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這節課是我回歸上數學課后的第一節公開課,得到通知的時候有點緊張,畢竟是一年來的一次公開課。教學過后,我仔細回顧了一下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有以下的教學反思:
1、我把“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我認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是學生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為了避免計算課的枯燥,我在本節課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和算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得以完成。
2、利用小組交流互學活動,在交流中做到小組個別匯報,學習氛圍熱烈活躍。
3、注重培養學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幾?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算法:
(1)、擺小棒:先擺1捆小棒,再擺2捆,合起來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計數器:先在十位撥1個珠,再撥2個珠,一共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
(3)、數的組成: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合起來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
(4)、用相同數位相加: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數是30。從上面可以體現了學生的算法多樣化,也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開闊了思路。
4、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對比,從中發現規律:理解掌握幾個一與幾個十之間的區別,使學生抓住這個突破點,迅速、正確地進行口算,使學生順利的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和算理。
5、存在的問題。
(1)、教學環節雖然進行的很順利,學習目標最終也完成,但是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深思的,當學習檢測沒有在課堂上完成時,我想是在開始和中間學習過程中,時間分配不均先松后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較弱。但95%的學生是能夠正確計算的。
(2)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雖然可以正確的算出結果,可是,當我問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做但是不會表達。說明了學生平時說的少了,應該讓學生多說。通過課多樣性的課堂練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對于練習的形式、方法的指導、都應好好設計,練習是為了鞏固新知的,精心的練習設計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練習的設計,我會更好的吃透練習的目標,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他們喜歡的學習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歡樂中學習和鞏固的新知識。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2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已有兩位數加減法算理的基礎上學習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學生已經懂得了相同數位才能相加減的道理,可以說這部分內容不是很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前準備是讓學生在復習整百、整千數的概念,讓學生熟悉整百、整千數,從而在學生已有的兩位數加減法的算理之上進入新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可以輕易的進入狀態,讓他們覺得新知識的學習其實就是在他們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就可以解決,打消他們懼怕學習疑慮,消除心理恐懼。
第二、采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來學習加減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內在聯系,研究與分析問題的表象,選擇解決問題的決策與方法,能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去解決較為復雜的或綜合性的問題,提倡學生在知識的分解過程中遷移。而這種遷移和推理體現在許多知識點上。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些計算法則也有著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聯系。有的還可以統一起來。在教學新的計算法則時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方法類推出新的知識方法。本課中我想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間的聯系,把新知轉化為舊知,然后類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計算方法。當學生探討出1000+20__=3000的算法時,讓學生發1+2=3和1個千加2個千之間的聯系,1+2=3這種方法來解決我們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在學生匯報完算法后,老師進一步的追問,是否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路,知道一題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時讓學生體會各種算法的思想,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這樣不僅使他們明白遇到問題應該怎樣去思考,而且通過自己總結出來的方法比較容易記憶。培養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第三、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本節課的引入處理不當,沒有能讓學生感覺到,從舊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為引入時應該是在鞏固舊知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新知,而我是在開始就呈現課題,違反了自然過渡的原則。
2、由于我在語言的組織方面的基礎功不夠扎實,不夠精煉,所以很難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性,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夠,導致課堂氣氛不太令人滿意。
3、對于課堂的時間方面把握不夠,導致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一堂課的教學所具備的環節。
第四、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1、應該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備好課;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把握《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能達到要求的同時新知識的教學的得以解決;
3、注意自己的語言組織,加強語言方面的修煉;
4、多聽經驗豐富的老師的課,多向他們學習和交流,多做反思。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3
通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以后,有很多反思,整理如下:
成功之處:
1、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發書的實際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計數器直觀實物,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形成計數單位“十”的豐富表象,便于學生以“十”為單位,探索計算方法,從而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2和10+20,觀察、對比,從而加深對計數單位“十”的進一步理解。
2、注重教學的層次性。在第二環節探究算法的過程中,10+20我采用了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理,并抽象出算法。而在探究30—20的算法時我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學生把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理遷移到整十數減整十數上來的,讓學生獨立說一說計算方法,并通過小棒和計數器來驗證此方法的正確。
不足之處:
1、本節課,對于學生來說是很簡單的一節課,在講授過程中我對于算法的探究部分,還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應多讓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多說說。
2、時間分配上,練習部分顯得匆促。由于課堂上正課部分生成問題較多,又必須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把后邊的練習時間擠少了。如何把握課堂的時間分配,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
3、語言上要更加的簡練為好。不要替孩子說話。讓孩子把自己的話語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說的慢,總是提醒孩子說,這樣會打斷孩子的思路,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愉快,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繼續學習!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4
結束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以后,靜下心來仔細回顧了一下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成功之處:
1、整十數加、整十數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是學生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是計算數學中的重點內容之ー。為了避免計算課的枯燥,我在本節課中運用了生動的多媒體和游戲活動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在很輕松的氛圍中得已完成。
2、整堂課,我盡量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開始,我讓學生進行闖三關游戲,通過游戲復習舊知。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整堂課,我盡量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開始,通過書本提供的情景圖,讓學生先提出問題,備課前我預設了幾個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然后,出示,讓學生幫助我解決,而不是要求他們解決,提升學生的位置,可以增強他們的積極性。然后通過學生間互相討論,總結出多種計算方法,最后把學生的發現再做整理即可。
如為了在加法教學中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明白算理。我引導學生使用擺小棒的方式。邊擺邊說,再擺、說給同桌聽,再全班擺說交流。然后進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個十加2個十得3個十。
3、培養字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小學數學數學的重要任務。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我創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4、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練習時注意到了這樣幾點:
a.講究練習的形式;
b.多進行口頭練習;
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課標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依據新課程理念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練習設計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練習,目的是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連教學。使學生主動學,樂于學,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讓學生以無比愉悅的心情投入練習活動,同時也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不足之處:
1、如在講授過程中我對于算法的探究部分,還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應多讓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多說說,讓他們也能夠掌握。
2、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沒能自如地應對。
3、鼓勵性語言單一。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5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本節課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退位減法,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捕捉圖中的信息,能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擺小棒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能區別兩種算式在算法上的區別。
在觀察主題圖時,學生對于第一個小朋友提出的“還剩多少元?”的問題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對于第二個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錢買一個娃娃還差多少錢?”的問題,一小部分學生覺得有一定的難。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
(1)“還差多少元”說明什么錢比什么錢多?學生很快領悟:買東西需要的錢比身上帶的錢多,
(2)要求還差多少錢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在計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我直接把兩道算式呈現在現實面前,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擺完后自己說說怎樣算,再把自己的算法與同桌交流。在反饋時,我要求學生結合剛才擺小棒的過程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學生積極性很高,說得也很到位:算35減2等于幾,先從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來,也就是先算5減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減20等于幾,先從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來,也就是先算30減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說的多好!會這樣說的學生很多,這得益于我們在前面做計算練習時要求學生除了會算,還要把自己的算法與家長交流。
學生對兩種算式的計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徹,接下來將兩種算式的算法進行比較就水到渠成了,老師稍加引導,學生就能歸納出兩位數減一位數是從個位上減,兩位數減整十數是從十位上減。除此之外,我還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在老師的的引導下,學生的語言逐步規范,概括出兩位是加減一位數都是從個位上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都是從十位上算。
本節課不僅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歸納算法以及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松。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本節課時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組織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小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
算法一: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一個十,20里面有兩個十,加起來一共是三個十,就是30;
算法三: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算法四:類似豎式的算法。這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理念,使學生既在交流中鍛煉了語言,明白了算理,又開闊思路。
在鞏固練習階段設計了加減對照練習。如30+40與70-30,為便于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其在操作中體驗整十數加減轉化10以內加減過程,從而理解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在計算30+40時,用10根一捆的小棒來擺。先擺3捆小棒表示30,再擺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讓學生依次回答:一共擺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是用3+4算出結果的。接著,讓學生說出算的過程。在計算時也有出現這種情況50+20=52。因為學生兩位數中每個計數單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還不是十分明確,把第二個加數中2個“十”當作2個“一”來加。
教學中,我對有困難的學生借助計數器撥一撥,滲透豎式計算時的數位對齊意識。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7
新課結束后,自我總結了以下本節課的得與失: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創境導入的闖三關起到了收心和復習引入的作用。通過做題把學生的心收回到課堂上來,在復習的時候又為本節課做好了鋪墊。
二、注重學生思維的鍛煉,方法的總結。在算10+20=30的時候,不規定一種方法,而是由學生總結出多種方法,并且都給與肯定。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及以后的改進:
一、導學單的設計不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怎樣計算的?”,范圍太大,對學生的指向性不強,沒有實際操作的指導性。如果再講這堂課,我會重新這樣設計導學單:
(1)擺一擺:先擺捆小棒,再擺捆小棒,合起來是捆小棒,就是。
(2)撥一撥:先在位撥個珠子表示,再在位上撥個珠子表示,合起來是。(3)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二、評學中的“摘草莓”,題目數量過多,學生說的太慢,題量過大,而且每一個草莓題目都讓學生說算法沒有必要,浪費了時間,導致后面的習題沒有時間做。如果再講這堂課,我會減少幾個草莓題目,或者前面的草莓讓學生說怎樣算的,后面就不說算法,直接說得數。因為通過前面的訓練,后面學生已經掌握了,可以加快速度。
三、評學中兩個做游戲時發獎品,浪費了太多時間。如果再講課堂課,我會這樣設計,學生回答正確,口頭表揚,告訴學生下課來拿獎品,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四、學生動手太少,課堂上沒有學會動筆計算的時間,學生一直在口頭說,沒有實際的紙上計算訓練。如果再講這堂課,我會在“摘草莓”和“找朋友”兩個訓練當中縮減一些時間,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做書后面的習題。
本人的能力有限,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前輩不吝賜教。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8
上了本節課后,個人感覺有以下幾個問題:
1、進度太慢。
學生說算理時,不用吧算理的過程板書出來,只要學生能說出來就行,這樣就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
小部分學生做練習的速度慢,等待他們完成練習,耽誤了時間,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
學生說的能力差,提出問題之后,部分學生不知道怎么說,耽誤了部分時間,平時教學要注意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2、練習量少
造成本節課練習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根據教參設計了過多的例題,壓縮了練習的時間。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學生吧以前所學習的先關內容忘記了,所以在開課導入了時,點了多個學生,才答出老師提的問題,所以耽誤了部分時間。
3、本課教學重點的疑惑
個 人覺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讓學生掌握幾百的加減法口算的方法,知道算理,會計算口算加減法,至于方法,學生可以用自己認為子簡單的方法就可以了,其它 的方法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又聽到聽課的老師說,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并會說200+300應該是2個百加3個百這個算理,仔細想想也有 道理。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9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所以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該重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學法,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并且讓這一情境貫穿始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前,我進行了調查研究,我發現我們班大部分學生已經會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只是說不清算理。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只要發揮好輔助作用,使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了。
同時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練計算,我設計了大密度的練習。為了吸引學生我把練習題設計成各種有趣的游戲:小貓釣魚、蝴蝶送信、松鼠過河、摘蘋果等,把枯燥的數學練習變得充滿生氣。并且給每個學生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做一道題,使第一名學生都不掉隊。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雖然可以正確的算出結果,可是,當我問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能表達。該如何引導呢,為了節省時間我在課堂上是直接告訴他們計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許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比如擺小棒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說理,明理。
大密度的練習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習題過多過難,給一些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再如練習的形式變了,但習題的內容單一,只是把平時開火車的練習賦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練習的內容再新穎多變一些,我想效果會便更好。
通過本次計算課研討,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方法的指導,習題的精心設計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他們喜歡的小游戲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練習中來,在歡樂的氛圍中鞏固學習的新知識。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0
整十數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了將其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教學本節課時要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本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應該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本課的練習設計要注意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數學課講的是小學數學第二冊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為了這節課的教學,我備了一天課,又精心設計了課件,想著以一種新鮮的方式來吸引他們的興趣。但真正去教學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預想的一樣: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20+30=?及50—20=?這兩個例題,是讓學生由題目列出式子并會計算出得數。我想學生們也許習慣了我在音樂課上與他們有說有笑,所以上我的數學課時一點也不嚴肅,還跟我開著玩笑。一直到數學式子列出來了他們也沒進入狀態。在講解20+30=?時,我提問了幾個學生,有個同學竟回了句:“我們都會。”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沒辦法,我有提問了另一個學生,結果更讓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懶得答。”當時差點沒壓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態也不是太好,學生們也都沒在狀態,我決定不再繼續往下講,當然,為了“滅滅”他們的威風,我在黑板上出了幾道我“自認為”很難的題給那幾位“懶得答”的同學做,看他們的反應及做題的結果我發現他們確實會做,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他們都挺像上講臺做題,好像很喜歡表現自己,這些發現為我以后的課積累了些經驗,當然一種挫敗感也一直籠罩著我。下課跟靜遠交流時他說學生們確實會做,不教他們也會,她也同意學生愛上講臺答題,這個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見過的資料,幼兒園出現了小學化的傾向,很多小學生的知識在幼兒園都學過了所以將這些可是學生往往都不感興趣,但當我在批改他們作業時發現他們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舊錯很多,他們的知識只掌握了點皮毛而沒有完全吃透,而這也一直是小學低年級學習的一個“坎兒”。
當然,這堂課的失敗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聯系的,我聽了其他老師講的這節課,再對比自己講的,發現了很多缺陷:
一、課堂重難點安排不得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學目標難以達到也是必然的;課堂語言不夠有活力,對學生的問題反饋都是統一的“好”“對”,沒能準確反饋,同時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較少;
二、課堂獎勵制度不夠完善,在我聽課及結合自己課上學生的反應我發現,適當的小小的鼓勵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成人思維占據大腦,不了解學生思維,不能讓自己很好地以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這也是郭老師聽我講了節二年級數學課后對我的評價,這堂課自己依舊犯了這個錯誤;
四、忽視課堂紀律問題,在課的開始自己沒對學生亂說話等不好的行為予以糾正,“頭兒”沒開好,所以整節課的紀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學也沒要達到預想的結果。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2
《整百數、整十數的加減法》是小學數學二年級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通過對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幾個目標,我是分以下三個方面來落實這二個教學目標的: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整 個過程中我以小動物的奧運會貫穿其中,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在課堂的開始就出示一張圖片,小動物們要舉行奧運會了,為小動物們的依次出場做鋪墊。由小青蛙 和小熊在數射線上比賽的過程引入整百數的加減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貓的參與逐步的引入整百數整十數的加減的算式,然后教師和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逐一地去解 決問題,反饋,最后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來進行口算題目的搶答,最后讓小朋友對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做一下自我評價。
二、注重學生參與課堂 ,努力實踐二期課改理念。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注重讓絕大部分學生來參與課堂。通過不同形式的討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來參與課堂,并及時給予他們鼓勵。 學生在課堂上解決題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盤,用簡圖,用豎式,用算線等好多種方法。
三、通過搶答,鞏固學習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年級的學生愛說,愛笑,愛動,愛玩,根據這一特點我在課堂中加入了搶答這一個環節,把他們的興趣轉移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不足之處。
這節課存在問題也很多:
1、雖然準備工作很充分,考慮到學生思考方法的多樣性,如算盤、簡圖、算線等方法,但仍然出現其他的解題思路,說明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很強,今后需要不斷研究。
2、本節課的重點沒有突出,由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出現很多解題思路,新授前復習還不夠充足,因此在回答“幾個百加減幾個百”或“幾個十加減幾個十”的問題上,還存在有的不會說,練習不夠。
3、由于本節課討論的內容較多在時間掌握上比較緊,有的環節說的還不夠透徹,今后還要多錘煉自己的語言。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3
本周,學校舉行的數學優質課比賽如期進行,此次,我選擇了一節計算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展示。本節課我的授課流程是,先以游戲方式導入帶領孩子們復習本節課會用到的10以內的加減法,然后復習數的組成這一部分,由數的組成里面涉及到的數字引出曾經學習過的整十數,進而導入課題。明確課題之后,通過出示課本情景圖,讓學生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在孩子們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問:你們是怎樣這么快速準確地算出來的?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之內借助學具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進行計算的,進行方法的討論與交流。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讓學生們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并且從中進行算法的優化,選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過整十數加整十數過度到整十數減整十數,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遷移,將方法靈活運用。之后通過對例題的解決,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所學的內容與方法,同時讓他們自己對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出題并計算,進行適當的發散。最后利用一些闖關環節,讓學生再次鞏固練習并進行總結。
在整個的授課環節中,孩子們的表達能力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在這節課整個備課過程中,最無法預設的就是孩子們對于小組討論結果的一個表達。他們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樣,但是有時候他們無法正確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想法。而這一點也是我在平時的上課中著重對他們進行訓練的地方。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同時也讓能夠聆聽者明白他們所表達的含義,所以我會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把自己的話組織好,完善好,可能他們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說好,那么在我給了適當的引導之后,我會讓他們自己再完整的說一遍。并且,在平時的上課中,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是我經常強調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幾個十這樣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回答5個十,這個時候我會小聲地提醒他,完整嗎?他們都能夠迅速反應過來,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說出來,50里面有5個十。到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夠完整地進行問題的回答。我想,這樣的訓練對他們之后學習如何寫解決問題中的“答”會產生些許積極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節課算理的表述中,面對10+20=,他們能夠說出“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1個十加2個十等于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夠說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這些經過他們的理解深化所表達出來的內容,給了我太大的驚喜。
但是,在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最后的開火車練習環節,本應該順利進行下去的小火車,到中間的時候突然停頓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個孩子沒有認真聽,不知道進行到哪一道題目了。面對這種情況,我當時的內心有些急躁,這也導致了我沒能更好地處理這種情況。在這個孩子不知道講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時候,我沒有給他思考的機會,沒有進行些許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進行,讓這次提問變成了一個無效提問。正是因為他沒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應該去檢測他的掌握情況,我應該給予他再一次的機會,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節課的內容,是短暫的走神還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參與,并且在他沒有進行思考的時候,應該想辦法激發他的思維,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課堂。
通過這一節公開課,讓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意對于一些細節問題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發揮學生主體……學無止境,身為教師,通過“教學生”我們也能夠學習經驗、反思提升,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魅力所在吧。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4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將本課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我在教本節課時尤其重視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我創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練習時注意到了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