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二年級《用數學》的課后反思(精選2篇)
教學二年級《用數學》的課后反思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執教的用數學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三冊P59的內容。
新的課程標準對“用數學”內容的呈現,注重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事物和事例設計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是《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要求。
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為學生創設發現數學問題的情境,組織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收集數學信息 根據數學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觀察,初步提出問題。還要注意緊密聯系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一. 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播放《大象運木頭》的童話故事,讓學生從畫面中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匯報解決的方法,學生自由提問。在此環節中,重點強調乘法的含義。讓學生在思考中,在師生交流中,明白題中的數量關系,明白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二 .新課
課件出示動物聚會的圖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先讓學生自己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 .實踐練習
設計了兩個情境:1、 小兔子采蘑菇 學生根據圖上的信息自己提問題并獨立列式計算。使學生逐漸清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 肯德基的圖片
學生很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對這個情境比較感興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擴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和解決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拓展練習
學生聯系身邊的事,自己編一道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再次回到完整的用數學形式,真正提高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時,應注意指導學生看圖的方法。教師的語言有時不夠簡潔,有些地方處理的過于草率等。希望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教學二年級《用數學》的課后反思 篇2
小學數學第一冊《練習十九》中,“用數學”解決簡單問題,與以往的“用數學”相比,難度有所增加。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需要學生自己收集。而且圍繞問題,鼓勵學生找出不同的已知條件,從而顯示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教科書第109頁的第四題上,已知其中一個條件:水里有8人,讓學生求“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很快就找到了要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條件,從而將這道題目完整地表述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從而列出算式:“8+6=14(人)”
很快,有學生發現了用其他角度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將這道題表述為:“帶游泳圈的有12人,不帶游泳圈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從而將算式列成:“12+2=14(人)”
接著,又有孩子說:“參加游泳的男的有8人,女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8+6=14(人)
我肯定了孩子們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我看到有個孩子還高高地舉著手,我請她站起來,她說:“游泳的大人有1人,小孩有13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13=14(人)”我大聲地表揚她,并請她坐下。她卻說:“老師,還有啊:戴浴帽的有1人,不戴浴帽的有13人,一共有幾人?列式跟剛才是一樣的。”
我會心地笑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有時,連老師都沒有想到的,他們卻先想到了。讓我們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多給他們一點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多給他們一次發言的機會,他們一定會用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呈上令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