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精選16篇)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分數的意義是今后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題,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2、學習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了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慣的養成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理解單位“1”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和本節課的特點,我準備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文本閱讀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同時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三、說教學程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求知欲,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1)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聽課,根據老師現在的心情,大家能猜一個歇后語嗎?此時我的心里真像十五只吊桶打水:
學生:7/8引出“分數”
(2)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短短一句“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
(3)運用舊知解決實際問題。
2、自學課本,了解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閱讀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所以探究新知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后又知道些什么?
(2)說說自學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3)動手操作,創造分數,理解課文意思。
(4)說出各分數表示的意義。
(5)揭示分數的意義。
四、拓展思維訓練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安排工作了以下練習:
(1)作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2)點擊生活。
(3)動動你的小手。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資料。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經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進取性,并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經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能夠是一個物體,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進取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教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經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必須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本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創設互相協作,進取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學生經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進取性。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經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經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終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那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能夠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之后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終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之后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經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之后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忙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明白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一樣,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一樣,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異常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經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經過不一樣形式的練習,不僅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經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本事。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于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于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把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后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著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把對學生學法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復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
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后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并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把“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么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后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借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
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并能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資料: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p69——72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資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了解分數的演變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自學課本后又明白了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經過一系列的不一樣類型的題目,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從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
(3)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
三、說學法指導
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方法,使其養成自學習慣,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構成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出示分數演變過程圖,引出分數。
2、說說關于分數已經明白了些什么。
3、還想明白些什么。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改變傳統的概念教學
“復習---引新---練習---鞏固”的程式化教學。)
(二)自學課本,了解新知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課本后又明白些什么?
2、說說自學課本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設計意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自學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忙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這跟單純的講理論完全不一樣,自學課本后,學生很愿意把自我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告訴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層次題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出示一個13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問:陰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2)出示一個38的圓的陰影部分,學生猜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3)露出的部分是整體的14,學生畫這個整體。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明白了分數的意義,但這只是表面的知識,設計猜一猜這個環節不再是分數意義的定義的簡單模仿與套用,而需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本質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數意義,才能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題目將抽象的分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象模型,這個構建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搶答
(1)將6支、8支、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幾支?
(2)將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能夠用3支表示嗎?
(4)再加2支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6支鉛筆拿出它的23
4、拿粉筆,三盒分別拿出1支、2支、3支都占這幾盒粉筆的15,每盒有幾支粉筆,每份有幾支?比較三個15的共同點和不一樣點。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
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設計了這些環節的教學,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動手畫一畫,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向學生供給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忙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明白不一樣物體所表示的整體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能夠用12表示;反過來,同樣是15,由于單位“1“不一樣,實際上表示的鉛筆的枝數卻不一樣。整堂課由于設計了不一樣類型的教學環節,學生始終堅持高昂的情緒,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5、分一分:按教師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趣味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拿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6、概括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過前面的自學、一系列的不一樣層次的練習,充分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自然得出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內容。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通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老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于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盡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但是使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 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后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后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單位、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活動中,拓展思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于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學習雖然不是從零開始,但是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朦朧到明晰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學生自己尋找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知識物化在演示、操作過程中,建立分數的概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讓學生在練習鞏固、內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具體安排有四個環節: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用4個簡單的拍手問題,作為新課教學的切入點,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同時回憶分數的讀寫法、以及分數的產生、這時教師作適當的小結。分數這么重要只學會分數的讀寫是不行的,引入新課分數的意義。
(二)設問導學,探究提示
根據學生在前面提到的一個分數1/4作例子,讓生小組合作,從身邊尋找素材,如書,本,筆等等動手操作。來表示1/4。參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舉單位“1”。
設計意圖:單位“1” 是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學生分一分,借助動作思維使學生先獲得鮮明感知,即直觀地感知到單位“1”,不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然后歸納說明單位“1”的含義,使學生理解起來容易,突破了教學難點。動手分一分,還可以使學生再一次直觀地感知到分數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單位“1”是分數意義中的共同本質屬性。這樣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利用圖像,加深感知。(利用圖像感知)
出示圖例(略)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其中兩個不能用分數表示)。
(1)寫一寫用哪個分數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說一說它們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圍繞以下幾點說一說有什么體會
a、一個物體、一些物體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沒有平均分就沒有分數;
C、其中的一分或幾分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觀察、寫一寫、說一說使學生再一次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在頭腦中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這樣讓學生經歷了這些分數的形成過程同時,也理解了這些簡單分數的含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創造分數,加深理解。
用畫圖的方法把12個小正方體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一個分數,并把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說給同桌聽。分數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設計意圖:創造分數能直觀地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4、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1)師:我們已學了那么多的分數,那什么叫分數?
(2)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這部分讓學生在建立“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能抽取出它們的共同本質屬性,然后把這些共同本質屬性進行推廣。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最后接著問: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會是多少呢?(自學書本書p62) 設計意圖:分數單位理解起來不難,所以放手給學生自學。這樣既可以為學生指導讀書的機會,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也能為學生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
(三)鞏固練習,強化意義。
數學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節課練習的安排主要體現本節課的基本內容、重難點。
1、書p63T1—2。
2、書p64T8
3、用直線上的點表示下面各分數。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一個整體不管具體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時也使學生感知到,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節課我采用說一句話的形式來總結課堂。如: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你能用一個分數說一句話嗎?
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十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教學分數的意義,分子、分母的意義,分數的讀法,分數的組成及分數單位,這部分知識,是學好分數重要基礎,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有關概念,如分數的單位、分數的組成等,對進一步學習分數、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和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其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2、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學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1、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活動,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從大量的具體實例中整體感知分數的意義,形成分數概念。
2、重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在解決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中,完成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3、注重對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五、教學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為了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小組合作交流,并進行觀察、猜測、推理等數學活動得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單位“1”。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我們教室里有什么變化?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一位老朋友,你們想不想見見他
板書:1/4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是誰?這是一個什么數?對于分數,你有那些認識?
2、感悟分數的產生。
二、操作探究
1、學習分數的意義
(1)、通過操作體會1/4的意義。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獨立操作,盡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陰影部分表示出1/4。 學生操作,小組交流。
展示匯報: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學生展示、匯報。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1/4。
(2)、出示練習紙:看圖填上適當的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并說明分數的意義。
(3)、認識一個整體。
出示一個橙子,師:我如果要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這個橙子的'多少?
出示5個橙子,問:現在我這兒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個盤子里,可以怎么說?如果放在一個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說?放在一個盒子里呢?
小結:我們可以把這5個橙子看作一個整體。
師:現在我要把這盒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幾個?吃了這盒橙子的幾分之幾?再出示一盒水彩筆,提問:現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現在我把這盒水彩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盒水彩筆的幾分之幾?
舉例:我們還能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4)、操作認識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種,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題。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5)、認識單位“1”。
自學課本74頁第一小節。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
出示單位“1”的概念,齊讀。
(6)、小結分數的意義
小組討論、交流:什么樣的數叫分數呢?
小結分數的概念,學生齊讀。
2、練習應用。
(1)、說出下列分數的意義,并找出單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學生的4/7;
已經修了全長的3/8;
西紅柿是黃瓜的1/2。
(2)、完成課本“練一練”。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資料
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書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資料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資料的主干,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分數"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四年級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明白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明白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盡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可是使學生學起來有必須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后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后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白分數單位、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活動中,拓展思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于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學習雖然不是從零開始,可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朦朧到明晰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給學生供給豐富的素材,充分感知,構成表象,把理性知識物化在演示、操作過程中,使具體形象向抽象轉化,建立分數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學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2.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讓學生在練習鞏固、內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具體安排有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憶舊引新。
師:關于分數,你們已明白了哪些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學生可能會談到分數的讀寫法、分數的產生、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簡單分數的含義等(如1214),這時教師作適當的小結。
(二)供給材料,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實物感知)
根據學生在前面提到的一個分數作例子(如:14)讓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師:你能否用學具袋中的學具(學具袋中有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多根小棒、多個正方體)來表示14
(1)小組合作分一分或擺一擺
(2)大組匯報(邊說邊展示作品)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上的表示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一樣點?
(4)歸納說明單位"1"的含義。
(5)列舉單位"1".
2.利用圖像,加深感知。(利用圖像感知)
(1)出示圖例(略)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其中兩個不能用分數表示)。
(2)說一說它們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圍繞以下幾點說一說有什么體會
A、一個物體、一些物體能夠用"1"表示;
B、"平均分",沒有平均分就沒有分數;
C、其中的一分或幾分的數都能夠用分數表示。
3.創造分數,加深理解。
用畫圖的方法把12個小正方體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一個分數,并把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說給同桌聽。分數有:1等
4.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1)師:我們已學了那么多的分數,那什么叫分數?
(2)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3)最終之后問: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會是多少呢?(自學書本書p62)
(三)鞏固練習,強化意義。
數學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節課練習的安排主要體現本節課的基本資料、重難點。
1.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2.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3.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節課我采用說一句話的形式來總結課堂。如: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你能用一個分數說一句話嗎?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能夠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9
說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會解答這類應用題。
2、培養學生類比、推理、分析、比較以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難點:理解解法二,即為把單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說教學準備:
相關復習題及視頻展示臺。
說設計思路:
1、主線:
復習引入提出問題探討解法歸納總結鞏固應用
小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互化例1、模擬解答例1關鍵句子的專項練習
由中心句說單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點探討第二種以突破難點
數量關系。解法(單位“1”的量對比練習
復習題為100%)
改變問題練習
完成作業提高練習
2、呈現方式:
問題探討歸納應用生活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數。
2、填空:
(1)三好學生的'人數占學生總人數的,這句中的單位“1”的量是
數量關系式是÷=。
(2)火車的速度比小汽車快,這句把作為單位“1”的量,數量關系是÷=,也可以寫成[—]÷=,根據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復習題。(口答)
[復習題1幫助學生回憶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為學習新知掃清障礙。
復習2幫助學生回憶分數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促進學生向百分數應用題的學習遷移,為發展學生模擬思維能力作了鋪墊。其中后半部分的設計為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復習3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
二、新授:
1、例1
(1)將復習題3中的問題改為“三好學生占六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后由教師總結:用三好學生人數除以六年級人數,再把結果化成百分數。
[例1難度小,學生已會的不要講,這里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放手讓學生去做,并共同小結,有利于培養學生模擬、歸納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頁的練一練1。
2、出示例2
(1)讀題,弄清題意;
(2)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先畫什么?為什么?找單位“1”的量及對應的數量。
原計劃造林
16公頃
實際造林
20公頃實際比計劃多的
(3)結合線段圖,從問題出發,求實際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怎樣想?
(主要由學生根據已學過的解分數應用題的思維規律和分析思路,從抓關鍵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獨立解答。)
(4)還可以怎樣列式?(難點)
學生合作討論,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教法,可以根據復習題2的第2題,加以類比,找出理論依據:乘法分配律。
學生看書,說明這樣列式的理由。
(實際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
=實際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一)教學目標
縱觀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借助直觀操作和展示,在說說、分分、畫畫、寫寫、折折、涂涂等活動中經歷“分數意義”的建構過程,理解單位”1”,溝通分數和整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理解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豐富的現實情境,通過具體的數量感知分數的豐富內涵。
能力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情感目標:
了解到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感和成功感。
(二)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三)教學難點
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二、說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創設情景、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教學法,并穿插直觀演示。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
圓餅模型、正方形紙、四個蘋果、一米長的繩子,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饑又渴,師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東西。不一會兒,悟空抱回一個大西瓜。師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剛一分好,豬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塊。這時,師傅問:“八戒,你能說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個嗎?你能用一個數把它表示出來嗎?”八戒抓耳撓腮,怎么想也想不出來該怎么表示。
聰明的同學,你們能幫八戒說出他手中的西瓜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嗎?該是多少個嗎?
通過創設情景引入,不僅對分數有了再現,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分數產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學生在故事中產生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從而自然而然的點題。
揭示課題: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二) 了解分數的產生史:
分數起源于分。在原始社會,人們集體勞動要平均分配果實和獵物,逐漸有了分數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計算、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測量過程中,當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時,便產生了分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展現了分數的發展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積極傳播了數學文化。
(三) 動手操作
操作分數
感知單位“1”
(1)畫一畫,涂一涂,涂畫出圓餅模型的四分之一。
(2)折一折,將正方形紙折成相等的四份,并把其中的一份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分一分,四個蘋果分給四個同學。
(4)剪一剪,1米長的繩子平均剪成四份,表示出它的一份。
學生動手操作完之后,拋出問題,讓生展示激烈的討論:
在表示四分之一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通過知識經驗的遷移,明白許多物體也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從而突顯單位“1”的豐富含義。
理解意義和分數單位。
此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充分感知單位“1”的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同時通過具體的操作明白由于分的份數不相同,因而分數單位也不相同,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的數學結論。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概念的理解。
(四) 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基礎知識練習: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說生活中的分數:此題設計旨在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五、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是一個整體,從而彰顯本節課的重難點:“單位1”,其實旨在向學生說明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東西皆可被看作一個整體,即單位“1”。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1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單位。為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每個圖中涂色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從而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數的意義并認識分數的單位。“試一試”和“練一練”要求學生說明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該分數含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不斷鞏固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練習六的1-5題主要是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與結構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讓學生在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難點:認識分數單位以及對單位1的理解
接著我將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以及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小組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為了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寫一寫,動腦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我將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2
1、本單元內容的結構及其地位作用
《分數的意義》位于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主要學習內容有: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與約分,最小公倍數與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些都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單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并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產生和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4、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
說教法:
牽引法:
學生已經能將一個物體平均分若干份,并能用分數準確表示各部分大小,由此我引導學生由平分一個物體過渡到平分一些物體,知識牽引過渡,降低了學習難度。
歸納法:
在三年級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分數,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平分一些物體,得到一些分數,在原有基礎上,更加深了對分數的認識,進而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指導練習法:
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分數單位后,通過幾組練習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說學法: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探討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知道單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幾份,這樣的幾份表示什么。學生在獨立思考后,再小組探討、交流、匯報,理解各個分數的具體含義。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課前讓學生猜謎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從中引出本課教學內容。如:一分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分數的產生及意義(課件出示)
(1)將1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多少?這一份怎樣表示?能用整數表示出來嗎?
(2)課件出示蘋果圖,學生用分數表示出來,問有什么發現?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歸納:分數的產生、意義。
2、認識單位1
我為各小組準備了數量不同的物體,讓學生運用平均分的方法來分,在分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不同的分法。
(1)教師強調說出單位1的含義,不僅指一個物體,還可以是一些物體。(課件出示)
(2)學生舉例:加深對單位1的認識。
(3)說明: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單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3、讓學生自學分數單位(出示課件教學)
(1)引出分數單位的概念,強調其中的一份。
(2)指導完成P64的第8題。(課件出示學生做,讀出分數,并說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三、新知運用
課件出示習題,讓學生做,當堂指名回答,集體訂正。小組比賽,學習積極性高。
四、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再總結。
說板書設計:
板書了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重點板書了分數的意義幾分數單位的概念,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經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忙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于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把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經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后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能夠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之后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供給具體實例來幫忙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構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明白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明白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經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本事。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經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把對學生學法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我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經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經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進取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經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復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能夠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也能夠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之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能夠是一個物體的14,也能夠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頭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能夠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后續學習供給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能夠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后,能夠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經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并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把“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經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能夠是一個物體,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么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后學習分數單位供給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研究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我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本事。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經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借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終的小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經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經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我建構數學概念,并能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教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將為以后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假分數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奠定基礎,是本單元的重點。
(2)、學情分析:由于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對學生學習有著一定難度,尤其是對單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與直觀形象的場景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標:
我設計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并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對數學出示好奇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借助圖形感知、類比推理,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讓他們主動參與,把抽象的教學變為直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理解整體和單位“1”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必須明白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表示出來的分數也不一樣;在一定情況下,分數雖然一樣,如果選取的份數不一樣,看作的整體也是不一樣的,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所以要多舉實例,多加比較,多方引導,才能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畫一畫、折一折、說一說、講一講、做一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說教學流程:
為讓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節課我設計了1、創設情境,認識“1”2、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3、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4、借助分數,歸納分數單位5、應用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6、學生談收獲六大環節進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來達到預設的目的。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認識“1”
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個物體,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體,也就是說任何物體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們把它看作一個整體,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無所不包,我們就在1上加個引號,由此引出“1”
第二個環節: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
通過3個蘋果作為“1”,類比推出6個蘋果,12個蘋果,18個蘋果中含有多少個“1”,有幾個1就是幾,3個蘋果所看作的“1”,其實就成了一個計量的單位,從而引入單位“1”。
第三個環節: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
通過1個月餅這個單位“1”那么,下面5個月餅、1個月餅、不完整月餅,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再通過1個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知分數和整數與單位“1”的聯系,再通過不完整的月餅、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觀察、對比,歸納出分數的意義。
第四個環節:借助分數意義,歸納分數單位
通過分數的再認識,你能利用手中的圖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個分數。引導中還有多少個,中還有多少個,從而歸納出分數單位。
第五個環節:應用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
練習是鞏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設計了:
1、現實生活中,分數的確很多。同學們之所以看到的不多,還是因為我們關注的視野還不夠開闊。我們可以借助網絡、報刊了解更豐富的世界時,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離不開分數網絡中分數。
2、自我檢測。(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紅色部分)
3、給出分數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體有多少朵。
以上練習的安排,檢測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認知情況;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更加了解分數的意義的欲望。
第六個環節:總結升華應用分數
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獲,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小結: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什么數?你能說說嗎?
2、能不能談一談分數在你身邊的應用呢?
四、說板書設計
結合教學內容,我分了兩版進行板書,既突出了重點,也強化了難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理有具體到抽象的認識,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感受分數形成,體會數的發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理解單位“1”。
教具準備:作業紙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2、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通過然后觀察、討論,比較,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討論、觀察、比較后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并通過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一個餅分給4個學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明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為了突破這難點便于理解和認識,我先引導學生聯系每個分數觀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關注平均分的對象,感受平均分的對象包括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其中特別注意對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理解:接著以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說明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通常看做單位1,依據各類具體事務抽象出單位1,使學生體驗與認識:忍受追問上面表示的分數中,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用具體對象支撐對抽象的單位1的理解。有具體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賦予具體對象,幫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用單位1平均分來分別解釋、說明每個分數的含義,從抽象的層面分析、體驗每個分數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綜合這些分數“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數表示的含義的共同點,抽象分數本質的特征,然后依據交流出的本質特征,引導學生“說出怎樣的數是分數”,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本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3、認識分數單位
4、動手操作,領悟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在作業紙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單位1相同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深化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巧設練習,深化新知
練習的設計有淺入深,分為基礎性練習和實踐性練習,不僅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把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最后設計游戲,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分數的意義》的優秀說課稿 篇16
一、 說教材
(1) 教學內容: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p69——72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了解分數的演變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自學課本后又知道了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通過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題目,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從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分數的意義。
(4)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 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
三、 說學法指導
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方法,使其養成自學習慣,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四、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出示分數演變過程圖,引出分數。
2、說說關于分數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3、還想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改變傳統的概念教學“復習---引新---練習---鞏固”的程式化教學。)
(二)自學課本,了解新知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課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說說自學課本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設計意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自學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這跟單純的講理論完全不同,自學課本后,學生很愿意把自己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告訴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層次題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個1/3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問:陰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2) 出示一個3/8的圓的陰影部分,學生猜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體的1/4,學生畫這個整體。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這只是表面的知識,設計猜一猜這個環節不再是分數意義的定義的簡單模仿與套用,而需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本質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數意義,才能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題目將抽象的分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象模型,這個構建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搶答
(1)將6支、8支、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幾支?
(2)將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可以用3支表示嗎?
(4)再加2支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6支鉛筆拿出它的2/3
4、拿粉筆,三盒分別拿出1支、2支、3支都占這幾盒粉筆的1/5,每盒有幾支粉筆,每份有幾支?比較三個1/5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
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設計了這些環節的教學,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動手畫一畫,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明白不同物體所表示的整體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過來,同樣是1/5,由于單位“1“不同,實際上表示的鉛筆的枝數卻不同。整堂課由于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教學環節,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5、分一分:按老師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拿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6、概括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前面的自學、一系列的不同層次的練習,充分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自然得出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七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中,學生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并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學生理解了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
才能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也為以后學習分數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說課過程 :
新課標指出: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在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創造分數,不僅有利于學生廣泛參與,也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創造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做中學。
1、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學生已經理解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那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雖然書上沒有學過,但對于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一個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應有所認知。因此,我打算在課上分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課前提供給每一小組的材料(1分米的線段,4枚棋子,8支鉛筆,6塊橡皮,一根繩子)。學生四人為一組,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對學生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合作交流,盡可能多的創造一些分數,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表示?我們匯報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交流結束以后,組織討論:大家在得到這些分數的時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點要注意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指出:必須是平均分成的。
接著討論:平均分的對象相同嗎?你能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進行分類嗎?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隨機板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最后教師指出:無論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為了加強理解單位“1”的含義,緊接著要求學生舉例說說: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學生在大量舉例的同時,充分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突破單位“1”的含義這個難點以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圖,(共8面)以老師首創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從而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老師引導說“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