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通用17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
一、教材與目標:
1、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記敘文。“我”在公園觀賞荷花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出了荷花的豐姿,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依據文本性質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本堂課我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學過程與意圖: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激發動機中——入情
如果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面。上課伊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陣“微風”,讓學生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和關注的心理。
為此,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葉圣陶先生在看過荷花后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后請學生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如此激情的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仿佛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將教材中的插圖制成課件進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瞧,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著碧玉盤似的荷葉,透過荷葉的縫隙,一枝枝荷花從水里探出頭來,就像穿著潔白衣裙的少女。它們中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欲放;有的還未綻開,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想想這段有幾句話,你最喜歡讀哪幾句,為什么?
(2)反饋,估計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
①后三句:讓學生在課件上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并將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②第二句:為什么喜歡?并進一步討論寫荷花為什么先寫荷葉?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并試著背誦。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匯的積累和內化。
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教師因勢利導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借助想象展開和語言媒介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么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用陶醉的語氣來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來了,他們會不容自遏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而表情朗讀正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好形式。因此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就是讓學生在讀中抒發內心的情感。
學生略讀第一自然段,知道這一段寫了荷花的清香后。我安排配樂朗讀前三段來結束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反思:
情感素養是人的一切素養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素質可言。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就是說兒童的情感有時會比成年人的更豐富。因此這節課我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逐步將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了追求美好,熱愛生活。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教材。
《七顆鉆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根據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后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導入感受神話的美麗。導入課題:今天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為這節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2、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檢查詞語認讀,為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在最短的時間里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說說課文大意,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再讀課文,體驗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匯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4)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學貴有疑,有疑點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創新。此時鼓勵學生質疑,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品讀重點,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讀全文,尋找愛的足跡。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著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①反復讀一讀四個句子,從哪些詞語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給了誰?從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從母親身上你又見到了什么?
④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要求我們既要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整體入手,品析文本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為什么不把鉆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跡,由愛而生的七顆鉆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跡。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跡發生。)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3
一、 說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閱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我的導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后,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后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后,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范讀詩歌2-3次,并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采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著來說說《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么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么時候太陽?“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后,我再問:什么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么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么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并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里?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么?品完“鋪”字后,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并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后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么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升”
露珠 ——似—— 珍珠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4
[說教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
[說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 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石榴生長過程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說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 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三、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郁郁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著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后……這里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說說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子,讓他們試著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說說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強朗讀的指導。
四、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5
【說教材】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處處煥然一新。為什么?因為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說教法】
【設計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說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風得意春色迷人春色無邊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合注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
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著萬紫千紅的艷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遠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匆,你能否為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艷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親愛的同學們,你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繪春
1真好!讀著朱熹的詩,我們仿佛來到了美麗的泗水河邊,春天似乎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到過你每天經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小學?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6
一、說教材
《翠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愛護動植物、關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為主題展開。這篇課文通過對翠鳥鮮艷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潑機靈的特點及住處的描寫,最后歸納到對翠鳥的喜愛,進而升華為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主題。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描寫方法和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有序觀察和具體描述。
2.通過反復朗讀,抓住有關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翠鳥的外形和動作特點讓學生受到愛鳥情感的陶冶。
難點:抓住事物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序的描寫。
四、說教法和學法:
直觀教學法,啟發式講讀法
在學法上
1、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
2、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的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于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大聲的讀,并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并把自己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
(三)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四)通過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
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的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五)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安排作業,復習強化。
六、說板書設計
緊扣教學重點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7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童年時候的一件往事:“我”因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傷不已,后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了解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產生了與時間賽跑的念頭,在于時間的賽跑中,“我”認識到: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時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及重點詞語的意思;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
3、從學習課文中,學生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好好地運用時間、珍惜時間。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講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發的和時間賽跑一事,并從中獲得關于珍惜時間的啟示。
2、聯系生活實際加深體驗,真正懂得珍惜時間。
3、抓住關鍵詞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體會作者對時間、對人生的認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讀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并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多媒體展示導入新課,提出質疑;探究學習,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品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明白時間是多么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反思升華;布置作業。
1、多媒體展示導入新課,提出質疑;
(1)圖上的人在干什么?(賽跑)指名學生回答。
(2)他在跟誰賽跑呢?(時間)
(3)全班齊讀課題:和時間賽跑
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有什么疑問?如:他跑得過時間嗎?他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呢?和時間賽跑的原因是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標出自然段,了解每個自然段寫什么。
3、出示詞卡檢查學生生字認讀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
思考:(1)課文講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談話;觀察太陽的變化;觀察小鳥飛行路線;和太陽賽跑;和作業賽跑。)
(2)作者通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學習1——5段
(一)。自主學習,談談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為了排除傷憂,每天在操場上跑著,累得撲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導朗讀:這樣傷心,這樣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嗎?那就把這種傷痛讀出來吧。
(三)詞語訓練:
說出近義詞:去世疼愛排除憂傷
6、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讀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內容,談談讀后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續了很久。
(2)爸爸媽媽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也就是告訴“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對現實。)
(3)“我”不理解“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了”。
(4)爸爸又是怎么說的?
(二)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說的話。
(三)讀了這句話:“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有什么感受?平時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諺語的意思。
(3)哪位同學平時課外閱讀中還收集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成語?全班交流。
(4)“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對時光流逝的感傷)
7、說說看,你平時是怎樣珍惜時間的?今后,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小結;生前最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難受、疑惑,面對這樣的打擊,“我”又從爸爸的話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后的日子“我”會這么做?明天我們繼續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學習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1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時間賽跑(贏了、喜悅)經過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時間,受益無窮)結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8
一、說教材
《乞巧》所在的但愿,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并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把這首詩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會2個生字,3生個詞。
2、會背《乞巧》這首詩,體會詩中豐富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感情朗讀詩歌,想象詩中描述的畫面;理解詩意,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達成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詩內容淺顯,但意義深遠。在教學中,我力求在品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愿,在感悟少女們追求幸福心愿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切入主題
同學們,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清明、中秋、春節……)這些節日我們都很熟悉了,還有一個節日,你們肯定覺得新鮮,那就是乞巧節。
你了解乞巧節嗎?誰來向我們介紹一下?(生介紹)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乞巧節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很多文人墨客在乞巧這一天留下了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題目就叫——學生說:《乞巧》(課件出示)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學生說,教師作補充:林杰,唐朝人,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寫文章了。只不過他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所以比起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來,名氣不算大。)
2、同學們乞巧的乞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那通過預習你認會本課的生字了嗎?
(1)誰來領讀生詞?(乞巧、碧霄、渡河橋)
(2)放到卡片上你會讀嗎?
(3)把這些字詞送到古詩中你還能認識它們嗎?請同學們自己練習讀一讀古詩,注意要讀準字音。
(此環節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
3、誰來讀給大家聽?
4、這是一首幾言詩呀?那根據我們以前學習七言詩的經驗,你會按照節奏和韻律來讀一讀嗎?自己先練一練,一會讀給大家聽(學生練后試讀)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章蘊含的意思。】
三、品讀賞析,漸入意境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們自己讀讀這句詩。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讀)
2、對!它們都念——學生說:xiāo。(課件:宵—霄,用點標出來)這兩個字讀音相同,字形和字義相同嗎?(學生解釋今宵的宵和碧霄的霄)
3、在七月初七的這天晚上,人們望著碧霄,那碧霄是什么樣的呢?你知道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夜空圖)
指導朗讀:看到這美麗的夜空,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帶著這樣高興的心情來讀一讀嗎?
全班齊讀
師引讀
(二)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1、在點點繁星的夜空中,有兩顆最亮的星星,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他們就是牛郎星、織女星。很早很早以前牛郎和織女只是銀河兩岸星星的名字,后來就演變成了神話中的人物了,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你聽過嗎?誰來說給大家聽?(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語文教學,要立足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此環節的設計,我努力通過課堂教學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學會交際。】
2、(課件出示牛郎、織女相聚圖)師:善良的'喜鵲,癡情的牛郎、織女也感動了王母娘娘,后來她就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相聚
3、詩中的哪一句提到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指名學生說)
出示:牽牛織女渡河橋。
4引導朗讀:今天他們相會了,你一定會為他們而感到……?那么我們就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詩。
男女同學讀、全班齊讀。
兩行詩連起來讀。
指導朗讀,擴展閱讀。
(三)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這個民間故事就這樣一直留在人們心中,今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牽牛織女渡河橋”,地上的人們呢?(出示這兩行詩)請看大屏幕資料袋的內容。(學生自己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人們向織女乞巧)
(1)人們向織女乞巧什么呢?(心靈手巧)
(2)織女的手到底有多巧?(學生說,教師補充)
織女能織出五彩的錦緞,光的像粼粼波動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耀眼。凡間的老百姓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的云錦嘖嘖稱奇,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姑娘向織女乞巧。
2、(課件出示九孔針圖)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
師:你們知道嗎?在乞巧節上女孩們到底穿了多少條紅絲?
師:從“幾萬條”你體會到了什么?
3、是啊!女孩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啊!讓我們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
4、(出示圖)師:你們看,歷朝歷代的人們還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了乞巧的活動,讓我們走進家家戶戶的乞巧節。
5、師:同學們邊看圖邊讀讀詩句,想想,從詩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師:是呀!多么熱鬧、多么有趣的乞巧節、讓我們再讀讀這兩句詩,我們分小組比賽讀,比一比看哪一組讀得更有滋有味?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此環節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誦能力,又能通過讀讓學生感受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愿。】
7、師指著圖:這些古代的女孩子們到底在向天上的織女乞求什么呢?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織女乞求什么呢?
(課件出示:空白的乞巧歌)(指名學生說)。
【此環節的設計,是借助現代化教育手段,通過學生的情感告白,升華學生的情感,從而進行情感教育。】
8、讀一讀民間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心通,乞顏容,乞……)
9、交流: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這些愿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呢?
師板書:幸福
小結:是啊,對幸福的向往那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是人類永恒的情感,于是七夕就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乞巧節”!
四、詠嘆經典
1、小結引讀。
2、師:這就是經典,它歷經了千百年,至今還在我們耳邊悠悠回蕩?生起立配樂朗誦一遍。
3、總結背誦古詩。
五、指導寫字。
(乞、巧)
六、余音繚繞
(出示課件:星空)
古代的民間傳說猶如這浩渺的星空,群星璀璨,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作業:同學們回去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講給親人聽!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或神話故事,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乞巧
智巧心靈手巧
幸福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9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田忌賽馬》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這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根據觀察分析,幫助田忌轉敗為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善于觀察、分析和過人的謀略。課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先寫賽馬起因,再寫賽馬的過程,最后講田忌取勝的原因。本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的科學思維方法。從編排的意圖看,作為第五組的首篇課文,起著舉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要求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訓練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把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②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
(3)情感目標:
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4、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出場順序的異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難點:
從田忌兩次賽馬一輸一贏的事情中,讓學生懂得要辦成事需對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5、課前準備:
A、多媒體課件;
B、學生準備六匹馬的模型
二、教學理念
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和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活動中學語文,使學生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新課標》的靈魂是“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感悟,有效地互動合作,積極地探究實踐。在研究、學習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氣,充滿活力。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自學討論法、讀中找依據法,其次還穿插質疑法、電教手段等,引導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體會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時間,師生、生生互動的空間。同時我還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挖掘課文教育的人文內涵。結合教法,我準備運用以下四種學法:自學討論法、質疑提問法、朗讀理解法、動手操作法。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介紹前景,導入新課
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知道當時賽馬的基本規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學生質疑,引導探究
〔設疑引入,造成懸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3、播放《田忌賽馬》視頻
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供生動逼真、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學生的情緒狀態很快進入故事情節,激發閱讀興趣。〕
〔讀中找依據法,訓練快速閱讀。〕
4、抓住重點段落精讀課文,探究“轉敗為勝”的原因。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找到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進入課文情景中想一想,擺一擺,做一做,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并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注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0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著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里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復品嘗,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后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反饋,并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于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
基于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于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著這份自信,更帶著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么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后,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為什么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么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后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里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么有關春的詞語,詩句,于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著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著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水上飛機》是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向學生展現了科技新成果。
全文共8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后想去問個究竟。第二至七自然段,寫小海鷗通過與水上飛機交談,了解了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主要用途。第八自然段,寫水上飛機聽到警報后立即前往救援遇險船只。
課文故事性強,情景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按照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為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主要完成認知目標。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而全課的重難點也就在于第二課時所要完成的目標上,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二.說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結合教材本身特點,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識。
三.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為此,我采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在小學生面前,枯燥的講解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以讀代講采用不同形式的讀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并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通過“誰來當當吃驚的小海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的語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途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燃。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高效的掌握了知識。
另外,我還輔以直觀教學法,談話法等多種教學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四.說學法
(1)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揭題后,就讓學生質疑課題,如“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在整個教學中我也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
(2)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于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及善于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系,集眾人之智慧取長補短,是跨世紀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評價,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學習。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鑒。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直觀導入。
課一開始,我用導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接下來讓學生質疑課題:看著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明代學者陳敏章說:“學貴質疑”一開始就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帶學生進入課文,從整體感知課文
2生自由讀課文
(三)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語:當你看到你從來沒見過的很奇怪的東西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它又是怎樣做的呢?
(1)指名讀1自然段,請學生評價
(2)指名讀小海鷗想的話,指導讀出奇怪的語氣
(3)全班齊讀1自然段
(4)解決什么叫“究竟”
2、學習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采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讀出2、3、4、5自然段
(2)第五自然段:通過提問的方式解決這是一架“救護機”,它的功能是:救援海上遇難船只(相機板書:救護機
救援遇難船只)
(3)練習對話,指導朗讀
a同桌對話,師要求要加語氣、表情、動作。
b男女生分角色讀,師讀第六自然段
在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進行朗讀,因為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它既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發展語言,陶冶情感。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2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說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
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了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
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于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導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秘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采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說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說”的閱讀方式。
②對于長句的教學采用了“讀范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通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說,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后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后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么了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游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么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為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么?你能用“竊竊私語”說一句話么?
④讓我們帶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導讀)
⑤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才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么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后用上省略號,說明什么?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么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么?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么?(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通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說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說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里蘊藏著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么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么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了解也是如此,大自然里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參 爬行緩慢
梭子魚 游動快速
烏賊、章魚 后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3
教學設計:
11、畫楊桃
教學目標: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叮囑”、“審視”等詞語,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樣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4、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聯系全文,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情所說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楊桃、乒乓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份禮物,想不想看?
2、 (出示乒乓球)請看,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3、 (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請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么顏色?(黑色)
4、怎么剛才明明看到是黃色的球,它又變成了黑色的了?難道它會變魔術嗎?
5、同學們,由此你們想到了什么?
6、同一件事物,換個角度來看,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畫楊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7、板書課題,大聲齊讀課題。
二、講解新授
(一) 初讀課文
1、釋題:看到題目中的“楊桃”,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課件出示楊桃的相關介紹,師簡單介紹。
3、看到題目中的“畫”,你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4、同學們的問題都提的很好,都是愛動腦筋的同學,那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先自己讀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5、自由讀課文。
6、反饋。
(二)體會重點語句
過渡:同學們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課文中的誰告訴你們的?
1、父親是怎么告訴“我”的?
2、老師又是怎么告訴“我”的?
3、是啊,課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親,一位好老師告訴他畫畫的方法,讓我們一起讀讀他們的話。(課件出示兩段話,男生讀父親,女生讀老師)
(三)品讀父親的話
1、(體會“叮囑”)父親對自己孩子都寄托了無限的希望,總是千叮囑,萬叮嚀。同學們,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過你們嗎?誰來學學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你們的樣子?
2、點名回答。(多元評價,你學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親!你記住了爸爸的叮囑,真棒!)
3、那課文中父親叮囑我時應該怎樣說?自己好好體會體會練習練習。
4、剛才大家都練習得特別認真。平時都是你們聽父母的叮囑,聽鄭老師的叮囑。今天,我來當課文中的小孩,誰愿意來叮囑叮囑我?
5、點名回答。大家覺得他像嗎?(像)請同學們像他這樣讀,叮囑叮囑你們的孩子。齊讀。
6、父親告訴我畫楊桃的方法,你能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嗎?(是什么樣,就畫什么樣)師板書。
(四)審視楊桃
過渡:課文中的“我”是個乖孩子,按照父親的話去做,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這是為什么呢?
1、我們一起來說說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讀第2—12自然段,一生讀旁白,1、2大組讀老師的話,3、4大組讀同學的話。
3、咦?我明明是按父親的話去做的,同學們為什么嘲笑我呢?
4、點名回答。
5、哦,是這樣。那“我”到底有沒有畫錯呢?
6、你們怎么知道?耳聞不如目睹。我們來親眼看看楊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7、 (出示楊桃)讓我們像課文中的老師一樣來看楊桃。老師是怎樣看的?
8、 (課件出示)“審視”是怎樣看的?誰會看?
9、點名上臺看,大家評點。
10、大家覺得他像“審視”嗎?
11、誰來說說看他是怎樣看的?
12、請大家學著他這樣來審視楊桃。看看你看到的楊桃是什么樣的。
13、多個角度展示。
14、我看誰的樣子最像“審視”?好,老師覺得你看得最認真,你來說說。(點不同位置的同學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15、一個普普通通的楊桃,從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樣子可真是千姿百態呀!
(過渡)課文中一開始嘲笑我的同學,這下知道自己錯了,一個個多么不好意思呀!看到這個情景,老師的神情由嚴肅變成了什么?(和顏悅色)
(五)品讀老師的話
1、他又說了什么?誰想當老師來說說?這個大組坐得最端正,你們來試試。(課件出示)
1、老師講的話真有道理,讓我們來好好地體會體會。
2、學習小組帶著問題合作學習:
朗讀思考:
(1)一共有幾句話。
(2)關于畫楊桃老師講了幾個方面的意思?
(3)聽了老師的話,你想到了什么?
4、反饋。師隨機板書:多角度觀察,尊重他人。
5、師引讀。
6、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過渡:老師講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嗎?若從課文中走出來呢?
1、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樹上停著三只鳥,被獵人打死了一只,樹上還剩幾只鳥?為什么?請你從多角度考慮,并說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學習小組討論。
3、學習組長匯報。
4、師小結。
四、 總結全文
是啊,畫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親和老師告訴我們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老師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多角度觀察,更不要隨便嘲笑別人,要尊重別人。(點板書)我想,這些話不僅對我們畫畫有幫助,對我們學習生活、思考問題有幫助,對我們今后做人更有幫助,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讓我們記住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吧!(齊讀老師說的話)
《畫楊桃》評課稿:
優點:
1、學科心育目標較合理,考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為實現心育目標,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觀性原則,采用了課件,實物等。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體會課文,體現了語文的學科特色。
4、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身感受。
5、課件簡練精致,達到了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6、教師的綜合素質高,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大方。
7、教師注重了口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強。
不足:
1、觀察力的培養只注重了教學生觀察,應該還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較好,工具性注重的還不夠。
3、在課堂中若關注細節,處理好課堂中的偶發事件,更能體現心育特色,為課堂增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4
說教材
《南轅北轍》是一則寓言故事,三年級學生對寓言已有初步了解。課文用對話形式敘述。人物的對話形象性很強。文體短小精悍,敘述生動,寓意深刻。教學重點: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一個人的行為與目的背道而馳,那么他永遠不能達到目的。”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積累有關詞語,創設情景讓學生輕松總結寓意,繼續學習寫字。
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A、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B、用“------雖然---------,可----------”說句話。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
B、能夠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3、情感目標
做什么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說設計思路:
《南轅北轍》這篇課文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難以理解寓意。在教學過程,我把教學難點易化,淺引,疏導讓學生理解寓意,學有收獲。現在談談我的教學設計理念及做法:
一、教給方法,自主識字
獨立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新教材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學生升入第四學期,我不再把識字教學視為難點,可前已布置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閱讀文章解決不認識的字,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課間騰出時間讓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學生能借助漢字的構字規律,獨立識字。當學生讀音有錯誤時,我一般是讓同學評價和發現錯誤,共同改正。
二、扎實教詞語注重積累
課堂上,我緊緊抓住動態生成問題“那個去楚國的人非常固執”。引導他們把握課文的主線,進入到課文的情境,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品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然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放飛想象注重拓展
想象是創新思維的翅膀。對留有空白的課文,我通常會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的人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學生紛紛舉手,有話可說。文章深奧的寓意就在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中逐漸明確起來。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發憤立志》是鄂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圍繞本單元“成長”的話題,課文以兩副對聯為主線,用簡單清晰的語言講述了這個故事:蘇東坡年輕時博學多才,故有時難免恃才傲物狂放不羈,后受到一位老人善意委婉的點撥,明白了學無止境、要發憤立志的道理,而后終于成為中國大文豪。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母語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編者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對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有初步的了解,教育學生學無止境,要虛心好學,其中也可感受到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共有67人,有20人是插班生,還有10多個留守兒童,他們在學習上困難比較大。但是大多數學生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積極性高,因此,班級學習風氣很好。本課的語言細膩傳神,學生讀起來饒有興趣,學習起來也會比較容易。
《課標》特別強調“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課標》為依據,結合本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訓練重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和能力
1、學會5個字,認識5個字。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并識記四個詞“聰明機敏”、“蓋世無雙”、“呆若木雞”、“恍然大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以“朗讀、感悟、交流、表演”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熏陶下,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受到發憤立志、虛心好學的啟發,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上目標在教學中是融為一體,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啟發教育學生學無止境,要虛心好學。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啟發教育學生學無止境,要虛心好學。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特點,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法。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第四、五段,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②“以讀代講”法
《課標》要求“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所以閱讀教學的主要手段是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和運用,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故事生動,文筆流暢,語言細膩傳神,學生讀起來饒有興趣。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的講只要引導、啟發、指出思考的方向即可,將課堂的時間、空間最大限度地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學習語言,以讀促情,讀中體驗,讀中明理。
③入境表演法
語言本身是抽象的,我們要創設情境,再現語言環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感染。教學中,我讓學生排課本劇,分角色演一演,從而以文本的語言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感悟、積累、運用語言。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采用“讀一讀,畫一畫,品一品,演一演”的學習方法。先整篇地讀、整段地讀,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再畫出描寫蘇東坡神態、語言的句子,深入地、反復地品一品,最后全身心地演一演。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究獲取知識,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5個字,認識5個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蘇東坡年輕時由于博覽群書,才氣甚高,因而有些恃才傲物,寫出了“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的對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插圖,從蘇東坡的神態中體會他當時驕傲的心情,結合蘇東坡年輕時的作品幫學生理解“聰明機敏”。
第二課時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以“蘇東坡為什么要重新寫那副對聯”為主線,以朗讀、表演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不離文本,抓住文中描寫蘇東坡神態、語言的詞句深入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明理。整堂課分為五個環節:
(一)以問促讀,激發求知欲
“學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文中兩副對聯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閱讀故事的眼睛。開課時,我讓學生高聲朗誦這兩副對聯,再讓學生大膽質疑,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即“蘇東坡為什么要重新寫那副對聯?”“牽一發而動全文”的核心問題,為學生與文本多角度、深層次的對話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學生有疑而學,學習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
(二)品讀感悟,互動交流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指導思想下,為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安排了“品讀感悟,互動交流”這一主要環節,同時將學法的指導有機滲透。
1、教給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本段的教學,我以“找重點詞句→品讀重點詞句→分角色表演→總結學習方法”的思路設計。先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整段,畫出描寫蘇東坡心理、語言的詞句,反復朗讀,體會蘇東坡十分得意、狂妄自大的心情。其間注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蓋世無雙”。然后讓學生想象入境,分角色表演,最后總結出“一找、二讀、三演”的學法。
以上教學,以“情”為核心,喚醒學生情感的體驗,使學生自然而然走入文本。以“讀”為主線,把讀與品悟,讀與想象有機結合,體現出讀的層次性:由讀懂意思到讀出情感。
2、運用學法,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先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一找、二讀、三演”的學法進行自學,再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然后全班交流、品讀,最后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討論以下語句:
①“蘇東坡臉上立刻紅一陣、白一陣,腦門上汗涔涔的。”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通過看第二幅插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感受,揣測蘇東坡當時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他當時的羞愧、難堪、焦急、狼狽。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的方式把自己的閱讀體驗表達出來。
②“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他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重新寫了那副對聯: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在學習第②句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呆若木雞”“恍然大悟”兩個詞語,通過查字典、表情演示的方法理解詞意,結合句子體驗詞語傳達的情感,通過想象品讀引導學生體會蘇東坡“恍然大悟”到底“悟”到了什么?使學生深入蘇東坡的精神世界,理解蘇東坡的復雜心情,明白蘇東坡在對聯前加上“發憤和立志”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充分利用讀的策略,以讀為主,從語言文字入手,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思考,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物和文中道理的認識和理解,充分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3、擴充資源,學習第6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6段后,師利用課件出示蘇東坡在散文、詩歌、詞等領域的成就,在學生無比敬仰、連聲贊嘆之時,引學生思考“蘇東坡為什么能成為中國的大文豪”,待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之后,師再用課件補充介紹蘇東坡生平博覽群書、孜孜不倦、虛懷若谷的感人事跡。這樣不僅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不光要立志,還要付諸實際行動,持之以恒、學而不厭,才能有所作為。
(三)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老師小結故事內容,讓學生談談從中受到的啟發。談啟發時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只要學生就文本談出了自己的見解,教師都要充分地肯定。正如《課標》所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談完啟發再讓學生給第二副對聯加上橫批。學生寫“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手不釋卷”都行。通過這一訓練,可以升華學生對蘇軾的敬仰之情,堅定學生發憤立志、謙虛好學的信念。
(四)練習復述,體驗運用
由于前面學生讀得充分、讀得透徹、讀得投入,此時讓學生復述課文已是水到渠成。通過復述課文,促使學生將文本語言進行內部消化,轉化成富于個性色彩的鮮活語言,真正落實了《課標》所講的“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
(五)課后延伸,強化主題
課后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回的開始,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在課堂最后這個環節,我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提出三個課后練習供學生選擇。一是找出文中的四字成語,謄抄在積累本上。二是讀寫結合的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后的啟發入手,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依托,促使學生有感而發,落筆成文。三是課本劇的排演,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于舞臺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靜態的課本語言為動態的演出實踐,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遵循板書為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簡易明了的板書適合學生們的認知特點,因此,我的板書是:
發憤立志(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學無止境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6
一、說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二、說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鎮,對荷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一個花姑娘,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伙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后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借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后,我將采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3)荷花冒出來的心情怎么樣?
(三)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1、借助比較區別;
2、借助想象展開;
3、借助語言媒介。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么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梁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荷葉挨挨擠擠像大圓盤
3.荷花
荷花半開全開含苞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 篇1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21課《荷花》(點)。下面我從教材和學生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后小結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點)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抒情、移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點)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伙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后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點)借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后,我將采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