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數》教后感(精選14篇)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1
我講了求平均數之后,感觸不少。我覺得從我設計的結構來看,感覺不錯,開始,我讓同學們幫小明的媽媽解決難題引入新課,然后再讓學生用計算器來計算自己課前調查的連續4個月的水、電費,預測下個月用水、用電情況,接著,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唱歌好的同學去唱歌,其余的學生當評委,求出平均數,為了更好的理解平均數,我又出示了兩個情境辨別(1)我校教師的平均身高是159厘米,老師的身高一定是159厘米。(2)四(1)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四(4)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四(1)班的龐俊同學比四(4)班的張帥同學矮。最后為了活躍氣氛,我又讓學生調查聽課老師的年齡,算出平均年齡。但當課講完之后,我有很多疑慮,為什么有趣的設計,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仍舊是不積極呢,是老師引導的不夠,還是教師的語言學生不欣賞,或是課前準備不充足?整堂課就像一盤散沙,在今后的教學中,多與學生溝通,多表揚,少批評,用微笑來面對每一節課,多設計一些學生愿學、樂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2
導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90~91頁的例1、例2及相關內容。
導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的方法。
2.感知平均數的范圍。
3.培養應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導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導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學生:收集自己的身高
導學過程:
一、預學--談話導入
師: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以后,要想比較藍鑫小組和長敏小組哪個小組的成績好一些,怎么比較呢?
生(預測):比較總分,看看哪個小組的總分高。
生(預測):這樣不公平,我們小組三個人,他們小組四個人。
生(預測):應該比較平均成績。
師:對,應該比較他們兩個小組的平均成績。在我們數學的統計中,平均成績也有一個名字,它叫做平均數。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衛生日,環境衛生對我們的身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學校的環保小隊利用周末的時間去收集了很多的廢舊塑料瓶。出示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平均數教案
出示自學小貼士,學生獨立完成:
1、自己想辦法找出這幾位同學收集的廢舊飲料瓶的平均數,你有幾種方法來解決。
2、這個平均數表示什么?它是不是實際每個人收集廢舊飲料瓶的數量?
3、平均數與這組數相比,你有什么發現?
獨立完成后組內做好分工,在組內交流,看誰說得好,看誰聽得認真!
二、互學--小組交流,展示點撥
1、小組交流
師:已經計算出來的同學,小組可以在小組里面交流一下你的方法,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的又對又快!
生(預測):可以通過畫圖表來解決,每個人先都畫出11個,然后將剩下的8個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個了;
生(預測):把他們每個瓶子用一個圓圈表示,再進行移動,使每個人的瓶子一樣多為止,這樣把小紅的一個移給小蘭,小明移兩個給小亮,這樣每個人就一樣多了;
生(預測):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2、展示點撥
匯報預測:
生1(預測):我們組認為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一樣多;
此時可展示移動瓶子的過程;
生2(預測):我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瓶子數量;
生3(預測):平均數就是把收集瓶子的總數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得到的數量。它不是實際每個人收集廢舊飲料瓶的數量;(二年級學習的平均分的`知識)
生4(預測):平均數與這組數據相比,它不等于少先隊干部收集廢舊瓶的實際數量,(它比最大的數字要小,比最小的數字要大,居于這兩個數中間)。
師通過超鏈接小明下水游泳的問題,學生通過題可知平均數非實際數量,它大于一組數最小的數,小于一組數中最大的數。
講解:想一想:為什么要把小紅的瓶子移給小蘭?(小紅的多,小蘭的少)這樣把多的移補給少的,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我們叫這種方法為“移多補少法”(板書“移多補少法”)。我們還有一種方法,(14+12+11+15)÷4=52÷4=13(個),就是先求出這四個人收集的瓶子的總數量52(板書總數量),然后在除以總份數4人(板書總份數),13表示什么意思?他們每個人收集瓶子數量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那么這個式子應該怎么表示呢?(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歸納整理,總結方法: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數是13個。平均數的求法:(1)移多補少;(2)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特征:它比一組數據中大于最小的數,小于最大的數,它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評學
1、鞏固反饋
我們首先回到可得開始的時候這幾位同學的介紹他們的身高,現在我們能計算出他們的身高了嗎?(生齊做,選代表回答他的解答過程)
下面是5位同學為災區小朋友捐書的情況。
姓名
楊欣宇
王 波
劉真堯
馬 麗
唐小東
本數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幾本?
(8+6+9+8+14)÷5
=45÷5
=9(本)
2、拓展提升
哪一組的成績好?
第一小組口算成績表
姓名
孫紅
丁曉
周玉
李丹
合計
正確題數
14
10
11
9
44
第二小組口算成績表
姓名
張華
王明
趙雪
合計
正確題數
10
12
14
36
第一小組:(14+10+11+9)÷4 =11(道)答:第一組平均每人做對11道題。
第二小組:(10+12+14)÷3 =12(道)答:第二組平均每人做對12道題。
3、評價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數是多少。
在我們生活中,平均數無處不在,請你讀一讀下面的話:
1.春節期間麗江旅游人數平均每天為3萬人。
2.麗江旅游收入平均每天為500萬元。
3.麗江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氣溫是15攝氏度。
4.我校三年級學生平均年齡是9歲。
5.我校三(1)班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6.王老師家20xx年平均每月用電85千瓦時。
7.西部最缺水的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只有3千克。
附:板書
平均數
移多補少法: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最后每個人都是13個。
平均分: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14+12+11+15)÷4 =52÷4=13(個)
5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鞏固訓練
1、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2、根據統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數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一1、2、3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4
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要講一段小貓釣魚的故事。
一、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1、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后他們每人數了數自己的魚,大虎釣到7條魚,二虎也釣到6條魚,只有小虎才釣到2條魚,你能用圓形代替魚,擺出他們釣魚的條數嗎?(豎排或橫排擺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釣得這么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說,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這時二虎突然說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讓三個人一起去觀看卡拉OK比賽呢?
3、怎樣才能讓每個人的魚同樣多呢?用圓片擺一擺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個人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個人也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方法二:大虎拿出兩條魚給小虎,二虎拿出1條魚給小虎,這樣每個人都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
5條是大虎釣魚的條數嗎?是二虎和三虎釣魚的`條數嗎?我們給他起個名字,5條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釣魚的平均數,我們可以說他們平均每人釣了5條魚。
二、進一步理解平均數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來她們也去釣魚了,花花姐妹可是釣魚的高手。大虎:“你們平均每個人釣了多少條魚?”
2、這是花花姐妹釣魚的條數,你估計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約釣到多少條魚?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釣了多少條魚呢?
三、歌唱比賽,理解平均數的必要性。
1、森領卡拉OK大賽就要開始了,許多小動物都趕著去觀看比賽呢!
2、森林里好多鳥類都參加了比賽,最后的決賽是在黃鸝和百靈鳥之間進行的,讓我們來看看決賽成績。這是四位評委為黃鸝打出的分數,分別是96、85、90、93,當最后一位選手百靈鳥登臺演出的時候,評委之一的貓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評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評委為百靈鳥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賽結束了,組委會正在做最后的頒獎準備,
3、你知道誰是這次比賽的冠軍嗎,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的理由。
4、黃鸝是4位評委打出的分數,而百靈鳥是3位評委打出的分數,因為評委的人數不同,所以算總分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賽是取平均分來決定比賽成績的。
四、生活中靈活應用平均數
看完卡拉OK比賽,三位貓兄弟覺得天氣太熱,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飲店買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難題了?(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雪糕呢?)
這是小熊冷飲店本周前三天賣出冰糕的情況,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
五、平均數的應用
看完卡拉OK比賽,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電視,突然他們被一則招聘啟示吸引住了,(讀招聘啟示)森領國王足球隊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隊,作為狂熱的足球愛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當然都想加入森林國王足球隊啦,這是三兄弟最近5個賽季的進球數,你認為他們當中誰更有可能被森林國王足球隊選中?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5
學習內容:
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
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
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
統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
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6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統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也常用于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里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啟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匯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二)引導探索,認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課件展示呈現:在學校開展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活動中,四年級環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所示,環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思考問題)
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名隊員收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誰最多誰最少?
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有什么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
(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交流匯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
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并板書:“不一樣多”。
二是學生匯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啟發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為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
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后,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么數?,學生認識明白后在板書“移多補少”后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深入探究,拓展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匯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么?(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為什么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為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
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強化平均數意義
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現了什么?13是怎么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范圍怎樣?
(不是,每人收集的實際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于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并小于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
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
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么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
從主題圖和數據統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
成績比較哪個好?怎么判定?
(3)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
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么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為什么?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
問題解答后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為公平。
(三)應用拓展,強化鞏固新知
依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后“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獲
通過質疑匯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
設計思路:
本節課要通過一道道練習題的精心設計,來體現以下特點:
一、營造人文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只要以人為本,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增強成功的體驗,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平均數問題的理解進行闡釋,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感受,不以教師權威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使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做到課堂教學體現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發展學生、激勵學生,從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則。
二、深刻的思維引領。
本人在練習課教學中呈現的練習題,只要針對學生在學習求平均數問題過程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為著眼點,把學生學習中的“模糊點”,常犯錯誤有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確錯因,并主動糾錯。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習題進行深度挖掘,舉一反三,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這樣的課堂設計會因習題的多元化而倍顯生動精彩,使學生感到一股濃濃的數學味,體驗到思維的快感,抵制錯源,享受課堂師生的平等交流的快樂,從而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和環保教育。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平均數的定義
2、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課堂練習:
(一)基本訓練
師:我們已經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習題。
1、判斷:
⑴小華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矮。( )
⑵全體同學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潔同學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3分,小明的語文成績是93分。( )
2、小麗家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況如下圖:
看圖填空:
⑴圖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議是( )。
3、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統計你家上個月用水情況,制成統計圖:
姓名合計
用水量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后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二)拓展訓練:(課件出示)
1、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買來5筐蘋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組的成績好?
4、選擇題: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5、小麗期末考試中三門的平均成績是96分,其中語文是89分,英語是100分,她的數學成績是多少?
6、小華期末考試中四門的平均成績是92分,其中語文是96分,科學和英語都是87分,他的數學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書,小麗有22本書。小芳送幾本書給小麗,他們兩人的書就同樣多?
三、練習小結。
四、作業
1、復習課本第42、43頁的內容。
2、做課本第45頁的第5題。
3、收集資料: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及作用。
附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的練習課
(一)平均數的定義: 幾個不相等數-----→相等的數
(求平均數)
1、移多補少
2、計算方法:
(1)先求出總數----→ 把各個部分數加起來。
(2)再求平均數----→ 總數÷份數=平均數
(二)平均數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總數÷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份數=總數
總數÷平均數=份數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8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計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2、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二、創設問題情景,引導探究。
1、六一節,老師帶了許多糖果想送給大家吃,老師給奮飛組6人共分36塊,給前進組8人共分了40塊,給藍天組5人共35塊,你們認為哪一組的.同學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決?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來比較。
2、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引導學生觀察后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并說說理由。
3、出示統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據,根據統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并說說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后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么發現,并小結: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拓展與應用
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一些問題。
四、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的嗎?
五、作業練習十一4、5
教學反思: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9
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要講一段小貓釣魚的故事。
一、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1、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后他們每人數了數自己的魚,大虎釣到7條魚,二虎也釣到6條魚,只有小虎才釣到2條魚,你能用圓形代替魚,擺出他們釣魚的條數嗎?(豎排或橫排擺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釣得這么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說,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這時二虎突然說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讓三個人一起去觀看卡拉OK比賽呢?
3、怎樣才能讓每個人的魚同樣多呢?用圓片擺一擺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個人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個人也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方法二:大虎拿出兩條魚給小虎,二虎拿出1條魚給小虎,這樣每個人都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
5條是大虎釣魚的條數嗎?是二虎和三虎釣魚的條數嗎?我們給他起個名字,5條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釣魚的平均數,我們可以說他們平均每人釣了5條魚。
二、進一步理解平均數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來她們也去釣魚了,花花姐妹可是釣魚的高手。大虎:“你們平均每個人釣了多少條魚?”
2、這是花花姐妹釣魚的條數,你估計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約釣到多少條魚?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釣了多少條魚呢?
三、歌唱比賽,理解平均數的必要性。
1、森領卡拉OK大賽就要開始了,許多小動物都趕著去觀看比賽呢!
2、森林里好多鳥類都參加了比賽,最后的決賽是在黃鸝和百靈鳥之間進行的,讓我們來看看決賽成績。這是四位評委為黃鸝打出的分數,分別是96、85、90、93,當最后一位選手百靈鳥登臺演出的時候,評委之一的貓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評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評委為百靈鳥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賽結束了,組委會正在做最后的頒獎準備,
3、你知道誰是這次比賽的冠軍嗎,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的理由。
4、黃鸝是4位評委打出的分數,而百靈鳥是3位評委打出的分數,因為評委的人數不同,所以算總分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賽是取平均分來決定比賽成績的。
四、生活中靈活應用平均數
看完卡拉OK比賽,三位貓兄弟覺得天氣太熱,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飲店買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難題了?(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雪糕呢?)
這是小熊冷飲店本周前三天賣出冰糕的情況,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10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的再認識》
2、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展,統計學已成為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計無處不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的。本課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后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較復雜的平均數問題)。
3、教學重、難點:求平均數說課稿
平均數是統計工作中常用的一種特征數,它能反映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廣泛。所以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本課的“平均數”又和過去學過的“平均數”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數據的總和”與“全部數據的個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就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目標
在學生計算出平均數的.基礎上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定為:
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算術平均數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品質,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二、說教法:
“求平均數”作為一類應用題,若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積極創設真實的、源于生活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手段,以引導法為主,輔之以直觀演示法、設疑激趣法、討論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探究,去發現、構建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中的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評價,以提高解決問題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五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平均數的再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再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運用平均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難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體會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根據有關規定,我國對學齡前兒童實行免票乘車,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攜帶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兒童免費乘車。1.2米這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呢?
2、學生質疑,說一說你的看法。
二、新授。
1、解決疑惑。
學齡前兒童,即0-6歲的兒童,而這就意味著0-6歲的兒童身高普遍不會超過1.2米,那么我們首先就要調查一下0-6歲兒童的身高數據,但是我們無法確定一個準確數值,這就需要計算出數據的平均數來解決問題。
出示平均數的意義: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除以數據的個數。它是反映數據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具有代表性。
2、求平均數的方法。
出示:“新苗杯”少兒歌手大獎賽的成績統計表。
評委1 評委2 評委3 評委4 評委5 平均分
選手1 92 98 94 96 100
選手2 97 99 100 84 95
選手3 90 98 87 85 90
(1)把統計表填寫完整,并排出名次。
(2)在實際比賽中,通常采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再計算平均數的記分方法。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3)按照上述的記分方法重新計算3位選手的最終成績,然后排出名次。
3、教授解題策略。
題中數據眾多,無法直接比較,可以先求出每位選手的平均成績,再進行比較,這樣就容易排出名次。
求平均數的方法: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選手1:(92+98+94+96+100)÷5=96(分)
選手2:(97+99+100+84+95)÷5=95(分)
選手3:(90+98+87+85+90)÷5=96(分)
4、計算完畢請補充統計表,并排出最終名次。
板書設計
平均數的再認識
平均數的意義。
求平均數的方法: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11
教學內容:p92-94教材簡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的基礎上教學比較簡單的求平均數問題,其中包括平均數的意義和算法。教材選擇一個小組男、女生進行套圈比賽的情景作為教學素材,分兩個層次安排教學內容。第一層次先放手讓學生從多種角度用數據描述各組套中的情況,在嘗試中促使學生產生求平均數的心理需求。第二層次則倡導讓學生自主探索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然后安排交流。在第二層次里有兩個重點:一是通過條形統計圖中涂色方塊的移多補少,直觀地揭示平均數的意義。二是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中既安排了鞏固求平均數計算方法的練習,也安排了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的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教學準備:光盤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套圈的游戲嗎?(boys and qirls, have you ever play games like this ,look…)2、談話:看,三年級第一小組的同學進行了男、女生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下面的統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光盤出示)3、從圖中你知道了些什么?(what do you know in the picture?)和同桌說一說,指名回答,相機板書:(tell your partner)who want to say? tell us please .男生:6+9+7+6=28(個)女生:10+4+7+5+4=30(個)4、提問: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男生套中28個,女生套中30個。是不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女生中有人最多套中10個。是不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are you agree? is it fair?指名回答,追問:那怎樣比才公平呢?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1、提問:怎樣才能說明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小組討論,指名回答。(please share your method with your partner,ok?)(要分別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2、提問: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小組再討論,(first, you can discuss in your group; then you can share your method with your partner.)交流:please tell us your method.(1)移多補少法。提問:怎么移?移動以后的每人7個表示什么意思?誰能給這個方法起個名字?(2)先求和,再求平均數法。(板書:28/4=7(個))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除以4?3、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個,是不是每人都套中7個?4、提問:觀察平均數“7”和每個男生套中的個數,你發現了什么?(平均數比每人套中的個數中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5、那你能根據這個規律來猜猜看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指名回答。can you guess?誰猜得最準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說一說。who is right? how do you know?板書:30/5=6追問:為什么除以5?6、提問:現在你知道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了嗎?7、小結:剛才我們學會了用移多補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數,準確地知道了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當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時,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方法。 三、練習鞏固,學以致用1、做“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三筒鉛筆。談話:你能知道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幾枝鉛筆嗎?先分別數數。提問:怎樣求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同桌討論,指名回答。談話:這兩種方法都能得出平均數,你喜歡用哪一種,就用哪一種。2、做“想想做做”第2題。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校對討論:平均數“18”和每根絲帶的長度有什么關系?3、做“想想做做”第3題。光盤出示題目。在小組內討論。指名回答,要求說出理由。4、做“想想做做”第4題。(1)仔細觀察統計圖,互相說說你知道些什么。(2)指名回答問題(1)。(3)把第(2)個問題解答在練習本上。(4)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全課總結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平均數你對平均數有什么看法?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2、(手指一組同學)提問:要想知道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怎么辦?指名回答。請同學們課后去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在小組里交流并求出你們小組成員的平均身高。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12
教學內容
第1課時平均數的意義及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材用象形統計圖呈現了每名同學收集到的礦泉水瓶的數量,通過“移多補少”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求平均數的過程。整個探究過程,師生從具體直觀的實物礦泉水瓶過渡到抽象的數,學生的思維仍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轉折時期,仍需要依據實際經驗或借助具體形象,通過下定義的方式獲得概念。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例1時,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實踐操作以及多媒體動態演示,把概念的關鍵性和認知結構相聯系,使學生掌握概念。
2.針對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有求知欲望,具有一定的探索意識的特點,在教學時,學生將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3.教師以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生活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信息,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嘗試獨立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講故事,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課件出示)有一天,孫悟空摘了一些又大又紅的桃,豬八戒搶著分了起來,分給孫悟空2個,師傅3個,沙和尚3個,自己4個。同學們,你對豬八戒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呢?(這樣分不公平)
(1)提問:那么怎樣分才公平呢?(把這些桃合起來再平均分,每人3個)
(2)指名匯報分法。
生1:4比2多2,從4中拿出1給2,則每份都是3。
生2:把這些桃放在一起,再重新平均分。
師:大家看,現在就公平了,平均每人分得3個桃。這個“3”在數學上就叫2、3、3、4這一組數的平均數。在生活中經常要用到平均數,今天我們就來學會平均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故事情境中引入學會內容,不僅激起了學生學會平均數的興趣,而且為一節課的順利進行創設了良好的開頭。
⊙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學例1。(課件出示主題圖)
(1)提問:他們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一樣多嗎?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強調:假設每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同樣多)
(2)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才能使他們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一樣多?
學生操作:拿出小棒,一根小棒代替一個礦泉水瓶,先按每個人收集的個數擺放,再動腦想、動手操作,使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同樣多。
(3)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為什么要把小明的2個移給小亮,小紅的一個移給小蘭呢?(因為小明收集得最多,把多的移出來補給少的)
(4)老師邊演示邊小結。
我們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移多補少法”。用這種方法可以求出他們4人平均每人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
2.提問: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先把4個數合起來,再平均分)
小結:“合”就是求出4人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分”就是把收集的礦泉水瓶的總數再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先求出礦泉水瓶的總個數,再除以4)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移一移、畫一畫、算一算,從感官上理解平均數的由來,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3.總結算法。
(1)提問:同學們能根據這個想法寫出算式嗎?
(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14+12+11+15)÷4
=52÷4
=13
(2)分析算式:我們把“14+12+11+15”的和稱為總數量,“4”稱為總份數,“13”就是平均數,也就是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關系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小結:我們可以利用“移多補少”的方式來求平均數,還可以用“先合后分”的方式來求平均數,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時,還要學會根據題目中數據的特點靈活選擇算法,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種自主探究的學會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13
第一步:引入新課:
在某次數學測試后,你想了解自己與班級平均成績的比較,你先想了解該次數學成績什么量呢?(引入課題)
第二步:講授新課:
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學一次數學測試的成績,各小組討論如何求出它們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甲小組:X==91(分)
甲小組做得對嗎?有不同求法嗎?
乙小組:
乙小組的做法可以嗎?還有不同求法嗎?
丙小組:先取一個數90做為基準a,則每個數分別與90的差為:
5、9、-3、0、0、-4、……、2、2
求出以上新的一組數的平均數X’=1
所以原數組的平均數為X=X’+90=91
想一想,丙小組的計算對嗎?
2、議一議:問:求平均數有哪幾種方法?
①平均數:一般地,如果有n個數x1,x2,……,xn,那么,叫做這n個數的.平均數,讀作“x拔”。
②加權平均數:如果n個數中,x1出現f1次,x2出現f2次,……,xk出現fk次,(這里f1+f2+……+fk=n),那么,根據平均數的定義,這n個數的平均數可以表示為 這樣求得的平均數叫做加權平均數,其中f1,f2,……,fk叫做權。
③利用基準求平均數X=X’+a
問:以上幾種求法各有什么特點呢?
公式(1)適用于數據較小,且較分散。
公式(2)適用于出現較多重復數據。
公式(3)適用于數據較為接近于某一數據。
求《平均數》教后感 篇14
教學要求: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2、使學生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統計。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意義
“1”:說一說題目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平均水深140厘米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處處水深140厘米?
(不是,是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40厘米淺)
“2”:自己看題,同桌討論。
全班交流:
你認為哪些平均數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為什么?
(1、3合理,2不合理)
二、求平均數的練習:
1、“3、4、6、7”題。
“3”:從表格里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獨立解答(1)、(2),全班交流。
看了這張表格,你還想到了什么?你還能向大家說說哪些(1)和(2)題沒能介紹的情況?
“4”:
(1)先算一算三年級平均每組植樹的棵數。
假如今天算出的平均數是11棵,不計算,你能不能判斷它是錯的?為什么?
假如是6棵呢?為什么?
看著這張統計圖,你能不能給出平均數的范圍?
(2)哪些小組植樹棵數比平均棵數多?哪些比平均棵數少?
“6”:(1)同桌討論,可以怎么估計?
介紹自己是怎么估計的。
(選取6個數據中處于較中間位置的`一個,再看看其他的移多補少后是否和它較接近,進行調整,學生有合理的方法也應給予肯定)
(2)你還能說出這個小組同學身高的哪些情況?
“7”:獨立練習。
“你還發現什么?”盡量讓學生從多角度說一說。
2、“5、8”題。
“8”:先說一說這一題的解決過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記錄、解答問題。
“5”:課堂上老師指導說清要求,課后學生完成。
三、“你知道嗎?”
舉例:歌唱比賽,評委給一位歌手打分:47、78、80、81、82、82,如果不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那么這位選手的最后得分為?
學生計算:(47+78+80+81+82+82)÷6=75
去掉以后,是多少呢?
學生計算(78+80+81+82)÷4 約為80分
看一下評委給的打分,大部分是在80分左右,75分不能真正反映這個情況,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有一位評委打分過低,所以為了保證最后的結果更客觀、公平、合理,一般在評比打分時,會去掉一個最低分和一個最高分。
教學后記:第一題學生討論十分激烈,最后還是得出了結論,下水是會有危險的,因為深水區可能會超過145厘米。由此強調,平均數在最大數和最小數的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