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合作學習(通用16篇)
關于合作學習 篇1
轉變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已在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得到運用。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這說明,教師已經在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這樣一來,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就抹殺了。
怎樣才能有效的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呢?我認為,只有在學生有合作需要時,讓學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物體分類》時可以這樣做的:教師提出要求:想一想,把你帶來的物體分一分,你打算怎樣分,為什么?教師剛說完,學生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帶來的東西太少了,根本不用分,也沒有相同的物體。“要是幾個同學一起分就好了。”一個學生提出來,其他學生也一起附和。教師同意了。于是坐在一起的幾個同學馬上圍在一起,把各自帶來的物體堆在一起,看著那么多的物體,他們高興極了,積極發表意見,有的說,可以形狀的不同來分;有的說,可以按顏色的不同來分;有的說可以按大小的不同來分;還有的說,可以按新舊不同來分;……。商量好了分的方法,學生們分工,立即動手。當教師再把要求重說一遍時,孩子們都興奮的舉起了小手。
在這里,教師順應學生合作的內在需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體會到合作的益處,又掌握了一些合作的方法。在組內交流中,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方法轉化為共有的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發展
關于合作學習 篇2
新課標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是國家對未來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并且心理學研究表明:“同齡人之間的心理溝通是最高的。”
我認為合作學習無疑體現了這些思想理念。合作學習,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審美情感上的愉悅,感覺輕松自如,從而喜歡美術學習;它讓學生思維活躍,創造性得到有效的展現與培養;它促使學生積極承擔各自責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共同成功,提高合作意識。
《橋》的設計,改變以往美術課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而體現了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特征:合作學習——這一世界教育的新特點。通過觀察、調查、欣賞、探究,讓學生對中外各橋、身邊的橋及橋梁的種類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認識,并將學生喜歡的作業形式引進課堂,使學生在合作中創作更多優秀的作品,促進了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關于合作學習 篇3
內容摘要:合作學習是本次語文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通過合理的分組,教師合理的引導,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能夠很好的提高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提高 語文 合作學習 有效性
合作學習(又稱小組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
但是在具體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精神實質的正確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影響了這種學習品質的提升。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成為點綴,完全是調節課堂氣氛,贏得評課教師彩聲的必要手段,為討論而討論。新課程施行以來,我就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參與面,如何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嘗試。
一、通過合理的分組,在小組成員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
按座位組成的小組,是較為常見的組織形式,但這樣的合作小組,座位與成員相對固定,容易形成優秀生主宰,學困生長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養成依賴的思維定勢的情況,難以保證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組活動的變通性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提高異質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一個途徑。我是這樣變通的:
優等生帶領 優等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領頭羊和組織者,除自己積極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外,更重要的是能組織組內成員圍繞目標共同學習,歸納成員的發言要點,鼓勵中等生暢所欲言,與他們交流自己的觀點;教會學有困難的同學生先學會傾聽他人發言,理解要點,繼而嘗試提出自己的理解,營造小組融洽的合作氛圍,使組內各層次的成員樂于接納對方,又快于傾吐自我,使學習小組真正成為學習的共同體。如《湖心亭看雪》第二課時,在同柳宗元的《江雪》作比較時,體會兩篇文章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對部分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全班交流,通過幾個優等生的回答也能很快地得出結論,但是對于另外的一些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我采用優等生帶領小組學習的方法。通過他們在學習中的示范和幫助,大部分同學們都能體會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中下生優先 由于學習基礎、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對接受新知識、歸納分析等學習任務時,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準備的時間。如果一味地強調優等生的作用,無視這種“時間差”的存在,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在優等生的滔滔不絕中放棄了主動學習的權利和機會,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就無從談起。
面對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教師在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時候,充分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一些準備時間相對較為充裕的任務規定為中下等生優先,讓他們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有機會優先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學習成果,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體驗。例如學習《岳陽樓記》這篇古文的前一周,我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各顯神通,利用多種途徑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了這篇流傳千古的文章的嗎?你能搜集到有岳陽樓的資料嗎?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愛的曲子配樂朗誦這篇古文嗎?你有哪些獨特的記憶方法記住詩中的生字?并要求課內交流時要以中下生優先。這些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支持,學習的積極性高漲。他們通過找讀物圖片,上網,逛書城等多角度搜集了有關岳陽樓的資料,作者的生平簡介,古文的創作背景等,在搜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把古文讀了又讀,輕松過了生字關。在之后的課內交流中,這部分學生由于有了充分的準備,對內容有了較大的把握,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加上有優先的機會,交流時,他們率先興致勃勃地向小組成員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結合自己的疑難問題傾聽他人的意見。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成員分工匯報 語文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特色的學科,它為多層次地開展合作小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異質合作小組的成員組成,是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混編。教學時可將具體的學習任務分解,明確指定給相應的小組成員。每個成員必須各自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并有機地將各自的學習成果組合后,圓滿達到學習目標。匯報時每人負責闡述自己負責的那個部分,并力爭將這個學習成果融入整個學習小組的成果中,為提升整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水平而努力。
分工匯報是學生學習進程中知識建構的過程,他們除充分準備自己的任務之外還需認真傾聽、組合、分析他人的意見,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擴展知識。如《雷電頌》一課,我在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時,把學習任務拆分成三個層次,分別交給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第一層次學生思考:舉例說說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第二層次學生思考:說說風、雷、電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三層次學生思考:與以前讀過的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相比,本文這種抒情方式有什么特點?組內三個層次的同學在各自學習的基礎上分別向同組成員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綜合他人的信息。通過分工匯報,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的“作戰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同水平合作 語文教學中的目標應該是多層次的,是分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有的目標需要全員掌握,有的則針對高層次學生的進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顧較低層次學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組的組成,也可以在一些問題的解決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優優合作”,由于優等生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因而他們能夠適應并且也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夠使他們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差差合作”,如果我們不加辨別的單一的使用交叉合作的話,容易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使他們形成全盤接受的消極心態,進一步地扼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種學習任務的時候,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相互組合,由于基礎相同他們反而能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
采取這種合作小組學習,教師首先要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據各層次學生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的不同進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組,開展學習活動。這樣的合作小組,根據具體的學習目標應運而生,沒有固定的位置,也沒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組建,比較靈活。這樣的合作小組,由于水平相近,活動時彼此之間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小石潭記》第二自然段,我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仔細品味,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這種景致。此時,我采用同等生合作的方法組織小組學習。對于“差差合作”小組是要求根據課文中的相關內容,有條理的回答即可。對于“優優合作”小組,則要求以課文內容為基礎,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的感受。這樣不同層次的要求,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組內、組間的交流進行優勢互補。
二、合理引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較差,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挑戰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習小組中的每個成員明確在小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組合作學習前給出小組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中不僅要求這個小組能完成某個任務,還要求全體小組成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進步,從而使小組成員不僅自己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還能盡力幫助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證合作學習的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充分的時間作為保證,那么小組討論,只能是組內優等生的“一言堂”,會剝奪大部分學生思考的時間,使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受挫,使合作學習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實效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給予大部分學生足夠的思考、合作的時間,重視生生互動,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這樣一來,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彰顯,自然會產生求知的欲望,會將學習當作樂趣,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界。總之,只有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時間,才能保證合作的質量。
第三,要充分發揮小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無法一一顧及,這就需要學習小組中有一個核心人物來組織學習小組的學習行為。這個核心人物在開始的時候,可以由教師指定組內的優等生,也可以由學生群體認定,或是由學生自發認定(同等生合作時適用)。這個核心人物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組織組內的成員有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每個組員都有表達的機會,避免個別學生獨占時間。要善于引導組員傾聽其他人的發言,并從中鑒別哪些看法與自己相同,哪些與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要善于總結組內成員的各種不同意見,在全班交流中擔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果。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教學評價強調的是常模參照評價,關注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數排隊,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惟一標準,脫離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夠取得分數意義上的成功,而大多數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有鑒于此,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將常模參照改為標準參照評價,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尤其是“基礎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說是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和創新之處。所謂基礎分是指學生以往學習成績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則是指學生測驗分數超過基礎分的程度。引入基礎分與提高分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為所在的小組贏得最大的分值,指導學生的著力點定位在爭取不斷的進步與提高上,自己與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比自己過去有進步就算達到了目標。另外,為了體現評價的公平性,合作學習還注意根據學生以往的學業成績表現和測驗成績,安排優等生與優等生一起分組測驗,差生與差生一起分組測驗,中等生與中等生一起分組測驗,有時候測驗的難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測驗組的每個成員的成績都與原屬小組的總分掛鉤,優等生小組的第一名與差生或中等生小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這種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合作競爭,公平比較其貢獻的做法,最終會導致全班學生無一例外地受到獎勵,取得進步,并由此走向成功。
總之,合作學習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在合作精神和學習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和同仁不吝指教。
參考文獻:
王坦.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 中國教育報,1995—12—29.
陳燕.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杭州大學教育系1997年教育學碩士論文
盛群力.個體優化教育的探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潘涌.語文新課程與教學的解放 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
關于合作學習 篇4
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既能發現與自己不同觀點的解決問題方式,又為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發揮團體的合作精神,這對于我們初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有的課堂學生看上去非常活躍,但它只來自一部分學生,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說,難于用語言表達,教師要耐心扶助,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還可努力創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動腦欲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讓學生在小組中敢想,敢做,敢說。
2、要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在聽課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 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課桌碰得咚咚響,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讓學生簡要記錄別人發言的主要觀點,并與自己的意見相比較;二是開展道德教育,使學生明確不認真聽取別人意見,是一種不禮貌行為,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逐步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3、要培養學生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
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語文知識同樣也離不開實踐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
首先,要培養學生善于動手的習慣。很多語文知識都是通過查一查、畫一畫、拆一拆、寫一寫、練一練等動手實踐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動手操作實踐,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實踐的習慣。
其次,要培養學生把實踐與思維結合起來的習慣。實踐操作活動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
第三,要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操作活動,更要體現合作意識,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教師在指導操作時,要有意創設有利于合作的活動,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完《陳太丘與友期》這篇課文后,我要求學生制作一張手抄報,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組合作,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小組合作,他們有的畫畫,有的找資料,各顯神通,完成速度快,質量高。多進行類似操作,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合作操作的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做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針對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下,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具體如下:
1、識字及詞語等基礎知識合作。
在預習生字后,我常常請學生在小組內匯報生字預習情況,如生字讀音難點,字形難點。當教完這一課的生字后,我常常讓同學們兩人一組進行合作,檢測剛學完的生字。一人來解釋,發表見解,另一個學生檢查、糾正。學完課文后,再小組合作開始默寫,一個報生字,其余五個寫,最后再互相批改,并及時訂正。另外,我還鼓勵、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識字。每天為學生提供3分鐘的小組交流的機會,組內成員逐一匯報,相互溝通。
課外,我還讓學生通過合作積累詞語。如上星期我請學生找描寫冬天的優美詞句,各小組進行分工,有的找寫天氣的好詞好句,有的找寫樹的,還有的找寫草的,......然后通過小組交流積累了各種描寫冬天的詞語。
2、朗讀合作。在指導課文朗讀的時候,根據 課文的特點來確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對話的課文,比如《羚羊木雕》,我
關于合作學習 篇5
一、模擬情境、賞畫導入
1、同學們,課前老師留了一個作業,以《深山藏古寺》為題,構思一幅畫,誰愿意展示給大家?還要講一講你是怎樣藏的。
2、賞畫,學生展示并解說。
3、評畫,學生之間互評。
4、導入:通過展示,同學們已經對自己的畫有了初步的認識,老師暫時不做評價,雖然你們畫得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努力把古寺藏在深山中,看來只要你肯動腦,就能想別人沒想到的。看到*你知道了什么?
二、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閱讀課前提示
(1)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2、根據要求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畫出文中使你感悟最深的句子。
三、合作學習,質疑互動
(一)獨立學習
1、自讀自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獨立思考提示的問題。
2、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小組學習
1、小組合作解決獨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獨立思考提示的問題。
2、交流自己讀后的印象和感覺。
(三)全班交流
1、匯報交流本組的收獲和疑惑。
2、綜合學生所提問題:
(1)畫師為什么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
(2)小徒弟的畫上只有兩只駱駝,為什么說“誰也數不清山谷里有多少只駱駝?”
(3)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4)大徒弟和二徒弟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么?這件事對他們會有怎樣的啟發?
3、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匯報時相互補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畫師說的話。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情景劇表演《比畫之后》。
2、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想別人沒想到的”名言、諺語和故事。
3、結合學習說一說“我也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揭開謎團,講述“畫師繪藏”
老師也來講一講:“有人給畫師出了一個題目:深山藏古寺一角,有的畫了群山逶迤,森林古木之中露出古寺似的塔尖。有一們畫師也畫了山,畫了樹,卻不見古寺,只畫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位在山下小溪旁打水的老和尚,使人聯想到深山中有一座寺院落。看這幅“和尚念經圖”與這位畫師的想法不謀而合,這是老師意料之外的。
關于合作學習 篇6
目前,孫祖中學正在積極推進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九年級的語文教師,從小組合作學習推行之初到實踐到收獲微笑,期間,我彷徨過、猶豫過,但在實踐中,我收獲了微笑。
彷徨:九年級了,再實行課改會不會晚了,因為學生在校時間僅剩下3個多月,推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學生都得有一個適應過程,等到適應過來,學生不就畢業了么?一項新的改革,學生的成績短期會不會下降。帶著這些疑問,我徘徊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門口。
實踐:看著同事們積極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我有點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讓同事們個個異常忙碌,課間談論的話題除了課改,還是課改。終于有一天,在課堂上,我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一試,我就感覺到以前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變得豐富多彩。慢慢的我發現,不學習的學生少了,參與討論的學生多了。趁著這股熱情,我立即召開了小組長會:告訴他們如何讓全組的同學都參與進來;在上黑板展示時,要注意難易題目合理分配;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跨組交流,請外援等。同時,我及時對個別組的人員進行了調配,使小組成員之間更加和諧。
微笑: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我問學生,這種授課方式好嗎?大家知識都掌握了嗎?我們再回到以前的授課方式可以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這種方式好、都掌握了、絕不回到以前的課堂”,隨后大家都笑了。從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從沒看到的那種笑臉,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一種對這種授課方式的認可。此時,我也堅定了一直走下去的決心。
關于合作學習 篇7
合作學習是語文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合作學習。但由于理論上的研究和實踐上的探索還很不深入,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存在著流于形式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合作學習的任務不明確,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時顯得很盲目;合作學習的任務不適宜,缺乏合作學習的價值,為合作而合作;沒有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調節合作學習的時間,單憑教師的愿望,想要學生什么時候合作就什么時候合作,想要學生合作多長的時間就合作多長的時間;學生的合作學習缺乏教師的指導,學生無法有效地合作,無法真正地合作;學生合作學習時,有的教師袖手旁觀,缺乏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監控,學生的合作學習放任自流。
學生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僅背離了語文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合作學習的本意,而且徒然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筆者認為,防止學生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想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每個合作學習小組應當有明確的小組任務,合作學習小組內部應當根據小組任務進行適當的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個人任務。另外,要想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任務一定要適合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具有合作學習的價值,一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無法完成或無法較好地完成,而合作學習小組通過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討論、相互交流能夠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學習的任務太簡單,或者學習的任務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就完全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
二、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一般說來,開展合作學習應當把握這樣幾個時機:一是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產生了合作學習的愿望的時候;二是當一定數量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疑難問題,通過個人努力無法解決的時候;三是當需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的時候;四是當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的時候;五是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討的時候;六是當學習任務較大,需要分工協作的時候。
三、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和監控。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監控學生的合作學習。這一點對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指導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導和學習困難的指導兩個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導,主要是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如何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如何向同伴提問、如何輔導同伴,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學會共同討論、學會相互交流,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如何歸納小組成員的觀點。學習困難的指導,是指當合作學習小組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的監控主要體現在:糾正學生偏離主題的討論,避免學生的合作學習步入誤區,防止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出現冷場的局面,防止某些學生過度依賴同伴的幫助,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況合理調節合作學習的時間。
關于合作學習 篇8
摘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合作學習已不再是課堂教學的插花點綴,而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值得倡導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合作 整合 交流 提高
課例:在學習“酸的通性”時,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師:(演示:向鹽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鹽酸中含有多種微粒,到底是何種微粒使其變紅的呢?你們能不能自己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呢?(學生分組討論,組內分工合作)。
其中一組匯報如下:
生1:(講解)我們的設計方案是這樣的:因為鹽酸中含有水分子、氫離子、氯離子,所以先分別取水、硫酸鈉、氫氧化鈉三種溶液于三支試管中,分別向其中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看其如何變化,這是試驗水分子的性質,因為它們三種溶液中共同的微粒是水分子;再分別取稀鹽酸、稀硝酸、稀硫酸三種溶液于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看其如何變化,這是試驗氫離子的性質,因為它們三種溶液中共同的粒子是氫離子和水分子,而水分子已經得到證明;再分別取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鉀三種溶液于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看其如何變化,這是試驗氯離子的性質,因為它們三種溶液中共同的粒子是除水分子以外的氯離子。
生2:(演示,由其他二生配合,并講解操作步驟并報告實驗現象。)
生3:(分析實驗現象并報告實驗結論。)
師:大家認為這個實驗方案是否可行?
生4:可以,因為他們一步一步把其他微粒的可能性排除了,最后證明是氫離子使石蕊變紅。
師:大家還有其他可行的方案嗎?
生5:其實有后兩步就足以證明了,不必要進行第一步。因為第三步可以同時證明氯離子和水分子都不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生6:也可以只取三種溶液:水、鹽酸、氯化鈉溶液,就可以證明了。
……
在上述課例中,我們看到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正像英國作家肖伯納所說:“如果你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如果幾十個相互交換思想,那么,每個人就可能獲得幾十種思想。”
一、對合作學習價值的認識
1、從合作中學會“合作”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通常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或是消極的。合作學習論認為,合作是教學系統中尚未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學習倡導者們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但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事實上,與同伴的社會相互作用是兒童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基本關系。”這與傳統的教學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過去的課堂中,雖然也有合作,但那只是淺層次的討論而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它具有深層次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它有不同的合作形式,有嚴格的人員分工,有共同的合作動機和學習責任,學生只有相互團結,相互信任,在共同的期望目標激勵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組分給自己的任務,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既體現了合作、又體現了競爭。
在如上的課例中,組內各學生自行進行了有效分工,最終組內同學都會有所收獲,并且發展了學生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2、從合作中活躍“課堂”
過去的課堂,多數情況是老師講學生聽,既是學生發方言也是學生站起來一個一個的講,大多數情況是學習好的同學講的多。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課堂中只有少數同學發言的被動局面,有時老師想讓學習差的同學講一講,那也只是作為“面向全體”的點綴罷了,因為客觀上老師確實怕學困生講不清楚,耽誤教學時間。而合作學習就有效地打破了這種局面,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全體同學都必須參與到其中,還必須按照分工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得到本組同學的補充認可后,在班級中與其他同學交流,因為有分工、有責任,大家都必須發言。在這種參與與互動中,學生得到了鍛煉,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興趣。
如上課例中,組內的各位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合理的分工,使組內的各位同學之間都能積極合作,相互啟發,使的每位同學都從中獲得了“肯定”,樹立了“自信”,贏得了“信心”。整個過程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能積極參與,都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3、從合作中得到“提高”
和過去的接受性學習相比,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面對共同的問題,每個小組、每位同學都必須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見,這是前提,即使你的意見是錯誤的,也必須自己先講出來,再得到別人的糾正。因此,學生都得動腦筋來思考問題。而討論的問題經過小組的補充,再經過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比較科學的答案。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明白了別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釋,有利于他們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學會表達,在表達中可以使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顯化,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控;學會討論,使他們相互質疑,可以更好地引發他們間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等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還學會了尊重他人。
課例中,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使不同學生的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及不同特長和優勢的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也可以解決一些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本例中,可以由老師給出幾種方法,然后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但是,這樣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想像的空間,提高的機會。
4、從合作中領悟“創新”
由于班級學生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由于學習內容是開放的,由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產生各種不同的結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教師讓學生在獨立自主基礎上進行合作,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交流討論的機會,能滿足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時,通過生生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和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上面的課例中,教師在學生方案設計完成后,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思考方法及過程,學生間思維發生碰撞,產生創造的火花,并從中得到啟發,開拓思路。本課例的這種實驗方案的設計,只有少數同學可以獨立完成,若采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很可能有大多數同學不能有思路。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同思維層次、不同思維水平、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可以相互啟迪,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新能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到發揮和展示。
二、如何正確開展合作學習
1、任務導向
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才能開展合作學習。如上的課例1中,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假設都具有探索性同時又具有挑戰性。通過合作學習確實能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及不同特長和優勢的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也可以解決一些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2、形式整合
所謂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學習在實施中與其他學習形式進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與傳統教學不同,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教學活動,但集體授課仍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然,我們不能將合作學習中的課堂講授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講授等同視之,合作學習中的課堂講授是以合作設計為基礎的,講授過程也力求簡要清晰、時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著較強的研究與探究價值,能為繼起的小組活動留有足夠的空間。它既著眼于發揮集體教學的優勢,又考慮到了學生個體化活動的重要價值,改革了傳統教學忽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弊端,達成了教學集體性與個體性的有機統一。
3、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最終要讓各小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內容一是認知與技能方面的;二是過程與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有許多見解,盡管見解有時會這樣或那樣不全面,甚至是錯誤的。但他們會在不同觀點的交流與溝通中,用他人的推理、思維過程來發展自己的邏輯推理和證明技能,顯示合作交流的價值,最終充分發展全班的能力。在課例1中學生的交流不僅僅是知識,同時,還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思維過程方面的交流、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交流。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發言,記錄下自己沒想到的。這種交流達到了更大范圍的資源整合。
4、教師指導
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像傳統教學所強調的那樣,教師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教師既“導”且“演”,結果是“導”不明,“演”不精,事倍協半,苦不堪言。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得到體現,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應逐漸轉變成“指導——參與”的關系。
(1)發現火花。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評議,大膽質疑,廣泛爭辯。只有這樣,才能使思維得到碰撞,產生火花;才能開啟創新之門;才能使學生體驗到因勞動成果被同伴或教師肯定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在本課例中我的后兩次追問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這種火花可能是一個富有創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教師要在傾聽中努力去感受和尋找。
(2)排除障礙。在合作學習中,時常會出現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或學生的評議、質疑、爭辯有錯誤時,教師要以引導鼓勵為主,并給以及時的點拔,促使他們自我反思,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引導深化。在 開始采用合作學習這種形式時,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往往容易出現交流與講座淺層次、表面化。這與教師的引導是有直接關系的,在評議、質疑、辯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解決自己的疑點,進而得到更高水平的交流、創新。在課例中無論教師設計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索性,這樣才有合作、交流的價值,才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合作學習無疑能很好得做到這一點。
關于合作學習 篇9
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課程實施后,教師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但目前的小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較低。怎樣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是合作學習深入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們要知道合作學習的基本規則,知道如何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激發每一個學生積極探究與學習.
關于合作學習 篇10
科學的學習必須通過對話、溝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個體反省思考,在交互質疑辯論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發法解決問題,澄清所生的疑慮,逐漸完成知識的建構,形成正式的科學知識。所以,課堂上教師應該經常鼓勵、引導并參與問題的爭辯,以喚醒并留住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靈活的思維。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時,課堂從學生們的閱讀提問開始,爭論在“勝利的原因”處集中。有的同學說:“抗戰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抗戰的結果”;有的說:“勝利是中國人民覺醒的結果”;有的說:“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蘇聯的參戰和美國的原子彈幾乎不可能”;有的說:“日本的失敗是戰略決策的失敗,無限度地擴大戰爭導致了國際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斷完善。在學生總結討論成果時,老師又發問一句“從中是否能看出影響戰爭勝負的基本條件呢?”,爭論在“戰爭決勝啟示錄”中升華:戰爭性質、民心向背、實力對比、決策指揮、武器裝備等是戰爭制勝的基本因素。 在辯論式學習中,學習在學生自主的背景下開展,課堂變成了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過程,教學變成學生質疑、交流、解惑的探索。學生們在疑問處爭論,在思維中求知,在探究中提高;爭論時沒有了權威,求知識變成了主動,探究中培養了個性。
關于合作學習 篇11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諄諄教誨我們,“把開發文明寶庫的鑰匙盡我知道的交給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改變單一的師生交流方式,將“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小組的交流合作”三個要素進行動態優化組合,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流、多向協作。這樣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對語言的感悟中,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每一位學生不僅僅是課程的學習者,對于整個學習過程來說,本身已成為了一種學習的資源,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享。我在語文的教學中,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有迷茫,有感悟,現在我結合《索溪峪的野》的教學談談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體會。
一、創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松,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系入手,為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了關于搜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為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愿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于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為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著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生發現他們的長處。我在平時的訓練中,開展組內評出“忠實聽眾”,“最佳主持”,“優秀組長”,“合作星”的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和老師的激勵,使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將幾個人拼湊在一起,而應該對時間和人員等有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否則,小組合作只能成為幾個人的共同學習,而達不到小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與提高的目的。據此,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有合作機制,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員
小組人員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組合作順利、有效地進行,也助于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在小組交流讀書體會,探究感悟索溪峪的野時,我從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出發,根據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組中合理地安排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形成了以6人為單位的小組。并且,每小組還選出了小組長,以組織、管理、協調小組的學習活動。
2、合理配置合作時間。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走過場,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配置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討論、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在組織學生匯報自學體會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感悟、質疑,以產生對所需討論的問題的見解,然后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進一步合作,形成小組的統一結果,在此過程中,我根據合作內容的需要,給予學生適宜的時間配置,以達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指每一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的合作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我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信心表達。交流之后,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在《索溪峪的野》這課中,學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語言美,或領悟作者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質疑解疑。這樣,在合作內容上體現出層次性,難易程度,使學生保持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沒有反饋,漢有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學生合作學習后,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獲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
在小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我們積極地融入其中,體會艱辛、享受樂趣。“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合作的勝利!
關于合作學習 篇12
新課程標準下的合作學習初探
浙江上虞外國語學校 周岳鯉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合作學習是以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書中提出:“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他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已漸入人心。但對于合作學習的理解,目前走入了形式主義的誤區。最為常見的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前后桌的4人或5人為一小組,展開討論與合作。于是教室立起一片嗡嗡聲,氣氛感覺挺熱鬧似乎每個人都在發言,幾分鐘后,教師示意“停”,請小組代表發言,而這個代表往往是小組里最優秀的一個,他(她)站起來發表意見時用的口氣是“我認為……””我覺得……”小組中的每個成員是否真的在短短幾分鐘中發表了屬于自己的見解、此“討論結果”是否真的是整個小組成員討論整合的結果、此小組討論是否真的對自己的知識與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等小組討論中的核心問題,則恐怕只有小組成員自己心知肚明了。因此要徹底告別形式主義,開展頗有實效的合作學習,教師應在教學手段上多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注重發展性、主體性教學,以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合作學習圍繞的主旨就是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進行雙向和多向的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培訓,優化結構,錘煉教師創新品質
人類社會進步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進步的關鍵在教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對教師素質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的確,教學過程的發展方向、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大都由教師主導著。教師素質結構,包括崇高的教育信仰、全面的認知能力和獨特的職業個性。教育者的教育信仰——對教育自身的崇拜與否和強弱,決定著教育境界的高低。教育信仰具有強大的凝聚作用。教師只有相信教育的巨大威力,并堅定地、強烈地、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客觀價值,具有強大的責任感,才能感染和教育學生,賦予他們以不斷攀登知識高峰和道德高峰的信心和勇氣。因此,課題組積極組織學習現代教育理論,以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同時,又由于在教師的認知能力中,智力是首當其沖的,但當教師具有一定的IQ水平即教師能夠掌握并已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之后,教師的其他認知能力則起著更大的決定作用。也就是說,教師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信息能力、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能力、預見能力、創造能力以及他們思維的條理性、系統性、合理性,都深刻影響著創新教法的研究。因為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學活動的規律,學習教學理論和經驗,客觀而準確地分析教學條件,創造性地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學方案。只有在遵循科學規律基礎上巧妙運用規律,在尊重客觀條件前提下善于創造條件,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此外,教師的人格特征也對創新教法研究有顯著的影響,比如是否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有沒有熱心和同情心,極大地影響著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心理氣氛。如果教師沒有豐富的教學情感,不能動之以情,師生之間心理就難以親切和諧,教與學就不能發生“共振”。
(2)創設情景,優化設計,構建教學創新方法
第一、創設情景,提供自由發展空間。
后現代主義認為,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一種認知過程,更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過程,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主體性間的意義關系。師生之間的交往應具有民主、平等的特征,通過交流與合作達成共識。此外,學生之間也應展開充分的交流,通過各種觀點的重組、碰撞,超越書本信息,拓展個體的視野。從這個意義上講,把創新教育引入課堂教學就不僅要求科學地組織教師的教授活動,還要求科學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若單單理解為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是不夠的、是片面的。教師更應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著重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自由地發展空間:①提供看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創設情境,啟發想象,給學生看的條件。如讓學生看幻燈、圖片、電腦課件等。②提供想的時間。有了問題,不讓學生思考或者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那問題也就失去了價值。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的自由思考時間。然后再給學生點撥,啟發,培養學生愛思、能思、善思、慎思的好習慣。③提供說的機會。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等,多給學生表達意見、表達心聲的機會。④提供練的空間。教師要給學生一些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機會,也就是說要給學生一些練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練習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現象,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能“敢想、敢疑、敢說、敢做”,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人格,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第二、優化設計,探索創新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的空間結構是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及反饋五部分構成的,是既有機聯系又相互作用的整體結構。為了形成最佳的教學空間結構,產生最好的系統效益,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必須合理組合和優化設計教學系統各要素。也就是說,既要考慮具體要素的改進和完善,更應從總體上關注教學各要素間的良好組合和協調。具體講,在根據社會對教育和教學的需求而提出教學目的之后,教學內容的選擇就要體現該教學目的,然后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著力開展探究、發現、討論、實驗、游戲等多種活動形式,運用啟發法、問題法、情境法和研討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與學習對象相互作用,從而使其主動認知、主動創造,獲得充分地發展。因而整個教學過程就是要努力體現:師生在“教”中“學”,在“學”中“教”,教學緊密配合,教學相長;既圍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啟發性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覺性,把理論性原理與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實際及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使教學有的放矢。
課堂教學過程要實施“精講多議”,滲入一些創新教學方式,以形成最佳的教學空間結構,產生最好的系統效益。
(1)加強和改進教學過程的預習環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師的備課而且學生的預習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背景式預習”,即指導通過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簡單地了解和概括教材的基本內容與精神實質,搞清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能發現疑點、難點,提出問題;
(2)“小老師”授課方式。即事先由學生集體推薦一二位同學來當“小老師”,然后教師把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內容、步驟及可采用的教學手段等大致告訴“小老師”,由他們自己準備教學材料并具體設計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俗話說得好“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后,選擇出能使教學各要素間的組合達到最佳狀態的教學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后,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組織形式應是動態的、開放的。此外,還必須進行反饋,要對教學結果進行分析和自我分析。對學生來說,反饋信息可使學生強化正確,改正錯誤,找出差距,促進努力。如果不能及時或定時進行反饋,得不到反饋信息,就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教學問題,從而改進教學,協調各教學要素間的關系(或修正教學目的,或調整教學內容,或改進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就不可能使教學的空間結構達到最佳化,也就不可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總之,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游戲,而是組織嚴密科學的教學過程,只有把握好教師與學生的度,駕馭好課堂各環節,才能使合作學習取得實效。
關于合作學習 篇13
自主實踐 合作學習《雨后》精彩教學設計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0
自主實踐 合作學習
——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雨后》教學設計
作者:徐憲紅
教學目標:www.kongtiaoguanjia.com
1.創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喜歡學習。www.kongtiaoguanjia.com
2.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閱讀的樂趣:1感受課文的情境美,意境美,人文美;2感受朗讀美,享受閱讀自主、自由的快樂。www.kongtiaoguanjia.com
3.通過實踐,學會10個生字,認識3個綠線內的生字;背誦課文,積累生字詞。
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
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教學設計試圖通過學生自主實踐和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實現自我”的良好環境,有效提高學生識字和閱讀的興趣和能力。www.kongtiaoguanjia.com
一、欣賞閱讀,激發興趣www.kongtiaoguanjia.com
1.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及課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寫的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給人以藝術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賞這篇課文的朗讀嗎?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古詩題目)
2.欣賞朗讀。教師朗讀課文或播放“配樂朗讀”。建議讓學生欣賞兩遍;第一遍看課文聽朗讀,讓學生在視聽狀態下體會和理解課文內容。第二遍不看課文聽朗讀,讓學生盡情想像課文的意境和畫面,感受詩句的節奏和韻律。www.kongtiaoguanjia.com
3.確立目標。怎樣練習才能朗讀得好呢?引導學生討論并確立自主性的學習目標;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詩句讀正確;二要多讀,把課文讀流利;……www.kongtiaoguanjia.com
[閱讀是一種自由的、精神的、智慧的生活,讓學生欣賞較為成功的課文朗讀,不僅能夠受作品情趣、意境的、人文的、語言形式的美,而且還能夠感受富有創意的朗讀美。這無疑是美好生活的體驗,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文化的建夠必然產生積極的作用。
二、練習朗讀,識字寫字
1.練習朗讀。www.kongtiaoguanjia.com
(1)提示:“同學們,在練習朗讀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2)實踐。朗讀練習是重點,建議安排20分鐘以上,并注意課堂調控。調控一:讓學生作學習提示。調控二:強調主動學習、相互交往,倡導人文關系的課堂文化。如詢問:“學習中有得到同學幫助的嗎”、“怎樣相互鼓勵呢”等問題。調控三:同桌輪換朗讀。既要求朗讀正確、流利,又要引導學生從學習態度、過程、方法、習慣等多角度評價和肯定同學,確立多元的價值觀。調控四:分享學習成果。讓學生聽聽他人朗讀后各自練習朗讀。調控五: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匯報學習成果,相互鼓勵。
2.識字寫字。
(1)拼讀和組詞。先讓學生自主練習生字的“拼讀和組詞”(如讀“梢”字sh—ā—shāo
樹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組以“開火車”形式教讀。
(2)突破難點。先選擇難認生字集中教學,再發揮小組作用,人人過關。www.kongtiaoguanjia.com
(3)寫字教學。
教師的引導程序:
①讀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的間架結構
②描紅,同桌倆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筆畫筆順,互相糾正;
③臨帖,每字寫1~2個,自我修改不滿意的筆畫;www.kongtiaoguanjia.com
(4)鑒賞,相互評價,打“o”、獎星星。
[這部分教學突出學生的自主實踐和合作學習,教師側重于學習活動的組織,側重于多元價值觀的導向,側重于人文關懷教學文化的構建,體現教師的角色轉換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三、體驗生活,感情朗讀
1.學習第一小節。www.kongtiaoguanjia.com
(1)讀讀想想:雨后的場面是什么樣的?教師可用請教的方式提問題:為什么樹梢會閃著金光?你們想像中的廣場有多大?水有多深?孩子們快樂得像神仙一樣,他們會怎么玩水呢?以上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并在多元的“會話”中,由學生自主辨析和想像。教師不必作統一的歸納或評判。
(2)試一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2.學第二、三小節。自主朗讀,引導質疑。從質疑中有側重的組織討論,著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現特征和內心狀態:1小哥哥為什么要使勁地踩水呢?——讓學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樂。2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讓學生自己體驗。3他為什么嘴說“糟糕”而臉上卻表現出“興奮”和“驕傲”的面部表情?——讓男生先回答,表演“興奮”和“驕傲”的面部表情,再讓女生回答,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自主感悟。5怎么讀這兩小節呢?——可建議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語氣來嘗試,尋找滿意的朗讀效果。
3.學習第四小節。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先自主練習朗讀,后小組交流收獲或探討問題。教師也可提幾個問題請教學生:①“泥褲子”是誰?小妹妹為什么要緊跟“泥褲子”?②小妹妹怎樣小心地跑?(演演讀讀)③小妹妹這么小心地跑為什么還希望自己摔跤?④小妹妹有什么特點?以感情朗讀來表現。
4.難點指導,全文朗讀。抓朗讀難點要注意指導方式。期待式:先感受輕聲效果,再讓學生練一練。欣賞式:“同學們讀感嘆句的情感特別強烈,很有風格,誰愿意先試一試,大家再好好表現一下!”請教式:“課文有的詩句沒標點符號,該怎么讀才好呢?”
[這部分教學設計重在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聯想和體驗,把理解與感悟作為學生個性化感情朗讀的基礎,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實踐中,“親歷”生活,欣賞生活,發展個性品質,提高人文素養。]
四、背誦課文,積累鞏固
1.背誦課文。
(1)在構思意境中學背誦。指導背誦第一小節:教師慢速讀詩句讓學生跟著想像意境——學生自主邊讀邊構想——按序將意境連起來試著背誦。
(2)自主背誦。教師還可啟發學生一行為表演的方式幫助構想意境。
(3)互幫互學。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落實背誦課文的要求。
2.積累詞語。
(1)準備聽寫。讀讀、認認、寫寫生字組成的詞,再練讀自己喜歡的詞。
(2)聽寫詞語。
[這部分教學主要倡導意境構想的背誦方法,把意境的構想與相應的語言形式相連結,能有效促使語感的形成,實現語言材料的積累。同時鼓勵積累詞匯量。]
五、拓展學習,豐富生活
1.給學生提供反映兒童生活的詩歌。
2.鼓勵學生把詩的意境畫下來,或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寫成詩。
自主實踐合作學習——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雨后》教學設計,教案
關于合作學習 篇14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范文:小組課堂合作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幾年,我校采用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重點在于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它的應用不僅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因此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為一名生物老師,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授課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著課堂效率向高效發展。
1.課堂出現冷場,學生合作不主動。
2.學生合作參與面不廣,尤其表現為優等生參與發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明顯多于學困生,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
3.學生合作沒有深度,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
由于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活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時出現在師生雙方的身上:
(一)學生方面
1. 許多學生未經準備匆忙活動。比如,主題一給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開討論,對組內的不同見解也無法提出贊同或反對,更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
2. 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積極。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很多時候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于爭取機會,由此難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師方面
1. 認識不足,應用失誤
在平時評課交流和教師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應用存在著以下誤區:
(1)小組學習互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高潮,甚至是為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做秀的。
(2)小組學習互動是迎合新課標的精神而設置的。公開課、優質課不得不用,平時大可不用,因為耗時費神。
(3)小組互動學習占用教師講解時間,學生成績很難提高。
(4)知道小組學習互動的意義和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則覺得無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
2. 忽視學情,盲目設計
不少教師把小組學習看作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或“靈丹妙藥”。過多地安排小組互動的內容和次數,好像非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解決問題,每堂皆用,或者活動設計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煩而生厭,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浪費課堂寶貴時間。
3.評價制度不夠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內容。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方法或方式,沒有體現探究性與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知識只是走過場。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必須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對合作學習應用范圍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
(3)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愿望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
(4)教師角色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說,教師實現角色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如何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有賴于廣大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要教師正確認識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并認真、精心地對待每一次活動,就能不斷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最終目的。
關于合作學習 篇15
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我們經過努力實踐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理念,總結出了“自主預習+合作互動+當堂檢測+反饋評價”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應用已在我縣初見成效。
一、成功實施該模式的要素
1.優化組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依據學生的性別、個性、學習能力、興趣特長等,四人為一小組。每五、六周改變一次編組,輪換組長,給每個學生創造相同的機會。
2.分工合作。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組內成員在一個組里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3.團結互助。讓學生懂得自己與小組同學是浮沉與共、休戚相關的,自己的成功有賴于整個小組獲得成功。
4.正確有效。對不同特點的學生、不同的學科,甚至是同一學科的不同學習階段,合作學習的實施不應千篇一律,必須實施多樣化的合作學習策略,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情境。
二、成功實施該模式的教學策略
1.課前準備,明確目的。在實施該模式的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先自主預習。在充分預習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努力完成課文所涉及的顯性問題和隱性問題,包括課本中的課后練習,練習冊中的相關題目,并把不會、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寫進“問題生成單”以小組為單位上交給任課老師。
2.創設情境,合作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接下來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生成單”與小組同學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形成“小組問題生成單”,由其他小組同學幫助解決,老師只是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
3.引導歸納,全班交流。小組或團隊內部進行合作學習之后,教師讓每個小組或團隊的報告員代表本組或本團隊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教師了解每個小組或團隊中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或團隊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或團隊介紹解決辦法,進行小組之間或團隊之間的交流。
三、成功實施該模式的效果
1.課堂煥發了生命活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過交流展示,課堂因學生的自由活動而變得具有活力。
2.小組教學顯現成效。小組合作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化整為零”,這樣“小組合作教學”將分層教學推向了極致,開創了分層教學的全新局面。
3.教師工作狀態的轉變。由于小組合作教學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課題體系,同時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所以教師始終會處于一種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收獲的狀態之中,教師的興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發。
“小組合作學習”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模式,但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它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合作”二字,對于未來的社會、21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未來的課堂可能更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其作一些思考,哪怕是一點點收獲,也是有價值的。
關于合作學習 篇16
岳陽縣筻口鎮熊市中學:魯啟明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當前課堂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不僅是學習方式,而且是一種深層次的教育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以方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本人認為,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是改變這一狀況的有效途徑。這種學習方式是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合作學習方面的點滴體會。
一、合作的方式
通過合作能夠在學生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我以班級為單位,依據教學目標 定位以及學生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學習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一)生生合作,讓同桌發揮各自的學習優勢,就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差異性這個角度來看,在實際教學中生生合作又可以分以下幾種類型:
1、“優”——“優”合作,由于優生的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因而他們能夠適應并且也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學習合作,能夠使他們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2、“優”——“差”合作或稱交叉合作 ,實踐證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適當,往往能起到優生對學習困難生的帶動作用。
3、“差”——“差”合作 如果教師不加辨別地單一地使用“優差”合作的話,容易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進一步扼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種學習任務的時候,讓那些學習困難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礎相同,他們反而能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小組合作 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這種小組也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1、根據學生的常規固定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應用率較高,一般以四人為單位前后結合。
2、教師根據學生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水平等方面,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師也可根據教學內容等具體情況靈活組織,各組成員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在學習、能力、組織方面較強的同學暫任小組長,組內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和借鑒,后由其他同學相繼擔任,可采用輪換制。采用這種小組合作方式,可以使組內學生的差異進行互補,也是學生自身獨立學習的促進、補充、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合作適應對較大問題的研討,或者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 始終,以競賽的形式存在。
3、還有一種不常用的,但較受學生歡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據學生的小群體來分,在學生中,有一種不用組織而自然形成的“小群體”,由于小群體中的成員之間有共同的行為模式,有較強的凝聚力,再加上在這個小組中,學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創造的氛圍是寬松的,從而學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發揮,成員之間能產生較強的互相促進的力量。在這種形式的分組中,教師把分組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根據自己所在的小群體,改變平時固定的座位,自己來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這種學習小組的學習伙伴是相對穩定的。但由于需要打亂座位所以偶爾為之。
實踐表明:在小組內進行學習、交流,學生之間沒有壓迫感,“能者為師,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克服了獨立思考時的思維局限,集思廣益、廣開言路,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全班集體合作 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讓學生在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質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
二、合作的過程
1、合理而有效的引導 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語文,它一旦為個體所掌握,就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造之源。它融和了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淀了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們進行語文教育的歸宿,也是語文老師的歸宿。
2、靈活而有機的交流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確定的問題,提交到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以求達到共識。合作結束,總結探究內容時,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學包辦,其他成員漠然處之,我根據探究內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學生回答。從而在小組內達到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導組內成員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思想,學習其他成員的閃光點。對于在小組內存有分歧的問題,再提交到集體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謙虛精神。需要注意的是:(1)對那些比較簡單易答的問題,學生只需經個別思考即可正確回答,如若再分組討論、交流,既浪費了時間,又降低了學生討論的興趣,更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深度。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富有啟發性、想象性、創造性的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難度和討論價值,需要運用各種認知方法、集體合作才能解決,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發展思維、開發智力、提高素質。(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一個成員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以全組每一個同學都學習好為目標。教師則根據合作小組的總體表現進行獎勵。這樣一來,就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教師要有充分駕馭課堂的能力,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并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巡視指導,及時點撥啟發學生思維中創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思維潛力。
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多滲透學法的指導。教師的最終目的是要著眼于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 中,要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傳授學法,使學生能“自主探究,自主解決”。
三、合作的總結提升
總結提升、評價合作時,要視探究的結果和課題不同,選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可讓某小組公布自己的探究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共同發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學習的地方,提出補充意見。若探究結果迥異,可讓幾個小組分別公布探究結果,其他同學選擇自己支持的結果,組織辯論。也可采用競賽的方式,學生每提出一條有價值的探究結果,加上相應的分數,也可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教師在點評時,既要點評知識方面,還要點評各組活動的情況,使學生知道在合作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使學生借鑒其他小組的經驗來取長補短,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創新。教師點評時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保護的作用。總結評價的方式還有許多,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渴望再次參與。
當然,自古教無定法,教改之漫漫長路在我們腳下,只要我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來完善我們的教學,相信一定會走出一條有效的教改新路來。
岳陽縣筻口鎮熊市中學:魯啟明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