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單元《裝點我的居室》中的第四課。是造型表現型課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室裝飾越來越關注,裝飾畫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得名,利用其來裝飾居室是首選。本課所學的裝飾畫是利用身邊廢舊材料來制作的,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達到美觀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 環保意識,可謂一舉多得。根據廢舊材料,巧妙運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學生的創作技能,為美化你的居室環境做貢獻,這一課題能引起學生濃厚興趣,也為學習第三單元(設計·應用)生活中丟棄材料做工藝品設下了伏筆。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認識規律,本著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思想品德。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表現形式和獨特的材料特點帶來的裝飾美感。結合裝飾畫的特點分析其對居室的影響。
能力目標:結合自己收集的廢舊材料,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的創作,掌握拼貼裝飾畫的表現技法。
情感目標:通過廢舊材料的利用,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通過認識裝飾畫的裝飾表現形式和感受獨特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表現技法,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利用收集到的廢舊材料進行裝飾畫創作,掌握裝飾畫的表現技法。
裝飾畫以其自由生動、不受時空限制的構圖;化繁雜為條理、化立體為平面的造型和強調主觀情感表現的色彩,吸引著廣大的人們,而初二的學生對裝飾畫接觸不多,想要把其特點表現出來是很困難的,因此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為:體現材料的肌理特點和色彩特點。
(3)根據教學需要,教師應課前準備教具及交待學生課前自帶材料。
四>本課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三、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欣賞法———討論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法”來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1、欣賞討論——以實物為例,多媒體展示各種不同材料的裝飾畫,和學生 一起欣賞討論,分析其在構圖、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的獨特美感。培養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啟發了他們的思維。
2、啟發思路——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啟發他們大膽構思這些材料如何在裝飾畫中形成點、線、面得以利用,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將材料排列,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也提高了創作裝飾畫的興趣。
3、引導教學——現場演示,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4、小組合作——根據自己創作需要,相互交換或共用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發揮互助的友誼,學習氣氛更濃厚,設計構思更完整,創作速度更快。 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學法
裝飾畫是實用性很強的表現藝術,需要全面的知識和創新的點子,要想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利用廢舊材料創作一幅裝飾畫是很難的,所以我利用大量的實例和演示創作一幅裝飾畫的過程,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掌握知識。練習是教師指導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因而我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即能鞏固知識又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體味變廢為寶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導入、講授新課、動手創作、小結四個環節組成。
(一)導入、
1、創設情境,體驗不同材料的獨特美感
多媒體展示不同材質的廢舊材料,引起學生興趣,然后請同學談談是否可
用這些材料進行裝飾自己的居室。如果是直接用這些材料進行裝飾,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是《裝飾畫————變廢為寶、因材施藝》。
2、趣味式導入新課
利用大小形狀不一得樹葉變廢為寶,因材施藝制作的動物來導入,體現出材料的發現,選擇與利用。
(二)講授新課
1、裝飾畫的介紹和欣賞范圖
根據學生自已的想法和理解分析教師準備的裝飾畫、課本范圖。評述材料的形狀、肌理、色彩產生美感所在。是學生主體性表現和直觀教學法運用的主要所在。學生大膽歸納、總結。
師板書:裝飾畫的特點:自由生動、不受時空限制的構圖;化繁雜為條理、化立體為平面的造型;強調主觀情感表現的色彩。
同時例舉幾件范畫,說明其如何利用材料的美感以點、線、面構成畫面。如:蛋殼是以點成面,蘆葦桿以線成面等等。
2、結合裝飾畫的構圖、形象和色彩特點,著重從運用材料本身的肌理特點、色彩特點介紹運用裝飾畫進行居室裝飾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3、結合演示,從構圖、形象和色彩的運用三個方面介紹裝飾畫的創作元素。例如:選用蛋殼大小不一的點;長短不一、色彩不同的毛線;各式各樣的筆蕊、蘆葦桿、竹簽、廢作業紙撕碎等視覺特征;巧妙運用拼貼技法,搭配好對比強或諧調的色彩。
4、師演示制作:
結合一種或多種材料以拼貼方法,介紹制作拼貼裝飾畫的制作方法,用最簡便的手法巧妙用料,點線面編排組合,注意前后層次,粘貼要干凈平整。基本表現技法有:剪、切、撕、搓、并列、排序、重疊等。
(三)動手創作
請同學們以合作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結合所收集到的廢舊材料的特點進行創作,注意體現材料的肌理特點、色彩特點。師講述作業要求:在創作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達到簡練、生動、富有情趣。可以創作抽象畫面效果,只要達到裝飾畫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學生要放開思路、不要拘泥于寫實、具象。
板書制作步驟:
1構思:討論主題、選材、確定制作方法。
2鉛筆起稿。
3制作:可用多種方法。
4把畫面整理干凈、調整主要細節、寫好作品名稱。
(四)小結
1、班級畫展:組代表將完成的裝飾畫擺放在講臺上,以講解的形式談談選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運用方面。
2、師生共評作業的優缺點,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
3、教師進行美育小結:《變廢為寶 因材施藝》這課培養了大家的創作技巧,又使我們身邊增添了小環保者,用你們的大膽設想美化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給自己的居室增添更有趣的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課外多制作,美化環境、美化生活。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出處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個單元造型表現的領域中第四課。
2、分析學情
這節課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材料作為形式美感因素的認識,根據廢舊材料,巧妙運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學生的創作技能,為美化你的居室環境做貢獻,這一課題引起學生濃厚興趣,為學習第三單元(設計應用)生活中丟棄材料做工藝品而設的伏筆。
3、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裝飾畫的特點,培養學生把材料做為形式美感的因素來認識,學會巧妙利用材料的形狀、肌理、色彩等特征創作一幅小型裝飾畫。
知識目標: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裝飾表現形式和獨特的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
能立目標: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創作,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表現技法。美育目標:有意識結合環保主題,可以引發學生對武夷山景區環境的積極關注與思考。
4、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裝飾畫的特點以及表現手段。
教學難點:發現及利用材料的美感及巧妙地選材,合理地運用材料。
教學重點難點的依據:中國畫、油畫、畫等繪畫都是以其繪畫的工具、材料來命名的,而裝飾畫則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得名,裝飾變形是裝飾藝術的突出特征,是裝飾繪畫物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解決重難點的方法:作品欣賞讓學生知道能用的材料多種多樣,讓學生分析它的特點,并親自動手實踐。
5、說怎樣處理教材
一切裝飾畫都具有裝飾性,但具有裝飾性的繪畫不一定叫裝飾畫,裝飾變形是裝飾藝術的突出特征,是裝飾繪畫物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要引導學生認識材料形成裝飾性美感的表現。一幅裝飾作品的好壞,不完全取決材料的價值,而是取決于對材料的藝術處理和合理利用。每種材料有其形狀、肌理、色彩視覺特征。這正是我們需要發現加以選擇利用的。
材料的形象特點和美感效果是繪畫所無法達到的,我們學習的關健是如何把材料的特點與美感和具體的藝術形象完美的統一。同時,對材料的加工也是構成材料美感的重要方面,有些材料可以單一直接利用進行的點、線、面編排;有些需要再加工或多種材料組合變化。在加工處理上盡可能保留和發揮材料自身的形象特點與美感。盡可能以較少的加工獲得較豐富和生動的藝術效果。
這節課學生選材上,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如:武夷山是個茶文化之地,茶葉渣曬干就可利用;景區游客留下的礦泉水瓶蓋子、膠卷盒、舊包裝紙;我們校園周圍常見的筍殼,季節性的落葉花瓣和校門外小店有燒烤串的小竹簽、蛋殼,教室里大家手中用完的各種筆蕊,掃把頭。廢作業紙等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在一堂課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嘗試采用師生互相探討欣賞——點拔——學生發揮想像、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來教學。方法如下:
直觀欣賞分析法:課前采用,可以先在班上懸掛不同材料品種的裝飾畫,不同色彩的傾向、不同類型的裝飾畫圖片,不同材質可制作的拼貼裝飾畫或壁飾,和學生一起欣賞和試著分析其在構圖、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獨特的美感。培養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啟發了他們的思維。
啟發思路法:學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啟發他們大膽構思,這些材料如何在裝飾畫或壁飾中形成點、線、面的利用,充份發揮學生想象。結合課本范圖講解,點出將材料直接利用排列組合。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也提高創作裝飾畫或壁飾的興趣。
自我發現法: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例如:茶葉渣等),獨自創新制作可拼貼的裝飾畫作品。讓學生親自動手,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表現問題及時給于點拔。
小組分工合作法:自由組合的小組,以討論多種材料組合變化制作裝飾畫或壁飾。根據自已創作需要相互交換或共用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發揮互助的友誼,學習氣氛更濃厚,設計構思更完整,創作速度更快。
2、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通過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直觀欣賞、討論進一步體味變廢為寶的樂趣。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這一堂課我主要采用師生互相探討欣賞——點拔——學生發揮想像、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來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況,體驗不同材料的獨特美感
學生在課前收集到具有武夷山景區特色或自身周圍環境能發現的廢材料,是學生主動參與上課的關健。啟發提問(如問:這些材料在形狀,表面,質地等方面有什么特殊性;生答:大小不一,形狀不同,表面有凹凸不平感,顏色深淺不同。等等問題)
2、鼓勵學生對材料進行再創造
(1)趣味式導入新課
利用大小形狀不一的樹葉變廢為寶,因材施藝制作金魚來導入新課。體現出材料的發現,選擇與利用。
(2)裝飾畫的介紹和欣賞范圖
根據學生自已的想法和理解分析教師準備的實物掛飾、課本范圖。評述材料的形狀、肌理、色彩產生美感所在。是學生主體性表現和直觀教學法運用的主要所在。
學生大膽歸納,總結,師板書。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性
裝飾畫的主要特點:自由生動、不受時空限制化繁雜為條理,畫立體為平面的造型,強調主觀情感表現的色彩。
師解述在創作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達到簡練、生動、富有情趣。可以創作抽象畫面效果。只要達到裝飾畫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學生要放開思路、不拘泥于寫實,具象。同時例舉幾件范畫,說明其如何利用村料的美感以點、以線、以面構成畫面。如蛋殼畫是以點成面,蘆葦桿以線成面等等
3、發展階段
(1)結合演示,從構圖、形象、與色彩的運用三個方面介紹裝飾畫的創作元素。例如:
選用蛋殼大小不一的點;毛線長短、柔軟性、色彩不同的線;各式各樣的筆蕊、蘆葦桿和小竹簽有圓硬性質感;紙巾的毛絨感;廢作業紙撕碎等視覺特征;巧妙運用拼貼技法,搭配好對比強或諧調的色彩。
(2)結合一種材料或多種材料的拼貼方法,介紹拼貼裝飾畫制作方法。
用最簡便的手法巧妙用料,點線面編排組合,注意前后層次,粘貼要干凈平整。基本表現技法有:剪、切,撕,搓,并列、排序,重疊等等。
4、調整畫面
(1)注意加強裝飾效果不足的部位,調整主要細節,可利用一些特殊性的筆(記號筆,螢光筆等等)并寫好班級,姓名,作品名稱
(2)教師對裝飾作品內容是否達到藝術的特佂進行總述依裝飾變形的方法分:依物變形(具象的)、依情變形、主觀意象變形、抽象變形(抽象的);
依變形的形式分:冷變形、熱變形;
從構成分:平面構成、立體構成、打散構成;
從色彩的特點分:有浪漫主義形、色彩構成、工藝色彩黑白與色彩結合。
5、課堂小評
(1)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自評或互評他人作品,感受成功喜悅
學生用表演方式表達作品內容,點評出選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運用方面。
(2)教師進行美育小結,《變廢為寶因材施藝》這課使大家的技巧培養了,武夷山又增添了小環保者,用你們大膽設想美化武夷山人的文化生活,居室裝飾,增添更有趣的裝飾品。
四、說練習安排
課堂作業安排
在課堂上時間有限,我以自主探研法和小組分工合作法為學習目標,這一節課安排學生盡可能運用單一材料直接進行以點或以線組成面的編排,創作內容可以是具象或抽象變形的
課后拓展
(1)、將完成的作品利用適當的材料進行不同特色的邊框裝飾。
(2)、有愛好興趣的學生收集更多種材料再創作出精美作品。
(3)、電腦高手運用電腦圖像處理將作品合成到居室設計中。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單元《裝點我的居室》中的第四課。是造型表現型課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室裝飾越來越關注,裝飾畫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得名,利用其來裝飾居室是首選。本課所學的裝飾畫是利用身邊廢舊材料來制作的,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達到美觀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可謂一舉多得。根據廢舊材料,巧妙運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學生的創作技能,為美化你的居室環境做貢獻,這一課題能引起學生濃厚興趣,也為學習第三單元(設計·應用)生活中丟棄材料做工藝品設下了伏筆。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教材的要求和人的認識規律,本著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思想品德。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表現形式和獨特的材料特點帶來的裝飾美感。結合裝飾畫的特點分析其對居室的影響。
能力目標:結合自己收集的廢舊材料,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的創作,掌握拼貼裝飾畫的表現技法。
情感目標:通過廢舊材料的利用,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通過認識裝飾畫的裝飾表現形式和感受獨特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表現技法,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利用收集到的廢舊材料進行裝飾畫創作,掌握裝飾畫的表現技法。
裝飾畫以其自由生動、不受時空限制的構圖;化繁雜為條理、化立體為平面的造型和強調主觀情感表現的色彩,吸引著廣大的人們,而初二的學生對裝飾畫接觸不多,想要把其特點表現出來是很困難的,因此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為:體現材料的肌理特點和色彩特點。
二、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欣賞法———討論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法”來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1、欣賞討論——以實物為例,多媒體展示各種不同材料的裝飾畫,和學生一起欣賞討論,分析其在構圖、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的獨特美感。培養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啟發了他們的思維。
2、啟發思路——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啟發他們大膽構思這些材料如何在裝飾畫中形成點、線、面得以利用,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將材料排列,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也提高了創作裝飾畫的興趣。
3、引導教學——現場演示,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4、小組合作——根據自己創作需要,相互交換或共用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發揮互助的友誼,學習氣氛更濃厚,設計構思更完整,創作速度更快。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
裝飾畫是實用性很強的表現藝術,需要全面的知識和創新的點子,要想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利用廢舊材料創作一幅裝飾畫是很難的,所以我利用大量的實例和演示創作一幅裝飾畫的過程,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掌握知識。練習是教師指導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因而我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即能鞏固知識又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體味變廢為寶的樂趣。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由導入、講授新課、動手創作、小結四個環節組成。
(一)導入、
1、創設情境,體驗不同材料的獨特美感
多媒體展示不同材質的廢舊材料,引起學生興趣,然后請同學談談是否可用這些材料進行裝飾自己的居室。如果是直接用這些材料進行裝飾,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是<<裝飾畫————變廢為寶、因材施藝>>。
2、趣味式導入新課
利用大小形狀不一得樹葉變廢為寶,因材施藝制作的動物來導入,體現出材料的發現,選擇與利用。
(二)講授新課
1、裝飾畫的介紹和欣賞范圖
根據學生自已的想法和理解分析教師準備的裝飾畫、課本范圖。評述材料的形狀、肌理、色彩產生美感所在。是學生主體性表現和直觀教學法運用的主要所在。學生大膽歸納、總結。
師板書:裝飾畫的特點:自由生動、不受時空限制的構圖;化繁雜為條理、化立體為平面的造型;強調主觀情感表現的色彩。
同時例舉幾件范畫,說明其如何利用材料的美感以點、線、面構成畫面。如:蛋殼是以點成面,蘆葦桿以線成面等等。
2、結合裝飾畫的構圖、形象和色彩特點,著重從運用材料本身的肌理特點、色彩特點介紹運用裝飾畫進行居室裝飾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3、結合演示,從構圖、形象和色彩的運用三個方面介紹裝飾畫的創作元素。例如:選用蛋殼大小不一的點;長短不一、色彩不同的毛線;各式各樣的筆蕊、蘆葦桿、竹簽、廢作業紙撕碎等視覺特征;巧妙運用拼貼技法,搭配好對比強或諧調的色彩。
4、師演示制作:
結合一種或多種材料以拼貼方法,介紹制作拼貼裝飾畫的制作方法,用最簡便的手法巧妙用料,點線面編排組合,注意前后層次,粘貼要干凈平整。基本表現技法有:剪、切、撕、搓、并列、排序、重疊等。
(三)動手創作
請同學們以合作的方式,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結合所收集到的廢舊材料的特點進行創作,注意體現材料的肌理特點、色彩特點。師講述作業要求:在創作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達到簡練、生動、富有情趣。可以創作抽象畫面效果,只要達到裝飾畫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學生要放開思路、不要拘泥于寫實、具象。
板書制作步驟:
1、構思:討論主題、選材、確定制作方法。
2、鉛筆起稿。
3、制作:可用多種方法。
4、把畫面整理干凈、調整主要細節、寫好作品名稱。
(四)小結
1、班級畫展:組代表將完成的裝飾畫擺放在講臺上,以講解的形式談談選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運用方面。
2、師生共評作業的優缺點,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
3、教師進行美育小結:《變廢為寶因材施藝》這課培養了大家的創作技巧,又使我們身邊增添了小環保者,用你們的大膽設想美化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給自己的居室增添更有趣的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課外多制作,美化環境、美化生活。
五、說板書
首先我會板書課題《變廢為寶因材施藝》——裝飾畫
再板書裝飾畫的特點:
構圖造型色彩
自由生動化繁雜為條理主觀的色彩裝飾畫的特點:
不受時空限制化立體為平面
最后板書制作步驟:
1、構思:討論主題、選材、確定制作方法。
2、鉛筆起稿。
3、制作:可用多種方法。
4、把畫面整理干凈、調整主要細節、寫好作品名稱。
通過板書,學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本課的重點、難點,一看板書就能了解制作要求,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
本課時間的安排:導入3分鐘、講授新課17分鐘、學生創作20分鐘、小結5分鐘,所安排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4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制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采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采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合作,并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兒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采取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制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兒制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松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資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動手制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制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后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么來制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來制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并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并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5
一、說教材:
本故事是一篇兒童早期閱讀,分為四幅圖畫描述,向幼兒展示了山羊爺爺將廢物飲料瓶、塑料袋變成了花瓶和雨衣,目的是讓幼兒通過看圖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讓幼兒從中懂得不亂扔垃圾,廢舊物品可以再次利用,變成有用的東西。
二、說目標:
1、按照畫面的先后順序閱讀圖片,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了解“小云朵”的意思,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引導幼兒初步懂得廢物利用的好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初步懂得廢物再次利用的好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從小培養幼兒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按照畫面的先后順序閱讀圖片,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大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故事圖片、頭飾一個
三、說設計意圖:
“變廢為寶”是當今環境教育的重要課題。垃圾很多,并且有很多是可回收再利用的,這不僅節約了許多資源,而且也保護了環境。生活中幼兒見過各種各樣的垃圾,但隨手扔棄的現象較多。為讓幼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引導幼兒在看圖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懂得廢物可以變成寶貝。開始部分我通過幼兒喜歡的喜羊羊形象,引入聽故事,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其次通過聽故事、觀察圖片,引導幼兒理解每幅圖的內容,懂得看書的時候要按順序看;再次通過讓幼兒說一說山羊爺爺做得對不對,為什么?使幼兒懂得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最后讓幼兒動手裝飾,體驗變廢為寶的快樂。
四、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為幼兒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集中幼兒注意力和思維力,調動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創設情景聽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基本部分
(1)聽故事,知道故事名字、人物。
(2)再次聽故事,了解山羊爺爺的商店名字,用途。
(3)看圖講故事,學習看書的方法。
(4)說一說山羊爺爺的做法對不對,懂得保護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
(5)欣賞廢物變成的物品。
3、結束部分,小結本課。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懂的廢物利用的好處,樂于參與變廢為寶的活動。
2、能積極利用各種廢舊物展開合理創造,自制玩具。
活動準備
1、各色彩筆、剪刀、膠水、蠟筆等。
2、收集各種廢舊物品:大小不同的紙盒、瓶子、布、黏紙、彩帶、絨線、泡沫等。
3、各種材料制作的自制玩具2~3件。
4、《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出示自制玩具范例引導幼兒欣賞,請幼兒交流玩具的制作材料、方法等。
2、鼓勵幼兒進行廢舊物品制作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自己準備做什么?用什么材料?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有創造性的進行制作。
引導幼兒用繪畫、粘貼等方法將玩具裝飾漂亮。
3、組織幼兒相互欣賞完成的自己玩具,說說自己把廢物變成玩具的感受,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等。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7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
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材料制作海底世界,體驗創造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用多種廢舊材料制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的難點是: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美麗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舊材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一定的經驗。
3、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采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合作,并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材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8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制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采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采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合作,并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兒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采取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制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兒制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松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資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動手制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制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后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么來制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來制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并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并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9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
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材料制作海底世界,體驗創造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用多種廢舊材料制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的難點是: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美麗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舊材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一定的經驗。
3、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采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合作,并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材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變廢為寶》說課稿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通過游戲,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大小不等的各種廢棄的、清潔無毒的紙盒及廢舊塑料瓶、碎布等。
2、裝飾紙條、不同的圖案等(用來裝飾)。
3、剪刀、雙面膠等。
4、教師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成品,如燈籠、寶塔、火箭等。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廢舊物品。
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請大家做小小收集員,把家里沒用的紙盒、塑料瓶、碎布等帶來,小朋友們都很積極,收集了許多好東西,誰來說說你收集到了哪些寶貝。(如酸奶瓶、煙盒、洗潔精瓶、飲料瓶等)
2、幼兒進行壘高游戲我們大家有了這么多的寶貝,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用這些寶貝來做游戲好嗎?
(1)老師介紹游戲規則:我們分成七組,大家一起商量動手進行壘高比賽,可以用不同的寶貝進行,看那組的小朋友在規定時間里壘得又高又穩。
(2)介紹兩組壘高幼兒的作品,并和幼兒一起分析原因。(快而穩的原因:把大的盒子放在下邊,不爭先恐后、一個一個來放等,慢而搖晃的原因:大家爭搶,沒有合理擺放好。)(3)再次進行游戲,第二次壘高比賽在第一次的基礎上進行,讓幼兒形成初步的壘高經驗。
3、欣賞作品
(1)教師出示自己制作的成品,幼兒欣賞。
(2)提問: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兒回答)在幼兒欣賞、觀察的基礎上教師有目的介紹2~3種作品。
(3)提升:如果這些做好的玩具、好東西壞了,還有用嗎?(幼兒回答后,教師根據他們的回答作出相應的應答)教師總結:最后我們把它們送到廢品回收站,送到工廠再加工重新變成有用的東西。
4、變廢為寶你們想不想做個小小魔術師,用大家帶來的這些盒子、瓶子來變成好玩的東西呀?(想)
(1)教師提出制作要求:想想你用什么寶貝想做一個什么玩具?跟朋友講講,也可以和朋友合作做,用不同的方式對紙盒、塑料瓶進行改造、裝飾,使它變成一樣好玩的玩具。
(2)幼兒自己制作玩具,老師對完成任務有一定困難的幼兒,教師進行幫助。
(3)幼兒完成后,陳列在玩具櫥上,可以相互進行簡單介紹。
(提醒幼兒在制作結束后,把多余的東西整理好)
5、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正好,廢舊物品當成寶,動動小手動動腦,變成汽車和小貓,'變廢為寶'真正妙!”
今天,我們小朋友用沒用的紙盒、瓶子做了好玩的游戲和玩具,以后我們要記住,不要隨便把吃剰下的紙盒、瓶子扔掉,我們把它們洗干凈,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讓它變變變,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6、延伸活動:
幼兒拿著做好的玩具,去做小小宣傳員,請其他班的小朋友參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