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精選15篇)
小組合作學習 篇1
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課程實施后,教師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但目前的小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較低。怎樣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是合作學習深入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們要知道合作學習的基本規則,知道如何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激發每一個學生積極探究與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 篇2
自從開展小組合作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活動以來,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在課堂中能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并且已經逐漸形成了習慣。這是可喜的現象,說明新的教學模式、新的學習方式已經走進了課堂,但仍舊有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后小組合作學習的道路上繼續摸索探究,下面就簡單談談仍需探究的問題。
1、分工問題:在小組內設立相應的職務,如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職務,但有時分工明確卻落實不好,主要就出在那幾個問題學生身上。讓這些問題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可以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讓組長安排紀律不好的同學做紀律監督員,讓愛有小脾氣的學生做組長等方法。那么老師對這些問題學生的點滴進步的的評價,對他們以后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分工去做自己份內的事情時,也可避免大包大攬現象,但對于其他的同學需求的幫助可以適當的幫助解決!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
2、學會傾聽和思考: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認真而仔細地聽清教師的提問,聽懂小組長的分工要求,聽明白其他同學發言的重點,不隨意打斷或插嘴。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指導思路和思考方法,從扶到放,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學生以理服人,避免無意義的爭辯。
3、學會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間的幫助遠比教師的幫助效果好,要提倡學生談自己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幫助、收獲,當小組代表發言精彩時,相關的組員也應受到嘉獎。學會欣賞,在交流中,學生既要學會欣賞自己,又要學會欣賞他人。學會相處,在組織小組競賽活動時,使學生明白只有人人參與、團結協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每個小組都是一個榮辱與共的群體,不能和小組成員友好相處或拒絕幫助都是不可取的。
實踐證明,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確有不少困難,但并非難到不能實施。只要教師以先進理念為指導,積極鉆研現代學習理論,大膽嘗試,勤于實踐,不斷完善,一樣可以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小組合作學習 篇3
新學期剛開學,我們學校無論從校園文化建設,到班級管理都有了很大改變。有人說:英語老師是最注重評價的,最會評價的。確實,在我的課堂上,我一直很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小組的評價。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它具有學生優勢互補,增加語言實踐機會的優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但是我通過實踐觀察及和一些英語教師的交流過程中,發現了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某些問題使我們英語教師感到困惑。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反思與探討。主要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沒興趣”、“沒秩序”、“沒聲音”。
一、“沒興趣”
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Part A部分有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用來鞏固操練“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He’s/She’s…… ”等句型。任務布置下去,學生覺得乏味。有的學生在完成任務似地填寫,有個學生居然說:“老師,這樣問來問去太沒意思了。”這是一種典型的“沒興趣”現象,這堂失敗的英語課讓我回顧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縱觀三到六年級的教材,像這種調查型的要求學生與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務也不少,但并非每一次都不感興趣啊!也許高段學生對這種方式產生心理疲勞感了吧?我通過反思與實踐覺得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合作內容的問題。倒不是教材內容安排出了問題,而是看我們教師能否把內容處理好、處理妙的問題。我們何不花點心思把小組合作的內容“打點妝扮”一下,使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富有創造性呢!就像一名頑皮的學生說的“來點兒新鮮的吧”。還是上述這篇合作任務,我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償試了小小的改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趙麗穎、馮紹峰、魯迅、周杰倫、徐悲鴻等學生課余經常討論的明星、名人的照片一一展示給學生。學生的興趣馬上來了。我通過微妙地調節合作的內容使學生覺得小組學習更有樂趣,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我認為,微調合作學習的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合作內容能增加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興趣的興趣。
二、“沒秩序”
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時當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到中途時,教室里出現學生大聲喧嘩亂糟糟一片的現象。我也曾見過在某些公開課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鬧哄哄的無序場面,從表面上看,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但其教學效果值得懷疑,出現“沒秩序”現象的原因值得深思。經過反思,我認為教師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沒有了解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沒有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或者沒有做好示范,或者中途缺乏引導,導致學生不清楚要干什么而相互討論,所以出現了鬧哄哄的“沒秩序”現象。
實際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方可組織好,計劃好并管理好群體。我認為,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教師除了提高自身控制引導能力外,培養得力的小組長是應對“沒秩序”現象的好策略。一班之長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樣一個出色的小組長也是教師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的好幫手。教師要善于發現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習成績好、口齒清楚、說話流利的同學當合作小組的組長。因為這些組長有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控制小組合作的局面,發揮特長顯示其小組的優勢,帶動其他組員相互合作的氛圍,以幫助教師通過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三、“沒聲音”
在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有一個比較普遍問題就是“沒聲音”,當然這指的是少數學生。他們總是沉默不語,靜靜地旁聽,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個局外人,處于被動地位。這些學生就是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我們知道,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圣的天職。我們應該更關注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通過實踐,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可以幫助在合作學習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走出困境,重新獲得成功的樂趣,使他們不再默默“無聲”。1、創設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輕松和諧的氛圍,對這些后進成員給予幫助而且不露痕跡,以維護他們的自尊,特別是高年級學生。關注他們的表現,對他們個別輔導,讓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2、了解他們的個性,發現其愛好,適時設計一些可以讓他們發揮特長的合作活動。 3、進行多維評價,保護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其學習的自信力。
以上是我對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所出現問題的反思。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合作學習不僅僅要促進知識與技能的發展,也要強調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更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只有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目標的和諧發展,合作學習才是有血有肉的,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促進學生生命全面和諧的發展,才有利于培養人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情感,培養人的合作精神,并因此形成終身參與合作的品質。
小組合作學習 篇4
小組合作學習成功與否不僅要看個人更是要看集體,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措施的得利,小組“代言人”要輪換真是恰到好處。自主--合作學習理論是依據主動發展和動機理論,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師生交流活動過程。采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正是優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活動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活動,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預期目標。而教師的評價不僅面向個體,更注重對小組集體成就的肯定,讓小組成員在激勵中感受集體智慧,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習的使命感。
其次,一堂課結束后,教師需要組織小組自評,給學生流出時間,讓小組成員就他們與他人一起工作的經歷進行反思;學生在一起評價他們的工作,描述成員在達到小組目標的過程中什么行為是有幫助的或沒有幫助的,什么行為需要繼續或改變。小組合作學習以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從而達到改善班級學習氛圍、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成績和技能為根本目標。而我們的評價活動也僅僅是個實踐和嘗試,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總結和摸索更為完善和科學的方法和經驗,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再次,小組“代言人”要輪換。每次學生的合作學習都由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學優生擔任),作為本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對于這類學生來說,能獲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會做得好些。然而對于小組內其他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呢?他們也有一種獲得尊重、獲得表現的需要。因此小組“代言人”不應固定,要進行角色輪換,尤其要關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夠的,有些自卑感的學困生。教師要用“放大鏡”去尋找學困生的長處并加以表揚,使其能揚起自信的風帆,從而主動參與小組學習,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對學優生要進行教育,鼓勵他們主動幫助學困生,在小組內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感受學習的樂。如果各個小組的學困生都能起來做“代言人”了,那么我們的小組學習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大家說是嗎?
小組合作學習 篇5
盡管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的局限,以及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實施策略還不盡到位,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諸多問題。但是,辨證看待一年級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過程,是有其積極發展的因素。
首先從教學的互動性看,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信息互動渠道呈現多向型,即教學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它不僅包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還涉及教師與學習小組的雙向交往,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交往形式,從而建構課堂動態因素互動的立體交流網絡,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其次,從教學的主體性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學生自主發展設置空間,在單位時間里,每一位學生都有均等的參與交流展示的機會。學生的感受是帶有個性化色彩的,小組交流讓不同的感受匯集與相互碰撞,必然豐富和發展每個學生的感受,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這樣使教學過程不僅成為認識過程,而且也成為交往過程和發展過程。
那么,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哪些普遍性問題呢?
1、學生參與問題。從課堂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部分小組成員沒有積極參與到互動交往過程中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學生缺乏交往心理,沒有交往的心理傾向,另一方面是學生缺乏"榮辱與共"的團隊意識,沒有認識自己與小組伙伴息息相關的聯系,把自己作為孤立的學習個體游離于小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技能造成的。
2、學習成果問題。從課堂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組合作交流后的班級交流,小組成員反饋的學習成果還不是群體學習的成果,還局限在個體的學習成果,因此在班級交流過程中難以聽到:"本小組經過交流,我們認為……"的群體成果匯報。究其原因由于學習能力的限制,小組成員或小組長還不能很好的整合每個成員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
3、教師角色問題。從課堂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的巡視,并未很好的擔當合作學習"引導——參與"的角色,只是蜻蜓點水地接觸部分小組,起到維持班級小組交流秩序的作用。教師整體調控和蹲點參與還是個難以解決的矛盾。
面對一年級以上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下面談談應對的一些措施:
一、激勵交往熱情。
合作學習論認為,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借助課程內容這個重要中介而進行的認知、情感態度諸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教學目標上,要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針對一年級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缺員參與的問題,教學要多方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嘗試:一是創設交往情境,讓學生入境生情,產生良好的交往情緒,從而主動地參與交往。如北師大版第一冊《家》的教學,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同學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能在小組這個快樂的小家里說說自己的家嗎?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動起來,說起來,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交往。實踐表明,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游戲情境、交際情境都是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變評價方式。教師對小組合作交流的評價,除了對小組成員個體的評價以外,更要注重對小組團體交往過程的評價,進而激發學生的小組榮譽感。另外采用小組互相評價,激發組際之間的競爭意識,營造組內的互助合作氛圍。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全員參與。
二、培養交往技能。
小組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出現在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開始組織實施時,學生因缺乏方法而顯得生疏,難免會出現亂說亂叫,秩序混亂等狀況。因此,要有效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說明白",小組合作交流,每個成員都有說的機會。一年級許多學生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急于脫口而出,有時是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話又回話重說。所以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先想好再說,學生經歷內部語言的加工再外化表達,就可以逐漸把話說明白。還有"認真聽"的培養,小組成員在交流時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說的意思。在實際課堂上我們發現許多一年級學生聽的習慣特別不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比如學生靜靜地聽老師讀五個詞語,然后再按詞語順序說出這五個詞語。也可以請同學說一句話,聽完之后讓同學來復述。這樣應用多種方法,逐漸讓學生形成聽的習慣。為了使小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們可以要求小組成員商量、安排學習伙伴的發言順序,引導學習小組的伙伴互相評價。當然,學生交往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只有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小組合作交流的質量才會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目標導向的活動,強調課堂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交往,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因此,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盡量提供適量的交往機會,不要老是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剝奪學生交往的機會。教學中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識。在這方面許多實驗教師的做法值得借鑒。
(1)在交往中識字。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聽讀識字的過程中,通過聽與問的途徑自學生字,有條件的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提供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的機會,這樣學生在互聽互檢的形式下交流,每個人把認的字讀給伙伴聽,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組里的伙伴給予提醒再認一認。如此一來,學生在小組內互教互學,其樂融融,教師則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針對難認的字再重點指導,提高了識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一年級學生收集圖片資料的好習慣。由于每個學生收集的途徑各不相同,收集的質量也有差異。班級教學時教師安排學生小組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在伙伴的欣賞中體驗收集資料的快樂。還有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動物的叫聲?"學生在交流中再現生活積累,促進對已有生活經驗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讀、互說、互問、互評、小組表演、小組游戲等都是學生交往的機會。只要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的機會,小學合作學習將成為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
總之,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自主探討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識的生成。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善于總結,合作學習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 篇6
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既能發現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揮團體的合作精神,這對于我們初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有的課堂學生看上去非常活躍,但它只來自一部分學生,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說,難于用語言表達,教師要耐心扶助,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還可努力創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動腦欲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讓學生在小組中敢想,敢做,敢說。
2、要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 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課桌碰得咚咚響,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讓學生簡要記錄別人發言的主要觀點,并與自己的意見相比較;二是開展道德教育,使學生明確不認真聽取別人意見,是一種不禮貌行為,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逐步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3、要培養學生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
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語文知識同樣也離不開實踐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
首先,要培養學生善于動手的習慣。很多語文知識都是通過查一查、畫一畫、拆一拆、寫一寫、練一練等動手實踐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動手操作實踐,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實踐的習慣。
其次,要培養學生把實踐與思維結合起來的習慣。實踐操作活動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
第三,要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操作活動,更要體現合作意識,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教師在指導操作時,要有意創設有利于合作的活動,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完《陳太丘與友期》這篇課文后,我要求學生制作一張手抄報,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組合作,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小組合作,他們有的畫畫,有的找資料,各顯神通,完成速度快,質量高。多進行類似操作,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合作操作的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做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針對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下,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具體如下:
1、識字及詞語等基礎知識合作。
在預習生字后,我常常請學生在小組內匯報生字預習情況,如生字讀音難點,字形難點。當教完這一課的生字后,我常常讓同學們兩人一組進行合作,檢測剛學完的生字。一人來解釋,發表見解,另一個學生檢查、糾正。學完課文后,再小組合作開始默寫,一個報生字,其余五個寫,最后再互相批改,并及時訂正。另外,我還鼓勵、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識字。每天為學生提供3分鐘的小組交流的機會,組內成員逐一匯報,相互溝通。
課外,我還讓學生通過合作積累詞語。如上星期我請學生找描寫冬天的優美詞句,各小組進行分工,有的找寫天氣的好詞好句,有的找寫樹的,還有的找寫草的,......然后通過小組交流積累了各種描寫冬天的詞語。
2、朗讀合作。在指導課文朗讀的時候,根據 課文的特點來確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對話的課文,比如《羚羊木雕》,我
小組合作學習 篇7
合作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它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學中,教師常常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一設定目標,如討論、演唱、合奏、創作、游戲等。它不僅可以使教學民主化,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而且也能增加學生的信息交流量,使傳統的信息傳播網絡化,擴展學生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及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到教學中。音樂學科也在積極努力做著這方面的嘗試,我們音樂教師也應對這一“課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與反思。那么“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怎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呢?
我在音樂學科教學中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發現“熱鬧”的場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積極效果,51%的同學小組合作學習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則是在浪費時間,毫無功效。例如,在教學中有下面一個片斷:
在聽賞美妙的人聲《閑聊波爾卡》(七年級上冊)時,我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析對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達出來,例如,畫畫、一首小詩、圖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我身邊的一個小組在認真地研究著,討論著,由于意見不一,爭得面紅耳赤;離我視線較遠的地方的一組,四個女同學在認真地討論著,兩個男生在嬉鬧,還有一個女同學坐著悶聲不響;其他的小組表面看來很認真,但不知合作的結果如何。
十分鐘后,小組學習結束。各小組開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組有形式但無內容,有的有內容但形式單一,由此可見,剛才學生的合作學習是失敗的。那么,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內容、合作態度、合作時間等。如何提高和改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合作價值
形式為內容服務。為了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主動,使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設計適合多人合作學習的活動和作業。首先,必須有合作價值,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些活動和作業或是引人入勝的場景,或是令人興奮的刺激,或是讓人困惑的問題,或是可以預見的成就。其次,我們在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時,應該注意內容含量不宜過小,如果單*個人力量就能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內容難度要大眾化,過難容易冷場,或者導致只有少數人的真正參與,而且,創作活動不宜出效果,過易會使學生無須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維價值的合作,沒有什么意義。
2、合作學習的態度要誠懇,要有集體協作的意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發現他人的優勢,學習他人,悅納他人,完善自己,學會與他人合作,形成一種情感同化的態度,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卻發現,有些小組的學生雖然面對面地坐在一起,卻各忙各的事,無法交流,不會合作,小組學習如同虛設。那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其主體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狀態制約,認識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是逐漸發展提高的過程,學習行為需要監護、引導和規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閑聊波爾卡》中的小組合作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是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合作。因此,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制定選擇小組活動規則,探索小組學習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明白聆聽別人的發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指導小組長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組織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給其他班學生欣賞《閑聊波爾卡》時,改變以往的小組合作方式,在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談談對樂曲的感受時,讓學生采用“任務分割,結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參與。有的可以從情緒上談,有的可以從速度、力度上談,有的可以從節奏、旋律上談,指派一名學生記錄大家的發言,然后代表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協同作戰、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結束時,教師在評價學習結果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評價小組合作的能力。以此經常提示、強化,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使他們真正懂得,不是聰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別人的意見,與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進而不斷提高“小組合作”的質量。
3、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分
現在,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遺憾:學生剛剛進入角色 ,學生的思維剛剛展開,所研究的問題剛剛有所深入,教師便偃旗息鼓,終止大家的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因時間的不充裕直接制約了其深入展開。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使用得當,在教學中確實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意識到,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決不是萬靈丹,一服馬上見效,它通常需要花長時間苦練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學科知識之外,要設計良好的合作學習教案或教學活動,還需要有很好的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基礎,整合成良好的教學專業知識。
小組合作學習 篇8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為學生在小組中可以通過表達、交流,將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材料、思維方式、思維成果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還可以通過組與組之間的交流,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共享。
如教學“觀察鯽魚外形特征和內部主要結構”時,將學生分成4組去做“探究魚的各種鰭在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的實驗,每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第一組,剪去背鰭和臀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背鰭、臀鰭在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第二組,剪去尾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尾鰭在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第三組,剪去胸、腹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胸、腹鰭在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第四組,剪去所有的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魚鰭在游泳時所起的作用。各組得出結論后向大家匯報,再組織學生在組間交流觀察。在實驗過程中,人人有事干,個個有收獲,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熱情,而且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師生角色得到了轉換,教師僅負責課程的設計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參與其中,還能針對學生的問題和困難適當進行引導,更多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火花。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消除了過去學習中的緊張、枯燥、厭煩的情緒,體現了學習的“易”、“趣”、“活”,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
小組合作學習 篇9
新課程倡導了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別于傳統教育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
為了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少數學生爭臺面,多數學生做陪客”的現象,我們在教學中引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何克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這是走進新課改后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我談以下幾點想法:
一、考慮是否必要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只有與實際的教學效果結合起來才能評價是否必要。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對學生認知水平、學習特點、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和資源作深入細致的分析,對課上要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個估測:為什么這節課(這個環節)要用小組合作學習?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決哪些問題?什么時候進行?哪些內容適合班級集體教學,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個人自學?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所選擇,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避免“把所有雞蛋放入合作學習之籃”,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二、把握恰當時機
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共同參與探究、討論,相互啟發、互補,以集體智慧解決個體無法解決或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產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再安排合作與交流,可能更有實效。同時,學生要參與小組討論或研究時,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這樣,學生的個人力量才能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出來,學生也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
三、讓學生學會傾聽
教學中,我們常看到:當一個同學發言時,還有許多同學舉手,嘴里不住地喊著“老師,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斷別人,大聲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也是非常必要的。傾聽是對發言者的尊重,只有熱情傾聽他人發言,才能使發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歡迎的。相反,有人發言而無人傾聽時,將極大地挫傷發言者的積極性。同時,傾聽別人發言能使自己從中得到啟發,以觸類旁通,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倡導學生“多思”。
小組合作學習 篇10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以學習目標和任務為導向,以設疑、常識、引導、體驗、比較、探究為基本方式,講求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小組學習這一形式,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并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提供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主體性,主張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的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合作學習可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學生學會共同生活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課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的學習目標將小組成員的個人利益與小組的集體利益緊緊地聯系起來。為了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使小組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和諧的氛圍中。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生對他人的了解和對相互依存的認識;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體現了現代社會需要的團隊合作精神。
小組合作學習 篇11
自從聽了縣教育局徐主任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后,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班級的小組建設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以及與任守昌老師的探討,我初步打算在班內實行以下幾點小組管理的細則:
一、本著“事事有人做,人人事做“的原則,由各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牽頭,把檢查作業,課堂得分的記錄及各科的特色作業的檢查等工作,分別落實到小組內各成員,班內不再做統一要求,各小組長要各司其職,恪盡職守,相互監督。
二、為調動各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每個小組都必須樹立“不放棄,不拋棄“的理念,不讓一個成員掉隊。要將課堂展示的機會均勻地分到每個小組,在學生回答問題、黑板展示中,能做到講解清析,能很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且能做到聲音宏亮,口齒清楚,充滿自信者,A類學生每展示一次加1分;B類學生每成功展示一加2分;C類學生每成功展示一次加3分。各小組長每天將各成員在各節課中的得分情況匯總到合作小組成員得分表中。各小組長一定要做到認真、公平、公正記錄每一個成員的得分情況。并于每周五的最后一節匯總到班主任。
三、在上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小組合作學習的題目,各小組長一定要認真組織本組成員認真的完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于問題答案的形成,應該充分調動小組的每個成員的積極性,特別鼓勵B類和C類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在形成答案的過程中要先聽取這兩類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答案合理就應該采納并對該成員進行鼓勵,其它成員可以采用鼓掌或口頭贊揚的方式對其鼓勵;同時為該生記相應的得得分。
四、以這兩周為起點,將八年級上學期的期未成績作為參照,在本次期中考試中,學生個人在班內每進步一個名次,A類學生得3分;B類學生記2分;C類學生得1分。各學習小組內,成績能進入年級前10名的學生加5分/生;11——20名的學生加3分/生;21——40名的學生加1分/生。
五、針對組內成員學習不主動,合作不積極,像上課隨意說話,吃東西、睡覺,看與學習無關的書籍以及早退、遲到、曠課等違紀情況,根據實際,一并給相應小組扣相應的分數。
小組合作學習 篇12
葉瀾先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有感于此,又借小課題研究的東風,我對上學期以來小組合作的情況作了許多的反思,現匯報如下。
的確,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優點多多,它有著傳統教學那種單一單向的教學方式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不再跪著聽課,教師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學生由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轉變為相互協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參與欲提高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拉近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合作學習有利于因材施教,彌補了教師由于班額大而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不足,實現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及實踐和發展的目的。
一、試卷講評中小組合作的應用
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我的兩個班的成績還可以。這讓我越來越有自信,和孩子們的關系也更加融洽。看著即將講評的試卷,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分組討論,在組長的主持下,化整為零,效果應該不錯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題盡量平均分到十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氣氛出奇的活躍。學生能充分發言,每個組完成幾個題,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多大的負擔,完成組內的任務后,還可以討論其它題。我注意到連平時不愛發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勵下,也下位去請教組長該如何講。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給兩個弱的組員講題。更讓我吃驚的是,組長的能力遠在我的意料之外,他們能夠根據小組成員的情況,恰當選取發言的同學,既不過分偏愛成績好的同學,也不冷落學困生,真正照顧到了大多數。從這節課,我嘗到了甜頭,今后會在課堂上分別布置不同層次的討論交流問題,讓他們活躍下去。課堂應該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李炳亭語)。要說不足應當是重點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問題處理不細致。
二、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
教學《中國石拱橋》時,我初步讓學生小組活動解決,看能否提高課堂效率。首先生讀10分鐘課文,找一生解釋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幾個問題小組討論。
1、石拱橋的特征。
2、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這兩個問題比較簡單,我讓5、10兩個小組來完成。剩下的三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難,我決定以正副組長為中心來討論。17班完成度較高,18班由于學生水平差距大,課堂進展磕磕碰碰。總結起來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回答問題聲音不夠洪亮,影響全班同學的收獲,另一個是組長的帶頭示范作用不強。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如何及時檢測,發現問題,是下一步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教讀《故宮博物院》,我繼續分層教學,我出示六個問題,前三個簡單的問題由大組中較弱的四人小組來討論解決,這個組有一個總負責人,是這個組的副組長,后三個問題由正組長組織討論。在展示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新鮮度,每個小組由正組長主持,他負責選擇組員展示討論結果。17班的學生表現棒極了,組長們很知道調動組員的積極性,簡單的問題由成績稍差一點的同學來回答,有難度的問題由程度稍好的來答。崔雨這一組,竟然讓課堂很少發言的司亞龍來說,這次他說得很完整,聲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我初步嘗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甜頭,教師課堂上講得少了,學生說得反而多了,并且學習積極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附六個問題:
1、文章介紹了故宮哪些內容?用文中一句話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作用是什么?
3、跳讀課文,說出文章寫了故宮哪兩部分。
4、精讀第6段,說出說明順序及方位詞。
5、文章詳寫的是什么,略寫的有哪些?為什么這樣安排。
6、找到文中說明方法,說說其作用。
三、語文活動課合作之風正育人
兩個班的課代表觀看完“古詩詞知識比賽”后,恰好我們正進行《水滸傳》的閱讀,我安排學生組織了一次“《水滸》知識大比拼”活動。由于前期準備比較充分,課堂節奏進行地有條不紊,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17班結束后,都文通抱著隊友哭起來,原因是他們小組的分數太低,覺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況。我就此教育他們,活動的目的不只是分數,一切活動都是育人,通過此活動也告訴大家,凡事要講規則,沒有規則這個活動就不會成功進行下去。18班馬方旭活動結束后找我:“老師,我和邵光哲商量隊長(誰當隊長)的問題,結果紀律委員就給記下來了,我控訴,這不公平!”我問他:“你們是在什么時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時候。”“那不就結了,時間不對,這個工作應該是在課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說:“老師,我們組成員都著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點,今天上課前,組員都在那里背,我以為我們組要倒數了,沒想到成績會這么好,他們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學生在此次活動中,仿佛都有話說,我真高興,相信下一步《水滸傳》的閱讀工作就好開展了。多給學生發言表現的機會吧,他們會帶給你意外的驚喜。之所以從前上課老師累,學生困,是因為老師不放手,學生不說話,把話語權還給學生。不是現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現在的課堂需要改。今天的收獲很豐富,我受益了,相信學生更是。這個冬天不冷,我收藏著快樂和果實,真幸福啊!
另附詩一首
偶得
無聲東風邀萬物,多情楊柳展新條。
冰河淙淙把歌唱,學子莘莘讀書忙。
園丁欣然此中行,個中辛勞暮將曉。
待到滿園蜂蝶舞,猶自千里夢逍遙。
以上是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粗淺看法與體會,希望能對我們各位教師有所啟迪與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 篇13
小組合作學習對當今課堂教學改革而言,其意義是很大的。特別是一年級的課程,經常要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但對于剛剛入學的小朋友而言又是那么的困難,所以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形式上的小組活動,沒有實質的合作;只聽或看一位好學生的操作或發言,沒有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缺乏合作學習的足夠培訓,不知道怎樣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學習。所以現在的合作學習還有很大的缺陷。
(一) 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低年級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及時提醒和指導每個組的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和交流。
(二)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在小組活動中還容易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這種情況比班級授課制更為嚴重。班級教學中學生都面向講臺,教師很容易發現學生是不是在認真聽課;而小組學習中,學生圍桌而坐,教師不容易發現學生開小差。
(三)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
在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學生的性格自私、獨立,所以造成了這種現象。
(四)班級人數過多,不利于分組活動
我聽過的合作學習課,大部分是6人一組,每個班8~9組(因受條件的限制即分組比不分組占的空間大),個別情況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來上課。這給小組合作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一般來講,班級人數在50人以下,比較容易分組且易于管理;人數過多,不好分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學校是按班級固定教室,這就給小組合作學習帶來很多不便,因為有很多課不需要小組合作學習,一個班級的桌椅在課間休息的幾分鐘里重新布置是不現實的。
合作學習和小組討論是新課程里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有待于我們老師在實踐中深入地探討和研究。不僅僅是要有理論的支持,更要有實際的操作。
小組合作學習 篇14
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我們經過努力實踐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理念,總結出了“自主預習+合作互動+當堂檢測+反饋評價”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應用已在我縣初見成效。
一、成功實施該模式的要素
1.優化組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依據學生的性別、個性、學習能力、興趣特長等,四人為一小組。每五、六周改變一次編組,輪換組長,給每個學生創造相同的機會。
2.分工合作。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組內成員在一個組里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3.團結互助。讓學生懂得自己與小組同學是浮沉與共、休戚相關的,自己的成功有賴于整個小組獲得成功。
4.正確有效。對不同特點的學生、不同的學科,甚至是同一學科的不同學習階段,合作學習的實施不應千篇一律,必須實施多樣化的合作學習策略,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情境。
二、成功實施該模式的教學策略
1.課前準備,明確目的。在實施該模式的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先自主預習。在充分預習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努力完成課文所涉及的顯性問題和隱性問題,包括課本中的課后練習,練習冊中的相關題目,并把不會、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寫進“問題生成單”以小組為單位上交給任課老師。
2.創設情境,合作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接下來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生成單”與小組同學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形成“小組問題生成單”,由其他小組同學幫助解決,老師只是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
3.引導歸納,全班交流。小組或團隊內部進行合作學習之后,教師讓每個小組或團隊的報告員代表本組或本團隊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教師了解每個小組或團隊中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或團隊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或團隊介紹解決辦法,進行小組之間或團隊之間的交流。
三、成功實施該模式的效果
1.課堂煥發了生命活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過交流展示,課堂因學生的自由活動而變得具有活力。
2.小組教學顯現成效。小組合作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化整為零”,這樣“小組合作教學”將分層教學推向了極致,開創了分層教學的全新局面。
3.教師工作狀態的轉變。由于小組合作教學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課題體系,同時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所以教師始終會處于一種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收獲的狀態之中,教師的興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發。
“小組合作學習”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模式,但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它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合作”二字,對于未來的社會、21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未來的課堂可能更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其作一些思考,哪怕是一點點收獲,也是有價值的。
小組合作學習 篇15
為了深入推進“高效課堂”活動,切實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這學期,我在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今天,我進行了語文課堂小組合作的實施。首先我給學生們講解了小組合作的意義及對我們學習的巨大的作用,學生都很興奮,也很樂于參與這種自主式的學習方式。看到學生的反應,我心中暗喜,看來自己的努力沒白費,學生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很買單。然后我按照小組合作方案,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我班共48人,每組六人,共分了八組。
讓后我在每組中選出了組長、副組長、聲控員、記錄員、監督員等。并下發了預習提綱,請學生晚上按照預習提綱回家預習,第二天早自習由組長檢查預習情況,并根據情況進行匯報。根據各組的表現對各組進行評價,完成情況好的組獎勵星星。一切布置完畢,我認為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但是,第二天的情況簡直就是給我當頭一棒啊,經過組長匯報班里竟然60%的學生沒有預習,按照提綱提的問題也是敷衍了事。當時我真是火冒三丈,對幾名沒有完成預習的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在接下來的課堂上由于學生沒能按我的預期預習好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效果是可想而知。
下班后回到家里,我平息了自己的怒氣,心平氣和的反思這節課,反思這次課前預習失敗的原因。究其原因也不能全怪孩子們,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夠自己預習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何況5月正是農村農忙季節,家長們都忙著春耕沒有時間照看孩子寫作業,三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差,加上這是第一次進行自主學習,可謂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自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反思自己還是心太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以后在小組合作的研究中我一定要靜下心來,用自己的耐心,細心,恒心來戰勝所有的困難,讓學生慢慢的掌握小組合作中的各項技能,讓他們不斷的成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我的教學目標“授之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