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學生的提問(精選2篇)
善待學生的提問 篇1
問題是推動創新的原動力。“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小者則小鳴,叩之大者則大鳴。”鼓勵學生提問題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怎樣才使學生提問題,提有價值的問題呢?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師提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變“學答”為“學問”。通過“自學——提問——驗證”的方式啟發學生多提問,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當然,教師應該為學生每一個提問而感到由衷得高興,應該默認個別學生“懂裝不懂,無問找問”的質疑行為。一旦學生提問了,起初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作出合理的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與自信。因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從中閃現出創造的火花,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從中體會到了發現與探究的樂趣。特別是有思維含量的問題應視作珍貴的禮物,當作教學高潮的來臨,也往往是這些問題能幫助教師拓展思路,調整教學。
善待學生的提問 篇2
筆者曾聽過一位教師講授《偉大的友誼》一課,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斷讓我感觸很深。
教學中,這位教師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之后,啟發學生提問。其中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插圖中哪個是馬克思?”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顯然,學生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太沒價值了。然而,老師頓了頓,笑著對全班同學說:“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呀,哪個是馬克思呢?”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這時,老師繼續說道:“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來。”學生一個個提起筆邊讀邊批畫,有的還小聲議論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只只小手陸續舉起。答案出來了:同學們一致認為那個頭發梳理得整齊的是恩格斯,頭發、胡須銀白的是馬克思。有的說,因為馬克思長期流亡在外,家里很窮。恩格斯經商,十分富有。有的說,馬克思由于操勞過度,顯得老,況且比恩格斯去世得早。有的說,文中的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里討論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問題,從圖中的房子和他們坐的位置可以看出……
從這個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教師對待學生提問的態度。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老師沒有像學生那樣一笑了之,更沒有說出“這還用問嗎”之類的話來,而是首先鼓勵那位學生,然后加以正確引導。這不僅讓那個提問的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給全班學生提供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由此我想,。這里的“能”包含著愛提問、敢提問和會提問。愛提問是會提問的前提。一個學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太沒有價值而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就會不敢問,也就談不上愛問,更談不上會問了。學生由于敢問、愛問,問得多了就會發展到會問。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才敢問、愛問;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才會問。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問才能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這不正是當今教育之所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