節的教學任務。在鞏固練習這個環節中,我為了讓學生能與白板“親密接觸”,設計了一個“擺一擺”的活動。解放了全體學生的手、口、腦,給學生提供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加強體驗,豐富感性認識,玩得盡興,學得輕松。通過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學生們很快就發現了:“要讓第24顆子是黑子,只要讓每組中的第4顆是黑子就可以了”。可以這節課盡量利用白板在教學中有優越性,合理的展現了白板在教學中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突破難點。當然我也不迷信電子白板,為了更能科學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還適當的引入了前面的紙牌和最后的ppt課件。
通過應用電子白板,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突破和解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第2個環節“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探究簡單的周期規律”中,教師的預設,通過白板的展示及學生在體驗、感知、思考形成了“幾個一組、重復出現”的教學主題,同時也對每組物體中每個位置上的物體也加強了感知。為后面的教學做了重要的鋪墊。在“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這個環節中,白板的交互性也為學生探究多樣的解題策略提供了啟示與幫助,對學生 “畫圖、列舉、計算”等策略的形成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課的一個“找”字,而在隨后的“優化環節”中也使學生體會計算確實是簡便的方法。最后那個“擺棋子”的活動,通過生機交互,學生的參與、體驗、思考,對學生解決本課的關鍵問題——周期規律中每組中每個位置上的物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找規律重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形成對規律的自主認識和體驗。
反思本課,在導入設計上,有層次、有對比。先由猜牌的游戲,讓學生來猜后續的牌,這樣做既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也使教學難點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覺中接觸規律。在新授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通過討論,逐步優化方法,最終得到結論:用計算法解決類似問題,比較實用、簡便。接下來在處理“試一試”時,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正是這樣一個學生自己嘗試、自己思考、自己獲得的過程,真正體現了學習不是教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主。在后續的練習環節,筆者也精心設計了涵蓋圖形、計算、生活現象等題型,讓學生加深理解,培養了應用意識及能力。
此外,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我改進了以往所用的小組合作學習,采用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同桌或小組交流的形式,并在學生研究時,留給足夠的思考與實踐的時間,通過自學與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對規律有著更深的認識與把握。在教學中,結合交互式電子白板,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實際提供豐富的研究材料,讓學生充分開展“找”規律的活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激發并維持了學習熱情;利用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研究、發現周期規律的過程,實現了預設的目標。
在教學中,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越性確非其它教學媒體所能比擬的,它在許多方面沖擊著我們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它的出現對我們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改革的內需。但也能囿于白板,畢竟白板是一個工具,是一個載體,是一個媒介,解決教學內容的關鍵還是應該以“師生”之間的合作最為重要,而這里面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應該是課堂的主角。白板在教學中的介入我以為還是應以“有機、輔助、科學、發展”為主要思想,因為它代替不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找出圖中的排列規律。
2.鍛煉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重點:能按規律正確完成練習。
教學難點:練習用觀察和比較的方法找出規律。活動準備:PPT課件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導入新課
1.跟著老師一起做數學游戲
2.聽師指令,學生練習順數和倒數。
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引導幼兒看PPT學習自主找出圖中的排列規律,并講述圖意。
1.情境創設:PPT畫面
(五)森林聯歡會即將舉行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是在哪里?告訴其他小朋友,圖上有什么?漂亮嗎?森林里將要舉行什么活動?(2)師:有的小朋友猜對了,森林里就要舉行聯歡會,小動物齊動手用彩旗、花朵將森林里裝扮的非常美麗。咦,你們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彩旗、花朵還是小兔子,它們的排列都有特點,你發現什么秘密了嗎?(2)無論是彩旗、花朵還是小兔子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
(3)師:你們說得對,它們的排列都有一定規律。先來看看小兔子是怎樣排隊的。
畫面(六),師邊操作PPT邊提上述問題。(1)指名小朋友講述
(2)師小結小兔排列規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個間隔一個排的,那這個小白兔后面應該排誰呢?
小朋友講,師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時點擊出小灰兔)3.師逐個點擊出畫面
(七)小花和畫面
(八)彩旗,用同樣方法引導幼兒講述出其規律。4.師繼續談話:除了小兔們來參加聯歡會,你們想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們也來了呢?一起來看看。
(1)師點擊PPT畫面
(九):小老鼠和小狗,小朋友說出小動物名稱。(2)師:原來是小老鼠和小狗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場了,誰能發現他們的隊伍排列有什么規律呢?和你的同伴講一講。(3)小朋友互講后,師指名小朋友講。師小結:小狗和小老鼠是兩個一間隔排隊的。
(4)提問:現在你們知道后面的這兩只小狗身后會有誰呢?有幾只?
三、鞏固練習:考考你
1.師繼續操作PPT畫面
(十),問:他是誰?原來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聰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幾道題想考考小朋友,看誰的眼睛亮,小腦袋轉得快。
2.師操作PPT,提問:圖上有什么?(綠色和紫色方塊)在問號中間還缺了一點,這缺了的一塊應該選擇下面的哪個顏色的方塊?為什么?3.幼兒講述操作理由。
4.教師用相同方法引導幼兒找出下一張PPT上所有圖案的排列規律,完成問號部分的練習。(幼兒講,師操作)
5師:你們今天的表現不錯,喜羊羊送個掌聲給你們。
四、經驗拓展:通過觀察PPT引導幼兒感知和講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規律,感知規律的美。
1.師:小朋友們知道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規律的影子,今天老師就給你們看看幾張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規律。2.師邊操作PPT邊引導幼兒說。3.師適當小結
五、繼續電腦數學游戲。
六、指導幼兒完成活動手冊“找規律”練習。1.師在視頻臺上稍作講解操作要求。2.幼兒練習,師巡回觀察并個別指導。3.展示部分幼兒練習,集體點評。4.幼兒收拾整理材料。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8
《找規律》單元教學反思
有部分學生覺得學習《找規律》這一單元,頭緒不是很清楚;還有部分同學覺得這一單元題型豐富,難于把握。造成以上兩種問題的原因是沒有掌握規律、缺少一定的想像能力。如何學好本單元的內容,本人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理解規律,把握整體
周期現象是有規律的現象,規律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重復循環出現的結構,這種確定的結構就是周期現象。周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例如有一列數共30個,按后面規律排列:4、3、8、4、4、3、8、4、……問:第30個數是幾?通過觀察,使學生發現這組數列是按“4、3、8、4”這樣的順序循環不斷地出現,每一組數字排列順序又是一樣的,按4、3、8、4這樣的順序排列。讓學生能看出一組的數量和一組里的次序,就發現了周期,對規律的理解就準確了。還要讓學生根據看到的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更深的體會。后面的數字沒有全部寫出來,所問的第30個數也沒有寫出來。即后面的數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據規律進行推理。“用除法計算”要讓學生真正理解,30÷4=7(組)……2(個),學生要能理解除法算式中的“30”、“4”、“7”、“2”分別表示什么,想一想,“余數”在第幾組數里,第30個數是第幾組里的第幾個數。
找出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本單元,應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本單元的知識,既然是《找規律》,一定要先找出規律,找規律即找出第一組數。只有把規律找出來,解題才能得心應手。下面以幾題為例,尤其是一些變式題,說明找出規律的重要性。
例1:2008年11月1日是星期六,這個月有多少天上學?先寫出第一個周期:“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為一個周期。30÷7=4(周)……2(天),要讓學生理解算式中每個數字的含義,余數2,即最后2天,分別是星期六、星期日。所以上學天數為5×4=20(天)。
例2:下列數按如下規律排列,求第400個奇數排在第幾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3
5
7
15
13
11
9
17
19
21
23
31
29
27
25
…
…
…
…
同樣先要找出規律,注意,一組是八個奇數,而不是四個奇數。求第400個奇數是多少,400÷8=50(組),即500組的最后一個,與第一組的最后一個列數相同為第二列。
例3:20個7相乘,積的個位是幾?若干個7連乘,積的個位按這樣規律出現:7、9、3、1、7、9、3、1……注意:第一個積的個位應是7(即只有1個7),不能看成9。求20個7連乘積的個位是幾,只要用20÷4=5(組),即積的個位應是1。
掌握規律,運用靈活
有些題目運用規律前要將題目適當調整,做到靈活運用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有這樣一道題:我國民間用12種動物表示不同的年份: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已知公元1年是雞年,問公元2005年是什么年?解決這一題有兩種方法:一是調整屬相的排列順序,根據公元1年是雞年,將屬相以雞年開頭,即、雞、狗、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為第一組,后面都按這樣的順序排列。求公元2005年的屬相,2005÷12=167(組)……1(年),得出2005年為雞年。
二是根據屬相調整公元年,將公元4年作為一個周期的開始,從公元4年到公元2005年共有2002年,2002÷12=166(組)……10(年),同樣得到是雞年。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9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 115-116 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等活動去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并能運用規律去創造美。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因此,在老師們的幫助和指導下,我在《找規律》一課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理念,并努力用各種有效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
一、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用數學的需要。
首先以東東家搬新房這個情境引入新課,通過東東用氣球布置房間情境,與課前談話內容不落痕跡地銜接起來,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形象生動,所以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比較容易調動,做到了始終讓學生進入在生活情景中用數學的狀態來進行探究。其次是在鞏固規律時,用掛風鈴、設計地毯的環節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導下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美,激發用數學創造美的意識。
二、動手實踐,探索規律,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學生一年級已經學過圖形的簡單排列規律,因此,課的開始組織詞語接龍游戲等,通過和學生的聊天、游戲、猜謎,讓學生接觸一些簡單的規律,起到初步感知的作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排列表演、用符號,用數字來代替擺卡片,讓每個孩子在操作中再次感悟,體驗到循環排列規律的方法,也使得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數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也不是那么的牽強生硬,使學生對循環排列的規律有了更深的體驗。
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層次的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發現規律:創設東東家搬新房這個情境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排列表演,在四個人不停地依次做排頭,揭示出了其中循環排列的規律,讓學生對規律的一種初步的意會和感悟。
2、合作探究,說清規律: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教材提供的有效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不同方位角度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發現,體會前、后、上、下四個基本排列規律的教學,初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在這個版塊中,由于學生在表述上的不方便,有了使陳述更方便的欲望,這時引導學生用符號,用數字來代替已經水到渠成,讓每個孩子在操作中再次感悟,體驗到輪換規律的方法,也使得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數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也不是那么的牽強生硬,使學生對輪換規律有了更深的體驗。
3、變式練習,感受規律的多樣性:俗話說“學以致用”,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通過房間兩側的布置,為后面的獨立練習做好鋪墊,在獨立練習中,讓學生接觸不同的信息,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為后面的創作埋下了思維的伏筆。以擺-說-看,再擺-再說-再觀察-再歸納的程序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擺一擺自己創造的規律,說一說自己的規律,看一看人家的規律。然后再來擺一擺人家有意思的新的規律,在腦子懂得的基礎上形成口頭語言來表述這一規律,接著通過觀察比較第一個向后和最后一個向前這兩種形式的規律,歸納概括出它們的異同,達到鞏固規律和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4、創造規律,服務于生活:運用巧妙的語言過渡,引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他們在具體的創造操作過程中,有了獨立思考的動力,設計出了個中規律,散發出了創新的火花,在最后反饋中,又回到了今天的學習主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為厚實。
整節課我以“主題情境”活動為主線,以“合作探究”活動為主導,以“培養能力”為目標,讓孩子們在輕松自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美。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大部分學生從開始擺出一組一組重復出現的規律到接受新知識一步步在交流中學會一種又一種圖形移動的規律;少數程度好的學生在其他學生學習他們創造出來的機會的同時又嘗試在前面的基礎上遷移性地創造出更多新的規律。
這堂課上下來,自己覺得任務還是基本完成,從學生作業來看,他們掌握的情況還是可以的。但回過頭來看課堂過程,發現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我明顯的感覺到自己上課時操之過急,給學生觀察、發現規律的時間較少,就匆匆讓學生說,在學生表達得不夠清楚的情況下,又有點代替學生說。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我增加了表演的次數,拉長了時間,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在這堂課中我的教學語言仍舊不是很簡練,而且評價語言還是不夠,評價的藝術很缺乏。
附教案:
找 規 律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輪換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規律中隱含著數學知識。
二、教學重點:發現圖形的輪換排列規律。
三、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輪換排列規律,并用自己的話說清規律
四、教學準備:
教具:氣球圖四幅、墻面圖片、氣球卡片四張、課前談話氣球規片一張、刻印練習。
學具:練習刻印紙、水彩筆、數字卡片1—4各1張。
課前談話:
和老師玩一個“詞語接龍”游戲,好嗎?師說:學校。學生往下接(接出來的同學被請到前面)等到請第*位同學的時候,師問:你們估計老師下一位要請男生還是女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們可真會猜啊,還想不想玩?那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氣球寶寶,可是有一位寶寶很害羞,它躲了起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嗎?
1、紅黃紅黃紅黃紅?
你怎么知道?
2、紅黃藍綠紅黃藍綠紅黃藍?
你發現了什么?
3、紅藍紅藍藍紅藍藍藍紅藍藍藍?
已經3個藍了,真的還是藍嗎?
為什么大家的意見是那么的統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規律的世界,來找一找規律。
[課前談話,通過和學生的聊天、游戲、猜謎,不僅僅是拉近師生的距離,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同時讓學生接觸一些簡單的規律,起到初步感知的作用,讓孩子們明白其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接觸著規律,應用著規律,引導孩子們在和諧的氛圍中走進規律的世界。]
一、創設情境,發現規律
1、 東東家搬新房了,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他正拿著氣球忙著有規律地布置自己的小房間呢!(師出示排列后的氣球圖)
紅黃藍綠
黃藍綠紅
藍綠紅黃
綠紅黃藍
2、 小朋友,你們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嗎?(學生觀察)
3、 把你觀察到的和同桌同學交流一下!(同桌交流)
4、 反饋: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發現的規律(有斜看的,有移動的)
當說到移動時,師問:剛才這位小朋友說的你們理解嗎?是否很明白?你有什么辦法讓大家清楚地理解你的意思?(再請3人合作表演輪換的過程,每人手中各持一個氣球,放在胸前,跑動一次,驗證一下)
5、 小朋友們都很善于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和表演找出了其中的規律。
6、 請你估計一下,如果東東在下面再掛一串,那又是怎么樣的排列呢?(討論后)師述:哦,四個氣球經過4次跑動以后又回到了第一種的情況,再開始變換。
[第一版塊“創設情境、發現規律”,通過創設東東家搬新房這個情境引入新課,同時又與課前談話內容不落痕跡地銜接起來,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砸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形象生動,所以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比較容易調動,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在學生用稚嫩的樸素的數學語言表述時,在學生指手畫腳想表達得更清晰時,讓學生邀請同學一起排列表演,在四個人不停地依次做排頭,揭示出了其中循環排列的規律,這時的表演不僅出于孩子的心理需要,更是對規律的一種極好的意會和感悟。通過假設東東在下面再掛一串,那又是怎么樣的排列這個問題的思索,再次讓學生回顧表演情景,意會到輪換規律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說清規律
1、 東東家的廚房墻面瓷磚也裝修得很漂亮,這么亂七八糟的圖案,一點規律也沒有?
2、 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3、 這樣說起來比較麻煩,你有什么辦法可以使表達起來更方便嗎?(師標上數字:1、2、3、4)
4、 請每位同學擺好數字卡片1、2、3、4,開始變,報出變后的排列------
5、 現在老師把瓷磚的圖案從下往上看,請大家看一看,規律是什么?整個圖案有沒有發生變化?
6、 如果把圖案豎著看呢?你又發現了什么?請同桌用卡片表示出來。
7、 小結:
[第二版塊“合作探究,說清規律”,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教材提供的有效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不同方位角度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發現,體會前、后、上、下四個基本排列規律的教學,初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在這個版塊中,由于學生在表述上的不方便,有了使陳述更方便的欲望,這時引導學生用符號,用數字來代替已經水到渠成,讓每個孩子在操作中再次感悟,體驗到輪換規律的方法,也使得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數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也不是那么的牽強生硬,使學生對輪換規律有了更深的體驗。
三、變式練習,感受規律的多樣性
1、 剛才東東又在房間里掛了兩串風鈴,你來猜猜下面再掛一組的話,會是怎么樣的一組呢?(師掛出后,請學生動手擺一擺,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你是怎么發現的,用手的動作來表示)
2、 你們真了不起,那你們能否找出它們的規律,并再填下去呢?你會用驚奇的發現!
練習紙
1、 一個正方形分四等份,分別畫上□、■、△、▲,五個正方形的圖案請你找規律畫出第四個正方形的圖案。
2、
1 2 3 4 5
5 1 2 3 4
4 5 1 2 3
3 4 5 1 2
3、愛學校我,學校我愛,校我愛學,------
A、 獨立完成
B、 反饋學生練習:
第1題::你知道他怎么發現的?
第2題: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
第3題:一起齊讀!
3、 小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在東東家,發現了這么多的規律,而且這些規律都是輪換排列的。
[第三版塊“變式練習,感受規律的多樣性”,俗話說“學以致用”,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通過房間兩側的布置,為后面的獨立練習做好鋪墊,在獨立練習中,讓學生接觸不同的信息,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為后面的創作埋下了思維的伏筆。同時,讓學生在獨立的練習中,還給了他們一個純凈的思維空間,讓我們的數學課充滿著數學味。]
三、創造規律,服務于生活
1、 現在我們要離開東東家了,你們看,東東的小房間里已經裝點布置得很美觀了,只是缺了一塊地毯,我們一起動手來幫他設計一塊,好嗎?
要求:設計圖案簡潔,排列有規律
2、 學生獨立創作或同桌合作創作。
3、 展示作品
4、 欣賞
(老師加上邊框)哇!現在的地毯更美了,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東東非常高興,非常感謝大家!歡迎大家有空來玩!
[第四版塊“創造規律,服務于生活”,運用巧妙的語言過渡,引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他們在具體的創造操作過程中,有了獨立思考的動力,設計出了個中規律,散發出了創新的火花,在最后反饋中,又回到了今天的學習主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為厚實。]
四、總結
1、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 對,今天我們找到了好多規律,并用規律解決了一些問題。在實際生活當中,到處都有規律,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其實規律就在我們身邊。
這是實驗教材第二次出現找規律,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的延續學習,比一年級下學期的同類內容要復雜些,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要透徹理解圖形中的輪換排列的規律不是易事。針對這一現狀,我設計了以上這么幾個環節的內容安排。
整節課我以“主題情境”活動為主線,以“合作探究”活動為主導,以“培養能力”為目標,讓孩子們在輕松自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美。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0
五年級《找規律》教學反思
“寓教于樂”是自古以來倍受推重的教學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課堂中的快樂因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為學生的精神提供源頭活水。
1.游戲之樂
游戲是課堂學習的強心劑。什么樣的游戲,在哪一環節設計游戲,會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呢?在本節課的開始,“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緊扣規律開展,有效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規律這一內容以強勢效果推進學生的視界,這樣的游戲有的放矢,一石二鳥。最后的數數游戲又一次讓學生感悟到規律,但這兒的游戲不是簡單的重復,此次的著力點重在運用規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2.尊重之樂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學生的這種欲望實現之后,表現得很主動。在盆花問題呈現之后,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信任與尊重中開始活動;在彩燈問題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又一次被尊重;“你來提問,我來答”這一環節,學生儼然成了一名小老師,被尊重的喜悅溢于言表,積極性又一次高漲。
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尊重,思維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層面表現得“深而全”。在提問環節,學生提出“從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么顏色”的常規問題,又提出了“從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么顏色”的反向問題。這實則是學生思維概括化和條理化的表現。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與學生思維的參與程度有關。學生的熱情被激發,主體性得到發揮,參與度自然提升。
3.成功之樂
成功幫助樹立信心,成功可以持續熱情。在探究學習中如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探究之樂呢?在本節課上,我針對我班學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在觀察場景,感知規律的環節,我細化問題,讓學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難度,更易于體驗成功。另外,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理解并運用計算法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結合算式說想法,突出了“以幾個為一組”及“最后一盆是第幾組第幾個”的問題,讓學生有序思考,按步驟表述想法,并做好聽他人說與完善己說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這一難題。
另外,教師肯定性評價,表揚性話語和獎勵性的做法對學生的情感都有積極性的刺激,這種刺激可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振奮信心。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找規律》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材只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個例題提供了場景圖,包含了abab……,abcabc……,aabbaabb……這樣的排列規律,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發現后運用找到的規律確定具體位置的物體是什么,如盆花、彩燈、彩旗;第二個例題讓學生根據找到的規律,分別計算隊伍中白兔與灰兔的只數,即對例一技能的應用。兩個題目給出數據均比較簡單。本學期我教的這個班,學生學習情況存在差距,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活用教材,我做了一些思考和設計。
1、由生活中發現數學,有效激“趣”。
我將學習的課題改為《探索周期》,上課前先開門見山的引出生活中的實例,如:每60分鐘一小時,每24小時一天,每7天一周……引導學生觀察。通過一系列實例幫助學生了解“周期”的概念,再讓學生在實例中迅速的發現周期,使學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周期”的概念,同時初步滲透了無限、循環的知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這個環節也有利于讓學生發現數學的“有趣”,產生“興趣”。
2、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合理擇“法”。
學生學習首先要得到全面發展,在兼顧全體,保證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終達到可持續性發展。
(1)自主探索是基礎
課標中指出要讓數學學習充滿挑戰性,結合對學生認知能力和已有經驗的了解,我調整了教材的順序,在學生理解了“周期”后就設計了具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順流而下,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學生解決問題:
“觀察1÷7=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數部分的第100位上是幾嗎?”
學生自己思考,并嘗試獨立解決問題,試想如果此時就讓他們小組交流,勢必使那些已經掌握方法的學生和盤托出,那些能力一般或較弱的學生失去思考的機會。自主思考的時間對于教師來說是很寶貴的,我們需要走近學生,這不是簡單的巡視,擺個樣子,此刻正是了解他們的思路和方法的大好時機,同時也是對教師預設的一個補充,讓教師發現學生的方法,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發現學生思路中的精彩,更可以發現自己的遺漏。
(2)適時追問切重點
對于匯報中出現的“100÷6=16……4”,我也是讓學生先解釋、評價,再逐漸引導學生體會要寫成“100÷6=16(組)……4(個)”的重要性,發言中我追問“這里的4除了表示還剩4個,還表示什么呢?”引導學生更深入的思考,“這剩下的4個,其實是第17組的前4個數字”,而學生也在這層層遞進的思考中更準確的說出了“小數部分的第100位即小數部分的第100個數字是第17組的第4個”,至此為止學生的理解已經完全到位了。
3、在鞏固拓展中提升能力,感受生活。
(1)巧設障礙,建構知識
練習中,為了讓孩子們活用方法,我還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一些圖形如下圖排列△○○□○○□……,你知道第30個圖形是什么嗎?”與前面的題目不同的是,第一個圖形并不在周期的范圍之內,有的學生發現了,有的學生卻忽略了,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孩子們再一次認識到“認真觀察”的重要性,同時對于“周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學生不斷思考、層層推進中建構數學知識。
(2)豐富算法,溝通知識
在例題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后續練習:“1÷7=0.142857142857……你知道小數部分100個數字的和是多少嗎?”學生在今天學習的基礎上很快列出了算式(1+4+2+8+5+7)16+(1+4+2+8),并且清楚說明了自己的想法,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時有學生舉手了,說出了不同的方法(1+4+2+8+5+7)17-(5+7),有的學生立刻看明白了,有的學生不太明白,我沒有做出即時的評價,而是讓學生先算一算,比一比兩個算式的答案,孩子們發現結果相同后,再進行了思考,有孩子舉手想發言了:“最后剩下的4個數字是第17組的前4個數字,我們可以先計算完整的17組數字,再去掉多算的兩個,結果不變”,說得真好。其實這種方法中包含著運算律的合理使用,往更深的角度去想,這就是溝通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是孩子自發的數學思考,很有價值。
(3)融入生活,運用知識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練習中既有“發展的南京迎青奧,發展的南京迎青奧……,你知道這樣一直寫下去,第2014個字是什么嗎?”這樣不復雜但親切有趣的練習,也有綜合性比較強的拓展練習“今年的六月一日是星期二,那么2011年的元旦是星期幾呢?”解決拓展題的時候難點已經不僅僅是找到周期,而在于合理的表示周期和計算出從頭到尾的總天數。[二、三、四、五、六、日、一]七天為一周期,合理準確的算出從六月一日到十二月一日共多少天就可以根據余數解決這個問題,這其實就是知識的綜合運用,也就是課標中要求要求達到的“靈活運用”。
一課上完,在完成教學基礎目標的同時,也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和提升。教師也隨著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精彩生成不斷提升著自己。很有研究的味道的,我想這也就是“教學相長”的意義所在吧。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1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于《找規律》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
《找規律》教學反思一
《找規律》這節課教材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在課堂我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開始給出了一幅學生舉行聯歡會的情景圖,裝飾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規律地排列的,學生男女間隔成圓圈跳舞,讓學生觀察并發現排列的規律。
1、創設情境,讓學生樂于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執教找規律一課時,讓學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顏色,一組是“紅黃紅黃紅黃……”有規律的出現,另一組是沒有規律的出現,通過對比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2、讓學生多角度觀察,找出規律
在教學例題時,引導學生規律可以從左往右看,還可以從右往左看;規律可以從圖形觀察,還可以從顏色,數量觀察。比如,學生說出燈籠有規律后,我不僅讓學生說說接下來應該是什么顏色,還讓學生說說如果把燈籠往前擺,又是什么顏色呢?還有,教材中對彩花的出示只是簡單的紅綠紅綠紅綠,將原課本中的規律改為兩綠三紅的排列,讓學生明白數量也是有規律的,同時也為以后數字規律教學做鋪墊。
3、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目的在于讓學生主動學習,互相發現自身的不足;創造規律時,我也是讓學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擺一條什么樣的規律,哪組擺的又快又有創意,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達到要求。
4、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
多媒體展示欣賞一張張圖片的出現,使學生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理念。本課的最后,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規律美,進一步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
5、注重培養學生概括表達能力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正處于起步階段,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在本節課中,注重培養讓學生把話說規范的習慣,學生在認識顏色變化的規律時,先由老師“扶”著說出,是幾個圖形為一組,每組是按什么順序一組一組重復排列的,再到老師“放”開讓學生自己說,使學生的語言逐步達到用詞準確,表達完整,思維清晰。
但是,在我的實際操作與我的設想有一定的距離,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時,我也產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仍有不足,課堂中還應注意讓生,中等生,后進生的語言表達,要注重讓學生自己說。課堂紀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何讓學生的課堂紀律與教學質量成正比。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一定會不斷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時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找規律》教學反思二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于是我本著“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樂的節日》輕快的歌聲引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接著圍繞“裝 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掌聲的規律,小朋友自己上臺排隊的規律。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系生活,感悟規律的美
從剛開始出現的幾幅彩旗圖,讓學生選擇哪條看著最舒服,最工整時,學生就對規律的美有所體驗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營造出規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中也處處充滿這美麗的規律。并讓學生舉例子,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一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不夠,體現在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設計幾組有規律的動作或圖案時,學生大多設計的規律沒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但對于一年級學生,教師應該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導。引導學生更和諧地進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節課中我還是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還不夠。三是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發現規律,而我在顏色的處理上,甚至擺圖形給學生的提示太多,沒有做到循序漸進,對學生的審題或思維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將以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為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后再實踐,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2
提醒學生要有規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師:能說說你是按照什么規律擺的嗎?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擺法,也能簡單地表述其中的規律。學生發言非常勇躍,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躍躍欲試,這時我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新課:
1.觀察發現規律。
師:小東家的廚房裝修得可漂亮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指導看書)
小東家的墻面和地面在設計上,隱藏著規律,比一比,看誰最快找出來。
[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
學生觀察思考后,匯報:說說你找到的規律。
生1(上講臺指著圖):"墻面"中間的斜線上有4個☆,向上一斜線有3個△,向下一斜線有3個○,再向下有2個□,這邊也有2個□,最右邊的下方是△,最左邊的上方是○。
生2:“地面”這一圖中每一斜線是的顏色真是一樣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綠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藍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紅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黃色……。
師進一步引導: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關系,第二行與第三行有什么關系,……每相鄰兩行有什么關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組里合作交流。
[教學這一過程時,學生通過觀察、獨立思考,發現了不少“規律”,但仍沒發現主要的“規律”。因此,這時我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最后通過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學生合作交流,小組匯報。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圖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圖形;……
生5:豎著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圖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圖形;......
生6:……
[學生邊說,老師邊移動教具,共同驗證規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規律的特點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個圖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規律,畫一畫。
指導看書115頁例1: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先仔細觀察,再討論。
師:按這樣的規律排下去,下一組是什么圖形呢?
請一學生上臺演示,其他學生填寫在書本上。
3.動手操作,創造"規律"。
老師家也想象小東家那樣,用四種瓷磚(紅、白、黑、黃)設計出既美觀,又有規律的墻面,你能開動腦筋,幫我設計嗎?
[學生紛紛動手操作起來,大部分學生能分組合作擺出各種方案。]
小組展示、匯報:說說你設計的圖形有什么規律。
生1:紅、白、黑、黃 生2:紅、白、黑、黃
白、黑、黃、紅 黃、紅、白、黑
黑、黃、紅、白 黑、黃、紅、白
黃、紅、白、黑 白、黑、黃、紅
生3:紅、白、黑、黃 生4:黑、黃、紅、白
黑、黃、紅、白 黃、紅、白、黑
紅、白、黑、黃 紅、白、黑、黃
黑、黃、紅、白 白、黑、黃、紅
[第二、第三個學生的方法比較新穎,師:這里又有什么規律?讓學生詳細說一說。]
(三)練習反饋
完成做一做,讓學生說一說你發現了他們之間的什么規律。
[老師巡視時發現:有些學生沒注意觀察,仍以為是第一題的規律,出現作圖錯誤,有些學生還不會應用“移動”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
寒假里,小明為自己的房間設計了一組有趣的圖案,你們瞧(指導看書117頁)
同桌說說他們是按什么規律來設計的圖案,再獨立完成。
2.補充練習(機動)。
請你也為你的房間設計一組有規律的圖案,讓你的同桌找出規律,并繼續畫出下一組圖案。
[評析與反思]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3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P94—P96頁
教學目標
1、鞏固找規律有關內容。
2、熟練掌握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的能力。
3、培養學生掌握創造規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的能力。
難點:掌握創造規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
試一試:請你仔細觀察這列圖:
☆○□☆○□☆○□☆○□
這是用☆○□這3個圖形按一個☆、一個○、一個□的規律排列的,你還能用這3種圖形排出和上面不一樣的規律嗎?
找圖形排列規律的關鍵是要仔細觀察圖形呈現出的形狀、顏色、數量的變化來發現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來回顧所學知識,快速引入這節課的復習。)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引導學生看圖:教材94頁第1、10、11題,尋找數學信息。找一找,圈一圈。
2、與學生一起完成教科書94頁第3、4、8、9、13題,涂一涂,畫一畫,填一填。
3、讓學生獨立完成第2、5、6、7、12題填數。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1、涂一涂。
◇◇◇◇◇◇◇◇◇
☆☆☆☆☆☆
2、擺一擺。
□□○○○□□○○○□□
3、找規律填數
(1)1、3、5、7、;
(2)0、3、6、9、;
(3)2、4、2、4、2、4
(4)☆○☆○☆○;
(5)3579□13
(6)353025□15□
(7)□171513□
(8)22358□
(9)161631□
3、一生匯報答案,其余自我核對,糾正錯誤
同學們真能干。讓我們表揚自己一下吧。
(連續表揚三次)哎,你們發現了嗎?剛才我們的掌聲有沒有規律?。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規律,還有那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誰來說說?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我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雙基”尋找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并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我們主要練習了什么內容?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學習進步,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教后反思:
優點
使學生感受學習進步,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缺點
通過學生自我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雙基”尋找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并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我的反思
通過觀察來回顧所學知識,快速引入這節課的復習。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準備:
課件、氣球、三角彩旗、粘繩、塑料圓件(3個紅、3個黃、3個藍)。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找準起點。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新增內容,它蘊涵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可學生對于“規律”一詞很難理解,理論的解釋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徒勞無功的,但生活中卻處處存在著規律,學生也時刻接觸著規律,因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身邊感興趣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2.確立目標。
(1)經歷觀察、猜測、操作、欣賞等數學活動,發現事物中隱含著的簡單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交流與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體驗數學的有序美。
3.策略選擇。
本課教學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猜測、操作、交流、探索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規律的認識。
教學中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慶六一”的節日氛圍中,充分利用教學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各自優勢,讓學生在可看、可玩、可想的事情中愉快地度過每一個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欣賞場景。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為了慶祝小朋友這個快樂的節日,老師特意把教室裝扮得漂漂亮亮的,你們高興嗎?請小朋友認認真真地、仔仔細細地觀察一下我們的頭頂上這些美麗的氣球(紅黃、紅黃……)和彩旗(紅藍綠、紅藍綠……)你認為老師掛得怎么樣,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2.感受體驗。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氣球和彩旗,你們想不想也來掛一掛,把我們的教室裝扮得更漂亮?
待學生掛上后,組織交流,揭示規律。
(二)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分配任務。
師:現在我們的頭頂上,中間掛滿了彩旗,前后掛滿了氣球,但是左右兩邊……(引導學生把左右兩邊也進行裝扮)。
師:小朋友手上有3個▲,3個○,3個□和一條粘繩,你能用你心中的規律創造出一串漂亮的燈籠嗎?
2.創作燈籠、打扮教室。
3.成果展示、抽象規律。
(1)介紹自己的燈籠,說說你是按什么規律創作的?
(2)走出座位,把你喜歡的燈籠記錄下來(可以用聲音、動作、圖形或符號等表示它的規律)。
(三)鞏固應用、解釋規律
1.涂出規律。
2.找找生活中的規律。
(1)課件顯示幾張美麗的照片,讓學生在欣賞中尋找其中的規律;
(2)讓學生回顧一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件。
讓數學為“六一”添光彩,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讓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讓數學直接從學生的手指間誕生,真實體驗一回做數學的感覺,體現“主動創造”這一人本理念。
展示自我,體驗成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在開放、互動的自評和他評中不斷碰撞,提升自我。
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欣賞生活中常見的有規律的事物的美麗景象,體會規律無處不在,我們時時在接觸規律、用規律,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片段實錄:
師:誰愿意把你記錄下來的規律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記錄下來的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師:這串燈籠有規律嗎?(并板書)
生:有!
師:如果還有圖形,那接下來是什么?
生:接下來還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師:是的,這些圖形是按一定的規律重復出現的,那還有誰也這樣記錄的?
生:老師──老師──(有點不自信)我不是這樣記錄的,但我的規律和他的一樣。
師:(疑惑)請接著說。
生:我是紅黃藍、紅黃藍、紅黃藍的。
師邊板書邊問:你說的規律和他的一樣是什么意思,你能再說具體一點嗎?
生:我……
老師(另一生搶答):我的也是,(稍頓)我是ABC、ABC、ABC。
師:不愧是雙語學校的,還能用字母記錄,你能說說到底哪兒和他的一樣。
生:我覺得畫圖,寫字(指漢字)都很麻煩,我就用A代紅三角形B代黃圓形、C代藍正方形。
師:好家伙!
此時其他小朋友也好像有所頓悟,都投以贊許的目光;
生:老師,那用304、304、304記錄也可以吧?
師:大家說呢?
教學反思:
整節課下來,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本課基本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參與裝扮教室,用3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設計制作燈籠,給學生帶來了創造的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還有不同數量變化的規律。我先讓學生自主操作,如遇困難可以求助組內同學或老師合作完成,然后展示成果。學生運用心中的“規律”創作出一串串漂亮的燈籠,為“六一”節增彩,個個都成為了小小設計師。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自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必要環節。同時,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5
《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這節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
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2、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猜魔術”為引子,通過“找簡單的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3、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建構主義學者認為,學習是主體在對現實的特定操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活動過程的性質作反省抽象而產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規律。
4、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通過涂色,擺學具、活動,把知識進一步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再創造出不同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5、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這節課,我和同學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找規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找規律》的設計意圖與反思 篇16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讓幼兒學習有規律的排序,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標:初步感受數學中的規律美,并能清楚的說出發現的規律,培養幼兒多樣性思維。
3、情感目標: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與同伴分享探索、發現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教具:規律卡
3、學具:彩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占場地一側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神秘小客人,它是誰呢,當當當當(出示手偶小猴),我們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戲!
2、在歡快的音樂中師與幼兒入場地做游戲(幼兒依次跳過地上方格)入座
3、課件:引導觀察小房子的排列規律。
師:你們玩的開心嗎?老師也開心!我們找找剛才的房子有什么規律嗎(幼兒:1個房子、2個房子、1個房子、2個房子)師幼一起看課件說完房子。
4、師小結:1個房子、2個房子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二、探索發現,積極參與
1、聽一聽
(2)通過傾聽教師發出的各種聲音——師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聲
(3)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規律——AB模式。
師:剛才小猴做了那些動作拍幾下手,叫幾聲,你們觀察的很仔細,趕快輸入密碼吧。
師幼一起學小猴拍1下,叫1聲哈,進行連續重復五組
2、想一想
(2)通過觀察課件中小路的圖形排列,引導幼兒說出物體的排列規律——AAB模式。2個正方形1個三角形(課件先顯現2組)接下來呢(幼兒說,課件全部跟顯示出來)
(3)師小結:2個正方形1個三角形、(師幼看課件說完)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3、涂一涂
(2)先觀察紅桃子和綠桃子的排列規律,再嘗試給后半部分補充涂色,探索物體排列的——ABB模式。
師:(點一下顯1個紅桃,點一下顯2個綠桃),咦后面桃子顏色不見了,應該什么顏色?(幼兒說顏色,師操作填色)。
(3)師小結:1個紅桃2個綠桃、(師幼看課件說完)(最后一句師說)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4、找一找
(1)先導語課件:哇舞會開始了,看看誰來了?
(2)鼓勵幼兒說一說猴子的排列規律,再找一找誰不見了,幫猴子們找回位置。認識物體排列的AABB模式。
師:(課件:2只大猴2只小猴,)誰藏起來了?(幼兒說出,課件點出)原來是2只大猴。這次誰又藏起來了(接著找出2只小猴)
(3)師小結:2只大猴2只小猴、(師幼看課件說完)(最后一句師說: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5、跳一跳,說一說
(1)先導語課件:舞會開始了,該我們表演節目了,表演什么呢?請聽音樂。
(2)在熱情的音樂中通過身體律動,感知AABB、AAB和ABB三種規律模式,并說一說三組動作分別可以用課件上的哪組圖形規律表示。
感知AABB:師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腳。
感知AAB:師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個造型。
感知ABB:師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師小結: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三、集體操作,分享快樂——貼規律卡(一種顏色,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舞會結束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小猴給小朋友準備了乘車卡,我們去看看吧。用圖形貼出你喜歡的規律。
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歡的規律貼下來。
教師巡回指導,作品完成后與他人分享交流。師:你的圖形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序的?小結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序。
四、結束部分,游戲延伸
師:孩子們,拿好你們的規律卡我們要上車回家啦!請按照兩個男孩兩個女孩的規律上車。
隨音樂跑步退場。
教學反思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怎樣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學習方式是關鍵。本節課預備給學生充分的探索和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廣泛交流自己的發現,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嘗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物的變化。
“簡單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這一節課,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畫一畫”這一活動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規律,進一步提高找規律的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學生通過“擺一擺”,自己創造規律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得到了升華,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在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