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精選14篇)
精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我愿意是急流》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四課《外國詩三首》中的第三首詩歌。這是一首向自己所愛的.人表白愛情的詩歌,詩人使用博喻和對比等修辭方式,以兩組不同的意象,刻畫了一個堅韌豪邁而又充滿蒼涼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個具有嬌媚溫馨氣質的女性形象,表達了詩人為愛情敢于承受孤獨、敢于排除任何艱難險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決心和意志,同時也傾訴了對愛人無私的撫慰和支持。
(二)教學目標和確立的依據
1、知識目標
(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經歷及其創作情況;
(2)、感悟本詩的每組意象,并把握其各自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
(2)欣賞本詩結構整齊,反復詠唱的藝術美。
3、情感目標
學習詩人對愛情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的真誠無私的奉獻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本詩在意象選擇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與舒婷的《致橡樹》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感知裴多菲的愛情觀與舒婷的愛情觀不同之處,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四)、學情分析
鑒于本課是詩歌單元的最后一首詩歌,此前,學生已經閱讀了一定量的詩歌作品,也已經初步掌握一定的詩歌鑒賞方法,因此,在學習本課時,主要以聽配樂朗誦、朗誦閱讀再加上適當的點撥的方法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此前,我們已經學過舒婷的《致橡樹》。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本詩和舒婷的《致橡樹》進行比較閱讀,在對比閱讀中感悟和理解裴多菲和舒婷的愛情觀的不同之處。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囿于本校教學條件的限制,我在課堂上將用MP3和小音箱組合起來,為學生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聽出詩歌所蘊涵的詩人的感情來,通過聽配樂朗誦可以達到以聽代教的目的)
2、誦讀品味法(詩歌是用細瓷小碗盛裝的龍井,而不是街頭供認解渴的大碗茶,因此,在詩歌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詩歌所蘊含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
3、點撥法(由于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學生的能力有限,學生不可能把詩歌中所有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都品味出來,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
4、比較閱讀法(我們剛剛學過舒婷的《致橡樹》,該詩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的愛情觀,舒婷的愛情觀與裴多菲的愛情觀有什么不同之處,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分析其不同之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古語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途徑,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以下幾個學法:
一是朗讀感悟。通過聽配樂朗誦和反復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進而培養學生詩歌鑒賞的技能。
二是對比閱讀法,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感受詩歌抒發的感情與其他同類詩歌不同之處。
三是模仿學習,通過讓學生模仿本詩進行仿寫訓練,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思路
《我愿意是急流》一向被人當作精彩的情詩來讀,高中生還處于一個敏感的青春勃發期,他們會悄悄地反復誦讀此詩。教學時可趁機通過與舒婷的《致橡樹》進行對比,進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婚戀觀教育,由于本詩內容上比較淺顯易懂,學生通過聽配樂朗誦和反復誦讀就可以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因此,講課時不必在思想內容上過多展開,指導學生抓住其形式的特點談一談就可過去。
(二)導語設計
課前在黑板上板書殷夫譯的裴多菲名作《自由與愛情》,由《自由與愛情》引入新課。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生命、愛情和自由無疑都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然而,當三者不可兼得的時候,孰輕孰重,你該如何抉擇呢?對此,詩人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短短的一首詩曾經激勵著多少熱血青年去追求自由,即使面臨死亡也義無反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我愿意是急流》,傾聽他對愛人的真摯表白,以全面認識詩人的愛情觀。
(三)教學過程
1、講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給學生兩分鐘的準備時間,讓點名一學生結合手中資料講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然后由教師進行補充糾正。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一生是與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和爭取政治自由的斗爭聯系在一起的。最后在與沙俄哥薩克兵的搏斗中為國犧牲,年僅26歲。他曾說過:“我用我的詩作戰,我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個能征慣戰的戰士。”他一生中寫了大量的抒情詩,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愛情詩,因此,他被稱為“馬扎爾抒情詩王”。代表作:《自由與愛情》《農村的大錘》、《雅諾什勇士》等。
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847年8月,是裴多菲獻給妻子尤麗亞的愛情詩。此外《給尤麗亞》、《小樹顫抖著》和《假如我想起我親愛的人兒》等都是裴多菲獻給尤麗亞的愛情詩。
2、聽讀感知
(1)、播放名家配樂朗誦《我愿意是急流》讓學生把握本詩朗誦的節奏和停頓等朗誦技巧,并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生字詞語。
(2)、再次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找出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3)、第三次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感情,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小聲跟讀。
(4)、讓學生集體朗誦全詩,掌握誦讀技巧,學生讀后教師進行糾正誦讀不到位的地方,然后由教師作示范誦讀。
(5)、讓男女生分別集體朗誦全詩,男生讀后由女生作點評,女生讀后由男生作點評,最后由教師作總結。
(6)、個別誦讀,誦讀時教師
為其配上背景音樂,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3、分析詩歌意象
(1)、請全體同學再次集體朗誦全詩,分別找出用來表述我和我的愛人的意象。
我:急流、荒林、廢墟、草屋、云朵。
我的愛人:小魚、小鳥、常春藤、火焰、夕陽。
(2)、思考這兩組意象各具有什么特點。詩人是怎樣將這兩方面的意象聯系在一起的?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詩人用來自喻的意象比較粗曠,富有陽剛之氣,給人以壯美之感。
比喻愛人的意象嬌小、細膩,有著女性的柔媚,給人以秀美之感。
修辭手法:博喻、對比
(3)、我為什么會為我的愛人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
通過學生思考,讓學生說出本詩的主題:愛
(4)、本詩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愛情觀?
4、比較閱讀
(1)、把本詩和舒婷的《致橡樹》相比較,分析這兩種愛情觀不同之處,進而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對高中生早戀問題起到疏導作用。
(2)、把本詩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樹》進行比較閱讀,分析這兩首詩思想感情和寫作方法上的異同點。
我愿意是樹
我愿意是樹,如果你是樹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陽光……
這樣我們就能結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變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獄,
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墜地獄之中。
——裴多菲
5、結束語:愛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獲的季節。中學生不乏“早戀”的現象,但是愛又是苦澀的、艱難的。過早涉獵這個禁區,只會品嘗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顆酸澀的果。如果你愛他(她),就應該讓她過得幸福,如果你愛他(她),就應該為她的前途著想,如果你愛他(她),就不要影響她學習,給她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除了愛情,生活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去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對理想、生活、甚至未來的愛。
布置作業:
閱讀《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詩句的形式,再造兩組詩段,內容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是…
急流(崎嶇)小魚(魚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風)小鳥(是你的可愛家園)
廢墟(荒涼)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擊)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陽(是你的,相依伙伴)
精選說課稿 篇2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本課教學內容為廣州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驗教材《英語口語》第二冊 Unit 3 This is my room的第二課時。
要求學生掌握詞匯on, in, under, behind及句型Where is……?并能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通過課件、實物為學生創設真實生活情景, 并在key points輔助下培養學生在實際交際中的綜合口語表達及語言遷移運用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聽說與本課相關的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英語的語感及提高學生的聽力,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運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習的意識及能力。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聽、說及口語表達的能力。并在合作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相互協作學習的意識。
二、教學策略
以“交際”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
綜合運用啟發引導、自主學習、協作交流等策略。
在對話、合作表演的形式中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
在實際情景交流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重點地“說”、有情景地“說”、更綜合性地“說”。
三、教學資源的優化
優化的必要性?
教學的差異性
為學生的交際作鋪墊
知識拓展的系統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學習
如何優化?
設計教學方案 組織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與流程
1、組織教學,引入新課(復習環節):
歌曲激情,引入新課
師生問答,以舊帶新
2、任務驅動,學習新知(新授環節):
創設情景,自主聽讀,自學新知
師生問答,新知教學
小組游戲,操練句型,
構建真實情景,小組綜合交流對話
3、拓展聽說,激發思維(拓展環節):
自主聽讀故事、拓展新知
小組合作、表演故事
4、歸納總結、意義建構
5、歌曲調節、放松引趣
教學流程圖
四、教學特點與課堂效果
1、在歡樂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采用了歌曲、游戲、趣味故事表演等手段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五、教學特點與課堂效果
2、以教師為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能力
3、以語言運用為中心,分層落實英語的交際活動,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的遷移能力,最終實現交際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師生示范不到位;學生倆倆說前,老師的引導鋪墊不足,以致倆倆說時,部分學生不會說;
2、部分學生展示成果時,其他學生注意力分散;
3、教學創設情景邏輯性不夠強,情景的遷移不夠自然。
精選說課稿 篇3
一、說課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一)新課程的總體課程目標:
高中階段的核心任務:讓學生經歷5組10個動詞的語文學習活動,形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積累·整合 感受·鑒賞 思考·領悟 應用·拓展 發現·創新
(二)《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單元目標:
1.培養鑒賞古代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總體要求】
2.閱讀古代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基本能力】
3.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歌,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鑒賞要求】
4.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鑒賞方法】
5.嘗試詩歌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創作實踐活動】
二、說教材
新課標實驗版語文教材總體包括三大類:
一、必修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二、選修教材一(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三、選修教材二(校本選修教材)。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單元安排:本單元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兩個部分,每部分各三個單元:
詩歌部分:
第一單元: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第二單元: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第三單元: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散文部分:
第四單元:創造形象 詩文有別
第五單元: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第六單元:文無定格 貴在鮮活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單元體例,每一單元由四部分構成:
1.賞析指導:提出的鑒賞角度,介紹相關的鑒賞知識
2.賞析示例:每個單元各舉一篇詩歌或散文為例,帶有舉例示范性質,供學生參考鑒賞。
3.自主賞析:主體部分,提供的閱讀鑒賞的作品。
附1.“探究·討論”:指點方法,提示要點。
附2. “相關鏈接”:提供有關背景資料和信息。
4.推薦作品:課外拓展,驗證課內所學,以獲得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
本單元構成:
賞析指導
賞析示例:《長恨歌》(白居易)
自主賞析:《湘夫人》(屈原)、《擬行路難(其四)》(鮑照)、《蜀相》(杜甫)、《書憤》(陸游)。
推薦作品:《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越中覽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別離(其一)》(黃遵憲)。
三、說考點
20xx年新課標高考《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對詩歌部分做了如下規定:
(一)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能力層級為D級(鑒賞評價)。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A級(識記)。
四、說考題:
陜西省新課改三年來高考古詩文閱讀試題分析
止了押題行為,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放棄僥幸心理,而應側重于對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
有,高中初中學段均有涉及,而且所有篇目均為《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中明確指出的64篇。
五、說建議
(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部分教學建議
積累·整合:抄寫背誦、歸類整理、嘗試創作。
感受·鑒賞:誦讀吟詠、聯想想象、圈點批劃,調動既有積累,特別是個體經驗。
思考·領悟:查考資料,利用知識,比較歸納,評析,討論,利用書本知識、教師、同學經驗。
應用·拓展:寫鑒賞隨筆,質疑探幽,揚個人所長。
發現·創新:再讀再思,舉一反三,擴展視域,鞏固提高
(二).《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單元教學建議
1.樹立單元意識,以整個單元作為教學任務。
2.上掛下聯,處理好本單元與必修部分、本單元和高考的聯系。
3.深入研究學情,正確處理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根據學情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和教學進度。
4.教學中,應以教會方法為中心,選取重點篇目做好示范教學,敢于大膽取舍。
精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其特點》。
首先、我說一下教材、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材
本框內容條理清晰,理論接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思考,但不容易使學生明確分類。基于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識記:商品服務市場,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服務市場的含義;
理解:消費品市場的特點,服務市場的特點及其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力方面: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轉換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現實問題能夠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達到正確認識規范的市場行為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參與社會實踐和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主要突出比較能力和理解能力。
⑴比較能力:通過對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服務市場的含義及其特點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⑵理解能力:通過對商品服務市場的地位的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⑴認識商品服務市場的構成及其各自的特點,掌握商品服務市場的活動規律。
⑵認識商品服務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對商品服務市場重要性的認識。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重點: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特點。
難點:商品服務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于創造,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本教材內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
基于本課時內容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對消費品市場和服務市場比較熟悉,但很少關注過它們的特點,因此,我通過“列舉法”、“表格歸類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實例的基礎上反思認識它們的特點;鑒于學生對生產資料市場比較陌生,特別是容易將消費品市場與生產性消費混淆,三個市場的特點有交叉現象,學生不易區別,為此我采用列表比較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反復思考,加深理解。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合作探究,會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突破難點意義十分重大。
在采用這些教學方法的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學法的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學中必須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研究者,“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我確定以下教法:
(三)說教法
本課時的難點是:商品服務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單獨地根據課文理論知識,很難使學生理解,因此,我選擇“在突出重點中滲透突破難點”“在突破難點中突出重點”的原則,教與學相互結合,教法與學法相互滲透。因此,本課堂的教學,我主要采用兩大教學法:教師引領法、學生合作探究法。根據學生實際,確定了“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出發”的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其次、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走近生活,體驗激趣。
課堂導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導入時應盡可能激發學生興趣。教學中從學生切身體驗過的事例出發,符合“教學材料就近原則”,為此我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圖片按“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服務市場”的順序制作成flash動畫,在上課一開始就呈現在學生面前,圖片中還有個別同學在超市買東西的鏡頭,學生興趣大增,提高了學習興趣,此時,讓學生結合動畫畫面思考回答問題:
問題一:由動畫中可以看出,商品服務市場是由哪幾類市場構成?(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服務市場)與我們的生活最接近的是什么市場?它有什么特點?
二)新課設計
【突出重點設計】:比較歸類,理解辨析
1、找一找:課件展示:消費品市場圖片,讓學生找錯,指出其中部分圖片不是消費品市場內容,特別展示出“生產性消費圖片”引起學生思考。
2、寫一寫:學生列舉消費品市場,以小組為單位交給組長,組長歸類后,小組討論,將結果集中寫在紙上,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讓其它組同學評一評。
3、說一說:每組推出一位代表舉例說說消費品市場的特點。
4、考一考:由其它組學生提出任何有關三個市場的內容由發言組學生回答,提問者評價。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目的讓學生走進生活,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同時幫助在體驗中理解,符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思維,為區分“生產資料市場”與“服務市場”奠定基礎。在這一過程中體現了同伴合作的意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以此類推,在“生產資料市場”“服務市場”以同樣的思路展開。
在學生對于商品服務市場的概念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商品服務市場的特點異同表,強化知識:
商品服務市場的特點異同表:
消費品市場
生產資料市場
服務市場
交換形態
商品
商品
服務活動
購買者
個人消費者人數多
各類企業
個人消費者人數多
交易量
小
大
小
交易方式
復雜多變、流動性大
次數少、固定、專業性強
復雜多變、門類繁多
商品階段
最終消費
連接生產和生產性消費
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同時進行
教師對于其中的“交易量”“商品階段”視學生情況解說。此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由于教師的引導作用,對于部分學生可能存在的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三)【突破難點設計】:在鞏固小結中突破難點。
1、自主探討,體驗理解。為了能夠突破難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這三類市場對于我們的生活、生產有什么意義?學生自由講解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從市場的發展來看,商品服務市場是基礎市場。從功能看,是商品和服務交換的載體。從再生產的角度看,是社會再生產必需的重要條件。
※2、教師講授:人類最早的交換是實物產品的交換,所以,商品市場是市場的原始形態。隨著交換頻率的提高和市場范圍的擴大,商品生產方式的轉化,企業化的產生和經營才形成了對勞動力、資金的大量需求,勞動力、資金以及技術、信息等市場才逐步形成。目前在我國市場發育過程中,商品市場以及由此衍生的服務市場的發育程度大大超過其它市場,就表明了商品服務市場的基礎地位。同時,其它各類市場的生產和發展都受到商品服務市場發育程度的制約和影響。可以說,市場體系中的其它市場不過是商品服務市場發展的派生市場,沒有發達的商品服務市場就沒有發達的生產要素市場,也就沒有成熟的市場體系。所以,一方面,商品服務市場的發展,會相應地提出發展其它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為其它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
其次,從功能看,是商品和服務交換的載體。商品服務市場是社會最終需求和最終供給的聚焦點,一切生產要素無論其中間環節如何,最終都要服務于商品服務市場。特別是在社會分工到專業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任何一個消費者要生存和發展,都必須依賴于市場提供的各種商品和服務;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最終也要通過市場實現其產品的價值并獲得再生產所需的資金。所以,作為交換生產、生活必需品載體的商品服務市場,其功能是其它任何市場所無法替代的。
同時,從再生產的角度看,是社會再生產必需的重要條件。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再生產,再生產既有物質資料的再生產,也有人自身的再生產。物質資料的再生產需要生產資料的不斷供應,人的再生產需要生產資料的不斷供應。所有這些供應活動,當然都要在商品服務市場上進行。離開了商品服務市場,社會再生產將無法正常進行。特別是消費品市場,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更體現了社會再生產過程的最終實現。
由于在前面學生已經結合自己的體驗思考過,此時基本上能達到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效果。這一“比較、分析、概括”的過程,正是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的比較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協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這一部分由于是教學難點,教師講授非常必要,在這里充分體現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引導作用。
3、借助媒體,深化理解。
對于“商品服務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這一教學難點理論性強,理論分析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對此,我借助媒體深化理解。
PPT課件顯示三組圖片:
第一組圖片:我市的消費品市場:溫州市區各式各樣的商場、超市、小賣部。
第二組圖片:我市的紐扣市場、打火機市場等。
第三組圖片:服務市場:賓館、理發店等。
學生小組討論探討:“請你結合圖片內容說說商品服務市場有何作用?”
給出這三組圖片目的是給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出發,通過圖片的形式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官感受,在學生的討論發言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協作精神和探究意識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了商品服務市場為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起的巨大作用。
以上便是我的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一原則為指導,對教學重難點展開分析、比較、討論、問答等活動,并始終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出發,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但在知識上理解了,而且在能力上得到了鍛煉,情感上得到了升華。
(三)說板書:
遵循板書設計的實用性、直觀性、靈活性、藝術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我設計板書時做到在體系中表現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把握和理解知識點。
一、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特點
1、消費品市場;
2、生產資料市場;
3、服務市場含義、特點、三者的關系
二、商品服務市場
1、從市場的發展來看,商品服務市場是基礎市場。
2、從功能看,是商品和服務交換的載體。
3、從再生產的角度看,是社會再生產必需的重要條件。
精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丹棱縣何場中學的劉禮群,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荷葉母親》。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處理。
首先說教材。
《荷葉母親》出自人教課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學習重點是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品味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荷葉母親》是一首贊頌母愛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應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爾的《金色花》之后來學,是想讓學生趁熱打鐵進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詩的閱讀和寫作方法。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如關鍵詞、重點句。
3。體會詩歌中深沉的母愛,并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是:能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詩歌,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是:品味語言,感悟親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第二說學情:
我校雖然是一所鄉村中學,但我們語文組有一個對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課題研究,學生已經養成了運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摘抄積累、進行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鑒于此,我首先布置學生預習:
一、閱讀課后冰心的作品導讀,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二、搜集關于母愛的語句。
三、自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第三說教法學法: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導讀法、感悟延伸、激勵背誦法,學法是美讀欣賞法、品讀感悟法。
此前學生已經學過幾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詩歌的品讀方法,并做了課前預習,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本課的教時安排為一課時;教學用具主要有錄音機。
第四說教學過程:
一共有七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深情導入:
在《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聲中導入: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母愛,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現在你們手里拿的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想必大家都還有印象吧?不錯,這就是你們小學畢業考試的一篇懷念母親的閱讀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嗎?那就是你們的老師——我滿含深情寫的。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母親啊,你病如膏肓的軀體,依然是孩兒心靈的襁褓。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實,這句話不是我獨創的,而是受了著名詩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來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冰心的散文詩《荷葉母親》,一起去感受偉大而深沉的母愛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來導入,是為了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從而拉近與文本的距離,也便于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
第二個環節:檢查學生處理字詞的情況以及對作者的了解情況,展示搜集的詩句。其中,檢查字詞時應指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知識辨析字音、字形,并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第三個環節:閱讀課文,感知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提問:課文圍繞蓮花寫了哪些內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讀課文,指導朗讀。提問:本文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感情?形式:先請一個學生朗讀,老師再朗讀,通過比較明確朗讀標準,再以男女交叉朗讀,分小組朗讀,個人自由朗讀等方式進行誦讀,同時學生進行朗讀評價,這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四個環節:誦讀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
設計三個問題:
1、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寫九年前與祖父的賞蓮?
2、文中作者的情緒有什么變化?寫這些變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紅蓮、荷葉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這些問題可引導學生討論作答,同時要指導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法。
第五個環節: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提問:
1、找出文中描寫紅蓮情態和荷葉情態的動詞,討論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和表達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在文章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通過品味這些關鍵詞句,可以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題。
第六個環節:競賽激勵,引導背誦。
可采用自由背誦、分組競賽背誦等形式,指導學生依據板書進行背誦,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第七個環節:拓展延伸。設計以下練習:
1、說說父母親最讓你感動的一個細節。
2、本詩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幾句詩,表現對親人的愛。
例1:母親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親是挺拔的樹,我是樹上的果兒。
例3:母親是燈塔,我是夜航的船兒
3、課后品讀并積累冰心《繁星》《春水》中關于母愛的詩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又可以讓學生把課上所掌握的知識進行遷移,形成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再說我的板書設計:(略)
精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尊貴的國王,一個是身份低下但又極具智慧的小牧童。國王為了證實有關牧童“別人無論問什么問題,他都能給出一個聰明的回答,因而遠近聞名”的傳言,故意出了三個常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刁難小牧童。聰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地回答了國王的問題,使國王從開始的半信半疑到后來被牧童的機智過人所折服。
二、說“學情”。
學生對益智類的童話故事是很感興趣的,但要讓他們在了解故事內容后,說說牧童的回答聰明在哪里,作出簡單的評價,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教學時需要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針對國王提出的問題的難度,體會牧童回答的巧妙之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此課時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自讀自悟法:通過靜心地自由讀文,自學生字,圈劃有關句子,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他們自能讀書的能力。
(二)朗讀感悟法:“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在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一次次有目的地讀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牧童回答的巧妙。
(三)游戲法:在“你問我答”的游戲中,激發學生探索知識、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質疑解疑的好品質。
五、說學法。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學中,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在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中理解課文語言,并在此過程中,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六、說實施。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孩子們喜歡看有趣的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因此,導入此課時,我請小朋友來講講聰明人的故事,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落落大方地將自己看書所得的知識與同學一起分享。由此引出本課的第一小節,大致了解牧童,揭示課題“聰明的牧童”。在學習第一節時,我還設計了給“遠近聞名”換詞的環節,讓學生在回顧以前所學知識的同時,積累一些詞語。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學生帶入課文的學習。以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初步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后,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本課的初步認識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邊聽邊記,邊聽邊思的好習慣。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后,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并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讀正確、讀通順。
2、自學生字:滴恒秒尼亞磨肩。
3、用“——”和“~~”分別劃出國王和牧童說的話。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他們靜心閱讀的好習慣,我則在一旁作為一個學習伙伴、一個參與者在學中進行指導、輔導。學生反饋交流時,根據字的不同特點,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使識字教學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四)品讀課文,感悟智慧。
國王與牧童之間的對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也是學習難點。教學這一部分時,圍繞“牧童的回答聰明在哪里?”這一問題,我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交流體會,明白其中的“巧妙”所在。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對牧童的回答作出簡單的評價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學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國王提問的難度和牧童針對國王的問題,給出巧妙的解答這兩方面去體會牧童的聰明。在學生各抒己見的時候,我及時加以補充、說明,幫助他們了解牧童是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或以“無解之答應無解之問”的方法來巧妙應對的。隨后,我又讓小朋友開動腦筋,說說自己有什么巧妙的回答,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靈活性。
(五)課外延伸。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多動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質疑求異的思維品質。”是本課的情感目標,因此,在結束課文的學習后,我設計了游戲“你問我答”,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認真地思考問題,努力地尋找答案,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另外,我還向小朋友推薦了《聰明的阿凡提》、《小孩智答老和尚》兩個有趣的故事,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提高閱讀興趣。
精選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
1.途中跑技術
2.身體素質練習
①男生擊掌俯臥撐10×3女生俯臥撐8×3
②后踢腿男女生15×3
③高抬腿15×3
二、教材分析
跑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也是人們在生活、運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動技能。而途中跑又是各種跑的基礎,是初中年級田徑教學的主要教材,因此,進行途中跑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在生理上,學生的身體發育日趨成熟,運動、呼吸、循環系統都有了明顯的完善和提高,為途中跑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客觀的學習條件。學生通過途中跑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奔跑能力,而且可以培養青少年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對于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健康起著積極作用。
本課時是在快速跑技術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途中跑技術教學,學生有一定的技術和能力基礎。本課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腿部蹬擺協調能力,嘗試改進和提高途中跑的技術動作,以“發展途中跑能力,掌握途中跑技術”為學習目的而開展的研究性教學。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學生,全班共有六十個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日趨成熟,認識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能夠接受難度高一點的體育技能教學。
盡管同學們的身體素質和模仿能力等指標都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學習意識較強,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學上首要措施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樂而不疲,變枯燥為趣味,進而在快樂活動中發展學生的途中跑能力。
四、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創設學習環境,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途中跑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85%的學生能改進途中跑技術,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協調、速度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積極參與的態度頑強拼搏的品質,感受合作互助的快樂和集體的榮譽感,并逐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腿部的蹬、擺配合。教學難點:腿部蹬擺的充分性、協調性。
六、教學的手段和方法
(1)完整法和分解法
(2)重復練習法
(3)變換練習法
(4)合作探究法
1、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練習積極性。
2、抓住主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突破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要解決途中跑的蹬擺技術,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圍繞這個中心,從課的準備活動就開始著手,活動中以腿部蹬擺為主要活動內容,使學生在無意中就已經開始接觸途中跑的部分技術內容了。基本部分開始后,通過走、跳走、后蹬跑過渡到完整跑等方式,循序漸進,突破重點和難點。再通過新穎的十字跑和游戲練習法去完善、鞏固、提高途中跑技術,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實現課的目標。
3、以人為本,教書育人,陶冶情操,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課的開始階段就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并采用多種有趣的練習方法,互相學習、互相指導、互相鼓勵,加強了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減輕教學傳授壓力,使練習變枯燥為有趣,從而達到愉樂身心目的。用競賽法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斗志,而且加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觀念。用身體練習去磨練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七、教學程序一、準備階段:
1、心理的準備:通過課堂常規達到收心聚意作用,闡述課的內容、目標使學生從心理上做好學前準備。
2、生理上的準備:通過準備活動,調節學生的生理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興奮性,為課堂教學做必要的物質條件上的準備。
二、學習階段
A》循序漸進教學,由走、跳逐漸過渡到跑,由腿部單周期的蹬擺練習發展到連續完整的途中跑蹬擺技術。從單純的技術教學發展到激烈的比賽教學上。
B》通過反復練習、觀摩、對比,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潛力和積極性,達到鞏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術。三、結束階段1、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通過意念引導、物理性質、娛樂活動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教學評價:通過學習老師評、學生評,對本課技術教學和情感教學做一個總結。八、教學場地和器材田徑場、錄音機九、教學效果預計:1、練習密度:45%;
2、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精選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背影》,它是現行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與、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背影》,現行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以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讀這些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生活中人們大都歌頌母愛,即使歌頌父愛,也一般是正面寫父親的高大形象,但這篇課文卻寫父親的背影,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文間的語言樸素,但感卻感人肺腑。究竟其力量從何而來呢?讓我們去學習課文,從課文中找出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結合實際,我將素質教育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加強對語言字詞的積累運用;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2)、通過關鍵語句表達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標:
(1)、體察深厚動人的父子深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聯系自身,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感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學情分析】
多數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且他們的認知感悟能力也不夠成熟,對于生活,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還仍是“生在福中難知福”。盡管全文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但從文章的深層文化意義來看,它又潛藏著的民族文化內涵,體現了中國人一向強調的父慈子孝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運用整體閱讀法教學理論,以體會文章精要為突破口,重點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淚”在文章中的出現、作用以及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抓住文中父親的四句話,體會文中所飽含的深刻情感。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并引導學生感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教法分析】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情感感悟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并對重要的字詞進行梳理;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后對文章所蘊涵的感情進行領會與分析。為了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新課標對八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之
2、研討、探究法、新課標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能力遷移法: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
【學法指導】
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體會關鍵語段、語句。
3、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匯積累,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課時:重點文段的閱讀,關鍵語句的品位,段落與結構、中心的關系,加強情感德育教育的滲透。
【教學過程】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為學生創設一個親情的氛圍,再伴隨著教師的吟詠,讓學生沐浴著親情,懷著一份感動,走近朱自清,走進《背影》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包括正音練習,把握全文線索,以及初步感知文中抒發的思想感情。
1、聽錄音朗讀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看大屏幕,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找出文中一共寫到幾次背影,你最認為哪一次最感人,用心品讀一下。
〈1〉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3>惜別背影(父子分手)<4>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明確:刻畫背影(望父買橘)通過語言、動作、衣著描寫體現了父親不顧自己的身體,艱難的為我買橘子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4、作者寫我與父親的背影放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其用意是什么?
見面背景祖母死了
父親失業
明確:作用:營造一種淡淡的悲涼環境人,與父親對兒子滿腔的熱情對照,顯示父愛的崇高
通過這一環節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大意。同時,啟發學生從課文中發現作者行文構思的關鍵,以此為線索展開對課文的深入探究。
4、作為一個已經二十歲的“我”看到父親的背影時情不自禁地流了幾次淚?試著分析一下這淚光中有怎么樣的感情?
a、觸景傷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b、感動之淚:望親買橘,父子離別
c、惜別之淚:(父子分手)d、再現背影,思念、牽掛這淚
三、研讀課文、揣摩品味
圍繞“四次背影”、“四句話”、“四次流淚”等幾個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品味感悟。
《課程標準》階段目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因此,把握語言特點,品味體會語言的涵義是閱讀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為達到此目標,我設計以下問題
1、課文在刻畫父親時用了很多語言描寫,找出父親在在文中說的五句話,體會其中的含義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
抓往文中的幾句重點話語來體察那種深厚而動人的父子深情,使他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本環節也是這一堂課的重點。
2、文中還幾次寫到自己的心理描寫,請找出并分析
(1)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2)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3)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明確:這些語言都流露了我不理解當時對父親的自責、內疚。以及后來對父親的無限牽掛、思念
四、拓展延伸、感受深情
新課標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1)本文是什么東西打動了你,激起了你的情感波瀾?
明確:父子深情,父慈子孝
(2)新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最終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通過學習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情感熏陶。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最為感動的事與同學分享
3、假如明天就是父親節,請你用詩意的語言發一條短信表達對父親的受。
1、永遠我都會記得,在我肩上的雙手,風起的時候,有多么溫熱;永遠我都會記得,伴我成長的背影,用你的歲月換成我無憂的快樂!祝福爸爸節日快樂!
2、多少座山的崔嵬也不能勾勒出您的偉岸;多少個超凡的歲月也不能刻畫出您面容的風霜,爸爸,謝謝您為我做的一切。父親節快樂!
3、歲月的流逝能使皮膚逐日布滿道道皺紋,我心目中的您,是永遠年輕的父親。
五、教師總結
生活中“父愛”是一永遠了說不完的話題,父子之情之所以感人至深,因為我們懂得去愛別人,懂得去感受別人給我們的愛,在這用愛紡織的親情世界里,讓我們去品味這份真情,把愛延續下去了。
六、作業布置:
1、優化練習
2、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他們的父母、親人表示兒女對父母的理解,對父母給予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如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
七、板書設計:
精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鄉愁》是九年義務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一個新詩單元,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其中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和詩人抒發的真摯感情,注意詩中運用的比喻、擬人、象征等表達方式,揣摩詩歌形象、含蓄、精練的語言。本詩是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詩中表現的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鄉愁,但詩人不落俗套,構思獨特,借助時空的變化來推進詩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思念。
通過學習本詩,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及審美情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創作小詩,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目標的設定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設置: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指導學生創作小詩。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祖國、家鄉的熱愛。
教學重點:
詩歌的鑒賞方法指導。
教學難點:
詩人對祖國、家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說教法
1、創設情景導入。
運用多媒體手段,用彭幫楨的歌曲《月之故鄉》和李白的《靜夜思》,結合畫面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點出主題——思鄉之情。
2、誦讀法。
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就是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教學中,教師采用配樂朗讀,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體會詩的情感基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然后由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最后配樂朗讀。
3、討論、歸納法。
對詩歌的線索,詩歌的形象,詩歌的主題,采用討論法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加以歸納、小結。
4、寫作訓練法。
本詩中的四個形象組成了四幅不同的畫面,通過用散文的語言來改寫,體會詩與散文的不同。并在賞析的基礎上自己創作小詩。
5、遷移訓練法。
補充冰心的小詩,讓學生用已掌握的方法來鑒賞詩歌。
三、說學法
1、了解作家及創作的背景。因為詩人身處中國臺灣,與祖國大陸隔絕幾十年,才有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學生要了解這一點才能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誦讀法。詩歌的鑒賞離不開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是學會鑒賞詩歌的主要方法。通過讀,再是品味詩歌內容,領悟詩歌的主題。即誦讀——品味——悟情。
3、整體感知,把握詩的形象,并能概括詩歌的主題。
4、學會展開想象與聯想,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練、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并學會用散文的語言來改寫詩歌。
5、利用已學知識,學會寫小詩,把心中所想、所感用詩的語言寫下來。
6、通過遷移訓練,擴大學生閱讀,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播放彭幫楨的歌曲《月之故鄉》,配以畫面1
2、學生齊背李白的《靜夜思》,配以畫面
3、點出共同的主題思鄉之情
(二)講解余光中《鄉愁》
1、指導誦讀,整體感知詩歌蘊含的情感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情感基調、詩歌節奏、朗讀重音;(畫面3)
(2)學生自由朗讀
(3)男、女同學間讀;(畫面4)
2、賞析詩歌.
(1)指導學生鑒賞詩歌;(畫面5)
鑒賞詩歌的方法誦讀—品味—悟情.
(2)師生討論a貫穿該詩的線索是什么(畫面5)
b詩歌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畫面6)
(3)學生練習a用散文的語言敘述詩歌四個小節所描繪的四個畫面;
b抽學生朗讀改寫后的散文片段;
(4)小節詩歌內容;(畫面8)
(5)講解歸納詩歌主題;
3、指導學生背誦全詩.(畫面9)
(三)遷移訓練指導創作小詩.
1、鑒賞冰心小詩;
畫面10
畫面11:
畫面12:
畫面13:
2、練習學寫小詩.(畫面14)
要求要有具體形象.
要抒發自己的感情.
精選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認識“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13個生字,學會“午、節、葉、米、真、分、豆”7個生字。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文章。(板書課題:端午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文章講了什么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里,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們提前準備
什么材料啊?(學生自由回答)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和。
1、教師范讀。學生可以輕聲跟讀。
2、學生分小組讀。
3、讀了這篇課文你了解什么?小組之間互相說說,教師抽查一個小組匯報。
三、深入理解課文。
1、文章有幾個自然段?(四個自然段)
2、師:讀文章第二段,說一說包粽子前要準備什么材料?
生:箬竹葉、糯米、紅棗、線。
師:下面我們來觀看一下包粽子的過程吧。(播放視頻)
3、師:同學們,平時吃過什么餡的'粽子啊?
生:紅棗、蜜棗、豆沙……
師:那外婆給“我們”煮的什么餡的粽子啊?
生:紅棗、紅豆、鮮肉。
4、師:同學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師:誰能給大家講講屈原的故事?(學生可以試講,教師補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戰國時代楚國人,他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強國的主張,遭到了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地在楚懷王面前講屈原的壞話。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八座城池。看,這里就是秦國,這里是楚國。
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八座城池后,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他知道秦國的議和是假的,是騙人的。秦國要滅掉楚國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進諫,叫楚懷王不要去議和。你們看,這是屈原,這是楚懷王。
可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反而將屈原趕出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楚懷王如期赴會,大家再猜猜會是什么結果呢?對,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了。他悔恨交加,憂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國了。
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國救民的理想都破滅了,富國強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長嘆一聲,抱著大石頭投入了滾滾的汩羅江。
師:同學們,聽了故事以后,你能說說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嗎?
生:屈原是個憂國憂民的人,愛國的詩人,和祖國共存亡的人。
師: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四、課外拓展。
師:同學們,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除了吃粽子還干什么?
生:賽龍舟、掛香包等。
師:為什么吃粽子?為什么賽龍舟?(學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師:因為人們為了防止魚蝦傷害屈原的尸體,就用粽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因為人們為了防止水怪傷害屈原,就把小船裝扮成龍的形象,水怪以為是龍王來了,就會被嚇跑。這就形成了賽龍舟。
五、總結全文。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飲雄黃酒、游百病、懸鐘馗像等。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給我們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我們要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書設計:
10 端午粽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 愛國之情
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課后反思:
由于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連,所以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端午節和屈原的材料,在課堂上交流、反饋,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
同時,在教學時我始終以讀為主,讓學生從帶著問題讀到讀通、讀順,讓學生充分朗讀,靜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讓他們屈原的一腔愛國熱情和人們對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實際情況不能現場讓學生學習包粽子,成為了本課最大的遺憾。
精選說課稿 篇11
(一)說設計意圖: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
在活動中,教師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為切口,試圖通過欣賞照片、制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潛在的親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間的關聯。
3、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詩歌仿編活動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系。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嘗試進行仿編活動。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PPT課件、親子照片、記錄卡、筆等。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朗誦法、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朗誦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朗誦法、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以及朗誦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活動過程一、導入談話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家里都有誰呀?
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為什么?
二、展開1.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你感覺爸爸像什么?媽媽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教師朗誦詩歌3.學習詩歌ppt課件: 圖一(1)畫面上有什么?
爸爸是(一座山),媽媽是(一座山),我是山間的(小溪)課件:圖二(2)采用上述方法,鼓勵幼兒看圖學習詩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樹)媽媽是(一棵樹)我是樹上的(小鳥)在爸爸媽媽身邊飛過。
4.師生共同學習詩歌,并有表情地完整朗誦。
5.引導幼兒按詩歌中的格式仿編部分內容。
(1)爸爸、媽媽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樹,爸爸、媽媽還可以是什么?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2)帶領幼兒念一念自己仿編的詩歌。
三、結束欣賞歌曲《爸爸媽媽和我》
四、延伸活動:
1、角色表演:爸爸媽媽和我。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布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2、繪畫:爸爸媽媽和我。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精選說課稿 篇12
教材分析
在九年級全一冊中,關于資源問題教材共有三框內容,分別是:資源出現短缺、資源大國還是資源小國、應對資源危機。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從世界聯系到中國,從資源現狀聯系到解決的方法,而這一課是三框中的第一課。教材以列舉的方式說明了資源的概念,接著介紹了自然資源的分類: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主要讓學生認識人類從一誕生開始,就一直利用自然資源來謀求自身的發展并與之保持著休戚與共的關系。但隨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造成自然資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的耗竭和短缺,反過來制約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不過在這一框中也涉及到了解決的方法,但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這一框從微觀的角度,也就是從“我”談起,說明課題和“我”之間的聯系,而第三框是從宏觀的角度,也就是國家的措施說明解決我國資源危機的辦法。
學生分析
雖然學生每天都使用到了很多自然資源,對自然資源出現短缺的原因也略有所知,但事實上在自然資源的概念和自然資源的分類上還存在誤區,對自然資源和人類休戚與共的關系也沒有深刻的體會,所以這節課擬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來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設計理念
這節課從內容上看難度并不高,但容易泛泛而談,變成說教,引起學生反感。所以內容設計需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情境,步步引導,尋找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那根“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能說明自然資源與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自然資源短缺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資源,感受人類與自然資源之間休戚與共的關系;
2.通過對自然資源存在形式的探索,學會辨別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3.通過漫畫分析,認識到人類的過度索取是導致資源短缺和耗竭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從實際生活出發感受自然資源與人類休戚與共的關系,樹立憂患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觀念。
2.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教學重點:從身邊的生活出發,感受自然資源與人類休戚與共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到人類的過度索取是導致資源短缺和耗竭的根本原因。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flash《一口水》)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展示世界上其他資源的短缺情況,得出課題。
二、新課
師:今天我們所說的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
(一)摩拳擦掌擂臺賽
第一輪:大話自然資源
游戲準備:全班分成四大組,2分鐘時間準備。
游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在1分鐘之內寫出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可能直接或間接用到的自然資源,寫得既多又準確者勝。
在比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得出自然資源的概念。
第二輪:自然資源大分類
游戲準備:同上。
游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上臺,在剛才所列舉的自然資源中,區分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并說出區分的'理由。
師: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可再生資源非常的多,這些資源可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但是為什么不論是可再生資源還是非可再生資源都出現了短缺或枯竭的現象呢?
(二)七嘴八舌說漫畫
(展示四幅有關造成資源短缺原因的漫畫)
師:任選一幅,根據漫畫,說說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學習心得:人口急劇增長和人們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需求,是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根本原因。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
師:那么,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在無心之中,我們有沒有浪費過資源呢?
(三)在有心和無心之間
無心之舉:學生舉例(如使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用塑料袋、喝罐裝飲料、送賀卡等)
問: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不就浪費了一點點嗎,有什么關系呢?
討論:(1)森──林──?──?
(2)爺爺是打獵的──父親是伐木的──我是賣根雕的──兒子是──?孫子是──?
對兩則材料的進行合理聯想,并說明原因。
有心之舉:學生舉例(如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用布袋、一紙多用、隨手關緊水龍頭)
(資料)節約是一種時尚
……總之,無論我們從事什么職業,無論多么富有,我們都無權揮霍地球資源。揮霍浪費,不再是體面與榮耀,而是自私、冷漠的象征。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過簡樸和適度的生活──這就是綠色生活新時尚,為此,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光榮。
(四)金點子行動
在我們身邊,對于保護資源,一直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當時震動,過后不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如果讓你設計一個活動來解決這個難題,你會有什么樣的金點子呢
精選說課稿 篇13
大家好!我說的課題是《小巷深處》,這篇課文的說課程序我打算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評價與反思這幾個方面來展開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巷深處》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回憶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語言淺顯感人,內容貼近學生心理特征,是一篇喚起學生親情教育的好文章。我們可以以此培養學生感受、體驗親情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無論從情感內容還是從能力培養上,在寫人記敘文的單元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該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的他們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獨立,叛逆心漸強,但事實上又離不了父母的照顧,不理解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這正是他們的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熏陶,更需要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學會珍惜親情,感恩生活。
(三)教學目標
那么根據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對學生情況的考慮,我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與能力
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用心讀課文,把握關鍵語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量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文中最動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來熏陶感染學生,感悟母愛、贊美母愛,進而對父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四)教學重難點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標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把“情”字作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從課文中讀懂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記敘文是初一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種體裁,在前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記敘文的相關知識,但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把記敘文寫清楚、寫生動對他們而言就難了,而本文的外貌、神態描寫都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我把難點確立為品味文中具體描寫母親的句子,學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突破口:讓學生尋找文中“我”的情感變化的有關語句,以期引發學生對變化原因的思考和對母親形象的關注。
(五)教材處理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文本,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做了靈活調整。從文章結尾的情感入手,一步步地點撥引導學生去讀母愛——說母愛——悟母愛——憶母愛——贊母愛。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濃濃的情感氛圍,讓文學作品的韻味、情感價值充盈整個課堂。為了能達到這種效果,我事先也準備了詩歌《感謝》、歌曲《懂你》等,希望在課堂上能夠恰當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我們經常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些理論指導,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展開教學。
1、誦讀法:文章不厭百回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特別是一些重點段落,語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間飽含著真情,我們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點撥法: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教師之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乃為善教者也 。”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不做過多的分析,還課堂教學幾分空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情境設置法: 利用多媒體條件展示圖片,播放歌曲,創設溫馨的教學情境, 活躍課堂氣氛。
學法分析:
呂淑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 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學法指導,使他們在把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會學”本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有:
1、自主、合作、探究
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試圖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協作,以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體現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誦讀品味法
主要是指導學生誦讀品味關鍵詞語和句子,賞析本文典范精美的語言,指導學生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 描寫方法,寫出了 ”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從而初步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讀母愛 說母愛 悟母愛 憶母愛 贊母愛
(一)關注生活,導入課文(2分鐘)
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從地震廢墟中那位以愛的姿勢保護孩子生命的母親說起,大愛無言,母愛相同,由地震廢墟中的母愛導入到小巷深處中的母愛。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覺得由此導入新課,從令人感動的圖片入眼,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創設溫馨感人的情境,奠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讀母愛(4分鐘)
快速閱讀課文,并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淺顯明了,學生理解文本難度不大,因此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體驗。同時在這里設置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閱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
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我采用了點撥教學法適時點撥學生:
1、課文的結局令人感動,最后一段,作者說“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我回哪兒?(估計學生都會回答到:我回到了小巷深處,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2、既然說“回來”,那么肯定出去過,我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由此自然引入第二環節——小組交流說母愛
(三)小組交流說母愛(10分鐘)
問題一:請同學們找出“我”對家,對母親情感變化的句子。歸納“我”的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
問題二:“我”對母親的感情起伏變化,那么母親對“我”又是如何呢?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尋找文中母親“愛”我的事例,在小組里面交流并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學生的篩選概括和師生的共同歸納,就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朗讀品味悟母愛(15分鐘)
讀完本文,你覺得令你感動的地方在哪里?找到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仔細讀讀,讀出你的感動來!并試著說明感動你的原因。
設計意圖:我想這個問題的拋出,一定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波瀾。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說明感動原因的角度也較多樣,學生既可以從遣詞造句上考慮,也可以從情感因素上回答。從而實現既品讀佳句,又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的教學目標。
1、具體的事件令人感動。估計大多數學生會說出最后一個事例,那么我們應完成以下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體會最后一個事例是作者的情感高潮,面對現實,年少無知的“我”曾逃避、曾離開,而母親的愛卻一如繼往。表達出了“我”的悔悟,“我”情感的回歸。指導全班同學誦讀品味25-29自然段,體會字里行間飽含的情感,領悟真情。
2、精彩的語句打動人。因為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句刻畫了母親的形象,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在這里我對課堂進行了猜想與預設。我猜想初一的學生一般會很容易找出這些句子,但學生往往說不出感動自己的原因。因此,在這里我們應引導學生朗讀并學習品味本文中描寫母親的精彩句子,進而分析表現人物的描寫方法。
那么在這里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來簡化難點:“這個句子中你覺得哪些詞語運用得很好,它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在學生品味關鍵句子的基礎上,要求同學們以“這句話妙在運用了 描寫方法,寫出了 ”的句式來品味本文描寫人物的寫法。
示范: “在風中,她的臉是那樣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么挺拔,那么堅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這句話妙在運用了外貌描寫和神態描寫,既寫出母親的痛苦,又寫出母親的堅強。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品味,設置了簡化難點的問題,指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關鍵句子,學習并掌握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抒發情感,并期待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在進行了聽、說訓練的同時又掌握了寫人技巧,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巧妙突破難點)
(五)聯系生活憶母愛(10分鐘)
其實母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母愛才感人。細細回想起來,也許只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兒女遠行時的叮嚀,一道過早爬上眼角的皺紋……做兒女的,要善于從這些瑣事中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1、引導學生回憶與母親相處中最讓自己的感動的瞬間,重溫感動,體會母愛的溫暖與幸福。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身為母親的孩子,我們將要如何回報母親的深恩呢?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母愛引起共鳴,暢談對母親的回報,這比空洞說教或是讓學生在還沒有體驗、感悟的情況下就站起來“口上談兵”更有利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六)課堂練筆贊母愛(4分鐘)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人間的最愛。最后讓我們以“母愛”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小結本節課。
教師示范:母愛是夏日里的縷縷清風,是寒冬里的暖暖陽光。
(多媒體同時播放滿文軍歌曲《懂你》)結束這節課。
(設計意圖:用一句很美的話和極富感染力的歌曲結尾,再次營造洋溢著濃濃親情的溫馨氛圍,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母愛、回味母愛,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感情,堅定學生孝順母親的決心。)
作業設計:
1、積累 反復朗讀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并摘抄精彩的語句。
2、體驗 回家后主動與母親交流,幫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習作 用一小段文字描繪母親的外貌和神態,要求能突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在課后作業里設計了這樣的題目:積累、習作、 體驗。讓學生借鑒本文的寫作手法,進行片段描寫,聯系生活加深體驗,也增強動手實踐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巷深處
盲母 愛 養女
收養棄嬰 滿足 自豪
改變性格 時 感
含辛茹苦 間 情 沉默 回避
為“我”驕傲 順 線 淡漠 隔絕
每月送錢 序 索
忍受孤獨 悔悟 感激
我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簡約清晰,它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結構,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評價與反思
1、我覺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能夠緊扣“母愛”這個主題,讓學生理解、感悟、暢談,在說、品、讀、悟、練這五個環節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同時將愛的教育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使“閱讀語文”與“人性完善”一體化。
2、我覺得本課最難處理的環節可能是“朗讀品味悟母愛”這個環節,因為它既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又涵蓋了學法指導和知識目標,而學生因為生活體驗、認知角度、個體差異的不同,說明感動的原因可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教學的隨機性也比較強,需要教師適當及時的引導和歸納,放的開還要收得攏。
精選說課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
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口訣求商》,我想通過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來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2-6的乘法口訣,初步認識了除法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學習除法計算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表內除法以及今后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基于我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3個: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表內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確口算被除數不大于12的除法算式的商。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關系,感覺用口訣求商的合理性,能聯系除法的含義解答一些有關平均分的簡單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目標: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算法的學習活動,獲得探索算法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培養對計算學習的興趣。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的
教學重點: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根據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應的乘法口訣。
三、說教法學法
接著,我說說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與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采用觀察、討論、游戲等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想采用以下四個環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訣,(三)、實踐運用,鞏固深化,(四)、總結提煉,課后延伸。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設計了猴媽媽分桃的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對話故事引入,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觀察后回答問題:猴媽媽是怎么分桃的?引導學生搜集圖中的有用信息,并提出用除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在學生列出算式后及時發問:你有什么辦法計算出12÷3的結果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探究求商的方法上來。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特別是習慣于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身邊的事務。比方說學生看到猴媽媽分桃圖馬上就會下意識的去數出桌上有12個桃子,是三個三個一分的。學生看懂了圖意,也就輕而易舉的根據圖意提出了“12個桃,每只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的問題,為接下來的探究口訣求商方法做好了準備。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設計,以學生感興趣的講故事入手。同學們在根據故事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
第二環節:自主合作探究口訣
用口訣求商的算法教學部分我也事先預設了幾個教學層次:首先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計算12÷3的方法,再通過小組交流,得出多種計算12÷3的商的方法后,進行算法優化,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最終得到共識:即采用乘法口訣求12÷4的商的辦法最簡便。然后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充分體驗、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力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索用口訣求商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如學生提出解決第(1)個問題的方法,并列出12÷3之后,分小組討論解決“怎樣算”。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交流求商的方法。對學生想出的計算方法給予鼓勵,促使學生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讓學生通過了解、嘗試各種不同的算法,體會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比較好。體現了優化算法的思想。接下來第(2)個分桃問題意在使學生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通過設計兩組有層次的口算練習,使學生體驗到用口訣求商的關鍵在于看除數,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那么,兩組題目訓練下來,大部分學生能達到比較熟練的用2-6的口訣求商的程度。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個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自己通過歸納交流,到了多樣的解題策略的化,緊接著提問:這么多種辦法你認為哪種方法能很快地解決問題?通過討論交流各自個性化的算法,讓孩子們在傾聽他人意見時,反思、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算法的最優化,培養了學生的擇優意識。]
第三環節:熟練方法靈活應用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1、計算小博士: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為做后面的題作好準備。
2、愛心小天使:讓學生找到商是1的除法算式的特點,并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3、小小設計師:側重于加深對除法算式含義的理解,在展示學生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初步滲透符號意識。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著眼于基本技能的訓練,又著眼于相關知識的拓展,在這些多層次的練習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思維的又一次拓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第四環節:總結全課適當延伸
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一課后的收獲,將本課的學習延伸到以后將要學的知識中,為以后的學習作好準備。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總結,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說說這課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再一次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