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分類》教學反思 篇1
《分類》這節課教學結束后,感覺較成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總結出來,為以后教學積累經驗。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活動,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于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
2、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我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通過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學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美麗及生命力。
3、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如: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環節中找“人”的分類標準,有的學生說可以按男女來分,這時我抓住機會問他:你在生活中什么時候見到過按男女來分的呢?有個學生就說:“上廁所時就是按男女來分的”。很形象的體現了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體現了數學價值。
4、始終關注學生的感受,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本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并很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如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學習用品、服裝等東西凌亂地堆放在教室里,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師并沒忙于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5個小組如何分工才合理?當學生討論得出應把東西分成5大類,然后各組整理一類。教師又讓學生商量:你們組想整理哪一類?結果有4個小組想整理玩具,于是教師又趁機教育學生應互相謙讓,從而使其中三個小組自愿整理服裝、水果、鞋子,作為教師,關注學生的感受,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又如:在引導學生把雜物分成五類物品時,我問學生:如果大家一起上來,會怎樣?讓學生想象這樣做的危險和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想法,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理,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的思想,無形中也初步培養了學生有條理做事的好習慣。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課堂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總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分類》教學反思 篇2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怎么寫?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角的分類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一
《角的分類》是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有了度量角的簡單基礎。直角、銳角、鈍角是學生經常見到的角,關于它們的定義應通過學生在分類后進行比較、想象、推理后正確的敘述出來。在學生對角已經認識的基礎上,呈現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等圖形。在分類思想的指導下,三個特殊角同時出現,形成一個問題的模塊,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
1、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學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師盡量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銳角,說說什么樣的角叫銳角。再轉出一個直角,同樣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結論。教學鈍角的時候,同樣也要經歷這個過程。教學周角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學具轉動的邊,木條繞著它的一端轉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部分的教學環節,由于根據不同的標準,必然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另外由于中年級的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較弱,難免出現思維的漏洞,邏輯的錯誤,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于是,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這樣,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么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范圍。可以這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繼續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二
本課是《角的度量》這一章中的第三課時,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角、學會了如何度量一個角,基于此,我將這兩部分內容作為復習內容放在了本節課的講授之中,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本節課我是分為了三部分來進行講解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課程伊始,我出示了一個謎語,來讓學生進行猜測,引出本節課我們的課題,角的分類。
由于課堂一開始我非常緊張,忘記了板書課題,到本節課結束也沒有板書課題,這是個比較嚴重的失誤。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由直角引入,引導學生認識了平角、周角,并探索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特征,以及平角、周角、直角之間的等量關系,由學生總結各角如何從小到大的排列以及其特征。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參照書本做了一個折扇,讓學生跟我一起動手參與。同時,復習前兩節課學過的認識角以及測量角的方法。在學生總結完各角的特征之后,我加入了一個小游戲,活躍氣氛,學生們被帶動起來。最后,介紹了一點課外知識給學生,即優角和劣角的相關知識。
這個環節基本上是我引導學生去做的,給學生自己探究的機會比較少,我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充分的相信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應該注意的。
三、鞏固練習
本環節我共設置了四種類型題,所給出的角屬于什么角、鐘面上形成的是什么角、判斷題、利用平角來求角的度數。
這個環節我注重習題的梯度,由易到難且形式多樣,但是第一題中一上來我所給出的圖形容易讓學生和直角混淆,應該更明顯的給出這是個什么角。
這節課我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1、應該注意課件上字的顏色、大小、位置。2、學生主體性不夠強,應讓學生多參與。3、沒有板書課題。4、學具中,讓學生做扇子不如做活動角更直觀,且扇子吸引了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5、重難點強調的欠缺,應注重語言的精準。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向老師們學習請教,爭取進步!
《分類》教學反思 篇3
在幼兒園公開展示課中我準備了一節小班的數學活動“分類”其目標為1.嘗試按物體的顏色、形狀進行分類。 2.在游戲情境中掌握簡單的分類方法,對集體活動感興趣。這是一節很傳統的數學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情景貫穿,這符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導入部分我出示黃、白兩只小狗,然后讓孩子們說說小狗喜歡的食物,然后順利地過度到今天我們要請小狗吃餅干(給小狗喂食)。給小動物喂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這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按顏色分類,第二環節按形狀分類、第三環節二次分類。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孩子們在操作中掌握了分類的方法。單從目標的達成度、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性上看,這節活動是成功的。但在這節活動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需要自己好好的反思。
第一,從材料的準備上,我沒能很好的考慮周到,在出示的兩幢房子上我添加了很多的顏色,這就干擾了孩子不能準確的說出黃房子和白房子。檢驗用的盤子我也提供的太過于花哨,這不利于孩子的檢驗。
第二,像老師們說的一樣,整個活動就是孩子在不停的操作,缺少了點什么?現在的課程都比較綜合,在這節數學活動中缺少了孩子的語言滲透,比如孩子在第一次操作按顏色分類時,可以引導孩子說“黃黃的餅干,給小黃狗吃,白白的餅干,給小白狗吃”。第二次按形狀分類時可引導孩子說“三角形的餅干給,嘴巴是三角形的小狗吃,圓形的餅干給,嘴巴是圓形的小狗吃”。第三次送小狗回家(二次分類)可以引導孩子說“我是黃黃的小狗,(根據自己手中小狗的顏色)我站在黃黃的房子旁,我戴著三角形的鑰匙,打開三角形的門”……。這個環節也是本節活動的難點,這種言語的滲透起到了突破難點的作用。
作為一名老教師雖然有一定的現場調控能力,對于突發事件也能從容應對,但從本次的活動中我深刻反思到,自己在課前沒能花時間去精心準備,考慮的問題也不是很全面,犯了教學中的一個大忌,沒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切忌犯類似的錯誤。好好上好每堂課。
《分類》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觀察、推理、驗證、歸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學生動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接著引導學生分別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去加以總結歸納,然后再提出問題:還能怎么分?學生有提出按邊分,通過測量邊的長短,學生把三角形分為三類:分別是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師生共同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教學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題,讓學生對概念又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三角形的分類是讓學生用內心創造與體驗學習數學樂趣,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同學之間交流,展示自我的過程。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基本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尤其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操作、驗證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思維是活躍的,學習是有效的,體現了積極自主的學習方法,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知識系統,同時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而有的學生在語言表達和概念表述上不夠準確與嚴謹,今后要在學生的語言上加強練習。課后,我還發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把三角形按邊分后,讓學生自己用集合的形式來表示,會更好一些,還可以使學生對集合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分類》教學反思 篇5
丹江口市實驗小學 潘玉華 馬必云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運用所學分類的知識,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進行分類嗎?
生:能!
師:你分什么?
生:我想把書包里的書進行整理、分類。
生:我也是。
師:那我們就開始行動吧!
生:老師,書包里東西太多,桌上放不下。
生:就是。
生:我們去操場上分,行嗎?
……
師:好,我們就去操場上,去之前請聽老師要求,不能影響別班上課,以小組為單位,到操場上看看,還有什么能分類的,十分鐘后,回教室來給大家匯報。
教室里一片歡騰,無人不歡呼雀躍,學生都興高采烈地提著書包來到操場上,把書包的東西全都倒出來,認真地分起來,不一會兒,小組又東張西望地觀察著,討論著……十分鐘后,學生回到教室。
師:你剛才是怎么整理書包的?
生:我按用途分,筆分一類,練習本分一類,書分一類。
生:語文類分一起,數學類分一起……
師:你們真棒,這樣分以后,你會有什么感覺呢?
生:找東西時,好找多了。
生:書包整齊了。
師:同學們這個小管家當的不錯,一會兒就把書包整理的又整齊,又美觀。
師:你們還有別的分類嗎?
生:我們還分了鞋子,球鞋分一類,皮鞋分一類。
生:我們按顏色分襪子。
生:周圍的窗玻璃按顏色分,生,校內,人分一起,花草樹木分一起,房子,石頭,分一起……
學生個個都有很多收獲,教室里個個小手舉得老高,眼神飽滿地等待著把自己的收獲,匯報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當學生提出書多桌子上放不下,到操場上,如果老師不予理睬,這些提議者和響應者,自尊心肯定會受挫,學習興趣會下降,那么這節課會非常失敗的,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的,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這與老師創設的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很大關系。創設情境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年齡特征,能夠讓學生參與、實踐探索,創設的情景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情緒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一年級的學生叛逆心理是很強的,你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他的學習興趣會高漲,學習效率會成倍的提高,學生在寬闊的操場上邊玩邊學習,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操作、討論中學習數學,無拘無束地盡展自己的本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力量,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二、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增加了學生的應用、實踐的機會/兒童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同樣離不開生活。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室里,學生的操作大都是老師給出現成的材料,到了操場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就更放開一些,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如分鞋子、襪子、花草樹木、樓房等等。如果在課內,學生即使對周圍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也不會發揮得淋漓盡致,適當地把課堂改為課外活動場地,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能力。
總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學生到課外,親自去體驗、去探索、去實踐、去觀察、進行事物分類,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分類》教學反思 篇6
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思維發展水平,特別是反映了兒童概括能力的發展水平。在教學<<分類>>時,我從孩子們最熟悉的超市引入,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讓他們自由發言,都看出物品擺放的很漂亮、整齊。有學生看出一類物品按顏色分開了,有的看出水果品種不同等等。有引導學生說這樣擺放的好處,很明顯學生看出這樣擺的整齊給顧客留下的印象好,便于顧客挑選。
學生領悟了分類的含義后,我從學生已有的文具出發,給學生提供一個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小朋友找家實踐活動,體會多種標準的分類過程。在這樣一個人人參與的活動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探索,我相信,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共同完成分類任務,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剛開始,袋里的文具、學具一古腦倒出時,幾雙小手在一起擺弄似乎有些混亂,但不一會大家就能夠慢慢協調起來,有序地將所有文具、學具分類擺好。學生的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意識及彼此協作精神融入在活動中并體現出來。
在練習中有學生對于單一標準的分類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于多種標準的分類,學生能用語言表達,但少數學生不能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來,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了?
數學人教版第一冊第五單元《分類》教后記
“ 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體驗分類的含義和方法。而傳統的教學是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對學生過分要求聽、記、模仿,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不是把“分類”作為知識點來講授,或者讓學生機械地記憶分類的含義,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我以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組織課堂教學,在討論中,我也不是以一問一答地形式進行,而是引導學生圍繞“想一想,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這個問題充分發表意見,給學生的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主地去感受、發現和交流,發展學生探索與合作的意識。在教學中,特別注意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在這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由于學生所處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也存在差異,因此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發言必然會對其他同學產生影響,思維相互碰撞,不時產生智慧的火花,學生的回答富有新意,讓老師感到驚嘆!
《分類》教學反思 篇7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運用所學分類的知識,你能把你生活中的一些物品進行分類嗎?
生:能!
師:你分什么?
生:我想把書包里的書進行整理、分類。
生:我也是。
師:那我們就開始行動吧!
生:老師,書包里東西太多,桌上放不下。
生:就是。
生:我們去操場上分,行嗎?
……
師:好,我們就去操場上,去之前請聽老師要求,不能影響別班上課,以小組為單位,到操場上看看,還有什么能分類的,十分鐘后,回教室來給大家匯報。
教室里一片歡騰,無人不歡呼雀躍,學生都興高采烈地提著書包來到操場上,把書包的東西全都倒出來,認真地分起來,不一會兒,小組又東張西望地觀察著,討論著……十分鐘后,學生回到教室。
師:你剛才是怎么整理書包的?
生:我按用途分,筆分一類,練習本分一類,書分一類。
生:語文類分一起,數學類分一起……
師:你們真棒,這樣分以后,你會有什么感覺呢?
生:找東西時,好找多了。
生:書包整齊了。
師:同學們這個小管家當的不錯,一會兒就把書包整理的又整齊,又美觀。
師:你們還有別的分類嗎?
生:我們還分了鞋子,球鞋分一類,皮鞋分一類。
生:我們按顏色分襪子。
生:周圍的窗玻璃按顏色分,生,校內,人分一起,花草樹木分一起,房子,石頭,分一起……
學生個個都有很多收獲,教室里個個小手舉得老高,眼神飽滿地等待著把自己的收獲,匯報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當學生提出書多桌子上放不下,到操場上,如果老師不予理睬,這些提議者和響應者,自尊心肯定會受挫,學習興趣會下降,那么這節課會非常失敗的,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的,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這與老師創設的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很大關系。創設情境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年齡特征,能夠讓學生參與、實踐探索,創設的情景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悅情緒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一年級的學生叛逆心理是很強的,你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他的學習興趣會高漲,學習效率會成倍的提高,學生在寬闊的操場上邊玩邊學習,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操作、討論中學習數學,無拘無束地盡展自己的本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力量,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二、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增加了學生的應用、實踐的機會/兒童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同樣離不開生活。小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室里,學生的操作大都是老師給出現成的材料,到了操場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就更放開一些,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如分鞋子、襪子、花草樹木、樓房等等。如果在課內,學生即使對周圍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也不會發揮得淋漓盡致,適當地把課堂改為課外活動場地,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能力。
總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學生到課外,親自去體驗、去探索、去實踐、去觀察、進行事物分類,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分類》教學反思 篇8
本次的家長開放日,我開展的活動是數學活動《分類》。這是小班科學領域的活動。前些日子,在某教師的三年匯教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于是我借鑒了一下,并且在原有活動上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本次活動是通過給小白狗和小黃狗分餅干、找家的情境游戲,讓孩子們初步嘗試按物體的顏色,形狀進行分類。并且在情境游戲中掌握簡單的分類,對集體活動感興趣。
科學領域的活動,重要的環節是操作、實踐。所以,在教具制作時,我也花了一些心思。第一次操作中,我將原本送餅干環節改成了送糖果,糖果人手一顆放在盤子中,分別為白色與黃色,讓孩子們分給白狗與黃狗;第二次操作,原教案是將兩種圖形的餅干分給小狗吃,但原教案設計過程中,只注重了形狀而忽略了顏色。為了更方便孩子們理解,我將餅干的顏色統一制作成了紅色,讓孩子們更直觀地通過形狀來喂食。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都能掌握按物體的顏色、形狀分類。不過,在實踐活動中,我認為自己還是有些浮躁,以至于有些問題、要求提得不夠仔細,就讓孩子們去操作了,所以發生了一些小狀況。如第二次操作時,孩子們拿好材料就一擁而上,喂食時有些擁擠,應該讓他們先坐下,分批來喂等。所以,想要讓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自身而言,仍需注意細節啊。
《分類》教學反思 篇9
教學反思:
教材主題內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將這一場景直接引入課堂,學生將會被動地接受現有的生活常識而沒能參與發現這一常識的過程,無異于肚子還沒餓就被教師喂了個飽,這樣“吃”索然無味,這樣的教學是蒼白無力的,學生的思維空間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挑起學生的食欲,也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進行教學。教材僅僅是一個固定的載體,而知識是開放的,是活躍的,是無處不在的。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充滿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們熟悉而又喜愛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現立即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發現問題;接下來大家齊動手幫忙整理柜子──解決問題;最后插上紅旗──分享成功。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要讓學生想吃,還要愛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兩點:注重過程,各環節邏輯而嚴密,人人都能參與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避免正面否定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悅的教學中,領悟分類的含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片斷二:
教師給每個小組準備好一個學具袋,里面有各式各樣的物品圖片。
師:今天超市運進了很多商品,請你來當一回超市員工,負責分類一層一層放在貨架上。
(各個小組齊動手,將學具袋里的圖片倒出分類擺好后貼在紙貨架上)
師: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將你們的貨架展示出來,貼在黑板上。
(黑板上有10個小組的貨架,如下,圖片略)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注:每一層貨架上都有數量若干。
師:你們這些員工做得非常好。我還想選幾名經理把這么多貨架搬進超市各樓層。(繼續分類)
出示掛圖: 家家樂超市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學生十分踴躍,要將10個貨架放進各樓層,可是超市只有5層。)
《分類》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54—55頁(分類的第二課時)。
設計思路
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征。新課標中提到: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實踐、思考、交流、反思的活動中體驗數學、發展能力。玩是兒童的天性,低年級的孩子就特別喜歡趣味盎然、生動活潑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悟知識,體驗成功,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本節課根據學生學法形成由感知——模仿——內化——應用四個階段組成的特點,運用引——扶——放——收——評的學法指導。以活動情境貫穿始終,力求體現“在體驗中感知、在體驗中發現、在體驗中交流、在體驗中創新”的教學思想。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以秋游活動為主線,設計了激qing導入、秋游前的準備、秋游途中、秋游的收獲等一幕幕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綜合運用了情境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引導觀察法、組織討論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的感性體驗活動,著重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分類的過程,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有不同的分類結果。
2體驗將生活中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好處,初步養成有條理 整理身邊事物的習慣。
3結合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個小組準備一份水果 (紅蘋果、青蘋果、黃梨、青橘子、香蕉若干)、盤子若干。
一、激qing導入
師:(出課件)美麗的秋天來了!天那么高那么藍,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在這個晴朗的深秋,黃老師想當一回導游,帶大家去番禺香江野生動物園探望小動物們,怎么樣?
二、秋游前的準備
1、準備水果
師:秋天天氣比較干燥,我們外出要帶點什么呢?
生:帶喝的!
生:也可以帶水果!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水果,請小朋友們看看! 感覺怎么樣?
生:這些水果我都喜歡吃!如果放整齊一些就更好看了!
生:我也覺得有點亂。
師:能不能把它們分到小盤子里面,擺整齊來呢?(能)
想想看,這些水果可以怎么分類?
生:可以按種類分一分。
● 活動1
(1)各小組動手,按種類把水果分一分。
(2)反饋:
師:哪個組愿意說說你們是怎么分的?
生:我們把蘋果放一堆、梨放一堆、香蕉放一堆、橘子放一堆,把水果一種一種地分開來。
師:如果不按種類分,還有其他分法嗎?
●活動2
(1)各小組一邊討論一邊動手,按不同的標準把水果重新分類。教師巡堂指導。
(2)反饋:
生1:我們認為綠色的青蘋果和青橘子是一類,黃色的香蕉和黃梨是一類,紅蘋果自己一類。
生2:可以把蘋果、梨、橘子放在一起,香蕉一個兒放在一起,因為只有香蕉是長長彎彎的,其它水果的形狀都是圓圓的。
學3:我們認為蘋果最圓,梨和橘子有點橢圓,香蕉是最長的。(部分學生點頭表示贊同)
師:這種實際上也是按形狀分,不過比前一組分得更細。
生4:我們也把蘋果、梨、橘子放在一起,香蕉一個兒放在一起,那是因為蘋果、梨和橘子的頭上都有一條木梗,只有香蕉沒有。(有的同學笑了)
生5:香蕉和橘子的皮用手撕就可以了,分為一類;蘋果和梨的皮要用小刀削,是另一類。
生6:蘋果和梨的肉最硬,可以放在袋子底下,橘子放在中間,香蕉的肉最軟,不能壓,要放在袋子的上面。(大家不約而同鼓掌了)
……
(3)小老師評一評。
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把水果進行分類(板書課題:分類),可以按水果的種類、顏色、形狀分,還有某某按有沒有木梗分、按水果的皮質、肉質來分…… 小朋友想到的分法可真多,把水果擺得整整齊齊的!看來同是一堆水果,分的時候標準不一樣,分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2、準備帽子[課本55頁第(2)題)]
師:吃的準備好了!秋天的紫外線十分強,我們還要準備什么呢?
生:帽子!
生:雨傘,長袖衣服!
師:戴帽子挺方便的!老師拿來了8頂漂亮的帽子,請8個模特兒上臺戴上。(學生紛紛舉手搶著當模特兒)
誰能把這些帽子分一分,分得合理的就把帽子獎給他(她)!(學生都爭著發言領獎品)
生:可以分為粉紅色的、紅色的,還有綠色的。
生:可以分為有帽檐的和沒有帽檐的。
生:這些是頂上有毛球的,那些是頂上沒有毛球的。
……
師:分帽的同學表現得真不錯,黃老師這就把帽子發給他們!
還有,讓咱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這群優秀的模特!
3、準備上車
1、分一分[課本55頁第(3)題)]
師:好,咱們要出發去動物園了!慢著,走路去嗎?(坐車)
學校門口停了四輛車(小汽車,公共汽車、自行車、大貨車),看一看,你能分清楚嗎?
師:打開課本,在課本上分一分,圈一圈。
2、反饋:
生:小汽車、公共汽車和自行車都是載人的,大貨車是載貨的。
生:小汽車、公共汽車和大貨車都要用汽油才能開得動,自行車用不上。
生:我發現小汽車、公共汽車都有四個輪子,大貨車有六個輪子,自行車只有兩個。
生:我知道公共汽車和大貨車都可以裝很多東西,小汽車和自行車裝得比較少。
……
2、選一選
師:我們選坐哪輛車比較合適呢?(公共汽車)
小朋友們,上車了!歡迎參加番禺香江野生動物園一天游,咱們在車上跳個舞高興高興,好嗎?(律動)
四、分人頭(5分)
師:同學們,到站了!請跟著導游來。在動物園里剛巧碰到江門中旅的旅游團,這個團的人真多,有叔叔阿姨、小女孩、小男孩……跟他們打個招呼吧!(hi——)
我們能不能把他們分一分呢?(已編號)
兩人一組互相說說你打算怎么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分完請馬上舉手。
指人回答。
師:旅游團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們都表揚一(1)班的小朋友們,聰明又能干!
五、分圖形(5分)
師:咱們開始游覽動物園了,首先來歡迎我們的是狡猾的狐貍先生,他翹起大尾巴來考大家:
看一看,可以怎么分?
黃老師數一二三,誰舉手最快誰先回答!(大小、形狀)
師:接下來,迎接我們的還有高大威猛的熊哥哥,饞嘴又調皮的鱷魚大王,英俊瀟灑的鳥先生!
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可是時間不早了,咱們要坐車回去!
六、總結全課(2分)
師:通過今天的秋游活動,你學會了什么?
七、整理書包(5分)
師:一(1)班的小朋友真善于學習!
接下來我們運用學到的分類的方法,來一個整理書包的比賽,看哪個小朋友把書包整理得又快又整齊?這次比賽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是:把課本和練習本分類放在桌面上。
先把書包里的東西拿出來,看看有什么?
比賽規則:分好的書和課本必須放在桌面上,分好的同學請馬上站起來!
“b——”比賽開始,誰先做好馬上站起來!
請最快的說說怎么整理,小組里面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一下,看分得對不對。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
比賽第二階段:把桌面上的東西分類放到書包里面去,看誰放得又快又整齊!
“b——”開始!
師:第一名、第二名……
師:最后,能不能利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讓小朋友們分類離開課室呢?
(放音樂)
全課結束。
教學過程
片段一:創設情境,“點擊”情感“熱區”。
師:(課件顯示)美麗的秋天來了!天那么高那么藍,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在這個晴朗的深秋,黃老師想當一回導游,帶大家去番禺香江野生動物園探望小動物們,好不好?
生:好——
(點評:學生喜歡玩,一聽到去動物園玩,他們就樂壞了!這個活動主題一下子把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情調動起來,使他們高度集中了注意力。) 片段二:與生活“鏈接”,擊活創想的思維。
·分水果
師:出發之前,黃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吃的東西,請小朋友們看看有什么?(拿出一盤水果)
這水果放得整齊嗎?你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擺整齊來呢?
生:我可以按顏色把這些水果分一分。
各小組動手先按顏色把水果分一分,然后商定出新的標準,并重新分一分。
(反饋匯報)
生1:我們按種類分,把蘋果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橘子放在一起。
生2:我們把蘋果、梨、橘子放在一起,香蕉一個兒放在一起,因為只有香蕉是長長彎彎的,其它水果的形狀都是圓圓的。
生3:我們也把蘋果、梨、橘子放在一起,香蕉一個兒放在一起,那是因為蘋果、梨和橘子的頭上都有一條木梗,只有香蕉沒有。
生4:香蕉和橘子的皮可以用手撕,分為一類;蘋果和梨的皮要用小刀削,是另一類。
……
·分帽子
師:吃的準備好了!秋天的紫外線十分強,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帽子。
(請6個同學上臺做模特,把帽子戴上。)
誰愿意上來把這些帽子分一分?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師。
生1:我覺得可以按顏色分為黃色的、粉紅色的和紅色的三種。請小老師評評我!
生2:他講得很完整,而且聲音響亮!我也是按顏色分的,不過只分為紅色和黃色兩種。
生3:還可以按有帽舌的跟沒有帽舌的分成兩種。
生4:我是按有毛球和沒有毛球來分的。
……
七、整理書包(5分)
師:一(1)班的小朋友真善于學習!
接下來我們運用學到的分類的方法,來一個整理書包的比賽,看哪個小朋友把書包整理得又快又整齊?這次比賽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是:把課本和練習本分類放在桌面上。
先把書包里的東西拿出來,看看有什么?
比賽規則:分好的書和課本必須放在桌面上,分好的同學請馬上站起來!
“b——”比賽開始,誰先做好馬上站起來!
請最快的說說怎么整理,小組里面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一下,看分得對不對。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
比賽第二階段:把桌面上的東西分類放到書包里面去,看誰放得又快又整齊!
“b——”開始!
師:第一名、第二名……
師:最后,能不能利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讓小朋友們分類離開課室呢?
(放音樂)
全課結束。
后記:21世紀是一個重視未來、立足變革、強調發展的時代,它強烈呼喚著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人才。約翰·杜威曾經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個人都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具備極強的主體精神,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呢?,同時,能否把數學應用于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也是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聯系生活,結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在實踐中筆者著重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學生自我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和能力。學生自評可采用討論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此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加強自我意識,一舉多得,為數學教學建功立業。采用這種形式學生能夠對實踐活動加以反思,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和意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